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4 15:14: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微企业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推进小微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微企业财政支持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和辅助服务体系,使小微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崔庆梅(2014)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建议。胡逢源(2015)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促使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财政部财科所(2015)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层面对全面完善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提出了建议。但是,我国农业小微企业由于起点低、基础差,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在成长和发展历程中存在很多难题,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市场失灵以及政策层面缺乏针对性扶持,给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碍。因此,政府有必要针对农业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农业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国家财政政策的功能问题分析
由于财政政策公共利益的价值属性,要求财政政策在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社会再分配三个方面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功能指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和法律等资源运作规则,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合理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达到最佳的公共利益。市场必须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并不能通过价格有效反映出来,很难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市场内生缺陷也会影响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难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因此,为了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来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可以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市场经济中,市场自发调节难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会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些波动会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一定影响,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职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再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税收来调整收入分配。由于市场存在外在缺陷,即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现象会对公共利益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二)基于国家财政政策功能视角的理论依据分析
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经济稳定、社会再分配三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资源配置方面: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自由竞争的市场常常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又会阻碍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小微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常处于不平等和劣势地位;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的披露与获取制度不完善,也是农业小微企业的明显特点,因此农业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信用评级较低,融资能力明显低于大企业。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在遵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来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维护市场公平与效率。经济稳定方面: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难以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导致经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影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小微企业提供了占主体地位的社会消费品,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因此,熨平经济波动就需要财政政策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对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引导。社会收入再分配方面:由于市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容易造成收入的两极分化。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或加大对低收入者直接财政支出来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国家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工具
1.国家财政政策的类型。国家财政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政府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措施。”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依据对财政政策进行区分。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对国民经济总量调节时发挥的不同作用分成扩张性、中性、紧缩性财政政策;另外一种分类是按照其对国家宏观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划分成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时,政府会根据不同的供求情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减少财政收入的同时扩大财政支出。否则政府会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减小财政支出,从而使供求处于平衡状态。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的调节功能,对经济变动情况快速自发的做出反应,无需依靠外力。与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反,相机抉择可根据功能不同细分为汲水性和补偿性财政政策,需要依靠外力的帮助才能调节经济发展。当经济出现波动时,采用汲水性财政,是在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恢复力前提下,通过公共投资诱导经济景气复苏,吸引民间投资的缺期财政政策。当需要对现实的经济状况进行反向调节时,常采用补偿性政策来稳定经济波动。经济过热膨胀时,政府增收减支;经济萧条紧缩时,政府减收增支。在实际应用中,政府通过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习俗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经济因素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实现财政政策的三大功能的经济手段,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失业现象、收入两极分化等问题,自然习俗因素主要是指本国的特有的自然习俗情况。
