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4 15:14: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评价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实训课程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工程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与工程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非技术要素。二是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培养能够胜任这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工程师的这一目标,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的实践本质要求,能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从八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等多个方面。从诸多环节保障学生能深刻认识安全产品(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形式输出的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并培养其相关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从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安全产品的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实践环境,掌握安全产品的实施和运行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培养,综合各种通识类课程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按照CDIO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根据某校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规定,安全工程专业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修订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进行修订资料的积累,由学院院长牵头组建包括所有专业教师在内的课程体系修订领导小组,在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程体系的修订内容;第二层次四年开展一次,按照第一层次积累的修订意见修改课程体系,并召开行业专家会,确定最终的修订方案,制定新版课程体系。专业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毕业生体现专业获益)、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通过行业专家来评价专业获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从学生获知需求、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用人需求等角度出发,协助调整课程设置,行业专家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课程体系能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3.综合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1)着眼于基本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现。包括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是应用工具类课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课为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基础课包括热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着眼于人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通识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3)着眼于安全产品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全产品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环节实现。第二学年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三学年主要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参考设置安全评价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设有一定学时的课程设计,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年组织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论文选题、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多个方面建立论文质量评审指标,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本专业开设必修课《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作为工程导论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讲授安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5)设计—实验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验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的,一个为高级的。初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课程设计、机械安全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已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考核。培养学生围绕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设计,要求有充分的设计论证和正确的设计方法,并提供设计图纸或设计方案或体系。本专业通过两层机制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评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论文指导与评审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贯彻CDIO理念,培养学生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邀请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促进作用。在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本专业分别邀请过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论文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6)工程实践场所保障。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组织安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实习活动。课程体系中包括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有对应的工程实践场所,各类课程设计都有对应的实验室环境保障。(7)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多方面能力。通过开设安全评价综合实训课程、安全人机综合实训课程、消防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了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安全产品建造能力的获取。(8)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每门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通过分析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以此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1.1四元复合实践
教学体系的组成结构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以学校已有的化学、材料类专业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化工行业背景的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但与老牌工科高校依托传统采矿、冶金等专业发展起来的安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践教学有多个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等内容。本文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化工行业特色的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构成。
1.2基础性实践
