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5 10:49: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

【Abstract】FinancialLeverageistheshiftinwhichanenterpriseadjusts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withthehandlingofdebits.Reasonableoperationofthefinancialleveragewillbringextrarevenue-----the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totheowner"scapitalofthisenterprise.Thefinancialleverageisaffectedbymanyfactors,soatthesametimeweget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wegetmuchunpredictablefinancialrisk.Socarefullystudyingthefinancialleverageandanalyzingallthefactorswhichaffectthefinancialleverage,andmakingclearitsfunction,natureanditsinfluenceto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isthebasicpremiseofreasonablyoperatingthefinancialleveragetoservetheenterprise.

【Keywords】FinacialLeverageBenefitonFinacialLeverageFinacialRisk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

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立信会计丛书《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修订版《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王京芳薛小荣陕西工商学院学报(西安)1995.4.24--28,48

《论财务杠杆利益的计量和应用》席彦群广西会计(南宁)1997.2.3--7

《负债经营初探》吴思明广西会计(南宁)1995.11.10--13

《谈"财务杠杆系数"及"期望资本金税前利润率"》严鹏飞朱学麟内江财贸学校

《对财务杠杆理论与应用的探讨》杜英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1--3

第2篇

1.现行医院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近阶段,医院的外部宏观环境日趋复杂,而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不足。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突发事件等。例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可以使公众加大对医疗保健的投入;社会经济环境趋好,公众的诚信度增加,逃避医院的医疗费用的情况就会减少。这些都是有利于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反之,则会加剧财务风险。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滞后,采取措施不利,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另外,医院会受到更新换代产品的挑战,一些药品、材料是进口的,国内货币贬值亦会提高其采购价格,增加了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2.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不力导致支出膨胀

(1)时间跨度短,往往重视年度预算,无法考虑由政府建立养老金和其他政府津贴计划,也无法分析由政府发放或担保的贷款所引发的后续风险。(2)传统的预算仅仅知道现金流量,不考虑负债的增加、不考虑有债务、不考虑财政的过去承诺所引发的未来成本,带来财政成本的转移。(3)预算外收人、制度外收人的膨胀影响了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3.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同时,一部分财务人员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低,这些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4.医院使用资金管理不善

(1)从投资上看,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造成资金浪费。(2)从资金使用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3)从资金回收看,一些医院由于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警戒线,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头疼的问题,有的病人经济困难导致欠费发生,有的病人则用假名恶意欠费,医疗纠纷本身更是不少欠费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医药费拖欠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成果相距较大,而蕴含巨大的财务风险。(4)资金的收入来看,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医疗费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项,有的不开票据或收费不入账,不仅在资金上对医院造成损失,长期的话也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

5.财务决策缺乏可行性导致决策失误

近阶段,医院的财务决策都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主观决策等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引起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1.合同风险

指由于合同本身不合法、不明确、不细致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引起的风险。如:医疗设备、药品等采购合同,病人医药费用结算合同,病人家属在手术前与医院签订的医疗合同等,结果在合同签订时,没有对数量、质量、价款和酬金、履行期限、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等事项做出合法的约定,便会导致合同的无效,甚至引起各种经济纠纷、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风险。

2.信用风险

指交易双方不能履行合同造成的风险,如医院的债权(医药费、住院费等)不能如期收回,假若医院因此拒绝收治患者,就会违背医院救死扶伤的宗旨,违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但医院继续背着沉重的欠费包袱,且政府不予补偿,这亦属于医院承担的财务风险。

3.政策性风险

指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如收费标准的制定或变更,如果没有考虑医院设备的价格、投资回收期等因素,就可能增加医院损失。还有药品价格的变更等,都是医院面临的风险。

4.资本市场风险

它分为权益资本风险和债务资本风险。权益资本就是医院的净资产,它受到医院经营业务收入、上级拨款的制约,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权益资本,扩大权益资本,能为医院的业务发展提供保障。债务资本就是通过银行借款或其它金融机构借贷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的成本会受到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影响。

