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4 15:14: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风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细致划分管理责任企业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确保企业的管理行为更加规范、科学。根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划分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债务责任,创建良性的互动制度,确保相关财务审核监管措施落到实处,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更加全面的进行控制。
二提升财务风险识别能力一个企业想要有效的防范风险
必须具有准确分析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推行相对应的措施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识别风险的办法包括监控企业的财务指标、注意资金流向、观察内外部环境等等,以此对一个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进行判断。使用ERP软件及财务管控系统创建会计控制系统,降低人为操作给内部控制系统带来的风险,提升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为创建完善的内部报告与会计控制制度,掌控企业财务风险尤为重要。同时,合理分析风险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方面,对风险的来源、类型、大小等指标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报告制度,并及时传达至相关管理人员,从而对财务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企业必须提升自身识别、分析风险的能力,设定专职分析识别机构和人员。其中重视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
三严格资金管理企业在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中
资金失控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对企业的资金实施科学的控制。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目标入手,创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资金实施有计划的控制,严格执行预算,预防人为因素对资金使用产生的干扰。同时企业对存在的电费拖欠问题,也要制定出与之对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实时对应收账款的金额情况进行监控,组织专门人员积极追索欠费客户的资金。企业想要做好财务风险,必须对企业的债权结构进行优化,做好现金流量实时应用的预算。强化资金运转监控,对企业的资产运作进行协调,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有效的反馈和处理,避免资金流失的风险。公司想要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优化,立足于实际,严格控制投资的各个环节,完善财务监控制度,实施责任管理。
四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确保其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服务,达到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首先需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进行内控管理的前提,否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只能是纸上谈兵,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也无从发挥。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反映在企业管理者或者其有关人员对控制的认识、看法、行为等方面态度。企业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文化的体现。其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报告制度,把企业的正常运行与财务信息等相关内容进行相互通报,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性。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工作任务得以有效实施,保障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有效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最后,在内部控制中需要实施授权批准控制,明确规定出授权批准范围以及责任等,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五加强企业考核、监督以及制约的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监督、制约体系下
否则容易出现形式主义。所以企业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要求,在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内容及方式的过程中,合理执行监督,制约规定的相关内容。重点监督企业内部出现的弄虚作假、的现象。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从管理方式、经营范围等多方面的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相互制衡的人员来实施,这样做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另外,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检查和考核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企业各个部门要严格遵守这个标准有效的实施,以便内部控制有章可循。
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中之重
1.1金融会计计算理论风险金融风险的产生除了实际风险外,还有金融会计通过计算产生的一个计算理论风险。所谓的计算理论风险的产生是金融会计通过不正确计算方法,不正规的计算程序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在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金融投资就会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这种风险是在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使是有预防的资深投资者做好了,风险预防措施,但是这种产生在基础的金融计算风险是很难防范的。因为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风险很准确预示,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预测就必须加强管理者的对金融会计的管理。
1.2金融会计行为风险行为风险的产生主要还是管理层和金融会计对财务信息的虚假处理,导致金融通过计算无法得出正确结果,因此这种情况得出的预算是无法正确预测出金融风险。在我国金融会计师的在金融业中扮演这两种角色,一种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一种代表着个人利益。在这种时候,如果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矛盾时,金融会计就会出现人为的干扰账目的真实性,进行虚假报账,这时产生的金融计算会增加一定金融风险,而且这种情况下的金融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很难预测的。
1.3金融会计人员风险金融会计人员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风险就是金融会计自己认为的干预金融计算。这种风险不同于金融会计行为风险,行为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管理者对账目进行了更改的,导致会计师的风险计算定程度发生了偏差。而会计师人员风险的产生是有些会计师不仅存在对账务的虚报,甚至在金融风险计算都进行非正规的计算,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完全无法正确的预测金融风险。对于一些正规的大型公司,虽然个别会计师的虚假报账,无法影响整个公司的金融风险计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增加一定金融风险。这对于一些大型公司而言是不允许出现的。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受损,这样的案例在我国有很多。