基础性实践包括工学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基础实验,工学基础实践内容是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工学通识类实践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实验、热工学实验、电工实训、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实践内容是指立足化工行业的基本要求的化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立足安全工程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燃烧与爆炸基础实验、安全人机实验等。基础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是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1.3专业性实践
专业性实践是培养基本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带领学生初步进入专业角色的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实习。例如消防安全实验、安全监测与监测技术实验、应急救援实训、化工过程见习、专业认识实习、安全管理实习、生产实习等。
1.4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例如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课程是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化工安全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安全设计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化工安全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评价方案、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全面训练;安全工程仿真模拟是应用挪威船级社开发的SAFETI风险评价软件或其他安全评价软件对石油、化工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进行火灾、爆炸、泄漏等多种灾难事故的叠加风险分析与定量计算,是以虚拟仿真案例综合培养学生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毕业设计提倡真题真做,要求学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选题应以实际安全设计或安全评价项目为主,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加深并具有一定的创新。
1.5创新性实践
创新性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或者学生自己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宽视野,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2四元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引进和培养两手准备,由于近几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新建了安全工程专业,都迫切需要引进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而国内安全工程博士学位点较少,所以本专业科班毕业的博士生非常稀缺,新教师引进难度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引进具有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的科班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相近专业的教师转型到本专业任教。对转型教师可以多举措提高其工程素养,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双百工程”和江苏省“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积极到相关企业甚至安监局等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审核、安全风险评价等相关培训,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等资质并努力为企业服务来丰富工程经验。
2.2实验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课程的需要,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学校的重点扶持下先后建设了安全人机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监测与检测实验室、工业安全实验室、应急救援实训准备室和安全仿真模拟实验室等七个实验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条件。
2.3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在校内依托已有的应用化学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程训练中心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安全工程相关实训项目;同时在校外建立了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相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常熟市永安安全技术咨询公司、常熟三爱富中昊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各类各层次的见习实习需要。
2.4实践课程建设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所以缺少成熟的实验实训讲义,所以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探索,及时修编整理实践课程讲义,形成一套能较好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讲义教材;另外在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实践项目,并制定出新的实验指导书与实践讲义。
3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学生素质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41-01
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对生产安全不断重视,开办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安全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单单考试成绩很难在这些单位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过去一味强调知识技能培养重于一切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强调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出综合素质更为全面的人才。
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学生才能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去加强全方位的发展,适应将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也可以以评价体系为基础评定出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用人单位也可以以综合评价为基础选拔出适合自己单位需要的人才。
2 重庆工程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就业分析
2.1 大中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
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事故处理、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核、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
2.2 大中型厂矿企业
从事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评价、工伤事故处理及职业危害防治等工作。
2.3 安全中介服务机构
从事专业安全评价、风险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
2.4 乡镇(街道、社区)
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 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的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相关的研究基础之上,否则指标容易出现过于主观或随意。本论文在设计指标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了大量的相关指标,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如表1所示。
通过对大量以往指标研究,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由表1可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一般通过两级指标来实现。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专业特点,可以建立起符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安全技术管理学生首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这就需要足够的思想道德素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往往从事的环境比较艰苦,如果一旦发生灾害需要迅速实施救援,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强健的体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发生灾害时候的临危不乱都需要足够强大的心里素质,所以身体和心里素质也至关重要;另外,安全专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支持,需要专业基础及技能指标;安全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与其它从业人员建立密切联系,想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些个性及人文素质进行补充。通过初步分析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一级指标初定为: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里素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素质、个性及人为素质四个指标。