5.实物资产的风险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原有实物资产的贬值,因此应对资产进行定期评估,按现值进行管理。其次,购买进口设备也有价值风险,如国内货币贬值会提高其采购价格。再有,医院以市场价格购进医疗用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而销售却以国家统一价格补偿,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购销方式,也是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预警

财务风险从萌发到产生再到恶化,都将在某些财务指标的数值变化上体现出来。比率分析是将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指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分析是将企业本期的财务状况同以前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或将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进行对比,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水平以及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将这些指标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起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对医院的经营发挥很大的提醒作用。

1.流动比率

即医院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该比率越大越好。

2.速动比率

即医院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后的资产值)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短期快速、较准确的偿债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最低为1,该比率太大则占用太多资金。计算速动比率时为什么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其原因是:(1)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2)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未作处理;(3)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4)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综上所述,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3.资产负债率

即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对于资产负债率指标进行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分析的角度。债权人认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他们最关心的是贷款的安全程度,债务比例越低,贷款风险越小。自己的权益越有保障。从股东的角度看,只要是能保证全部资本利润率大于借债利息率,就希望资产负债率越大越好,否则反之。从经营者的立场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正确决策,合理安排好资本结构。该比率越小财务风险越低,但比例太小又表现出医院利用债务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所以医院要根据本行业、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全面考虑,确定资产负债率的正常比例范围(各地区、各行业、各种时期有不同的合理资产负债率范围)。至少要保证净资产多于全部债务,即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

4.现金流量比率

即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比率,用于分析和预测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比率大于1表明整体上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现金流量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5.维持当前现金流量的能力保障率

即营业现金净流量与必须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的比率。该比率大于1时,说明医院不仅能维持经营,还可以扩大经营或满足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

6.营业现金流量偿债贡献率

即营业现金流量减维持性资本支出后与到期债务本息的比率,反映医院在满足维持经营情况下的偿还到期债务的水平。该比率小于1时表明医院不得把通过增加新的债务或其它资金融通方式来偿还到期债务。

四、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研究

1.要建立包括工作数量、业务质量、成本水平、药品库存、收支结余等指标在内的预警系统

2.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日常现金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仓库物品保管、固定资产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信贷、往来账管理等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理财方法,强化预算管理,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

3.财务人员要注意发现理财中的异常情况(如库存药品或材料激增、各类资金比例关系失衡、业务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并及时反映以便领导采取措施,保证资金调动灵活、供应及时、流向合理,使财务工作规范运行。

4.坚持弹性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就是财务管理的弹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之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弹性,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财务管理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缺乏完全的控制能力;(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3)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都是对未来的一种大致的规划,也不可能完全准确。为此,就要求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保持可调节的余地。

5.贯彻优化原则

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优化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2)最优总量的确定问题;(3)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问题。

6.采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财务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防护性控制。防护性控制又称排除干扰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发生前,就制定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把可能产生的差异予以排除的一种控制方法。(2)前馈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又称补偿干扰控制,是指通过对实际财务系统运行的监视,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使差异得以消除的一种控制方法。(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又称平衡偏差控制,是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实际财务活动或调整财务计划,使差异得以消除或避免今后出现类似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7.降低筹资的资金成本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用;在用资过程中支付的报酬,如向股东、债权人支付的股利、利息,这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

资本成本通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即支付的报酬与获得的资本之间的比率。一个企业通常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筹措长期资本,而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成本高低不等。为了进行筹资和投资决策,确定最佳资本结构,还需测算各种长期筹资方式下的综合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故称之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它是由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的权数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Kw=KjWj

式中: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j:第j种资本的成本

Wj:第j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先需测算个别资本成本,还需计算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资金成本降低意味着企业筹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

总之,建立了包括上述指标在内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医院可以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对上述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医院财务状况,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制订负债经营警戒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政策建议。

