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0 20:02: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桥梁坍塌事故;中毒事故;触电事故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地铁等工程的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常发生。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问。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 543起,死亡3 047人。

1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类型

在市政T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等是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42%。

市政道路、排水、桥梁、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等.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复杂,受外界干扰和涉及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多,尤其是桥梁、地铁和轨道交通工程是高危险性行业.安全事故不仅涉及类型多、危险性大,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产生次生安全事故.甚至波及工程结构本身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2007年8月13日.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垮塌。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2008年1 1月15日,发生在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站坍塌。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这两起安全事故。足以说明桥梁、地铁等高危险性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2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近几年来.全国市政T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但较大及以下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一次死亡lO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偶有发生。以下列举几起典型案例。浅作剖析。以窥见一斑。

2.1 巴彦淖尔市排水工程沼气中毒窒息事故

2005年7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在管道进行功能性检测时.一人在进入干管中打通闭水试验封堵堵头时中毒.另3人进入干管营救过程中也相继中毒,共造成4人死亡。

这是一起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的水体或构筑物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检测,上述操作人员在未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进入管道中打通堵头。而且在有人中毒的情况下.营救人员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盲目进入管道内施救.导致4人死亡的悲惨后果.

2.2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热力管道沟槽施工触电事故

2006年8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二路。施工单位在敷设直径为l 000 mm热力管道时。作业人员在沟槽内用潜水泵抽取沟内积水时.因潜水泵进线处漏电.操作潜水泵的施工人员当即被电击倒在沟槽内.另一施工人员见状前去救助,随即也被击倒,两人经送医院抢救而不治死亡。此触电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未按施工用电要求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潜水泵进行运行前的安全检查。潜水泵存在漏电隐患。未被及时检查发现和排除而招致事故。

2.3武汉天兴洲大桥引线段模板垮塌事故

2006年9月23日.武汉天兴洲大桥公路分建段第38、39号桥墩进行40 m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梁模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在水平距离偏大的情况下。强行伸臂起吊,终因伸臂角度偏大致塔吊倾覆。塔吊砸向尚待安装中的梁体模板.使模板整体垮塌。致2人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起重伤害事故。因操作人员未将塔吊移到安全的起吊水平距离和伸臂角度范围内.超范围强行操作。造成2人死亡的事故后果。

2.4 北京地铁1 0号线工程塌方事故

2007年3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二标段发生塌方事故。施下过程中,由于现场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当施工断面发生局部塌方和导洞拱顶部产生环向裂缝的险情时。未采取保护抢险人员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情况下,即实施抢险,发生二次塌方,造成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这起事故反映了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不严格,未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抢险措施不当,而且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监管方.也存在对施工抢险和施救人员采取的抢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监管不力等薄弱环节。

2.5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

2007年8月13日,在湖南凤凰县的全长328.45 m,桥型为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无铰拱石拱桥――堤溪沱江大桥,发生了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经济损失3 974.7万元。

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除了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拱桥上部构造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主拱圈砌体的整体强度。使部分拱脚区段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致整个大桥瞬问坍塌这一直接原因外.施工单位擅自变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违规乱用料石。主拱圈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且未采取任何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落架施工作业.则是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其他桥型不同的是.拱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取决于承受拱桥水平推力的墩、台和拱圈砌筑材料的材质和砌筑质量.以及支撑拱圈砌筑的整体支架。尤其是石拱桥。很显然。堤溪沱江大桥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而且砌筑质量差。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也没有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拆除拱圈落地支架。严重违反了拱桥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最终造成教训十分惨痛的坍塌事故。

3结语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空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城际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地铁、轨道交通、跨海越江大型桥梁和地下隧道等现代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生产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环境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立足于施工企业安全自控。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只有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仁平.陈守东高处坠落事故原因预防及典型案例[J]建筑安全2006,21(5)

2、张海龙 旧、危桥及桥梁事故机理的分析[J]2000

3、苗玉磊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浅析桥梁事故原因[J]科技资讯2008(1)

