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想政治职称论文

思想政治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5 10:49: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思想政治职称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思想政治职称论文

第1篇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集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主体的组织性,是指学校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去开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实践主体的传递性;是指要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传递下去,营造相应的政治思想氛围;其三,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是指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保持一致;其四,实践主体的常规性,指的是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长期需要进行的工作;其五,实践主体的前瞻性,简单来讲,就是需要以当前学校学生情况为基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预见性的角度去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六,实践主体的选择性和引导性,是指学校为了达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引导。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各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代表着国家去行使其实践主体权利和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行为主体的地位有着其主动性的一面,也有着其被动的一面,是社会分工背景下赋予其对应的职权,是构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上述行为主体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行为,其有着比较强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主导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对于教育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性的作用;创造性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方式去开展,以保证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其能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对于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其不断进取,并且去接触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并且在长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实现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讲,这种主体性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作执行是由教育对象自己发起的,以各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去进行;其二,“前理解”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成型的过程中,教育对象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有着先验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环境是在个人生活经历,意识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状态界定为“前理解”状态;其三,建构性,是指在教育对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到践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在慢慢理解和认识相关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慢慢开始以此为引导去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就实现了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其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由此就进入到了本体认知的阶段,并且慢慢的融入到意识领域中去,成为行为主体思想意识固有的内容,由此就标志着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完成。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是因为成人学生是教育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保证实际思想引导工作的质量,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成人思想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找到其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其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集合成人群体学生的特点,从其工作和生活实际入手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其三,尊重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在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引导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在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降低,成人教育学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刚分析,以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然成为当前是很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不断做好管理体制的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开展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注重主体意识,展现人文关怀

从理论上来讲,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成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以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着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课程方案制定,都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使得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去实现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三,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由此营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保证将各项工作做好。

三、结语

第2篇

国内学者对高校成教学生思想现状的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实证调查较少。杨汉南、陈以能认为,“成教学生自我意识强而集体观念弱;思想情绪活跃但矛盾心态严重;擅长文体活动却缺乏学习主动性;认识水平高可实践能力差。”①王永庆也认为“成教学生政治思想复杂;集体观念淡薄且焦虑心理普遍;自卑意识较强”。②阳清秋的观点为:“成教学生学习目的不一,学习态度差距大;‘重业务,轻学习’和‘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存在偏差;学习状况不稳定”。③周建伟、娄立志则认为“成教生普遍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足;价值观念倾斜,职业道德滑坡;心理问题严重”。④刘金华将成教学生的思想现状概括为:“存在一定误区;学习目标偏离;集体认同感不强;对就业困难心理准备不足。”⑤此外,严丽丽、郭欣、陈贵龙等也认为:“高校成教生政治信念动摇;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功利意识浓厚;缺乏信仰、怨天尤人;思想和行为脱节。”⑥⑦⑧以上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当前高校成教学生的思想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1)政治意识淡薄;(2)功利意识浓厚,缺乏集体主义观念;(3)信仰缺失,自身定位不准确;(4)学习目标不明确。

二影响高校成教学生思想的因素研究

影响高校成教学生思想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以及学生自身。学者们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成教学生期望值低,不恰当的自我意识;(2)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3)教学计划,认识偏差,管理机制,教育方式;(4)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机制,成人学生的思想特点;(5)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网络文化,教育改革;(6)社会环境,学校,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7)学生不重视,学校在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缺位”的现象。

三加强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43-02

郭湛在《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一书中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1] (P.30)是人之所以为人、人能够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开展“问题逻辑”教学。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 (P.203)思政课的“问题逻辑”教学,就是遵循和发扬马克思关于问题的这一思想,从备课开始,直到课后的检测,都以问题贯穿始终。正如克拉克所说,“这种方法强调围绕问题组织课程,而不是呈现一些毫不相关的知识,课程与学校的真实情景相脱节。”[3] (P.10-11)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增强思政课本身的吸引力、启发学生敢问善问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大学生的创造力,对思政课的“问题逻辑”教学方法做些探讨。

一、围绕自主自觉性的培养和形成,力求问题设置 “生活化”、问题解答“理论化”

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同化”的思想,即主体在感受到刺激时,会本能地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大学生经历了中小学教育,耳濡目染了周边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一些熏陶,对自身学习、生活及社会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思想深处有一定的“图式”、有着一定的自主自觉性。问题逻辑教学就是以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启发学生敢问善思、以问题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自觉性。

在思政课的问题逻辑教学实践中,可以多设置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理论实际、贴近社会思潮实际的问题,既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课堂氛围的作用,又要让这些问题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自主自觉性。如果思政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就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觉性,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方法首先要把握的一个原则。

