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术结业论文

美术结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6: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术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美术结业论文

第1篇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 L.Moreno)于20 世纪30 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3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4日~5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 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第2篇

色彩的装饰性绘画研究,其美学价值是在色彩的平面化艺术风格基础上,以装饰性的绘画手法,从艺术形式上多元吸收诸多艺术学科的优秀因素,突出自己的艺术地位的绘画形式。其涵义界定上,兼顾了绘画艺术、空间设计因素、装饰图案、传统图腾、当代社会时尚因素等文化内容。通过艺术的结构、解构、重构在一个语言体系中,达到审美意义中的平衡,强调滋生的独立美学地位。分解传统意义上的光、形、色等概念,以一种独有的视觉秩序中构造画面和艺术内容,结合文学、音乐、理学等学科视觉独立自己的审美语。在艺术处理上,归纳色彩和纯绘画个性思维中寻找艺术的契机,达到艺术的魅力与艺术家创作的灵动巧妙结合。思维的自由、色彩的秩序、语言的对撞等绘画形式的平衡和统一并精心推敲。

学科研究中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及点、线、面的对比与和谐只作为基础的因素。艺术处理上强调的简洁、概括、平面化,色彩意义上注重的对比、协调、强调局部和整体的呵护的和谐美感,追求整体意义的美学秩序,同时有中国绘画传统涵义上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形成“画其神韵,悟其美感”的艺术观念。

在创作程序上是以自然色彩基础,高度的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在美术的实用性、经济性、流行性理论基础上提升。以绘画性的艺术语言作为主体,强调色彩的情感因素,艺术的符号性象征因素,达到对比与调和的和谐美感;统一与单纯的统一美感;对称与均衡的重力平衡美感;反复与渐变的韵律美感;秩序与节奏平面线条的结构比例美感及空间美感。以艺术的形式美学法则表达:圣洁、智慧、善良、真诚、乐观、英雄与宽容,从精神层面的视觉阐述其内在涵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绘画性艺术思维的高度统一,在色彩的装饰性绘画领域开拓艺术创作思路。

自然材质、色彩精神作为绘画研究的根本因素,探究艺术在抵牾原始镌刻岩画和氏族图腾崇拜里的拙朴、坦率、大气及神秘感的视觉特征。在线条结构中附加质朴而单纯的色彩,以线条造型的形体概念为主体,强调自然材质涂鸦的同时突出色彩的张力及绚丽的色彩装饰魅力。从中国绘画因素中吸收重彩绘画的艺术特征,在印度佛教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中,重彩绘画得以昌盛和繁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体现在敦煌莫高窟艺术、新疆克孜尔壁画、宗教绘画等艺术经典。其色彩的璀璨斑斓、线条的自由流畅巧夺天工的融合在绘画中,再者砥柱东方艺术的中国绘画推敲画幅的平面化审美。在敦煌洞窟艺术中,色彩平面意识中的装饰性表现风格尤为显著。色彩的装饰性绘画,在创作意识中兼容中国画的水墨淋漓、诗趣嫣然的艺术境界,并借鉴西方绘画明艳浑厚、色彩绚丽的艺术风格。在艺术经验中,广泛融合艺术发展史的诸学科视觉经验,吸收欧洲经典艺术诸多学派的艺术传承。在形式上,突出色彩的装饰性独立审美涵义,同时兼顾艺术当代的影像、卡通、时尚、设计、消费、本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多元化社会因素中观念并开拓绘画的装饰性艺术研究。以当代审美意识中的包容,成就自身的审美趋向。以“兼容并包,主体强化”为艺术指导,学员尝试性的作品释义诠释,以供相关专业学术界借鉴和交流。

封振国简历:

1977年7月生于河北石家庄,200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西方当代美术理论与批评专题研修班;同年再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研究生班。油画作品及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并获奖。研究方向:西方油画、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现为:中国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association artistes international理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

第3篇

为了加快学校的发展,市政府决定投入5000万元兴建新校区。2003年,一期工程竣工并顺利实现学校搬迁。新校区位于双福路中西侧,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楼、艺术楼、宿舍楼、食堂、标准的田径场地、篮球场、排球场、浴池、超市,配备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美术画室、音乐琴房、阶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固定资产6000万元。

近几年,学校把环境改造、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议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努力增强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学校确立了创建省“绿色学校”的目标,做出关于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决定及创建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

科学有效的管理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1、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组织指导

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和环境净化的检查评估活动。

2、学校领导班子每学年初都要例会研究制定环境教育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

3、学校领导把环境教育列为学校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注重优美整洁的育人环境,能使师生产生宽松平静的心理状态和崇高远大的美好情怀,有利于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资料积累较为齐全

学校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积累了有关环境教育资料,包括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工作计划、总结,有关环境问题的论文,学科渗透教案、图片、录像等。此外,学校还订阅了环境教育书刊。

三、利用学校自身设施进行宣传教育

学校特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环境卫生公布栏、评比栏;各班也有相关的宣传墙报;环保宣传标语遍布整个校园,校广播站定期报道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常识,宣传美化、绿化校园,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的教育活动。校团委还组织了以环境为内容的有奖征文,美术画展比赛等活动。总之,学校积极通过各种设施方式全面进行宣传教育。

四、接受环境教育

学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定期参加省、市环境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出席环保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讲座、会谈,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教育意识。

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育

一、课内教育

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充分挖掘和开发各学科教材中环境资源,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环境教育内容,发挥素质教育学科主渠道的作用。如地理教学中开展《水资源的利用》研讨课题活动,并让学生一起参与,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更加珍惜日常生活用水,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课堂学科渗透的教育,学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热爱自己的校园,能较好的维护校园绿化环境设施。

