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5 10:49: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校图书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第1篇

一.图书馆管理学位论文的优势

目前,高校学位论文的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档案馆单独管理,二是由图书馆和档案馆联合管理,三是由图书馆单独管理。另外还有少数高校把学位论文暂时保管在各系部。笔者认为图书馆对学位论文的管理有其自身优势:

1.图书馆有专门的采编人员,可以主动地收集、加工学位论文。

2.图书馆单独集中管理,遵照统一的标引和分类方法,有助于形成学位论文科学管理体系。

3.图书馆重收藏更重利用,能够真正使学位论文为教学、科研所用,为后续毕业生参考所用。

4.图书馆可以同时管理纸质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并提供书目式检索和网上多种检索方法。

二.图书馆管理学位论文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1重视学位论文的收藏、开发和利用

任何一项工作若要完成得好,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落实。图书馆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并协调各分院、系积极配合图书馆完成学位论文的收集、管理工作。

2.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论文呈缴制度、论文加工规范、论文管理规范等。版权问题和涉密问题是管理规范的重点。考虑到版权的问题,学位论文(特别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进行全文阅读和部分复印;对于涉密的学位论文,规定不准复印,除作者和指导教师外,原则上一律不外漏。另外,还要在管理规范中说明纸质论文保管的年限。

2.3及时收集、加工,及时入藏

学位论文收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在制定了学位论文呈缴制度的前提下,图书馆应掌握各院、系答辩情况并督促其及时呈缴论文,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入藏。对于电子版论文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获取,如利用FTP、电子邮件业务等,但同时要保证论文的完整性。

另外,为方便馆藏号的确定和后续管理,在制作论文封皮时要求:

1)文理分开,即文、理科专业论文封皮颜色区别开来,便于后续加工和管理、利用。

2)书脊处要体现学位授予年、论文题名、著者名和导师名。

2.4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标准化著录

对学位论文进行标准化著录,一方面便于掌握学位论文的馆藏情况,另一方面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但目前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位论文标准著录格式,许多高校都自行选择著录方法。笔者赞同一些图书馆同行提出的在用CNMARC进行著录时,尽可能多地增加检索点,诸如论文题目、作者、导师、专业、分类、主题等等,实现多种途径揭示文献信息,供读者检索需要。

2.5设(优秀)学位论文阅览室

为提高学位论文的利用率,建议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位论文阅览室。考虑到数量过多的情况,可以改设优秀学位论文阅览室,或者将本科学位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分别开设阅览室。保证这部分文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科研和教学服务。但要注意对涉密论文的保护。

2.6注重电子版学位论文库的开发,实现网上多入口检索

与纸质论文相比,电子版论文具有节省存储空间、使用方便、检索快捷等多方面优势,因此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收藏、整理和利用更符合实际需要,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要将Word文档转换成PDF格式,当前许多电子出版物都使用PDF作为标准格式;二是要建立全文检索系统,实现多入口检索。

三.学位论文馆藏号的选取

学位论文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特色馆藏文献,要有其不同于图书、期刊的专门馆藏号。便于管理和区分。以下就馆藏号的选取进行分析。

3.1可构成馆藏号的要素

1)分类号:采取与图书、期刊相同的分类体系,如中图法等,这样可以保证图书馆文献分类体系的一致性。

2)著者号:采用与姓名对应的学号来标识,并编制配套的著者索引。

3)学位授予年号:毕业年份,如:2010,能够反映出论文的新旧程度。

4)学科代码:按照学位论文作者所学的学科给出相应的号码,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给出的学科代码表确定,或按学校自行编制的学科代码。

5)流水号:按照收藏的先后次序给出流水号,相当于图书的种次号。

6)培养单位代码:按学校分配的培养单位代码确定,不同于学科代码,前者范围更广。

7)导师代码:根据每名导师对应的校内代码确定。

3.2馆藏号的选取

3.2.1馆藏号选取的原则:

1)3.1中介绍的构成馆藏号的多个要素中,学位授予年号是必须的,因为它关系到学位论文的保存年限和替旧等业务流程,另外能够利用这一信息统计出当年毕业生人数。

2)为使馆藏号格式不过于复杂,可以不选用著者名和导师名,此信息在论文书脊处已经有体现。

3)各个要素之间可选择用“:”、“/”或“—”分隔。

3.2.2几种常用的馆藏号

1)分类号+著者/著者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相同类别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而且排架习惯与图书、期刊的排架习惯相同,既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也符合读者的查找习惯。但分类处理需要专业人员,加工过程会比较长,时效性差。另外,如果采用著者号,则要实现按著者检索时还需查著者索引。如:G256—060401009:2010或G256:张小萌:2010。

2)学科代码+流水号+著者/著者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同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流水号可反映每一学科的学位论文数量,操作简单,加工过程短,时效性强,不需要专门的分类人员。缺点在于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科号码对照索引。如:0809:17—060401009:2010。

3)培养单位代码+流水号+学位授予年号

这种馆藏号的优点是可以把每一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集中在一起,流水号可以统计每一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数量,操作也同样简单,时效性强,不需专门的分类人员。缺点在于:当遇到培养单位名称变更的情况,要做具体说明。如:03—22:20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单独保存和管理学位论文,并且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学位论文的收藏情况和读者使用情况灵活选择馆藏号,对学位论文进行科学加工、典藏和管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学文.浅谈上海水产大学图书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年第19卷第2期

2.张弦.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方法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3期

3.张学宏.论高校图书馆电子版学位论文的保存管理工作——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5年第49卷第5期

4.葛杭.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联合管理学位论文之研究[J].浙江档案2004(9)

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校文化建设;途径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对于现代社会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一种学术性的服务,而是逐渐变成了一种校园文化教育精神文明设施,是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手段。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知识的储备中心,它能够有效的给广大师生提供课题教学资源,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其现有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受学校限制的,很多文化知识都只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来获取,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度,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其专业课程除了课堂学习外往往还需要大量的阅读专业书籍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图书馆丰富的书籍典藏和艺术报刊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学生提供有利的专业研究资料,同时还能够给其课余生活带去一份休闲,为其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文化水平日渐提升,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校园信息中心,为学校广大师生的教学研究和学术钻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着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校园精神,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校风和学风的提高,使学校的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文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图书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利用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如何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软实力

(一)建立良好文化环境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想要更有利于传播知识和文化就必须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在干净整洁的图书馆里进行知识的汲取和学习是一种享受,因此,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首先就要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宽敞舒适、采光效果好的图书馆馆舍,让其拥有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之处。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水平传播的象征,也是精神粮食的来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让人赏心悦目,其对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也是十分有利的。其次要完善图书馆的各种制度,加强管理,对图书管理员进行统一学习和培训,加强其管理意识。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制度能够使图书管理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为学校师生进行服务,还可以在无形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其优良品德的影响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校的文化环境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二)完善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是图书馆建立的基础,文献建设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图书馆内所收藏的所有文献资料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文献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使其能够吸收到更多知识来开阔视野。只有建立了一个健全的文献资源,才能提高图书馆的使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关于文献资源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在进行书籍管理时应当对于不同的文献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排放,确保学校师生能够准确、快速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还要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传播,对于文献资源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校园文化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硬件设施管理,及时更新书籍,适当增加电子文献资源,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分类摆放,以自身水平来结合学校师生的要求,采用实用性原则合理规范文献资源的管理,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开展文化传播服务

当今时代科技水平发展迅速,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变宽,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环境建设,还应该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播服务。对此,图书馆既要重视文献资源的更新,也要加强指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行为,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到更全面的利用,学生作为图书馆的长期使用者,其汲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因此图书馆管理者理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制定有效的学习服务,如与学生社团进行沟通合作,定期举办读书活动、辩论比赛或开展与学习相关的问卷调查,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设施给学生进行图书推荐、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让学生了解图书的资料管理等等,这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图书建设中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校师生充分产生互动、让图书馆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能充分发扬图书馆的历史传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的文化学习氛围。

三、总结

随着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其日趋多元化的服务方向也给学校的师生带来的很大的便利。图书馆对于校园文化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学校的文化教学设施,同时更是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利器。就目前的社会建设形势而言,高校图书馆更应配合校园管理做好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任务,加强精神文明的传播,为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有效保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文化建设水平。(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赵兵.浅谈高等院校图书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服务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53-55.

