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行政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新农村政策自身存
在问题“制度实施的不完全还来自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政策是否适当,是否合理,严重制约着政策的执行效力。部分政策大而空,没有经过实地调研,想当然地制定,致使政策无法落实,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如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政策本身存在问题,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2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一是基层执行组织的“经济人”本身阻碍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的自身利益、需求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二是从政策执行体制上看,政府在政策的制订、执行、评价和监督上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权力至上,监督和建议力量不足,这难免造成政策执行不科学的现象。
3政策执行客体的负面影响
农民的“自利”思想,阻碍了对新农村政策执行的监督。每个农民需要自己担负监督责任所需的成本,而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便把责任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独享成果,最后容易形成“人人都有监督责任,却没人监督”的局面。
4政策执行环境的阻碍因素
一是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影响了农民和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目标的期望和支持力度,间接影响了政策目标的达成。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基层政府执行者腐败和不作为,农民对政府执行者信任度下降,导致基层执行主体的权威资源日渐缺失。三是现今农村缺乏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督体系资源,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增强我国新农村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
1强化新农村政策体制改革
一是精简机构,撤销不必要的部门,合并职能相似的部门,实现资源整合,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是加强执行机构的沟通协调,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建立健全新农村政策沟通传播机制,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利用新媒体并开设电话热线等官民交流互动机制,促使基层干部与农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使政府能够认真聆听农民心声,使农民获得监督政府的权利。
2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提升基层干部对新农村政策的理解水平。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政策学习、宣讲,使政策执行者“嚼透”各项新农村政策,确保政策实施不变形。二是要加强政治修养和道德建设。道德缺失、信念动摇容易使政策执行产生偏差。三是要提升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开展专业培训,使政策执行者掌握政策执行的把握能力和控制能力。
3打造新型农民队伍
一是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建设,强化农民的参与意识,在公正公开、农民自愿的情况下选出农民自己的“代言人”,保障农民自身应有的利益。二是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农民整体水平,有利于农民学习理解新农村政策,消除抵制新农村政策实施的心理。
4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
此次税改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点:第一,通过取消三提五统、各种杂费,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建立以税率提高的农业税以及农业税附加为主体的农村税制,即所谓“费改税”;第二,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配套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地方财政缺口。
从目前的初步信息来看,由于改革力度大,试点地区的农民负担平均水平有明显降低,但新税制推行不久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包括税负不均、局部地区财政困难、行政运作难以为继和转移支付缺口较大等等。
农村税改推行不久,就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可能意味着目前的改革在设计上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民负担问题的本质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从我们最近进行的跨省区大范围的实证研究来看,农民负担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并不在于农民税费负担的平均水平增加过快,而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农村税率的累退性增加,即在农村地区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情况下,传统农村税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使农村内部不同收入组人群税负不均等,特别是收入较低的地区和人群承受了较高的税费比例。
其次,农民负担问题未必在于负担绝对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农税收入没有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因此无法提高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反,农税收入主要用于执行上面各级政府的各类管制任务,比如粮食收购和计划生育等。一方面,这些管制任务本身可能就会扭曲资源配置,并带来低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制政策在基层具体执行的成本无法精确测算,下级政府可能会以执行中央任务的名义同上级政府讨价还价,并要求扩充编制和增加预算,从而导致税费增加有所谓“搭车收费”的性质。中央每加一分税,到了农民的头上往往就变成了十分;地方政府借口执行中央的政策层,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层加码,农民负担就日益加重了。目前农村税费改革遇到一些问题,以及历朝历代的税费改革之所以存在所谓“黄宗羲怪圈”,其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根本症结就在于此。
目前推行的新农税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新的税制设计主要把农民负担问题看成是一个降低平均税负水平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甚至是忽视了构成农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负担的累退性越来越强,从而在新农税设计中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这有可能恶化农民负担的累退性。
农村新税制在取消各种收费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税税率,但收入较低者在收入结构方面以农业收入为主,因此这部分农户更容易受新税制提高农业税率的负面影响,不仅无法减少累退性,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换句话说,即使农民平均负担由于取消各种收费而减少,最低或较低收入者的负担也未必减少,而减少这部分人群的税负水平恰恰应该是农税改革的基本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那些收入比较高的人群,税改后税负的降低对其收入水平影响并不大,即使是税改前较高的税费水平,他们也能承受。但税改却使地方财政吃紧,并增加了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财政转移支付并没有更多地落到应该接受补贴的收入较低者手中,这恰恰是税制设计和转移支付机制安排应该避免的问题。
第二,当前的税改在农业税税率的具体确定和征收办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对统一的农业税税率忽视了根据纳税能力征税的基本原则。在一些工商业比较发达、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非农业税源的农村,原来就没有太多地方性收费,提高农业税率反而可能增加了农业和农民的税负水平。而即使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农业税税率在不同区位也未必要划一,比如一些城市郊区,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少,但级差地租比较高,如果按照农业税计税土地以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农业税常常以过去几年的粮食作物平均产量核定),就必然导致税收降低过多,从而扩大了地方财政缺口。
