发布时间:2023-03-23 15:15: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药学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病例资料
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未使用过DPI门诊确诊COPD患者136例,其中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Seretide)的患者94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SymbicortTurbuhaler)的患者42例。其中男86例(63.24%),女50例(36.76%),年龄43~82a(67±15a),在入选的男性患者中76例(88.37%)有吸烟史。文化程度上文盲半文盲有70例(51.47%),小学初中文化36例(26.47%),高中以上文化30例(22.06%)。
1.2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使用DPⅠ类别等。先让入选的患者自行用药,根据评分表的细则观察患者使用,记录得失分情况,得分0或1分为严重使用不规范;2或3分为使用不规范;大于4分为使用规范。使用后由临床药师演示正确DPI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错误针对性指导,对部分较难接受的患者耐心多次教育,最后要求患者再次使用并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教育前后DPI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运用χ2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调查的136例COPD患者使用DPI药学教育前后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教育前DPI严重使用不规范的患者为42例(30.88%),使用不规范患者78例(57.35%)、仅16例(11.76%)使用规范,经临床药学教育后,无出现严重使用不规范情况,90例(66.18%)使用规范,有46例(33.82%)使用不规范,说明药学教育后使用DPI明显改善(P<0.05)。教育前有76例(55.88%)患者出现3项以上错误,教育后仅10例(7.35%)出现3次错误,无患者出现4次以上错误,仍有54例(39.71%)存在1项错误,说明经药学教育患者错误次数有明显减少(P<0.05)。药学教育前仅26例(19.12%)患者吸入后能有效屏气,30例(22.06%)吸入前有呼气,有4例(2.94%)出现用鼻子呼吸的严重错误,20例(14.71%)有向装置呼气的情况。教育后大部分患者能完成吸入动作,能完成吸入后有效屏气仅88例(64.71%)。
2.2年龄程度对药学教的影响
将入选患者分为≤60a(36例)、>60a(100例)2个年龄段,药学教育后各年龄段均无严重使用不规范现象,60岁以下的患者教育后34例(94.44%)使用规范,60岁以上教育后仍有44例(44%)使用不规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年龄越大,教育后使用规范程度越低。2.3文化程度对药学教育的影响将患者按文化程度分为3组,药学教育后文盲半文盲有30例(42.86%)使用不规范,小学及初中有10例(27.78%)使用不规范,高中以上仅6例(20%)使用不规范。两两比较可见高中以上与文盲半文盲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于文盲半文盲,高中以上文化的患者教育后能较规范地使用DPI。
3讨论
关键词:语音,灵魂,文字,标本,“一条腿走路”
一、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在音形义三要素中,语音是语言更为形象的物质外壳。例如,“讨厌”,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说出这两个字,就会有不同的情感效果。与文字相比,此时的“语音”在表意与传情方面,更为形象,更为生动。这也说明,在语言交际中,以声音为特征的语流语调可以更为形象更为鲜明地表现出语义中所包含信息中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音是语言的灵魂,而文字只是语言的标本。以文字为标志的书面语只有建立在以语音为标志的口语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发展。
语音永远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语音教学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哑巴”英语仍然是不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客观现状。“哑巴英语”的学习者们习惯于只用视觉、默默地通过文字来学习英语。忽视语音、只靠文字来学习英语,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只用一条腿走路。其难度、其效率可想而知!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出声读英语,但语气平淡,无重音变化,无语调起伏,就像是在读单词表。往往是一段话读完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语言学习中,语音必然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比文字更为形象、更为生动的表意功能。
忽视了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生动化的表意功能和强大的促进功能,也就必然注定学习者难以触及所学目标语的内核。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对语音教学认识上的不到位或者是自身语音素质方面的不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比任何其它学科都出现得早,来得严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英语语音没有过关。这首先表现在单音教学中学生的拼读技能未能过关,不能按照音形统一的规律去识记单词,单词的读音要靠死记硬背或标注汉字或汉语拼音才能记住,单词的拼写要靠死记硬背字母顺序才能记住。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低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学生在单词学习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哪里还有足够的精力去进行听读说写的言语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形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往往把语音教学局限于阶段性的单音教学。单音教学一旦结束,语音教学便就此停止。殊不知,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语音技巧在传播语言的内容时较之于文字更具表现力。在语言学习中,忽视了语流和语调的训练和体会,就难以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只是面对干巴的标本式的英语文字,学生无疑便掉入了英语学习的陷阱。
有些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拼读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语流语调技巧在言语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说到底,语音教学属于技能训练的范畴,仅靠口头的说教而无足够的实践练习是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此方面的技能和技巧的。
三、搞好单音教学,重视语流语调教学
语音教学务必要实实在在地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搞好单音教学,突破拼读关,确保学生快速形成拼读技能。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因标注汉字或死记读音而造成单词读音上的误差,确保大脑中输入正确的语音形象,另一方面,用音形一致的方法记单词可大大提高效率,增强信心。
在搞好单音教学、突破拼读关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高度重视语流、语调教学,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诸如停顿、连读、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方面的语流语调技巧。使学生具有把句子的读音和意义直接联系的能力,能够通过语流语调方面技巧的运用,在语言的声音形象中生动地表现出句子中所蕴含信息中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表现出自己对语言内容的个性化的理解。为此,在进行语音教学时,技能的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语言内容,绝不能为技能而技能。例如,对于下面这个英文句子:
Thereisabikeinourclassroom.
