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消防设计论文

消防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防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消防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多层建筑设计流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箱设置高度

l、多层建筑室外消防给水管网设计流速的确定。

对于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多层住宅,多层综合楼,普通办公楼或厂房,库房等工程,在市政给水管道能够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的情况下,同时按多层建筑立足于“外救”的原则,设计一般采用设置屋顶前10分钟消防水箱,及底层设置室外水泵接合器的消防供水方式,消防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系统加压送水,以达到消防灭火的目的,根据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以下简称(建规))第8.l.3条“室外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如采用低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水柱(从地面算起)。”并注明消火栓给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宜超过2.5m/s,而厦门消防部门规定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流速不能大于1.2m/s,笔者对此规定有不同的看法。消防部门的依据是市政部门所提供的市政管道流速为1.2m/s,故在选择室外消防给水管的流速也不大于l.2m/s,但笔者认为管道流速应与市政管道压力有关,只要市政给水管道压力足够大,室外消防管道流速又满足规范不宜大于2.5m/s的要求,既能满足消防流量的设计要求。

笔者最近设计了一个厂区内,一幢建筑面积3500m2的六层综合楼和一幢建筑面积3400m2的丙类五层厂房,综合楼室内消防流量为15l/s,室外消防流量为20l/s,厂房室内消防流量为10l/s,室外消防流量为25l/s,室个外消防流量均为35l/s,按同一时间内一次火灾次数设计,室外消防给水管与市政给水管形成室外环状管网,并设有两个接口,在设计中室外消防给水管若按流速不大于1.2m/s计算时,应选择d200的供水管,按流速不大于2.5m.s计算时,选择d150的供水管即可,本工程室外消防管从市政引入点到灭火时最不利点室外消火栓,管长共50米,设计选用d150的铸铁管,管道流速V=2.01m/s,市政引入点至最不利点室外消火栓管道沿程损失为:

Σh=Q2×A×L

式中:Q—管道流量(m3/s)本工程Q=0.035m3/s

A—铸铁管比阻;d150时A=41.85

L——管道长度(m)L=50m

故:Σh=0.0352×41.85×50=2.56m

管道总损失:H1=1.2Σh=1.2×2.56=3.07m

按“建规”第8.1.3条室外消防管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不小于10米水柱,所以本工程需要市政所提供的水压计算如下:

H=10十H1=10十3.07=13.07米水柱=0.131MPa(这里市政给水引入点的黄海标高与最不利点消火栓黄海标高相同)。

而市政所提供的该地段市政水压不小于0.30MPa,远远满足室外消防管所需要的市政水压,所以本工程室外消防管网流速可按规范规定的不大于2.5m/s的速度计算,否则按消防部门所规定的不大于1.12m/s流速进行计算,本工程应选用d200的室外给水管,这样势必放大与市政接口的水表口径,即选用两个L×S150的水表,根据厦门自来水供水章程规定,给水增容费是以水表口径来收费的,而按规范所要求的不大于2.5m/s流速计算,选用两个L×S100的水表即可。这样选用l×S150比选用L×Sl00的水表增容费多12.8万元,还要加上管道,配件所增加的费用,即给开发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笔者认为室外消防管道流速不必拘于消防部门所规定的不大于1.2m/s,而应结合市政水压情况,按规范所要求的流速不大于2.5m/s进行设计,这样我们在设计中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能达到科学,节省投资的目的。

2、自动喷水灭火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高位水箱设置高度的确定。

我国现行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第7.4.7.2条对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有以下规定即“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通常设计中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一个高位消防水箱,即由此选定的消水箱的高度能否满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要求?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以下简称《自喷》)第2.0.2条中规定“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工作压力9.8×l04帕斯卡,最不利点喷头最低工作压力均不小于4.9x104帕斯卡(0.5公斤/厘米2)”的规定,高位水箱最低水位与最不利点喷头的几何高差计算如下:

H≥H1十H2十H3

式中:H1——最不利喷头工作压力(mH2O)

H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和局部水损失的总和(mH2O)

H3——报警阀的压力损失(mH2O)

其中:H1按《自喷》第2.0.2条取5mH2O

H2=1.2∑h

∑h=∑ALQ2(式中Q=K×P0.5=1.33×0.50.5=0.94l/s,流量Q=0.94l/s,亦符合(高规)第7.4.8条,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应大于ll/s的规定)。