二、课外教育

1、以班为单位,开展环境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为辅导教师,做好班级卫生、环境布置工作,大力提倡学生自觉养花、爱花;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和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爱鸟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由校团委拟定活动方案和活动形式,活动效果良好。

2、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踊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参与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分片打扫卫生。利用植树节参与植树、种花、种草活动,实施“班级林”管理,学生科主管督查、记录、效果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团委组织团员进行社会调查,搜集环境信息,整理环境资料,定期举办专题宣传,展示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风采。全校师生人人动手、个个投入,参与率100%。

3、组织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学生科要求每个寝室均要进行一定的布置,有的张贴宣传画,有的养几盆花,有的挂上了漂亮的窗饰等等,并作为文明寝室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美化了居室环境,陶冶了学生高雅的情操,提高了学生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素质。

显著的教育效果

一、为了更好地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组织有关师生进行环保知识测试,合格率达100%。

二、学校做到美化、绿化、净化和节水的“三化”“二节”要求。校园各教学设施均得到较好的管理。学生不在墙壁、桌椅乱涂乱画,不随意折损绿化植物,不随意踏入绿地,人人都能“爱我校园,美我校园”。

三、我校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高中”、“市级文明学校”、“市级绿色学校”。

四、省、市等举行的环境教育活动如征文、书画比赛中,有66人次荣获特别和一二三等的不同奖项。

优雅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绿化

我校在新校园规划布局时,“以环境为本,高起点规划布置校园”,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先后投入500万元,修建大小花池10余个,种树11000余株,草坪20000平方米;修建人行路,宣传画廊,体育运动场,排球场;购置大量的垃圾筒,痰桶等。校园内凡是空地全部进行绿化,不留绿色死角,绿化面积达38%。

二、卫生状况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全校师生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乱扔纸屑、不随意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看见纸屑、垃圾要主动捡起来,看到乱倒垃圾要主动上前制止。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合理的监督体制,确保校园净化、课堂整洁、饭堂干净、厕所洁净。

三、污染控制

学校经常向学生宣传节水、节电重要性,教育学生做到教室、寝室人离灯熄。学生宿舍、公共厕所有专人打扫;各班设置废纸袋,再生资源得到有效回收;通过大力开展节水、节电、废物回收利用活动,校内的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第4篇

论文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城市与建筑方向毕业设计的概况,包括毕业设计的命题与目标、教学与训练方法、课程设置与各阶段训练重点;在艺术院校的宏观背景与条件下,尝试从自主式研究型设计中寻找一种“艺匠并重”的建筑学教学方法,既充分考虑艺术生的特点,又回归到建筑学学科本身的讨论.

关键词:

自主研究型设计;艺匠并重;艺术思维;匠人精神

1建筑师培养的两种教育模式

纵观历史,建筑师是一种古老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模糊的身份.古埃及法老身边全能全知的大祭司其实具备着建筑师的职责与技能;文艺复兴时期完成《建筑十书》的阿尔伯蒂开始把建筑师逐渐与雕塑家、画家等分离出来;直到20世纪初,伴随着现代主义运动涌现了一大批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建筑师始终在技术与艺术间徘徊与游走.而造就建筑师的建筑学则是一门涉及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等领域,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具有职业实践性与艺术创造性并重的特征.在我国的建筑学教育体制下,根据笔者的观察与了解,如果按建筑院校的背景来分类,近年来的建筑学教育似乎徘徊于两种“教育模式”之中.

1.1工科学校背景下的建筑学

早在之初,经过院系调整和重新部署,当时全国有八所建筑系,也就是建筑“老八校”.由于解放初期大建设的需求,建筑学基本都建立在工科院校中,拥有着极其浓厚的工程技术特色与传统,培养了许多功绩卓越的建筑大师.后来国家改革开放,在这一轮建设大潮中建筑人才开始供不应求,许多其它工科院校也效仿“老八校”开办建筑学专业,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导致建筑师的培养与教育似乎仅限于工程技术培养与训练,而另一方面艺术思维能力的训练似乎没有得到重视.

1.2艺术院校背景下的建筑学

环境艺术专业是艺术院校体系下发展出来一门的环境空间学科,包括了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与建筑学专业同属空间设计类学科,但由于学科分类的设置,难以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话.在大约十年前,中央美术学院打破壁垒,首次在艺术院校中开设了5年制的建筑学专业,从此建筑学专业开始走进各大艺术院校,成为了一门新的课题与探索方向.基于艺术院校的大背景,其中某些建筑学教育部分陷入了完全艺术思维的“误区”,过分强调创意概念,在教学中淡忘了建筑师重要的一面———对工程技术的了解与训练,导致艺术院校毕业的建筑专业生似乎只擅长绚丽的效果图与排版,学生难以融入真正的建筑设计实践.广州美术学院是全国重点传统艺术院校,建筑艺术设计学院中的建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学制5年,设置于2004年,2008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毫无疑问,年轻的广美的建筑学还处在探索期,笔者基于以上两种教育模式的观察与反思,试图在毕业设计中引入自主研究型设计教学方法,在“艺匠并重”双重训练标准的要求下因材施教,为广州美术学院的建筑学教学模式探讨投石问路.