8.完善政府预算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预算制度

(1)采取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调整各级人代会召开时间,或采取跨年制预算年度安排,使预算年度与人代会审批预算草案的期限衔接。(2)改革预算科目设置体系和审议制度。(3)改革预算执行监督制度。要必须对预算执行各个低财政风险节给予富有实效的监督,形成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突出财政监察、审计检查、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

9.建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1)建立医院管理会计工作体系。医院设立管理会计工作岗位,对每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年平均报酬率预测、非贴现的回收期预测,避免利率变动造成的损失。对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应采取谨慎原则,每月计算汇率损益,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目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构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分析,收集财务经营风险的有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现有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医院工作的统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资金使用效果和负债能力。(2)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实物资产风险可以通过主管努力,完善内部管理进行控制。对固定资产、材料认真执行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药品按月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①把物资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管理。②从医院院长、财产管理部门(财务、设备、总务)到使用科室及操作人员,实行全员管理。③建立健全三帐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④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玄香兰: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5).

[2]刘璇:如何降低医院管理中的风险[J].中国医院统计,2005(1).

[3]涂平安:试论医院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1998(6).

[4]郑大喜:医院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6).

[5]孙晓燕:医院现阶段收支分析与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3).

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财务预警机制

1 风险概念的阶段性发展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1895年,Haynes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1901年他在其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

研究风险的国内外学者站在不同的学术视角,给出了风险的内涵。由于概念具有本质性的特点,清晰阐释概念是对风险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指导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将风险理论特征归纳为五点: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复杂性;风险的动态性;风险的可度量性。

2 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分类

2.1财务风险的内涵

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两种认识:一是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结果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本文将前一种观点称为广义财务风险,将后一种观点称为狭义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从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认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财务活动成果与预期收益的偏离,这种偏离一般是指财务活动成果的减少,带来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降低。

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引起的,风险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动,这种运动以货币资金为起点,也以货币资金为终点。

2.2财务风险的分类

依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分类。按照财务风险的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照能否通过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状态,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照风险设计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但通常上人们按其成因及性质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及汇率风险五类。根据上述分类标准,本人更认同将财务风险按成因及性质进行划分。

3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3.1财务风险识别

叶冬梅(2006)提出财务风险预测的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贺妍(2008)认为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根据风险大小和事件的重要性设定优先次序,以合理安排资源配置。

3.2财务风险的控制

3.2.1确定风险反映态度。确定风险反应态度的出发点是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木,提高风险管理效益。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风险的控制力度也就不同。

3.2.2风险预防方法选择。回避风险法:综合评价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降低风险法:努力通过措施使其降低;分散风险法:通过联营,多种经营及多元化投资等方式来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转嫁风险法: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承担。

3.2.3风险处理措施选择。风险成本摊入:企业可将一部分风险损失事先以成本加价的形式摊入成本,将风险自行消化;建立风险基金: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有计划地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2.4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初始财务指标的确定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相关明细表和在此基础得出的各类财务比率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如图1所示):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按照普遍性、相关性、可比性、动态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选取了四大类中的20个指标作为初始财务指标。

图1 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初始指标4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4.1研究不足

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但也缺乏对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研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1)鉴于研究财务风险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专业学术背景,研究视角各异,使得该理论内涵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2)研究的内容大多以浅层次的描述和分析为主,缺乏更深入的对财务风险内部综合性的定性和定量研究;(3)缺乏对多层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进行深度探讨,致使财务风险差异性很难得到准确划分。

4.2未来展望

纵览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现状,笔者认为未来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对财务风险开展研究:(1)风险管理的思想和视角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可以从现代企业价值链管理与金融管理的新视角来做新的理论发展研究;(2)从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向实证研究方法转变;(3)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和指标的确定应采用动态和系统方法相结合,运用动态的视角观察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茜.外资企业WCDP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许焕升.风险管理的方法工具[J].管理视角,2008,(4):48-49

