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5 10:48: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实践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德育课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灌输方式,达不到知识、情感与行为方式统一的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传授、行为体验,加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实效性教学的目的。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求职礼仪”时,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请一名学生扮演求职者,依次展示从进门到就坐的表演,由教师扮演考官,考官可以根据情况通过与求职者握手、让求职者出示其准备的资料、为求职者倒水、夸奖求职者漂亮或帅气、故意将桌子上的东西弄掉在地上、递名片、让求职者作自我介绍等活动,来观察求职者的礼仪规范,最后面试结束,求职者离开。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展示面试礼仪规范,教师作适当点评,从而较容易掌握相应的求职礼仪,也明白了求职礼仪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有勇有谋,应对犯罪”的内容时,教师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根据教材的案例,编排了这样一个小品:17岁的职校学生区志放学回家,在一个路口发现八个手执凶器的歹徒正挟持两名手无寸铁的少女,最终产生两种结局,一是区志勇斗歹徒壮烈牺牲;另一种结局是区志机智报警,拖延时间,最终等来警察的救援。活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见义智为的真谛,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教育
2007年9月7日,总理提出:“有人把教、学、做看成是三件事,我认为是一件事,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学生在理论学习同时,开展调研、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实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德育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课外实践教育是“知”向“行”的延伸。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职业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服务体验”的活动,要求学生课后分别去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家营业范围相近的餐厅,对两家餐厅的服务者的职业礼仪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记录,同时在课堂上交流探讨,分享调查活动体会和收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两家餐厅服务者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比较明确职业礼仪的具体要求,明确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 学习反馈环路理论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学习方式与语文课堂教育文化构建 以适合教育理论推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语文课堂学习的平台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 拓宽学习领域,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倡导自主学习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倡导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构建快乐学习的农村职教语文课堂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情感教育 构建学习型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理论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思考 如何构建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 构建优质语文课堂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 构建优质语文课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前,冯恩洪老师的适合教育理论在我县教育界引起了轰动,老师们自觉地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更新观念,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优质课堂。小学语文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构建自己幸福人生的垫脚石。如何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转到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上来?这是我们经常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因此,如何构建我们的优质课堂,就成为我们学习与思考的重点。笔者在学习适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对优质语文课堂作出自己的解读。一、学习适合教育理论,构建愉快语文课堂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行为动机在于离苦得乐。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适合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给他们带来持久的快乐体验。为此,我认为必须构建一个愉快的语文课堂。那么,怎么构建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呢?
1、激发兴趣,精心导入
进入新课,教师的诱导非常重要。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一开头我便微笑地说:“同学们,我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生:自行车、汽车)如果到海里游览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呢?(生:船)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威尼斯去认识一种特殊的船——小艇,那里的人们几乎天天要用到它,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生:想!)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览威尼斯的风光,好吗?(生:好!)大家做好准备(生坐得端正,集中注意力)请欣赏(播放课件)。”如此导入,学生兴趣浓厚。
2、营造气氛,体验快乐
在语文课的开始,我都喜欢让学生和我一起做一些积极的动作,并在动作中引入积极的引导词,以此来为一节课奠定基调。如,我会让全班同学全体起立,迈左脚,再迈出右脚,张开左手向上摊开,说出引导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然后食指向空中指点,继续说出引导词:“充满了爱、自信、能量!”完成后,换成右手向上张开,说出引导词:“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啊!”然后继续食指指点空中,说:“充满了爱、自信、能量!”通过这样的引导,美好的能量就进入学生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了。
3、积极评价,品尝快乐
消极的课堂评价不能容忍学生回答错误,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地评价是一种激励,它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使学生品尝求知的快乐。
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基础又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三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读了三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没关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补充”“你的想法很独特,下面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等等。这样的回答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愉快的语文课堂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使他们从小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积极意义。愉快的语文课堂是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课堂,它教会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支持。二、学习适合教育理论,构建生活语文课堂
教育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学生熟悉的生活。适合教育理论强调,国家课程必须校本化,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灵魂。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把教材、参考书当做教学最主要的资源,忽视了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的校本资源。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一个把教学渗透到师生活动中的生活语文课堂。
1、用语活泼,进入儿童世界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一些课堂用语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在教《螳螂捕蝉》这一故事时,他安排了学生听写了五组词,可当学生听写完四组词后,薛老师说:“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此时,学生都开心地笑了。本该听写的,现在却成了“奖励”,学生兴趣很高。在复述故事时,薛老师表扬了那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的学生,说:“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多么形象有活力的评价!当第二位同学复述发生错误“黄雀伸长脖子……却不知道,后面有个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时,薛老师没有否定和生硬的批评,而是以“能站在黄雀后的是超人。”这样儿童化的语言巧妙地启迪了学生。
2、组织活动,读写生活化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关键,也是学生考试中质量检测的重点。读写过关的学生,听与说自然也不会差。因此,我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读写的结合。我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开展“读”“讲“写”活动,启发学生说和写,调动其阅读与写作兴趣。
(1)“读”
