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4 15:13: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勘查技术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4)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5)枝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木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乎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时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具有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勘探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此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工程实例
某小区占地面积较大,拟建物主要为多层(3-6层)住宅和(2-3层)别墅,及少部分公共建筑(商场、学校、卫生院、地下室、农贸市场、邮电局、储蓄所、会所、俱乐部等)。业主按使用功能把本项目划分为A至G等七个区,山体北部为A至C区,山休南部为D至G区,场地中部为居住小区的标志性建筑柱廊和生活桥。
此次工程位于庄陵地貌,地形复杂,山体陡峭,基岩埋藏浅,许多地方直接,并且跨越的地层单元多,既有山前冲洪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淤积物,又有新近场地平整时回填的人工堆积物,其中大部分场地表面分布有厚达十来米(含有直径可达1至2米的巨大块状石头)的人工填土,地层和岩性分布复杂。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有断层分布,岩石的裂隙较发育,伴有花岗斑岩岩脉、石英正长斑岩岩脉、辉绿岩岩脉穿插其间,垂直山脊走向仅400米宽度内就分布有14条岩脉。各种岩石、岩脉风化程度不一,有的岩脉风化后,其土质松软形成了复杂的岩土组合。其勘察的难度大,为了查明场地的岩土层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合理地制定勘察方案和选择合理的勘察方式,首先在收集当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然后根据地质测绘成果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勘察纲要。再针对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选用以钻探、物探为主结合坑探、槽探、洛阳铲、静力触探等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本工程共布置勘探点1007个,对场地岩上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和测试工作,野外测试工作主要有浅层载荷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面波测试、剪切波速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除了常规的岩土试验项目外,还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击实试验、渗透试验、水质分析等,具体的勘察工作是:1)根据山地地层相对简单,但钻机搬运困难等因素,将物探、井探、槽探手段应用于难于进行钻探的山顶、陡坡等位置,并考虑到井探和槽探的勘探深度有限,因此将物探、井探、槽探等结合起来使用,既达到了勘察目的又节约了勘察成本。2)各种勘察手段相互进行对比验证,如通过大量物探与钻探、坑探、井探等的对比试验,取得场地各岩土层的对比参数,提高了物探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把室内岩土试验和野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静载荷板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等。3)根据初步勘察成果判定,本工程有大量的拟建物基础,将选择花岗岩残积土作为其持力层,由于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穿插有大量不同岩性的岩脉,并且其风化程度不同,造成岩土软硬不一,根据经验,采用常规土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往往偏低,为了能准确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本次勘察共进行了6台载荷板试验,以获取不同花岗岩残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其所获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采用常规方法提供的提高了约1.5倍(180kpa提高到289kpa).变形模量提高了3倍(5mpa提高到15.3mpa)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4)由于建筑需要,场地平整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有的削坡高度达50多米,填方边坡高度达15米。本次勘察对场地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潜在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有关边坡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通过计算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条件,提供了各种边坡的支护方案和支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对施工、检测、监测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和成桩可能性及基础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埋藏深度等。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缺陷;解决措施;发展趋势;
中国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但是,在各级检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勘察问题仍旧突出。当前,施工图审查主要集中于房屋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对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勘察单位来说,既是促进更是考验。因此,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迥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地质形态及界面划分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会面临着地下物不明确,埋藏位置及埋藏的深度难以确定,还有地下空洞和它的分布形态问题等都是在岩土勘察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对于岩土体及岩石的风化程度界面划分、软弱结构及地质构造的判断和不良地质界面的确定等问题,界面的划分和地质形态问题均是岩土工程勘察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1.2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1.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岩土参数及综合能力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所面临的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有获得的原状岩土样品无法用于室内、外试验,因为这些岩土层出现了残积土、粗颗粒土及风化岩等情况,这样岩土的变性指标、承载力等设计参数就难以确定了。其综合能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工程勘查技术人员不能对所勘察的室内及野外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效地整理、分析及利用,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及补充印证的能力,对于建筑结构有关方面的设计知识也不懂,这就会常出现工程勘察目标的不明确,所勘察的资料无法满足相关设计的需要。
1.4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1.5资料搜索不全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明确规定要搜集带有地形及坐标的工程区域总平面图,建筑物的规模、性质、结构及荷载的特点,工程区域的地面整平标高,地基的允许变形资料等。但是现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资料的搜集不够全面,对于工程的地面整平标高及结构形式情况不清晰,对于设计单位的工程勘查技术缺乏相应的要求。
1.6数字化勘探技术应用不够,在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技术上,虽然有些地方应用了数字化系统,但某些环节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跟CAD的设计软件接口不是很匹配,难以顺利对接,对于勘察资料不得不进行重新的数字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系统的推广应用。