4、李友林 桥梁的隐患[J]中国公路2007(19)

作者简介:

第2篇

1水利施工行业安全隐患分析

1.1水利施工行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这是水利工程项目的生产和管理的观念问题,这种问题也是在我国的各种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着的,因为对于生产的安全性的不重视,所以容易在施工中违反各种操作规范,也容易习惯性对于一些安全隐患疏忽,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1.2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水利工程归根结底是一项建筑方和施工方共同完成的工程作品,也是各个工程相关部门由施工合同绑定的一种合作关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工程的各个负责部门和负责机构应该履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和检查的责任,任何安全事故的出现,都离不开管理上的失职。

1.3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在工程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完善,虽然在一些工程管理条例中有所涉及,但是并不详细也不明确,应该针对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出一套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工程中的各方的责任,实行权责相制衡的管理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4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目前的施工的主体人员都是一些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农闲时便进城找一些工程的简单的工作挣钱,农忙的时候回到乡下种地,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施工经验,但是其专业素质和水平仍旧非常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程的作业,但是这种专业水平的缺失会在施工的过程中给工程的其他部分的施工带来不便,从而导致安全隐患。

1.5文明施工意识淡薄

有很多施工现场并没有一个合格的施工环境,各种设备和工具的摆放杂乱无章,各种废弃物的随便堆砌,各种人员的随意流动,都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很大不便,严重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更危险的是,这种对待工程的随意性,会直接降低整体工程对于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6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据多年的工程事故报告统计,有很大一部分的工程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程的施工设备的陈旧和防护措施的落后导致的,这些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人为的避免的,但是它却夺取了许多工程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工程的建筑方应该加大在工程的设备上的投入和安全防护措施上的改进,不能出于成本的考虑而忽视了安全管理的投资。

1.7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

安全资料的管理虽然不能直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安全资料的严格控制和整理,却可以发现很多安全隐患,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点监督和检测的作用。对于工程的安全资料,工程要选择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安全资料的准确性,也能在与其他资料分别管理的情况下做到随时的调用和取证。

2完善水利行业安全施工的对策

明确了水利工程中安全事故产生的种种原因,我们就要对各种事故中的问题做好一定的事前的应对措施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不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一味的补救,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水利工程的施工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为了造福于人类,服务于我国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但是当水利工程的施工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这种施工就完全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所以,我们要明确工程的施工目的,本着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宗旨,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会加强对于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一定会将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一定会以人们的利益作为衡量以前行为和行动的标准。另外,我们在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时,一定要将管理同工程中的人员的生命健康联系起来,使建设者在工作中能从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安全问题。

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在工程施工当中,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环节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成功的施工应该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的资格审查,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只有采用这种奖罚相结合的制度,才能引起一些安全意识薄弱的工程人员对于工程安全的重视。2.3列支专项经费,确保安全生产在工程招投标中,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设立独立资金账户,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一些管理人员出于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擅自削减或者取消工程中的安全防护的资金,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应该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2.4加强对水利施工企业的监管

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健全,同时也完善了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但与其配套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这给安全管理的执行带来了很大不便和难度,国家监督及执法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2.5与时俱进抓安全

对于安全施工的管理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和标准上,我们要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工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的应用,研发各种先进的检测安全系统和安全管理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随时更新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

第3篇

事故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由于事故的隐患都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每一个过程都是有一定的特点,有一定的规律,为了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我们就要先了解这些事故,找出一些规律,从而创建出一套比较完善安全法则,这套安全法则既能让我们可以提前有所了解,又能很好的评估出此事故的等级,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内容,就可以做一些改善和相应的防护,这样我们有所准备,就不会因为事故的发生而损失严重。从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来看,该理论属于安全科学体系当中的一个分支,安全科学体系研究的是当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防范,而事故致因理论就是用来阐释这个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发生时是怎样的状态等,事故致因理论所说的人、物、环境和管理环节在发生某个事故所处的位置,我们根据这些找到问题的所在,并根据这些来研究这件事故的责任。