课文中的习作例文和有关讲读课文,学生自选报刊上的佳作,都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比赛”活动中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学词、学句、学段,体会写作特点,定期评选“小小朗诵家”加以鼓励。
(2)“讲”
每周的作文课上,举办一次“小小新闻会”让学生把平时自己在班里、校内、校外,家里及电视报刊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大家,相互启发表达。
(3)“写”
利用“读报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摘抄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同时利用“小组作文接力赛”“悄悄话知心箱”“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及时挑选出作文在学习园地进行展览,相互交流学习。寒暑假里让学生“集春联、诵春联”。这些活动都深得学生喜爱。
通过“读”“讲”“写”活动,要力争将阅读与写作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通过阅读学生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把自己狭小的生命与无限广阔的宇宙时空联系在一起,与古圣今贤的思考联系在一起。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德,涵养他们宝贵的童心,使他们看到自身的美好及发展的潜力。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是适合学生生活的课堂,就是从孩子的视觉看待世界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成人的东西强加在孩子的学习中,以为孩子和我们一样,这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让我们俯下身来,说孩子们的语言,才能感受他们的快乐与痛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展开教学活动,才能体验到教学相长的成长快乐。
三、学习适合教育理论,构建成长语文课堂
适合教育理论是关注师生成长的理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比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和谐发展的结果,是师生通过互动不断发现、发掘潜能的过程。成长最重要的是关注,是激情与体验。
1、聚焦优点,激活创造力
语文老师要将眼光盯在学生的优点上,学生才能被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一位刚上六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语文作文还没有被老师打过70分的。我拿起他的作文一看,字虽潦草,但作文却是原创的,写的是他家的小鸡如何聪明,如何乖巧,写得兴味盎然,富有个性。我高兴地给他打了90分。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说他喜欢写作文了。我让他写关于小鸡的系列作文。他也乐呵呵地动笔了。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把眼光盯在学生的优点上。
小学生,他们的依赖性很强,常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做圣旨,这样就更需要用表扬来激励他们。颇有点像一位家长说的“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好。”对于学生自己,我也是让他们不断寻找自己的优点的。我说,我们看问题就要像那照相机照相一样,要把焦点对准自己最美的时刻与方位。他们感到新奇的是,从小到大,大人都对他们提缺点,要他们改正缺点。今天我却提要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还真有点不适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关注自己的优点有助于弘扬与发展优点。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发展优点上时,他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缺点了。
2、学会欣赏,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个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发现语文其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学生任何一个方向的优点都可以为语文学习服务。因为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是工具科,可以为学习任何知识提供支持与帮助。我们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他们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当人人都互相寻找优点,互相赞美,互相欣赏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每个人都会从内心荡漾出幸福。
3、学会超越,提升精神境界
当我们把眼光投向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千年、万年……之后,我们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但眼睛虽小,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个人虽小,却可以创造未来。我们正是因为渺小,才不甘于被物质世界所牵绊,所以才会有人类的精神追求,才会有思考,有创造。人类始终在追求精神上的不断超越。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优化
虽然素质教育说了很多年,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仍存在这样一些不足: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师生关系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2教学内容情景化
高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如:讲close单词时,教师先做出关门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单词,由于形象、直观,他们很快便能接受。再如:教句型wouldliketodosth时,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说:I’mhougryIwouldliketoeatacake。然后讲解句型,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liketodosth的用法及特点,由此完成了该句型的教学活动。
情景教学的途径很多,可利用电教手段、实物、简笔画等展示情景,也通过深造学生参于来模拟情景。情景教学应力求形象、生动,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及语言材料,同时有助于调动其多方面的感知活动,使他们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以增强理解程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焦虑感及畏难情绪,从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活动。
3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同时,还可灌输情感和思想教育,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将合作精神创精神和友爱、孝亲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当然,教师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点及局限性,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艺术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真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艺术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放进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开发。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因此,我们除了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还必须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英语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科学始于问题,数学与“问题”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育课程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教学应当把问题植入课堂,让问题成为驱动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动力。
一、“问题解决”的现实价值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探索必须要有方向的引领,这个方向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而确立的,实现目标又是分阶段目标来进行的。学生掌握知识就是把一个个问题进行理解和解决,问题解决了,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相关知识。问题解决时有学生的自主思考,有创新和发现,有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同伴的合作交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序列步骤,最终能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问题解决是学生进步成长的阶梯,实施的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前后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让学生思考和解决,也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个过程蕴含着充分的认知价值,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二、怎样设计出好的数学问题
张奠宙教授在《数学素质教育设计》中对“好问题”提出了五条标准:(1)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作出回答,不一定有终极答案;(2)对多数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靠模仿来解答;(3)可以是一种情景,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靠学生自己去提出、求解并作出解释;(4)具有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挑战自己的智力;(5)解决它往往需伴以个人或小组的数学活动。
由此可见,“好问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好问题”不一定是大而全的问题,应当是与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对知识掌握有着支撑作用的问题。如在讲完均值不等式后给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