根据工程实例,当管道设计流量为0.94L/s时,主要管道沿程损失为管径DN25的给水管,当管>DN50以后的给水管管道损失可勿略不计,笔者是以较不利的喷头布置,计算得:

∑h=2.0米H2=1.2∑h=2.4米

H3=0.00869Q2d=0.01米(报警阀公称直径为DN150)

故H=H1十H2十H3=5十2.4十0.1=7.41米

即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高度要满足最不利点喷头静压7.41米(0.074MPa)以上,若最不利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最小管径选为DN32的给水管时,计算H≥6.0米,即高位消防水箱满足最不利点喷头静压6.0米(0.06MPa)以上,比(高规)第7.4.7.2条消火栓水箱的设置高度还需提高1.0米左右(以最不处层层高计算),这样即不用增设增压设置。

图7-1

第2篇

1.1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不同建筑设计中安全疏散的出口和距离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对于大型建设而言,其总容纳人数和规模都超过了规定的数量,需要疏散的人员数量较多,要对现行规范中的疏散时间、安全出口宽度和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人员疏散也是建筑设计中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一个难点,建筑内部出现疏散通道的汇合和分流,疏散通道线路和出口的分布比较复杂,使用的功能也比较多样化。

1.2钢屋架的结构防火

对于一些空间跨度较大的建筑来说,一般都使用钢网架结构的屋顶设计。这就要求对屋顶的钢网架结构进行一定的防火保护。也就是要求一级和二级的耐火等级的屋顶承重构件必须能够保障1.5小时和1小时的耐火时间。而对钢结构的耐火级别进行定义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消防性能。在空间跨度较大的建筑中,由于具有空间敞开、建筑物高大的特点,发生火灾时屋顶很少受到火灾的威胁。因此,在选择钢结构保护材料时要确定合适的保护时间。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的外观设计,避免传统的防火要求和防火保护措施对建筑物的整体外观造成影响,也不要出现保护不足和过度保护的现象。

1.3排烟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建筑物的中庭排烟量有着比较具体的计算方法设计,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该方法进行计算,会出现排烟量过大的现象,不利于建筑物的施工和设计。因此建筑设计中的消防性能化设计在进行排烟系统的设计时要参照建筑设计的具体情况,对自然排烟口面积、排烟量和排烟设施的设置地点进行设计。

1.4发挥普通消防设施的作用

一些现代大型建筑的设计中由于消防监控的空间较大、顶棚的高度超过了普通探测仪器的使用高度,因此普通的消防设施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

2建筑设计中消防性能化的具体设计方法

2.1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设计,就必须认真分析建筑物的特定功能、人员类型和人员荷载,并对火灾紧急逃生时的人员疏散情景进行模拟和设计,对建筑物的疏散宽度、疏散出口等指标进行定量考察。在设计时可以通过疏散模型,对人员进入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模拟和计算。以此来判定该建筑是否适合使用该疏散设计方案,并分析模拟的结果,搞清楚人员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滞留点的位置,以此为依据来对人员疏散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可以采取增加疏散宽度或疏散出口数量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实用性和自由度,也可以使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需求得到满足。大型建筑物由于人员的密集程度较高,具有比较复杂的疏散线路,在设计时不仅要保障在火灾环境中具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安全疏散环境,还必须保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建筑物中的人员疏散至室外开敞环境或地面。

2.2对屋顶钢结构防火的设计

以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为依据,考察建筑物内的钢结构,考察的重点在于钢结构的性能变化,具体体现在弹性模量的变化和结构强度的变化。当火灾发生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结构的弹性模量和结构强度都会随之降低,改变钢结构的抗火承载能力。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受到的外荷载可能造成其所承受的内力大于钢结构的抗火承载力。当出现以下任意一个条件时,说明钢结构构件达到了抗火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1)钢结构的变形达到了不适于继续承载的状态;(2)钢结构丧失了整体的稳定性;(3)钢结构的受弯构件产生了足够的塑性铰,造成了结构的可变机构;(4)钢结构的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出现屈服。在建筑设计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中,要进行科学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在温度要求、时间要求和受力要求三个要求中,钢结构的防火设计必须满足其中的一个,也就是将其中的一个作为钢结构防火设计的判定标准。