句子重音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有三种:1abike2our3classroom
合理运用在母语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语音技能,也可以促进英语语音技能训练中的正迁移。例如上句,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汉语,要学生体会其中的句子重音,之后再朗读英语,就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应英文中重音的把握和理解。
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之后,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专项训练。在课堂上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朗读,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开口实践。在此基础上,多举办一些英语朗读、朗诵、问答、对话等方面的比赛。
总结英语教学中无数成功的实例,我们发现,一旦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英语语音语调与语言内容之间密切的联系,他们就会乐于开口读英语、开口说英语,愿意积极参与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多样化的语言实践练习,乐于通过英语语音技巧的合理运用,更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对英语文字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文字的掌握才能更加高效、更加巩固、更加灵活。实践证明,在中小学英语教育阶段,这样的语言学习,可以将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解决英语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的重要举措。
本文作者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表现形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中,由于文化认知不足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科学统计,文化错误现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超过语言错误现象,并且语言技巧出现失误至多会造成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文化错误往往会使跨文化交流双方产生严重的误解。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备一定的认知。同时,加强文化领域的教学可以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表达技巧的提升。此外,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2加强跨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事务的处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国的国际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以及交往礼仪,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1.3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每个人又拥有特定的社会角色,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使自身适应社会,不断加强自身对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以及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提升社会阅历,从而塑造适应自身的情感、经验、知识、能力,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的社会交往对象以及社交方式都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跨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有效的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
1.4加强跨文化教育是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需要
目前,中国经济在国际上仍旧处于弱势地位,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就必须不断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面对异域文化,中国对于了解国外文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另一面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有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5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我国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的认知与了解,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探索,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说,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进步关键性措施。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加,国家对于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其次,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促进本国经济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英语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状
2.1教师缺少跨文化教育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没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相关语言培训及生活经历,对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只停留于语音、语貌、语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教学,教学内容多以考试所涉猎的内容为主,可以说应试教育的理念大于通识教育。由于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切身感知,导致其对教学中所出现的跨文化问题不是十分敏感,往往不会提及或一句带过,不会深入挖掘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不能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联系事实热点、社会信息将跨文化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不能透彻地分析两种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源及应对策略。这种“重语言输入轻文化输入”的教学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
2.2教材中跨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低
大多数高校英语教材的编写侧重于词汇、语法、句法、篇章、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内容紧密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范围,应试教育的目的性强,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教材中涉及跨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虽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在课文之外未做扩展,没有进一步介绍跨文化的知识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忽略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的主体力量以国内教师为主,且少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教学中能匹配英语外教的高校所占比例也不是高;学生第二课堂的英语活动也缺少跨文化教育的锻炼。因此,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了学生接触跨文化教育的资源有所局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当学生真正面对跨文化问题时,会产生理解困难,无法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无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3.1平衡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育
在进行语言课的教学时,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民族文化生活相关的知识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了解认知语言文化的规则以及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跨文化教育缺乏详细的规定,导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缺乏一定的指导,在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想要顺利的实施跨文化教育,就必须使英语文化教育与纯粹的语言知识的教学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国家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添加跨文化项目,为跨文化教学做出指导。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培养跨文化教育。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明确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确保跨文化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持久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在教材编写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文化知识,切实落实跨文化教育,改善教材偏重语言知识的状况。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积极效用。高校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有关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树立中西方文化观念,客观公正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同时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集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共同提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能充分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案例进行解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国外媒体,如报纸、新闻、电影等语言材料,将英语知识的教学同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及延伸,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及习俗,真正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2将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实践结合起来
想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切实提升,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对此,教师集合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讨论分析。第一阶段: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案例,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探索。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对学生的辨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四阶段,教师针对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准。教师也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挑选一个主题,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语境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拓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期兴趣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找出存在的差异,分析其根源及原因,找出将差异或矛盾缩小的办法。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找文化差异,有意识地感知,真正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3构建跨文化教育多维平台
由于跨文化教育不仅包含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构建跨文化教育平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高校可以对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一些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文化知识学习的课外平台,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的英语课堂还应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其次,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教育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堂及课外的跨文化教育确实有限,且英语语言的学习无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学生一旦结束了大学英语的学习,就会降低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说积极主动培养跨文化知识了,因此在专业课中进行有关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讲解十分必要。例如,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就可以在讲授专业课时适当的渗透跨文化交际知识。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专门为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提供服务的网站,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兴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也可借助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将其所整理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案例分析、优秀课件等资源到网上,使学生在课下也方便下载,共享学习资料。最后,高校可以通过与跨文化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能力。跨文化知识的获取并不能仅仅凭借书本上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解而真正获得,其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因此,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积极的参与者与主体者。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的工程,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切实可行的跨文化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主动担负起改变现状的重任,教师只有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才能有效的落实跨文化教育,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作者:国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尹立颖.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5(11):34-35.