第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教师 专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逐渐成为各行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师们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水平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高校紧急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通过从个人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关于提升院校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处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源自企业对自身的资产经营管理,近年来,这一科学管理思想已经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其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探索等与知识相关的各项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关注个人知识的系统及科学管理,这最后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对于教师个人素养的锤炼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为此,只有倡导高校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才可以帮助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竞争实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对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认识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资本、生产要素加以运营管理,最后,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高校教师的工作轨迹通常是由教学、科研两部分组成的,虽然身处院校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教师的个人学习及对个人知识的梳理并不规范和系统,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临时去寻找和学习,这就导致教师对信息的积累没有科学性。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运用知识管理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积累具备科学性,另外,实践发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个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发个人的工作创新能力。  

1.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质在于帮助人们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将个体中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进而来构建个人的知识库。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知识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体会多存储在教师的头脑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凭自己的灵感来创设的教学环境以及凭内容来选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被认为是因材施教的隐性知识,而且这些隐性知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将其显性化,不仅可以达到总结个人经验,萃取精华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转化和应用还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们不断进步和成长。为此,我们得出结论,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这一集体的知识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的专业知识素养。  

1.3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通过运用集体智慧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具备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最终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知识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2.1 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  

教师拥有,或教师专属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认知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等,这些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论文、专著及教案;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教师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就必须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使他们的个人知识条理分明、分类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间生动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另外,对高校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可以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实用的个性化教案;归集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并善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对知识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会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2.2 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  

高校教师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教师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经验是体现任教者教学思想中富有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珍贵的知识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都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总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说让人百分之百地心领神会。与此同时,教师头脑中的部分知识还存在结构松散,体系不健全、逻辑关系欠严谨,个别闪光点稍纵即逝的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将教师拥有的,却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内的难以进行规范化地描述,如教学心得、体会及经验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以及主观性强、零星的内容等,通过让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此类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来将它们变得显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过采用这些管理措施来使之理性化,这便是最佳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的方式。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化,可以将教师的各种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而使曾经松散、零乱的知识被逐渐整序成为稳定且具有逻辑性的体系性知识,这些知识或智慧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最显著的方面。  

2.3 实现教师知识的有效获取与积累  

知识的动态性特征要求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充实个人知识。外因驱动的自主学习或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们通常采取的知识获取与积累的途径,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交流与探讨,也是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另外,知识在群体中进行传播、流动,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分享,同时还能够激发个体灵感和新知识的产生。

3 开展知识管理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  

先进的管理有赖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电子存储系统,是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之所以说建立数据信息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因为数据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师再加入个人的经验判断和文化脉络就形成了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分类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内容、时间顺序或地域范围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系统管理个人知识,用多样的形式归类过去较凌乱的各种知识资源,使其从以往沉睡的状态中苏醒,用于教学实践,而且还可以通过较有效的搜索方式,让教师对所积累的知识有更多维的认识,激发创造力,产生新知识,从而有效优化教学实践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 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终身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日常自学、专项培训、观摩教学、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的同时,使得个人的知识基础被持续加固和丰富,如此以来,此种积累必然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3 记录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  

教师应该定期地通过

反思性学习,来管理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并在过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4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助力教师和院校的发展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这一先进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将教师本身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教师可以养成更加良性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就必须坚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为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实施知识管理而取得的进步,会推动其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反之教师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知识管理,使之不断良性发展下去。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升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挖掘自身科研潜力,以及注重培养个人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养则依赖于教育,而打造优质教育更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归根结底,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 任长印.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孙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  

[3] 魏佳.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模型[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4] 纪清华.浅谈教师知识管理及其管理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