2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事故致因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

2.1在化工企业中安全性评价的分析

从一些基本的理论来看,化工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已经认为是一些风险性评价,我们要尽量的分析辨识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此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要尽量的避免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从而保证生产安全。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预先分析辨识的情况进行。如果我们可以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得出安全管理的步骤,我们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性。而安全性问题就会涉及到整个的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工作的人员,工作的机器,生产所需要的物料,以及我们所工作的环境。调查发现,要运用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安全性评价,我们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则,要是对此事件进行分析,也要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与原则,对于安全性的评价时,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要有明确的相关概念。(2)系统性原则: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逐渐积累的,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因素,或许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可以成为导火线,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我们要从整体考虑,系统性分析,分别从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3)相关性原则:在化工企业中,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并非是独立的,都是有相关性的,这样可以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4)可操作性原则:对于不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安全评价,根据评价制定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也有很高的可靠性。

2.2因事故致因理论的影响,化工企业安全性评价存在着相关的问题

由于总结了企业中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事故致因理论得以提出,因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的典型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可以运用到所有的安全评价理论中,很显然是没有注意到事情的局限性,在我国就有案例,我国很早以前的化工企业,大家会认为安全性检查还是一条一条按照规定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完成,就可以完全没有事故隐患,就可以完全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这就是说明没有及时的认识到事情是有局限性的,对于所有的问题没有全面的考虑。最开始,化工企业漠视安全的评价方法,他们都认为只要按照之前的计划来操作,就一定不会发生问题,这也是因为负责人不重视所导致的结果。

3对强化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的策略

3.1设立安全负责人

在企业中,每个部门都会有相应的负责人,当然安全部门也要有相应的安全负责人,在处理事故时,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在大多数化工企业中,都会有相应的工厂,而每个工厂都会用一些化工产品,而这些化工产品有一些是具有腐蚀性的,有一些有剧毒,还有的可燃点很低,很有可能自燃,所以这就需要安全人员要根据相应的化学性质来保存这些化工材料,对于这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要有相应的安全评估,当然也要制定出假如出了事故我们的对策措施,也就是预防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3.2要降低化工企业的生产风险,就要强化企业的安全评价管理

作为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的评估人员来说,自身的素质和知识要不断地提高,也要记住之前发生事故给我们的教训,当然也要铭记在发生事故时我们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事情的状况,当然,这样也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企业的安全系数。在平时,应该多召开一些安全性的知识大会,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只有在不断地完善每个人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性。

4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的化工领域,在整个的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安全发展。为了提高化工产业安全性评价,就要把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负责人,并鼓励他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发展。现在可以了解到,我们能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就可以降低企业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其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华 单位:广州市安益职业安全事务咨询有限公司

第4篇

关键词:叉车 故障 安全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H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28-01

叉车是工厂内最常见的机动车辆,是车间与库房、车间与车间运输物资的重要工具,在工业企业运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使用和损坏情况,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修复设备,制定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是相当有必要的,这能有效的提升叉车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1 叉车故障分布情况

叉车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工作装置、轮式底盘以及动力装置。其中,动力装置又有包括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操纵系统、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统在内的轮式底盘和动力系统组成,工作装置则由属具架系统、液压系统和门架系统构成。(1)叉车的底盘、动力和电气三个系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几乎80%的叉车故障都是因此造成的。特别是动力系统,占故障总数的30%。比较常见的故障包括:柴油泵接头处漏油,排气管或水管漏水、漏气,风扇皮带断裂,启动器、发电机、动力感应器停止运作等。离合器失调是造成底盘故障的根本原因,除此以外,板簧、滚针轴承损坏、轮胎磨损、固定螺栓断裂均为造成这一故障。接触器、电机、指示灯、线路和微机开关是最容易导致电器系统出现故障的地方。在保养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检查以上几个系统。(2)人为故障。维修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也会导致叉车出现故障。比如:对化油器进行保养时,不小心将弹簧垫片掉进进气管,阻塞活塞;没有做好油底壳的防水工作;修理时粗手粗脚,碰伤了曲轴正时齿轮,导致其表面不够光滑,粗糙的表面会导致发动机发出噪音;忘记安装门气导管中的密封圈,导致机油从排气管流出;没有立即检查发出异响的部位(如缸连杆轴承松矿),导致曲轴处无法正常工作;拧紧干螺栓时过于用力,导致发动机捣缸无法正常工作。

