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国工程科学论文

中国工程科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4 15:13: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国工程科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工程科学论文

第1篇

环境科学论文2800字(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论文

摘要: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文章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从而达到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创新

一、引言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研究领域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学科。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环境科学专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适应社会及环保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急需探索出培养创新专业人才的路径,强化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以社会及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为适应轻化工行业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需要应运而生的,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该专业始终以社会及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逐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专业创办以来,坚持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生产实习中,系、教研室主任和科任老师带队,深入现场指导,使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学到了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性,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作为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实施体系,课程体系建构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在常规学习中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积极实践,锤炼自身,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既要包含体育、外语、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类学科,又要包含生态学、环境监测与分析、分析化学等学科专业课程;既要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有集中实践环节;既要有必修课程夯实专业知识,又要有选修课程,给予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与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此外,课程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不断调整课程结构,随时增加或者删除科目,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和市场引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重视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本专业开设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电子电工、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学导论、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实验、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地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专业方向课分为两个方向——环境工程方向和环境科学方向。其中环境工程方向包括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质量评价、创新创业基础;环境科学方向包括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应用、饮用水处理工艺与工程、环境法学、创新创业基础。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爱好和规划选择除“创新创业基础”之外的任意三门专业方向课程。

(三)重视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让学生通过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工作,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体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其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为其将来参加工作、选择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生产实习的时间延长为一个学期,学生就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到生产第一线,提炼知识、拓展视野、锻炼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思想,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其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探索出一种校企联合、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

1)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邀请相关产业、行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制订与生产实践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部分课程进行合并和增删,以适应专业技术的提升和行业发展需求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校企联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聘请环境工程行业及知名企业的总经理、高级技术主管、核心研发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专业讲座、专业教育、理论授课,带来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使学生及时掌握专业发展的动态与市场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3)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内建设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实践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实践岗位与课程体系,安排实践指导老师,出具实践鉴定报告,接受或推荐实践学生就业,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4)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机制。在人才培养需求上,企业及时将市场需求动态反馈给学校,校内教学及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与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与评价,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效果。5)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环境工程专业除了设立校内奖学金,还广泛设立企业奖学金,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激励途径。

(二)强化专业实践模块

作为紧跟时代潮流发展、不断动态变化的应用学科,环境科学时刻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论是在生态发展层面、学术层面、企业实践层面,抑或是高校教学层面。因此,环境科学教学应当紧跟发展潮流,注重专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参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得以锻炼和提高。首先,强化专业实践模块,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根据某一相对独立的项目展开学习,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其次,可以组织技能比赛、开设校级科研项目,一方面能够替代传统的作业训练,另一方面,专业的评审队伍和结果能够使学生得到反馈、取得更大进步。

五、结语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环保人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构建具有應用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科研成果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摘要:在环境科学概论实践教学中引入科研热点知识和成果,能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的同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引入科研成果的经验介绍和实例分析,本文总结了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应用方法,为环境科学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成果;环境科学;教学;途径

1前言

环境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全球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涵盖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该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一直受到环境相关专业的重视。但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也无法全面地反映其科学内涵。为提高教学效果、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前沿科技和热点,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效果。

2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现状

环境科学的高等教育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没能发挥该学科应有的作用。

2.1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环境科学相关研究发展飞速,前沿热点实时变化,而教科书从修订、审批到最终通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因此教材很难紧跟科学前沿实时更新。一般来说,环境科学概论的教科书会用大多数篇幅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极少涵盖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应用。教科书的局限性导致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的只是理论知识和针对过去的环境问题的分析及技术方法,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2.2教学形式单一

环境科学概论包含许多基础理论知識,且如上文所言,教科书的内容局限落后。在这种前提下,仍存在许多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单方面讲解理论知识,而不进行扩展和应用。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课堂,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甚至会产生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现象。在形式单一的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仅为纸上谈兵的理论,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其科研应用,也没有掌握该课程涉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的教学,也会影响毕业生质量。

3在教学中引入科技成果的途径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环境科学问题也日渐增多,如雾霾、全球变暖、海洋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工程三废排放等。但同时,不断涌现的环境问题也推动了环境科学的发展,大量科研人员投入到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中,研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为环境科学领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案例。教科书存在难以及时更新的局限性,考虑到教科书的严谨性和受限制的信息量,也很难选择涵盖哪些案例和技术更为合适。因此,教师需要成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的主力。

3.1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关注科研动态

时刻关注前沿,了解学科发展情况和热点,是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唯有多关注前沿动态,教师才可能选择合适的、前沿的学术成果补充进原有的知识体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讲解并探讨案例,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发展。例如教科书中有关“伦敦烟雾”的叙述部分,教师可以补充中国治理雾霾的有效技术和措施,以及国内外对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新技术、新理论,同时还可以对几次重大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清楚大气污染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国内外科学研究者解决这类问题时的思路。

3.2传统知识体系穿插前沿科研成果

传统知识体系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仍然是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的主要内容,引入科研成果归根结底也还是为了让理论知识不止存在于纸面,而能成为学生日后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实际是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中穿插介绍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避免单一的“照本宣科”打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传统知识体系中与最新研究进展有较大断层的内容,教师用科研前沿进行补充和完善,或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学习到更新后的更为实用的内容。教师讲解环境科学前沿领域的案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剖析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参考文献;NoteFirst;本科毕业