2.国家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保证财政政策相应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预算、政府购买、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政府发行的国债等。预算是最基本的财政政策手段。预算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数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以及市场的供给、产业结构,使预算支出倾向社会公平领域,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最终实现对资源配置、稳定发展和资源再分配的作用。政府购买是政府作为购买方和支付者,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增加了社会需求。当财政资金以无偿的形式进行单向支付时,称之为财政转移支付。其作用在于: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在经济蓬勃发展时,为了缓解消费需求膨胀的压力,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增加财政支出。二是调节收入再分配。政府将税收收入无偿转移给收入较低的入,来缩小国民收入的差距。三是以间接的方式调节经济结构。当需要增加产量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差额来间接降低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当需要刺激对某种产品的社会总需求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消费者来减少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它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来调节市场主体行为和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收入实现资金从私人部门流入到政府部门手中;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变动征税对象、税率来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间接进行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对现存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国债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所发行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政府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债数量、利率、偿还期限等条款并且将其在市场上发售来获取资金,以此来改变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数量;公债资金的运用,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公债收入,通过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再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改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实际对财政工具进行选择时,需要具体考虑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承受的压力等相关因素,根据预期实现的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某种财政工具或者财政工具系列组合。
(二)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选择
财政政策作为一种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结构的方式对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财政支出政策包括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贷款政策在国外比较常见,是政府专门为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表现为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专项贷款来为农业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扶持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补贴农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主要对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贷款进行财政补贴:一种补贴情况是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农业小微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使农业小微企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融资收入,保障农业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例如为了鼓励农业小微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来提高农业小微企业的研发水平。还有一种补贴情况是补贴农业小微企业贷款利息与市场平均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由于在贷款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导致的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贷款利息,缓解农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压力。除了上述列举的财政支出政策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财政收入政策来改变农业小微企业的征税科目和税率,调整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结构,缓解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包括以下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调整税率,降低应纳税额,从而实现对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涉及到的具体税目可以包括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业小微企业的负担。第二种方式是延长缴款期限。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讲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金额并没有影响,影响的只是收款时间,等同于政府向农业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给予了农业小微企业更宽松的还款期限,缓解了农业小微企业的经济负担,而对政府来说则相当于损失了一部分利息收入。第三种方式是直接对农业小微企业的某些应税项目进行税收减免,从最基本的源头上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的应纳税金,例如符合相关条件的农业小微企业具有关税和所得税的豁免权等。第四种方式是通过税收返还、出口退税等政策间接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的应纳税额,目的是为农业小微企业发展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增强农业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为鼓励农业小微企业将利润进行再投资,对农业小微企业再投资部分缴纳的税款进行退税处理。第五种方式是通过加速折旧来延迟纳税,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当期折旧费用来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相当于政府提供给农业小微企业一笔短期的无息贷款,企业获得了延迟纳税的机会。除以上列出的财政对农业小微企业支持的方式外,还存在其它支持农业小微企业的方式。例如,通过清理政府收费中不合理的收费,减轻农业小微企业收费负担,从而支持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从这一派繁忙的情景当中不难看出,这家河南省最大的黄麻纺织生产企业正在满负荷生产,生意十分红火。
见到卫东农商行的工作人员来厂回访,锦绣精纺麻制品有限公司经理赵永志放下手里的活,热情的一一握手。
“这批货马上就发往全国各地,俺们厂能按期完成合同订单,最需要感谢的就是咱农商行,你们才是我们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快车……”赵经理一边满怀喜悦的指着正在装箱的产品,一边充满感激的与卫东农商行的工作人员攀谈起来。
据统计,至2012年5月末,该行已累计向辖区202家小微型企业投放贷款8.47亿元,较上年增加1.18亿元,增幅达到14.5%。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辖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较少、规模较小、融资瓶颈较多的难题,河南省平顶山卫东农村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紧紧结合区域经济实际,积极调整信贷投放思路,对辖内一大批优质特色的小微企业进行深入走访,并简化办贷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增强投放力度,延伸服务链条,倾力扶持小微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激活了一江春水。
积极创造条件,实施“阳光信贷”。该行于2008年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阳光信贷大厅,从小企业客户申请受理、评级,到审批、发放、回收,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通过优化信贷管理流程,科学安排各岗位分段操作,实时进行效率监控,大大提高了小企业业务办理速度和营销成功率。“阳光信贷”政策推行后,小微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缩短了,客户经理服务的客户数量增长了,客户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该行按照银监部门要求建立并完善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部门,并严格落实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均衡的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六项机制”,按照小企业专营部门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的“四单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