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 预警 ;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突出,同时,职务犯罪也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合理科学、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经营财务情况,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 同时通过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1】

要做到有效的预警,最基本的问题是应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时监控,从而在前期、中期、后期的财务管理上规避风险,促使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工作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控 是应对财务风险的最佳方法。【2】

a、 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国家的政府为了解决本国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总是根据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当这些政策方针发生变化时,如果企业不能正确预测和估价这些变化,会使其经营处于被动的局面,面临各种程度的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生存和发展能力。【3】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管理的奋斗目标。【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根据财经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合法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和财务风险;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力求提高投资报酬,降低投资风险;合理使用资本,加速资本周转,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同时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抓住了财务管理,就可以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抓住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关键,就可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

b.财务管理的风险

财务管理是一种现实和预期的管理,由于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企业不得不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与充满竞争的市场,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其中之一便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财务危机问题。【5】具体体现在:1、企业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导致投资失误;2、企业的财务结构弹性不足,结构脆弱;3、盲目扩张,过度负债经营;4、自有资本比重过低,对银根的扩张和收缩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太大;5、对跨省、市、区和跨国经营的政策把握失误;6、追偿债权的能力有限;7、产品的同质化倾向过于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2.研究的必要性

既然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同时,财务管理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那么,研究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提出预警,促使经营者加强风险的防备能力,化解风险;以科学性的原则,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不走弯路,少走弯路;系统性地研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影响风险的因素,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程度,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动态性地分析过去的经验和不足,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查找文献方法概述

本文的数据、文献来源主要是基于今年以来在中国经贸导刊、中国总会计师月刊、财会通讯、经管空间、现代商业、经济论丛、网络财富、经济论坛、财务会计、经济与法等数十种学术报刊中发表的20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设想、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的对策、财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等方面。的时间均为2010年以来发表的,充分显示了研究的实效性,从期刊作者的地域性来看,包含了全国十余个大中城市的专业技术人员,说明研究地域的广泛性,论文涵盖了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的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的对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三、概念界定

1、风险

所谓风险,是指概率不确定、程度不确定的一种后果。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经营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本文研究的是广义风险。即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

2.财务风险

陈红慧老师认为: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出现破产及陷入其他财务困境现象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见参考文献《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6】

龙爱月老师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营运失败、商业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正式破产等(见参考文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7】

薛启芳老师在论证了20世纪末亚洲爆发了自二战以来经济最剧烈动荡的"亚洲金融风暴"危机后,深刻感受到企业过度负债、财务结构不稳定、抗风险的现金支付能力极差的风险。她认为:财务风险无时无处不在(见参考文献《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对策分析》)。【8】

杨建斌老师认为:开展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预防和化解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已成为保证项目成功,创造最大效益的重要措施。【9】

从以上老师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得知: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因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相应对策,保证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分析机制不健全,必将导致内部监控失效。【10】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协调配合、成本效益原则。原则。【11】具有收集信息、预知危机、控制危机,增加免疫的功能。【12】

1.基本监测系统

“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13】这个基本检测系统主要对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及公司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分析、公司适用税收政策的预测分析、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同行业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分析和公司经营目标变动的预测分析。一旦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就要适时调整财务预警体系,以适应新条件的要求。【14】同时,可以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 能够对企业集团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 加大收账力度, 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 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15】

2.适时监测系统

它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监测,主要包括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存货、成本费用、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销售收入等指标进行警源、警兆、警度、排警四个步骤进行监测。【16】通过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与某些外在特征的分析来加以判断。例如在财务危机潜伏期,企业可能出现过度大规模扩张导致支付能力下降;无效市场营销使销售额下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分配不当,短期资金大量挪作长期用途;无视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未能对本企业做出相应调整等症状。在财务危机发作期企业可能出现自有资金不足,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下降;过度依赖贷款,利息负担重,资金周转失调;债务拖延支付等症状。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避免未来类似情况再次发生。”【17】以摆脱财务危机,恢复财务正常运作。