[2]刘珊珊.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47.
[3]董兵.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6(8):159.
民间童谣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发展传承下来,民间童谣包含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重要的思想文化与情感道德内容,保留了丰富而多元的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因素,因而具有特有而多元的教育价值。民间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叠词叠韵、富有节奏感,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口味,比较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同时,童谣又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较易为幼儿接受。由于民间童谣所独有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达成共识,那就是民间童谣是幼儿教育中极为优秀的课程资源,其在幼儿语言发展、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民间童谣应尽快全面进入幼儿园,当民间童谣出现在幼儿园教材中,当童谣在幼儿之间传唱时,童谣教学就很自然成为一种教学活动,幼儿也可以享受并且传承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民间童谣教学策略初探
1.应材施教,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幼儿园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民间童谣,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了民间童谣的益智作用。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情。《排排坐》这首童谣,表现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学这首童谣时,好像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的情景再现。
2.有机渗透,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它纳入到幼儿园艺术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融合,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才可真正获得有效的发挥。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民间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小花狗东瞧瞧,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便去追它,结果没看脚下的路,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跌的满身都是土。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起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3.家园互动,巩固记忆挖掘资源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进科研的开展,家长的参与使民间童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民间童谣,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让家长介入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家园合作的质量。
三、总结
1.课前预习。实验课前一周告知学生将要讲授的实验课内容并发放讲授提纲,建议学生阅读英文版实验教材的授课内容,记忆专业词汇及惯用语,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内容。
2.课上讲解。(1)教学手段。课上讲解时,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教师课前用英文将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写在黑板上,讲解到实验仪器及操作步骤时,放映PPT,显示相关仪器设备的图片及操作的影像,便于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实验。(2)教学形式。受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教师资源的限制,药剂学实验不宜采取全英文授课形式,英文讲授一定要结合汉语讲解。如课前导入(上一个实验的总结或简单的话题引出实验)涉及面较广,内容不固定,有一定难度,用中文讲解;实验目的一般比较简单,用全英语讲授;实验原理、步骤比较难理解,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讲授时采用半英语、半中文的形式,同时以英文提问,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最后用全英语进行重复,归纳总结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念,而构建一种“以学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尝试采用T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学生在团队基础上,围绕各教学单元中包含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展开主动学习,经过“个人独立预习概念预习确认测验掌握概念团队练习运用概念”的过程获取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各叙己见,同时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集思广益,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3.实验考核。首先,我们对实验成绩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比例。其次,为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SOP,将实验室教师的打分计入总成绩。最后,我们改革了期末考试,从原来单一的理论试卷形式改变成为理论内容提问及实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实事求是地给每个学生一个公正的成绩。
二、教学效果分析及体会
在药剂学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结合实验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对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双语教学中,学生逐渐能够正确读、写相关专业词汇,独立阅读实验原理,听懂实验制备工艺流程。在实验报告书写及期末考试题目全部用英文表达的情况下,班级的实验考核通过率为100%。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结束后,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9份,收回49份,全部有效,调查结果见表2。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法基本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使学生掌握药剂学实验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虽然《药剂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师资源限制。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英文驾驭能力,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教师资源中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教师队伍还很薄弱。因此,要保证教学效果,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一是与国外大学合作,积极引入外籍教师或有国外教育和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二是对现有专业课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尽可能提供出国学习英语的机会。
《应用中药学》是高等及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集中药基础知识与中药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的应用基础性课程,揭示了中药学的发展及应用规律。该门课程在编写上,重点突出了高等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了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结构上,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占88%以上,而这些专业知识是学生以后在中药岗位必须应用于临床和实践中的。但是,由于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针对这门课程众多的纯理论和概念性内容,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沿袭了“照本宣科”以及“填鸭式”任务灌输的方法,将书本上知识全盘复制后在课堂上传授,对于中药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从而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出现厌倦情绪。所以,在多年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应用中药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将理论和概念性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切实能将药性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对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就要重点突出其应用型和实践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而势在必行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应用
