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15:16: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探究学习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寻找探究学习的时机,关键是把探究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实施探究,其实质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如果教师只是想着自己教案,只是按预定的方案组织探究,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探究的需要,就很可能出现探究超前或滞后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探究的最佳时机。如果学生没有探究的需要,即使是教案上安排的也要舍弃,如果学生产生了迷惑即使教案上没有安排,也要组织探究。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时机:
l、探寻规律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寻找规律,去发现规律,例如《商不变的性质》为例,教师创设情境,提供正反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才不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最终发现商不变性质的规律,并通过对一些变式材料的进一步探究,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使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2、验证猜想时。提出探究内容后,可让学生先大胆地猜想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去验证猜想。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猜到的?学生在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联系长方形与直角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提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同等条件下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去探究、去验证猜想。
3、争执不下时。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判断、辨析正误中出现不同意见时,组织探究,进一步探究本质特征,即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表见解的机会。
4、攻克难题时。当教学中出现一些挑战性题目时由于思维力度大,开放性强,依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找到解答方法或者思考不全,此时需要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
2、加强探究学习的指导
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作保障。当然,此时的教师不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创设情境,诱导探究。首先,活用教材,设计情境。在备课中,不要为教材所左右,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悬念式情境,冲突式情境,操作式情境等,使学生在奇中问,在凝中问,在动中问,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其次,鼓励自学,质疑问难。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我曾经进行了一些专项训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先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如对一个新课题,可以问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作用;哪些旧知识和它有联系;这个知识与相邻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三,预留时空,引导“再创造”。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新等探索下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人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之中。
2、设计提纲,引导探究。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提纲引导学生探究。提纲可分为课前和课中两种,课前提纲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有了先前的独立思考,学生课上合作探究时就能提高参与度。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课前提纲可设计为(1)什么是商不变性质?(2)商为什么不变?而课中提纲可设计为:以60+20=3为例,研究8个反正例子的算式:
①哪些算式的商仍等于37把这些算式再分成两类;
②分别观察这两类算式的被乘数和除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当前研究探究式学习成为教育界的趋势,也是教育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迫切需要,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只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意义,这就体现出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下的基础教育需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科技改革的创造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模式不断改变,只有采取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将来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是时展的要求.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果.
二、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当前人才的衡量标准不再是对知识层面的考量,而是工作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教育价值的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探究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科学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验证,形成自主的理论体系.这种环境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积极主动学习,思路更加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改变,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发表不同的观点,领悟科学探究的奥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体会与理解.
三、在探究式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结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思考问题都不会觉得疲惫,心情反而更加轻松,精神上得到满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不断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乐此不疲地学习,真正做到爱学习、会学习、学好习,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更多的收获.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条理更加清晰,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专心研究,不断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形成坚韧不屈的性格,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线实验模拟了现场实验的场景,但却不是现场实验的简单网络化移植,实验设计本身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线实验的互联网支持和计算机模拟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个促进思考和探究的环境,系统能在线记录学生的独立操作,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优化,调整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笔者设计了与现场实验存在较大区别的在线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是实验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CDIO模式继承和发展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因此,我们主要基于CDIO的理念来设计在线实验模式和方法,强调工程实践环境中探与究的学习来实现CDIO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以更多元的方式进行工程实践训练。CDIO是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四个主线过程,综合地考虑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技能,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四个主线过程以达到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CDIO模式中的构思和设计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而实现和运作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和操作能力。作为一个缩小版的工程实践过程,在线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构思和设计过程,而实验过程就是实现和运作过程。因此,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方案探究与实验过程的探究两个方面。以下我们将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开发的典型实验来具体说明其设计理念。
(一)实验方案探究设计
