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4 15:13: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工程学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国铁道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7029

国内刊号:43-1423/U

邮发代号:42-5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 未来展望 分析与总结

[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00-01

根据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建筑结构工程主要从事房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桥梁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和项目管理,以及建筑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结构工程牵涉到我国民用住宅建设、城市地下排水工程建设、道路交通桥梁建设、工程管理经营工作、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建筑结构工程在建筑工程里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建筑工程的主体,需要建筑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共同重视这一问题,严格把关、认真研究、落实到位、检查审验。

1、建筑结构工程自身坚持发展的方面

1.1加强建筑结构工程安全质量

在居民住宅建筑的建造中,建筑结构工程关系到建筑整体安全质量的问题,这是首要问题,是对居住者安全放心居住的必要承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实际建造,需要充分运用科学的结构理念、计算方法、合格建材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是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经验,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汇总、理念改进和创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设计上的准确、科学;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和实际建造过程中,要使用诸多专业化的计算公式和方法,从而使建筑结构的每一部分都能做到安全可靠、科学合理,所以强化建筑结构工程中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和先进性,是今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必须不断学习、改进的内容;建筑结构工程所使用的建材也是影响建筑安全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谈及豆腐渣工程,说明现今建筑行业在建材的把关上还有所欠缺,总会出现因为各种、省钱省料而出现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所以说建筑结构工程中对建材的合格性检验是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

1.2优化建筑结构的合理布局

不论是民用住房建筑、公用办公建筑,还是道路桥梁建筑、地下排水通道建筑,都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建造。在人用房屋建筑上,建筑结构设计师,要通过专业的结构设计眼光、想法,进行房屋结构的设计,合理安排建筑的内部空间,尽可能的做到建筑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当然,同时也要参照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布局,两方面结合的做到建筑结构优化。在道路桥梁建筑这一方面,一是要考虑到桥梁结构的稳定性、承重能力,二是要考虑到桥梁结构的实用性、外部结构构造,像很多地方在桥梁设计和建造上,都采用了高低层模式,在同一路线空间上,上下通行汽车和火车,做到了工程节约。在城市地下排水建筑结构的布局上,主要是对下水道的路线、空间进行设计和建造,尽可能的减少下水道的迂回拥堵缺陷,使城市的地下排水网正常顺利的工作。

2、建筑结构工程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以及4.20雅安地震反思

2.1建筑结构工程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还是在校教育的培养为基础,建筑工程类专业院校和建筑工程专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培训,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建筑结构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及管理能力,能适应房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等领域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有限元法应用、钢结构、房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技术经济学、建筑工程施工、高层建筑结构等。就业的方向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到各工程设计研究单位、建筑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交通工程部门与房地产行业等单位工作。在我国今后的建筑结构工程中,对于打造具有专业化知识水平的建筑结构人才队伍,应该放在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显要位置。

2.2建筑结构工程理念、方法、经验的交流与合作

建筑结构工程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行业与行业间、学校教育研究间、国内与国外间的交流合作。建筑行业在建筑的实际建造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建筑结构方面的经验和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建筑行业间关于建筑结构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合作,不要因为经济利益上的问题始终保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加速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不同高校的建筑工程专业研究工作团队间,必须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将各自的经验和成果分享,互相学习和进步,从而完善我国建筑结构工程的理论体系;国内与国外在建筑理念和建筑风格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国的建筑结构研究工作者,要注意中外建筑结构方面的学习和融合,壮大自身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理论基础,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实际建造的建筑结构模式。

2.3雅安地震后关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反思

2013年4月20日早8点,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众多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渗重。在这场自然灾难中,我们发现芦山县老城区99%的房屋倒塌,但新建房屋相对保存完好,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们知道,自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对新建建筑的抗震要求明确规定,就是为了以防万一。通过这场灾难,我们的建筑结构工程研究专家们,应该更加积极努力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规划建筑结构,可以向地震高发的日本在建筑结构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尽可能的通过建筑结构的改良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国家在统一规划市县以下建筑建设的工作中,需要明确提出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建造要求。在民用居住的房屋中,是否可以设计地震发生时,可以进行躲避的防震空间,这点想法是因为很多较高层的人在地震发生逃跑中,确实不知道躲在何处,为什么不能在家中就建造保留一个可避难的空间?希望我国的建筑结构研究者,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国家政策也对此大力支持,这样的话,地震损失才能尽可能的减少。