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行之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应该说,不同专业和课程,彼此之间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向的。在《应用中药学》的教学中,就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2.1案例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手中的案例,可以说是教学课堂上“法宝”。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材料,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案例教学法效果的好坏。所以在《应用中药学》的教学中,我们将案例的准备和选择放在案例教学法的首要和重要置位。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做好案例的选择。一是案例的来源要紧贴《应用中药学》教学内容,并围绕内容而开展。例如,在讲解“中药的应用”这一章节时,我们通过借鉴《中药的故事》《中药的合理应用》等等课外书籍,攫取最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二是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典型的临床实用性。选取的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与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案例要注意真实的细节,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事例。在《应用中药学》各论里各个章节具体每一个药物的临床应用上,其功效应用的讲述,引用案例必须紧贴临床,注重真实。例如,在讲解祛风湿药物时,我们就紧密结合南方气候多湿,风湿患者较多的特点,选择身边的临床案例,结合祛风湿药药的功效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应用临床。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既有代表性,有又临床实用性。三是案例要有科学性、经典性和可操作性。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对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基于我们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中医基础学》这门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对药物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的理解,我们注重引用《中医基础学》的病情病证案例,以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里的案例以及治疗经方作为强有力的教学案例支撑。结合课程内容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学生对该课堂理论的认识与掌握。
2.2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案例与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便有效地组织好整个课堂教学。既不能牵强附会的插入案例,更不能整节课都是在说案例,在案例的引入和讲授中,既要打得开又要收得拢。所以,这对于一名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和提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具备基本的理论能力,调动课堂气氛、驾驭教学进程和引导学生思维的能力也是并重的。《应用中药学》这门课程,理论和概念性的内容占据了课程的85%,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讲书本,就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同时,这门课程紧贴《中医基础学》相关中医理论,学生还必须在了解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根据课程特点,在案例导入上,我们打破先讲解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的教学模式,而是先呈现案例,采用PPT、实物展示、情景呈现、黑板板书、口头讲述等形式向学生讲述或展示案例。例如在讲解泻下药时,大黄和火麻仁,皆能治疗大便不通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大便不通又有寒热虚实之分,理论上大黄是用于实热大便不通,火麻仁用于津血亏虚便秘。因此在临床用药上,需要辨证施治,辨证用药。但是,学生在学了理论后,依然一脸的茫然。这时,我们先导入案例,呈现工作过程中的情景,急诊室来了两患者,一中年男性患者,腹胀腹痛拒按并兼有口干发热症状,究其根源是一直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一周大便不通;一产后哺乳期患者,身体虚弱,腹痛便秘达半月之久。在此案例导入上,可以选取学生来表演患者或是用PPT动画展示工作情景。课堂案例的导入上,我们力争紧贴课堂教学内容,力求精而不滥。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应用中药学》课程知识以及对接以后的工作岗位,很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2.3案例分析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教师是主角,那么案例分析的主角就是学生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从讲解者的角色转换成参与者、协助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积极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在案例导入后,老师针对案例进行设问,让学生们针对一个个的案例,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式的、开放式的分析和讨论,初步掌握理论知识。具体做法是,将班级学生按座位分布每8个人一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3~5min的自由分析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自己整理归纳。最后,每一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来,就本组的讨论意见向大家公布。最后,教师在总结同学们所有的讨论结果后,进行讲解,在对案例的讲解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我们发现,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过程,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的主题和最显著特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一、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激情。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把誉为“数学的桂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作为自己的课题,正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舞和推动下,他才投入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热情,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新意识是要靠诱发的。如,我校—老师执教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节,要求学生边朗读边自己创造,配上合适的动作,学生张开手臂,根据课文内容手舞足蹈,积极性非常高,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思维敏捷而不深刻,因此,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事务的思维过程。创新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可以说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育创新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想品质。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结尾时就可以拓展升华,组织讨论:“应该从国外高价收回这些珍贵文物吗?”学生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不应该因为这些文物本来就该是中国的,为什么要高价收回呢,有的说,应该,因为可以作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让中国人永远记住:落后就要挨打。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而且极发了学生不忘国耻,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会引发想象力,激发思维能力,诱发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创新型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交际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本剧表演”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自选富有戏剧性的课文,自编自演,最后评选出优秀演员。课本剧表演活动,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核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又促进力自我表现力的提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也可起到以上的效应,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去尝试,而且是坚持经常。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
查字典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语文教育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