2、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岩土工程勘察中运用新工程物探法解决相关技术问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依据电磁波、弹性波理论及电学原理等发展起来了一批集采集处理、硬软件功能为一体的工程勘探设备,它具有样品采集密度大、成本低、速度快及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运用加大测点密度的手段来获取连续地质界面的情况,这种物探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钻探技术所带来的划分准确及漏判的问题,这种综合性的物探手段还能解决遇到的诸多岩土勘探问题,像地下洞穴、不明物体、断层、软弱结构面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等问题,也能够为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及设计参数提供可靠的勘探信息资料,能够有效地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2.2加强工程勘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应该加强他们的再教育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同时还应该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像数理统计、土压力、承载力的计算、地震反应的分析、受压层深度计算及渗流分析等,像加强室内、外探测技术及施工检测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并通过探测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对它们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同时对获得的实测资料进行反算,来对比得到的参数的准确性,从而在工程设计时拥有更为可靠的设计参数。
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岩土工程取样技术方面,其地质钻探技术、岩土取样技术等朝着标准化发展,混凝土的灌注桩取心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确定岩土参数上朝着原位测试技术发展,并且非破损探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上,原有的技术也在不断的翻新,并不断地有新方法被应用,现在常用的方法有砂石桩、CFG 桩、劈裂注浆、夯坑基础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都是勘查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数据库技术、测绘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 CAD 技术等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岩土勘察中来,并且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它能够更有效地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及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且其勘察信息资料更为准确和可靠,数字化工程勘察技术还将会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与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相结合,对工程的勘察将会带来更便利有效地勘察成果。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在自身的发展中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阶段、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和土木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很多勘查技术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可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与解决,要有效地解决岩土勘察技术问题,需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同时加强新勘查技术和传统勘察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并且在相关建设制度及程序的严格执行下,对工程进行有效地勘察,推动着勘察技术向高精深方向发展,从而为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2─120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2]潘洪远,覃绪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管理[J].科技风,2010(20).
[3]解文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的实现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7(28).
【关键词】地质矿产研究;基本管理制度;专业技术管理
1、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
1.1 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矿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环境等问题。地质矿产应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矿预测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及成矿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找矿靶区、找矿方向、找矿前景及找矿远景。
1.2 地质矿产研究的职业定位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钻探)的布置和实施来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研究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特别是要研究确定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1)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调查、极少量工程验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普查阶段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各项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
(3)详查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4)勘查阶段是运行各项系统的加密工作,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投资和设计确定生产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矿产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可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合起来统称为“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专业(职业)、“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职业)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岗位(职业)。这样有助于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对地质矿产研究事业也是有利的。
2、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2.1 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经过刻苦钻研,笔者建立了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及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2010年7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获得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笔者撰写的三篇论文2011年发表于国家级科技类期刊。《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发表于期刊《中国科技博览》,《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
(3)2012年元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5月,这篇论文获得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
笔者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的论述,标志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阐述了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2.2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样,专业技术管理也是一个管理门类。项目管理是包含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专业技术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地质矿产研究项目管理也是如此。
2008年元月,江西省物化探技术勘测院设立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这是单位内设的专业技术管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建立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为了进行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根据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术发展创新、专业技术推广应用、专业技术保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管理在笔者2011年、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有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J].科技与生活,2011(2).