针对以上建立的四个一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总结出具体的二级指标。对于思想道德指标,建立的二级指标包括:政治立场、思想信念、道德修养、纪律观念、诚实守信。对于心里素质建立的二级指标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意志品质、劳动态度。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建立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成绩、技能及专业考试成绩、实习及动手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对个性及人为素质建立如下指标: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个性特长及兴趣、适应及创新能力。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符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的一级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身体心里素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素质、个性及人为素质。为其它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颖.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李璇.基于多层次模糊评判的政法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交通安全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交通事故率和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道路本身线形设计上的缺陷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道路线形设计初期就要树立安全设计理念,制定和采取相对应的安全设计策略尤为重要。
1.公路线形安全性设计
1.1平面线形的安全设计
(1)直线
直线的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不好,应对直线的长度加以限制。我国现行规范对直线的最大长度也没有明确的限制,只是让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是对于设计车速较高的高速公路或作为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公路,设计时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
(2)平曲线
构成平曲线的要素有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圆曲线半径相关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1)
其中,R为圆曲线半径,m;v为汽车运行速度,km/h;μ为横向力系数;i为超高横坡值。
从式(1)中可以看出其他几个参数比较明确,只有横向稳定力系数μ是可变的。对于μ的取值如考虑汽车的横向稳定,一般μ≤0.15,如果要考虑乘客的舒适程度,μ≤0.1,因此对于高等级公路在计算一般半径时0.05≤μ≤0.07;对于低等级公路μ最大不应超过0.15,这样就可以结合实际的地形选择合适的曲线半径。
根据回旋线特点,当参数C较大时缓和曲线曲率变化比较缓慢,驾驶员容易感到线形的连续,易于操作方向盘。反之,C较小时驾驶员不易操作,容易产生事故。因此应尽可能让参数C取较大的值。
L≥3.6vt(2)
其中,L为缓和曲线长,m;v为行车速度,km/h;t为最短行程时间。
C=r·l=R·Ls (3)
其中,C为回旋线参数,m2,表示缓和曲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r为缓和曲线任意点的曲率半径,m;l为由缓和曲线起点到任意点的弧长,m;Ls为回旋线形的缓和曲线长度,m;R为缓和曲线所连接的圆曲线半径。
1.2纵断面线形的安全设计
纵坡与竖曲线构成纵面线形,是公路线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纵坡与竖曲线的设计,既要满足汽车行驶力学和安全的需要,又要满足视觉上的舒适性。在纵坡与竖曲线的设计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其次道路的纵向视觉容易影响驾驶员心理安全感,因此纵断面线形的连续性也很重要。
1.3平纵线形组合的安全设计
常见的不良组合有:1)小半径曲线与长纵坡的组合即弯坡路段。2)平曲线组合的线形突变。3)在凸曲线顶部或凹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4)断背曲线。短直线介于两个同向曲线之间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驶入这种线形的路段时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把线形看成反向线,从而产生操作错误,甚至酿成车祸。5)在一长平曲线内如出现纵断面反复凹凸的现象,则可能造成驾驶员只能看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到中间凹凸的线形,这样容易发生事故。因此设计时要控制曲线长度,同时在一个平曲线内的竖曲线个数不宜超过3个。
1.4采用运行速度对线形的安全性检验
(1)评价同一路段上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
(2)对于整个路线评价不同路段运行速度之间的协调性
2.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
2.1 公路线形的安全性评价
为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路线的线形指标采用应严格执行公路线形规范,不能突破强制性条文要求,在公路的工可阶段应完成防洪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价,然后才进行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出于行车安全的考虑,平面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曲线选线法、避免长直线与小半径曲线的结合,曲线段长占总路线的百分率最好能大于50%;全线平曲线半径的取值要均衡,(R平均-R最小)/R最小最好大于0.5;路线最小转角宜大于7°;平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的长度、停车视距及超车视距的长度均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采用大值;对于设计速度小于80 km/h(含80 km/h)的高等级公路,或设计速度小于40 km/h(含40km/h)的低等级公路,从安全的角度建议平曲线的超高值采用提高一级的指标控制。
2.2 路基路面的安全性评价
(1)路基的安全性评价
路基的安全评价包含:路基强度评价、边坡稳定评价、排水结构物评价与支档结构评价。路基强度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承载力、路面使用功能,进而影响行车安全。路基的原始地面承载力强度小于150 kPa要进行处理,存在软基、岩溶等不良地质要采用换填、袋装砂井、碎石桩、灌浆等方法进行处治。路基填料要通过试验后选用,不能土石混填以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对于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应进行掺石灰、固化材料处理,同时进行防水处治。
(2)公路路面的安全性评价
公路路面的安全应从路面的强度、路面的抗滑、路面的排水、路面的平整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3 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评价
(1)桥梁的安全性评价
桥梁是公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安全影响整个公路的安全。桥位安全的选择应从地质、水文、通航的角度来考虑,同时兼顾桥位处高压电铁塔、建筑物的安全。地质、水文条件考虑不足将会导致桥梁墩台的失稳,带来安全问题。桥位与水流轴线交角太大容易产生船撞墩的现象。桥位处铁塔、建筑物因地震或本身的失稳倒塌可能损坏桥梁。
桥梁附属构造应考虑防撞栏杆的侧向余宽和自身强度的安全;考虑伸缩缝处的跳车和台背回填刚柔过渡的跳车安全问题。
(2)隧道的安全性评价
隧道的设计要考虑通风、照明、排水、防火、抢险等问题,施工组织设计要考虑施工时可能的垮塌、涌水等不良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要对隧道的弃渣妥善处置,防止诱发泥石流灾害。做好隧道洞口光线明暗过渡的设计,防止司机眩目导致交通事故。
2.4 交叉工程的安全性评价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含互通立交中T形平面交叉):为确保交通安全,交叉位置应选在视距条件良好处,交角大于45°;两条被相交道路的纵坡不大于3%;交叉口应进行渠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交织;为了保证视距安全,两条道路中心靠近交叉口处不能植树。
2.5 交通工程设施的安全性评价
为保障行车安全,公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牌。对于险要地段沿溪线的路侧陡崖、深沟路段以及高填土、高挡墙路段,挡墙、边坡高度h≥4 m、路侧距离土路肩边缘3.0 m内有江河、湖泊、沟渠、沼泽等均视情况增设防撞护栏,加设反光镜、增设标志牌、划设反光标线、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或者综合运用以上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线形指标高、通视条件好、人群密集的不封闭公路,要适当增加标志标牌的数量,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在同一平面的分离式路基的上幅路基波形护栏及临河、临谷、长下坡路段弯道外侧波形护栏均应改为墙式护栏,防止汽车失控翻入下幅路基、河谷,导致更大的安全事故。