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学要从生活化的问题中,提炼出理论化的成果,帮助学生形成真理性的认识,巩固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情感。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 (P.11)在问题逻辑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化”解答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以彻底的理论说服群众的过程。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广泛听取、吸纳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既充分肯定学生解答中所有的合理部分,又要对其有失偏颇、甚至偏激的内容予以纠正,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原理,逻辑严谨、证据充分、言语生动有趣地为学生做好解答,让学生在信服的同时,增强学习、思考、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主自觉性,积极人生的自主自觉性。

二、基于促进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力求问题设置“知识化”、问题解答“思辨化”

米切尔・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一书中指出:“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后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5] (P.228)这种未确定性使人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身现实存在的永恒努力和冲动,这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根基。

王天恩曾撰文指出:“问题是已知信息在人脑中构成的指向未知信息的疑问。这种疑问具有希图得到答案的性质。”[6]问题所蕴含的这种从已知求未知、从疑问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人的能动性得以较好发挥的过程。思政课的四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包含着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丰富而深刻的真理性知识。在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的过程中,问题设置要注重“知识化”。在钻研、吃透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全面、深刻掌握大学生所关心、所困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内涵丰富、问题表征鲜明地设置知识性非常强的问题,既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又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点带面地传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启迪和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动地进入思政课的学习。离开了“知识化”的问题,就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就离开了课程教学和学科学习。所以,设置“知识化”的问题,是“问题逻辑”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与此同时,问题解答要注重“思辨化”。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解答问题中,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解答问题,向学生演示问题的解答,引导和启发大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多方面、多角度、辩证而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用“底线”思维看待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两点论和重点论看待事物的方法。通过思辨、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形成,帮助学生养成辩证客观、科学全面看待问题、处理事务的良好习惯,增强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使其在社会人生的实践中,遇到问题能客观看待、冷静思考、科学处理,使能动性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如果问题设置只注重知识性,就趋同于传授性传统教学,只有提高问题的思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三、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力求设置问题“情景化”、解答问题“过程化”

奥地利医生奥延布利加在发明叩诊法的过程中,当他因不能及时诊断病人的胸腹部疾病感到非常着急时,幼年时自家客店的小伙计用小棒敲打酒桶、通过耳朵认真听来辨别桶里还有多少酒的情景给了他非常重要的启发。实践反复证明,特定的情景往往助推着各种创造、在创造发明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激发、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性,在思政课“问题逻辑”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和参考特定情景再看创造发明过程中的作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贴近大学生思维实际、心理实际,贴近社会发展规律的实际,尽可能多地设置“情景化”的问题。既设置好必要的氛围和环境,也准备好问题形成的各种铺垫,并加上必要的悬念、疑问等,绷紧大学生思维这根弦,紧张大学生的心理,使其精神、思想高度集中,在其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成为大学生潜意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能空谈。即使是思政课教学,也要担负起这个职能。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就是设置“情景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方法。

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中,重点不在于结果如何,关键在于展示创造的真实过程,包括在这一过程中心理焦灼的煎熬、精神苦闷的搏斗、思想犹豫困惑的克服、以及逻辑思路的反复变化等。通过这个过程和这些演示,使大学生明白,创造性的工作也许可以成功、也许会失败,结果也许非常美好、也许不能如人所愿,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主体性很强的人,其创造性就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心灵上的“煎熬”、思想上的“困兽犹斗”等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形成。既增强大学生面对困苦情景时必备的斗志、勇气、信心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启发和引导他们追求和形成思维瞬间爆发的“头脑风暴”式思维习惯,帮助大学生开发创造性、形成和完善人的主体性。比如,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设置应急处置方面的情景,展示应急处置的整个真实过程,既贯穿了思政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贴近社会现实,对于社会实践中弘扬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综上所述,在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设置问题和解答问题中多做探索和尝试,以增强思政课的实际效果,促进大学生自主自觉性、能动性、创新性等主体性的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 南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6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第4篇

[关键词]文明修身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5月4日,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棋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作为我国青年中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使高校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四个新一代”,除了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教育,更要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文明修身教育。

一、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重要意义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进行文明修身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可以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可见,文明修身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明修身教育对巩固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21世纪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其道德意识,做到以德修身,塑造新时期大学生形象是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课题。

二、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主要内容

1.开展基础文明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的言行方式,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美化校园”、争创“文明宿舍”等活动中来。