实验方案的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实验按照统一的方案展开,学生没有选择性。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理论验证性的实验,但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的实验中,就会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因此,实验方案探究是实验教学策略的最重要部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和探索理论规律,掌握工程技能,应该以问题为驱动开展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自主制定实验方案,通过搭建实验对象,准备仪器设备、测量各种工况下的数据,整理和判断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实验具有基于工程的实际背景设计,学生才可能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下,对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展开探究。英国开放大学的实验“能量转换(EnergyConversion)”是典型的实验方案探究型实验。实验设计背景是铜的工业化生产,实验问题是如何从铜矿石经过多个环节得到电解铜。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设计基本方案。学生在实验前1个月必须预习,由4人组成的实验小组需要集体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实验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实验方案也并不是确定的,指导老师只给出一些建议。从粉碎矿石到解析出铜的多步实验步骤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完成实验,学生们集体讨论得到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还继续修正。完成基本方案设计以后,实验完成过程也是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学生在实验室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讨论,每个实验环节都要求去解答或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粉碎的效率、溶解浓度以及电解效率等,部分环节还要到计算机上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模型预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还必须根据本星期实验情况,做口头报告(Presentation),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作业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口头报告,给出实验课程的最终评价。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就是针对如何从铜矿石得到电解铜的这个具有工程背景的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这对学生工程宏观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实验过程探究
实验过程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与操作能力。传统工科专业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对于故障分析与解决、规范操作等重要技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还较少涉及,这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验过程探究式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施等途径去独立探索和研究,自行实现实验过程的教学策略。概括起来,在实验过程探究中,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和运行,真正实现探与究的学习过程。在工程实际环境中,观察与发现各种现象、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线实验系统会较为真实地模拟这些现象,学生经过现象分析,确定现象发生的内因与外因;结合理论进行讨论,明确调节目标与调节手段,形成解决方案。实验系统设计必须便于讨论和方案设计。华东理工大学DCS实验是较为典型的实验过程探究型实验。实验主要培训学生DCS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由于DCS系统本身的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计算机的操作,因此网上实验课程的界面仿真DCS系统的计算机控制部分操作的界面(如图1所示)。以下用一个简单的故障处理实验来说明实验过程探究的实验。在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常见的故障处理,在图1的界面中,学生观察到粗丙酮塔T-601顶温度仪表TI-6006出发异常过高报警,系统要求学生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73.0-80.0℃。在观察到异常过高报警后,学生将按照所学知识和工程常识,作出如下分析:粗丙酮塔顶温度上升可能有4三个工艺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加水量过大、回流量过小或再沸器回水量过小,也有可能是仪表自身故障因素。既然存在这三种可能,就必须通过其他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故障原因,因此学生首先需分别检查相关三个仪表,即加水量仪表FRC-6015,回流量仪表FR-6019,E-601再沸器回水仪表FRC-6014,以确定仪表正常工作。学生观察到回流量仪表FR-6019读数偏小,就可以判断出是因为回流量不足造成塔顶温度升高。在通过观察分析找到故障原因后,学生根据工艺理论,确定解决方案,即增大塔顶回流量,需要调节FR-6019仪表。在工程环境中,不能进行一步到位的调节,以免造成大的扰动,需逐步小范围调整,边调边等。因此学生在实施解决方案,必须仔细阅读操作守则,将温度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的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符合现场操作规范。操作实施时,首先将LRC-6023改为手动控制,每次增加调节阀阀位必须小于2%—这是操作守则要求的,如果学生超出这个阀位标准进行调节,训练中系统将给出警告,在考试中则行为将被记录,作为扣分依据。每次调节后系统会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将相应仪表调至相应位置,学生一边观察表显示情况一边调解,直至塔顶温度恢复到73.0-80.0℃,最后将LRC-6023设置为自动控制。可以看出,此实验在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并不像普通课程实验制定严格的步骤,而是让学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来制定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操作规范来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运行,整个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过程考核的在线评价体系
对实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是在线实验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传统现场实验模式中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结果来评价只能作为在线实验中评价模式的参考。对于参加实验的学生,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其在实验的准备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探与究的情况,即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设计方案的优劣,操作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其他同学交流情况,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必须据此建立新的实验评价体系,即基于实验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在线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其中实验操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指标。理论掌握情况主要考察预习思考题,实验操作能力包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仪器或仪表、设计方案是否适当、操作目标是否达到、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以作为实验过程考核的指标。同时,每一门实验课程提供BBS建立单门实验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就一些问题难题发帖,由专门的辅导教师回答问题,并确认学习者所发的有效帖数等。其中实验操作规范是较为特殊的指标,在工程实际中,操作规范化及其重要,否则将引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设定一个阀值,学生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操作规范问题,不论其他指标分数如何,都将判定为不合格,我们定义为罚指标。本文选取上述7个指标因子构成学生实验教学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次设其为A1,A2,…,A7,其中A6为罚指标因子。通过在线实验系统中自动记录实验仪器选取、操作等参数,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跟踪。结合在线实验平台的应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有七个参数的指标体系,包括预习思考题分数、实验仪器选取、实验方案正确性,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在学习社区的交流情况。对这七个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就可以得到该学生的最终成绩,下面分项说明一下每个指标的含义。由于每个指标因子只反映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某个方面的特征,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定指标因子及其特征值,以及罚指标因子的规定。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大致说明了其重要性,这七个参数基本上涵盖了学生从准备到完成全过程的表现情况,对每一个指标赋于权值并最终得到终结性评价课程成绩,各项指标的加权和就是实验评价分数。少数指标虽然权重并不高,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低于一定分数整个实验过程将评价为不合格。比如在前文提到的DCS实验中,在多次出现不规范操作并且在系统警告后仍然出现2次以上不规范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对于通过经验方式得到的实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在经过一定的数据积累以后,可以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在选取的两个学生中,甲学生虽然分数略高,但操作相关的指标得分都不高,因此在后续实验中,主要给该学生提供注重操作及规范的实验,比如开关机实验和某些故障处理实验。而乙学生操作和动手能力较好,但不注意理论和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在后续实验中,应多推送理论学习的模块,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完成。
三、在线实验系统的设计框架