3.结语
安全设计应该贯穿整个道路设计过程,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中最基本的内容,不要因为道路线形设计上的疏忽而给后期运营埋下安全隐患。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首先应该从道路线形设计上注重安全设计。一般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所选用的平纵线形指标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但不是所有满足规范要求的线形设计就是安全的,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新理念出发采取主动预防措施,灵活地选用平纵线形指标,对安全影响较大的指标(曲线半径、纵坡、坡长、超高、视距等)尤其要慎重,不刻意追求高指标,着重从线形指标的连续性、均衡性方面优化公路线形设计,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因失误和错误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张廷揩,张金水。道路勘测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4。
[4]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5]王喜刚。公路线形的安全与美学设计[J]。山西建筑,2006,32(16):316-317。
[6]胡学忠,李云鹏,孙一挥。公路线形的安全设计[J]。山西建筑,2008
[7]许第慧.公路设计的安全评价[J]。中外公路,2007.6。
实验研究对象是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0902班(共35人)和0802班(共33人),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课程是选修课《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这门课程是注册安全评价师的考试科目之一,课程内容也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必备的内容。整个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对照班对比。实验之前的问卷调查显示,两班均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究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呆板的“说教”模式,缺乏吸引力,课堂利用效率较低,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或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原因。(2)学习过程失控,缺少有效监督。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加之自身不够努力,考试经常不及格。主要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估和监控。(3)学习习惯定势,缺乏高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已养成课堂上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愿主动思考。课外自主学习性差,很少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总结、归纳,不能多途径地学习,只把学习局限于课堂、课本,几乎不查阅专业相关文献进行知识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评估,对学习的评估检查内容也只限于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学生所关心的只是卷面成绩,很少反思学习的态度、表现和方法。实验班主要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中的“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以《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一章的“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为例说明“抛锚法”的实践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将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介绍、承包关系、施工过程及人员资质、火灾后果)通过视频和材料介绍给学生。
(二)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对这起事故进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在这起事故中哪些人负有直接责任?哪些人负领导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该如何处理?
(三)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独立地应用所学知识,查阅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和相关的规定进行分析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答案论述充分、依据准确、答案较完整,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依据不准确、答案模棱两可。
(四)协作学习
在合理搭配原则下组成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首先从个人发表意见开始,有的学生拿着以往的事故案例,有的翻阅参考书重温以前的知识,有的翻出相关法律、法规,有的通过笔记本电脑直接查阅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他们积极思考、言辞铿锵、气氛热烈。讨论中一些错误的观点得到纠正,一些模糊的知识得到明确,随着讨论的持续进行很多意见逐渐趋同,最后得出的结论和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处理意见基本一致。
(五)效果评价
最后,对整个学习过程要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一方面,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的结论相比较,自我评价整个学习过程,找到所学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学习小组对成员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表现进行评价,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构建。之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最终的评价得分按一定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
二、实验课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很大变化。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
以支架为纲,基于问题学习。教师根据已建构支架教学要求,联系具体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提出问题,为教学搭建互动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主动建构能解决支架要求的知识体系。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间的知识差距得以弥补
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互动、学生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那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的相关知识得到补充,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在共同的学习任务面前,小组学生都为共同解决问题努力,他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料、电子图书、杂志、其他论文等所有可能的教学资源;他们分工合作、互相探讨、积极思考,为学习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的解决而雀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四)学习过程得到有效监控
在大学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少量的作业外,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是缺乏评估和监控的。建构主义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能通过教师评价和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得以体现,使整个学习过程得到动态监控,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三、注意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应把握好几个度。
1.要把握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差距。差距过大,学生会感到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太难,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主动性,导致教学失败。
2.指导学习小组搭配要合理,在学习能力上要好、中、差搭配,男女搭配,以自动组合为主,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