[3]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4] 游小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5).
[5]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2(2).
【关键字】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房屋建筑地基质量的施工特点
保证房屋建筑地基质量的基础是要进行认真、科学的地址勘探工作,其特点如下:
对房屋地基的勘探要客观、准确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址特点差异十分巨大,比如:同样是北方,东北主要是软黏的黑土,而西北沙土更多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前必须对当地的地质特点进行客观、科学、合理、准确的勘探,并及时记录真实的勘探结果,确保设计人员能全面了解要施工地区的实际土质条件。
2.对房屋整体施工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设计者要根据当地的特殊地质条件,结合房屋建筑要求,通过精确的计算、分析,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施工步骤和房屋结构,确保高质量房屋建筑的落成。建筑地基的设计工作是建筑整体施工的重要部分,地质勘查人员、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必须共同对地基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做出会商。首先,勘查人员要对具体的地质构造、土压力做出准确判断和计算;设计人员根据勘查报告进行具体设计,并有权对勘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质疑,要求二次勘查;施工人员在建筑地基具体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施工时的进度、状况随时要求设计人员对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反思,对出现的问题共同协调解决。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土质或荷载的原因,需要采用满铺的片筏形基础。片筏基础有地基接触面广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要高,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如果地基非常软弱,且建筑物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片筏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土地基上。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查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根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 倍的平均荷载值,建议采用片筏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一般情况下采用桩基的情况较多。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填土地基加固措施的施工工艺。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型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结合该房屋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同时满足地基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但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而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
三、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1、强夯法
在采用强夯法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夯点布置图,并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2 遍,才能保证场地平整,再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控制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使用降低地下水水位的策略。或在表面铺设0.5~ 2.0 m厚的砂石垫层或中粗砂,从而有效防止施工设备以及基础下陷和减小夯实带来的超孔隙水压力。
此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一边夯向另一边或以边缘夯向中央的顺序。在处理地基时先夯实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次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顺序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土,然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假如条件允许,用小型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实验数据,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但是如果夯击坑内有积水的现象,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周围的土或新土将夯击坑填平,再开始下一遍夯击。
2、注浆法
当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是硅化加固了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 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打灰土层或夯填素土。在一般情况下,灌注时浆液的压力