作为在线实验系统核心部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及相应的在线评价体系设计完成以后,在线实验系统框架基本构筑完毕。在线实验系统应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实行通用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实验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而在线实验平台则通过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实验过程、实验练习以及培训交流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实验情况的全程跟踪管理和对学生实验教学需求的全面掌握。在线实验设计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框架核心部分的业务层中,支持探究式学习过程是贯穿设计始终的问题,所以应改变原先某些实验只是为验证理论的设计,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的探究式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同时需要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实验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作为其是否按照教学思想完成实验内容进行考核的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学生提供经过优化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块。组件层和服务层和平台软硬件设计相关,在其他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论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开展正确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寻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例说明社会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叙述春秋时代的社会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社会情感,并且使其能够牢记相关史实。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等,并且做好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情感,使其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去思考产生的原因,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自己去探讨,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鉴赏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音、动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相关图文资料,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那个时期的屈辱,使其产生继续研讨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并且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应当采用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教学方法,将历史教材当做是一个作品来欣赏和研究,避免历史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朝代为基础来讲述不同朝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优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让学生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更为明朗。通过有效的鉴赏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点,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范围,把握历史主要线路,对历史有一定层次的理解,以此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做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馈工作
为了保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效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在课堂上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自己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二、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使用探究的思维方式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去,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并转化为数学能力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发掘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抽象、推理等的一系列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并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来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强调由教师对数学问题的发问,到由学生自己对问题发问,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
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模式的基本过程为:创造数学问题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行探求,讨论——对数学问题验证,得出结论。
(一)创造数学问题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建,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所以教师在设定探究性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问题的情境要能帮助学生引起疑问。第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够因此彼此之间的类比迁移与纵横延伸。学生在对原有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注意探究问题的设计能够与将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在对原有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让学生进行自我探求,并深入讨论
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求过程中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指导,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自行探求的过程中,要能够给学生自我探求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我探求以前,要注意将现有的知识进行一下铺垫,让学生在现有知识上去探求新的知识,这更能让学生在探求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更能够以足够的信心让学生参加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三)总结问题并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在经过上面的自行探讨之后,需要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验证,进而得出确切的数学结论。教师将班级的同学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在每一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做到数学思维的条理要清楚,说明运算的详细过程。当然学生当中难免会出现不善言语表达的学生,教师尤其要鼓励这些学生敢于发言,并且要将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技巧传授给学生,逐步让他们学会有条理的来表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渐将生活的语言引导数学的语言当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并且要注意在不同看法出现之时,学生要能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提出疑问,这样更能够引导学生从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能够做到学生之间彼此取长补短,一起提高。然后教师再进行汇总,写到黑板上。然后引出这一道题的解题方法——整体法,然后代入到所求解的因式中,求解出答案。教师在公布完探究性学习的结论后,要注意将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进行一一评价,无论是正确的结论还是错误的结论,都要让学生从中学到新知识,掌握一种新的数学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首先应该创设出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创设情境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探究的材料,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范例。例如,在对“美国内战”一课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应首先进行问题创设: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对作者斯托夫人说过:一部书造成一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脑海中会跟随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索,自己进行发掘、分析及评价,主动进行学习,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2.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等,对这些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使用方法应该熟练地掌握,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成为关键所在。例如:某教师在对美越战争问题的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小组合作设计一份问卷。与学生相同,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自己的观点摆出来,而学生主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教师则主要通过对影像资料的讲解。因为这些影像资料都比较客观,不带有偏见,此时教师也不需要进行讲解,防止影响学生的判断思维。在该教学设计中,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相关的评价进行收集,将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促进了学习效果的实现。
3.在学习中师生共享探究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活动比较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习的乐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所以为了持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对秦汉文化一节进行授课时,教师发现学生虽然对地动仪比较感兴趣,但是对张衡的这一发明感到很难理解。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空前高涨,而教师在看到这种场面时,内心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的。
二、结语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本土化,问题,对策
一、引言
