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5 10:49: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理论与实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审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7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65―02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定位
1.会计实务能力。会计学专业学生应具有很强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和审计执业能力,这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汇总明细账和总账、编制财务报表、手工做账和电算化相结合等方面,财务决策能力包括报表分析与诊断、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利润分配决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决策等方面,审计执业能力包括审计职业道德、识别问题能力、运用适当技术调查能力、评估证据能力和鉴定分析能力等方面。
2.创新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提出,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能力需要系统科学的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
3.管理能力。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的是经济管理工作,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按照现代管理学理论,个体的管理能力涉及的因素很多,考虑到会计学专业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应侧重于自我认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品德作风的培养。
下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介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情况。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2006年1月被江苏省授予省级“品牌专业”称号,2010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会计实务能力的实践课程
1.会计核算综合训练。该课程于大四上学期开设,是学生在完整学完《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会计学》之后,对其会计核算能力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属于专业必修课,包括为期四周的手工做账和两周的电算化。手工做账通过设计高度仿真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连续的典型业务,并提供一整套空白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让学生从填写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出财务报表为止进行全方位操作,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会计核算流程,通过手工做账形成的劳动成果包括三本记账凭证、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总账和明细账各一本,以及全套财务报表;电算化是借助专业化的财务软件,让学生将自己编制的记账凭证输入软件系统,自动进行登账、记账、算账和结账,最终自动生成财务报表。
2.财务决策综合训练。该课程于大三暑期开设,是学生在学完《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属于专业必修课,时间为两周。通过设置企业财务决策所需的背景情形,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及生产经营决策问题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审计执业综合训练。该课程于大三下学期《审计学》课程结束之后开设,属于专业必修课,时间为一周。以用友“审易通”软件为载体,要求学生正确运用所给企业的背景资料,通过审计实务的操作,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从而使学生“体验式”地掌握基本的审计技能,培养运用电算化手段从事审计实务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
1.经济论文写作。该课程于大三上学期开设,属于专业必修课,共32课时。目的是培养学生明确经济论文写作的特点、要求和过程,掌握经济论文写作的文体、格式、语言以及基本技巧。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论文选题、资料收集整理方法及经济类数据库使用、经济论文范文选读与论文撰写方法等。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学习撰写学术论文,并与任课教师交流修改,积极投稿以求能够公开发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毕业论文开题奠定基础。
2.会计专业案例分析。该课程于大四上学期开设,属于专业选修课,共48课时。采用研讨式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会计、财务、审计等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情景模拟、身份代入、角色互换等方法,分析案例中涉及的会计、财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在训练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财经法规制度解读能力、会计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判断能力。
3.会计热点问题研究。该课程于大四上学期开设,属于专业选修课,共3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①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税务法规等变革的热点问题,了解国内、国外财务报告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动向;②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如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产权会计等,掌握会计理论的发展动向;③会计实务的热点问题,了解会计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6~7名学生就某一热点问题组成兴趣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并组织答辩,聘请专家教授对研究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创新实验区项目设计与创业实践。该课程于大四上学期开设,属于专业选修课,时间为两周。主要是依托中国矿业大学2007年12月获批的教育部、财政部“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平台,围绕会计学专业教师近几年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针对大型企业碳排放调查和碳减排的会计核算设计、煤炭资源整合中资本运作模式调查与研究、衰老矿区可持续发展成本补偿模式设计、税收筹划专题设计、创业板上市公司典型发展模式等专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培养管理能力的实践课程
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该课程于大二暑期开设,属于专业必修课,时间为一周。该课程强化对学生“两大素质”的培养:一是会计人员作为“把关者”所必需的职业道德素质;二是会计人员作为“管理者”所要求的管理素质。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主要包括:①学生模拟现场填制原始凭证进行报销审核签字时,模拟签字的学生不仅要讲出所依据的法规条文,还要对报销者讲出国家的有关规定,说明其道理;②学生模拟现场会计人员完成有关手续时,模拟的学生要讲出会计手续流程步骤、必要性及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③让学生观看已购置好的会计造假、反贪污、反腐败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并举行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虽与钱打交道,一辈子两袖清风”的意识;④由教师带队,让学生参与喊唱、搭桥过河、穿越电网、风火轮等素质拓展游戏,每10人为一个小组,以达到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在互助中启发的目的。
“会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突破了传统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框架,真正做到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业务技能素质培养并重,服务能力培养与管理能力培养并重,是会计学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该课程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将培养场所延伸到室外和校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更加灵活,空间更加开放,让学生在与社会、自然等多种环境的接触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张素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1(06).