应控制在0.2~ 0.4 MPa(始)和0.8~ 1.0MPa(终)的范围内。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如果越往下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则应改为自下而上。此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里的配比和性能指标、孔径、注浆孔位、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标记并且注明钻孔日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漏孔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结语
施工技术的措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结合工程的气候条件、工程结构状况、工期紧迫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对策,才能有效地应对施工问题,保证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如果不提前做好应急对策,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2]蔡志锋;纵岗;丁伟;赵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1)
[3]丛岩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3)
[4] 刘贤智;地基基础工程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0 年03 期
【论文摘要】谢木东沟铁矿矿床经多次勘查,提供的资料均达不到开采要求,2008年 9月再次对2号矿体的储量进行了勘查,经勘查本区具有可采价值,社会和经济效益较大,适合建设年产 10万吨铁精粉的矿山企业。
1.工程概况
该区隶属承德县三家乡谢木东沟村管辖。铁矿成因类 型可分为岩浆晚期分凝式和贯人式两种类 型。前者有经济意义 ,后者 目前尚未发现经济矿体。
赋矿岩石有三种:一为赋存于辉石角闪岩体 中的低品位的矾钛磁铁矿体 :另一种为赋存于紫苏辉长岩 中的矾钛磁铁矿体 ,第三种 为产于基性斜长岩体 中的矾钛磁铁矿体 ,规模小无意义。
二 十世纪七十年代 河北 省区调大队完成 1/20万 承德幅地质图 ,901航测大队完成 1/10万航磁测量。
2004年 6月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 《承德县三家谢木东沟铁矿地质普查设计》。
2008年 4月华北质勘查局五一 四地质大 队完成 了 《河北省承德县谢木东沟铁矿普查地质报告》。
2008年 9月承德天意建设工程 勘察有限公 司对 2008年 4月由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提交的《河北省承德县谢木东沟铁矿普查地质报告》中 2号矿体的储量进行了钻探验证。全 区共完成槽探工程 745立方米 。施工 2个钻孔 ,总工作量 200.60m。
2.储量估算
2.1采用的工业指标
边界品位 mFet>6%:
工业品位 mFe~8%;
可采厚度t>4:
夹石剔除厚度>4m;
剥采 比不大于 0.5:1;
边坡角≤60。
2.2储量估算参数
2.2.1矿石体重平均值 :3.23dm
2.2.2矿体 面积 :通过计算机在剖面 图上测 量两次 ,误差小 于 2%时。取其平均值。
2.2.3矿体圈定 :按工业指标 ,其品位符合指标要求的圈定为矿体。沿走向边部工程外推到地表矿体尖灭点的距离为矿体的零点边界 。
2.2.4矿体的内推与外推:沿走 向端部工程外推 ,1/2尖推 。
2.2.5碎体下限 :本区矿体 自地表垂直下推 50m,但 不超 过本区的侵蚀基准面(550m),作为矿体底边界 ,并且 满足 60。边坡角时剥采比小于 0.5:1.所划定 的露天坑内为可采矿体 。
2.2.6储量的分类及块段的划分 :本区适合露天开采 ,露天坑 内划 为经济基础储量 122b,端边外推划为 333资源量。块段划分原则为:两相邻勘探线间和沿走向外推部分 ,分别划为不同的矿体。
2.3储量估算该矿床为低品位磁铁矿 ,全区探获经济基础储量(122b)108444千吨 ,全铁平均品位 14.39%,磁性铁平均 品位 7.36%,磁性铁平均占有率为 50.1%。其中 I号矿体全铁平均品位 15.5%,磁性铁品位一般为 7.19—12.83%,平均 8.93%,储量(122b)为 24225千 吨;I号矿体全铁品位一般 10—15%,最高为 17.48%,平均 13.25%,磁性平均占有率为 43%,储量(122b)为42636千吨;III号矿体全铁平均品位13.55%.磁性铁平均为 7.85%,磁性铁平均占有率为 57.93%,储量(122b)为 13323千吨;Ⅳ号矿体全铁品位一般为 17.O3—22.39%,平均18.44%,磁性铁平均为 8.93%,储量(122b)为 28260千吨;
3.开采技术条件
3.1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貌形态主要为中低山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渗透性较好,富水性弱,水质良好。基岩裂隙含水层渗透性较好,但富水性弱,水质良好。矿区内目前尚未发现较大构造破碎带。矿体围岩为火成岩,裂隙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也是矿床充水的水源,但渗透性较小,对露天开采影响不大。
3.2工程地质条件本区矿石为含铁辉石角闪岩型及二辉岩型。
属半坚硬一坚硬岩石。为整体结构,区内矿石稳固性属中等,矿体完整性属中等,按矿石质量标准分级属中等。在矿区矿体附近没发现较大的断层.但存在小的裂隙,特别要注意选厂后沟二辉岩体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 ,在开采过程中要做好边坡处理及必要的工程防护。
4.经济效益
4.1计算指标
选矿比 l:12,可采系数(122b)0.6、(333)0.5计算。
铁矿石采选总成本200元/吨(含税费),铁精粉售价 1000元,吨。
4.2效益指标(全采期 )
铁精粉总量=矿石量×可采系数X选矿 比=5422.2千吨
销售收入:铁精粉量X销售价=542220万元
生产成本=铁矿石可采量X单位成本=108444万元
总利润=总收入一生产成本(含税)=433776万元
4.3社会效益建设年产 10万吨铁精粉的矿山企业 ,安排劳动力200多人。同时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不会给周边造成环境污染.社会效益和企业内部效益都是很可观的。
5.结论
本区适合建设年产l0万吨铁精粉的矿山企业。
【参考文献】
[1]铁矿地质勘探规范,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北京地质出版杜,1991年.