2 提高叉车故障的预防管理

2.1 预防措施

首先,记录下各零件的使用情况。按照厂家规定,将所有叉车的使用寿命以及当前的使用情况记录在明细表中,同时详细记录叉车中已损坏部件当前的使用情况,比如叉车作业时长、叉车零件使用时间,然后与厂家给出的标准进行对比,一旦发现零件运行时间快到极限,就要立即换上新零件。其次,对叉车零件的整体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并通过对比,判断是否应该换新零件。

2.2 规范驾驶与操作

未按国家规定流程获得公安系统驾驶执照,以及场内机动车辆(安全监察和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人员禁止擅自操作叉车。一名合格的叉车操作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熟读叉车的说明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该文不作赘述);其次,要对叉车的特点和操作要点进行系统的掌握与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叉车安全平稳的搬运货物和材料。

3 完善叉车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建立完善叉车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证工作人员在操作叉车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维护与保养制度、日常检查制度、大修理验收制度、安全技术培训制度等。

3.2 检查维护保养

3.2.1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可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一项简单却不容小觑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叉车的驱动、离合器以及轮胎、转向桥、发动机、方向盘、轮辋、制动器、货叉、油箱、制动器、油缸、喇叭、转向灯、仪表、灯光设备、车体、反光镜等部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个别部件的灵活性欠佳,就必须立即换上新的部件,这样才能保证叉车的正常使用。

3.2.2 月检查

月检查要重点检查叉车的电气系统以及各零件的使用状况,这项检查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故障的发生。月检查的内容包括:补充发动机油,清理空气滤清器的滤芯,检查水箱盖的密封情况和弹簧的弹性,检查水管有无破损的地方,查看变速箱的油位,变速换向操作杆,检查驱动桥有无漏油现象,检查车轮的磨损和变形程度,检查车轮轴承是否松动或是有无异响,检查转向器的固定情况,如松动需立即拧紧,检查钢丝绳制动踏板的使用情况等。

3.2.3 年度检查

这项安全技术检查工作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厂内安全管理部门、设备管理人员的参与,以及技术监督局的支持。年检时,三方会共同检验和评价设备的使用情况,并给出相应的维修和养护建议。首先,检查整部车的可靠性。第二,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期限,直至达到预期的整改效果,给出下一年度的安全运行建议和意见。第三,对没有通过检验的叉车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立即进行报废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叉车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分析叉车的常见故障分布,掌握故障发生部位,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确保叉车的安全使用。另外,要注意叉车故障的预防管理,规范日常使用和操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可以有效降低叉车的故障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事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 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按照现行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建设主管部门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

(1)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深入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的事故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差,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存在盲点。

(2)未能合理组织利用建设系统各种管理资源和充分发挥各

个管理层次、环节的整体效能,未能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

(3) 部分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措施,对有关责任主体的震慑力不够。

(4) 监理工程师未给业主提供与其水平相应的咨询意见;不按规定验收和签发指令;盲目审批,对进度款等定夺不准。

1.2 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1)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

(3) 部分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4) 部分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还未能落实在行动上。如有多起事故没有按照建筑市场的规定办理建筑施工手续,照样施工,对此建设主管部门有监管不到位的责任。

1.3 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尚需完善

(1)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现象突出。

(2) 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的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缺少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安全评价、咨询、技术等方面服务。