3、跟踪监测、监控系统

跟踪监测、监控系统是对企业主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影响的重要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其目的是尽早发现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潜在趋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一些财务决策可能一时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却是企业以后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 因此,这种长期的跟踪监控非常重要。

4、信息预警系统

构建IT平台下财务预警系统,建立信息采集、警兆识别子系统。从企业各部门采集企业经营运作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在决定信息采集的范围和内容时,还应关注各种风险的早期信号,如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而现金流出量增加、财务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投资比例失当、企业信用下降 、无力偿债、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积压、人才流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等等;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18】

5、预警指标系统

预警指标库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不同的预警指标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重点预警指标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 全面地反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的真实现状,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预警信息系统的关键核心之一。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指标。此外,由于目前大多数公司存在着“饮鸩止渴、效益惟上”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的存在,所以,财务预警指标应包含企业发展潜力方面的指标。

6、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后的运用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 企业要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 如政策面出现大的波动,就要根据情况,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实事求是的利用政策面的变化来顺应和规避风险。如出现产品积压, 质量下降, 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 这些,都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 采取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危害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19】(见参考文献《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思考》)。

五、结论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规避风险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全方位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作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风险源头,采取有利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20】保证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工作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赛英刍议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第31卷第6期

【2】杨晶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分析财税纵横2010年第25期 P806

【3】邓秀英从企业财务危机研究到预警系统的构建 中国经贸导刊 2010年第 7期 P58

【4】 张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3月P91

【5】文玉华对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经管空间2010年 第7期

【6】陈红慧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经济论坛 2010年2月 P194

【7】龙爱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财务会计P113

【8】薛启芳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对策分析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P259

【9】杨建斌构建适用于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Value Engineering P79

【10】李丽莉关于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探讨 中国总会计师月刊

【11】卢闻天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经济论丛P198

【12】钱光明浅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P135

【13】应朝辉构建工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现代商业 P228

【14】杨晶煤炭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P85

【15】杨相和试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会计与审计P54

【16】董发国 周 伟国基于流程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5期 P95

【17】田小利关于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探讨网络财富 2010年5月 P153

【18】朱祥德陈可喜IT平台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财会通讯2010 年第9 期P155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措施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是金融的核心,商业银行的财务危机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业的安全,乃至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只有牢固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有效的识别和化解危机,才能优化自身内部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财产、收入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获得收益的不确定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财务风险主要是银行在其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相关因素的预测和分析,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自身经营管理活动的失误等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一些差异,从而使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增大,或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应该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控制财务风险,使商业银行能够灵活地应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表现

(一)内控风险

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首先内控制度在设计上还是不够科学,或者存在业务流程制定的不够规范不易于执行的情况。有些制度只是粗略制定了一些皮毛的东西,其实用性并不强,只是形同虚设而已。而针对一些新业务的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时缺乏全面的考虑,甚至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其次,在电算化管理方面,也缺乏一套规范的内控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控制系统,一旦有人利用电脑作案,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主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表现为存量信贷资产的不可流动性,只能等待借款期满,借款人偿还本息。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导致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根据导致市场风险因素的不同,可以将市场风险划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及黄金商品价格风险。

由于市场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政治、经济、意外事件等同时反映到市场上,短时间内银行面临的环境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市场风险相对于其他风险隐蔽性更强,危害程度也更高,很容易引发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四)信用风险