2.3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进行相应的防排烟系统设计,主要的设计目的在于能够安全地疏散人员。也就是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口和通风口的设计,能够避免建筑物内的人员被火灾的烟气所阻碍。一般情况下人员可能停留的最高高度为1.8m,建筑的防排烟设计要保障烟尘高度高于1.8m,则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在消防性能化设计中,对防排烟性能化的设计主要是以涉及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火灾规模为根据来对烟层高度等参数进行确定,从而确定合适的排烟口位置和必须的排烟量。

2.4设计火灾探测系统

如果在建筑设计中,常规的防火设施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尺寸和空间结构来设计相应的灭火系统和火灾探测系统。对于大空间场所而言,比较实用的火灾报警探测器主要有空气采样探测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等,可以选择的自动灭火设施主要有自动水炮系统和雨淋系统等。

3建筑防火分区中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建筑防火分区中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规定,低层民用建筑的地上部分如果具备了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以达到5000m2。高层建筑的地上部分如果具备了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修材料为难燃烧材料或不燃烧材料,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可以达到4000m2,一般为展览厅或营业厅。对于人防工程,展览厅和高级装修营业厅如果具备了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分区的最大面积可以达到2000m2。然而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一些会展仓库、仓库式超市、商场、大型展览馆的面积往往要达到上万甚至十多万m2。而且要求上下通透、物流通畅、交通便利,如果按照规定,使用防火系统将其空间进行分割,必然会影响建筑的空间艺术和功能。因此通过性能化设计,可以采取“主动、动态”的建筑防火分区办法,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火灾动力学原理来计算火灾发展和蔓延的各种因素,例如燃烧空间的状态、起火点的环境、氧气的供给、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从而对防火措施的具体作用进行证明,科学地划分相应的防火分区。这样一来不仅能对火源进行控制,也能够根据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以及空间、时间、物流和人流的差异来科学地布置消防设施,更好地发挥消防措施的作用,也减少了对空间的实体分隔数量。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一、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三、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四、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五、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design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六、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七、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2]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3]SFPE性能化消防分析和设计工程指南.

[4]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10).

[5]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

[6]T.Tanaka.性能化消防案例设计标准和用于评估的FSE工具.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

[7]卢兆明.香港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应用情况.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2002.

第4篇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每年从国内各高等院校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以万计。但从社会的用人单位、公司、企业反馈的信息却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设计教育没有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通过考察各地方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专业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设计课题陈旧,学术型的比重很大。设计结合市场的实践环节偏少,偏离了对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术化”的倾向。同时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不符合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也误导了专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

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有大量的美术专业出身的设计专业教师在任教,以非设计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现代设计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的状况下培养的学生势必专业思路含糊,专业技术能力不强,进入社会难以胜任设计师的工作。

(3)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

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而是直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教学内容空泛。这样“理论至上”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很不利;另一方面没有利用好社会优秀资源,引进社会相关高级技工、民间艺人进行讲学。造成学生在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不能深入的体会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怎样相结合。实践教学方面,一直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与当前专业需求相结合的程度不够。以写生考察为例,过分注重写生的绘画表现而忽略对建筑装饰、民族文化,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考察内容,过分注重展览效应而忽略调查报告的总结。

(4)实践教学环境支持不够。

首先,在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反映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从学生的应用需求出发落实到实处,很多实习基地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专业设计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其次,缺乏专业的实践基地。学生缺少走出去的场所,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对企业的设计流程与施工管理过程缺乏了解。这样的培养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2以应用为主旨,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入手,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进。

从培养目标出发,把应用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构建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专业需求的结合,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整合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经过考察其他学校大概一致)实践教学包括写生考察、专业考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约占总学时的16%左右,比例有些偏低,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学时和学分的比例。实践内容按专业综合程度层次递进,要充分和专业特点、专业需求结合起来。开设以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考虑跨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模拟实体工程项目设计竞标,甲乙两方就设计方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方案评价和设计创新。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设计竞赛,把参赛设计项目作为设计课题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确立设计的要求与方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也能获得不少设计奖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科研能力。加强“双证书”的培养,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认证考试,以求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建立有效机制,利用社会资源。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提供有效的机制,聘请社会的设计名家、项目施工管理、民间艺人等来校进行实践方面的讲学、讲座,同时安排专业教师辅助教学,做到教学相长,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3从目标责任出发,任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