第三,形式上,目前的农村税改希望通过建立新体制的办法来减少农民负担,但似乎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财政的可持续性,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看到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方面的制度性和常规化安排。因此,最终可能仍然摆脱不了利用行政性措施来强行实施的办法。如果地方财政出现巨大压力,而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又无法完全补足,那么上级政府要么背离原先不再收费的承诺,要么就不得不采取强制性行政措施,要求地方必须在不增加税费的前提下自行克服财政困难,而地方政府为了正常运转的需要,加上可能被已经存在的遗留债务问题捆住手脚,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四,新税制改革忽视了上级政府管制的实施在农村税费问题上的关键作用。实施上级政府的各种管制构成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但在不同级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上级政府永远不可能真正弄清执行这些管制到底需要多少经费和人员,也就不可能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制度化转移支付安排。地方政府总是有各种理由要求扩大转移支付。事实上,这一问题在农税改革刚刚开始后不久就已初露端倪,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是努力去削减地方行政开支、裁减冗余人员,而是以各种理由去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这是上级政府要通过下级政府实施管制,但又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必然结果。由此看来,放松和解除不必要的管制构成了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乃至建构可持续农村新税制的关键环节。
农村税改设计的缺陷和出路第五,现有税改强调了减少税负的绝对水平,却没有充分考虑建立健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并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充足、高效的融资渠道。在放松和解除上级政府管制后,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包括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教育等方向来。有效的公共品供给能够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力,并最终有利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合理利用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税负绝对水平的提高可能会伴随税负相对(于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强调减少农民税费的政策可能具有片面性。
总之,农村税费问题,乃至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一两项改革措施,而是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放松以至彻底解除各种不合理的管制政策。但“放松管制”也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政府管制本身包括了很多内容,且其贯彻实施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财政收支体制、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以及行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关系,甚至和意识形态问题挂钩。每一个环节配合不当均可能使改革前功尽弃。农民的税收负担如何减低、税收的累退特性如何扭转等问题必须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整体形势和结构性特点来分析,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将改革的目光单纯地局限在税收体制之内。
进一步说,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生产要素的流转,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提高就业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税费改革必须结合这个背景展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的改革措施应当以取消“不合理管制政策”为核心,切实提高农民真实收入,并充分考虑到目前乡村财政的困境和民主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同时需要相关制度安排进行配合。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一味依靠行政机制的干预。中央政府既要放弃“出政策,不出钱”的行为模式,又不能在农村问题上一言不发。,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税费改革既要满足宏观经济调整的需要,又要结合对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改革;既要进一步明确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权责关系,又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对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大家好!
一、凭借认知,我要竞争这个职位
我走上这个平台,参与竞争的理由有三:
一是为财政工作在国计民生中的特殊作用而竞争。财政是国家的命脉,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治国安邦的后盾。从中非合作论坛的盛况中,从西方七国财长峰会把中国作为贵宾的隆重邀请中,从中国拥有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喜人数字中,不难看出,财政的强大,就是国家的强大。财力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财力决定了中国崭新的形象。财运兴则国运兴,国运兴则民族强。天下国家本同一理。大至一国,小至一县,财兴才能强县,财多才能富民。财政作为全县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的责任;承担着宏观调控、平衡社会供求关系的责任;承担着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服务的责任。财政关系全县发展稳定大局,财政关系28万父老乡亲的幸福安康。财政工作责任重于山,使命大于天!财政事业的崇高与神圣,使我志愿为它的振兴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财政的热切渴望而竞争。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位百姓身上,是财政首当其冲的职能。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收入显著增长,财政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越来越多。但由于财力有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还相对不足。从老百姓对改变农村面貌的向往中,从干部职工对提高工资补贴的期盼中,从各单位要求增加办公经费的呼声中,我们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他们对公共财政的热切渴望!为了那渴望的眼神充满希望,为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财政工作的责任与使命,使我情愿为它的壮大殚精竭虑,忘我奉献。
三是为我多年来对财政事业的执着追求而竞争。向往财政,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幸运之神成就了我的梦想,使我如愿以偿地跨入了财会学校、迈进了财政大门。25个春去冬来,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平凡而紧张的财政工作岗位上,尽管有时不免平淡、繁琐、劳顿、失落,但更多的是充实、兴奋、快乐、满足。我为财政收入的不断攀升而骄傲,为争取回的每一笔资金而自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而欢呼,为古#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雀跃!那宽阔的马路、丰收的田野、优美的校园、拔地而起的厂房,处处浸透着财政人的心血与汗水,也寄托着我的心结与情怀。25年来,我在财政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战场。我与几任领导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在配角位置上演绎了成功!我也与几茬财政人朝夕相处,同舟共济,在分管工作的主角位置上演绎了成功!那么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财政工作的更高位置上演绎成功!以往岁月,我把美好青春献给了#县财政,未来征程,我愿用生命谱写#县财政新的华章。对财政工作的情感和眷恋,使我甘愿为它的发展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这就是我要竞争这个职位的理由。
二、仰仗阅历,我能挑起这付重担
财政局长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参与竞争的自信,来源于对全局工作的驾驭力、锐意进取的创新力和以德服人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