3.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小组学生评价,发现学生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坚持表扬引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四、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1]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2]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模型及标本制作和动物实验等基本技能,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药品检验及评价机构、兽药或生物制品厂及相关行业部门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实验、模型及标本制作等工作岗位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验动物专业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也关系到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力图通过建立一套适合实验动物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1实践教学以达到毕业生可直接上岗为目标
“ 拿过来可以直接用”是大多数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动物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使经过专业实践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无需培训,或仅需短暂培训就可以上岗,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用人的成本。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会非常畅通。
1.2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近些年来,实验动物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医学院、医院、生命科学研究单位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岗位;食品、药品安全评价动物实验员岗位;动物药理与毒理实验员岗位和生物制品及药品研发辅助和生产制备岗位这四大类岗位。在设计实践内容时紧贴岗位需求,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学生就实践什么。
1.3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践中学习、感悟和升华理论知识为目标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一切可能的时间,校内和校外一切可用的资源,开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有些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甚至一些学生认为高职就不应当学习理论知识。可一进行实践,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非常欠缺,甚至实践活动被迫由此而停止。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把原来老师传授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同时会自学或向他人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
2.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根据实验动物专业就业特点和学院内外的实践环境,课题组确定了校内和校外两大实践板块。校内实践板块包括专业素质和技能训练单元、专业技能强化单元、模拟企业的专业方向综合实训单元三部分;校外实践板块包括企业初步认知卧、企业实习周单元、订单实习单元、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单元和毕业顶岗实习单元五部分。具体内容表1。
2.1 校内实践板块
2.1.1专业素质和技能训练单元。
利用为期两周的入学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基本专业素质,这些基本素质是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最为宝贵的素质,军训在培养这些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实践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利用各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和或实训课来训练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学计划规定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不能少于课程总学时的50%,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均直接在实验实训室进行。能施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都施行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实验动物》这门课为例,在项目一任务三实验动物给药为例 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见表2。
2.1.2专业技能课余实训单元。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国际培训是与美国GR8培训机构、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合作,引入美国实验动物网上课程和国际标准的教材,在暑期由GR8公司提供师资和教学材料,学院提供教室、实训场地、相关的动物和实训器械等,共同组织开展实验动物饲养、设施和动物实验等基本理论和操作培训,包括实验动物法律法规、小鼠、大鼠、兔、犬的饲养、护理、动物试验基本操作,动物福利等内容。培训已经进行了三届,每届为期2周,每届人数在20人左右,获得相关证书,受训学生大部分进入相应跨国企业或行业内大型企业工作。
利用学院的”五四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实验动物校内技能比武,预赛要求所有实验动物专业学生必须参加,选拔项目是实验动物专业的重点技能,选出优秀的选手在决赛中向全体学生展示技能。通过这样的比武,再次训练和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将全部的实训室开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可以自愿到实训室参加实验实训材料的准备,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在实训室开展学生科研活动。
学院的实验动物实训中心的运作主要由学生来参与,学生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1.3岗前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实训单元。
实验动物专业的核心技能见表3。
在第五学期,根据学生日后就业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结合实验动物上岗证考证要求,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模型制作、动物试验基本技能和动物试验设计这四个模块进行岗前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为期九周,之后学生要参加实验动物上岗证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确保学生都能掌握相关技能,又使学生在上岗前拿到了从业资格证书。
2.2校外实践板块
2.2.1企业初步认知单元。
在入学第一周的专业教育阶段,选取几个典型的合作企业,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性参观,参观中由企业专家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流程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了解日后的工作场所奠定坚实基础。
2.2.2企业实习周单元。
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抽出一周的时间,派学生到相关合作企业实习,要以观看企业员工操作,熟悉某一岗位操作流程为主,企业师傅认可下才可以动手操作,实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2.2.3订单实习单元。
与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合作,每届选出15名学生,组成实验动物专业订单班。这些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由企业发放补贴,专业实践操作主要在企业进行,由专门的师傅指导,毕业后必须在企业至少工作三年。
2.2.4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单元。
社会实践是广大学生从事生产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利用寒暑假,结合所学专业, 开展学习参观、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活动,并提交调查报告。[3]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使学生练就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2.5毕业顶岗实习单元 。
从第五学期的后三个月和第六学期,学生经过面试到相关企业进行至少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及岗位如下表4。实习结束时上交一份实习报告。
3.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无论是校内实践板块还是校外实践板块,都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3.1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3.1.1编写实践教学材料,保障实训内容、形式和考核评价有合理依据。
