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测量实训论文

测量实训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4 15:1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测量实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测量实训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多年来在《土木工程浏资》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效果。

1《工程测量》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满足土木工程行业对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

2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以项目引领,以高级测量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实践活动融合为基本,基于土木工程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内容与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实训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做、赛”一体化。

2 .2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改革中,本课程注重“教、学、做、赛”四位一体,采用室内与室外、单一技术与综合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做、赛”四环一体嵌套式教学和授课、实验、实训、教学录像、教具、挂图、以及多媒体、网络现代教学手段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始终贯彻“学生探索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采用“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习穿行”、“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教学实训与任务驱动”双管齐下的方法。

(1)“教”,重点讲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的结构体系,“纵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工程建设的侧量任务阐述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横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建设各典型工程分别进行描述。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一般性,有纵向处理特色,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及必要的记录计算;对典型工程应用只作一般性讲解,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同时,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但实践性非常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院的建筑工程实践,穿插大量工程建设实例,介绍最新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测量作业和数据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学”,演示、参观教学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对于学院现行条件不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仪器如测量机器人、陀螺经纬仪、激光扫描仪这类仪器,采用演示教学法;常规仪器的学习与操作除了将仪器架在讲台边讲边操作示范外,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另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实习,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收到很好效果。

(3)“做”,即学生的实际操作与项目模拟测绘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结合实际或模拟的施工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绘工作,培养学生对测绘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项目的测量应用和施工放样能力,加强团队与吃苦精神的培养。

(4)“赛”,即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为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常规测量仪器实际操作技能和计算理论能力,在课程项目结束后,开展测绘仪器使用与单一项目技能竞赛活动,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测量》的热情。技能竞赛与行业相关测量标准相结合,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学院每年组织一次。

2 .3教学手段设计

(1)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交互式软件和黑板板书的综合运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传统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授课模式;小课以辅导讲解、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课的授课老师必须在已有的多煤体课什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收集相关的录像和与教学软件,对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对重点、难点要通过黑板板书作细致讲解,黑板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

(2)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网络课外互动学习系统,包括课件、电子文档和相关链接等,提供学生自主性学习软件、视频和网页课件、课堂录像、习题和课程实训系统、实习实验系统等。授课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传道解惑释疑,可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时空距离。这些方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间实验、综合性课程实训、演示教学和集中实训。无论是哪一环节,均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采用实测数据进行。如在实训中,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外业施测、内业数据处理、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测量作业过程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灵活多样的考查与考试。在教学中,注意平时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的结合,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考试的形式多样,以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实训考核并重,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操作和口试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表现)兰部分按6:2:2的比例组成,实训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3《工程测量》的教学效果

从2004届学生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步在一些班级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且适当的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我院的毕业生们就业后在工程测量方面得心应手,能很快融入工作角色,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很多单位慕名直接向我们学院要人,2011年的毕业生现在没毕业就全部就业完毕,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少已被用人单位预定(一年级开测量)。

第2篇

关键词: 吉首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实践课程体系

1.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有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训课程(表1)与集中实践两部分(表2)。其中,实训课程共计774学时,集中实践课程41周(按每周5天、每天8学时计算约328学时),分别占专业总学时的22.4%和9.5%,合计31.9%,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约为2∶1。

2.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现状

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表3)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表4)。

3.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集中实践课程内容与实训课程内容重复较多

集中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运用掌握的专业理论与实训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但是,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思想,集中实践课程内容与实训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如《测量学》、《城市道路与交通》等课程的内容完全相同。如此课程设计只能是形式上将实训与集中实践分开,本质上无区别,达不到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抹杀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

3.1.2专业实训课程比例过低

实训课程中,专业实训仅占总实训学时的24.4%,比例过低。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的工科性质要求,专业实训课程的比例应该达到30%~40%范围较为合适。

3.1.3集中实践课程与实训课程设置欠合理

如集中实践课程中的《园林设计综合实习》与《城市道路与交通》两门课程应该安排在实训课程中完成,代之以面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小城镇与小村庄建设规划》等课程。又如《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两门课程可合而为一,《毕业设计》应该包括毕业论文。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计6个,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实际需求,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本无法接纳每届约50位学生实践,严重制约着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

3.2.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单一

实践基地全部为行政性质单位,因大多与建筑设计、管理等结合紧密,没有体现城市规划专业之“规划”属性的要求,导致实践基地功能单一。

3.2.3没有知名规划类企业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要能够解决城乡建设中的“规划”问题,而知名规划类企业具有尖端的规划类大师及前卫的规划理念,能够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规划实践平台。