1.4其他潜在风险除了以上三种人为的金融危险外,还有存在很多其他的金融风险。不如说市场竞争带来的金融风险。投资者在进行市场投资时,如果不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进行盲目的投资,即使有一个强大的金融团队在背后支撑,在市场上也是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会计师的责任是去计算和预测金融风险,而前提也是需要投资者,在计算风险的范围内进行恰当的资金投资,在这种情况下的投资风险还是可以计算的。而对于一些突发的市场变化,经济大势的影响,这种情况这是很难预测。
2、产生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
2.1对金融会计的管理不善金融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从理论上说有两类,一是管理者对金融会计的管理问题,二是管理者自身问题。对于第一类情况,主要是管理者对金融会计的督查不严,或者说是对金融会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金融会计是一个金融机构中除了管理者之外,最直接接触金融机构账目的人员,因此如果管理人员对公司的账目的管理不认真,那么很容易让那些心存邪念的会计师有机可乘。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可以归结为管理员的不当经营造成的。对于第二类情况,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管理员主动进行制造虚假账目,二是管理员对账目管理不善。这里的第二种情况就不说了,与前面的第一类情况类似。这里的第一种情况,主要是管理员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虚假报账,导致金融会计师在计算金融风险无法使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因而通过计算分析出的金融风险存在较大的误差,最终导致金融风险的预防出现不准。
2.2市场经济形成的金融会计风险市场经济形成的金融会计风险是主观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对金融机构的某种投资造成金融风险,因此对于这种风险的预测,不仅是依靠单纯的数字计算,还要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就可能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3、金融会计风险的预防对策
3.1提高对金融会计的监管力度对于金融会计的管理,不能只是限于规章制度上的管理。因为金融会计在一个企业中处于一个特殊的职位,他们的金融计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公司下一步的投资计划,以及投入资金的多少。从会计计算的结果,正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金融风险的大小。因此对于金融会计的管理必须严格,而且对金融会计的计算数据必须进行保密。因此对于他们管理必须在每次进行某种计算前,与其签订相关的保密协议,以及做好计算数据泄密后的应急处理方案。因此对于金融会计的管理,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数据保密措施,以及数据泄密后的应急处理方案,这样在很多突况出现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对企业的利益损失。
3.2完善金融核算程序加强风险预防措施在加强对金融会计的管理之后,还有进行完善必要的金融核算程序,只要完善了这种程序,在进行风险预防时,才能做好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完善金融核算程序,有利于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预测,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较好的风险预测数据,以此来做应急措施来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利于减少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中带来的损失。
4、结语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很多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比如深圳的原野案件、浙江和宁夏等一系列的案件,都是与审计人员有关。审计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怎么样去认识审计风险、预防审计风险是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研究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1、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一般都是可算存在,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注册会计师会很认真的检查企业的账目,企业的一些业务和账目隐藏的比较隐秘,让注册会计师没办法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得出的审计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然后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值得信赖,才能确定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有局限性,是否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的审计工作大多数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法,但是抽样调查本身不具有代表性,还是会让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产生审计风险,所以,审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们职能通过一些方法将它放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1]。
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审计风险,这种偏差也是有很多方面引起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活动都会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一般产生风险有很多潜在因素:审计人员选择的客户自带风险比较高,因为这个客户的单位环境比较复杂,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让审计风险变高;在制作审计计划的时候,审计人员思路不清楚做出错误的决策,就会让计划有疏漏产生审计风险;当产生遗漏重要数据、项目虚报参数、单位的财务状况很差这些情况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的。其实每一种因素都不是直接的原因,一般都是很多作用因素的集合。审计风险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确实潜在的问题,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化险为夷”。审计风险主要还是审计责任决定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必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那就不会成为审计风险,这就是一定的潜在性。
3、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和风险这两种概念结合组成的。审计风险一般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一些错报和漏报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并且给出了不是很恰当的审计意见带来的风险。审计风险具有多因素性,一般由三个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能发现的风险,并且会提出相应错误的审计意见,有些客户会因为受到损失希望得到一些赔偿,就会找到注册会计师的所在单位,但是当人们受到损失通常行为就是希望得到补偿,根本不去查清楚问题的根源,所以审计风险一定要加入“固有风险”,因为这时注册会计师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一定懂得用一些方法及时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有规划的习惯,及时检查数据,规避风险的产生[2]。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一般是可控的。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避免风险的产生,每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拒绝接受客户。也正是因为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了审计风险可以通过努力让它变的最低,也让注册会计师深入研究审计的系列理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将审计风险规避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就可以对客户进行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1)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会计有一定认识,并且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几乎是不执行的,让制度变得可有可无。