设计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毕业论文中有一类是综述类论文,其注重培养学生对科技文献查阅、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随着科技文献的快速增长和子期刊的快速发展,学生面对的文献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通过手工收集、整理、组织和引用这些文献信息十分繁琐与困难。文献管理软件能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1]。文献管理软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式也很多,中文文献管理软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NoteFirst、NoteExpress、Mas个人学术空间和CNKIE-Learning四款软件[2]。本文围绕NoteFirst简介及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用,阐述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作用。

1NoteFirst简介

NoteFirst是一款网络版文献管理软件,由西安知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功能上不仅与国外主流文献管理软件相当,还具有全面支持国标,支持多语言方案,SCI、EI收录期刊所要求的双语参考文献自动形成等功能[3]。NoteFirst是科技文献服务市场上第一款把科技文献管理和开放存取、科技资源交流共享相结合的服务系统。NoteFirst个人使用版本有普及版、专业版和高级版,普及版用户可永久免费使用。三个版本在功能上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在使用权限上稍有区别。NoteFirst的功能:(1)文件管理;(2)文献收集;(3)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形成;(4)参考文献自动校对;(5)科研协作交流;(6)免费科技文献[4]。笔者在实践中发现,NoteFirstV4.1具有较高的文献管理效率,本科生将其应用于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收集和管理,论文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NoteFirst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本次毕业设计学生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论文题目是“金属三明治板的国内研究综述及弯曲性能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金属三明治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金属三明治板的力学性能分析。此论文与NoteFirst软件有关的内容如下:(1)采用NoteFirst查阅并管理100篇近十年研究金属三明治板的中文文献;(2)对文献分别按时间、类型和研究方向分类;(3)整理三明治板的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的文献,着重分析比较弯曲性能、疲劳性能和腐蚀性能;(4)采用ENoteFirst编写参考文献格式。在毕业论文开始后的3个月时间内,学生不仅要学习和应用NoteFirst软件完成相关文献的查阅与管理,还要进行一些论文题目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为后续力学性能的分析做准备,因此,对于本科生圆满完成此次毕业论文,并取得优异成绩具有一定难度。图1是学生利用NoteFirst软件所查阅和管理的部分文献,可以看到这些文献与此次毕业设计题目十分吻合。学生按论文格式要求便可生成参考文献列表,不用一一手动输入,提高论文写作效率与质量。图2是分别按照论文、期刊和力学性能整理的文献,如果要查阅某一年某种力学性能的论文,直接点击链接就可以打开具体内容。图3是根据查阅文章,建立的论文提纲框图,可以看出其逻辑性较强,且内容安排合理,为后续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总之,借助NoteFirst软件,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相比往届毕业论文有大幅度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NoteFirst软件要花费一定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毕业设计之前学习一些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管理软件,培养良好的文献及知识管理能力。

3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过程,是我国高校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运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NoteFirst的文献检索与整理、引文标注、按格式要求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等强大功能,可以轻松完成参考文献的修改和参考文献格式的变更;这种文献管理模式不但效率高,而且可将参考文献引用过程中的错误减少至最低,尤为重要的是在文献查阅与管理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构建起整个论文的框架。因此,工科院校在培养高素养工程人才过程是,应引入一些文献参考软件以提高学生的文献管理与论文写作能力。

作者:蒋小霞 张天星 张帅 刘俊萍 万元 张波 单位: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维.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106-107.

[2]郭垚.四种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对比[J].情报探索,2014(5):101-105.

第3篇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1)

第一节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1)

第二节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能力培养?????????(9)

第二章 科学研灾的方法?????????????????(15)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15)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实践方法 ?????????????(26)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 ???????????????(38)

第三章信息检索与利用????????????????(44)

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检索 ??????????????(44)

第二节 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利用????????????(48)

第四章学术论文概论?????????????????(64)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概念??????????????(64)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性质??????????????(68)

第三节 论文的特点 ????????????????(75)

第五章学术论文的选题????????????????(81)

第一节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81)

第二节 选题的途径、步骤?????????????(100)

第三节 选题的方法????????????????(105)

第六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109)

第一节 拟定提纲?????????????????(109)

第二节 写作初稿?????????????????(112)

第三节 实施论证?????????????????(114)

第四节 修改论文?????????????????(118)

第五节 论文定稿?????????????????(122)

第七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一节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二节 自然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33)

第八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151)

第一节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概念及常用标准的使用??(151)

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相关要求????????(152)

第九章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167)

第一节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答辩?????????(167)

第二节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评价??????????(175) 3/27/2013Page 1 of 5

第十章 部分专业论文示例???????????????(183)

范文一:少数民族研究论文?????????????(183)

范文二:教育学类论文???????????????(191)

范文三:文学类论文.???????????????(197)

范文四:英语类论文????????????????(204)

范文五:数学类论文????????????????(2l0)

范文六:物理学类论文???????????????(2l6)

范文七:化学类论文????????????????(224)

范文八:生物学类论文???????????????(230)

附录一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240)

主要参考文献?????????????????????(250)

后记???????????????????????(250)

第一章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

本章从介绍科学与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开始,对科学的概念、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建立基础等等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了要以更快的速度促进科研创新,必须对科研能力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