2毕业设计命题的两种建筑学观念

毕业设计作为学生本科的结业课程与最终学习检验,笔者采用自主性研究型设计:题目只规定场地背景,对具体功能选择和类型不设限,在学生自主确定方向后,对题目进行研究与深化,独立推导出设计方法并完成设计.笔者的研究方向隶属城市与建筑工作室,题目有意侧重于城市更新与改造中的空间设计.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广州荔湾区泮塘村改造设计,原因有二:第一,泮塘村位于荔湾区公园内,与其他的城中村不同,村落肌理清晰,周边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是广州城内仅存的具有传统历史肌理与风貌的村落.第二,告别了过去30年粗暴扩张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后,中国城市已经进入了内向的城市更新与改造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更新的环境下面对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师必须面对的最重要课题.考虑到以上两点,选题试图给学生提出建筑学最基本的两个观念:观察日常生活与场地解读.希望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细微的记录当地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空间形态,并深入的进行研究解读.同时,学生必须建立城市———乡村这种边界空间的阅读能力,在两种尺度相差巨大的碰撞中找到空间营造之法.

3培养“艺术家”和“匠人”的两个阶段

为了使教学具有一定可操控性与评价共性,笔者在研究方法与设计步骤上有意设置并规定了严格地计划,给予学生比较清晰的方向与思路.教学大致分为“艺术家”阶段与“匠人”阶段,学生自然要扮演两种身份展开设计.

3.1“艺术家”阶段,为期5周.

前2周现场个人漫游:以个人的兴趣点出发观察日常生活并记录.本阶段要求学生如艺术家一般,用身体的感知体验作为基地解读的方法.从个人的关注点开始,深入研究并窥探隐藏在表象下面的真实的“城市--乡村“空间结构与规律.后3周要求学生基于个人体验,运用非空间艺术的表达方式(如绘画、雕塑、版画、音乐、电影、舞蹈等)转译个人对场地的理解与体验,抽象并揭示日常生活中的非常空间特征.“建筑其实是有形的事物.所有设计始于对建筑及其材料物质与感知的假设.以有形的方式体验建筑意味着去触摸、观察、倾听和嗅取.并自觉地运用这些技能正是我们教育的宗旨.“艺术家”阶段是为艺术生的活跃的艺术思维特点所度身定制的,力求充分发挥他们感性思维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周遭环境的体验感知能力,从中学会阅读城市空间并揭示其内在结构与背后形成逻辑.

3.2“匠人”阶段,为期12周

前8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表达,在基地中发现“非常空间”的出处与原型,从而确定改造的空间与场地,并确定之适应的功能需求,展开建筑设计.为了建立上一阶段的艺术表达与建筑设计的连接与转换,笔者要求学生在本阶段完成大量的手工模型以确保“艺术化”的空间研究成果的得到充分转译.同时,为了有效控制设计深度,要求作品设计规模小于2000平方米,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对空间、材料、构造进行更多的讨论与美学表达,使传统的“匠人”精神在手工制作与材料试验中渐渐得以培养与延续,避免设计作业仅停留在形而上的概念图纸中.最后4周为最终图面表达与展览准备.这一阶段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作业最终必须以高质量的展览形式作为最终状态,以训练学生在最终的图面、模型制作、表达上的技巧与能力.“早在1919年,建筑家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在创立包豪斯艺术学校时,就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结合,为未来建设服务的目标.今天,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但是二者的具体内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二者关系的不同视角的解读,也深刻影响到对建筑教育的认识.”“匠人”阶段是针对艺术院校背景下艺术生的短板而设,大多数艺术生往往缺乏对某种想法的持续研究与实现能力,大多习惯于停留在空泛而虚幻的图纸上.在强调艺术教育与人文培养的前提下,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建筑学具有极强的技术属性,使学生们具备在理性而严谨的技术范畴中运用敏锐的艺术敏感,发现并创造建筑美.所以,在完成“艺术家”与“匠人”两个阶段的训练后,强调艺术思维的训练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思想的解放和创作的自由,同时也希望通过技术与设计教学中技术意识的建立,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本次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最根本的目标与期望.

4设计回顾与点评

经过自主研究型设计,学生们从一开始的迷茫、无助到后来清晰、自信.毕业生面对高强度的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找到了具有个人色彩的空间解读与记录方式.窥一斑而知全豹,侧向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对比,无形中建立了城市空间解读的基本视角与方法.但由于个人时间进度的安排差异,就设计深度而言,许多学生还无法满足课程要求,笔者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加以改进.

作者:李芃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分类教学;分级教学

1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情况

湖北文理学院位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及第二大城市――襄阳市,是一所省属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近18000人,每年招收本专科学生近4500人,学生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

多年来,我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原则性指导意见进行设置,目前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主要开设两个层次的课程: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

对操作性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将所有学时全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验学时,采用“边讲边练、讲讲练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根据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分理工类、艺术体育类、文史类,分别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

2 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 学生的分类

根据学科门类和专业不同,学校设置有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我们对多年来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将全校所有学生按专业分为大理工科类(以下简称A类)、大文科类(以下简称B类)、音体美类(以下简称C类)等三类,分别进行公共计算机课程设置。A类专业包括常规的理工科类专业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学类专业,此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A》和《程序设计基础》;B类指不包含音乐、体育、美术类专业和A类专业的所有专业,此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B》和《程序设计基础》;C类专业即为上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所含的相应专业,此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C》,不开设《程序设计基础》。

2.2 学生的分级

对上述三类学生,在具体组织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我们再采取分级的教学方式,即在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级。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们制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级”教学实施方案,从学生的测试与分级、学生的分班、学生成绩的记载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了具体地规定,并作为实施《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利用购置的计算机考试系统,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操作及文字输入、Office办公软件的日常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等。