3、总结

我国的建筑结构工程的发展方向,必须建立在保证安全质量的要求上,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加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在建筑结构研究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要积极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要有统一的明文规定,要形成科学的建筑结构理论体系。相信做好以上几点工作,我国建筑结构工程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走的更平稳,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能大大提高,我国的建筑结构专业化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薛高社,关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c];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

[2]胥传喜,钱若军,建筑结构工程的未来发展[J];河海科技进展,1992.(2)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工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后,经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等的全方位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是通过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等指标控制最终实现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1)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或大众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联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为了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2)它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它涉及到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以及协作管理的方法,这样它能够给施工力量的增强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整个施工团队的凝聚力提供重要支持,从而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综合实力,为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3)它有利于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通过建筑施工的管理,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能为项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4)它有利于降低工程施工的运营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施工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可以不断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工作,施工方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合理安排工期与进度,节约其运营成本,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目前,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需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单位为了节约人员开支,节约经费,没有设置建筑工程管理机构;有的单位即使设置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也减少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中人员的数量,无法保障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落实了。

2.2 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起步发展较晚,管理模式尚不够合理,从而使得相关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还是沿用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建筑企业都是按固定的建制组织来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2.3 建筑工程施工不规范,难以保障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通过层层转包、分包,致使建筑工程的资金流失严重。由于建筑工程利润驱使,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难以建立规范的秩序,从而导致工程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施工队伍的资质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和控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的缺乏也成为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的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中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质量管理的水平较低,工程项目施工的体系不完善。

3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员工都能遵守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条例;(2)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3)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效率。

3.2 强化基础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项目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要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效能,向管理要效益。

3.3 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施工企业的主要风险有:低报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履行合同承诺的信誉风险、结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等稍有不慎,整个项目可能将导致举步为艰的境况。

3.4 抓好物资建材的管理

要坚持“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原则,对大宗材料、主要物资设备实行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努力降低成本。要把好物资设备进场检验关、材料领用发放关、周转料回收利用关和废旧物资处理关,严格控制物资消耗。要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人人讲节约、个个增效益”良好风尚,努力构建节约型项目。

3.5 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建设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各部门要遵照这个管理暂行办法,负责检查和监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项目管理不单是项目组这一层次上所进行的管理。是由决策、管理、实施三个层次组成的。只有管理的权限和所处的层次相匹配,建立起明确的分层次管理责任制,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为确保项目管理实现质量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的目标,使项目成本管理能够按计划实施,对内分工负责,对外统一服从项目经理领导。实行项目法管理,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管理上水平,效益上档次”的指导思想,做到谁施工谁负责。

3.6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实现途径。作为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各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选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立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奖惩机制,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二是建立安全问责制,认真、详细制定科学、规范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细则之类的文件,使人人参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和标准,确保各项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除。

4 结 语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土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U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79-04

随着中国经济、教育等各方面体制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体系,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 [1],其中要求各高校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召开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 〔005〕 1号) [2] 。该意见明确提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颁布了《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教学实施办法》(中矿大教字2014 〔35〕号)[3],其中明确要求全校每个专业争取至少开设2门双语课程和1门全英语课程,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实现教育教学国际化以及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地下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内容贯穿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鉴于土力学课程的重要性,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文件指示,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2012版培养方案中已明确将土力学课程设为双语教学课程,为此,积极探索对土力学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国际最新专业动向,参与国际交流,直接接触本专业国际最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

(一)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适应建筑工程领域国际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海外很多国家纷纷引进中国高铁技术,加之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海外承担了很多的基础援建项目,这使得中国的建筑企业有了更多参与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资本和机会,因此,很多毕业生在本科毕业即有机会赴世界各地参与工程建设。在国外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用英语和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对话尤为重要。而且,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不仅仅限于英语语系的国家,在世界上绝大多数非英语语系的发达国家,能够用英语自由交流几乎是发达国家国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因此,也可以说英语的普及程度能够间接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发达程度。开展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是开展国际化办学和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国正处在走向国际化的时代,专业英语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和必要。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即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很少涉及到专业外语,而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要来说,最有用的恰恰是专业英语,尤其是对于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专业英语在以后的外文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同行交流等各个方面无不显示其重要作用。掌握了专业英语这个工具,学生才能在以后事业的大道上越走越平坦。显然,对土力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无疑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开展双语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象征着青春和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对于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必然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通过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得学生花在这门课程上的精力和时间更多,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是指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双语教学是特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一是采用双语教学;二是讲授专业知识。第一点将双语教学和单纯的英语教学得以区分,第二点则将双语教学和汉语专业课教学加以区分。因此,双语教学的目的也应从这两点进行讨论。首先,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并不以提高英语水平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将英语和自己学习或者从事的专业相关联,属于英语学习的一种拓展。然而,采用双语授课,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英语语言环境的重复刺激,也能起到间接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的也非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如果仅仅从传授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讲,相信母语的授课效果应该要远远好于双语授课,所以,双语教学的第二个目的应该是在学习到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掌握课程的专业术语、习惯的英语表达以及科技英语的写作习惯和风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习惯,形成本学科英语语言环境语感,为以后的专业文献阅读与交流做好准备。以上两个目的都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属于浅层改革,双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应该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堂也向全英语过渡,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主动性,充分理解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内和国外教材的对比及选用