合作学习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研究与实践的历史,在我国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在多次到基层听课观察之后,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虽然经过了相应的培训教育学论文,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仍然理解不透彻,研究不深入,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倾向。那么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便成了每一位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师和研究者要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内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问题,试图提出合作学习本土化问题的对策。
二、问题
合作学习理论的产生,出于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我国的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对国外相对成熟理论的引进和借鉴,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常常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建构为主,以通过各种测试为主。这便造成了无论是实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还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忽略了合作学习在课堂外的延展和作用。
对于合作学习目标意义的定位,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者非常关注合作学习在发展学生主体性及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的重要性。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阐述。虽然这种阐述,也是建立在对课堂实践长期观察的基础上,但就总体而言,少有实证性数据的论证。导致一线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困惑时,无法找到有力的实效证据来支持自己继续运用合作学习的决心,半途而废的情况屡屡发生。
我国的合作学习,虽然也有大量一线教师关于如何开展合作活动的程序性思考,但形成模式化步骤的少之又少。在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者看来,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即用“对象性活动”的尺度来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将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面对困惑;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张通过活动和交往,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主体性发展;重视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往过程的发生,在合作过程中教育学论文,通过学生思维的冲突和碰撞,实现主体意义世界的建构[1]。这些策略,只是从理论层面指导着教师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具体方法策略的缺失,使得国内教师们只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内教学背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差异。以至于我们常常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看到,由于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有偏差,不能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产生很多问题。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国强调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组建构上,教师们倾向于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确定分组原则。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不愿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相反更强调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知识任务,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取向。因此,在我国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我国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主体性的发展。虽然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由于繁重的教学压力,教师们很少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更谈不上开设专门的合作技能课程。有的教师也试图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将国外合作技能训练的方法直接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为小组中每个学生安排固定的角色教育学论文,却发现:这种尝试不仅没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使自己的课堂合作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合作学习课堂实施中,对于学生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
三、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盲目的套用国外经验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认识到这些,才能基于我国的背景,建构和完善本土化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笔者将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合作学习本土化中问题的对策。
1、对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者
教学理论有着很强的文化制约性,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主体的教学理论家一开始就处于既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在国外合作学习理论中的前提性条件,在我国却不一定适用;而在我国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因素却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2]。因此,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也必然要在更大的文化情境中把握住基本方向后,才能在具体的实施情境中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为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者,应该认识到影响合作学习实施的因素是动态的。例如:学校教学规划的中断对于教师而言就很难按计划组织合作学习,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所以,要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中去认识并分析合作学习,它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在不同的教师理念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同时,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是多维的。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做教师前的教育经历、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受教育的方式都会影响到他们怎样教学生;性别、宗教信仰与文化等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诸多因素[3]。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领导的支持、整体的文化背景、学生离开学校后合作品质的延续也是应该被关注的问题。因此,不仅是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合作学习的内涵,更应该让教师在一个动态、多维的情境中了解并理解合作学习。
2、对组织课堂合作学习的一线教师
合作学习理论的倡导者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团队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和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教育学论文,相互交流,共同发展[4]。当今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共同介入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之中。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外在环境的限制。在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也不是每节课都固定采用合作学习的某一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形式与合作学习形式交叉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学习需要讲合作,生活更需要讲合作,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技能。所以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上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有一小部分学生习惯了原有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授,个人学习”。所以在合作初期,存在种种的误解和不适是正常的教育学论文,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际调节的能力。小组评价时,应方法多样,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总结有益的经验进行小组间交流,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关的原因,从而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和小组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教师期望的目标进行比较,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自发向自觉发展。所以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
合作学习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虽然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并适应教学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经过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合作学习本土化理论的构建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周林,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Z],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八届年会四川研究成果集,2005.3.