每门专业课都编写了实践教学大纲、实验实训进度表、实验实训指导书。校内技能比武编写了详细比赛方案。实验动物实训中心管理人员制定日常运行和实训管理规范。综合实训教师团队编写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大纲和综合实训指导书。这些教学材料有效地确保了校内实训的顺利进行。
3.1.2 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负责管理学生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和辅导员共同负责。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实验实训课现场的组织、管理和考核。部分核心专业课教师还要负责校内技能比武的组织,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和实验动物实训中心学生的管理。实验员主要负责准备和指导学生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协助教师管理课堂实验实训活动和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课余的实践活动。
3.1.3 实践的考核评价。
课堂实践的考核主要包括技能考核、职业基本素质与态度考核两部分。技能考核包括日常课上的每个实训项目,都要在每次实训结束前进行逐一考核,记录成绩;期中和期末的技能考核。职业基本素质与态度的考核是指在平时技能操作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纪律性、认真程度、耐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报告书写、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考核见表5。
3.2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3.2.1制定校企合作实习教学文件。
校外实习文件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记录明细表、学生顶岗实习记录明细表、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校内指导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表、毕业实习鉴定表等多个有效保障实习效果的文件。
3.2.2 “三师制”的校外实习教学管理体系。
三师制”是指在校外实践期间,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严格考核。具体分工见表6。
“三师制”让学生在实践期间接受企业的严格培训及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管理,从而使学生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3.2.3明确对实习单位和学生的要求。
实习单位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直接管理者,校企p方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共同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内容、考核目标等。
对学生的要求如下:(1)学生离校前须认真学习顶岗实习的有关规定,了解实训任务,并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2)按规定时间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未经实训单位同意擅离岗位者,实习考核按不合格处理。若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单方面原因,必须上报校内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证实后,方可办理相关的离岗手续,并调换到新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允许先离岗后报告。(3)学生到岗两天内必须报告校内指导教师,一周内将实习的作息时间安排告知指导老师,以便指导教师抽查指导;可通过电话、短信、QQ、E-mail、网上留言等多种方式,每周至少与校内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一次。(4)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一名员工,要服从实训单位和学院的安排和管理,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5)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6)收集好有关顶岗实习资料等,按要求写好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和学生顶岗实习小结,完成各项实习任务。(7)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双方请假,不得擅自离岗,不做损人利己、有损实习单位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不参与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3.2.4“校内、校外”双考核和评价体系。
比如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由企业师傅给每位学生填写“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客观地给出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该部分成绩占学生顶岗实成绩的70%。校内的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填写“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表”,其中学院指导教师评价占30%。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必须条件。
4.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4.1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
利用特色校建设的契机,通过让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定期到实验动物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让专业教师和实验员攻读学位和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会、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上实训课和讲座等形式逐渐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资格结构合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实践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保障实践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4]。
4.2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利用085和特色校建设的经费,新建和扩建了实验动物实训中心,中心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管理。校外,通过与多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与一家企业合作建立双主体的订单班等多种途径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 焦茂兴,刘苏铭,陈琨.与产业结合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宜春学院学报,2013.9期(35).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5.11期(67-6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ing society needs more and more talents working in safety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specialized English in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 in 18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fro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
关键词: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Key words: safety engineering;specialized English;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198-02
0 引言