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一个很大的改革措施就在于选择合适的教材。一般双语教学可供选择的教材有国外原版教材、国内自编的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

由于中西方的思维习惯问题,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在语言习惯和讲述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内教材一般喜欢直接给出论点,然后再加以论述,即重点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告诉你概念,接着进行简单的解释。此外,国内教材行文结构类似大纲,每个东西的定义、证明、应用、例题等所处位置规规矩矩,所以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结构性的了解,方便已具备相关知识的人查阅,但对零基础的人来讲,往往会产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有什么用?前后两章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学习等诸多疑问。而西方教材则习惯于采用诱导式阐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结论―引入话题”的次序进行讲述,能让学生对概念有比较清楚深入的把握,由浅入深,通过大段的阐述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即对该知识点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造成中西方教材存在以上差别的原因在于编写体制的差异。国内教材编写基本由相关部门制定编写大纲,然后由多名教授或教师依照大纲分部编写,最后由专人统一汇编。由于参编老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讲解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极易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者各章节的难易程度不统一。而国外教材通常并不按照编写大纲编写,编写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编排,书中内容前后照应,全书自成体系。另外,国外很多优秀教材的编者一般为该领域国际地位和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其对研究领域的把控能力很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刻,讲述内容时也往往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展开,

无论对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人而言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双语教学来讲,学生需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在课外进行学习,而课外学习的主要材料就是教材,因此,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材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土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应力、渗流、变形、强度等,是多门力学课程的综合应用,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有较强的力学基础储备。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前期基础及课程内容的特点,分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授课。例如,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如果只作为试点,选择部分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授课,则可以选择英文教材;如果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对整个专业实施,可以考虑采用中、英文教材联合授课,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保证在学习到课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掌握该课程的专业术语以及科技英语的写作方式。

四、教师队伍的培养

开展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双语授课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需要对土力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有极为丰富的授课经验,能够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授课方法。另外,授课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能够熟练采用英语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教师英语水平可以通过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英文论文、与国际同行就学术问题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赴国外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得以提高。另外,随着中国留学规模的扩大,各种留学途径不断涌现,出国留学是提高教师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学校自己的出国留学项目三大途径赴国外深造交流。

目前学校留学规模得到空前发展,留学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学校土力学课程主要由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所的老师负责授课。近年来,随着老师频繁出国学习访问,系所13位教师中,具备海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有9位。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土力学课程开展双语授课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

五、双语教学的实施措施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都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4-8]。为了确保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应该从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多层面出台相关的措施,以确保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同时在考核方式上也需进行必要的改革。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该鼓励开设双语课程,并在职务晋升、考核评优和教师评选中优先考虑。另外,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也应该予以政策倾斜。例如,中国矿业大学规定: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另外,为了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双语授课教师的遴选上也应该出台有关选拔程序,保障双语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其次,在学院层面上,学院要认真做好双语课程授课教师的培养,对拟承担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授课的教师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和培训。

在教师层面上,双语课程授课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充分地了解,用英文撰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日历和教案等。教师授课幻灯片可以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呈现,充分利用授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中、英双语刺激,扩充学生的专业英文词汇量。另外,教师在授课时也要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案,将工程案例、工程图片及动画演示等通过屏幕,以中英文的形式,直观、清晰地进行形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课程的重点和关键内容,可适当放慢授课进度或者使用规范易懂的英语进行讲授,保证教学的效果,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课外辅导。

在学生层面上,双语教学学生最好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而且人数也不宜过多,每个教学班人数以1~2个自然班人数为准。如果选课学生人数较多,可优先安排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组建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教学班,其余学生安排普通班进行教学。

最后,双语授课可采取更加系统、合理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依据,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教师授课时应鼓励学生采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用英语完成,进一步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期末考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采用中文试卷还是英文试卷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1]4号,2001-8-28.