并且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几乎是无审计风险管理,有时候审计风险是不可控的。(2)风险管理没有条理。现在的注册会计师懂得如何去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不会因为要扩充业务,盲目的接待大量的客户,审计风险管理根本没有形成一套体系,都是想到什么就怎么做,没有科学的依据和一个体系的控制形式。(3)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和多因素性。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拍脑门决策”,应该重视在管理中多多总结规律,而不是在屡屡出错,然后让审计工作效率很低,质量也很次。很多人因为受到了损失,就会想得到赔偿,也不会去调查到底错在哪里,这样也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风险,让审计工作受到影响[3]。(4)风险管理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面对不同的企业采用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面对比较大的企业和上市公司非常上心,面对一些实力一般的小企业不够在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从现实角度来讲,任何企业都是会有风险存在的,不能根据企业的规模来区别对待审计工作,忽视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实际效率。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考虑审计风险、不在意管理计划、这样一定产生审计失败的案例。
2、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高
注册会计师的核心定位就是一定要有独立性。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是一定要可以将自己独立于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因为独立性没有就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立场变得不坚定,不能以公正和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那么审计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也会让审计事务所的名声受到损害。
3、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现在的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很熟悉审计业务流程,但是对于别的方面的知识懂得不是很多。因此当注册会计师面对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行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不够熟悉就会让一些本该被发现的问题遗留下来,让审计工作发生偏差。出现问题一般是从三个方面产生问题:其一、一般都是没有对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和了解,就盲目的接下了客户的审计任务,受到巨大的物质诱惑进行审计工作,从而产生风险;其二、在工作上不细心,明知道这样可能会产生问题,但是却不想办法去解决;其三、不了解客户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环境,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分析透彻和清楚,注册会计师个人资质不足,缺乏经验,做出错误结论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1、形成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
现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一般都是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这种形式最早是起源于上世纪末,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加入了合伙制和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比以往的形式要优秀很多。这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事务所承担了债务方面的责任,旗下的注册会计师承担个人业务责任,每个合伙人之间不会牵连责任,这样注册会计师承担风险的代价比较高,这就促使注册会计师主动去规避风险的产生,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合伙人也不必担心会受到别人问题的牵连,并且去付出一些经济损失,合作起来更加轻松,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得更加平稳和顺畅。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稳定发展,还能扩大自己的规模。这种形式虽然很好,但推广开还需要时间,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虽然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时不会承受连带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厘清中间的关系,有时候也还是没法划分的非常清楚。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这样有利于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
2、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现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威胁,就会让审计风险变大。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也会让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处理和接受的范围内。独立性不仅是精神上的独立,还是实质上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应该让注册会计师有保持独立性的觉悟,在合作之前一定要看注册会计师是否拥有正直和公正的拼合,并且不会被蝇头小利所打动,在审计工作中受到影响[4]。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现在存在与审计的每一个进程中。首先在业务的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客户的环境和背景,签约也是有风险的。其二、注册会计师在最初的审计工作开始时,一定要按照规章办事,不能有疏忽,在该进行严格审计的地方不能敷衍了事。其三、做出审计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份没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出具一个其他类型的审计报告的风险相对较小。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出具相应的报告,不能因为受到物质诱惑或者是一些压力出具别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把审计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对待,这样才能让风险有效地减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现在审计工作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很多原因造成了我国现在审计风险比较高这个现实情况,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引起审计风险,所以在进行审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能盲目进行。社会还要对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一定要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不能因为利益诱惑或者压力去做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国家加强立法,细化规定,让审计工作每一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则可以遵循,保持一个职业的态度和立场。在工作中细心周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希望我国未来的审计工作可以加强规范和管理,审计界变得一片清明。
作者:李柏慧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海珍.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J].时代金融,2009,02:82-83.