第一节 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a”,意为“知识”、“学问”。16世纪传人中国,当时将英语“science”译成“格致”,系“格物致知”的简称,以表述实践出真知的含义。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学家福泽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并在日本广泛应用。1893年.康有 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替代了“格致”,并沿用至今。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使用和讨论“科学”这一范畴时把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时,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了一起。这里我们所要明白的是.科学是知识,但是却不能说“知识是科学”,即有的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有的则不能。那么,哪些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呢?罗素曾经把“科学”规定为诉诸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同的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或结论”,指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J.D.贝尔纳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这一定义首先规定了科学的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与规律。这个确定研究对象是不依赖于我们认识主体而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这一点是一切科学的前提。我国的《辞海扒1979年版)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应该按照内在迟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使之成为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知识体系仍旧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

1.科学是知识体系

这是从理论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所谓知识体系,是说科学不是零星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系统化的知识总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从来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受到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它又是促进整个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

科学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发展着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科学的萌芽还没有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并且与原始乙术、原始宗教结合在一起;古代科学除少数学科取得理论形态外,绝大部分是实用科学,条理化了的经验知识;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是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从19世纪末叶算起.其历史

才100多年。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特殊的认识方法——观察、实验、模拟、科学抽象、假说和理论等一般科学方法,各门学科还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方法;而科学方法一旦形成,反过来就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因素。科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认识过程本身,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20世纪初,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科学以及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药、农学等工程科学都已比较成熟,科学不再只是事物或规律组成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许多知识单元组成学科,由学科组成学科群,形成了一个由很多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并不就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用其头脑对自由发明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的创造。

2.科学是社会活动

这是从社会分工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其结构只能是各种知识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作为一种活动,其结构则必然是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科学认识的主体是集体,是一定的社会集团,而不是个人;科学只能是社会集团的活动,是社会事业,不是个人活动。科学活动的工具包括思想工具和物质工具.由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和仪器等组成,科学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

科学家共同体、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活动的对象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即所谓的科学的“三体运动”构成一定的科学活动方式,使科学成为整体性的统一事业。不同的科学活动方式,决定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形态,正如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一样。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并不在于它拥省多少可靠的知识,而在于内这种特定的“三体运动”所构成的自觉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动e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思的科学观是:科学是科学家集团即共同体的活动。认为科学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现成知识的堆砌,而是人类探索知识的活动。

3.科学是实践力量

这是从作用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从科学结论的实际应用与社会作用方面的考察,提示了科学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人类信赖科学才得以建立起今天的物质文明,而到了现代.科学已成为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因素。

科学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力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科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最终将把我们引领何方?乐土抑或深渊?要把科学放置于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去思考,因为科学只有和其他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出正面的价值。因此我们说,科学的发展,更增加了人类自身的责任,保护他人,发展自己,保护地球,发展未来。

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力量来认识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他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纯思辨,而是一种力量,是认识自然和驾驭自然的力量、人性自我完善的力量、滋养信仰的力量、社会改革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科学最概括、最切要的箴言。

总之,科学的概念应当是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力量的统一体,即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事实,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结果;科学作为社会活动是过程.是人类文化的繁衍;科学作为实践力量是作用,是人类文化的动力组成。因此,科学有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定义: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与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

(二)科学与技术

1.技术的概念

“技术(technology)”一同来源于希腊语,是希腊语“techne”(技艺、手艺)、“logos”(文字、语词)的组合,本意是一种实用的技艺,包括艺术、技能、本领等。与科学一样,技术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技术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当人类创造第一个生产工具时就产生了最初的生产技术。作为改造世界的手段,技术就是人类自然肢体的延长。古

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技术看做是制作的智慧;17世纪培根提出技术是操作性学问;到了18世纪,法国科学家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人类借以改变或改造其环境的方法或活动,“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20世纪以来,技术的含义更加宽广,除了技巧、技能以外,还包括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技术中最基本的生产技术与军事技术、科学实验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卫生技术、日常生活技术等各类非生产技术;根据不同的性质,技术可分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手段的硬技术与运用各种物质手段的软技术,如决策技术、预测技术、评价技术以及各种专业技巧手法,以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软技术。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技术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中心技术和相应的辅助技术。能量转化是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从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核力的能量转换方式的变革,每一次都引起了重大的技术革命。原始社会以石器技术为中心,以后是青铜技术、铁器技术,现代则以机器和自动化技术为中心。中心技术往往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过去的技术主要是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则几乎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

综上所述,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的手段的总和,是把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生产过程,以达到利用和改造世界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要素是能源、材料、信息和工艺,是一种既包括生产工具、设备等硬件,又包括工艺、方法、制度等软件的技术系统,是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二者足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第4篇

***,男,汉族,*年*月出生,现年44岁,1*1*年7月毕业于*专业,同月分配到*任教至今。工作后继续努力学习,**本人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小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并于*年11月被评为*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从教二十七年来,我作为农村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始终未离农村教育方寸之地。不管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教育管理,我把履职担当、勤耕不辍、坚守职责、默然前行作为人生信念,以师为本、以生为重、规范行为、热心研究、敢于创新,逐步走出农村教育现代化新路子,开拓出乡野教育研究新天地。先后被评为*市校园禁毒先进个人、*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学科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将任职以来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潜心研究  努力“充电”  廿年磨剑功夫硬