1.4 以包代管,安全管理薄弱

很多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中标企业为了取得利润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有的中标企业虽然成立了项目班子,但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为了节约资金一切从简,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不是用于指导施工的。至于其他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交底、安全检查、防护用品、安全措施等能免则免,不能免的也只是走走形式。劳务工的班组长就是带领施工的施工员不再另配施工员。还有的企业为了谋取利润搞挂靠卖牌子。

1.5 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不论具有多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中标,基本是由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施工。这些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就连入场的三级教育也往往是走形式,特别是对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有的农民工第一天来上班,第二天甚至是当天就发生了死亡事故。还有些工程项目对分包单位实行“以包代管”,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手上,操作人员不了解或者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又因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依法监督管理

自从1989年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实施以来, 国务院和建设部又相继颁发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关于组织开展危旧房屋安全大检查加强房屋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等法规文件, 基本建立起房屋安全管理法规体系。为继续完善和加强房屋安全管理, 建议国家出台一部《房屋安全管理法》或《房屋安全管理条例》。在国家出台这部法律法规之前, 各地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可先行一步, 针对房屋安全管理专门制定一部综合性法规或规章。通过健全国家和地方二级法规规章, 做到依法依章管理房屋安全工作, 依法依章治理房屋安全工作。

2.2 推行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和鉴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鉴于我国危旧房屋量大面广、整治难度较大的特点, 房屋安全鉴定作为一个涉及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房屋安全鉴定应该朝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实行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资质动态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 制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管理办法》, 并统一收费标准。房屋安全鉴定人员的执业资格, 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工作经验与技术能力等, 参加国家考试取得, 建议国家施行房屋安全鉴定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2.3建议国家对公共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定期进行强制性“体检”

对于学校、幼儿园、政府机关、影剧院、商场、医院、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公共房屋安全与否, 事关百姓人身安危,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等相关部门, 对这些公共场所的房屋安全进行普查和安全鉴定。在珠海、武汉市等率先施行对公共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每5年应当作一次安全鉴定。

2.4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

为实现房屋安全管理的网络信息化, 应建立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 包括房屋安全检查和房屋修缮二个子系统) 。通过该系统, 可以对房屋的安全、修缮、防汛、灾害等数据进行全方位网络信息化管理, 保障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 可以掌握危险房屋治理和灭失情况。建立健全危险房屋登记、注销制度。

房屋安全管理是我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我国的现状和房屋结构潜在的破坏性, 都要求我们对房屋安全加强管理, 制定详细而可操作的规程、制度、标准、方案, 以此来规范房屋安全和使用管理,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冯彦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J]. 科技传播. 2010(24)

第6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在施工过程中的事故也是频发,不但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重大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本文将结合当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公路安全事故的特点

1、严重性

公路工程有着施工人员较多、工程的投资造价较高的特点,因此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特别是某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经常会导致群死群伤,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多发性

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任何部位、任何工序的施工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触电事故、起重机械事故、土方坍塌事故、人员物资高空坠落事故等,因此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必须在多方面进行防范。

3、复杂性

公路施工过程中工序繁多,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也比较多,通常事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在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的地质条件之下,其事故的发生原因肯定有着较大的差别。

4、可变性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隐患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果不对其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调整,随时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公路施工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对安全隐患的可变性有足够的重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安全隐患的消除,防止其继续恶化。

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甚至完全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给公路工程施工留下很大的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2、资金投入方面的原因。从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可知:在人为因素并不占多数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故的出现还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所致。由于投入不够,安全防护设备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功能。例如,在隧道作业的时候,如果资金缺乏,安全防护设备落后,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给作业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害。

3、制度与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缺少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相关人员对制度上的缺失不够重视,方案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运用。此外,很多的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控制方面的专职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控制、监督机制,安全管理控制工作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4、施工人员方面的原因。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大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中有时候会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现象,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有些施工企业重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但是收到的效果往往不佳。