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备专业教学的教师资格又具备相关专业从业资格的教师,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程设计师、建造师等。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大多忙于教学,较少在社会企业的设计一线、生产管理一线等从事过相关工作,因而缺乏实践经验,这势必产生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要制定灵活的制度,积极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教师在社会的实践工作开绿灯。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地利用集体的力量扭转在教学和科研上“单兵作战”的情况,把教学改革和科研探讨常态化。同时要聘请在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等行业工作中有丰富经验、良好业绩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提升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环境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设计中要考虑社会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掌握正确的设计程序、认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学习材料与结构等。因此,面向市场经济与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

(1)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机制。

在校内建立以教学为目的的设计工作室,要求注重教学课题的实践性环节,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学生可以在设计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设计工作室教学中,教师把实践设计项目纳入正式的教学作为课程的课题之一,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商业环境要求,指导学生更多地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等相关问题去思考和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设计完成并投入实际项目施工的过程。这种真实参与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积累经验的做法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实战锻炼,能有效地了解实际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实施细节,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设计操作能力。

(2)加强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教学形式中,建立校外有不同功能的实习基地。实习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变化,认识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2)学习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学习施工工程技术。3)了解市场的设计管理、营销。通过实践过程积累社会专业实践经验,增强专业知识厚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设计施工企业与学校专业教师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现有的工程设计项目拿到学校作为设计课题进行设计。教师通过实际项目进行相关教学,并按工程项目要求完成设计项目。其次,学生进入设计施工企业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设计项目。通过这个环节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性,学生能充分的提升设计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5结束语

第5篇

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作业的固定特点:作业量大,书面形式多,实践活动少。虽然传统的语文作业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记忆能力,但是由于内容机械、重复,而且一成不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没有写作业的乐趣,只是简单地应付差事。再加上作业统一由教师布置,学生自主选择性少,针对性小,不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导致学优生认为作业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而学困生则认为太难,无从下手,这也是导致作业抄袭现象的主要原因。设置不当的作业,在学生看来就是负担,严重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针对传统的作业形式,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应运而生,旨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权,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放性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相比较传统语文作业,有着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1.开放性作业形式多样,学生的选择性大

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上网搜索、实地调查、动手实验、朗读演讲、读书汇报等等,一改传统书面的单一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开放性的语文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开放式作业能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开放性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同样,开放性的作业符合新课改发展的要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3.开放性作业贴近生活,丰富了学生感受

传统书本上的课后习题,更新比较慢,很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而开放性的作业内容则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这种更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将生活与语文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并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途径。

二、开放性的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并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想要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作业内容和题型上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语文设计应注重内容和题型的选择,良好、新颖的内容和题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且还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或者配套练习册上的问题,故步自封,应该努力创新,或赋予课后题更多的时代特色和情趣,或尝试编写新题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作业的乐趣。

2.作业布置时间上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语文作业设计要一改传统语文作业机械、重复并限时提交的练习方式,而应该适当放宽提交作业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加充足、自由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准备、认真思考并做答,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作业任务目标上的开放性

作业的设置,除了巩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W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布置开放性作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分层作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和目标,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作业,减少甚至杜绝抄袭作业的情况,而且还能满足知识巩固的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

4.作业评价上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作业评价,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此外,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结合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家长评价,加强师生、生生和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的、多元化的评价,确保学生潜能的全面激发和培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小学语文作业的开放性设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我国地方高校中,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主题。但是社会服务因为各项条件的制约,往往容易被忽略。主要原因是:受教学和办学体系的影响较大,并且高校自身缺少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高校缺少面向社会的办学环境,高校服务的机制不够成熟,服务动力严重不足。有很多的社会服务仅停留在制度上或者是意识上,不能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很多地方高校大众化的文化具有显著差异,并且文化发展较为迟缓,很多地方高校在追求办学升级,服务理念仅停留在口头上;地方高校中的很多服务社会的制度并不完善,高校中所设置的课程、专业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都不能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服务社会的能力非常薄弱。鉴于上述原因,高校自身必须进行变革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社会,地方高校更要实现办学转型,使高校真正做到独立服务社会。很多地方高校都在不断发展中面临着机遇,但是,对于服务社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挑战。地方高校的发展必须要面向大众并要面向地方,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构成互动化的发展机制,从而使地方高校的办学能力增强。要实现面向大众、面向地方的发展目标就要做好办学定位,可以消除盲目办学和追求办学升级的不良习惯,真正实现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任何一项服务都不能与地方的经济发展脱轨。要将高校发展与地方农村建设相融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地方高校办学的转型。高校发展也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校中人才和科技的支持,高校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和科技推广。但是,地方高校在大众文化教育发展中却存在很多差异,需要构建与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特色发展模式。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高校和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的互动化发展机制,不断形成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的可持续服务体系,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地方高校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要做好高校办学的转型,使高校能够独立面向社会开展办学。