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们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测试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的同学,经我们公布成绩和名单,学生自愿申请(本人签名确认),教务处批准后,取得《计算机基础》课程免修资格,直接获得本课程的学分,测试成绩即为本课程结业成绩。对于测试成绩在60分以下其它同学,我们按照上述“教学实施方案”中对测试成绩的规定,将学生分为高、中、初三个级别,再根据各实验室设备台套数进行合理的教学班级划分,并据此编排出分级后的课表。

2.3 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分类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老师共同编写了三个类别的课程教学方案。总体上讲,对A类和B类学生,我们基本上按照教指委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对C类学生,我们除按照B类学生设置基本的教学内容外,还与相应专业的任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讨论、商定如何结合音体美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模块。同时,我们结合学生课程学习和就业工作的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用于就业招聘的个人简历的制作等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分级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根据前面的各类的课程教学方案,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各类别的初级班,因这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基本上按照教指委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常规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也就是前面制定的三个类别的课程教学方案作为各类别初级班的课程教学方案使用。对各类别的中级班,这部分学生对基本操作已基本掌握,我们在相应初级班的教学方案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增减”,即减少基础性的操作性教学内容,增加原理性教学内容和技巧性操作内容,进而形成各类别中级班的课程教学方案。对各类别的高级班,这部分学生的常规操作能力已具备,我们在相应中级班的教学方案基础上再进行适当地“增减”,即减少大部分的操作性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学习与工作中要用到的高级技术(技巧)性内容,并适当增加计算思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有关的专题性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各类别高级班的课程教学方案。

3 我校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分类+分级”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采用分类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别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技术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相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采用分级的教学方式,既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使得各级学生得到相应的信息素养的训练,避免出现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免修政策的制定,既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直接体现,也将少部分学生解放出来,使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分级而重新组合的由多个专业学生构成的教学班,也进一步促进了不同专业间学生的交流与融合。

当然,《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的实施,更多的是在教学组织层面进行的改革。要真正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服务于相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还要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利用,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象MOOC/SPOC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可以很好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并取得好的效果。这将是我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洪溪等.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1)

[2]王凤芹,李瑛.《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5(6)

第6篇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在教育,担负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数以亿计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使命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当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由于知识产权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讨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实训中、产学研结合上,牵涉到很多生产技术、工艺方法、具体产品等问题,而面对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的教育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专利问题

近年来,省、市和县区各级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搞得如火如荼。但是创新大赛也暴露出很多知识产权问题。许多学校上报的参赛项目,并不去做“新颖性”自查,往往会与已有的授权专利“撞车”。如某个学校曾经将为解决雨伞遮挡视线而搞出的“透明雨伞”项目上报,其实市场上早就有这类产品,到网上一查便知,这种无效创新的劳动就失去了价值。据2011年第8—9期《江苏科技信息》杂志上《参加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要认真走好这三步》一文中的介绍:“2008年参赛作品被淘汰的项目虽比首届比赛有所下降,但仍有294件,占参赛作品总数的46%。浪费了时间、经费、材料、精力,做了无用功。”

避免“创而不新”,就要学会技术查新,通过知识产权网检索是必要的。现实生活中,有的技术虽然没有申请专利,但是却早有这样的技术和产品了,所以既要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又应当通过搜索工具在网络中搜索,到电子商务等购物网站去检索。检索是需要技巧的,检索关键词、检索逻辑表达式的综合使用都是广大师生所缺乏的。一般来说,多数人只会使用初级网络搜索,而查不准、查不全、查不精却不能有效发挥检索作用。

职业学校产学研基地是师生实训的阵地,一些产学研基地其实就是一个工厂,因为有产出,有了盈利,所以在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和新产品生产中就有可能无意识地构成侵权;教学中老师搞出来的发明创造或产品外观设计,因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没有申请专利保护,而被企业、同行或自己的学生等先去申请了专利,白白地被侵了权,一旦知识产权方面出了问题还不知情。

二、著作权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职校的师生经常要共同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如歌曲、小品、舞蹈等,有的老师往往并没征求学生意见,就独自拿去发表了,而且也不会署上学生的名字。

知道署名权的人相比较而言还是多的,但是大部分人对著作权法中规定的“邻接权”则知之甚少。如未经表演者许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表演录像通过网络传播,或刻成光盘出版销售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可是很少有人把它当作一回事,显示出人们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知识产权知识掌握得太少。

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但又怕下功夫研究,没有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当然就难写,写不出就抄,侵权了还自圆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的老师潜心研究,将自己辛勤的研究成果写成后,却被别人抄袭了,还不知道,即便知道被侵权了,也不知道如何去维权。

三、商标等其他知识产权问题

有些师生参加商标征集投稿,但能被选中的很少,而且这些活动一般对所投稿件是不退还的,这就使得其中有些有创意的标识和图案设计事后被他人用于其他商标注册,而作为创作者却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获得劳动报酬了。其实《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此时在这里投稿者的著作权就被悄悄地侵犯了。

此外,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植物新品种权这些知识产权问题的,因专业层次较高,相对要少一些。

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上海市于2004年就下发了《关于推进上海市中学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07年《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案(试行)》出台后,在全省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许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文件,从政策层面上为知识产权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的知识产权教育,我们不能仅仅狭义地理解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还应当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等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