[2]裘腰军.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探析[J].会计之友,2011(12).
[3]王菲.基于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一、研究样本的确定
为呈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30年之全貌,我们收集了《会计研究》从1980~2009年共266期上所刊载的4225个信息点,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原始信息库①为保证研究样本的相关性和代表性,我们依据以下四个原则对上述原始信息点进行筛选。
(一)剔除毫无关联信息原则
由于信息公告、简讯、新年献词、社论、书评以及编译文稿等信息点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是毫无关联的,故应将其删除。由于会议纪要、会议综述、读者来信、论文摘编、人物介绍、会计诗歌以及回忆录等信息点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关联度不大,故应将其删除。
(三)剔除代表性不强信息原则
鉴于对领导讲话的非学术性,以及不足两个版面的短论对专业问题论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等方面考虑,仅从会计理论研究的学术视角上看,它们的代表性不强,故应将这两个方面的信息点删除。
(四)剔除统计项目残缺信息原则
由于一些论文未标明本研究所需的信息,致使我们的分类项目研究无法进行,故应将涉及所有统计项目有残缺的信息点删除。
经过上述筛选,共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点1438个,最终得到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高度相关的论文2787篇。
二、样本总体的分析
为从宏观上把握30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分别从样本总体各年数量分布情况和各分类项目结构情况等两个方面,对《会计研究》的刊文进行总体性研究。
(一)各年数量分布的分析研究期间样本总体各年数量分布情况详见表1。
由表1可清楚看出,根据各年刊文数量的多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1985年该阶段年刊文数量均值为40篇;第二个阶段是1986~1994年该阶段年刊文数量均值为60篇;第三个阶段是1995~2009年,该阶段年刊文数量均值为134篇。
各年刊文数量为什么会如此分布呢?两次改版是其主要原因。首次改版是1982年即《会计研究〉从1982年开始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这次改版导致了第二阶段刊文绝对数量均值的明显上升。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1982~1985年间各年的刊文均值数量(为40篇)并没有比改版前各年刊文均值(约为40篇)有明显增加。1982~1985年《会计研究》改版后,信息点绝对数量增加不少,但其中增加的信息点很多又因未标明作者单位而被剔除,因此,1982~1985年间的刊文均值数量并没有比改版前有明显增加。但随着刊文信息的逐渐完备,从1986年开始无作者单位信息的刊文明显减少;第二次改版是1995年,即从1995年开始至今《会计研究》改为月刊,此次改版是出现上述第三阶段特征的直接原因。
(二)分类项目总体的分析
为详细研究期间样本的特征,本文按研究领域、单位性质、联合署名以及研究方法等四个不同标志分别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类,各分类项目的结构分布情况详见表2@。
表2 研究期间研究项目总体分布情况表
由表2可知,在研究领域项目中“会计”占的比例最大,高达49%,“审计”占的比例最低,仅为5%。“财管”居第二位,“成管”排第三位。其主要原因有三:(1)会计领域研究的基础性。由于会计领域的研究是在会计理论研究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即成管、财管与审计等三个领域的研究往往都依赖于或相关于会计领域的研究。(2)会计领域研究的广泛性。(3)审计领域研究成果发表的多渠道性。审计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专门的、专业性更强的发表通道一《审计研究》,因此,其在《会计研究》上刊文的比例一直处于最低位;在单位性质项目中“高研”的比例最大,达80%。“政府”的比例为14%居第二位,“实务”占的比例最低,仅为6%。此结论表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力军;在联合署名项目中“独撰”的比例最高,达58%。“两人”的比例居第二位,“其它”的比例最低,仅为12%。此结论表明,我国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主体大多还是“单独”作战,“联盟”氛围还有待培养;在研究方法项目中“实证”的比例还远低于“规范”的比例,它表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主要还是‘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的应用空间还有待拓展。
三、分类项目变化趋势的分析
为动态反映30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的变化趋势,下面分别从研究领域、作者单位性质、联合署名以及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会计研究》30年来的刊文进行分类研究。
(一)研究领域变化的分析
为揭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不同时期研究重心的变化,依据前述标准将其分为会计、财管、审计和成管等四个研究领域。为使不同年份不同领域刊文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我们采用了项目比例办法对绝对数据进行了转化③研究期间各研究领域的刊文分布情况详见表3。
由表3可清晰看出,研究期间“会计”和“成管”领域的研究总体呈逐渐下滑趋势。而“财管”和“审if’领域的研究总体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环境的变化是研究领域出现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1990年以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要解决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并降低成本等问题。因此,在此期间,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会计”和“成管”两个领域,而“财管”和“审if’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但在1990年之后,随着沪深交易所的挂牌成立,有关上市公司的各种商业数据库的不断推出,使得研究数据的获得变得更为方便。20世纪90年代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执业逐步制度化。这些基础环境的深刻变化是导致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财管”和“审计”研究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单位性质变化的分析
为全面了解并摸清从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体情况,我们按作者单位性质将研究样本分为高研、政府和实务三个类别。研究期间作者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详见表4。