积极参加培训。从教以来,我多次参加省市级培训并超额完成了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2010年来,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获优秀学员;教育部师范司组织英特尔未来教育领导力论坛;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远程培训;省小学数学课题研讨;省第五届中小学德育专家论坛活动;小学科学课内比教学学习活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持续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形成了清晰的教育理念和过硬的教育技能。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在25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一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从事科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科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亲历养蚕、种凤仙花、探访身边的小动物等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激趣-探究-思辨-明理”的课堂学习过程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在研究课堂教学的路途中,留下了一系列的足迹:在*年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获科学湖北省优课。从1996年开始共获四次*市优质课证书:2016获*科学优质课一等奖、2013获*安全教育优质课、1996年获*科学优质课三等奖、1996年获*美术优质课三等奖;五次获得*优质课证书:2016年获一师一优课一等奖、2015年校长课堂教学大比武二等奖、2012获 “学科课内比”三等奖、2007年获科学优质课一等奖、1996年获自然优质课一等奖。同时在2006年获全国创新学习论文一等奖、2014年德育论文在省教育学会获三等奖、 2005年科学教学论文获宜昌市二等奖、2016年科学论文获枝江市教育学会评选一等奖、2017年所写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会刊《科学课》上发表(被知网、维普网收录),2016年撰写的《》在《教育》期刊2016年06期发表(被维普网收录)。

教学质量所获优异、专业能力得到认可。高效的课堂必有高质量:2015、2016、2017年分获*市科学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2013年获*科技辅导先进个人;辅导的学生获*市科技节航模一等奖、*科技节航模一等奖。2005年、2007年分别被评为*科学学科优秀教师。任现职来被认定为*第二、三、五届骨干教师。

潜心课题研究。我主持的湖北省德育“五项专题”实验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于2016年2月通过结题验收,获优秀等次;还参加了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京剧进课堂》于2013年5月结题,获*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实验先进个人,**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数的运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于2013年9月结题验收。

   二、率先垂范  科学管理  改造薄弱效果显

本人从教27年,在农村小学校长岗位坚守18年。*枝江市边远薄弱学校,我自任校长以来,坚持以师为本,率先垂范,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思路。

一是抓规范建机制。建立了以激励教师“以课堂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团结广大教师努力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目标,建立了以提高度为基准点的教学奖励制度,让制度紧贴实际,增强导向性;

二是抓提高重培训优化课堂。在教学管理中淡化文本,强化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运用的评价检查,重视教师学生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检查评价,关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三是抓内引外联添动力。注重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加强专业引领。邀请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数学教研员*老师、退休教学专家*进课堂与老师们零距离交流,剖析得失,指明方向,传授方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开展教研专题讲座,观看优秀课例、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带领老师们走出去,增长见识,先后到*集团、*岭小学、*棚小学、*冲小学观摩学习,接受新理念的熏陶与感染,激发教师们从自身找潜力,提升教师敬业责任感,从课堂中挖掘提高质量的潜力。

第5篇

仅凭几块古生物化石,他就能让已灭绝了几千万年的地球古生物重新站立起来。他把自己的工作比作一个“时空旅行者”。

2015年初,“80后”赵闯和袁隆平等11位专家一起,被评选为了“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在纸上组装古生物化石

走进赵闯的工作室,的确会有种“穿越”的感觉。工作室的墙上挂着油画,箱子里装着素描,地板上堆放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雕塑――主题都是“恐龙”。

赵闯指着颜色不同的两只南美洲恐龙雕塑,调侃说有一只颜色调坏了,像六块钱的地摊货,随后他又拿起一只“沧龙”,指着它眼睛和鼻孔之间的小凹槽说:“这是‘颊窝’。很多远古的爬行动物都有颊窝,它们能以此来感觉温度的细微变化,判断天敌和猎物的方位。我必须做这个凹槽。小时候没玩过特别像样的恐龙类玩具,现在自己做自己玩儿。”

书桌绕了半面墙,立着好些大部头的书,基本跟化石、考古有关。两台大电脑,一台正用来绘制“长羽毛的恐龙”,一台好像正在放着一部科幻电影。赵闯随机打开了一个页面,是一张电脑绘图,此物似鸟非鸟,头羽亮红高耸,翅膀黑白相间,尾羽蓬松,两条腿强壮如兽,做站立长啸状――这也是一只恐龙,源于几年前辽宁出土的带毛恐龙化石。赵闯是在分析了这些化石的骨骼尺寸,又参考了大量科学的数据后,用艺术的手段让这只“赫氏近鸟龙”穿越了1.6亿年的时光,向我们走来的。

“这也是科学复原最吸引我的一个兴趣点,从骨骼构架到肌肉纹理,再到毛发颜色等细节,这有点像法医的破案工作。”赵闯的第一个复原古生物作品是在他21岁时,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远古翔兽”,这个“远古翔兽”还登上了世界知名科技杂志《Nature》的封面――有的科学家穷尽一生之力也未必能与之结缘。

目前,世界已发现1500多种恐龙,而赵闯逼真复原过500多种。他和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数十位著名科学家都有过合作。他画过的“恐龙”素描、油画等,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多张。

赵闯的合作者之一,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博士称他“是世界一流的科学艺术家”。“许多科学家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复杂的数学公式,难以理解的分子生物化学无法让研究成果显得有趣。但恐龙是大众科普教育的一个绝佳题材。赵闯基于最新的古生物科学报告以及论文进行创作,他用绘画、雕塑、素描以及电影表现恐龙,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马克还说。

一堆古生物化石,一个80后青年的另类创作――这两者,是如何打通的?