一、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应定位在通识教育层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计划出“刚性”的课时数以作保证。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不同专业,有所侧重,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譬如,对于机械、电子和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知识产权基础内容的基础上,宜侧重于专利方面的教育;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知识产权基础内容的基础上,宜侧重于著作权、商标权方面知识的教育,当然专利中的外观设计方面也应纳入重点内容等。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单独开设“知识产权”学习专题或课程,保证计划安排的教学课时数不打折。应当结合他们的专业实践课进行,通过案例剖析教学,生动形象、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创新技法,更要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进行专利技术查新,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化知识为能力;教学方法上不能搞“一言堂”,要淡化教师角色,教师应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实训课题,提出创新要求,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采用“头脑风暴”法,广开言路,激发灵感,互相启发,大胆实践,搞出“原汁原味”的创新。此外,还应带领学生到知识产权工作搞得好的企业去学习参观,请企业的专利工程师结合企业实际做讲座效果会更好。

在知识产权教学的考核上,要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防止为评价而评价,为评价而教学。书面考试是必要的,从中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但更要在实训实践中去考核,在知识产权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行动态考核。如在创新教学活动中,就如何使用检索技术、如何撰写检索查新报告、如何利用知识产权知识为自己的创新服务、如何规避创新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等方面,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应用能力上的考核。

二、教师的知识产权教育

应当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到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之中去,强化领导,注重实效。培训形式除了集中授课方式外,还可以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培训的师资应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高校知识产权老师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知识产权主管、工程师。由于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面广量大,借助于网络等现代化远程培训的手段将多快好省。同时要保证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的督查、考核,加强在知识产权应用的实践过程中考查,将学员在听课、作业上的量化考核和最后的结业考试同奖罚、绩效等利益“杠杆” 挂钩。

对学员应侧重于应用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给出案例、如何进行技术查新的实践等方式来考核。又如对可能出现的专利侵权如何主动出击,如何通过资料检索,发现问题,对它进行解答,这些实务问题上的如何应对,可以通过答辩、研讨以提升学员知识产权应用能力。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教学管理人员等非教师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可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知识产权教育来进行,具体实施时,应当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务求实效。

三、推动知识产权教育可持续发展

第7篇

县中心小学幼儿园创办于,其前身是中心幼儿园,原址现在的镇体育场。,由于老园长退休,幼儿园仅还有一名在编教师,经镇党委政府和当时的乡镇教委研究决定有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接管并承办镇中心幼儿园。十年来,我园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全园教职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精心培育幼儿,为推动镇幼教事业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园已发展成为设施较为完备、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群众满意,在和周边乡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中心园。

一、基本情况

我园地处镇中心,南连浍坪路,北依古浍河,东临宿蒙路,西接镇体育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源充足。全园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绿地面积2200平方米。全园现有7个班,在园幼儿453名。教职工14名,聘用教师6人。教师队伍中11人大专毕业,本科在学6人。14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园领导班子2人(园长1人,副园长1人),并取得园长岗位培训证书。

二、主要工作及成绩

建园十年来,我们始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安徽省幼儿园基本要求》为指导,始终秉承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办园宗旨,确立了“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园训,形成了“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园风。努力开创了幼儿教育的崭新局面。尽管在办园的过程中历尽艰难坎坷,三易园址,经历了群众对我们小学办园的怀疑、信任、满意再到大力支持的创园过程。个中滋味只有亲历其中才能够体会。可无论是在人民群众怀疑的初创阶段,还是在群众满意并大力支持的今天,我们的办园信念却从未动摇,那就是“尽我们所能,办好附属幼儿园,为的父老乡亲服好务,让每个幼儿在我园能够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周边的家长才舍近求远,在街道上租房,把孩子送入我园,也正因为群众的信任,我们才倍感肩上的担子沉重,才有了一定要办好幼儿园,竭尽全力做好幼教工作回报家长的动力。

(一)抓好园干和园舍建设,

加强幼儿园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扶植园干部,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源节流,循序渐进,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是我们建园之初的第一要务。

俗语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的道理,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通过考察,经学校行政会研究,我们指定幼儿园主要由两位同志负责,一个是有着25年幼教经验和多年幼教管理经验的叶素荣老师,一个是肯钻研,业务能力强,并获得“县教坛新星”称号的青年人陈丹教师负责。她们责任心强,工作能力棒,有极强的敬业及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精神,上任以来,每学期末都会向学校提出下学期幼儿园发展的新构想,每学期都会有幼儿园发展的新举措,学校在困难,但只要是为了幼儿园的发展,学校行政研究可行以后,几乎是每求必应。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只要有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就会想尽办法予以解决,对于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学校就必须同她们在一起想尽办法化解。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在园舍设备上,我们从无到有,从40多人的学前班,发展到如今的453人,十年来,我们省吃俭用,艰苦办园,先后在幼儿园:1、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幼儿园桌面玩具与地面大型玩具;2、投资近15万元硬化了余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为了防止幼儿跌伤,我们采纳了幼儿园两位管理人员较为人性化的合理建议,在玩具区域建设了近投资3万元200平米的塑胶地面,这在我县乡镇幼儿园中我们可能是最早的一家了;3、为了做好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学校专门为幼儿园配置了饮水机、消毒柜、茶杯架、毛巾架、建自来水池并配有专供幼儿洗手的洗手液;4、开源节流为幼儿园添置电视机、vcd,配置了笔记本电脑;5、为幼儿园设立了舞蹈房,并配置了大功率空调一台,尽管学校教学用房很紧张,这不仅是为了小学部能有好的生源,更是为了保证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幼儿冬夏季的舞蹈教学;如果将来有房子我们还计划为幼儿园设立专门的美术室。办公室、园长室、厨房、休息室等。