4.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4.1建立独立完整的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城市规划专业“强动手能力”的要求及实践教学基地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之外。就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1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比例。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占总学时31.9%,与目标要求50%相差18.1%,建议城市规划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增加至1∶1。

4.1.2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内容。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训内容与集中实践内容交叉多,建议如下调整:取消《测量学》集中实践,因为这不是城市规划专业重点;《园林设计综合实习》与《城市道路与交通》调整至实训,因为这两项内容均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训练;《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合并为《专业实习》,因三者相关度高,且挂接与就业挂钩;《毕业设计》调整为《毕业(论文)设计》,因为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也应作为要求之一;增加《中小城镇建设规划》集中实践内容,以便服务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

4.2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及监控

要健全实践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计划及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各类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的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机制,构建院系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及时解决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1]。

4.2搭建“学校+基地”的实践教学平台

针对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现状,应下大力气抓好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首先在武陵山片区寻求与知名规划类企业合作,其次寻求与其他发达地区的知名规划类企业合作,搭建起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基地”实践教学平台。此项任务单靠学院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学校所有力量完成。

5.结语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开展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城市规划实践教育的瓶颈,把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当前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2]。

参考文献:

[1]刘桂凤,陈正发.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1(09):35-36.

第3篇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级国土、农、林及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相聚开展,航天、航空、无人机遥感技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相关企事业单位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扩大。然而,遥感技术方法体系较为复杂,涉及数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在国内开办有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高效并不多,在校时间较短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办此专业的院校就更为少见。一方面是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急需,另一方面则难以有效培养高质量的、能够快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工作的学生,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如何制定门槛较低,直接面向行业应用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应用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近几年来,针对高职院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也得到了一些教育学者们的研究。例如,[1]和[2]分别在对比了学科型专科与高职专科,本科与高职高专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3]探讨了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课程开发的一些问题。国内开办有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几所高职院校也各有侧重设置了专业论文与实践性课程[4-5]。这里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为例,探讨新时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其他学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

1 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面向资源勘查与测绘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方法和技术基本知识,具有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空三加密、影像立体测图、遥感数据处理、遥感数据解译与分析等熟练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航空摄影测量内业成图、内业加密、外业调绘、外业控制测量、遥感数据处理与制图等专业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能在地质、城市、矿山、资源、环境、电力、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等领域从事4D数据产品生产、地理国情要素采集方面的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2 专业理论课程

经过专业定位与岗位群论证、对校企合作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进行调研,列出主要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划分出4门专业核心课程。

在已经开发出4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师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教师共同对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共同需要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与更接近工作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不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服务于锻炼基础能力、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性任务。为此,设计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

3 专业实训课程

除设置上述理实一体课程外,还设置了《摄影测量与控制测量综合实训》、《多源异构遥感数据处理综合实训》、《遥感图像调绘与解译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四门纯实践课程。

4 专业选修课

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技术其它相关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目前开发了12门专业选修课,即《三维地形建模与仿真》、《GIS空间分析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城市遥感》《地质遥感》、《土地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与处理》、《空间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实体建模技术》、《专业英语》。

第4篇

[关键词] 资环专业 实践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jyjx01012)和商洛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9SKY028)资助。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根据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的需要而设立的较新的本科专业[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2,3]。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地理学、环境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城乡建设、区域经济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由培养目标就可以看出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规格、环节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以商洛学院资环专业为例,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探索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研究现状

商洛学院于2009年被国家正式批准招收第一届资环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3年的办学历史,2013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该专业已经确定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方向,设置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体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力争使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出路。

该专业现有在校生人数为200多人,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3人。并建有资环综合实验室、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测量与绘图学实验室、地质地貌学实验室、地图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可完成大部分课程的实验与实习教学;建有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城市规划原理》和商州区牧护关镇《自然地理学》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部分课程的专业见习和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明确实践教学专业思路

资环专业是商洛学院新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理科专业,其专业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对于“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商洛学院的大学生而言,该专业也有专业知识理论性强、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致使建设初期一些学生处于方向迷茫、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不足的境地。为此,2009~2011年,我们多次组织相关教师赴吉隆坡建设大学、浙江万里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题调研和考察,学习资环专业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办学经验,开阔了眼界和办学思路。经过调研和全系教师充分论证,认为我院资环专业的专业方向应该定位为城乡规划与设计,并且对2009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微调,加大了主干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和《实践、实习教学大纲》,把专业逐步建设成为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专业。

2.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资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设置,构建了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等构成的,与理论教学相协调、有明确的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既有基础理论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又有毕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实践;既有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技能训练,又有相关的创新性实践;既有校内实践,又有校外见习基地的实训;并且通过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专项调查等,让学生提前参与到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来,做到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相互促进[4]。