关键词:矿产勘查 综合物探
中图分类号:C39
一、前言
科学的发展,对于金矿进行勘查的过程中,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勘测,进而能有效的了解矿井的地理结构。而矿产勘查的主要目在于通过少量的经费投入获取较好的地质效果,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在过去多年的矿产勘查工作中,找矿实例表明在目前的工作中只有将地质、物勘、化探和钻探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并且合理的运用和配合,进而实现良好的配合效果和最佳处理途径。
二、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地壳中金的丰度为0.5×10―9,与地幔中的丰度相比,地壳中的丰度更低,地幔和地壳中富集着许多的金矿的成矿物质。从当下的开采和回收水平来看,从3×10―6的工业品位出发,当金在地壳中的浓集系数达到≥6×103时才可以成矿。所以,经过了地质作用的不少回富集之后才可以形成金矿;又因为金具有亲硫性,自然界中的金通常都是金的硫化物,与硫化矿物共生,相关资料显示,造岩金难被活化,而金的硫化物不难被活化。所以,对于金的富集有决定作用的关键取决于硫化物作用。构造岩浆作用和在构造岩浆作用背景上的金属硫化物富集作用是归纳金矿成矿的两个主要条件控制。所以,我们可以从硫化物的强度、碎裂状来看,也可以从其被角砾化的岩石及其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来分析原生金矿存在的位置。
三、金属矿综合物探勘查技术的应用范围
1、在成矿带、矿田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康古尔塔格成矿带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石英脉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及铜硫化物矿等类型矿床。
2、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应用
在矿床普查、勘探中,应用较多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有:各种地面磁法、布格重力、电阻率法、自电、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地震法和各种地下物探方法等。例如,天湖铁矿的发现和勘查过程中,地面磁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可塔勒铅锌矿的找矿勘探史可归纳为:1/20万化探扫面发现异常―1/5万化探异常检查―1/2万地质、磁法和激电扫面圈定异常范围―1/2万TEM圈定矿体―TEM测深隐伏矿定位。该矿床的储量由小型变成大型,物探方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综合物探概述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将地质、化探、物探、钻探等方法综合一起,进行恰当合理的分配,进而实现采矿目标和最佳效果要求,这就是综合物探。矿产勘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多快好省地发现矿产资源的储存位置和储存规律,是通过少量的经费投入获取较好的地质效果,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于现阶段的矿产勘查工作而言,除了采用必要的地质勘查的前提,要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勘查能够准确、完善的描述出矿产分布规律,以提高矿产开采要求。
在这种工作基础上,很到成都上取决于勘查方法与技术选择是否合理、科学。在工作中我们在强调具体地址问题、经济效益、有效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法技术,要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发回综合物探方法的优势,进而因地适宜的解决现有问题。
五、综合物探的原理
所谓的物探技术就是根据各种岩石之间存在密度、电性放射性以及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选用不同是物理方法和物探设备,进行工程区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测量,以此来了解其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勘测方法。目前,由于单一的物探方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勘查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地质勘查中常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和测试,这就形成了综合物探技术。综合物探技术是基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采用精密的电子器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然后根据仪器反的信息数据和图像,对地质结构作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从而对勘探地质结构的岩石密度和辐射进行判断。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可以很好的了解各个岩石层的岩石结构和岩石种类进而有效地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为各种地下矿石能源的开采进行安全的指导。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环境往往采用不同的物探技术,因此进行地质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有很多。例电磁法、电流法、天然磁场法、无线电波法。
六、金属矿综合物探勘查技术的应用范围
1、在成矿带、矿田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康古尔塔格成矿带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石英脉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及铜硫化物矿等类型矿床。
2、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应用
在矿床普查、勘探中,应用较多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有:各种地面磁法、布格重力、电阻率法、自电、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地震法和各种地下物探方法等。例如,天湖铁矿的发现和勘查过程中,地面磁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可塔勒铅锌矿的找矿勘探史可归纳为:1/20万化探扫面发现异常―1/5万化探异常检查―1/2万地质、磁法和激电扫面圈定异常范围―1/2万TEM圈定矿体―TEM测深隐伏矿定位。该矿床的储量由小型变成大型,物探方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七、物探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首先,应对工作地区的研究程度进行系统地了解,充分认识工作地区待找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成矿背景研究。其次,应根据现有物探技术水平及地质找矿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经济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查方法。应根据工作区的具体地质条件确定物探目标物―与欲寻找矿产有某种关系,从而确定物探调查的目标物。要保证现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能找到该目标物,且工作方法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获取系统、完整的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这对全面认识矿区地质体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后续找矿工作十分重要。
物探方法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方法技术的选择不仅要重视其先进性,更要重视其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不仅要重视各种方法技术的组合,更要重视其有效配置;不仅要重视方法技术实施的时序,更要重视其时效。
八、结束语
综合物探法在矿产勘查中具有着间接找矿效果,尤其是在金矿勘查中效果最佳。在采矿过程中,运用各种物探方法来指导施工是很重要的并且也很必要,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找矿过程中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王卓,综合物探方法在金矿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3期