(二)抓师训,强师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保教水平

我校幼儿教师,除了每周一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其业务学习、园本培训都是有幼儿园自行组织。她们每学期都要和小学一样举行“三课”活动,每年都要参加本县本市及周边市县业务学习活动,只要有外出学习机会我们都安排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如许冰 雕老师到无锡参加小学和幼儿美术听课,陈丹老师到黄山参加过音乐培训等,她们的每次培训都会各幼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取得明显的成效,陈丹老师训练的舞蹈队多次为我校争得了县级荣誉、许老师辅导的幼儿已有几十名幼儿次获得国家金银铜奖,陈丹老师还获得了县优质课教师、县教学能手等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市县教研刊物发表或获奖。

(三)抓改革,提升保教质量与水平。

由于我们是幼小合一的办学模式,我们坚持以学校行政——园务会——幼儿教研组为主线,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学校每学期校长室都要对对幼儿园工作进行两次专门调研,一次是幼儿园家长满意度的工作调研,一次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困难与问题的集中调研。以加强学校对幼儿工作指导于支持的针对性。一方面,我们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制定幼儿发展计划,围绕保教工作这一中心环节开展活动。坚持定期对每个幼儿的各方面发展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把周计划贴上墙及时公布每周的教学内容及家长配合指导的方法内容,以期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开展系列比赛活动,如:各班区域特色展示、教师优质活动评比、幼儿舞蹈、美术比赛等。通过开展活动,促使教师切实加强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教工作,安全责任,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看得比天还要大,因此学校和幼儿园始终以幼儿园安全和保健工作为重点,不间断强化幼儿教师安全在前、卫生在前、疾病预防在前的保教意识。学校总务处每月对幼儿园各种设施例行检查,要求幼儿部要对幼儿实施全面保育,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保健工作规范化管理。每年春、秋季我们通过卫生宣传栏、讲座,向教师、家长、幼儿宣传保健常识、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坚持每学期开展两次保健知识讲座,出两期保健知识宣传专刊,帮助各班教师在各个环节上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园还建立了一系列家长工作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家长学校每学年开展两次专题讲座,两次全面的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两次家委会,班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此外,在重大节日如“六一”、“大班结业典礼”等都举行庆祝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形成了家园沟通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每学期针对幼儿家长育儿存在的问题,幼儿园都会通过宣传栏、召开家长会或在家长学校集中培训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儿保教知识及育儿常识,组织家长进行家教经验交流。

我们十年如一日,不间断的坚持每学期最后一周的幼儿成长素质展示活动,这在每学期已成为我校幼教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家长们看着自己孩子在我园幸福健康的成长,无不为孩子的发展而自豪,每到此时,我们的幼儿老师也成为最幸福的人了,他们收获着家长们带个他们的称赞,更增添了下一学年干好幼教工作的,办好幼儿园的坚强信心。由于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幼儿开不开心,家长满不满意”为我们的办园标准,与家长真诚沟通,一心换心,以优质的服务报答群众的信任,最终我们迎来了幼教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我们每学期生源爆满,幼儿园俩位园长只有耐心的向每位家长解释说明幼儿园无力接受这么多孩子,我们没那么多房子。每看到此景,我们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学校对幼儿园基建真的是无能为力啊!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园自确立申报县示范幼儿园目标以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完善软硬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申报标准和要求,我们仍存在薄弱之处,尤其是硬件建设:

一是要争取县局支持解决我园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在目前已成为制约我校和我园发展的最大瓶颈。这同时也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

二是要切实控制大班额现象,要规范班级规模,使之符国家《幼儿园工作指导合纲要》的要求。

三是教职工有待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幼儿教育新形势;

第8篇

导语:温文尔雅、余韵无穷,这是杨莉给人的第一感觉。或许是流淌在身体里的前清正蓝旗的贵族血液让她周身散发着一种贵族气质;或许是在艺术世界的熏陶中形成的优雅举止让她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又或许是她极具创新的思维模式让她的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一种脱俗之美。她的心无旁骛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似乎已经远离尘世的真善、真世、真美。

一切人类文明的出现,都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幸事;一切世界创造成果的消失,都是人类进步的痛断。人类科学技术史如此,人类建筑生活史如此,人类自然状态史如此--人类文化艺术史更是如此。成都漆器工艺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寻回失去的中国曾有的文化,历史闪烁过的残形。在中国的五大漆器中,成都漆艺历史最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很多工艺无法比拟的。几千年来人们用它做出了各种高档生活用品及精美的工艺品。中国历代的宫庭招募具有精湛漆艺的能工巧匠为皇宫贵族制作漆艺制品,一些流传至今皇家漆器工艺品,莫不使人叹为观止。中国精美绝伦的漆器工艺品曾多次在国际上荣获金奖,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漆艺无愧为东方艺园中的一朵璀灿的奇葩。

而这一东方艺园瑰宝的忠实传承者,杨莉女士,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感悟和执着的艺术追求,给成都漆器艺术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一眼认定,终身“至爱”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杨莉,虽然童年并不富裕但很快乐,尤其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里存放了很多奶奶生前留下的很多静物写生的集子,让小小画笔成为她幼小心灵的至爱,也根植于她对艺术感悟的心绪里。

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时期,有着几年的上山下乡经历,但绘画的爱好始终没有放弃。机缘巧合之下,杨莉凭借着在绘画方面的天赋顺利进入成都漆器工艺厂学习漆艺装饰。来到这里,她一下子被漆器作品的绚丽所吸引,她相信这就是自己一辈子最喜欢的事情。

进入漆器厂后,杨莉的艺术人生真正开启。在那里,她先后师从陈春和、余书云、张福清等漆艺工艺大师,并得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大树、著名漆艺专家乔十光大师的细心指点,得到恩师曾庆华、王星泉的精心授教与真传,进步很快,从设计、制胎到装饰、清抛光、制漆等所有工艺,她都烂熟于胸。