一、沧州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由2011年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确定的一个概念。我国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简称。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80%,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领域,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载体。就沧州市而言,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市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差,销售额较小,企业发展对外部资金依赖性较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二、沧州市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和融资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地方政府在积极引导、扶持小微企业较快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小微企业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融资问题突出
资金缺少、融资困难是目前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融资难。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小、频、急”的特点,由于风险性较高、财务信息不实、利润微薄等因素,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贷款积极性不高,相应条件要求过高,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据统计,2012年,占工业企业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仅占全部工业企业银行贷款的不足20%。二是融资成本高。有些银行通过收取管理费、手续费和风险保证金等方式,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使得一些小微企业只好进行民间融资,增加了贷款成本,也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经营成本高
一是生产成本高。长期以来,处于产业下游的小微企业以低价战略赢得市场。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物流成本、劳动者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很多小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状况。二是税费负担重,挤占了小微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企业在沉重的税费负担中艰难运行。
(三)优惠政策门槛高,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落实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政策设置不合理。有些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都难以达到申请条件,优惠政策仍难以享受。有些政策规定偏离实际,
(四)管理方式落后
我市小微企业“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创新能力弱也导致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少企业管理较为粗放,制度不尽完善,运作不够规范。
三、小微企业发展中融资难的原因
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经营不稳定,导致银行承担较高金融风险
小微企业在发展成长中往往自主资本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寿命周期较短,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破产、倒闭现象常有发生,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差。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不愿向小微企业发放信贷资金。
(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给银行的放贷设置了障碍
在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下降。小微企业多采用设立内外账等作假账的手段来避税,提供不实的经营业绩。会计报表列示的虚假财务信息,不利于银行信贷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信息,在对经营业绩无法作出合理判断时,金融企业面临给小微企业放贷的更大风险。
(三)企业缺少优质资产,不能争取抵押贷款
抵押担保是银行贷款的最主要方式,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存量普遍较少,缺少优质的抵押、质押物,按照我国现行常规审贷分离管理制度申请信贷资金,其贷款项目一般在审批环节就难以通过,所以信贷资金不能贷放。
(四)传统金融企业的服务方向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我国大型金融机构从成立之初就将服务对象定位于面向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因此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普遍以大企业、大资金需求为重点,评级标准、抵押条件等均较少考虑小微企业。
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银行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一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利用好沧州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充分发挥我市作为民营经济提供的政策优势,推动我市金融服务整体水平。要大力支持本市商业银行在本地扩大规模,发展分支机构和控股村镇银行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银行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增强农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
(二)要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落实财政对担保公司的扶持补偿配套资金,鼓励担保公司与专业银行打包合作,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探索健全信用担保机制,让更多的优质小微企业享受免担保贷款。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进一步调动银行、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要规范金融服务行为
整治银行业不规范经营问题,清理不合理收费,并进一步规范针对小微企业的收费项目,扩大小微企业收费减免范围。严格控制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获取贷款转手高价贷给小微企业的现象。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保护弱势企业的利益。四要引导企业改善生产经营,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赢得银行信任与信贷。
(四)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关系到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信用体系的缺失。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必须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征信部门应结合《征信条例》的实施,建立一套适合小微企业的银行信用评价标准和制度。要引进优质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施信用评级,以降低金融企业信贷风险。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创造优良融资环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小微企业对信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树莲.我国小微企业困境成因和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2]张与珊,董运龙.浅谈中小微企业融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01期.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25)。
作者简介:
一、小微企业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的问题