从远古翔兽到宇宙黑洞

赵闯出生在沈阳市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童年,他迷恋火车头,7岁有了套《十万个为什么》,翻到“霸王龙”那章:“身长15米,体重6吨,最凶猛的动物之一。”他对此念念不忘,就开始自己摸索着画恐龙了。他在图书馆里翻找了资料,小学毕业时,他手绘了一本《中国的恐龙》。有人笑他是恐龙附身。考上东北大学平面设计系后,赵闯也想停下来,画恐龙都是小孩子的游戏,自己是不是也该像别人一样,画画“美少女战士”吧。那时,他自学了电脑绘图,画一张游戏场景就能收入几百元,一天能画几张,可是他觉得没意思,“恐龙”如同魔兽一般在召唤他往深了探索。这个好奇男生在大学又修了心理学、生命进化学、物理学、高等数学。闲暇时,他最喜欢济览国内外的古生物专业和博物馆网站,一边翻英文字典,一边看科学论文。别人觉得艰涩难懂,而却他沉溺其中:“过去,你能在书上看到三角龙一个正脸已经很不错了,但一连互联网,你能看见三角龙各种角度的照片,还有研究所的论文,各种科学推理。那么多资料,把我的这个心劲一下子燃烧起来了。”

边看边画,赵闯也会上传一些恐龙的彩铅素描到各种网站。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就是注意到了这些素描,才发邮件给赵闯,希望他参与最新发现的古生物物种“远古翔兽”的复原工作。赵闯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赵闯必须学会分析一堆骨头化石,依据科学家提供的古生物肩胛骨、腿骨、头骨等数据,想象古生物的形态。他备了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内容全是关于动物骨骼研究的。另外,像《中国化石》、《周明镇科学文集》等,也都被他放在了案头。一个月后,汪筱林研究员打来电话,约他“喝酒庆祝”,因为他复原的那只“远古翔兽”上了《Nature》封面!当时,赵闯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登上《Nature》的封面后,赵闯成了名人,一位中科院院士找到他,说:“听说你给汪老师画得很好,我这儿有个鸟,你愿不愿意画?”

2008年,赵闯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社,两年后离职,与好友兼科普作家杨杨创建了“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合作“达尔文计划――生命美术工程”,复原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古生物;他们出版过多种图书杂志,如《恐龙秘史:剑龙卷》、《史前帝国:恐龙大演化》和属于《少儿成长大百科》的《超级恐龙全书》、《超级翼龙全书》、《超级海龙全书》及《跟赵闯学画恐龙》等,尤其是大型画册《它们:恐龙时代》,厚、重、大,一打开,狂野逼真的恐龙时代,就会扑面而来。

赵闯边用电脑绘画,为2016年3月在纽约举办的“长羽毛的恐龙”主题展做准备,边和我们聊天,说话挺逗:“有一种恐龙,手也是翅膀,脚也是翅膀,反正进化也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我想飞,听说需要翅膀,长几个不知道,多来几个试试。”“霸王龙是终极王者,但幼年时也是毛茸茸的,挺可爱的。”赵闯不仅画各种古生物,也画复杂的机械运动,画癌细胞入侵身体的瞬间,他还想画能吞噬一切的黑洞,他对天体宇宙也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一切,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同事们说,他每天平均工作都在15个小时以上。

第6篇

关键词: 行业特色; 高校; 文献; 获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40-02

一、行业特色高校及读者文献需求

行业特色高校大多源于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出现的,主要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整合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行业特色高校原来由行业管理,后因管理体制的变化,从行业中分离出来,但仍然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优势。[1]行业特色高校读者主要指此类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南理工从哈军工炮兵系分建而来,历经国防科委、兵器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等部委管理,现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具有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特色学科和专业,是一所典型的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型高校。

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科技和学科特色化办学过程中、专业设置等因素影响下,出于自身发展需要,高校依旧保持行业办学的鲜明特色,继续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任务,其教学、人才培养及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对文献需求主要围绕本校优势学科进行,对文献资源需求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2]

二、南理工图书馆馆藏资源情况

1.基本馆藏资源

南理工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馆藏书刊、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多媒体资料、本校学位论文、非书资料平台、CALIS外文期刊网、机构知识库、本馆特色资源等,以教学参考书、科研用书为主体,基本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如机械工程、化学化工、通信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经管与人文、法学等。截止2012年底,馆藏纸质文献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213余万册(件),中外文报纸100余种。电子文献资源有100多个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外文电子文献(含电子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录、标准、学位论文等)600余万种。

2.馆藏资源特点

南理工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相对集中于兵器行业核心。学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作为学校特色学科,馆藏资源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对兵器类文献资源的采集和收藏,在兵器学科领域积累大量特有的文献全文资源,形成了丰富的兵器类文献资源,其种类和册数的拥有量以及文献收藏的时间跨度都位居前列,这是学校在多年行业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优势文献资源,为学校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基础。

3.特色馆藏资源

南理工图书馆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集多种文献类型、多种载体为一体、纸质及电子资源相互补充、自建资源与共建资源共同发展、相关学科资源协调发展的军工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目前,收藏有中外文纸本型军工文献共6200余种,1.5万余册,相关电子数据库资源50余个,主要涉及兵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核能及船舶六大领域,包括国家军用标准数据库以及自建国防科技文献特色数据库等数字化文献资源系统。作为中国兵工学会全国唯一一所文献定点收藏单位,实现了中国兵工学会及其分支机构产生的纸质及电子文献资源的全套完整收藏。特藏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和出版的十几种科技或科普期刊,及其下属40余个专业委员会所主办学术会议的会议论文集。