由表4可清楚看出,研究期间“高研”部门的研究者在整个会计理论研究者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政府”和“实务”两部门研究者的比例均呈不断下降趋势。此结论表明,“高研”中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而‘政府”和“实务”两部门则相反。在“高研”部门,其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另外,职称晋升也与其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研究成果紧密挂钩。而‘政府”和“实务”部门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其自身来说,并非是“非有不可”,主要是“锦上添花”。因此,工作性质和考评机制是出现上述趋势的主要原因。
(三)署名情况变化的分析
随着外部研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研究手段的“实证”化,往往就会使每位在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存有一定局限性的研究单体,在从事大型综合性研究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对于这种大型综合性研究通常需要由研究团队的合作来完成。为全面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主体的合作情况,按照作者署名情况将研究样本分为独撰、两人和其它三大类别。研究样本的联合署名情况分布详见表5。
由表5可清楚看出,研究期间“独撰”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而“两人“和”其它”两类的比例则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此结论表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团队”越来越多,“合作氛围”也越来越好。不过,目前的合作大都还只限于师徒间的合作,尤其是在校学生(硕士、博士)和导师的合作,合作的范围对象还比较狭窄。近些年来硕博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资助项目的增多以及博士生或硕士生参与导师研究项目的广泛性,可能是合作成果比例逐渐增长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报告表述的日益数字化,定量研究的基础环境逐渐完善,而进行大量数据统计和处理的专业研究在客观上就需要有多人合作才能有效完成,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合作成果比例逐渐增长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研究方法变化的分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说明利“器”在善“事”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其它学科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在会计理论研究中不断借鉴并被广泛运用,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变化,这一趋势在国外尤为明显。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是否做到与时俱进了呢?为全面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根据研究方法的差异将样本分为实证和规范两大类。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样本分布情况详见表6。
由表6可清晰看出,研究期间“规范”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实证”的比例则呈逐渐上升趋势。此结论表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证研究方法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研究方法发生如此深刻变化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二:(1)定量研究的基础环境逐渐完善。如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并逐渐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日益全面和规范,以及各种商业数据库开发和运作的迅速展开等。(2)实证研究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研究方法对国内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影响的不断扩大。另外,归国留学人员也是从事实证研究的一支重要主力军;主观原因是,研究者正逐渐感悟到单纯规范研究的困惑和乏力,并认识到“数据”说话的确凿和有力,这些也直接促使了他们在研究方法选择上的变化。
四、《会计研究》和AccountingReview刊文的比较与分析
为揭示国内外在会计理论研究特征上的差异,尤其是与美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上的近期差异,我们分别选取了2005~2009年连续5年《会计研究》和AccountingReview上的刊文并进行分类比较研究。经过筛选共得到AccountingReview的有效研究样本246篇,《会计研究》上有效研究样本727篇⑤为使研究项目在数据上具有可比性,我们仍对其采取了项目比例的办法进行处理。两者在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情况详见表7。
由表7可知,两者在研究领域的内部构成排序和构成比例高度一致。“财管”位居第一,比例占40%左右。“会计”位居第二,比例占31%左右。“成管”位居第三,比例占15%左右。“审计”位居第四,比例占14%左右。另外,两者在单位性质的内部构成排序上也高度一致。“高研”位居第一,“政府’位居第二,“实务”位居第三。但两者在单位性质的内部构成比例上有些差异。美国“高研”比例高达99%,“政府和实务”部门的研究者却寥寥无几。而我国“高研”的比例比美国要低,但也高达92%,
“政府”部门研究者的比例却比美国高,另外,我国还有一些“实务”部门研究者。此结论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财管”领域的研究已成为近5年来会计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仍是高等院校的工作者。
同时,由表7还可以看出,两者在联合署名和研究方法项目上还存有不小差异。在联合署名方面,美国“独撰”和两人合作的比例均低于我国,而在“其它”项目比例上却明显高于我国,高出近21%。在研究方法方面两者的差异也非常明显,美国“实证”研究的比例高达99%,“规范”研究微乎其微。而我国研究仍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出现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证”研究的环境还不像美国那么完善。反过来,“实证”研究为辅的地位又是导致我国“其它”项目比例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
五、结论与启示
根据前述对《会计研究》刊文样本总体分析、分类项目分析以及与AccountingReview近5年(2005~2009年)刊文分项目的比较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与启示。
(一)单位性质高度集聚,研究主体需进一步分散化
无论是对国内研究主体单位性质的总体分析(见表2)和变化趋势分析(见表4)还是对国外研究主体单位性质的总体分析(见表7)研究结论均表明,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主体高度集聚于高校及其设立的研究机构,相比国内,美国的集聚度更高(占99%)。鉴于高校及其研究机构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和专业理论研究工作,比较而言,他们更擅长于逻辑性较强的纯理论性研究,而对会计学科来说,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此,要全面提高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促进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研究主体队伍中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研究工作者,而且还需要有从事会计实务活动的实践工作者,故会计理论的研究主体仍需进一步分散化。