2.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协作、谦虚求实、勤俭自强等道德品质。

3.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育民族精神,倡导修身自省,为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实施策略

1.因材施教,坚持贯穿主线

人的道德层次有所差别。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状况也同样高低不同,参差不齐。因此在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过程中,既要因材施教,分别不同对象,针对不同阶段开展教育。如将“文明修身”渗透到新生入学教育,可以使新生了解“文明修身”的内容、意义,使之在刚迈入高校的大门时就能产生“我已开始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从而使之在心灵深处树立“做一名合格大学生”的信念。

2.整合资源,注重工作实效

(1)加强“两项教育”

一是加强正面教育。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通过集体学习、竞赛考试、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正面教育,使大学生掌握文明修身的目的任务、内容途径等。二是加强自我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讨论;通过组建“文明督察队”等方式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充分发挥广大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文明修身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增强文明修身的自觉性、自律性。

(2)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带头、和批评监督作用。二是发挥团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的文明修身示范作用。三是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3.立体渗透,创新工作载体

(1)通过多种渠道巩固阵地建设

要想使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这一原本不为学生熟知的事物深入人心,首先需要需要巩固完善原有阵地,对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进行全面动员和宣传,如通过院广播站开辟“文明修身之声”栏目、在校报等开辟“文明修身人物风采”及“文明修身大学生论坛”专栏,发表关于“文明修身”的评论文章等。

(2)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制度建设

同法制建设一样,实施“文明修身”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要“建章立制”、“德法相济”。将“文明修身”渗透到学校规章制度、校纪校风的建设中去,也是“立体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推出“文明修身条例准则”,将其作为学生的评优、评奖、德育评估、学年鉴定等作为评比的一条重要依据。使文明修身同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通过不断总结,可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文明修身”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沈兴全,吴淑琴,张晓辉:实施文明修身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增刊)

[2]倪鸿雁,施进华.文明修身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3)

第5篇

一、中职学生特殊群体的含义

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是指中职学生中具有较严重的缺点或不足的一类学生。根据学生存在问题的不同,可分为纪律松散、学习困难、生活贫困、心理障碍、患病残疾等特殊群体。若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或改变特殊群体学生状况,则一方面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能较好地扭转中职学校纪律差、学习风气不佳等不良习气,为建立和谐校园起到关键性作用。笔者对所在学校通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设计符合在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及汇总,将在校特殊群体学生划分为经济特困、学习困难、纪律松散、心理障碍及患病残疾等几个群体,特殊群体学生数约为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其中纪律松散、学习困难学生比重最大,这部分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的对策

中职特殊群体中的经济特困生随着国家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的加强已基本解决,因此,中职学校主要是针对纪律松散及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及提升。人的行为与个体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关联,提升中职特殊群体的思想修养,是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新进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直接有效方法。

(一)抓住军训时机,为学生创造生活新起点

对于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每一个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他们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期,学生处要求班主任多途径了解学生情况,如通过生源所在地学校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生活背景及行为特点,及时建立并更新学生思政档案,动态掌握特殊群体情况,并注意对学生档案的保密。军训是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教官这个角色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凝聚力的。据笔者所在学校桂林工业学校多年统计,军训期间是违纪现象最少的时期。在军训期间为学生树立正面角色,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是纪律松散学生积极上进,对他们的正确行为及时肯定、表扬等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自觉约束行为,逐步走上正途。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德育体验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直接的手段。大多数特殊群体学生不良人格或行为的形成是由于其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引,缺乏关心、关爱、友爱、互助、成功的体验。在德育课程中按照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由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三)改革学生管理制度,鼓励学生“改过立新”

特殊群体学生的转变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实现。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将学生的行为严格地分为对错,其对于一般学生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则直接划分为错与惩,将其抛弃到对立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常因缺乏经验而犯错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更是要因人而异。传统学生管理制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特殊群体学生被动地划分到不良群体中,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初衷,不适应中职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本着育人的原则,新的管理制度应采取弹性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改错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在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中规定,表现好的违纪学生在受处分半年后可以申请降低处分级别直至撤销处分,这就在警示的同时也打开了接纳改过自新的大门。

(四)加强预防机制,分类指导,实施全面有效管理

1.跟踪学生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而不是事后处理,避免陷于“预防措施不严—事中处理不当—事后处理困难”的恶性循环。把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学生特殊群体名誉,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实施各项措施的基本原则。