1. 从小微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缺少真正面向小微企业的针对性较强的金融服务。首先,面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主体不足。从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发展格局来看,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仍是面向基层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主要金融力量,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仍然明显不足,不能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其次,专门面向小微企业开发的金融信贷产品欠缺。目前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抵押和担保形式对资金需求方提供信贷支持,门槛相对较高。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因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抵押品或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而达不到贷款要件上的要求, 从而不能享受信贷支持。同时,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金融主体提供的金融信贷产品,从期限、额度、还款方式等方面也往往不能适应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短、频、快”等特点,不利于小微企业及时有效地利用金融信贷支持。
2. 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有待规范,不能很好地享受金融服务。据统计,我国95%的小微企业从未和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一方面是金融机构高门槛的信贷政策使小微业主对金融信贷产品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与生俱来的资金投入少、周转快的特点,使小微业主忽视或放弃了获得信贷支持的渠道。殊不知,小微企业若想获得长足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合理利用金融信贷支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
3. 金融主体与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等、资金项目对接不畅,小微企业利用金融业间接融资成功率不高。作为企业,金融主体考虑到风险、成本与收益,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发展态势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对业绩不太好或不太明显的小微企业则退避三舍。其实,在小微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营初期或经营的困难时期更希望能获得资金支持,而这却恰恰与金融主体提供资金支持的固有思路不一致,从而不能取得金融支持。殊不知,现在不太看好的小微企业未必发展前景不好,关键是要金融主体肯放下架子,真正本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做出稳妥决定,不能轻易将有贷款意愿的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二、基层央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紧对小微企业进行诚信教育,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信用基础。基层央行应加强信用宣传,扩大征信范围,尽可能多地将小微企业信息纳入信用体系,明示信用记录在金融业乃至社会各领域中的重要性,呼吁广大中小企业珍视自身的信用情况,正视金融机构的征信业务,鼓励小微企业坚持走诚信立业、诚信兴业的长足发展之路,在为自身争取金融支持打好基础的同时,也为辖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心尽责。
2.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培养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念,夯实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一方面是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理念,将小微企业作为业务客户平等地对待,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在赢得商机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结合基层央行金融知识下乡、 金融知识进社区等活动的开展, 通过发放宣传纸(册)、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与培训,逐步消除以往金融只为大企业服务的错误认识,使广大小微企业意识到金融就在我们身边,金融服务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金融、用金融的理念根植于心中,增强其借力金融谋求发展的意识。
3. 加快培育融资担保市场, 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夯实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保障基础。基层央行应根据辖区经济金融发展情况,适时建议政府加快培育融资担保市场,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制,争取尽早培育和发展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安全高效的担保体系,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4. 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小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社会影响力越来越高,服务小微企业孕育着巨大商机。基层央行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大、中、新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加快服务定位与转型,将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纳入其业务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分析小微企业的各种金融需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定位自身服务小微企业的切入点。比如,金融机构可根据小微企业发展规模及发展阶段,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特色化信贷产品;也可以侧重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的支付清算渠道,最大限度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推动小微企业做精做强。
一、公共财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42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其中有大约97%的中小企业是小微企业。而中小企业每年创造的最终产品和附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纳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接近50%,这其中,小微企业占据了主体。截止到2010年底,按照2003年中小企业的统计口径,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有45万多家,其中小型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数的89.7%左右。根据2011年统计口径,小微企业比例应高于此。可以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近些年,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增长较快,但人均水平比较低,受产业政策影响大,企业自身也面临着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多项痼疾制约。同时,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小微企业的发展障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尤其是工业型的小微企业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品附加值;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资质低,信息获取能力低,决策缺乏科学性。二是要素成本上升,税收负担偏重。近几年,宏观经济通胀压力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能源、原材料涨价为主要推动因素的工业成本上升已成了一种长期性趋势。产业转型加速,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薪酬增加,工业用地成本明显提高。加之,税收征管不规范,短期内税收负担较重,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三是融资渠道过少,资金压力趋强。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加大。但是,连续几年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之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较大,银行并不能及时为其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而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成本过高,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民间借贷成本过高,管理不规范,加剧了金融风险,也不能解决融资问题。四是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亟需提升。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小微企业税法体系,各项规定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实效性和针对性太差,财政拨付缺乏法律的保证和监督。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滞后,行政审批环节繁琐,税收征管水平的地域差异明显,金融服务创新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和信息管理咨询服务滞后,小微企业创业支持不足等。
三、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第一,扩大资金支持规模,完善资金管理。