[2]国家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5]1号. 2005-1-1.

[3]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双语课程、 全英语课程教学实施办法 [z].中矿大教字2014[35]号. 2014.

[4]潘健.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双语教学实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69-171.

[5]潘健.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教学实践[C]//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6]潘健.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S): 37-40.

第5篇

作为校长,刘宏民领导燕山大学在2004年以两个文明建设的突出成绩同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和“河北省先进集体”的称号;2005年1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燕山大学建设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8月7日,河北省政府和国家科技部领导共同为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从而实现了河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2006年11月,成功实现了国防科工委与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为学校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2006年4月,刘宏民校长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累累硕果,源自刘宏民教授20多年始终不渝的报国之志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立志创新,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

1982年,刚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冶金机械专业毕业的刘宏民又考入该校的研究生,继续从事轧钢设备及工艺方向的研究工作。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刘宏民面临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刘宏民当时从事的是钢材产品中最主要的产品――板带钢的板形控制理论的研究工作。板形(平直度和板凸度)是板带材的重要质量指标,板带轧机是板带材生产的关键设备,板形控制是大中型板带轧机的关键技术和高难度技术。那时我国板形控制技术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相对落后,制约板形控制技术提高的关键是关于板形理论和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缺乏先进的板形控制模型。当时,在板形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依赖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变分法”、“三维差分法”、“有限元[条)法”、“边界元法”等理论方法。面对我国板形控制理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存在着较大的对外依赖的现状,刘宏民没有选择跟踪国际时兴的板形控制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尽管那样做有现成的理论模型和软件,也容易发文章;他决心走前人未走过的自主创新之路,用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中国学者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应有的贡献,即使可能浪费几年的时间甚至冒更大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目标确定之后,刘宏民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充满风险、挑战和希望的自主创新之路。在向未知领域的艰难探索过程中,刘宏民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他百折不回;面对几十元的助学金,他守住了清贫;妻子在外地读书,孩子被送回父母家抚养,他能守得住孤独;面对学术界浮躁、急功近利的不正之风,他又守住了寂寞。经过5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努力,刘宏民终于在1987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于板带轧制过程仿真的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条元法”。“条元法”的优点是:使问题降维,计算量大大减少,适合工程应用,能够分析其他方法目前尚未做到的大宽厚比(1000以上)的板带轧制过程。“条元法”与传统有限条法的区别是:传统有限条法根据变分原理导出刚度方程,最后由刚度方程求解节线位移参数;而“条元法”是通过对整个变形区(所有条元)使用变分原理,由优化方法直接搜索使总功率为最小的节线位移参数,而避免了变分求导运算,形成节线载荷和单刚及总刚的运算,概念简明清晰,运算更为简单。以“条元法”为新的板形控制理论的核心和特色,刘宏民教授及其所领导的课题组又进一步提出了完整、系统、实用的板形控制理论模型体系,在板带轧机板形控制的理论模型研究、仿真软件开发和工程技术提升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其科研课题《板带轧机板形控制的理论体系、数学模型、仿真软件及其应用》经过近20年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已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宝钢、攀钢、邯钢、西南铝加工厂、西南精密带钢厂等大型钢铁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在近5年内就获得2亿元的经济效益。刘宏民教授的上述成就和贡献,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他丰富和发展了板形控制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模型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字仿真工具,为提升我国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水平,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九大进展之首。

2005年7月,刘宏民课题组又承揽了大型成套工程项目,与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900mm平整机组设备总包供货项目,合同总金额160785万元,创燕山大学单项科研经费之最。高校能承担如此大的科研项目并不多见,它扩大了燕山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合同要求为用户提供900mm平整机组机械、流体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供货、调试、设备运输、服务等,并对所设计和供货的机组的可靠性、成套性和完整性负责。该机组年产11万吨精密冷轧带钢,年产值约5亿元。2007年2月,该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

刘宏民教授在科研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刘宏民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优秀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度第一、二层次人选,先后承担过多项国家与河北省的科研项目,其中“模拟轧制过程条元法”,1996年、2月获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板形控制的机理模型与条元分析方法”,2003年、月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工程三维轧制理论及其应用”,1997年3月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甲类:自然科学奖);“板形理论及其应用”,1998年12月获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板带轧机板形控制的理论体系、数学模型、仿真软件及其应用”,2003年12月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宏民教授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他还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重型机械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机械工程学报》和《工程力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恪尽职守,勇于改革