2、董永胜 苗文学 李龙胜,浅析综合物探技术及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范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1期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以上4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地下水的观测、进行地下涌水的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云南省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5级开始在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中招收高职全日制脱产和函授大专学生,到2010年已有三届毕业生、三届在校生。先后有10个教学班开设了《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高职教育中,资源与测绘大类的专业少,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专业更少,学习本门课程的人数少,课程在专业以外的认知度低。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水文地质学基础》应作为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主干课,曾在相关教师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根据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概览》才尘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学校教材,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素质高,上手快,技能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职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选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学科理论介绍多,实际应用介绍少。
适合课堂教学的电子课件少,教师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专业性强,尽管近年来多媒体电子课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但关于《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课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实用的电子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但由于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再加上水文地质工作目前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施,高职教师参与很少,导致现在的课件以罗列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质量不高,适用性和吸引力不强。
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学生没有机会到实地考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对应,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学习围绕课本和考试,沿袭着“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单一,课程缺少吸引力,导致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学习方式单一,学得快,忘得快,导致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更是降低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从2006年开始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到2010年,已经完成了10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经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水文地质专家或专门从事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而是让他们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将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水文地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水文地质教育,应该面向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水文地质与勘查、金属矿开采、矿山地质等工程领域的应用,以掌握基本理论、突出实践应用为目的。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清《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企业办学,隶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讲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结合集团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编写了高职《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尝试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2006、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讲授中,尝试性地引入讨论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在讲授“岩石中孔隙”时,先讲清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查阅砂岩、泥岩、泥质灰岩中孔隙的异同,最后让学生结合《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展开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对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动员时,笔者结合实训基地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了即将实习的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这一尝试在学生一年后的毕业论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参与评阅的12份毕业论文中,有多达11份介绍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有的还提出了矿山巷道涌水的处理方案。在给2008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讲授“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时,恰逢降雨,笔者便直接将学生带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通过地表的一个新鲜垂直剖面给学生介绍此部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是积极与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建议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注意介绍水文地质的内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计算、地下涌水的处理、矿山巷道水的处理等,增加课程对实际工作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从2008年开始,笔者将教学讲义的部分章节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向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转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应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及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课程,有责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其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普及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中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违背,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水文地质的具体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学习目标及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流网时,可引入如何判断矿区的潜水含水层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的内容,利用动画模拟