[2][3]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C].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石佳,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陈春莲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华峰中学教师
所以在学习“修饰演示文稿”一节的内容时,仍用“班级校运会”的例子。一上课,不是急于教学生如何设背景,插入艺术字、声音、图片,创建动画等,而是播放一个完整作品,让他们看得如痴如醉的,然后,要他们将前几节课里做的不完整的作品变得跟刚才看过的作品一样图文并荗,这时他们的问题就接二连三的来了。例如,“老师,我想把我们在运动场上跑步的这张照片放进去(不懂说‘插入’),怎么办?”。这时教师要纠正他们的说法并指导他们操作。跟着第二个问题也出来了。“可是这张照片太大了,挡住了文字,怎么办?”紧跟着第三个问题出现了。“我想换掉这张照片怎么办?”……就这样学生们的提问不断的出现了,学生为主体学习的效果也突显出来了。可见,在此例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熟悉而亲切的境界中极好地发挥主体学习的作用,从而促发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灵活运用课程教材,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开拓的精神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敢于突破预定的教学结构,挖掘出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可以进行探究学习的内容。[3]并且要将这些内容创设成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情境,将结论演变成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领悟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不是直接呈现结论性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领悟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探究学习要求的目标,是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矛盾、疑问、障碍和畏难情绪,同时也可展示学生的聪明、灵活、独立的个性以及学生的创新成果。例如,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求和函数SUM的用法,这叫接受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求和函数SUM的生成过程,这叫探究学习。出示例题全班四十多位同学的各科分数,要学生求出全班各科的总分是多少。教师先拿其中一科的的分数,用数学的方法加起来,当加到四五科分数时,有学生不耐烦了,这时教师也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问还要不要继续这个操作,学生们会大喊不要,这时探究的任务交给他们了,如果他们还继续用数学的公式把每科的四十多个分数一个一个加起来,一定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去寻找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快速的完成这个任务。当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不断的尝试,相互交流后,开始探索到求和函数的用法时,他们会激动的告诉老师,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对于那些仍找不到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他们仍会用最原始的方法计算着,这时教师要给予指导,同时提倡会的同学下去帮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范围长期以来教材成了我们唯一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仍局限于课本、课堂、学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而且导致学生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脱节,不利于学生实践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资源库,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挖掘出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的素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出校门,和学生一起下载歌曲,下载游戏,下载学习资料,一起唱流行歌曲,一起玩游戏,一起关注影视歌星、球星,把学生生活的这些信息作为教学资源的积累,储备素材,为学生在社会的大环境里领悟、探究、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与网络是紧密相联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与校外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与世界的联系。网络资源库为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不可替代的学习环境。当前,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如教育资源网、专业资源网、相关的教学软件、数据库、电子书籍、期刊、分类新闻等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应大力提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学生收集教学资源,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探究性的学习。[
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需要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也需要集体智慧的结晶,更需要个体自主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教师要根据合适的题材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而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开放性的,结果也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作好准备工作,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热情的引入,这样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还可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探究中去。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要用到引导探究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了,给予学生指导,同时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5]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存在着许多未知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对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适时的给学生营造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和空间。[6]例如,借助Excel作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教师可先设计一个引发学生思索的课件,激发学生的热情。课本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研究实例,对于课题的选定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接近自己生活的题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们平时的零花钱是怎么用的?平时在生活中是怎样用水的?……让学生明白可研究的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在课题选定之后,学生们就要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他们之前学的Excel知识就派上用场了,这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而教师只要在旁边进行适时的引导就行了。而在收集数据、加工处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横在学生的面前,等着他们去设想,去解答,这时教师要抓住学生想获得结果的强烈欲望,及时的给学生鼓励、信心和引导,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整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组间的相互帮助,加上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等,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氛围是学生持续探究的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调皮、好动、好奇、逆反心理较严重的阶段,他们也开始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意自己的形象,学生如果不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是不会认真听你的课的,既使你的课讲得再动听也枉然。
有的老师一走进课室,课室立刻安静下来,就像古时的皇帝驾到。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中存在一些专制、家长制的遗风,而这些专制正是扼杀自由和创造力的罪魁祸首。[7]所以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就要学会与学生聊天,与学生游戏,与学生一起学习活动。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而不是对手,要去帮助学生而不是改变学生。用称呼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改进工作态度,增加亲和力,给学生人文关怀,要让学生喜欢你,给学生以自由,有了自由才有激情、体验、创新。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追求自由的本性,好奇又叛逆,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给学生以宽松的氛围,甚至允许学生带有捣乱性的好奇,必要时进行一些激将法,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老师面前不再被动,而是主动的去探究学习。因此,要将探究学习模式深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机会,还要适时的调整教材中的例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还要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探究方法,以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