刘宏民教授于2003年9月被任命为燕山大学校长。上任以后,刘宏民校长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2004年初,为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刘宏民校长与燕山大学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团结合作,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大胆进行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程,研究生创新教育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工程,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工程,大学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学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工程,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后勤社会化改革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十大工程实施以来,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005年,燕大学科建设又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9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20个;新增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2个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和2007年,燕山大学有两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燕大有2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05年,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评估中,燕山大学入选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90位,位居河北省首位,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排名第38位。2005年,燕大科研到款总经费为1.55亿,创学校历史新高;学校获国家“863”、“973”立项5项,合同额574万元,再次刷新学校历史记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总合同额达837万元,立项数目、项目水平和立项经费为河北省高校之首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9项(其中教育部、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各一项);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重型机械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实验室、并联机器人与机电系统实验室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列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2006年,实现了国防科工委与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教育部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落户燕大,当年燕大又入选2006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名单。2007年,燕大又捷报频传:新增“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提前3年实现了燕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河北省首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落户燕大,同时新增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提前完成了燕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极端条件下的机械结构与材料学”实验室被评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全年科技经费到款在连续四年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超过2亿元。2008年,燕山大学有4个学科专业被评为国防重点学科专业。

廉洁自律,慎重用权

担任校级领导职务以后,刘宏民教授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始终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他经常告诫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官”是自己为师生服务的岗位,“权”是为师生服务的工具,应当也必须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尽心竭力地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好务。有了这种清醒的认识,刘宏民校长时时、处处、事事廉洁自律,慎重用权,而且主动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抵制权力腐败。从2000年任副校长主管招生工作以来,他严格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招生纪律,学校招了八届近6.2万多名学生,没有发生过一次违纪事件。

2003年,刘宏民教授任校长时,正是学校西校区6.4亿元的建筑工程陆续开工之时,他严格地按照国家关于基建工程的法律法规办事,明确要求领导班子成员都不准插手基建工程,他还多次在全校中层干部大会上明确表态:“基建工作不允许有个人利益,学校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不会向工程指挥部介绍任何工程队,请大家监督我!”从工程招标、投标,到工程的施工、验收和审计,刘宏民校长对基建工作始终坚持不插手,不干预;既严格要求,又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其间,有大小10多家公司先后找过他,有的通过熟人,有的通过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有的以高级领导干部的直系亲属的身份来要工程。对每一位有资质的求助者,刘宏民校长都不卑不亢地建议他们自己到工程指挥部报名参加平等竞争。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news/2007-08/07/content_887204.htm,2007-08-07.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10026/10032/2007/8/9/10396893.shtml,2007-11-20.

第7篇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安全监理工作的认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章第14条明文规定了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建设监理规范》第3.2.1第6款规定: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审定承包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安全措施)、技术方案、进度计划。 第6.2.1第3款规定: 施工出现了安全隐患,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停工以消除隐患时,可签发停工令。既然监理企业或总监工作范围已经涉及到工程安全的管理,就有可能发生因行为失当而产生的安全责任事故。

从现实和发展趋势来看,监理责任范围逐步扩大,程度逐步加深。第59条规定:监理企业应建立以安全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监督制度及运行机制。 在编制监理大纲、监理规划时,应明确安全监理目标、措施、计划和安全监理程序,并建立相关的程序文件,经项目法人批准后再编制监理细则。 第60条规定:监理人员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混乱,事故不断的施工承包商,有权暂停拨付工程款或建议中止工程包合同。

工程建设监理组织机构是一个依据监理委托合同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按工程项目或部位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监理单位组成的工程建设监理体系。在服务工作内容上实行全过程监理。无可置疑,安全监理是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状况所实施的监督管理。

 2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

应该指出,在已经实施工程建设监理的建设项目中,相当一些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本身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中,并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而且监理单位也没有配备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只是由质量工程师代管。这样,在施工安全上监控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发生的伤亡事故局面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工程建设造成事故的伤亡人数较多。近几年来,建筑物倒塌、大桥跨塌此起彼伏,有的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有的已经投入生产使用后发生。例如,2010年1月3日,云南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造成施工作业人员7人死亡、8人重伤;2010年1月9日,江苏扬州邗江区彩弘苑二期7号楼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卸料平台上转运钢管时,卸料平台发生坍塌,造成施工作业人员3人死亡;2010年1月12日,安徽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现场作业人员8人死亡、3人受伤。究其原因,有施工质量问题,而更多的事因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造成。