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这些直观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流网的认识,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若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课件,会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应增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教学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实践性、开放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产一线积累的水文地质理论和经验带进课堂,将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事例带进课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若能在学生实习实训时,请带实习实训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作面对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整个课程的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质勘查;倾斜摄影技术;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面用于大地测量定位,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继问世,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作为地质勘查专业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简称山西物化院)已经全面涉入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具备了空间定位(GPS系统)、数据采集、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与建库等技术生产能力。从事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工程与精密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立体模型制作,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路与铁路交通、国防建设、基础测绘、地质找矿与矿山开发。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笔者简要谈一下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发展应用的认识。
一、数字测图的优点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平板仪或经纬仪的白纸测图方法,大有取代白纸测图之势,这是因为数字测图具有诸多的优点。
(一)测图用图自动化。
传统测图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作业测量人员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距离和面积等等。数字测图则使野外测量自动记录,自动解算,使内业数据自动处理,自动成图,自动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形图软盘,用户可自动提取图数信息。
(二)图形数字化。
用软盘保存的数字地形图,存储了图中具有特定含义的数字、文字、符号等各类数据信息,可方便地传输、处理和供多用户共享。数字地图不仅可以自动提取点位坐标、两点距离、方位以及地块面积等,还可以供工程、规划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和供GIS地理信息系统建库使用。数字地图的管理,既节省空间,操作又十分方便。
(三)便于成果更新。
数字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属性信息存入计算机,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数字测图可谓“一劳永逸”。
(四)避免了因图纸伸缩带来的各种误差。
表示在图纸上的地图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图纸的变形而产生误差。数字测图的成果以数字信息保存,避免了对图纸的依赖性。
二、数字化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绘工作方法。
基础控制部分,D、E级GPS的布设及选点埋石:根据煤矿区视野开阔,通视良好的实际情况D级GPS网在三等三角点之间布设为点连式、边连式相结合的GPS网,每个点至少有4条基线与其相连。D级GPS点共布设点位50+,平均边长1.5km。E级GPS点的布设在D级CPS的基础上采用点连式的方法进行布设两已知点问最多布设5个三角形,边数不超过8条,共布设E级GPS点60+。D、E级平面控制网均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布网,网形大多由三角形单点连接,少部分三角形边连接。GPS控制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网形合理,强度较高。
外业观测:数据采集利用美国三台阿什泰克M单频接收机标称精度5mm+2ppm。D进行观测,观测时段D级>~60min,E级>~45min,数据采集间隔10s,同步接收卫星频数最少为5颗,绝大部分为7-8颗,卫星高度角大于15°,接收机与卫星的图形强度良好。
数据处理:GPS外业数据处理和基线向量采用GPS接收机随机商用软件“Loucus轨迹处理软件”在笔记本电脑上采用独立基线平差方法进行。GPS网先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检核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亦即处理由于多余观测而引起的网内不符值问题,本次作业所有基线向量无一剔除,顺利通过了检验,然后在基准点已知点的约束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最后提供各点在高斯平面,第33度,带上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精度均符合量规范要求。
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方法:由于测区的D、E级GPS点的密度能够满足地形图的测绘要求,因此本次测图直接在D、E级GPS点上进行。
(二)常规测图方法和数字化测图的精度比较
野外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全过程几乎都是用解析法进行的。虽然最后成果仍表现为图解的线划图,但与传统的平板仪测图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数字化测图不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减轻了野外的劳动强度,更为突出的是地形图数学精度的提高。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展望
现代测绘技术及测绘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手工测绘理念,形成目前较好的一套数字化测绘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的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依旧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传统的定位和绘图仍是重要的社会需求,但社会已经对测绘部门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和测绘部门无关或关系小大的属性信息的采集、综合分析利用等也开始要测绘部门承担。由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类信息都要以空间定位为基础,由于市场需求的大量涌现,信息化测绘将迅速推动测绘企业的技术进步,测绘企业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各方而的应用和开发是总体趋势,也是测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测绘将是我国测绘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我国测绘技术总的战略方向。
四、结束语
本单位自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生产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探讨,可使作业人员少走弯路、降低出错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可为提供数字产品奠定基础,并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随着数字工程的深入发展,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地质测绘单位科技创新的任务和方向、也是提高地质测绘单位自身实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廖立新,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科技,2009,4.
[2]邹振兴,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