[2]赵保卿,朱蝉飞.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9,04:87-93+97.
内容摘要: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对我国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应尽快健全银行会计监管体制,构建高效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
关键词:银行风险会计防范
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高度重视。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一、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
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对不确定事项采取稳妥谨慎态度的一种必要的反映,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应付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将风险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项会计政策,是风险控制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运用。它体现了会计实践的一般规律。在银行会计的核算中,采用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而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所以,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甚至直接导致风险。另外国家对金融机构监管缺少经验,监控力度不够,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因而很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再则,金融改革后,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直接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会计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而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参与决策、事后分析评价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三)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二、防范银行业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适应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监管体制
加强银行业的会计监管,不仅需要规范监管标准、统一监管规则、完善监管政策,而且要求银行业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使银行业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风险管理工作。
银行业的监管应该保证透明化和市场化。监管项目应该以银行业最基本的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储户的资金安全性等为准绳,监管标准对任何银行都应该一视同仁。就目前来看,银监会正致力于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把精力主要放在具体政策和规定的制定上,这与当前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阶段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但从长远来看,有些具体的规定可以交给银行自己来做,不需要强求统一。因为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银行可以把规则制定得更细一些,而有些银行可以把规定做得相对简单一些,这有利于大幅度提升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运作的独立性,强化其风险意识,增强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银行业的研发分工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除本行工作以外,还作了一些宏观金融研究。在国外,这些研究往往不是由银行来做的,而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监管部门来提供数据,由其他各种学术性或非学术性机构来进行宏观研究,银行所关注的只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因此,优化国内银行业与宏观监管部门的分工,使银行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风险管理上,这对提高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都大有裨益。
(二)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真实性原则。内控制度建立应该从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机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订切实可行、便于实施的会计内控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和结算的准确及时,防范银行经营风险;规范性原则。各项会计业务流程按照会计内控要求予以规范,加强重要环节的控制,做到会计核算、财务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提高操作透明度;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原则,也是深化内控机制应严格遵循的准则。对会计业务处理必须实行交易授权,不得私自处理未经授权的事务。对重大会计事项实行审批制度,防止发生舞弊行为。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根据业务量状况,设置相应的机构,组织一批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会计业务重新进行一次复核性操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三)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对来自银行外部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应就其真实性、全面性和相关性提出相应要求。首先,考虑到目前我国企业虚假会计报表满天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情况,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应强制要求其报送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后的会计报表,并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次,银行在接受企业贷款申请时,应要求所有的贷款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并应将原先着重对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比率的考核,转变为对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的考核上来。第三,鉴于我国企业编制与提供的会计报表过于简化、信息含量低的情况,银行在接受企业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申请时,除要求企业报送主要会计报表以外,还应要求企业提供能详细披露其偿债能力的补充会计信息。
从银行内部来看,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弥补目前报表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在实行权责发生制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部分所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2006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此已有所完善,这对防止行业风险,提升社会诚信度,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与国外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
当今社会,知识是创新的必备条件,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且是构建企业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中间力量。因此,重视知识和人才,造就优秀的人才,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是当前银行业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首先,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等级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创造让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机制,让相应才能的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扬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优化人才配置,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水平的必备条件。