三、文献原文获取途径分析

通过对行业特色高校师生对文献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此类读者需要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文献。为满足行业特色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对文献的需求,不仅需要基本的常规途径和方法,而且需要建立新的途径。

1.本馆资源使用

(1)查阅图书馆的纸质文献

尽管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数字资源比例不断加大,但纸质文献仍会长期存在。读者可根据书名、期刊名称、论文名称或掌握的其它相关信息,通过南理工图书馆主页上的馆藏目录检索系统进行查询。还可通过“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进行查阅,可实现馆际间的纸质图书通借通还。

(2)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获取原文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高校的学科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各所高校的数字资源各有特色。南理工的数据库资源能兼顾各学科需要。进行外文文献检索时,读者可先通过SwetsWise外文电子资源整合平台中的篇名查找功能可以检索到相关匹配文章并直接链接到全文(若学校已购买此全文)。

(3)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

信息量的无限增长,读者自身需求的变化以及经费因素的制约,任何图书馆都无法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借助于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系统,可弥补单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不足,很多需求就可以得到解决。[3]

南理工的读者可通过下列途径获取本校未购买文献原文。1)国家图书馆。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4)读秀知识库。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

(4)网络免费资源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免费资源也是读者获取文献的重要途径。以下为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方法:一是利用Google 等搜索引擎来获取文献全文。二是利用电子论坛获取原文。综合性学术论坛如博研联盟等;专业学科性的论坛如中国科学论文在线系统等。三是利用国内外专利网站。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局等。四是E-mail作者。EI、SCI 等文摘型数据库均提供作者的E-mail地址,这为向作者索取原文提供了方便。

2.其它途径

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就是与行业联系紧密,行业高校或研究所等都注重自身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同类高校或行业研究所等馆藏机构合作,通过建立行业性图书馆联盟建立良好沟通合作机制,促进馆藏资源利用和共享,以满足本校师生对文献资源的获取需求,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4]

在兵器行业领域,如北理工、中北大学、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兵器工业204所)等,都积累了具有行业自身特色文献资源。中北大学自建数据库,如兵器科技视频、机构、专家、图片、专著、学术论文等数据库。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兵器行业唯一从事科技信息和图书出版的研究所,文献资源建设突出兵器和国防特色,馆藏资源100万册(件),兵器科技出版刊物包括专业核心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现代兵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电脑自做》等科技读物。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兵器工业204所)技术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收集以化学化工、火炸药领域的为主,兼有其它各类专业书籍及国内外各类专业会议论文集。与火炸药专业有关的其它各类技术报告、专利等2万余册。历史悠久、馆藏系统文献资料参考价值极高。对兵器火炸药行业科研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单位资源丰富,可以“服务国防、资源互补”为目标,依托成熟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各成员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建立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中心,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多优质文献资源,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行业特色高校读者对文献资源需求和利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将不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一般性文献获取服务,图书馆应建立高效的机制,提供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方案,及多途径便利获取文献原文的途径。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更要建立广泛获取同行业机构文献资源的有利途径和方法,做到服务个性化、机制便利化、途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适应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需要,为行业特色高校读者提供比较专门、系统、完整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爱民.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54-57.

[2] 张长宽.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01-21(006).

第7篇

当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赛在人民大会堂落下惟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接旗团团长唐志坚先生向小科学家们发出了热情邀请:“澳门等着你们!澳门人民和青少年将热情地欢迎你们!2006年同一时间澳门再见!”

2006年8月3日――7日,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将在澳门举行。

大赛动态

“创新”号航班欢迎你

{主持人:阿星姐、风鸣剑}

阿星姐:很高兴在这里主持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栏目,更高兴的是《课堂内外》被中国科协指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指定读本和宣传媒体,所以我们将会从本期开始向同学们全程报道本次大赛的各方面内容,不管你想了解哪些信息,全体小编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

风鸣剑:没错,欢迎来电来信来E-mail。对了,这次创新大赛的英文名称是: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lnnovationContest(英文缩写:CASTIC)。对了,还有一个特大号的好消息要告诉各位同学,今年8月我们还会组织大家参加“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夏令营”活动,除了去参观其他同学的科技产品,还会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游玩哦,哈哈,想着就激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开第58页,详细情况都在上面写着呢。

阿星姐:风鸣剑,看把你激动得,呵呵,你的英语说得也不赖哟。我问你,你知道这次大赛包括什么内容吗?同学们该如何参赛呢?

风鸣剑:谢谢夸奖。大赛的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部分,竞赛活动分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教师的评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儿科幻画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是指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工程设计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展览。

阿星姐:对,同学和老师们可将自己的参赛作品副本寄往《课堂内外》杂志社,注意在信封上要标明“科技创新”的字样。我们将择优予以报道,还可以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哟,咨询电话是023―63659981。目前,全国各省(市)科协正在进行紧张的评选工作,在4月28日前,将把胜出的优秀项目上报给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本届全国“创新大赛”组委会将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初评和终评。初评于5―6月进行,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选拔优秀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决赛。终评除审阅材料外,评委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项目问辩,结合素质测评成绩,确定项目所获奖项。

风鸣剑:呵呵,那就搭上“创新”号航班,和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刺激的、有意义的“创新”之旅吧。