3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控的相关措施阐述

3.1规范市场准入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把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的管理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实时反映企业基本情况,从建筑市场准入的源头防范是极其重要的。在招投标预审时,把那些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企业拒之门外,并且取消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有关人员的任职资格,而将那些真正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实力雄厚、人才密集、制度健全的施工企业引进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它将有利于监理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企业及从业人员行为的重要举措。 

3.2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自控自律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要立足长远,要有竞争力,就要依法经营,加大自身建设的投入,加强信用制度的建设,规范施工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中从业人员的自控自律行为。 

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如何,重视与否,领导是关键。可是,一些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生产安全管理中,不但不能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对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的投入;相反,为了降低成本不愿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施工过程中只注重质量、成本及工期的控制,而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尽管制度健全,方案可行,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安全生产不交底、不自查、不整改,应付检查;开再多的会,做再多的工作,收效甚微,不能达成共识。殊不知,久病不医殃及其身而后患无穷。 

施工安全责任的主体是施工企业。施工企业能否履行职责,关键在领导,如果施工企业领导既能从企业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又能站在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并能在不断拓宽经营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那么,施工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3.3保证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全额投入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导向,迫切要求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化施工的需要。要满足安全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就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增加安全生产措施费用,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彻底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这样才能不断推进行业的科技进步,达到安全生产条件下的高效率、高标准要求。 

一项工程的实施,从工程招标开始到交付使用,是建设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施工企业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经济风险,既有工程本身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带来的经济风险,又有工程以外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往往很难得到补偿。施工企业要有效预防和消除这些风险因素,就要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条件,这样势必引起成本的增加。所以,建设单位要根据国家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调整相关管理办法,取消最低价中标的错误做法,从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的实际出发,确定合理报价。要实行安全费用单列,施工单位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切实保证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工程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更新,真正提高安全施工技术科技含量,使得安全施工措施真正得以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真正得以改善。 

3.4加强监理人员培训教育

 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就要求监理人员一方面要提高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甚至设备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法规等等。这样才能在施工安全监理工作中对施工作业危险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预控;才能有效根据工程的专业特点对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其健全自身施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切实搞好自控,真正达到对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4小 结

第8篇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特质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以“学需契合”为教学原则,以“双证复合”为培养规格,以“课程模块组合”为教学计划,以“校企(地、校)合作”为培养路径,以“双师融合”为教师资格,以“学做结合”为教学形式,以“虚拟实验与基地实习配合”为教学手段,以“考试、考证、考评综合”为教学评价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切合,它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促进学员充分就业为着眼,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高举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复合型”两面大旗,努力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既能获得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又能获得一个以上的中高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可见,该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气质是“合”。致力于“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是教育的真谛,任何教育都不应该游离于社会,为教育而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更应该凝聚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它很好地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整合。

一是实现了学员就业的“学历门”与“经历门”的整合。现今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首先青睐的还是那些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的高学历人才,很多低学历的技能性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找工作屡屡挫折,受制于“学历门”;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性人才,那些因缺少实际技能的高学历人才,同样因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其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条件而在就业时常常碰壁,受挫于“经历门”。“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正好填补了“学历”与“经历”不能兼得的空白,实现职前教育与职业素质的无缝对接,在“学历”和“经历”间找到了一个连接的管道。

二是实现了教学价值取向上“社会发展、个体发展、学校发展”的整合。“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在现今特定的社会环境、时展的背景下,依据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趋势而确定的。这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紧密的培养模式,因为能保证培养人才顺利就业并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做出贡献,起着对社会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该培养模式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个体毕生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力求规避传统培养模式中的那些专业面窄、教学计划呆滞、人才模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毕业后适应力差等弊端,尽量给学生提供既强调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的职业训练课程模块,使课程目标从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以确保受教育者具有当前就业强势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同时,该培养模式也为成人学校自身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是实现了培养目标上“成人性、高等性、职业性”的整合。“成人性”是该培养模式的内涵。成人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角色、生活经验和学习动机等因素决定了成人学习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短、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形式要求多样等特点。“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摈弃了长期沿袭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普教化模式,致力于开发出一套符合成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回归了成人教育的“成人性”;“高等性”是该培养模式的规格。该培养模式没有突破成人高等教育原有的层次规格,通过该培养模式中所组合的模块课程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就能由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承认的专(本)科学历证书;“职业性”是该培养模式的特色。在该课程模式中技能和职业训练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对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纠正和创新,它把成人教育的职业属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路径