2.明确特殊群体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措施。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心理自卑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作为学校,应严格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作为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学文化、学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美好未来。纪律松散的学生往往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只是单纯地通过谈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处通过合理安排学生宿舍成员,以宿舍为单元,让学生相互帮助,以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克服懒散的坏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开导学生,深入了解造成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重树学生“我能学会”的信心。任课教师则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让学生学会、学懂,重树学习信心。在学生之间则可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做组长,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开展帮扶活动。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互爱的优良品质。

3.做好教育规划,分阶段管理教育学生。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应当结合各年级特点分阶段管理教育学生。一年级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教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班主任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关注,设计引导策略。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专 业课程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因此,引导其爱专业、自觉学习专业是首要任务。此阶段可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工作能力,体会学习知识带来的实惠和快乐。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因此,重点应放在就业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训,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其顺利踏上就业之路。

4.建立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多途径掌控学生思想动态。(1)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实现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制度化,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目标,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作为家长,则可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学校步调一致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负责制,有利于学生情况的实时更新。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班主任经常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特殊群体个人档案。同时组建优秀、负责、被同学认可的学生班委团队。班委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班上同学共同生活,最容易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补充遗漏信息,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3)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手机俨然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核心,QQ、博客等平台是学生吐露心声常用的渠道,加入学生QQ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通过网络沟通,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可让学生相信教师,接受教师的帮助。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 常永强.关于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1(12).

[2] 李晗.影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5).

[3] 程允华.新时期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3).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合适;创业教育;职称论文

目前,全国各类高职高专开展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态,但这种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下问题依旧明显: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激情淡漠,即使有那么几个到创业大海里扑腾了几下,最终还是回到岸上喘气。怎样扭转这个局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鲜明的创业观念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创业就是就业,就业也可创业”,“创业从零开始”,“专业成绩好是好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更是好学生”,“课堂教学是基础,社会实践出真知”等。学院高举创业旗帜,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敢想敢闯的智谋型人才,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广铺新路。但,作为一名从事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我认为:如果说高职院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的话,那么就必须正视这种渴望,并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添砖加瓦,更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

一、 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合理方式合理引导

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同出一辙:育人成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政课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首先应该让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敢为性,要让他们意识到,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可贵的精神财富。

譬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就做了这样的改革:打破传统思维,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大学生思政”课程从原来的公共课部划分出来,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入学院学工处,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并入学院招生就业处,将“大学生思政”课程并入学院宣传部,并设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实训室”。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的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学生的创业引导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黄冈职院构建了“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创业行动”三位一体的循序渐进式创业训练实践体系,先锻炼、后实战,科学培养学生的创业力。

⑴志愿者服务起步。高校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倡导学生们走出自身狭小的交流,实现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爱,营造团结,互助,友爱,奉献的精神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技能,初步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

⑵勤工助学热身。以前勤工俭学是一种贫困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资助的一种形式。现在,除了扶持自强自立的贫困生外,很多非贫困生也积极加入这个行列,在学生们看来,勤工俭学不再是单纯的解决生活费而已,其实这也是一种锻炼自己坚韧性,培养培养生存技能,基本掌握融入市场的能力。

三、 选择合适创业项目,让学生创业成功起步

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有特色才能产生亮点,有特色才能构建影响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特色,研究高职学生特点,打出创业教育的特色牌。

⑴ 电子商务创业,起步低,双向突破。我院学生实行“无店铺经营”,很多学生在网上开网店,批零兼营,内贸外贸双向突破。营销学会每年举办四次院级营销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或买或卖,在讨价还价中领略经营的快乐。

⑵Ⅰ.设立创业一条街。学院准备开辟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旨在为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提供集电子商务、创意小店、物流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学院在创业园提供场地、水电、宽带和创业指导师,其他的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解决。学生在这里“真刀实枪”训练,“真金白银”产出,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全真式、全天候、全方位。Ⅱ.设立创业团队。目前学院就业协会已设立四个创业团队,二手商品回收团队、衣物干洗团队、快递业务团队、花卉销售团队。四个创业团队,配备不同的创业指导教师,每月评出最佳业绩团队,增加学生竞争意识。

如何给在校或已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这条路上更多的支持和建议,我觉得,不能人云亦云,有很多人说到创业,就照搬书上或别人的经验,其实,创业经验因人而异,针对大学生个性有的放失,每个高校要出台符合自己学生、符合学校、符合地方经济特色的创业教育,才能走的更远!以行动激发活力、以平台激发合力、以全方位指导构建牵引力,才能让创业教育理论系统化、创业实践形式多样化、创业成果效应辐射化,才能让创业学生的明天更有甜头、创业教育的发展更有盼头、具备创业力的学生勇立潮头!

参考文献

【1】 严金发. 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成功率低,难题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