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扩大专业知识面和了解专业前沿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熟悉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及写作规范,提高阅读和翻译英语科技文献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1,2]。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之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不同高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涉及不同领域,且偏重的具体方向又各有不同,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既要有安全学科共性的一面,又要保持不同专业方向的行业特色[3]。然而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普遍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掌握目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本文针对具有代表性的18所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及384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涉及不同行业特色的高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年级及英语水平),所在学校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选用教材、教学模式及方法)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调查中,各高校都面临着专业英语教材匮乏的问题,55%的高校选用了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但这些教材尚不能系统地阐述不同高校相应的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内容;66%的学生反映所学的专业英语多采用单一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达77%的学生满意度为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希望改变多类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本次调查中高校普遍存在的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效果、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2.1 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多由精通专业课的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承担,他们在口语、语法等基本功上相比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对于难度较大的专业语句和段落也难以讲解透彻。因此,为了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专业英语教师首先应该系统地进行教学方法、英文语法及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学习;其次,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及时了解安全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为了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高校应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学队伍,通过加强教师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胜任专业英语教学[4]。
2.2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素材和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使用较为混乱,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
安全工程R涤⒂锝滩挠ψ酆峡悸怯镅院妥ㄒ的谌荩在语言方面,教材应当适当加入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英文学术论文的体系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以及相应的练习题,以便提高学生毕业后应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内容方面,应体现出专业特色,突出行业重点及前沿,例如以煤矿安全为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应当突出矿井通风、瓦斯防治、顶板灾害等特色内容,而且还应基于学生工作后对专业英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入诸如安全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等内容。
2.3 多类型教学方法改革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遵循着基础英语教学的固有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绕词汇、语法、课文进行词汇讲解、语法分析及应用、文章阅读及翻译,缺乏针对科技文献特点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未能较好地使“教”与“学”充分互动,导致学生完全被动接受,加之教材内容也存在缺陷,严重制约着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积极贯彻“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建立开放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并且灵活采取包括案例教学、free talk、讨论式教学、学生讲授、多类型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从表1“学生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的态度”调查情况也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欢迎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
①案例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分组探讨,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安全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可选择一起已发生的典型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经验教训。案例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②增设“free talk”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节课可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进行安全专业相关的自由述说,内容可包括安全理论、事故分析、科技前沿等;学生可采用脱口讲演、PPT演示等多种方式。“free talk”环节既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自信。
③讨论式教学。
在此次调查中,高达75%(288名)的学生反映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课堂上事先提出讨论主题,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思考,然后使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有效提高其逻辑思维和英语听说能力。
④学生讲授。
对于较为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可提前安排若干个学生分段授课。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备课,然后以教师的身份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这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又能提高其听说能力,增强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
⑤多类型教学手段及模式。
本次调查中有67%(12所)的高校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板书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因此,在以板书为主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教学实物或模型(如矿井采掘系统模型)、多媒体、社交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并采用科技讲座、播放影音教学片、英语专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专业英语的兴趣。
2.4 考核方式改革
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也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本次调查中高达89%(16所)的高校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中采用单一的笔试方式,而且试卷大多以英汉互译为主,未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73%(280名)的学生表示不重视平时学习,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因此应该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考试的笔试外,还可加入平时的课堂问答、分组讨论交流、专题演讲、学术论文写作及翻译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内容,这样既能保障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更高需求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我国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的调查统计,分析了目前程R涤⒂锝萄е衅毡榇嬖诘牟蛔愫臀侍猓提出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具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凯,李珊,潘侠,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163-168.