(二)团队合作氛围趋好,合作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国内研究主体署名情况总体分析(见表2)以及变化趋势分析(见表5)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作战”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占58%),不过从长期变化趋势上来看,“独撰”的比例在不断减小,“两人和其它”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即团队合作的氛围在不断形成。与美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同期比较研究(见表7)结果表明,美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强。另外,国内的合作团队多为“师徒团队”,由于师徒在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等方面难免会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天然的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合作团队的合作对象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至其它专业和学科领域相信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合作必将会带来创新性更强的“大”成果。
为推动内审工作转型,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从2010年起,在全辖组织开展了“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我作为一名基层行的内审干部,自然也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时隔近两年,通过学习国际内审准则和先进内审理念,让我心境明亮,茅塞顿开,感触颇深。我认为:内审转型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央行各项工作由合规性向效率性,效果性转变的必然要求。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道德规范》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这说明;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入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层次,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为被审计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基于此,为适应转型需要,必须系统学习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审基础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人民银行相关专业知识等。只有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才能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才能够适应内审转型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干部。这使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2011备战内审知识竟赛的那段难忘日子。当时,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短期内要求消化吸收,且自身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等困难,自己并未打退堂鼓,而是以饱满的热情站在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上,努力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三落实,并注重在学习中消化吸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我在宜春中支举办的内审知识竟赛中进入了前三名;入围宜春中支参加武汉分行内审转型网上限时答题竟赛,又取得了团体第一名。尝试了学习的甘甜,继而又潜心结合支行工作实际开展内审理论与研究,提炼岗位工作新方式。撰写了《基层央行综合监督检查应实出抓好三个工作环节》、《多管齐下加强同级审计监督》分别被江西《审计理财》2011年第三期,第九期采用;《基层央行同级审计问题症结及对策》参选宜春中支优秀论文评选获优秀论文奖。为基层行内审转型,健全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发挥了参谋作用。自己也在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中体味了境界的提高和收获的快乐。
二要转变理念,调整内审转型思路。对于基层行的内审转型,更迫切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准则和先进内部审计实务经验,建立内部审计新模式,实现由传统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我认为:当前基层行应朝着这个方向调整内审转型思路。一是调整审计理念,坚持“由监督向控制”转变;二是调整审计目标,坚持向“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转变;三是调整审计力量,坚持向整合资源共同协作转变;四是调整审计手段,“坚持向运用信息技计提高效率转变”;五是调整审计成果运用,坚持向“提高报告质量,促进宏观管理”转变。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打破传统审计模式的束缚,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价值等不同层面,积极的向内审转型工作目标靠拢;努力使转型成果在增加组织价值,改善业务管理方面的独特价值,得到上级行和审计对象的高度关注,使转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三要突出特色,推进内审转型实践。对于基层行的内审转型,可谓摸着石头过河,但能否持依靠审计创新推动内审工作转型是关键。通过审计实践,我认为基层行应凸显现代管理审计特色,着重在履职、制度管理等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实践。应主动把制度建设,作为内审转型的重要方面之一,每年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制度,适时废除过时或不适应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内审转型,使基层行逐步形成按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工作机制。如在探索绩效审计实践中,我选择了支行办公楼改造基建项目绩效审计为转变突破口。组织力量对其项目决策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项目效果五大项开展审计,把落角点放在评价基建项目“花得少不少,花得值不值,花得好不好”的问题上,较准确对基建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施绩效评价,得到了上级行和被审计对象的肯定。审计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丰县支行)