四、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在公路施工中务必对作业人员在上岗前采取现身说法的教育,以有效宣传安全管理制度和纪律,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不安全因素则必须严肃处理,同时应做好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宣传教育,并应在施工口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和警示标志,通过临时封路公告、交通导向信息以及利用媒体宣传安全常识等措施来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交通安全。

2、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和地位。建设方应有效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督促施工方切实制定和落实安全管理方案,并充分利用管理职能和经济手段对安全管理进行协调控制;监理方应充分发挥旁站监理的作用,对施工方安全生产以及现场交通安全管理同步监督;施工方则应认真按照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施工,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施工路段的管理,对违反规定进入施工路段的行人车辆进行有效控制,对损坏安全标志和设施现象给予严肃查处。

3、做好对路面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项目部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要真正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1)在每一次开始施工作业之前,应先由技术人员对一线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应检查交底工作的落实情况,这样才能做到“一事一检查,一事一交底”;

(2) 在路面施工现场,项目部应抽调专职的车辆指挥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来负责车辆的安全运行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的工作,确保这两项工作都是在绝对安全下进行的;

(3)对于可能引发重大安全施工的火灾、触电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等安全风险因素,施工项目必须提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的物资也应提前备齐,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救援的预案提前进行演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4、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虽然当前公路施工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但部分作业仍为重体力劳动,因而存在由于重体力劳动导致的疲劳生产现象,同时存在仪表监测、计算机作业等精细活动也会导致人的精神疲劳,因而在施工中避免过劳现象无疑对安全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该要求则应积极有效的提高自动化和程序化施工,并充分结合劳动强度差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使工人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以减少员工体力浪费也非常重要。

5、保障设备安全。设备也是导致公路施工事故的一个因素,因而生产单位应从设备供应和资金方面给予保障方可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首先应按照要求购置合格的生产设备,应设置专款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对发生事故和存在异常的设备应做好记录,并应对该类情况进行分析以制定措施,确保其在施工操作中能够有序、高效运行,并应在施工现场配置齐全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安全预案工作以免由于生产设备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6、加强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应通过安全模式来改善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降低安全事故,并进一步激发工人施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安全行为模式即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安全意识,并能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水平的管理模式。即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提高其主动应对能力、提升其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发展员工与安全相关的行为间的共同作用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该模式不仅关注事故率,更关注员工的行为安全,并以安全管理模式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7、制定有效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做到未雨绸缪,即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由于大多安全事故常和“多米诺骨牌”理论联系到一起,因而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应围绕每个施工环节,采取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进行安全控制,即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辨别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方可有效去除施工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五、结束语

安全施工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公路工程的个点,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证公路施工的安全进行,并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发挥公路工程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巍,浅谈公路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J]安全生产管理,2012

第7篇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变电运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

、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执行机构。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关的把握。变电运行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有技术性很强相对复杂的方面,也有技术性弱相对琐碎的方面。要想抓好变电站运行管理,每个值班员必须不断提高本身的作业技术素质,增强本岗位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建立一个合理规范的培训制度,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

1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分析

1.1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

变电运行中,变电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的操作者,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对变电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变电设备相对较多,变电工作比较繁琐,工作压力大。因此,变电工作人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设备操作上出现失误,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

1.2安全管理不规范

在我国变电运行的工作中,由于安全管理的失误,导致了许多严重的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变电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在实际变电中,主要表现为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导致管理比较混乱,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发现安全隐患时,不能进行及时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得当,最终埋下了各种安全管理隐患。

1.3设备出现故障

一些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却应用到变电设备中;再者由于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许多设备需要及时更换,但变电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更新,以至于设备不能满足变电安全运行的需要,最终可能导致变电运行的各种安全事故。主要原因:①没有认真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②没有重视对设备的检测以及出厂试验,确保设备质量;③没有对安装调试的设备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简单粗略,以及对已经老化的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替换。

2变电站运行管理措施

2.1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1)设备专责制度。对于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一、二次变电运行设备,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认真维护并填写记录。