在银行业中,借贷主要由商业银行来经营,会生产显著利润,但是也可能导致损失。借贷是风险最高的活动,因为在发放贷款时,银行承担任何全部或部分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非恢复风险,这种类型的风险,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被称为信用风险或债务人的破产或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我国银行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业务管理模式,建立起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内部控制制度延伸、覆盖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面、有效、规范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对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重新进行评估,若存在已落后于业务发展、不合时宜的制度应及时进行调整、更新、完善;对尚未有制度规范的新业务及时制定相关制度,以规范新业务,促进新业务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二)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实行稽核派驻制度,将商业银行中业务素质高的并具备内审资格的业务骨干充实到稽核队伍中并采取直管方式,履行稽核审计职能,保持稽核独立性,提高稽核工作水平。银行应随时监控各项指标,对风险信号及时识别、评价,例如应收的账款增大,呆账、坏账等增多,成本上升等问题,就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积极采取措施,使损失降到最低的水平。在财务风险防范中,必须及时对分析资料和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财务风险档案,为以后防止类似风险再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控制机制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市场风险应急机制、新产品和新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清晰有效地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

(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借鉴国际先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具体而言,当前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加大对“假权证、假报表、假按揭、假注册资本”等“四假”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继续加强监测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防止资本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和蔓延。同时,继续建立和完善区域房地产市场监控体系,并积极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财务风险上还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相应政策的制定,同时也需要商业银行自身不断的自我完善。只有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正视现实,客观分析和识别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慧.中国商业银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95-195.

第6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形成因素;应对措施

   2011年4月到5月末的时间里,温州许多企业都相继出现了因为老板逃跑或者是经营措施的不妥濒临破产的情况,专家对此事件作出了剖析,认为其原因在与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出现破产的关键原因是资金链的断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机制下,企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财务活动。本文正是基于此对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展开了探讨,只有弄清楚了问题出现的源头,才能够对症下药,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管理制度,最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

   1、引发财务风险的宏观因素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包括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说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等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在实际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宏观环境以及法律政策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财务管理弹性较大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开展财务会计活动的过程当中,运用多种策略来科学分散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的产生的风险和影响。然而在更多的时候企业却无法能够承受。比如2008年初的时候国家将原先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紧缩,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13.5%上升到了16.5%,最终让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成本费用的上升,贷款利息等等财务风险。

    2、引发财务风险的微观因素影响

     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佳,在很多的时候与宏观环境,政策的变化等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由于企业自身制度方面的缺陷等等问题造成了财务风险。首先是在筹资方面,资本结构不合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我国许多企业的资本结构都设置的不科学,比如说许多上市公司的负债资金在全部资金中的比例较国外而言相对较高。如果一味的追求财务杠杆产生的利益,则会加大负债筹资成本的附带。然而企业如果在正常的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那么就很难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所欠的债款,最终企业会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其次是在投资方面,决策盲目。当代许多企业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盲目的跟风,追求多元化和外延式扩张的经营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了我们在投资决策上面的失误。比如说在对外投资活动上面,决策者并没有对投资的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盲目的决策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内部的投资活动过程当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问题,再加上许多企业并没有对所投资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最终导致了投资的失误。除此之外,资金运营的不恰当,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导致了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二、 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筹资风险控制

     筹资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的源泉,一方面它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如果筹资不当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造成财务风险。筹资的两重性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大对筹资的负面效应的重视力度,决策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资金筹措可能会对企业所造成的破坏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筹资方式为两种。首先是权益性筹资,比如说税后利润分配之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扩增股本。其次是负债性筹资。然而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企业如果丧失了偿债能力或者是在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将会造成更大的财务风险,因为利率波动是造成企业筹资成本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要正确的处理好筹资风险防范和企业正常的经营与运作之间的必然联系,掌控好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和技巧,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2、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决策是企业的重大决策内容,通常情况下其有三种表现形式。首先是投资生产项目,其次是投资证券市场,最后是投资商业活动。因此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既要勇敢的进行冒险投资,又要最大限度的克服冒险主义和盲目的乐观。要尽可能的让投资决策做到稳健,风险和收益共存。控制投资风险是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我们长期的工作重点。首先我们要认真的总结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宏观条件变化以及发展规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能够灵活应变风险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次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整体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再次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遇险保障体制,加强企业对危机的快速有效处理。最后是企业在保持主营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可以运用闲散的流动资金进行科学投资,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等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帮助我们减少投资风险。