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直接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理论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审计相对落后予及其他相关学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围于方法论的落后与不够丰富。
在按照惯例将研究方法分为规范法(Normative approach)和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两大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法、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系统阐述其关系定位问题。
一、 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 philosophy of Auditing)》(1961年)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并为规范式审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审计理论研究中所用的规范法,既有莫茨和夏拉夫的方法,后来还出现了其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一)哲学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将开始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等理论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不容否认,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探索审计理论的,是里程碑式著作《审计理论结构》。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途径上,该论著的作者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理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理解(comprehension),即以概括性的眼光对审计理论作全面的思考:二是展望 (Perspective),即从综合的、相互联系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审计问题;三是洞察(1nsight),即超越偶然认可时惯例或信念去深刻认识推论的前提;四是想象 (Vision),即超越时空,预测审计理论的前景和目标⑧o具体说来,理解这一研究途径是要在审计这门学科中寻求那些较有普遍性的概念,诸如证据、应有的关注、披露和独立性等,对这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概念进行研究;展望时需要据弃那些特殊的理由、超越个人成见和既得利益,对每一个问题都应根据其综合的重要性和各个方面来考虑,而不应仅从一个或几个有限的角度去考虑;要有所洞察需要在审计知识领域里避免偏见和提出不科学的推论,有必要揭示并接受审计基本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发挥想象时则需要真正摆脱日常问题的困扰并长期致力于发展审计知识领域,对本学科持超然而严肃的态度,去发现问题所在并预见其对未来的影响。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上,作者认为,哲学研究的传统方法——方法和估价方法对发展审计理论较为有益。在审计中,存在着客观事实和主观估价这两个研究课题。对此,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③。由于审计判断取决于通过收集或确定证据获得的信赖程度,因而有必要像哲学研究那样,对知识和证明理论进行研究,使用分析法。但另一方面,审计职能是在重视道德行为的“荣誉制度”下实现的,审计人员的价值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每次审计检查9若无行为规划和衡量标准可供借鉴,要保证令人满意的业绩,就必然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这就需要使用估价法。总之,审计的基本性质使自己的某些方面适合于使用分析法,而在其他一些方面适合于使用估价法。
从哲学高度进行的审计理论研究,除了《审计理论结构》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会计学会(AAA)出版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1972)和尚德尔(C.W.Schandel)编著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Theory of auditing: evaluation,investigation,and judgement)》(1978)。作为理论上对莫茨和夏拉夫的响应,《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倡导审计理论要适用于所有的审计类型,具有全面性和抽象性;而在接受莫茨和夏拉夫的挑战之后,《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则力求:“直到审计中所有有用的概念都得到阐述,并能够经受哲学性检查”。
(二)
史学家郭道扬教授指出,在审计研究中,只有以审计史学研究为基础,也只有对每一理论的研究首先从历史渊源上加以追索,方可揭示理论内涵中的本质问题,把握这一理论的历史成因及历史进展,以及正确评价某一理论问题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便是任何一个审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历史研究作为起点的基本原因。审计表现为一个历史的延续过程,为发挥审计在现时发展中的作用,既必须研究历史的继承性问题,又同时有必要研究历史的延续性问题,以最终达到测试未来审计世界大趋势的目的。《世界审计史》(文硕,1996)即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典范。作为第一部世界审计通史,该书分国家审计的发展、民间审计的发展、会计帝国大战、内部审计的发展以及专题审计史共五个部分,展示了审计演进的轨迹。作者从历史的视角,以追根溯源的科学态度,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方法。
(三)档案研究方法
审计不但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而且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作为一种最具纲领性和普遍性的总方式,当然只能见之于最基本、最普遍的审计现象。而不同人士、不同职业组织往往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认识这些最基本1最普遍的问题,难以直接窥见审计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对纷繁复杂、观点角度各异的档案资料加以研究。这种通过对相关的重要审计论著和审计职业组织公告等档案进行综述,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的方法,可称为档案研究方法。王光远编著的《管理审计理论》(1996)即是一例。为“了研究基本的管理审计问题,他通过档案查阅了有代表性的会计审计学者及相关职业组织为管理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种种认识,不仅系统研究了美、英、日等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准则和调查报告,美、英、日、澳等国政府审计署的准则和其他公告,美、英管理协会的公告和调查报告,管理咨询服务公告,纳税实务责任公告,会计与复核服务公告,鉴证准则公告,还系统研究了马丁德尔的《对管理的科学评价》、伦纳德的《管理审计》、利奥·赫伯特的《管理业绩审计》、格林的《公营部门货币价值审计》、理查德·布朗的《政府业绩审计》,以及《会计评伦》、《会计杂志》。、《会计、审计与受托责任学刊》、《财务受托责任与管刊》、《管理审计学刊》、《注册会计师杂志》等刊物上的相关论文。然后,在大量掌握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编著了《管理审计理论》。该论著使我们很清晰地看清了档案研究的基本步骤,进一步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四)比较研究方法