对漆器工艺的天赋让杨莉很快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负责主要制作入选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漆画《珙桐白鹇》。珙桐和白鹇是四川峨眉地区的特色,特别是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在制作这一环节时,杨莉选择了成都的特色银片放在最底层,撕金后,在上面做一层透明色,让表面凸起来再进行抛光打磨。制作白鹇时,根根羽毛让杨莉和师妹王红下足了功夫。为了让羽毛看上去丰富且立体,每根羽毛的撕金、打磨和抛光常常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然而为了赶工期,杨莉和同伴手脚红肿起泡了都还要坚持。在杨莉的带领和王星泉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细心制作,《珙桐白鹇》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为成都漆器争得了荣誉。

在这之后,杨莉又先后到成都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学习,使她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精通并擅长中国传统工艺中的漆器工艺,其中包括漆器、漆画的设计制作及工笔画。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熟练的掌握了包括制漆、漆工制作、清抛光,特别是最具成都漆艺特色的漆艺装饰:雕刻,银片雕花填彩、拉线针刻等技艺。达到了作品构思精巧,手法细腻、技艺精湛,用刀如笔的水平。

“做事非常严格的一个人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杨莉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她将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漆器艺术上。即使是1995年漆器厂被卖掉,她选择了离开,但依然没有放弃这一行业,而是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传承创新,促进发展

成都漆器与北京、扬州、福州、平遥并称中国五大漆器。成都漆艺除具有中国漆艺的共性,还具有其独特的装饰方法,常用的有五十多种,杨莉表示,不管是什么方法,或者综合性的方法,都要有一个方法是最主要的。并且平常的一件漆器艺术品,前后制作工序多达70多道,简单的二三十道,因此制作周期极长,一般作品需三个月时间,创新的精品力作往往需半年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也正是因为漆器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漆性难以掌握,只能靠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经多年教学实践才能逐一了解和掌握。成都漆艺还拥有最有名的装饰工序“三雕一刻”――雕锡丝光晕彩,雕花填彩、雕填隐花和拉刀针刻,让成都漆艺有了独特的富贵典雅庵省

以雕嵌(填)手法制作一只花瓶为例,首先得设计胎样和装饰图稿,然后是制作木胎,经漆工反复多层上灰后再刷数层底漆、每层都须入荫房荫干再水沙纸打磨,涂完数层推光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雕嵌,先将设计好的装饰图稿拷贝或印到胎体上,用刀雕出阴刻的画面,然后用小牛角刀将调制好的彩漆刮入阴纹,荫干后再用细砂纸研磨,让纹路与漆面齐平,这一步也可以在雕刻的阴纹中贴金银箔,再罩上多层透明漆,并研磨。第三步就是推光、揩漆荫干,再用棉花沾植物油与细瓦灰磨擦,经多次揩漆清抛光使漆器表面光泽华丽。

《红楼十二金钗图》是杨莉拉线针刻的代表作品,均以上等细木做胎,用传统雕漆三灰三磨做漆灰底,以多层黑漆,经层层精细打磨、揩漆、抛光、清光后让漆面光亮透水,再脱稿拉线,以粗、中、细三中拉刀,拉出人物线条,用针刻衣物纹饰及鬓发,背景,最后添加白漆于线内,红漆于印章内,搽净黑漆部分,再清光。此画是以线条的疏密、粗细表现图案的黑白灰色调及透视关系。全套十二件作品从创作开始到2015年完成,历经十多年。其中,《李纨教子》获2004年“中国首届民间工艺百绝群英会”金奖,与其后完成的《熙凤弄权》、《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共五件作品均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创作奖。

正如杨莉所说,“漆器工艺不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的,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师傅,一件好的作品至少有十年八年的沉淀。”对于为何能沉下心来去创造,她这样解释:“感觉你想去探索它的奥秘,想驾驭它,就是因为太多太多的未知在那里等着你去探索。”并且漆器的制作过程也是这样,一层一层做上来,有可能下边做的东西到上面打磨的时候就会显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花纹。即使有了丰富的经验并准备打磨出想要的花纹,也不可能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杨莉多年的经验告诉她,在磨到刚好的时候就不要再磨,否则很可能磨出一个废品。“这些都需要经验,需要自己的审美情趣,修养。”

多年来,杨莉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漆器艺术中,“就是因为太爱它,觉得这门工艺如果没有人去继承,或者是自己没有新的创作的话,没有新的发现,就会失去生命力。”这也是为何离开漆器厂后,她发明了很多新的方法,只要有新的材料,她就会去做一些新的工艺。

杨莉经常在原有的基础上,用一种方法作为主体,结合其他综合的方法,很灵活在运用到漆器作品中。她觉得那样更让人感觉漆器不是一眼就看穿的,它是有看头的东西。因为它是半透明的特质,所以杨莉会一层一层的往上边叠加她的新方法,叠加之后看上去是立体的,而表面的手感是平滑的。1995年,她经反复实践研制出开抛光漆中巧加某种制剂,使抛出的漆器光亮透水;2003年她使用“刻贴套色占位成形法”使批量变图成形的问题得到解决;2004年经多次实验她使用了“熨贴堆漆描绘法”让堆漆工艺更完善快捷、图案更准确;2011年她创新了掐丝工艺,使之适用于漆艺作品。但始终有一条,她一直坚持,就是用中国生漆不用化学漆!因为成都漆器的奇彩之色,是传统手工艺的反复打磨,远非现代机器所能代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漆艺)甘尔可老师对杨莉给予如下的评价:“您的漆器作品很有特色和艺术魅力,嵌银龙凤盘,雕漆隐红蝉瓶等作品精致高雅,让我耳目一新,设计和制作均为上品,有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从作品中可看到您从艺40年积累的制作经验与深厚功力,技术全面,艺术表观形式多样性,刻工老到,造型典雅,作品透露出温润而迷人的韵味,令人顿生喜欢之心,对您执着而严谨的创作精神深表钦佩,衷心祝愿您再出佳作。”