这些问题对巩固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怎样设计“好问题”呢?头脑风暴法的发明人亚历克斯・奥斯本曾经为企业界专门设计一个激发发明创新的参考表,它虽然是针对开发新产品而设计的,但我们可以吸收奥斯本的思想制订一个适合于教学的问题参考表,借以设计“好问题”:(1)问题的条件可否改变?问题的结论可否加强?(2)问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3)特殊问题可否引申出一般形式?(4)现有问题可否进行类比联想?(5)现有的问题正确吗?能否构造反例?(6)现有的解法是否最佳?可否运用另一种观念来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对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来说,可能产生不同的问题,这源于学生个体的基础差异,一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可能对另外一个学生来说就不是问题, 只有当学生辨别出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他现在所遇的问题有距离时,才会真正形成要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探索
通过这几年实践与反思,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问题设计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设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技巧和活动。只要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联,问题就能让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思考。教师一定要控制问题难度,让其“接地气”,要有“中心问题”和“子问题”,所有问题形成一个连贯的合乎逻辑的“问题链”;使问题的科学性、探究性、解决的可行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例如在余弦定理第一节课的教学时,可进行如下问题设计:
问题1:运用正弦定理理解三角形,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一边及其两角;(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接着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2: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形状、大小完全确定的三角形。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三角形的第三边和其余两个角?
问题3:如右图,在ABC中,设BC=a,AC=b,AB=c,已知a,b和∠C,求边c。
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2.问题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
问题的现实性就是指问题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是生活中需要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问题的描述和设置一定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不能枯燥干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有一个百货商店,第一批进货是收音机、皮鞋、尼龙袜、茶杯、闹钟,共计5个品种;第二批进货是帽子、皮鞋、热水瓶、闹钟,共计4个品种,问一共进了多少品种的货?能否回答一共进了4+5=9种呢?学生回答(不能,应为7种),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因:由于两次进货有两种共同的品种,故应为4+5-2=7。然后进一步指出:这里涉及了另一种新的运算。通过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3.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思考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设置不能太简单,那种一看就知道答案的题目是不能作为问题的。我们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即这类问题应当要求解题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思辨力、独立分析力以及创造力。我在讲分步乘法原理和分类加法原理时就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楼梯共有8步梯坎,某学生可一次上1步梯坎、2步梯坎、3步梯坎,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楼梯方法?若将8改为n能否得到一般结论。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很有挑战性。
4.问题要有开放性和层次性
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确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给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留下更广的空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因为问题设置不合理而受到禁锢。教师设置具有开放特征的问题,学生尝试去解决,通过添加条件或者补充遗漏结论的过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让学生逐步形成具有独立创新的思维品质。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故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层次性。问题要有难、中、易多个层次,决不能一刀切,问题要适合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要让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5.问题要有预设性与生成性
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诸方面来设计问题,即课前问题的预设性。学生学习是一种对间接经验的主观内化过程。教师预设的问题有可能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涉及对问题的调控,教师要经过比较、选择和优化再预设问题情境,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生命主体参与其中,有的学生进行着思维的“同化”,而有的是思维上的“顺应”。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调整问题的呈现方式,有时还要临时构建问题,处理好问题的预设性和生成性。课后还需要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和遗留问题进行跟踪,及时地形成反馈,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为促进教学积累经验,对后续教学预设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故事 多媒体 礼仪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理解不深的状况。在课堂教育方面,对此方面的教学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少必要的热情,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如今“国学热”,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成了时代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里面明确说明了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因素,并且以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了解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特点,才能言之有物地进行教学。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留存在全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人文文化。在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迫切性已经显而易见。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的使命。
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技巧进行阐述。
一、故事教育法在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教育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一)汉字故事与传统文化
汉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却有所减弱。汉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在推动语文其他方面的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汉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乐于接受,并且深入消化吸收,成了汉字教学中的瓶颈。
笔者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利用汉字故事来开启传统文化教育,并逐步深入诱导学生理解汉字,进而逐步体会传统文化的实践途径——讲汉字故事。汉字故事不仅有利于体现出汉字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去体会汉字的创造和演进,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生命体”。
例如,在教“学”字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学”字最开始的字形就是一个人用一只手不停地往一个敞开的容器中放置薪材。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拾柴火,他在劳累、寒冷中不停地寻觅,不停地积累。他拾到之后就放到一个敞开的柴堆中,柴火一点点积累,越拾越多。这个寻觅、捡拾、积累的过程,就是学。也就是说,“学”字就是积累的意思。在教“习”字时,教师可告诉学生“习”字最开始的字形是一只雏鸟拍着两个翅膀在飞的样子。然后,教师可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雏鸟克服种种困难,不怕失败,一直不停地拍着翅膀学习飞翔。这种不断实践,反复练习的过程就是“习”的意思。这样,教师就利用这两个字的本源和字形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对汉字造字以及传统文化根基的兴趣。