其次,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如工资待遇、奖金制度、职位聘任、岗位责任制、成果评定与奖励、住房标准等整套政策和办法,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企业工作,成为企业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管理创新骨干。
关键词:银行风险会计防范
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高度重视。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
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对不确定事项采取稳妥谨慎态度的一种必要的反映,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应付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将风险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项会计政策,是风险控制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运用。它体现了会计实践的一般规律。在银行会计的核算中,采用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而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所以,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甚至直接导致风险。另外国家对金融机构监管缺少经验,监控力度不够,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因而很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再则,金融改革后,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直接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会计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而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参与决策、事后分析评价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三)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防范银行业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适应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监管体制
加强银行业的会计监管,不仅需要规范监管标准、统一监管规则、完善监管政策,而且要求银行业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使银行业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风险管理工作。
银行业的监管应该保证透明化和市场化。监管项目应该以银行业最基本的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储户的资金安全性等为准绳,监管标准对任何银行都应该一视同仁。就目前来看,银监会正致力于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把精力主要放在具体政策和规定的制定上,这与当前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阶段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但从长远来看,有些具体的规定可以交给银行自己来做,不需要强求统一。因为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银行可以把规则制定得更细一些,而有些银行可以把规定做得相对简单一些,这有利于大幅度提升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运作的独立性,强化其风险意识,增强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银行业的研发分工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除本行工作以外,还作了一些宏观金融研究。在国外,这些研究往往不是由银行来做的,而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监管部门来提供数据,由其他各种学术性或非学术性机构来进行宏观研究,银行所关注的只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因此,优化国内银行业与宏观监管部门的分工,使银行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风险管理上,这对提高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都大有裨益。
(二)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真实性原则。内控制度建立应该从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机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订切实可行、便于实施的会计内控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和结算的准确及时,防范银行经营风险;规范性原则。各项会计业务流程按照会计内控要求予以规范,加强重要环节的控制,做到会计核算、财务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提高操作透明度;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原则,也是深化内控机制应严格遵循的准则。对会计业务处理必须实行交易授权,不得私自处理未经授权的事务。对重大会计事项实行审批制度,防止发生舞弊行为。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根据业务量状况,设置相应的机构,组织一批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会计业务重新进行一次复核性操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三)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对来自银行外部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应就其真实性、全面性和相关性提出相应要求。首先,考虑到目前我国企业虚假会计报表满天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情况,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应强制要求其报送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后的会计报表,并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次,银行在接受企业贷款申请时,应要求所有的贷款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并应将原先着重对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比率的考核,转变为对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的考核上来。第三,鉴于我国企业编制与提供的会计报表过于简化、信息含量低的情况,银行在接受企业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申请时,除要求企业报送主要会计报表以外,还应要求企业提供能详细披露其偿债能力的补充会计信息。
从银行内部来看,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弥补目前报表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在实行权责发生制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部分所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2006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此已有所完善,这对防止行业风险,提升社会诚信度,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与国外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