自从娄尔行教授开创了国内比较会计研究的先河以来,比较研究方法不仅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推广开来,而且,在审计理论研究中也开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比较审计理论研究采取的做法是,概括不同主体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其因素和发展趋势,从中发现国际惯例,以期改进审计实务和提高审计理论水平。南开大学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合著的《国际比较审计》(2000)是比较审计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作者采用以空间比较为主,与时间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视角透视了审计理论和审计制度。他们主要比较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现行审计制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之间的异同,同时也对审计制度发展变化的历史做了必要的考察和说明,为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审计制度和审计准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
二、 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法
实证理论概念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在会计文献中。在此之前,绝大部分会计文献都属于规范性的,强调的是如何限定会计,而不重视以实证的方式去验证这些限定所依赖的重要假设。财务经济学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这种新理论在会计上的,而这些应用则促进了实证研究与实证理论概念在会计上的推广④。尽管其时首倡审计理论研究的莫茨和夏拉夫认为,数学法并不适用于审计学,除最简单的模型以外,在审计发展的现阶段(60年代),建立适应于审计学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⑤,但审计本身毕竟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而且时过境迁,审计理论研究方法发展到以数学法为主的实证法与规范法并重,已成为一种既成事实和既定方向。
实证反对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强调客观证据,而不是个人的知识或判断,被用来事物“是什么”。相应地,实证研究过程不同于强调逻辑推理、被用来研究事物“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研究过程。实证研究的一般步骤是:(1)进行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2)将通过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等途径获得的数据资料做系统整理和计量;(3)概括和归纳计量分析的结果;(4)以逻辑和数学方法得出研究结论;(5)做出上的诠释,建立理论模型;(6)检验研究命题或理论模型,接受或修改甚至推翻原假设。。
(一)问卷调查法
围绕审计理论的某一特定命题,设计、合理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这是一种相对简便易行而又常用的实证法。采用这种方法,对问卷设计的要求比较高,问卷既要便于接受调查者理解和准确回答,又要能全面、准确地涵盖所需了解的。另外,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还要尽量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所回收问卷的有效性。注册师协会1997年就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行业、事务所体制改革、国有审计等四个方面,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成果“注册会计师行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刊登于1998年2月21日的《中国财经报》上,这次问卷调查,是要以实证方法研究、解决审计理论问题。其精神与有效性,对我国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开展,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o
(二)案例研究法
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认真研究重大的审计案例,寻找其理论根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审计理论界的惯例。案例研究方法正是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所发生的典型审计案例,思考重大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结果,昭示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务,还是表明审计实务界对现有审计理论缺乏科学理解,进而根据研究结果,为审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审计实务的改进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李若山编著的《审计安全——国外审计诉讼案例》(1998)取材于美国审计界和英国审计界所发生的,真实、具体的审计诉讼案例,范围包括传统与典型审计案例、非会计报表类审计案例,证券行业审计案例、其他行业(如工交、商业、运输、医疗)审计案例。编者针对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情况及涉及的审计过程,认真查找审计人员在具体诉讼案例中是否存在审计程序上的缺陷以及所应承担的审计责任,思索每一重大审计案例对完善、改进审计理论有何启示与教训,堪称审计理论案例研究的典范。
(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可以采取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控制严密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而后者是用现实世界的真实客体进行的。具体做法是,分控制组(Control group)和处理组(Treatment group)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研究命题。采用这一研究方法,一般来说,由于实验可以重复进行,研究结果容易验证和复核。但象审计一类的不属于科学的研究命题,重复实验的条件很难雷同甚至不变。而且,控制组的选择要剔除干扰因素,难度比较大,实验研究的结果也就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 SCidler在1974年通过实验调查投资者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在“审计报告的符号与交流(Seidlerd在1974年通过实验调查投资者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在“审计报告的符号与交流”(Symbolism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uditor\\'s report)”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符号论”,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实验研究方法。