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方式主要是直接的资金支持,五项专项资金基本体现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诸多方面,但不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发展的需求。
扩大资金规模,增加预算投入,丰富资金来源途径。可以在预算中规定投入比例下限,每五年左右做一次调整,使支持小微企业成为法律规定的长效措施;同时更加注重基金收益、捐赠和社会资金等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提升资金规模和稳定。
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重点,优化资金安排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细分财政补贴,量化补贴标准,鼓励小微企业将资金集约地运用于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在前端资金支持政策方面,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我国在财力可行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财政资金支持;在后端资金支持政策方面,完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包括专利保护在内的利益保护机制的财政支持。同时,国家要制定小微企业激励机制,以奖代补,通过市场和激励机制,更好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厘清管理责任,建立专司小微企业管理的统一部门,严格财政划拨资金分配和管理,增强政策制定执行和资金管理的协调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小微企业管理部门,由其协调各部门的有关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财政扶持资金的统筹,实现政策的连贯性和梯度协调性,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提升财政资金集中作用的合力。
积极引导地方财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增加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投入。不同地区小微企业成长状况差异较大,考虑有差别地提升专项资金地方配套比例,中央与地方支持力度相统一。
资料来源:交通银行和复旦大学联合的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指数简报(2011年下半年)
第二,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投融资方式。
目前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仅为信贷总额的9.5%左右,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看,内源融资难以满足需要,而大多企业不具备直接融资条件。因此政府要加速完善财政投融资制度,立足国情,充分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丰富融资形式,加强担保支持,逐步完善由政府引导 、金融机构和社会参与的金融支持体系。
优化担保体系。优化担保体系一方面是要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 风险承受能力。解决融资的关键就是弱化信息不对称。有必要探索建立统一完善的征信系统,有融资需要的企业可自主申请并录入相关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从信用担保体系组成来看,一是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利用社会资金多渠道补充担保基金,提高代偿能力;健全金融机构信贷考核奖励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资信评级制度。二是实行政府担保和再担保相结合的分层次的信用担保制度,通过建立省级甚至市级担保基金成立省市级再担保机构。
构建支持小微企业的政府性金融体系。支持小微企业的政府性金融机构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较为普遍。日本政府了全额出资设立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小微企业金融公库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来引导民间资金设立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美国进出口银行是直接支持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它的一项职能就是向小企业出口商提供信用及风险担保。我国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或将其纳入某些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也可考虑成立既有担保又有贷款又有投资业务的政府性投资公司,方便政府政策支持。
引导风险投资。英国的地区性风险投资基金(RVCF)由小微企业服务局(SBS)、欧洲投资基金、 私营机构投资者分别出资 30%、20%、50%,较好地实现了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的结合。我国政府应开辟多渠道的风险资本来源,建立公正的风险企业的市场价值评估机制和风险资本的多渠道退出体系,并以财政资金积极带动民间资本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
第三,增强政府采购带动作用。
我国政府采购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政府采购通过向小微企业订购产品,可以为小微企业创造市场需求,加快资金的周转,降低市场风险。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对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做出政策规定,但多属于原则性条款,具体的操作性不强,而政府部门希望多采购高质量的产品和劳务而基本不选择小微企业,因此亟需改进:
完善配套法规和制度。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清晰界定小微企业参与采购的范围、比例、部分产品标准、优惠措施等;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平台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小微企业及时获取政府采购信息,并保证采购的公开透明;建立小微企业供货商数据库并加强信用评级。
降低准入门槛,实行价格优惠。适当放宽对采购的专业资质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部分采购可以按照采购法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资质要求,不增加与项目无关的准入条件;适度调整政府采购目录,对一些适宜小微企业经营的项目应明确交给小微企业;合理分包整体性不强的大额项目,或允许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竞标;降低小微企业的采购保证金;同时,政府采购给予小微企业一定比例的价格优惠率,对满足一定条件的自主创新和低碳产品、技术,可以采取优先采购、累加优惠。
关键词:小微企业 税收政策 研究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小微企业的发展备受关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约1100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共约44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5%,遍及一二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占GDP的59%,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尽管国家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但其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我们选取杭州萧山的部分企业的数据加以分析,考察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对其提出几点建议。
二、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其发展概况
(一) 小微企业的界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主要分为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型企业由《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正式提出,在原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按照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等指标增加划分了一类微型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的概念由2007年的所得税法正式提出。符合年纳税所得、所得税征收方式等标准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要远小于小型微型企业。据调查,小型微利企业在实际中普遍采用定额征税,大部分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为收集数据和进一步的研究带来限制。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型微型企业进行讨论(以下简称“小微企业”)。
(二) 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内部存在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不足、用工难等问题,外部面临融资难、成本高、税费重等压力。《中国企业年鉴(2012)》中显示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利润率分别为7.37%、7.84%、6.86%、4.89%,可以看到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0%以上的小微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状态,平均寿命仅为3.7年,小微企业的发展岌岌可危。