当今社会,知识是创新的必备条件,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且是构建企业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中间力量。因此,重视知识和人才,造就优秀的人才,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是当前银行业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首先,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等级制度。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创造让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机制,让相应才能的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扬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优化人才配置,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水平的必备条件。
其次,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如工资待遇、奖金制度、职位聘任、岗位责任制、成果评定与奖励、住房标准等整套政策和办法,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企业工作,成为企业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管理创新骨干。
第三,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企业员工再教育和再培训,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企业创新型和风险管理型人才。
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可以界定为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6)操作风险。从银行结算看,有职员操作失误或违规而造成的风险,如无理退票、压票,审核不严等带来的操作风险。(7)联行风险。联行往来是银行间资金划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行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延发联行报单等失误,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直接损失。
(二)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会计核算,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息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财务报告不准确。(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作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或因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和金融管理模式不完善。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如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等等。当前中国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市场准入标准尚不健全的条件下,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各地金融机构剧增,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银行会计风险日趋增大。还有在宏观管理上,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不够,缺乏相应制度;在微观管理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不严。从会计岗位设置来看,缺乏应有的相互制约,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这些均为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究其产生的内部原因,一个是银行内部稽核不力。虽然近几年来中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另一个内部原因就是教育的滞后,人员素质偏低。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对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
2.未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有关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二是有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散见于各种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三是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来看,银行内控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如对电算化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在“柜员制”劳动组合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等,尚缺乏制度规定。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会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制,明确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
控制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而进行调节,使系统保持某种特定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是一种联系与调节,是保证系统在变化着的外部条件下,完成某种目标的行为。因此,目标是控制的前提,是先决条件,也是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控制。
银行有着自己的经营目标,也有着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目标是“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在统一认识、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细化,确立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明确、具体、完整的目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使每个群体和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同时以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控的不同方面,使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按照相互制约原理,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是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应根据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及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并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使内控制度形成体系。
内控制度无论是单独设置还是继续在会计制度中体现,设计时均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严密性、有效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发挥“四性”之间的能动作用。制度建设时,在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从防止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主;二是要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有全局观念,各项制度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与业务的变化能动应变,形成有机整体。