(1)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验、地质地貌学实验、遥感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和测量与地图学实验与实习,这些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地理科学和“3S”技术为支撑手段,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等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2)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城市规划原理实习、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与实习、土地调查评价实验与实习、CAD制图实验、小城镇规划实验与实习等近14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把该单位确定为资环专业的见习基地,每年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并聘请该单位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给学生授课。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商州区黑龙口镇、丹凤县等地调研小城镇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这些实习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规划知识,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有了更好的理解,对社会的某些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实践、社会调查和专业调查等。我们通过成立地理学社,每年给学生普及测量知识,激发他们主动使用测量仪器开展校园测量的热情。还通过让学生参加环保协会,组织开展环保、规划知识竞赛,以及通过图片展览、上街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等形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我们还适当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调查与专业调查活动。例如,与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合作,组织近50名学生分批到柞水县、洛南县、镇安县和商南县等地开展“规划把脉商洛”调研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资环专业的学生运用地理、规划等知识更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5篇

关键词:算法;实训;分析;技术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实训成绩分析模快是本系统的主要模块,它负责完成实训成绩的分析,包括输出每个学生的能力值和其他的一些成绩常规分析参数,实训分析模块的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将阐述此模块的实现过程,并重点说明说明分析部分的实现方法。

登录进入实训分析模快后的的第一个界面是分析参数设定界面,在这个界面中用户需输入实训任务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的合格分数线、难度值、能力值估算精度范围三个参数。确认之后系统根据已获得的子任务或历次实验完成情况对参加实训生能力水平值进行预测评估的实现主要包括:问题的转化、模型的建立、算法的实现。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一、问题的转化

对于有N个学生参加有m个子任务的实训,第α个被试能力记为θα,中1≤α≤N;第J个子任务(又称为项目)的难度、区分度、猜测度分别记为aj,bj,cj,1≤j≤m.为了实现方便,我们限定所有任务均为0,1记分制。用一个取值为0,1的变量uαj来表示学生α对第j任务的完成为:

二、模型的建立

在IRT框架下,Pαj,可以取不同的形式,它们统统称为项目特征曲线(Icc),这里我们使用的是ICC三参数logistic模型(3PLM),他可以帮助我们看出学生的能力值和成绩有效性。

式中D=1.7。若cj=0,则(4.6)化为双参数logistic模型(2PLM);若cj=0;且aj=1,则(6)化为单参数logistic模型(1PLM)。将(6)式代人似然函数(5)。知似然函数中含有N+3m个未知参数;即N个被试能力参数和3m个项目性能参数。当然,这些参数实质上是两类不同的参数。我们可以将N个被试看成是从被试总体中抽取的一个容量为N的子样。

三、算法的实现

由于N+3m个参数都未知,所以必须对它们做出估计。实训分析系统采用的方法是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实现过程是:对于一名优等生和一名普通生参加一个有三个子任务的实训任务.采用0,l记分方式,即完成一个子任务给1分,否则为0分,这两个学生均未标记身份,而两个任务的评分向量(或称之为反应模式或反应向量)分列为。x=(0,l,1)和y=(0,0,1)。此时判断x和y的归属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x向量表示2个任务完成,1个任务未完成.y向量表示2个任务未完成l个任务完成,为简化问题起见,假设项目问题固定且项目参数已知,而能力θ是影响得分的唯一因素。用L(x;θ)表示得分向量x与能力θ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知x,如何估计θ?如果L(x;θ)表示能力为θ的被试其得分向量为x的可能性,那当然应该选择θ,使这种可能性越大越合理。即若θ在一个集合中变化.可以选θ(~),最大可能性的θ(~)称为θ的似然估计.这种将似然函数取极大值的自变量取值就作为待估参数估计值的估计办法.就是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至此,分析结束。如果选择重新分析,将返回分析参数设定界面,重新展开分析。如果选择退出,分析结果将写入实训任务数据库,并退出分析模块。

参考文献:

[1]张厚粲,漆书青.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1998,11.

[2]李文.基于C/S模式的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7(6):33-47.