   三、总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因素及其措施研究展开了探讨。其形成要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指的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环境。微观因素主要是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方面的不科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做好筹资和投资方面的控制措施。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吴大红;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J];商业研究;2002年05期

   [2].阮平南;宋晋娜;新视角下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第7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 防范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必须面对着极其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公司因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使财务活动遭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经营的绩效风险性大大增加,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倒闭。因此,科学系统地对财务风险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指导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并在未来面对相似的危机时具有借鉴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筹资管理不当,资本结构不当,导致负债过多

许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过大,到期无力偿还,从而引发财务危机。这是由于筹资不合理,造成资本结构不当而引起的,即公司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2、公司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甚至断流

流动资金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血液和命脉,是各项决策的财力支持,决策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的危机,引发财务风险。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担保带来的财务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战略等都会使企业走上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的道路。

3、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能力差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难题。面对财务风险时,如何化解财务风险和处理财务风险后的遗留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今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

4、上市后的更多责任,导致公司财务压力大增

上市公司的经营与业绩将对更多的投资人负责,即公众股东。而经营业绩和股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落。也因此,上市公司接受更大群体的监督,财务信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使得公司不得不在股利政策上花些功夫,从盈余中留出一部分发放股利,并支付高成本的披露费用,造成财务压力。

5、利率的变动,导致利率风险

既然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那么在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中,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等固定性融资成本是一个基本因素。因此,利率是一个基础性因素。而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时常发生增长变化,而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控制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也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却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根据公司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非常重要。在筹资管理方面,上市公司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负债规模,在债务利息率低于投资利润率、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采取最佳资金来源结构的前提下,权衡成本和收益,适度负债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要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达到最理想的资本结构。

2、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和体系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切忌主观臆断,对每一种可行方案都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中,可以通过公司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公司可以与其它公司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公司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能够正确地处理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与分散关系。可以细化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保证监督控制能力,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分工,并且确保企业经营者不干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等。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2)科学化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监督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另一方面建立分工明确、互相牵制、责权分明的应收账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4、采用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可根据自身行业性质和特点,以及持续经营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充分考虑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选择适合公司的、稳定的股利政策。其间应当综合考虑契约和法律法规等法律因素、变现能力因素、偿债需要因素、资本成本因素、资金需求因素、财务信息的影响因素、股东投资目的因素等。

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证券主管机关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现状来看,应当将强制披露制度与自愿披露制度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年报信息进行再次分类以实行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5、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规避利率带来风险,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是一个普遍使用并效果良好的途径。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收入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资金预算支出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支出。通过编制公司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公司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即使出现利率风险,也可以及时调整,从容应对。

6、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要抓好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再次,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最后,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其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上市公司更是首当其冲。此外,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变化,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经营环境、更多的风险因素、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上市公司只有具备了充分识别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使公司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郁蓓: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2] 许学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88).

第8篇

就寿险公司经营而言,其财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费率风险:即在确定费率或给付、赔付标准时不准确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两类:费率定价过低和给付、赔付标准过高。

1.2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即引起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化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基本风险。寿险公司根据利率的变化衡量和管理资产、负债,其股票、公司债券和质押贷款与利率基准点的变化紧密相连,任何利率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这些投资产品的回报率。

1.3信用风险:即由于债务人因其财务状况恶化或担保物价值贬值无法履行责任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寿险公司的资产有相当部分是公司债券,因此这种风险对其影响较大。