2建立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

2.1地方高校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的方向

首先,要在高校发展中努力构建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互动机制,这是实现高校服务新农村的必要手段。根据地方高校的发展趋势来看,地方高校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中不断转变和更新发展观念。找准定位并转变自身的发展观念首先要能够面向大众、面向服务主体,能够主动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并要主动承担新农村建设服务职能。逐渐消除各种腐朽的旧观念,而是要顺应地方的实际发展需要,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2高校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新农村的能力

(1)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结构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实现发展的变革。专业结构要能够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用,满足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对农业科学、农业技术提高重视度,深入调查农村市场,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管理的协调和统一,注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农村建设输送有理想、有抱负、懂技术、能应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2)做好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地方高校是科技的研发机构,因此,要注重农业生产技术与基础知识的结合,努力实现通过基础知识实现科技创新和发展;此外,高校要在全校宣传科技的重要力量,在高校中形成全员参加科技创新和科技研究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研发的积极性提高,创造出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动新农村建设。

2.3高校要建立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因此,在高校中应该建立一套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政策导向机制,不断引导和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科研上的政策倾斜,多鼓励高校中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服务,并能够真正参与到农村的建设中去,实地指导农户运用技术设备,并能够以参股的方式加入农户经济的运转中。此外,高校要多多鼓励在校大学生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开拓市场,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引路人。鼓励当代大学生勇于参加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使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而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政府要能运用政策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指明发展的道路。

(1)高校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政策导向应该立足于服务大众方面,将发展的目标锁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而不是放在高校的升级和教学改革方面。此外,地方政府应该规范高校教学手段,对于办学条件较差的高校,政府要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努力实现高校办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并要努力构建出一套适合高校发展的教学评估机制。其评估机制要能够立足于高校的实际发展,而不是高校讲的盲目竞争和教学质量的比拼。因此,地方高校有其特殊性,并不能和国内一些一流大学相比,只能与地方经济相适应。

(2)大学生的就业导向高校可以通过一些扶贫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就业政策导向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如果学生愿意长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就要增强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政策扶持力度。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鼓励根植于农村自主创业,政府可以在高校中设立一定金额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加强科研引导、学科专业建设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在科研、职称评比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建设能力,并能够定期出台一些激励的政策。比如,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一些对新农村建设非常有意义的建设项目,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高校的职称评估上要对鼓励基层教师参与到新农村服务中去,对于一些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优异表现的教师要予以破格评聘。此外,要加强专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对于一些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紧密的学科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为新农村建设有特殊贡献的技术发明要给予特殊的奖励。

(4)改革高校的专业学科按照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对专业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设置全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的重点是交叉专业与复合专业的调整,要将专业重心适当降低,注重课程的应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要将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摒弃老旧的专业体系,转变过去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轻视实践应用的教育培养方式,要努力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为教学与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充足的空间。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多到地方的农村地区学习和实践,使大学生真正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为以后自己服务新农村奠定基础。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消防水箱;消防栓;水泵

1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消防水池的设计不合理

在工程实际应用当中,时常发现消防水池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偏小,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对建筑物火灾延续时间、室内消火栓用水量选用不当,有些工程经过改造以后,增加了自动喷淋系统,而水池的容量却没有增加;有些地区由于自来水公司无法保证市政供水的安全性,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均必须储存在消防水池中,导致水池容积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此外,由于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分开储存后,存放时间较长,长期得不到更新,加上疏于管理等原因,导致消防用水水质不断恶化。