(四)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是针对特定命题,对具有相当资历及代表性的专家进行访问或组织谈话,综合分析访谈后,得出研究结论。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由于专家的意见一般具有权威性、针对性,不同专家的意见往往相互印证或补充,还能提供多种视角和多个层面的观点和看法,最终结论往往较为权威、可靠。不过,接受访谈的专家发表的意见难免带有主观成分,难于进行数量化的统计分析,因而利用专家意见不能代替对客观资料的分析。中国的马秀如博士1996年编著的《公开发行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之研究》,即是运用专家访谈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先例。编者在研究企业界的不当内部控制观念和新颁布的《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实施要点》的缺陷时,以座谈会、一对一面谈等形式,通过专家了解其所接触的企业界人士对内部控制所持的错误观念和上述《实施要点》的不足,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五)统计法
统计分析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和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假设检验。这种的,在西方的学术界已蔚然成风,在审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数据没有模型就不是真正的研究,或者不是的研究。”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统计分析法相对较为科学、客观这;优点却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实证研究的兴起,统计分析法在我国审计理论研究上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描述性统计阶段,而是开始趋于采用较为复杂但所得结论更为严谨的数理方法。国内较早用统计分析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例子,是李树华博士的“上市公司97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之实证研究——统计特征及信息涵义”。该文探寻我国上市公司1997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所具有的统计特征及相应的信息涵义时,采用了横截面分析、描述性统计的方法。
三、 规范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关系定位
(一)规范法与实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区别。
1.切入点不同
规范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强调价值判断,研究事物“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由于审计是一门科学,因而注重定性分析,运用规范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是古已有之的传统。而实证法是以统计分析为主,强调经验证据,研究事物“是什么”的一种侧重定量的方法。审计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科学,在“证据”这一关键上,便与实证研究过程取得一致。这为实证方法融入到审计理论研究中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功能和趋势不同
规范法的审计理论研究功能是,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作为最佳审计实务的,即指导和优化审计实务。而实证法的审计理论研究功能是,对出现的不同审计实务,进行解释并考虑其和经济后果,预测实务界会采用什么样的特定审计实务,
即解释和预测审计实务。过去,学术界和职业界在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的取向上并无明显分野,进行学术研究或职业研究,都不会偏执一端。但最近开始出现一种倾向,即:学术研究和职业研究一般采用不同方法,学术界为了能更好地让人们理解审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偏爱实证法;职业界在致力于统一审计实务和提高审计有用性的过程中,偏重规范法。
(二)规范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联系
一方面,实证审计研究建立假设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规范法形成的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只有通过规范,才能上升为经世致用的理论,用于规范和优化审计实务。另一方面,规范审计研究的前提假设如果未经实证检验,结论无疑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而主观的价值判断是很难被普遍接受的。这决定了规范法需要实证法为之提供实践上的依托。因此,规范法与实证法不是相斥的,相反,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应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在具体研究审计理论问题时,首先,研究人员应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个人偏见与主观的价值判断,通过实证研究,对审计实务及相关现象“是什么”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利用规范的方法得出“应该是什么”的审计规范理论。然后,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审计规范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又成为实证研究的任务。总之,整个审计理论研究围绕着“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再实证研究”这条思路展开,使审计理论在密切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
(三)规范法与实证法在我国审计理论研究中的现实选择
现实的矛盾是,从规范法和实证法的相互依赖关系来看,需要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将两者统一起来。但如果从顺应国际倾向的角度出发,审计理论研究又似乎要在学术界强调实证法的主导地位,而在实务界确认规范法的权威。于是,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如何在规范法和实证法中进行取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应该看到,我国审计的现状是,尽管规范研究还够不上成熟,但实证研究甚至才刚刚起步。即便在准则制订和实务规范的过程中,审计职业界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准则、规范的,也需要实证法的运用。因此,现实的任务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可以驾轻就熟地进行规范审计研究,而必须加快实证审计研究的步伐,加大实证审计研究的力度。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规范审计研究。而应将规范法与实证法并重,并考虑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使规范研究成果与实证研究成果能够相互借鉴和印证。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唯有携起手来,极大地丰富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我国审计理论水平这一根本目的。