1.4流动风险:即由于无法预测的事件造成资产流动性不足引起的风险。

1.5其他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变化所产生的法律风险。

2.我国寿险公司所面临的具体财务风险

2.1责任准备金亏空严重

由于资金运用的不当、寿险责任准备金被当作寿险业务损益的“调节器”,加之擅自设计寿险条款或自行修改总颁条款、没有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导致保单责任扩大,保险风险加大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寿险行业严重的偿付能力不足。给寿险公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2.2资产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一是实收资本严重不足,导致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寿险责任准备金被挤占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占比过大,使本应增值的寿险资金得不到充分运用,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2.3寿险资金投资形式狭窄

现有的寿险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致使历史包袱不但得不到消化,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寿险资金运用受政策影响渠道偏窄,不利于寿险公司运用各种渠道充分有效地运用资金,实现寿险资金的有效增值。

3.防范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3.1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将总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预算管理。

3.1.1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利率风险。根据实际经验,可采用久期、凸性来测量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用缺口管理来调整资产负债的匹配度,保证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成本、收益上的基本匹配。采用上述方法后,能够保证资产负债的基本匹配,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1.2风险预算管理

风险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投资总风险。根据寿险公司的资本和财务状况计算最大风险承受能力,然后根据各部门的投资业绩和市场情况,将风险限额合理分配到各业务部门,将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额度再分配到各投资品种;按照统一的风险值计量标准,定期计算各部门和各风险类别的风险值,按照风险预算控制投资风险,如果某个业务部门或投资品种的风险值超过预算额度,则要调整投资组合,这样就能将投资的全部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3.1.3信用管理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以内部信用评级为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信用评级。参考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制定相应的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和标准,以偿债能力为核心,对各类机构和信用产品开展整体债务评级(长期、短期)和特定债务评级,为准确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奠定基础。

信用额度管理。研究开发一套先进的授信额度计算模型,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量化计算投资授信额度,并严格按照授信额度开展业务。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估。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公司投资业务承担的主要信用风险点及未来信用风险的变动趋势,并重点分析相关行业未来变动趋势,同时从定量的角度,运用先进的计量模型定量计算信用风险头寸的风险值,并纳入到整体风险预算管理中。3.1.4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与投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它可以科学地计量和评估投资绩效;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用来指导投资活动。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绩效评估是对一段时间以来投资绩效的评价,它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计算风险和收益;风险控制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也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并构建相应的控制体系。因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2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3.2.1公司层面

在寿险公司设置独立于投资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宏观政策、重要决策和管理规范,提出指导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风险管理意见;协调、指导公司其他部门配合投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风险控制指引,并对投资部门的资金运作独立进行监督检查。

3.2.2部门层面

在投资部门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按照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风险预算岗、信用管理岗、内控管理岗和绩效评估岗等四个岗位,对投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估。

3.2.3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指的是投资部门内的各业务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贯彻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投资操作,把风险管理的流程、制度、方法融入到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清算结算等各个业务环节中。

3.3处理好投资效率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投资运作中坚持透明化

就是在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如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投资操作、清算结算等等,对风险控制部门是开放的,风险控制部可以参加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会议,所有关于投资运作的方法、数据和流程都在风险控制部的监控之下,在遵循保险资金运用规律的前提下,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3.4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寿险资金运用和风险管理面临很多新问题。如,市场利率逐级走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已经低于长期寿险资金的运作成本,这种趋势短期内还没有改变的迹象,而保费收入却在持续增长。长期收益率的大幅度降低,不仅给寿险资金运用带来严重困难,而且给风险管理特别是资产负债匹配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投资与风险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创新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5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

应当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突破目前的产品模式。一方面,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设计出具有较强保险保障功能新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研发部门应当加强与投资部门的相互沟通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创新方法提高产品本身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4.结论

在中国市场经营,寿险公司会面临许多挑战。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保险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财务风险管理通过筹资决策、资金运用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来提高总体收益,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因此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资产的获得及其合理使用的决策密切相关,并与公司的承保、理赔、资金运用管理发生直接联系。其财务风险管理的结果直接表现为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寿险公司只有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水平,才能不断地在竞争中永葆青春,才能确保在市场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