所以银行业必须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合理确定会计人员岗位和岗位职责,制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岗位操作规程,确保会计安全,无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对会计岗位人员的工作授权。如办理银行汇票的授权、信用卡限额的授权、资金划拨的授权等,使可能的贪污犯罪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管理层次、操作层次两个方面。管理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金融企业自身业务情况为出发点,从改进经营方式的角度对会计内控制度提出要求,对会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三)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要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尤其对联行结算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呈刚性约束的会计操作程序和账务处理系统,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一方面要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遵守记账规则,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密押、印章、凭证、账表必须严格管理,联行印押必须分管,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均要设簿登记,表外核算,专人保管,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要有账有据,当时记账、当日结账,达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正确计算存、贷款利息,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四)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尤其要提高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道德约束、制度约束及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在人员配置上,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在人员培训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金融会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新锐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二是提高文化素质。利用薪酬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知识复合。三是提高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135.
[2]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48-49.
[3]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172-173.
[4]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369-370.
[5]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9-90.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记账;风险管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微企业是在社会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因为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人力资源也是短缺不具备完善的会计处理体系。此时,会计记账就成为了小微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主流方式,但在与记账公司的合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可能会影响小微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一、小微企业记账的现状
小微企业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通常由家庭经营,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不具备完整的财务体系,这对小微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此时会计记账显然就成为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最有力帮手。小微型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据的比例极大,进而对会计记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使得会计记账成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流方式。会计记账行业的兴起促进了会计记账机构的发展,使得会计记账机构更加的完善且具规模,业务也逐步的延伸到更多层面。会计记账行业在服务微小企业发展、加快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二、小微企业记账的优点
首先,小微型企业委托记账公司的原因是因为其本身不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一些财务相关的知识和经营企业时的一些财务流程都不了解,而会计记账公司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他们熟悉财务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是具备专业服务,合理筹划,精通工商,税务的专业服务团队。依法纳税是企业一项必要的义务,对税务的处理就极为重要,会计记账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最优税务筹划方案,在纳税申报时可以及时准确,会计工作不会中断。而且委托企业与记账机构都需要以书面合同的形式来明确规范范围和应承担的相关责任[2]。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均可按照合同上规定的内容分清责任,对双方来说都有保障。其次,小微型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少,如果找记账公司来处理财务事宜,企业只需有一个出纳即可,其他财务的工作全部委托记账公司来处理,每月付给记账公司适当的业务处理费用即可。并且小微企业只需要承担记账的业务费用,不需要考虑由于会计失误而要承担的额外费用和罚款[3]。相比之下,委托记账公司处理财务问题的成本要比企业自己聘请专业会计人员所花费的低上几倍都不止。还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小微企业增多,也使得会计记账公司的数量逐渐的增加,从而需要的会计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毕竟专业的会计人员是有限的,这就为大量的学习财务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学习的机会,而且在记账公司工作可以接触各个行业、不同种类的账目,这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拓宽了道路,增加了选择。
三、小微企业会计记账风险问题
1、与记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记账一些具体的实施细节还没有完善。我国相关执法部门又缺乏相应的一些有效的监管措施,这样就很难保证记账机构的会计专业水平能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4]。财务监管部门没有监管的法律依据,就会导致监管不到位,那么一些对会计记账的扶持政策就不好。并且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员也会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见缝插针”,寻找管理办法的“缺口”进行违法行为。
2、不良的从业人员会使小微企业具有经济利益风险和信誉风险
记账公司的从业人员的能力高低不同,大部分员工可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缺少相应的实操经验,经他们手处理的账目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来修改,这样就相当于耽误了两个人的工作。如果出现类似账实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情况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影响。一些素质不良的从业人员没有职业操守,随意把委托记账公司的相关信息告知其他企业,也可能会使委托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如果在报税和贷款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使企业面临罚款的问题,还会使企业的信誉度降低,成为银行信誉不良的客户,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
3、记账公司内部原因使小微企业具有财务管理风险
(1)非正规记账公司的不规范现在记账这一行业中混有一些非正规的记账公司,这些私下的“个人代账”没有相应的营业许可证,充分说明了他们不具备完好的记账的能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为了节约一些成本,他们会选择让这些“个人代账”进行兼职会计人员,然而,这些“个人代账”的会计人员在业务水平和诚信程度都无法进行规范,对委托单位来讲,这是威胁利益的隐患[5]。使企业具有严重的财务风险。还有一些记账公司岗位设立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其整体会计团队可能不能胜任记账工作,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财务问题。(2)记账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多的记账公司成立,各个公司间的竞争也十分的激烈,导致有部分公司恶意压低记账的费用,通过这个方式来竞争业务进而取得利益。这些现象严重紊乱了记账行业的市场。
4、双方之间缺少沟通使小微企业具有经营管理的风险
记账公司与被记账公司之间的交流极其重要,被记账公司通常认为把所有的业务都交给了记账公司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只要记账公司没主动索要,一些与财务相关的资料不会主动提供。而记账公司认为对方没有专业的知识,问也白问,就对账目发现的问题等等也不会跟被记账企业说明、商讨,只能自己艰难的解决,但结果却不容乐观,类似这样的缺少交流的关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容易使财务问题变得更加的严重。处理日常业务双方多以电话和网络沟通的形式,这样会使记账公司不能准确、及时的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最佳的经营决策,使企业具有经营管理的风险。