专家点拨

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纪 言

黄尚廉,男,1936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光电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及光纤工作组智能结构工作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曾任重庆大学光电仪器系主任、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2006年2月10日早上9点,总算按照约定的时间走进了重庆大学光电学院的办公楼。一位戴着眼镜的长者起身接待了我们,他就是《课堂内外》为大家特邀的本月“创新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光电学院教授黄尚廉,站在我们面前的院士随和客气,不时还发出一串爽朗的笑声,感觉就如同和家里的“爷爷”一般亲近。

我们向黄教授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情况,希望他能以自己的经历为各位同学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出一些“处方”时,黄教授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了自己遥远的中学生活:“科普对青少年很重要。我读中学时,很喜欢科普,特别喜欢看科幻小说。当时看了《太空游》,就是讲太空人在天上,不但可以和地球人通话,还能一下子就看到地球,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可视电话。科幻对学生的创造力很有好处。所谓创造力,就是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把艺术家的想象和科学家的严谨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东西。”

记者:黄院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培养科技意识?

黄尚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要知道我们身边都有科学,如坐公共汽车,为什么有的车坐起来会让人感觉很轻松,有的车却让人感觉很辛苦;看到车尾排出来的废气时,就可以想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燃料来减少污染呢?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自然课就是带着学生出去“玩”,到田里、山上去,解剖青蛙,捉蜻蜓,捕蝴蝶,等等,而现在的学生只知道一天到晚看书背书,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但更多的是要带学生出去看。如学校应该有个Opcn day,国外大中小学都有,各个学校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让中小学生去大学校园看看,让他们了解各个专业都是做什么的。

记者:我国的青少年与国外的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黄尚廉:中国的学生都是乖娃娃。国外的学生很活泼,他们的教育不压抑学生。曾经一个美国学者带着他的孩子到我家来吃饭,那个孩子看到好吃的就抢,很大方。我们国内就不一样,压抑个性,星期天还有很多学生闷在家里读书。如果有比较生动的东西,如电视、电脑、实验等,他们就会有兴趣去观察,就会动手。所以创新源于实践,不动手做永远也想不出来问题的究竟。

记者: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呢?

黄尚廉:不能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科技教育。现在的学生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本上来,应大量加强实践,这同时也是属于素质教育,而且在哪里都可以做,包括农村也一样,把身边的科技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杀鸡杀鸭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消化学说、循环学说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

记者:想法和动手能力哪个重要?

黄尚廉:要多观察才会有新的想法,多实验,不能凭空想,实践是创新的源头。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大赛呢?

黄尚廉:首先,作品应该是自己做的,即使很原始,也是属于原创。要给学生提供观察场所。所有博物馆、科技馆都应对学生免费。

小发明家

15岁获15项中国专利

小发明家:戴瑛瑛(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

灵感来源:生活细节处。

成绩:取暖凳、录音书包、闪光音乐跳绳带、吹气塑料方便碗、旋转发光伞、带电筒文具盒、接触记数健身毯、闪光圆珠笔、吸蚊枪……均获得国家专利。

事件1:看到妈妈正在用电熨斗熨衣服,觉得电熨斗与自行车座板相似,脑海里立刻推导出“取暖凳=自行车座板+电熨斗”的框架。爸爸买来电熨斗和自行车座板,通过安装觉得切实可行,便替女儿申请了专利。

事件2:看到每天中午在学校吃中餐的同学,为了卫生,从家里带碗去学校。学生书包本来就重,再背一只碗,更是不堪重负。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修自行车的叔叔正在补内胎,受到了启发,联想到如果发明一种“吹气塑料碗”,既便于携带又可多次使用,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说干就干,她真发明了吹气塑料碗。

爱心和好奇心成就金奖

小发明家:章远骏(浙江嘉兴市余新镇中学)

灵感来源:看爸爸修理机器、洗荸荠。

成绩:小学六年级发明的洗荸荠机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金奖。升入中学后,他的这件作品还在长沙获得了全国级的新苗鼓励奖、茅以升科学基金奖。

事件:“我家以前住在村子里,乡亲们将荸荠削好皮来卖。我看到他们洗荸荠太累了,要用一个大网兜装着粘满泥土的荸荠去水里冲洗。这个方法比较‘原始’,冬天又冷,又洗不干净,就想发明个机器帮助他们。”两个星期后章远骏有了初步设想,和爸爸一起用四天时间画出了草图,并制作出了初步的模型。后来经过反复修正把原先的单面滚筒改成双面滚筒,把木柄毛刷改成钢筋毛刷,最后请工人师傅焊接和上漆。一个漂亮又方便的洗荸荠机诞生了。

理想:警察。从发明的角度上来看,警察和发明的关系很大,发明需要逻辑推理,警察破案也需要逻辑推理,而且警察握枪的样子很帅。

大赛咨询台

问:这次是第21届了,以往几届是在哪里举办的呢?(重庆市云阳县・家长提问)

答: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05年8月3―8日在北京市举行,共有401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66项,二等奖156项,三等奖179项。至今,大赛已经分别在上海(1982和1993)、昆明 (1984)、兰州(1986)、北京(1988和1991)、成都(1990)、沈阳(1992)、南宁(1994)、长沙(1995)、天津(1996)、西宁(1997)、香港(1998)、呼和浩特(1999)、合肥(2000)、福州(2001)、郑州(2002)、兰州(2003)、成都(2004)等地举办过。每年有近15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问:我想了解一下大赛的奖项是如何设立的,如果我们获奖,会有什么待遇呢?你能给我讲详细一点吗?(湖北省・学生提问)