构建“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全方位的改革。为此,我们着重在以下10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倡导并践行了“产教对接、学需契合”的教学原则

针对传统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各种高层次岗位培训发展不充分,并且即便在学历教育中大多也仅局限于为文凭而教育,不能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为着眼点,成人教育本应有的职业导向功能一直处于被丢失或被遮蔽的状态,从而困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不能有效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等。为此,我们进行了转变教学理念的讨论和改革,制定并印发了《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历+技能”办学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产教对接、学需契合”的教学原则,以此积极纠正传统“学历教育”中的教学偏差,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生产相对接、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与所学内容相契合、人才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努力实现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变革。这为我校实现成人教育职教化,努力办成真正能学以致用、学以致富的成人高等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制定并实施了“学技并重、双证复合”的培养规格

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1”字型人才,即具有精深专业理论知识的“智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字型人才,即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那么,我们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型人才,即既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又能掌握熟练的岗位技能的“学历+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制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国家高等教育”规格+“成人职业教育”特色,即“规格+特色”。为更好地落实“规格+特色”质量观,我们把专科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技术应用型”、把本科学生的培养规格确定为“素能复合型”,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执业)能力教育并重的“学历+技能”的双证人才培养规格的改革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规格定位不但坚守了“高等性”,强化了“成人性”,更凸显了“职业性”,避免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两张皮”的格局。

(三)开发并施行了“三层面、四模块组合”的培养计划

我们根据“高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开发机制,通过汲取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双元制课程模式的优长,先后制定了50多个专业的“学历+技能”教学计划,实施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执业)技能培训内容相互衔接的“三层面、四模块”教学计划。具体地讲,该“学历+技能”教学计划是由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考级考证课、实训实践课”等四大课程模块,呈“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梯度层面组合而成。第一层面即“基础教育”层面,选择内容并不针对某一专业,而是集中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培育“后劲”,该层面主要由文化课、工具课、公共课组成“职业素养课”模块;第二层面即“专业教育”层面,选择内容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技能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组织教学,着眼于从业能力强化,并通过“考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该层面涵括职业群专业课、专业能力强化课、考证必修课等组成“专业基础课、考级考证课”模块;第三层面即“职业教育”层面,设计内容针对一个职业群中的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对应的从业素质要求,以活动为中心和工学结合为特征,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来组织教学,该层面包括毕业设计、社会调研、专业实习等,属实训实践课模块。

(四)培育并聘用了“双师融合、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保障“学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多渠道培育、校内外融通、专兼职结合等办法,积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师资需求大,我们在聘任“双师型”教师时首先对“双师”分为三类,即“双职称型”,“双能力型”和“双融合型”,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对前二者的“双师型”教师优先聘请或高薪聘任,以保持队伍的稳定性。而所谓的“双融合型”其实只类似于“双导师”制,即理论课程由高校教师、实践训练课程由职业能力的行业企业导师担任,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至今,我们已通过上述方法组建了一支800余人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如共有15人组成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其中10名是专任教师聘于本校,5名是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15名教师中10人具有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双职称型”为教师总量的80%左右。

(五)搭建并运行了“资源共享、校企(地、校)合作”的培养平台

根据不同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突破了单由高等学校独立开展教学的“封闭式”培养路径,搭建了“校企、校地、校际合作”的培养平台。6年来,我们通过签订合作办学、委托培养、项目承办、劳务外包、实训实习等或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培养协议,已与宁波市人民政府机构、宁波市妇联、宁波市总工会、宁波市人事局、宁波市劳动保障局及交通部海事局等20多个政府、行业主管部门,100多家企业单位,与宁波工程学院、鄞州职教中心等50多所市内外大中专职业教育院校,合作成立了如“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女干部培训与妇女素养教育基地”“中小民营企业家素质教育基地”“外贸企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高级航海人才培训基地“”数控技术实习基地”等近200个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培养”变传统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平行式”为“融合式”,拆除了阻隔二者互通的“防火墙”,这不仅是对成人高等教育中实践性教学资源普遍短缺的一个有力补充,也很好地探索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产教对话”的成人教育促进机制。