四、对小微企业会计记账风险管理的措施
1、完善与记账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因为与记账相关的法规不健全,使得监管部门不能很好的实施监管,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也不能被使用。所以设立和完善记账相关的各项制度,是会计记账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先要完善会计记账的法律法规,之后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公司内部要有审核人员,对完成的业务进行审查,保证业务的准确性,避免有掺假、造假等类似事件的发生,使公司内部的监督更加完善。同时,国家的一些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对记账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2、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经济在飞速发展,一些相应的政策会渐渐更新,如果从业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更新的相关的政策与条例,在处理财务问题上就会出现错误。公司应该定期的培训从业人员,开展培训课程,及时的把更新的政策告知他们,还有要把与业务相关的知识、难点、疑问及时讲解,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让大家在会上交流一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反面,因为记账公司的人员较多,但工资待遇不高,这使得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再次招聘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也是良莠不齐,一旦发生因个人利益而进行的违法违纪行为,就可能会产生财务漏洞问题。公司应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道德相关的培训课程,多多开展交流会议,让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加强对法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从业人员典范,向模范人员学习,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触碰的,心中一定要有一把尺,会衡量正误,坚持一颗客观公正的心,不被不良因素左右自己的思想。
3、解决记账公司内部因素
(1)记账公司正规化按照规定,记账机构要有三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主管业务的负责人必须有会计师以上的专业资格。记账公司应聘用符合规定的专业会计人员,按要求一一设立岗位,做到整体专业水平达到标准资格。因为那些无正规经营执照的非专业的记账公司,使得大部分正规的记账公司受到影响。小微企业要抵制非正规的公司,尽量跟正规的公司合作,这样不仅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有保障,也给了正规公司一份信心。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监管工作,清除非正规的记账公司,支持正规的记账公司,为正规的记账公司开辟一条道路。(2)减少记账行业内部矛盾一方面来说行业的内部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众多的记账公司中脱颖而出,公司自身的实力一定要优秀,能力出众会吸引跟多的委托企业,有了一定的客源,才能在记账这一行业站得住脚。另一方面非法是影响记账市场良好秩序的主要原因[6]。对于那些恶意压低价格紊乱市场的记账公司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取消他们记账的资格。并且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价格,维护市场稳定。鼓励企业向正规记账公司委托业务,说明非正规记账公司的危险,小微企业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为了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4、加强记账公司与被企业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双方合作之前要进行电话上的沟通联系,在相互初步了解之后,记帐公司与委托公司要进行进一步的商谈,明确记帐公司负责业务的范围等,然后在双方确定要彼此合作时可制订一份关于在处理业务时如何进行双方间的沟通的记账的协议。在记帐公司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双方的沟通与交流要常常进行。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一定要积极与记账公司的人员进行沟通,根据记帐公司的业务需求,确保及时、准确的提供与财务业务有关的各类资料。记账公司也一样,在前期账务审核时要积极与委托企业联系,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企业商讨,一起查明原因,有错误要及时修正。如果有任何的违法行为,坚决不能妥协,一切业务要遵循会计准则,坚决不能违背法律法规,要立即停止处理业务并向委托公司解释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劝导企业走回正途,放弃违法获利的想法。每月按时去委托公司收取相关业务的票据,进行账务的处理。可能有些事情需要当面说清楚,那么就定期开一个小型会议,双方公司都谈一下近期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还有哪些需要大家一起来决定的事等等。加强沟通联系,互相理解合作,不仅记账公司的工作更加准确、容易,而且对委托企业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五、结论
委托会计记账公司为本企业处理财务问题是小微企业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记账的风险问题。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优秀与整体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为委托公司降低财务风险,为记账公司提供信誉保障。委托公司和被委托公司在合作前制定记账协议,严格遵循各项条款,合作过程中沟通和交流要加强,更好的沟通才能跟好的解决问题。
作者:陈悦 王海东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慧.小微企业记账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3(22):134-135.
[2]王亚静.小微企业记账问题分析[J].当代会计,2015(6):62.
[3]王丽凤,王冬梅,高慧.小微企业记账问题探析[J].当代经济,2015(27):52-53.
[4]高慧.小微企业记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231-232.
这会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能满足验资业务需求的问题。为此,我们认为逃避验资业务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验资质量,合理规避验资风险。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审验符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号一验资》及其规范指南的要求,但为了避免:(1)各个自然人之间代为出资而引起的权责纠纷。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进账单上显示的是各出资者缴款的汇总金额,不能反映各个投资人实际出资情况,如果某个出资人如丙方没有资金,私下协议由其他出资人代为垫付,这在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证据中没有办法得知,并且在各个出资人拟设立公司的良好关系下,他们也不会把实情告诉注册会计师。但一旦出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其权责无法私下调和需要司法介入时,代为出资方可能会控告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不实,因为实际情况是丙方没有出资;(2)出资人用借款出资,取得验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后,立即抽逃资本还债。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l)证明各个自然人经济状况的资料;(2)由各个出资人、被审验单位签名盖章的出资人货币出资清单。如果某一出资人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其货币出资,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出具验资报告;如果存在代为出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应取得由出资方、代为出资方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出资协议,并关注出资方和代为出资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代为出资款的偿付条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