答: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保送的待遇,获省级一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加20分的待遇(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凡2005―2006年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包括中专、中技、中师、中职),均可参加各基层举办的相应竞赛活动。而参赛者则要首先参加基层的选拔活动。即参加由各省(区、市)科协牵头组织举办的“2005―2006地区联赛”,再被选拔、推荐组成省级代表团统一参加本届竞赛的各项比赛活动。全国比赛则按各省(区、市)组成代表队,统一组织申报、参赛。

现在各省市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凡是获得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在校中小学生都可成为当地“市长奖”的评选对象。

你可以到当地科协或教委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本刊“创新大赛”咨询热线:023-63659981。同时请你继续关注我们的刊物,在接下来的每一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创新大赛的全新报道。

问:对参赛作品有什么要求吗?(山东省泰安市良渚镇・学生提问)

答:参赛作品要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问:“市长奖”是什么意思?(河南省濮阳市一中・学生提问)

答:最早设置“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这两个城市都于2003年举行了首届“市长奖”评选,北京每年评选一次,上海则是两年一届。天津也在2004年设立了“市长奖”,与上海相同也是两年一届。首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共评出五位获奖者;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有11名“市长奖”获得者和9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了表彰;首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人数原定不少于10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市长奖”的城市还有重庆,安徽合肥、安庆、芜湖,河南安阳,内蒙乌海,湖北恩施,四川德阳、自贡等城市。

第8篇

关键词:体育人生;高级教师;高仲明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2-02

提起高仲明老师,广州市中小学的体育同行都不会陌生,作为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力量之一的教研员,高老师将其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体育工作中。他把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目标,把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教研工作的抓手,把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把增进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最终目的,为广州市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质的增强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师德:魅力之魂

高仲明老师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三十多年,获得多种社会奖项。他用非凡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染与之共事的体育同行们。他告诉一线体育教师,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而作为身负教育职责的教师,更应该具有这种智慧。要用智慧阳光般的感染力去塑造具有乐观健康人生态度的学生。在体育教育这个领域里,高老师用他无愧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尽职尽责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体育最本质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他经常说,自己首先是一位体育教师,然后才是一名体育教研员。因为只有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站在一线体育老师的位置上,亲身感受他们在课堂上、在训练场上、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才能更明白现在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了解体育教师的需求、面对的问题,才能更充分的发挥体育教研员的使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组织推广体育教学经验,普及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胜任“引领者”的角色。帮助体育教师坚守这份教育信念。在广州市各种教研活动、理论学习、听课评课的现场都能看到高仲明老师的身影,感受到他听课时的关注,评课中语言的精妙、指导的精巧,对一线体育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用自身素质彰显人格魅力,谱写着师德之魂。

责任:工作之重

尊重自己的岗位,意味着在这个岗位一天,就应当完成这个岗位所赋予的责任,就应该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所能,把自己应该做好的事尽可能做得最好。

一、实施新课程,致力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全体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体育教研员,高老师致力于体育教学的研究,在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全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开展专题教学研讨,如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活动等,组织研讨课、公开课评比等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师研究教学,从而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年举办一次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公开课观摩评比活动,从中推选优秀课例参加“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各区的体育教学及优质课的研究力度和水平。同时,高老师为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活动,向体育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二、开拓创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为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高老师积极推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倡导学校特色,提出小学“跳出健康,跳出团队,跳出活力,跳出创新”,中学“跑出健康,跑出团队,跑出斗志,跑出成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亲自下校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从音乐的选择、活动内容的安排、组织形式的设计等,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一起研究,在高老师的亲力亲为下,广州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年,中国“十城市”第二十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广州市海珠区举行,出席此次活动的代表2000多人分别到我市的八个区观摩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给予了一致好评。同年1月,原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到天河区黄村小学参观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高老师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推广鼓励与指导下还组织了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和赞同。

三、服务学校,服务教师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如何开拓体育工作的新视野呢?高老师根据学校的需求,深入学校,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一起研究并指导体育校本的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学校的欢迎。如指导天河区柯木小学的体育校本课程(毽、绳)建设与开发、昌乐小学“活力校园——大体育跳绳活动”、增城仙村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得到了省和体育院校专家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为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新课程理念,高老师指导学校举办“体育节”“家庭(亲子)运动会”等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被许多学校所接受,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高老师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在促进乡校教师理念的提升、教学经验的借鉴同时也锻炼了骨干教师如何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基础差而又陌生的学生。另外,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高老师到天河、花都、萝岗、增城、从化等区,开展体育新课程专题讲座,对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起到了引领作用。

发展:引路之人

一、走科研之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已经深入学校教学领域。高老师深深认识到,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蓬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是全面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老师在抓体育教学教研中,坚持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将微型课题研究引入常规的、常态的体育课程中,不断生成教科研的新成果,开阔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事业与思路;2005年高仲明老师被评为广州市体育科学学会优秀会员。他所撰写的论文“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获中国“十城市”第20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工作期间,担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三本书的副主编。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高仲明老师时时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课堂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发源地。高老师倡导一线体育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立足现实,开拓进取,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精”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体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此,高老师通过开展体育教学评比和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围绕教学抓教研、以活动引领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促进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的稳步提高。在2005年的中国“十城市”第二十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上,高仲明老师指导的二节优秀课例均获一等奖,同时被评为中国“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优秀教研员”。每年举办一届“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报告会”,体育教师的科研论文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我市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

三、突出骨干、名师的培养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