(2)运行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对运行值班员采用二班制或三班制,通常应避免连班工作。应前后衔接且准时交接班,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3)岗位责任制度。对于操作队队员、运行值班员、电气检修员以及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严格要求,按照相关规范制度执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楚。

2.2加强预控工作

危险区域的分析与预控工作是利用反向思维的工作方式,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危险部分进行分析与预控,容易让人接受,也容易让人去自觉遵守。必须把危险区域的分析与预控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在班组中对于该项工作的实施应加强监督、指导和总结工作。

2.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运行作为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必须严格实施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坚持宣传贯彻安全方针,认真宣传安全管理思想,要使全所职工能够达成安全共识。对于运行时期的不同,可提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规范化管理,制定现实合理的实施措施。

2.4加强思想工作

坚持不懈地对值班员进行爱国、爱厂、爱站的教育,要使他们时刻把自己放在企业主人的位置上,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每周的政治宣讲学习不能仅限于形式,必须把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和路线,使值班员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时事,把安全管理当作大事来抓。

2.5加强设备运行中的巡视、检查及维护

设备在运行中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随着设备逐年老化,也会出现各种缺陷,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运行监管,仔细辨识信号、表计、音响、光字等,严密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对于偶然的异常现象,必须找出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避免日后再次发生;巡视检查电气设备时,若发现异常,应着重从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温度、气味、振动等变化情况,对其进行辨析,找出原因;根据设备的新旧情况、功能特性合理安排正常巡视和特殊巡视周期,对已经存在缺陷的设备或重要设备适当增加其巡视次数,同时对缺陷进行密切跟踪监视,了解并掌握其发展趋势,以便加强对同类设备的监管,做到尽早预见缺陷,及时消除缺陷;对设备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维护计划,及时消除不良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6完善技术管理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岗位培训,加强对操作规程的知识学习,了解变电运行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对于设备的工作原理、具体构造、位置、操作程序、故障处理、保养日期、器具件更换周期等具体细节,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积极开展对突发事故快速抢修的训练,提高操作人员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3变电站倒闸操作管理规定

(1)用跌落式保险送电时,应先合两边相后合中相,停电时操作顺序相反。

(2)当发生带负荷拉刀闸误操作时,禁止再将已拉开的刀闸合上,当发生带负荷合刀闸误操作时,禁止再将已拉开的刀闸拉开。

(3)变压器投入运行时,应先从有保护的电源侧充电,然后再合上负荷开关,停电时顺序相反。变配电所送电时,一般从电源侧的开关合起,依次合到负荷侧的各开关。按这种步骤进行操作,可使开关的合闸电流减至最小,比较安全。且万一某部分存在故障,该部分合闸,便会立即出现异常情况,故障容易被发现(如图1)。

(4)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倒闸操作:①交接班时;②直流系统接地时;③雷雨时室外配电装置的操作;④在同一电气系统,不得同时进行两个及以上的操作;⑤严禁约时停、送电。

(5)严格防止发生下列恶性误操作:①非同期并列;②带地线合闸送电,带电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③带负荷拉合刀闸;④走错间隔误停电、误送电;⑤网络接地故障时用刀闸拉、合网络接地电流。

4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与事故防范工作

根据变电运行工作的特点,对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按时间段来分析规律。如高温、高负荷阶段就比较容易发生设备事故;雷雨、梅雨期间绝缘闪络就相对频繁;变电站一年中年检、预试时操作失误的概率就比平时大许多;②按具体的工作内容分类分析。变电站的常规工作有交接班、倒闸操作、设备验收、巡视检查、设备维护等。按照分析统计,运行人员由于操作失误比较容易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因此重点对运行人员进行操作票填写、规范其操作步骤和处理突况能力的培训。要求运行人员在操作前考虑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认真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写在操作票上,作为操作提示;③按人员对设备的了解程度分析。运行人员对比较生疏的设备进行操作、验收、检查时比较容易出差错,而相对于比较熟悉的设备得心应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求各变电站针对现场容易发生的错误编写详细现场技术问答,然后由技术管理人员配合现场开展相关培训工作;④按变电站的具体设备健康状况分析。因为变电站的设备型号、运行时间不同,所以必须针对变电站的具体设备进行设备隐患的查找和分析,并对这些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对可能发生事故的细节提前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避免出现值班员在处理异常时惊慌失措而发生事故的现象。

5结束语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整个变电运行的安全状况由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决定。因此,定期检修、检查运行设备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只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变电运行值班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设备的检修及保养工作,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才能为变电运行良好有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矫龙,罗景春.设备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甘肃冶金,2011年04期.