[3]安中,吴洪波.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Hulin C L,Drasgow F,Parsons C X.项目反映理论―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M].华东师大教育研究中心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实践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B

1、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本着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为依托,技能培训与职业鉴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共建、共管、共享,使之成为具有学习性、生产和开放式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在建设与运行实践中积极发挥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训、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训实践,为此,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们把工作领域转化为教学领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采取“边做边想” ,“边做边学”;使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领会理论,提高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实训基地建设以还原真实工作场景为依据,逐步形成了以下建设思路:

1.1、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享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双赢。

1.2、在原有规模和条件的基础上,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融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装饰工、测量工等为一体的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质检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1.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是: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以施工员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现有的实训项目包括建筑材料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工种实训、建筑CAD制图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训、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实训等。除满足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相关课程全部技能训练的需要外,还能承担制图员、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测量工、混凝土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初、中、高级的培训和考核鉴定,并能为建设行业提供培训。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 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 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 依据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 积极拓展社会化培训,吸引校外建筑施工企业共建“教、学、 做一体化”专项实训场所。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专业机房的基础上, 建立广联达造价软件教室, 企业把该专业学生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和潜在的客户目标群, 免费提供行业软件和培训指导教师, 承担造价类课程实训教学工作, 专业教师与学生在广联达软件教室内实现真题真做, 完成了多项实际工程的预算任务, 切实强化了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营造专业氛围,我校要求学生到实训基地培训.都必须穿工作服,按施工现场模式工作,培养学生从大处着眼、小事人手的工作作风,通过实训基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性、创新性的项目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通过开放性、自主性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自立的能力。

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心,既能承揽材料检测任务,又同时为我校在校学生提供实训条件。该中心成员以企业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校教师指导配合,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工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校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拓宽了渠道。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与职业岗位近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 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 开展多方位建设是我校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宗旨。

我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 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 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 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企业教师纳入专业师资建设团队范畴, 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加强实习指导, 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我校与中铁二十三局、中铁十三局、哈尔滨铁路局等13家校外实训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紧密协作关系,学校还与我省火电三公司等地方建筑企业、监理企业等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

3、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

3.1实训基地的制度化建设

我校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文件。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列化的整体性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流程管理等,为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3.2实训基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

我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充实和调整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同时,先后派遣多位教师到国内著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引进施工现场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校内教学团队。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实训教材建设,及时组织教师编写相关实训课程的实训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逐步完善。

3.3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我校实训基地由校办实训基地办公室管理,主要承担学生的认识实习、工种实训、顶岗实习,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有关费用由学校与实训中心办公室统一结算。

实践教学任务由教务科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各系部、实训基地办公室分别下达,教务科负责教学实施过程的全面督导与质量评价工作,确保各项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完成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稳定了校企合作关系和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长效机制,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保证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管理与分配制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 要:当前社会各种工程建设对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要求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全面改革。为了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实施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并且在教学体系的设计、实践课内容创新、作业布置方式和课程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工程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运用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最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应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而随着科学技术日益的发展,各种工程建设对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以及其他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各类测绘生产单位或建筑企业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全面改革,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在工程测量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测量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学理论,并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工程测量的实践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改进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模式,重新设计符合课程特征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是以地形测图、施工放样以及变形监测等内容为主线介绍基本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以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抽象,复杂,对于有些定义或者概念,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制性的记忆,缺乏一定的理解,也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工程测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操作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的测量仪器,使之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以及变形监测等工作的原理、方法和程序。因而要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如下的改进:

(1)把讨论式、启发式以及现场模拟方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之中,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采用回答问题、讲解、讨论以及自学等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等等,使学生能自己把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还需要课堂上的老师采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处理好重点的传统内容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重点知识。

(2)可以尝试室内室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室化的格局。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的结合起来,一般老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况,把需要实践的应用课程选择在室外,合理的地点进行讲授,而教室内则主要针对基础知识、经典内容的讲解。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3)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实行组长负责的方式,将学生化零为整。这样在讨论式、现场模拟方式教学中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平时组长还可以负责领取、发放以及仪器的回收,还可以负责对全组同学的知识掌握和操作情况进行相应的抽查。以便于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学习讨论之中。

2.2 增加实践课的内容、加大仪器操作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仪器的充分、详细的了解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巩固。一般在传统的工程测量的实践课程中,实践课程一般是在每章理论后才会设置专门的实验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割过于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而实践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学仪器的种类以及数量有限,学生不一定能够全部的参与实践活动,老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单个辅导。因此,要通过加大对实验基地的建设,增加先进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加大对仪器的讲解和示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3 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的方式,适当的增加开放题的训练

传统布置作业的方式就是以书本的习题为主,其作业的理论性较强,而且也容易出现学生之间抄袭的现象,在答案正确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被抄袭者和抄袭者,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写的作业,即使写的再多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布置作业环节可以做以下的一些尝试:

(1)对课后习题中有数据的可进行按学生学号进行修改后再布置给学生去做,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还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课后的练习题最好能在课堂让学生自己完成或者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按其自己的理解完成。(3)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与课堂知识联系紧密的开放题或者是一些难度较大的选做题留给学生课后完成。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做题的同时还可以回顾课堂知识,起到课后复习的作用。

2.4 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更加合理公正的评价学生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一名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方式。这种考核体系既不科学也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其他方式的考核,比如说,把笔试、仪器操作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考核方式。

(1)把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在课堂的提问和课后作业中,然后根据课堂提问的情况和作业批改的情况,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计入到学生的平时成绩。(2)增加工程测量实践的内容,把传统的课内实验改变为实训活动,对不同的实训活动,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并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3)根据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要求,设计不同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实训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实训的结果给学生进行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4)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考试,了解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作为成绩的考核方式。

3 结语

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研究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理论体系丰富、内容丰富多样的研究工作,不但需要教师进行勇敢的尝试,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在整体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进一步摸索和实践,使应用教育和创新教育切实融入到工程测量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真正把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创新教育引入正确轨道。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模式;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 要: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尤其在实验实训模式上缺乏创新, 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就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实验实训模式改革方面所做的实践和探索。

 

1 构建模块化的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转变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认识:为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实验实训教学改革,首先在观念上必须转变。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理念:将单独的传统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转变; 转变实验实训教学功能:将以知识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为主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转变; 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制,将以单门课程或单一专业开设实验和设置实验室的模式,向以学科群或专业大类开设实验和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模式转变。

构建模块化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以建立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把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融入到整体教学改革中,逐步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学校经过这几年办学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模块化”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实践模块分为基本实验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见习模块; 综合实习模块;社会实践模块; 科研训练模块等。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等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有机贯穿,构成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实验实训教学在机制上得到保证。在创新纵向实验实训模块的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横向实验实训模块中的必修实验实训模块(立足基础之需)和选修实验实训模块(适应拓展之需)的关系,可使基本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加强眼视光技术专业校本实验教材的开发: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目前还未开发出一套完整实验实训系统的教材。为此,为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按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蓝本,根据社会对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推进校本实验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目前我校已编写完成《隐形眼镜验配技术实验教程》、《眼镜材料学与工艺学实验教程》等,《验光技术实验教程》、《配镜技术实验教程》等正在编写中,新的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 探索多种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未来工作中要面临的工作任务,把如老视检查、渐进多焦点镜的验配等实训对象抽象为一个“项目”,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由易到难的若干环节的训练,让学生受到反复、螺旋式的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可得到提高。

“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指将一个任务或一个大型的作业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单项任务,然后逐一完成。如半框架眼镜的加工制作:将完成一副半框架眼镜的加工作为一个目标,将其逐步分解为以下几个单元:验光处方的确认镜架的选择和测量镜片的验度和打印光学中心模板的制作镜片的光学设计磨边工艺倒边配框操作检测整形与校配试戴评估。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实习现场进行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教师自制的CAI课件,边讲边练,生动直观,提高实验实训效果。

“问题解决法”教学模式:通过融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法,让学生有的放失地去学习,思考训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验光技术实验中,每两人分为一组,实际验光程序操作,其他人观看其实践过程,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帮助指出问题和不足,然后让学生改正与调整。

“模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如创作隐型眼镜镜片配适评估的三维动画课件应用于实践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

逐步制订和完善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实验实训室以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实训项目型、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多元智能”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根据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验实训课实行单独设课,自成体系,单计学分。实验实训课考核考试由实验实训理论笔试、实际操作与口试相结合、平时实验实训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等组成。实验考核考试具体方法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测评等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给出学生实验实训总成绩。其中要把握好实验考核考试的准确性,做到考核考试内容科学合理、考核考试标准易于操作、考核考试方法严格、全面、客观、公正,从而真实反映实验实训教学水平,促进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创建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 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加强生产现场环境对教学环境的渗透,通过建立模拟工作现场的教学环境,缩短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能使学生进入工作环境后,感到从技术、工艺、设备到生产管理形式都不陌生, 真正做到“通用与专用并重,真实与虚拟结合,教学环境与现场同步”。

不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不断提升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使学生尽早全方位接触新技术,新工艺。近几年我校每年以二十多万元投入到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中, 目前实训中灿有先进的综合验光仪、全自动磨边机、光谱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仪、同视机等。

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成立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家指导 (咨询)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结构的调整,将眼视光技术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乃至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

形成著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机制。如聘请金汉旬验配中心主任医师、高级验光技师来校指导学生进行斜弱视、低视力的验配等,让他们将企业生产中最先进、最实用、最新颖的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