1.2 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高度不能满足消火栓静水压力

高位消防水箱的作用是贮存扑灭初期火灾用水,可节省消防水泵开启后充满管道的时间,为扑灭火灾赢得时间,且设在屋顶的水箱及增压、稳压系统能保证水枪的充实水柱,对扑灭火灾的成败起决定作用。 按照目前执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 )第7.4.7条规定,对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高层建筑,应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泵,以保证火灾初期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但在实际过程当中,即使设置了高位水箱,建筑物最上面两层的水压往往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所需水头,仍需要另加消防稳压泵。

1.3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不合理

室内消火栓是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取水灭火的装置,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和数量是否合理对火灾的控制和扑救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实际中常常发现室内消火栓有以下问题:一是消火栓口径不统一,既有SN50mm,又有SN65mm,而消防部门所用水带以DN65mm、DN80mm为主,口径的不统一会导致水带接口无法与消火栓相接;二是由于维护管理不当,常常发生消火栓的水带、水枪被盗,水带破损严重、消火栓阀门锈蚀等现象,导致发生火灾后,室内消火栓无法使用;三是《高规》中没有明确规定消防电梯前室设的消火栓是否计入同层消火栓的数量。

1.4 水泵接合器的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水泵接合器的设置首先应保证连接消防车水泵方便,其次要考虑在水泵接合器15~40m的范围内有消防水源。然而实际中有的水泵接合器设在拐弯处、地沟边、墙角下,不仅位置不明显,而且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操作起来也极不方便,有的干脆设在道路中间,商店门口,虽符合要求,但妨碍交通;有的水泵接合器的数量设计不够,其数量设计应由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而许多设计在确定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甚至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泵接合器与消火栓系统的水泵接合器合用,没有按要求独立设置。对高层建筑而言,除了采用串联式分区供水外,其它的供水方式均应在每个分区独立设置水泵接合器,因为各分区之间的消防供水是相对独立的,而许多采用分区供水的高层建筑都未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对低区的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水泵接合器。

2 如何改进消防给水设计中的措施

2.1 正确设置消防水池及保证高层建筑两路供水

通常在高层建筑中,市政供水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或市政为单路进水时,都要求设置消防水池。计算消防水池容积时,应将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各消防用水量之和减去市政进水管的补水量,补水时间可按最长的火灾延续时间计。如果要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或是设置生活、消防共用水池,则还需要补充相应的用水量。当设置生活、消防共用水池时,不能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做水池池壁以及池底,以防止生活水质污染。同理,如果高层建筑屋顶设有生活、消防共用水箱,也应满足该要求。从消防水池接入水泵房的引入管应该保证不少于2根,如果在接入泵房前就将引入管汇合为一,对消防水池而言,仅为单路供水,存在供水的安全隐患。同时,从消防水泵接入各消防管网的供水管也应保证两路。

2.2 设计区域集中消防给水系统

对于由多栋建筑组成的高层住宅小区,如果逐栋设置消防水箱或消防水泵,不仅会给住户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物业管理部门增添管理难度。从技术和经济层面考虑,采取设置区域集中消防给水系统可以减少设备数量,降低总设备投资及管理费用。此外,取消了各个单体建筑的消防水池,由于消防水量不变,而生活水量大幅度增加,加快了水池的更换速度,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但这种系统存在超压问题,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2.3 合理确定室内消火栓的数量和型号

针对《高规》中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是否列入同层消火栓数量这一问题,本人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有条件多设消火栓时,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不应计入,其设置目的是便于消防队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消防通道。室内消火栓应统一选用SN65型,直接安装在立管上。当住宅建筑发生火灾时,一旦出现消防水带、水枪丢失情况,可由消防队员自携器材进入使用。

2.4 按时更换消防用水,保证供水的质量

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定期将消防水池、水箱放空、清洗、消毒并重新补水,也可以考虑将消防水池、水箱作为绿化、洗车用水和空调循环冷却水补充用水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消防用水得到更新,此外还需要对消防用水进行定期消毒,通常的做法是设置水箱消毒机对消防用水进行杀菌灭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设计中,应该不断的完善设计的方案,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从而有效的保证建筑的安全。通过采用以上所介绍的改善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的用地以及工程造价都达到了最省方案,有较明显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S].2005.