[2]张景钢,原征岚,张桂英.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2):181-184.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 实施 应用
中图分类号:T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15-01
引言:所谓数字化矿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生产活动的三维尺度范围内,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使矿山企业生产呈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一、矿山数字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矿山数字化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组件技术及GIS技术等,建设矿统一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输出、查询与分析平台,构建服务于生产技术人员的地测、通风、安全、生产技术、高度、机电、运输、设备租赁及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应用系统平台,在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搭建面向公司管理决策层的Wed服务决策平台,实现多部门、多层次井上下数据共享,专业图件提高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矿山技术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技术保障,最终实现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安全型矿井,为“数字煤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包括:本质安全型信息共享与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生间、机电与测度等专业工作流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基于C/S+B/S的煤矿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生间、机电与测度专业数据一体化管理应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矿井专题图形上报、游览、导航与专题应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矿井自然灾害隐患识别与预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矿井井下三维展示,漫游、三维信息查询与分析应用研究;面向煤矿安全事故求援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应用研究;基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技术资料数字研究。
二、矿山数字化技术应用主要目的
主要对矿井的地测、一通三防、监测监控、调度、危险源预警、采矿设计、机电设计、生产管理等核心信息的科学集成与充分共享,进而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对包括地质、测量、通风、生产设计与机电管理等数据库为核心,以分布式的网络应用为基础环境,支持专业设计、资料管理、综合业务调度、信息查询及多级远程网络实时监测监管的安全生产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煤矿地测、采煤、通风、安全、机电、调度等相关专业数据与图形的一体化管理,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多层(生产技术层、矿井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决策层)用户的管理、查询与分析的功能;系统整体架构上,数据库统一集中采用SQLServ2000或ORACLE管理,远程管理系统基于NET开发且整体集成,C/S模式的专业基础应用系统用VC++等开发;实现地测、一通三防、监测监控、调度、危险源预警等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和快策分析;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的完全信息信息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
三、数字矿山整体规划与实施
矿山企业井田开拓、开采中休掘条件杂志,不可遇见因素频发,企业平衡生产、安全控制的管理难度大,同时井下作业范围广,移动设备多、控制系统繁杂,因而矿山数字化必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字化进程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
具体来说,首先应从企业发展目标出发,全面 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矿山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矿山数字化建设蓝图、统一企业各阶层对矿山数字化建设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实施中,要以“数字矿山”整体规划为基础,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进思想,首先根据矿山数字化总体规则搭建整体系统架构,并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到切入点,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为矿山数字化奠定基础。
数字化矿山应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我们认为数字矿山应按照一体化的构架设计实现,从业务视角看该技术既覆盖矿山主业的从原煤开采与运输、洗选加工装车外运全过程,同时覆盖生产辅助业务,如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地质测量管理、本质安全管理、煤质管理能及财务、人力资源、办公事务处等辅助后勤业务。
数字矿山一体化构架即包括了自动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全矿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覆盖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实时调度监控网络,实现煤矿生产“采、掘、运、风、水、电”的综合调度和和产过程自动化;还包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经营管理、事务管理、技术管理和能源管理等内容。
从生产运营来看,数字矿山一体化构架将覆盖从计划制定、分解及下达到作业任务执行跟踪、工程项目管理到生产经营绩效评价与反馈的整个过程以实现闭环管理。从时间轴上看,将覆盖企业中长期、年度及每日朱同管理周期的需求。从涉及单位来看,可满足矿级、区队至班组最小生产单元的不同管理的要求。(见图1)
四、神东应用矿山数字化技术后的效益分析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数字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强化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实现科学、合理、精益组织生产的迫切需要。通过数字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对煤矿各专业数据合理分类管理,对涉及的各种技术数据(地质、水文、测量、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生产、调度等)进行记录、处理、存楼、分析与管理、基于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可以建立一个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化,监测的自动化、事故的预警化、信息的可视化,为矿井规划、开拓设计、优化开采、调度指挥、安全生产、安全评价以及决策管理提供高可用性综合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具体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基于工作流达到安全生产的远程管理与网上办公,这将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的模式上实现巨大转变,必将提高系统动行质量和可靠性,能实时获取系统各种运行参数,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即是以技术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具本体现,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煤矿的不效途径,是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本质的变革。
2)基于地测基础信息实现煤矿多部门、多专业的安全生产专业信息化将超到带动作用,间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可估算。
结语:通过数字矿山建设为神东创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包括安全生产、提高员工满意度、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开采等方面,建设“本质安全型、摄影师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开封”五型企业,并带动整个煤矿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