(二)历史故事与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往往有古文篇目,更不乏古文名篇的选读,而古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最易感觉枯燥和无趣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古文的流畅文风和深切内涵,而又习惯古文语法习惯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到文章的知识点以及体会到蕴藏其中的深刻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史记》篇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有趣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史记·滑稽列传》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在管理邺县这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老百姓,便巧妙地利用归谬法来为民除害,制裁了官绅和巫婆,破除了当地陋俗的。然后,教师可将古代的陋俗和现今结合起来,将古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言说用这个故事鲜明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了历史,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先民的智慧和理念。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在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依靠多媒体来展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综合艺术成果。如各种根据上古传说、英雄故事、历史典故改编的动画片、电视、电影等等。比如,在教学涉及春秋战国时吴越之间纠葛的诗词或者成语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眉间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典故有更多的认知。
(二)培养创新,引发思考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应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反馈,并按照大纲要求,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清晰分明、一致协调。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方面,尤其要注重课前的精心设计、筛选。在选取的素材方面,我们应力求具备相当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路,诱导学生创新思考,使学生能在传授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可以在现今生活中应用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高效率,广泛涉猎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的方面也十分广泛,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经济、政治、军事、农耕、水利等无所不包。所以,在教学这些方面的古文、诗词时,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给学生讲解清楚,也无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
三、传统节日、礼仪的教育
(一)传统节日、礼仪的教育缺失
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在当前教学中几乎是空白。然而,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整个传统文化的精髓的重要一部分也在这个方面,但是现今的教育在这方面却几乎丧失殆尽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发展,教授古代传统礼仪已经成为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中迫切需要的一部分。
(二)传统节日、礼仪的教育方式
传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也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讲述中,而应将传统文化的讲述扩展到课堂之外的学校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巩固住课堂的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应对相关节日、礼仪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教师可给学生讲解盂兰盆节、端午节、上巳节相关的传说和习俗,并组织学生在这些节日时进行课外活动,这样就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和理解更深刻。
诚然,要学生了解并欣赏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做到这点,教师应先深刻体会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讲授时中肯深切、收放自如。从这点来说,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也是对教师莫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纪德裕.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高文元.汉字教学漫话.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不论是教学内容的变化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进行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在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敢于想象,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提高。且在职高语文教学中,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针对构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构建 职高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前言:
通过调查目前的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职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并且教师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这样导致其教学模式十分传统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兴趣,最终导致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很差。所以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转变目前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学生才能转变对语文的认识,从而喜欢上学习语文。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意义,这样才能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创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大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希望学生可以全部掌握。且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太过注重自己的权威性,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出了抵触的心里,学习成绩也就得不到提高了。且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也就不再愿意学习语文知识了,而教师往往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因素归罪于学生,并没有及时反思自己,因此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要想做好语文教学,那么首要做好的便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兴趣逐渐得到激发,将自身的观点阐述出来,逐渐让教师理解。学生在发言的过程,教师要认真聆听,能够随时提出建议,以及鼓励学生,这样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其语文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1]。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基础知识上相对比较薄弱,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分散自身的注意力,这样也就造成了无效课堂的出现。因此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话题作文”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话题作文的要求来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好怎样进行写作。其次是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话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再次是要让学生根据话题的内容来选定好题目。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所拟定的题目来进行点评,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不枯燥[2]。
三、做好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职高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想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首要做好便是做好小组成员的分组,在每个小组都设立一个组长,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将会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积极意义。如学生在学习《我爱这土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且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学习中,学生虽然在解决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且对于这一诗歌来说,其中的情感比较深沉,因此学生想要领会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以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视觉与听觉的影响下产生出爱国情感,且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缩短与诗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四、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会认为语文并不是难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明确学生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如学生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中,教师就要抓准课文的中心,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设计好导语内容,或是请几位学生来进行演讲,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些关于妈妈的事。在学生讲完以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母子融洽的图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产生出共鸣。然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文中的一些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伟大[3]。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好雪片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新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好这篇文章。