(六)创立并采用了“项目导向、学做结合”的教学形式

“三层面、四模块组合”的教学计划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开展教学。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采用“案例教学”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案例”“项目”均为授课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到“案例”与“项目”之中,学生在“项目训练”中做中学,学中做。这种以学生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岗位的全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氛围和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导向项目”教学,学生经过“学—做—看—听—做”等几个环节的“学做结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加深对相关专业技术原理、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其必需的职业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中,我们还实行了弹性选修、大类教学、班级授课、个别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并根据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创立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时推进的“并联式”、先理论教学后职业技能培训的“串连式”及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互交替递进的“交替式”等三种“+”式,最终通过“学校课程考试“”社会技能考证”与“单位实习考评”三个环节相结合的过程,完成“学历+技能”人才的培养。

(七)创建并使用了“模拟仿真实验与基地实习实践相配合”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施“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基本满足了学生实训实习的学习需要:一是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成教学院利用专业学院已有的实验、实训场所,与专业学院合作进行“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室、虚拟实验室等进行模拟实训。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除了本校现有的实训室外,我们还与数家企业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合作开发了3D建材仿真教学软件系统和施工虚拟仿真操作系统。这样三个实习实训模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起了关键作用。

(八)改革并试行了“成绩互认、学分互换”的教学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一直采用固定教学计划的学年制教学模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年制的按部就班管理机制就显得不够灵活。不同的人才模式不仅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适应,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此,我们对教学管理进行了改革,逐步从学年制到弹性学年制,再到学年学分制,最后建立为学分制,并实现“学分银行与学分互认”制度。我们已在区域内开展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融合互通的改革实验,允许将通过各类教育取得的学习成果通过规范认定折合成相应的学分,与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分累积,获取学历文凭。并从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出发,探索将不同教育内容折算成学分的质量标准及相关的操作办法,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同层次、规格、形式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和不同层次、规格、形式教育之间的学分兑换。

(九)形成并执行了“角色兼顾、考核综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因为参加“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总是不断地呈现为三种角色:学校人、社会人和单位人。而每一种角色的社会责任、权利义务和人际关系要求都一样,因此,我们在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时,其教学评价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的学校考试发展到“学校课程考试、社会技能考证、合作培养单位考评”相结合。学校组织的各课程考试分为部分开卷与书面闭卷相结合进行考核;社会考证完全根据行业水平要求参加国家组织的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证书及水平证书等考试,只有获取相应证书者才有资格准予毕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合作单位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或在职学员所在单位的岗位业务考评也是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学历+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校考试、社会考证、单位考评”综合合格才能毕业。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校接受该培养体系的所有毕业学生,准时毕业率达到98%,毕业学生的双证书持有率达到100%,获得3个证书及以上的学生占毕业学生总数的47%。

(十)建立并实行了“双向促进、研践切合”的教学研究机制

教学研究是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创新的活力源泉。为此,学院于2005年在浙江省内率先成立了成人教育研究所,实施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双向促动,制定了《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关于科研奖励的规定》《成人教育学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文件,强化管理人员的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创新教学管理实践。近6年来,我们先后有多个相关课题获国家、省部级等立项,如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成人院校“转型性变革”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教育部项目《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教育厅项目《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课程模式的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教学模式研究》《为职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正名》等论文在国家级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为“研究与实践”取得实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并由此形成了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促进机制。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效果

(一)实践成果显著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体系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宁波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效果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首先,对学生来说,极大地提升了就业、转岗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该培养模式后,毕业生获得“双证”率达到百分之百,因此首次就业率与二次择业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如09级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专业1班共有36人,首次或二次选择本专业就业的成功率达到了94.59%,大大高于单学历文凭获得者的就业机会。其次,对学校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成人教育的办学辐射力。随着该体系的逐步推广,近6年来报考我校成人学历教育的人数每年位居全省前列。如2010年浙江省报考成人高等教育总计为13万人左右,而报考宁波大学的却达到了13851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2011年全省共约有14万名考生报考成人高教,我校又接纳了15103人报考。第三,对办学学院来说,极大地激发了项目开发的创造力。由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强的办学优势和竞争力,因此,极大地激发了成教学院与相关专业学院、企业单位合作,不断开发新专业,努力做到条件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实践推广一个。截止2011年底,实施该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与项目已由2006年开始时的5个拓展到27个。第四,对社会来说,极大地增强了教育培训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由于成人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各种办学声誉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学校因此被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为“培训基地”的数量也由2006年时的2个发展到2011年底时的10个。并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国家继续教育大会上获得了“国家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二)理论成果扎实

如前所述,由于我们建立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双向促进机制,因此,近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教育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大丰收。据不完全统计,近6年来,学院职工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在该成果理论体系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