在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境中,有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税费重是最主要的困境之一。《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0》显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税负率分别为3.44%和3.60%,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税负率高于大型企业,其税负压力更大。
三、现行的税收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一)企业数据计算
本文选取萧山1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对其2011年的报表进行计算,得到以下数据。其中,A到E为小微企业,F到J为大型企业。其中: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所得税负=所得税额/主营业务利润*100%。
(二)增值税
1、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1)增值税起征点适用范围狭窄。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起征点仅适用于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现实情况下,一部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只是注册类型不同,其经营方式及收入实现差异不大,不同的待遇使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差异过大。
(2)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得抵扣降低其竞争力。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能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缴纳增值税的小微企业很多是小规模纳税人。据计算,当企业增值率小于21.4%时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并且,若对方只接受按法定增值税税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就失去了交易机会,在市场竞争中极为不利。
2、企业税负分析
从直观的税负率上看,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税负率无明显差异,甚至有些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低于大企业。但小微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大企业甚至为负。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很多小微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形式增加营业收入,提高资金周转率,因此小微企业产品的增值额较少,增值率较低,从而增值税税负率也较低。但此时,不能对固定费用进行较好的控制的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此时,如果放宽增值税起征点适用范围,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的应纳增值税实施限额即征即退,或对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部分或全部予以抵扣,这部分税费的减免能帮企业缓解不小的压力。
(三)企业所得税
1、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偏小。其一,所得税的目前只适用于小型微利企业,大部分小型微型企业标准不被包含其中;其二,尽管目前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所得减按50%计人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按月来算,每月优惠额与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中每月减除3500元的费用相比,差距明显。
(2)亏损弥补政策不能给小微企业以实际支持。与发达国家的结转弥补政策相比,我国5年的结转期限较短, 且我国只允许向后结转弥补,不得用以前年度的所得弥补。经调查,小微企业普遍经营项目单一,投资风险集中,生命周期较短,不允许营业亏损向前弥补或退税不利于分担小微企业的投资风险。
2、企业税负分析
据统计,2010年,全国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19.44亿元)仅占企业所得税优惠(2499.47亿元)的0.8%。参考北京市2011年的数据,全市小微企业减免税款户数占申报企业所得税总户数的8.1% ,减免税仅占入库税款的0.17%。
微观角度分析,从所得税额与主营业务利润的比率分析,剔除小微企业中没有盈利即无需缴纳所得税的A、B企业以及大型企业中该指标数值极高的F外来观察,该指标几乎无明显差异,都在3.5%至4.5%之间浮动,可见政府在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力度上偏小甚至可以称为无任何影响。
按照现行政策的规定,大部分小微企业不能被纳入优惠税率的范围,使其与大型企业在所得税方面没有受到区别对待。考虑到小微企业不能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且普遍存在利润率低、筹资困难等问题,所得税额与主营业务利润相差不大实际意味着小微企业在承受着相对偏高的税负。
四、税收政策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现有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针对本文列举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增值税的政策建议
1、放宽增值税起征点适用范围,将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纳入进来,减小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税负差距。此外,可以向纳税人在注册登记时提供咨询,帮助其根据企业实际做出有利的选择。
2、放宽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制,允许小规模纳税人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拓宽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覆盖面。企业发展初期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较多,而收入很少,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抵扣能减轻企业的阶段性税负,帮助企业度过初始的困难期。
(二)优化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建议
1、提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建议提高小微企业标准,由范围较小的小型微利企业扩展到涵盖部分小型微型企业,将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也纳入优惠范围;二是降低所得税税率,可以考虑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的小微企业实行按5%的税率缴税;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的,按10% 的税率缴税。
2、调整小微企业亏损弥补政策。建议延长企业亏损弥补期限,并且试行企业亏损向前结转的办法。可对于当年出现经营亏损的小微企业,可由以前5年内的盈利弥补当前的亏损,并退回部分已经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3、给小微企业一定的缴税选择权。允许小微企业自主决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或是企业所得税,选择以后不得变更。
参考文献:
[1]龚振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税务研究.2012.3.P53—55
[2]姜建民.刘剑.起征点调整相关问题待明确[J].中国税务.2012.2.P42
[3]高琪.刘楠楠.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探析[J].税务研究.2012.3.P31—34
[4]刘成龙.完善税收政策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税务研究.2011.6.P21—26
[5]中国企业年鉴2012.企业管理出版社
关键词:小微企业;运行特点;发展状况;对策
小微工业企业作为全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菏泽经济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少不了小微企业的活力,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2012年,遭遇了一系列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困难:成本上升、用工难、融资不易且贵、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和管理方式陈旧。主要困难可概括为“两高两难”,即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
一、菏泽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销售整体持平,同比略有提高
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与成本上涨、利润率下降、资金紧张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12上半年,小微企业同比销售情况是:整体在基本持平的基础上略有上升。60家被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占18.3%,基本持平的比例为15%,同比提高的所占比例为66.7%,其中增幅在10%以内的企业占到87.5%。