【结 语】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首要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由学习主导地位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语文,才会主动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简国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对陕西省商南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7(09)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09
为了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对象自动自觉地提高语文各项能力,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文将从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来阐述主体参与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主体参与型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选题广泛,而且都出自经典古籍,难度不言而喻,对课本中的文言到完全理解需要学生主动花大量的时间去揣摩和领会。通过课前的主动预习,课堂上的主动思考和课后的主动复习,加深对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认识,对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和理解,抓住其中心思想,对于之后的解题就能够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将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内化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课前将预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初步熟悉和了解课文,收集作者柳宗元的背景资料。在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会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通过问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如对文中的“篁竹、清冽、为、怡然、m尔、翕忽、参差、寂寥、幽邃”等重难点词汇进行注音及注释,总结课文每段的中心思想,翻译段落等。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进行解答,以验证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在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复习任务,让学生反复思考复习,并不时对学生进行抽查,督促学生主动复习课文。通过不断地督促学生,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过渡到主动学习。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从课前到课后都作为参与主体,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需在课堂上由教师不停地灌输知识。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主动地学习。
二、主体参与型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或者分组讲解课文等,使教学双方有一个位置的改变,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采用更新颖的形式,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灌输知识,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教师通过事先的安排,将课程计划分摊给三个学生小组,分别负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字词部分、大意部分和意境部分。各小组选派出一名学生充当本堂课的“小老师”,讲解诗词的大意,分析意境,而小组成员对课堂中所出现的漏洞给予补充。利用学生授课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该部分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小老师”讲课可以结合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习。在这堂课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授课顺利流畅地进行,在学生小组授课完成后进行必要的补充,对学生不理解及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分析解释,起到引导的作用。
主体参与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形式上是参与主体,而且在课程内容甚至授课上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此外,在教师的推荐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是对课内学习内容的有效补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药。
三、主体参与型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在新世纪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的填鸭式教学中,而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主体的特性,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课前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为用小话剧的形式演绎陶渊明的经典《桃花源记》,其中人物对话须引用原文,要演出陶渊明在桃花源中的种种遭遇,如“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以及“诣太守,说如此”等。每组依次进行表演,由场下观众及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并给予奖励。这种方式的创新性在于学生不能照本宣科,照搬辞典或课文内的解释,而是要自己消化理解,并表演出来,不仅仅是在脑子里记住这些知识。学生在表演排练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内容,并以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了创新性。
时间流逝,一晃半年的骨干班主任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半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能够被聘为骨干班主任,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回顾半年的工作,我觉得既忙碌,又充实。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一、学海无涯,教无止镜
我积极要求上进,既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职尽责,又有奉献精神。我知道“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市、区、镇、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 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提升业务,科研实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包括《当代教育家》、《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研究》、《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等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三、全优课堂,提升自我
课堂是教师展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全体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 备好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听课,听讲座,领会课改精神实质。然后根据“三不五环”要求,撰写课后反思。回到学校,我把学到的知识应 用在教学上。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改,虚心向名师及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做教具,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
(2) 上课。我听了许多我校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发觉他们上课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懂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力求抓 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做练习巡视时,我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争取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3)做好课后辅导,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能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想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虚心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四、 严守制度,做好表率
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发挥自身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培养新的教学能手。
五、反思工作,不断进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凭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2014年5月所带的四小202中队被评为2013学年度佛山市“优秀少先队先进中队”。2014年5月辅导的合唱节目荣获南海区第七届艺术节“优秀辅导老师奖”。2014年9月被评为南海区优秀班主任。2014年11月参加镇第七届班主任能力大赛荣获二等奖。2014年12月光荣地成为西樵镇的“骨干班主任”。 2014年7月主持的语文课题《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成果交流评比中荣获西樵镇一等奖。2014年12月撰写的语文教学论文《找资源、讲方法、养兴趣、评促写》荣获南海区一等奖,西樵镇一等奖。2014年12月撰写的音乐论文《“四字诀”构建课堂和谐之音》荣获西樵镇一等奖、南海区二等奖。2014年12月撰写的家庭教育案例荣获低年级组三等奖。2014年12月撰写的综合实践论文《细节“八字诀”,演绎课堂的精彩——浅谈综合实践论课堂中对细节处理的思考》荣获佛山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