第8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

我国已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对工程中的消防设计作出相应的规定,但是仍有一些细节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因此在进行消防设计时,不少设计人员会产生一定的设计偏差,甚至会和审查的人员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因此文章就目前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几个典型的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1.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数量是否计入同层消火栓的数量

根据相关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该设立相应的消火栓,但是规定中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应该将这些消火栓计入到同层的消火栓数量中去,业界对此也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消火栓的安置数量,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不将其计入同层消火栓的数量中,多设消火栓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消防人员使用尽快扑灭大火。但是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住宅区无法多设消火栓时,要确保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防栓规格和其他区域的消防栓规格一致,并将其计入同层的消火栓数量中去。

图1-1展示了3种消火栓的布置方式,其中1-1a的布置方式明显不合理,2个消火栓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一个,而1-1b虽然采用了1个双阀双出口的消火栓,但是并没有多大意义,跟相关规定也不符合。1-1c所选择的布置最为合理,也最实用。既节省了空间,也能起到很好地灭火效果。

图1-1

2.室外消火栓的设置数量

室外的消火栓数量应该按照用水量的大小来确定,并考虑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做到一个消火栓对应一个水泵接合器。以某高层建筑为例,消火栓和喷淋器在一个分区之内,根据测量室外的消防用水量为30L/s,室内消防的用水量为40L/s,而喷淋的用水量为30L/s。按照这个数据,在室外设置两个消火栓就可以满足使用需要,而按照实际则需要安置5个室外消火栓,这主要是考虑到有5个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最好取两者的最大值来设置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3.地下室的消防排水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应该设计集水坑,主要用于收集平时冲洗车库的废水和消防排水。相关规范中并没有对消防排水量的数值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消防排水量的计算对于集水坑的设计来说非常重要。根据相关的实践经验,消防排水量可以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流量的70%来计算,再按照具体情况加上两只消防水枪的出水量就足够了。集水坑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5分钟内的消防排水量来进行设计,从而节省投资。

4.地下室走道的排烟面积

根据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除了一些可以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之外,如果单个房间面积超过50O或者房间面积总和超过200O,就应该设立相应的机械排烟设备,反之,则可以不设置。但是如果房间面积之和大于200O,而单个房间的面积都没有超过50O,则要另外进行考虑。如果房间设立了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则公共走道的面积就是走道排烟面积。如果房间的门仅仅是普通门时,则走道排烟面积还要加上各个房间的面积之和。

5.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

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有着不同的要求。一类居住建筑的水箱容积不得小于12m?,二类居住建筑的水箱容积不得小于6m?。部分高层民用建筑还安装了相应的喷淋系统,因此最好按照18m?的大小来安排水箱的容积,对于一些没有喷淋系统的民用建筑应该按照规范的要求设计。

6.消防水池的取水口

不少高层民用建筑都设有地下消防水池,可以供给消防泵取水灭火。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应该设立取水口和取水井,但是取水井设立在室外,因此很容易会对消防水池造成污染,有些地区将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合建,因此污染是绝对禁止的,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取水井的数量,用取水口来代替。

7.柴油发电机房和高低压变配电室的消防问题

规范中规定柴油发电机房、燃油燃气锅炉房应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条文的说明来看,最好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但是不少设计者存在认识误区,在设计时直接按照字面意思采用普通的水喷淋系统,这是错误的做法。高低压变配电室最好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一些地区也可以采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8.水泵接合器是否分区设置

水泵接合器应该在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进行分区设立,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如图1-2。1-2a所显示的是每个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水泵接合器的分区设置情况。图1-2b则是只在高区设置了水泵接合器,根据建筑具体情况该种方案同样可行。

图1-2

9.消防车道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该设立相应的环形消防车道。如果无法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则应该沿着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来设置消防车道。如果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了150m或者建筑的总长度超过220m,则消防车道应该在合适的地区穿过建筑内部。

10.防火墙和防火卷帘的设置

一般高层建筑都应该设立相应的防火墙,但是有些高层建筑无法按照规定设置满足要求的防火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防火卷帘来代替防火墙的设置。但是防火卷帘的跨度一旦增加,相应的平衡性也会变差,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维护费用。因此一个解决办法是采用特级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并在旁边设计平开甲级防火门。

11.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的设置

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按照道理来说是不能合用的,一般只能将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进行合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普通电梯在火灾发生时无法使用,因此会出现合用的现象。

结束语:

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时要正确把握规范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做出灵活的变通,使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水平和质量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燕.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常见问题及探讨[J].安防科技,2010,06:31-32.

[2]蒋济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8,0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