言传身教,寄语未来

在杨莉的记忆中,曾经的成都漆器可谓闻名遐迩,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就有很多漆器,并且家具全部用的都是大漆,包括奶奶的床、柜子等等,但是后来慢慢的就全部使用化学漆。而使用过化学漆后来又来做漆器的人,一般很难回去,因为二者的工艺有很多不一样,因为大漆的要求非常严格,例如遇到下雨天,空气潮湿,此时的温度和湿度能让大漆很快就干了;如果遇到干风天,作品就有可能非常难干,因为温度对大漆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们都要借荫房来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杨莉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漆器还是靠天吃饭,不像现在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但是漆器是活性的,是有生命的,漆本身就有生命,就像放了很久的漆也是有它的特性和变化的,它从树上流出来并被完全封存起来的时候是乳白色的,但当它慢慢见了空气和阳光之后就会变成琥珀色,最后再慢慢干掉变成黑色,这个过程让杨莉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然而到了今天,虽然制作工艺条件更好了,但成都漆器市场却越来越窄,杨莉在参加“非遗”展演时发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漆器,只有老一辈的人还有人知道,这一全靠口传手教的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而传承问题,直到今天都是漆艺说来话长的无奈。从原料到人心,从守旧到创新,环环相扣却难保相继。牵绊着杨莉离不开也放不下,和老伴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的念想一直都在,也一直都没好好实现。

从2002年开始杨莉开始招了一个学徒,不仅包吃住还发工资,而她本身当时的退休工资也只有300多块,为了给学徒发工资,她除了带学生,还会每天抽出半天时间去酒店去打工。后来,在媒体的宣传和支持下,杨莉每隔3年左右都会开班授教,至今已带了5期学生学习成都漆器制造技艺。

过去漆器制作分工细致,而现在为让学生们就算自谋生路也能独当一面,杨莉力求将自己全套制作技艺倾囊相授给每一个徒弟,如此至少三到四年才能带出一班学生。

2004年成都日报报道了“杨莉坚持国粹”的事迹,她开始带一个班,当时有60多个人报名,她从中挑选了十多个人,一般都要求有绘画功底,有个别例外的是因为特别热爱漆器并有决心学习的。就这样,她在门卫室办了第一个漆器学习班,然而,最终学完的却只有八个人,而现在依然坚持在做的只有两三个。

2007年成都晚报发表了杨莉招关门弟子的文章,四川日报也发表过相关文章,并且相关文章上面都有杨莉作品的照片。杨莉开办了第二个漆器学习班,在这个斑上,来了许多插班生,未能完成学习内容,在其它同学结业后,她了解到好多年轻人想了解和学习漆器工艺。为了这些插班生和新学徒,杨莉于是在2010年又开办了第三个漆艺学习斑。

杨莉说,漆器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作品打动人,抓住人心,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看后就热爱上漆器艺术,并坚持下去的原因。但由于漆器工艺学习中会有很多困难,例如有人一接触大漆就起痱子起疮,手会肿的像戴了拳击手套一样。

因为没有任何政府的资助,杨莉带着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把自己作品送给一个老板,那个老板就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他们作为教室。怀着满腔热情,他们自己装饰房间,并且将每一道工序的房间分开,以免相互影响,就这样他们自己创造条件学习漆器工艺。之所以如此执着,就是“因为我喜欢漆器,它已经成为了自己一种生活习惯,既而成为了终身的信念。”杨莉说。

当时,成都漆器工艺还面临原料难找、工具难买的困境。由于生漆从采集到施工都是异常艰苦的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十分辛苦,生漆漆膜干燥慢,固化l件苛刻,漆器的制作工艺繁琐,漆的过敏性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一行。对此,杨莉叹息道,成都漆艺为四川:银,漆,绣,竹四大名旦之一,漆艺是特种工艺,其工艺繁多,工具复杂,漆性很难掌握,学徒期较长,一旦失传,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

三年又三年。从最开始的寥寥一两个学徒,到后来招收的几十个徒弟,他们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得以坚守下来。由于成本高、周期长、受众小……中间不乏许许多多迫于生计而最终离开的人。

庆幸的是,断断续续下来她保住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得意门生:技艺最好的吴勋贵挑起了尔倩工作室负责人的担子,带有四个徒弟;而李勇、张文晨、李俊峰也已经有了工作室并收了下一代徒弟。学有所成的弟子们如吕兴珍、黄金红、吴勋贵,先后也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上课。还有身为副教授的程辉、王杉山、文佳才、张亮,评为省大师的何泽兵等。其他还有业余时间坚守漆艺的杨洪、唐萍、吕成、高璐、魏娟、曾刚、刘佳、胡鸿等等,她一再感念学生们的不易,却无法每个都一一道来,也只能在与我们的讲述中这样屡屡提及。

因此,杨莉最希望自己的学生未来能够有好的前途,能够对漆器的发展有所贡献,能够超过她。同时,她还希望政府能够更加重视漆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实实在在的在这些方面做一些事情,更多的关心一下新一代漆器人的成长,并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因为漆器不是很简单的一种工艺,它需要更多的条件支持。同时,能够让大师一心一意的带徒弟,写一些他们的经验,为漆器工艺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