[2]康占杰.循序渐进实现检维修全面受控[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S1期.

第8篇

关键词:电动车;交通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代步工具,其凭借操作简单、舒适轻快、低碳环保、价格适中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大部分们城乡居民的短距离代步工具。伴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他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日益突显,交通违法行为突出、道路通行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良性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一、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现状

1998年~201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年产量从5.8万辆猛增至3096万辆。据2013年的最新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为1.8亿辆,并且每年在以3000万辆左右的生产规模发展。电动自行车的出现满足了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短距离代步需求,而在电动自行车使用者中,老年人的数量在逐渐上升

在现实生活中,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电动自行车都可以超过35公里每小时,这也间接造成车辆质量增加,在发生事故时,也加大了损害。除此之外,生活中,私自加装大电瓶的现象也时有碰见,这毫无疑问会降低电动自行车的可操纵性,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电动自行车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个事故的发生,我们往往将其最终归咎为两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从上述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现状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动自行车存在不少的问题: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首先,在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者的比例中,老年人的比例增大了。而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对车的操作控制能力、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普遍都较低往往不如年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没有进行相应的正式驾驶技能训练和交通法规知识系统学习,这也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怀有侥幸心理,在驾驶过程中,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超速、变换行车轨迹,不带头盔,更有不甚者,拿着自己的生命去闯红灯。这些违法行为,是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罪魁祸首!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外,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电动自行车属于代步工具,其所规定的最高时速在20公里每小时,而现在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产商将其最高时速将近翻了一番,以此来赢得更大的市场,然而,随着最高时速的提高,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也愈发严重。从以前的只是皮外伤,到现在的电动车撞车也能撞死人,最高时速的提高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社会大环境因素

按照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电动自行车归入非机动车序列,所以目前电动自行车还不能办理注册、保险等相关业务,全国各地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和管理上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使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电动自行车事故时无法可依。

在电动自行车驾驶者肇事后畏罪逃逸后,相关部门不能第一时间找出肇事者。虽说相关法规规定电动自行车需要上牌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电动自行车的普及性,此法规的落实相当困难,所以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说,此法规形同虚设。

三、应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引入“准机动车”,制定相应管理标准

现有的法律中,是将电动自行车归为非机动车,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出行速度的要求,电动自行车将会逐步向电动摩托车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准机动车”。

将电动自行车当作介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中间地带,这样既满足电动自行车的自身属性,也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动车技术。通过引入“准机动车”的概念,修改电动自行车的各项法律标准。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让电动车在遭遇事故后,能够又发可依,这些都是在引入电动自行车“准机动车”时所应该做的。

3.2 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

由于电动自行车的普及性,想要做到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像机动车那样进行相应的考试的难度显而易见。然而,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是十分明显。所以注重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驾驶者自身的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通过各种媒体的力量,可以利用社区的集聚功能,定期开展电动车安全讲座,邀请一些社区内的资深电动车驾驶者,对新驾驶者提供免费驾驶的技能培训,便于其尽快熟悉电动自行车的驾驶。

3.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解决事故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没有事故源。而解决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而在这过程中,便捷的公共交通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努力为城市居民建立一个便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体系。

通过吸引更多的居民乘坐公共交通,毫无疑问可以减少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的概率。公共交通的服务利用率的提升,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安全良好的交通环境,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添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立颖.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J].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

[2]肖贵平,朱晓宁.交通安全工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