注释:
①见文硕著:《世界审计史》,管理出版社,1996年, pp624—625。
②见文硕著:《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pp627—628。
③见文硕、肖泽忠等译,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Sharaf)著:《审计理论结构( philgophy of auditing)》,商业出版社,1990年,p.15。
④见黄世忠、陈少华、刘海彬等译,瓦茨(Ross.Watts)和齐默尔曼(Jer01dL.Zimmerman)著:《实证理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p.16。
⑤见文硕、肖泽忠等译,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著:《审计理论结构(Thephil00phyofaudit- ing)》,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pp82—83。
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内部审计界开始对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进行研究,1948年,ArthurH.Ke nt.Frederic E.Mi nts提出了内部审计的“业务审计”(Operating Auditing)概念,把内部审计的范围由财务审计扩展到业务审计。1954年,W.A.Ha miltion在《The Internal A uditor》上发表文章,阐明了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延伸。1959年,RobertE.Se iler在《TheIn ternalAuditor》发表题为“审计实务是管理控制的延伸”的论文,系统地讨论了业务审计的概念、独立性、基本方法、特殊评价项目和所面临的困难等。1964年,布拉德福·卡德默斯(BradfordC admus)出版了《业务审计手册》,详细说明了业务审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1973年,劳伦斯·B”索耶(Lawrence B.Sawyer)《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以及布林克(Br ink)的《现代内部审计——业务法》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发展了内部审计的理论,规范了内部审计的实务方法。1999年,理查德·L·赖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A”萨姆那等著的《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一书中,作者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当代西方内部审计理论最新的概念体系和内部审计实务。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在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全面阐述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的要求。IIA的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国内近年来有关内部审计的研究不断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对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1992年,苏启健,易仁萍,侯玉珍,冉洪著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1999年,徐政旦,朱荣恩著的《现代内部审计学》等等。上述的著作,大多从整体上论述内部审计的原理、实务以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问题。另外,刘实(1999)从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企业内部审计演变的过程,提出了受托管理责任的概念,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特点、职能,并提出了“控制手段论”,同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证实职能、评价职能与指引职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重要意义
(一)促使注册会计师规范执业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与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相比,内部控制审计可谓是一种新兴的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出台不仅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指示灯,还能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和监督等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或设计的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限制,不论设计多么合理的内部控制都只能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不可能提供绝对保证。这些限制包括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也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主要亮点
(一)划分注册会计师和董事会的责任
该指引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的责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界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该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还要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关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并要求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这些要求充分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应当全面覆盖企业内部控制而不是仅仅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但是,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责任承担能力限制,该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只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对相关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只要求其增加描述段。
2015年1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