(二)利润增长空间有限,发展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小微企业利润率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60家企业的数据显示,40%的企业利润率处于5%—10%以内;仅有不到11.7%的企业有10%以上利润率;利润率很低、不盈利、亏损的企业所占比例加起来占到48.3%。分行业看,纺织业利润率为5.86%,而2002年—2007年之间利润至少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几;皮毛行业2.98%,木材加工5.08%,非金属制造业7.5%,与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微企业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三)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回笼困难
近年来,经营成本增加、经营规模扩大以及账期拉长,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链持续收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给大中型企业配套生产的小微企业,账期延长问题相当突出,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了拿到订单小微企业不得不接受赊账,但是账期不定,回笼资金很困难。遇到两个公司同时不还账,资金周转更是困难。此外,许多大企业大量使用承兑支付,也变相地延长了账期。银行给企业贷款开承兑汇票,企业之间货款结算也多为汇票结算,小微企业采购原材料、发放工资、缴税、缴电费等等都要用现金,承兑汇票贴现率一般在6%左右,高的达到10%以上,仅承兑汇票一项,一些小微企业利润损失高达10%左右。
(四)房地产相关行业形势不佳,订单下滑严重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从企业订单数量上看,约三分之一企业持有订单与去年基本持平,约40%的企业有所减少,不到30%的企业有增长。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与房地产相关行业,如建材、装饰材料、木板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的订单量下滑尤为严重。由于近期房地产开工不足,全国钢铁需求量大幅下降,造成煤炭销售不畅;与建筑、装饰装修相关的产品需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保持订单数量增长的一些企业,则是因为开发出了新产品或是有相关利好政策出现,使企业暂时没有受到大环境的拖累。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融资难
在小微企业遭遇的“两高两难”中,融资难显得十分突出。小微企业作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未配置到相应的资源。原因在于资本被大量转移甚至透支到投机领域。据调查,在企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中,资金问题占到近56%。60家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有贷款需求并全部获得”的企业占3.3%,“有贷款需求并大部分得到”的企业占11.7%,“有贷款需求唯少部分得到”的企业占21.7%,“有贷款需求却没能贷到”的企业占23.3%,“依靠其他渠道获得资金”的企业占40%。
1.贷款依然困难。这是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由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仍没有根本转变,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仍然较高,贷款难、贷款贵和手续繁琐的现象仍然存在,缺少抵押物仍是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信用贷款额度小且覆盖面极其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寻求银行融资的动力。
2.用资更加昂贵。这是小微企业当下面临的严峻现实,由于难以享受银行的服务,无可奈何之下,小微企业不得不从民间借贷。上半年60家企业民间借款288万元,同比增长32%。民间借款利率在10%-15%之间。另一方面,有小微企业反映,即便享受到银行的服务,加上合同外的额外费用,如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实付利率也不低。
3.资金风险加大。高额的利息支出会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当遇到市场疲软、销售不佳、企业经营存在问题等因素时均易导致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务,有时被迫通过再次民间融资来偿还到期的高息负债,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用工难
调查显示,35%的企业没有招工需求,11.7%企业能够招到全部所需员工或者大部分员工,53.3%的企业只能招到少部分员工或招不到员工。据了解,三大原(下转第29页)(上接第26页)因导致企业招工难。一是务工人员流动性加大。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他们改变了以往“生存型”的打工模式,演变为“发展型”,流动性加大,导致企业很难留住熟练工,员工频繁跳槽直接导致企业在人员维护上投入更高的成本。二是规下企业生产环境较差,大部分年轻劳动力不适应,不愿意到小规模企业工作。三是小企业工资水平缺乏吸引力。近年来各地企业加紧招工现象对求职的务工人员形成心理暗示,求职人员对工资的要求与小企业给予的报酬有心理落差,导致企业招工难。
1.1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特征
第一,在年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内部员工素质相对较高,而且员工都比较年轻,在该企业中,技术型人才很多,其素质也高,他们都有高学历,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企业市场的时效性强,灵敏度高。高科技产业可以靠自身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占据市场,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产业可以领先竞争对手。因此,在创业期、发展期到成熟期,各个阶段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因为各阶段的收益是无法预知的,从风险控制角度看,银行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采取观望政策。
1.2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重视不够。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一直都是侧重于大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其认为大型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却忽略了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其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资源,另外,小微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造成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举步艰难。第二,营业状况不佳。企业规模小,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阻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因为其规模小能力有限,同时管理方法不够规范导致许多小微企业面临倒闭。第三,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根据了解,小微企业也要缴纳各种税金,而且税率和那些大型企业都一样,还有其他一系列费用,如此重的税务负担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进步。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就是产量的增加。通常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增长,也就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产品与劳务增加,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二,优化经济结构,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经济结构方面的改进;第三,对经济质量进行改善和提高,即经济效益的提高、卫生健康状况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的提高及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改善等。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方法及模式,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向着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良性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打破现有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及相关的结构,重新构建合适的结构。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第一,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其次对城乡结构进行调整;最后,调整地区的经济结构。第二,提高效率。首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然后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最后,改革事业单位,开拓市场,创新技术。第三,建立经济体制。转变增长方式,重在打破传统的增长模式,建立全新的增长模式及体制。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