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乡村振兴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7 16:41: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振兴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乡村振兴论文

第1篇

2020年积极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课题论文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x特色文明乡风是我省农村精神风貌的总体体现,是x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要通过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文化宣传、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积极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x特色文明乡风是我省农村精神风貌的总体体现,凝聚着x大地的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是x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我省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的重要价值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村“生态宜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文明乡风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互促共进的孪生体。农村的生态宜居既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乡风文明蕴含着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勤劳朴实、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优秀传统,是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强大动力。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村“治理有效”创造有利条件。乡风文明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引领作用,乡村治理的全过程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全景式呈现。如村民通过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实现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不仅彰显了乡风文明,还为农村“治理有效”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能够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农产品文化品牌效应,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实现文化禀赋和生态资源的深度有机融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x特色文明乡风的培育还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达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效果。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的路径选择

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一是开展x乡村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并会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对全省乡村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现状进行登记造册。二是立足全省,制定保护和传承规划,研究制定分类保护、分级管理方案和相关政策,同时对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进行相应划定,构建高效的联动机制。三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资金支持、荣誉奖励、建立乡村博物馆等形式,让村民认识到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工作,增强人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加强x优秀文化宣传。一是在农村地区大力弘扬主旋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入挖掘x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把乡风文明宣传融入农民生活。积极组织开展体现x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对标先进,反思错误或落后的思想观念,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用优良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文明。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关键所在。要以基层微权力腐败治理为抓手,通过制定微权力清单、规范村务运行流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培育多元监督体系等举措,实现正党风赢民心树新风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鼓励和监督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以良好作风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第2篇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文旅融合

总书记指出,旅游是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的活动,二者密不可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与京、沪、粤、苏、浙等第一梯队相比,尚不是文旅大省,更不是文化和旅游强省。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作为中国“茶马古道”以及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一环,信阳以茶为媒,通过茶叶搭台,旅游唱戏,发展“茶叶旅游”,培育茶旅文化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一、信阳茶旅文化发展现状

信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种茶历史悠久。东周时期,茶在信阳地区开始种植。近代以来,信阳毛尖先后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荣获嘉奖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荣誉。自1992年始,信阳开始举办茶叶节,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29届,成为信阳的盛事之一。而信阳域内八县两区,拥有众多旅游文化资源———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遍布梯田,河流密布,酷似江南风光。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近40%.其中,鸡公山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22万个,比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出1~8万个,是目前全国此类测量的最高纪录,信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已建成多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风景区如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西九华山等近10个。2.大别山具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二十五军等多支主力部队,100余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出发地等红色教育基地。以“苏区首府、将军故乡、江淮抗战、千里跃进”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文化,正在成为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品牌。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信阳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茶会友、以茶兴城,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取得可观的效益。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运营,品牌效应不强。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信阳茶企仅限于文新、五云、蓝天、九华山等少数茶企,其茶文化传播存在散而太乱、行而不远的局面。

二、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人们经常说诗与远方,这里的“诗”即文化,“远方”即旅游。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远方”,旅游也就更有“诗”意。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可极大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感,同时也赋予旅游更多的趣味性。这是服务地方经济、传承并发扬地域文旅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立足于信阳地区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和特色田园、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大别山区民风民俗和农耕文化,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茶旅文化融合发展,无论是对茶产业发展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承保护大别山非遗文化,力争实现富民、宜居的扶贫规划效果,为大别山地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城市影响力

“文旅融合”是一个互惠共赢的过程。它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赋予到旅游中,这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挖掘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信阳坐拥八县两区,除了已经颇有名气的信阳毛尖,同时拥有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信阳毛尖及其所衍生的茶文化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吸引力。而信阳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颇具地域特色。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以茶为媒,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信阳的经济作物与精神财产合二为一,打造成一体化、规模化的文旅文化资源,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极其重要。

(三)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

对于信阳这座城市来讲,茶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便是其文化软实力的底气所在。信阳积淀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对于发展信阳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育信阳非遗文化产业,探索“非遗+旅游”、“茶文化+旅游”、“茶文化+研学”、“茶文化+文创”、“非遗+文创”、“非遗+民宿”、“茶文化+民宿”等多种形式,探索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展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茶旅融合文创产业新亮点,推动信阳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融媒体时代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传播成为新时期提升信阳茶旅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的知名度、降低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宣传成本、增加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信阳茶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手段。

(一)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信阳茶旅文化大宣传平台

一是打造线下宣传平台。比如,由信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精心设计宣传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无缝宣传。当旅客途经或进入信阳境内时,由移动通信公司发送信阳茶旅文化特色信息;定制信阳茶旅文化宣传特色彩铃,发动信阳地区居民选用,从而进一步扩散信阳茶旅文化影响范围;打造茶旅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广场、精美广告牌等,为市民、游客提供线下活动场所的同时,实现信阳茶旅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加深对信阳茶旅文化的印象。二是打造线上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平台,结合各自平台的宣传优势对信阳茶旅文化之一进行分门别类推送,让市民对信阳茶旅文化耳熟能详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视听结合的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影响力与覆盖面,扩大客源市场。

(二)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特色品牌

一要凸显信阳茶旅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实地调研与大量查阅读文献资料,充分挖掘古今涌现出来的典型的信阳茶旅文化故事及资源,并以此为依托,重新概括信阳茶旅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内涵,以提高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如,依托民间流传甚久的茶姑“画眉衔籽”的故事,以此为题材,谱曲、出书、拍摄影视剧等,让信阳茶文化以多角度多形式呈现,吸引游客到信阳实地旅游。二要丰富信阳茶旅文化传播的内容。比如,线下文化宣传机构或民间团体可以通过探索开展茶旅文化读书会,发展茶文化主题旅游,组织茶旅文化主题文创活动、主题摄影、主题短视频大赛、主题征文等形式展开相关活动,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专题网站以及专属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通过这些媒体平台,以不同形式将各种与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关的信息、活动如茶文化节、文旅文化节、博览会、展销会等,让受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信阳茶旅文化的魅力,并萌发到实地一探究竟的欲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信阳周边茶山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借助茶山独特而秀丽的风景,在城市周边打造近郊的乡村旅游景点,如茶乡康养、山水民宿、休闲茶庄、创意茶会、会展培训等项目,打造“茶文化”体验园,吸引游客亲身前往体验采摘、揉捻、炒制、烘干、装罐等信阳茶的制作全过程,并欣赏茶艺、茶歌、茶舞等艺术,让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对信阳茶旅文化留下深刻记忆。

(三)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为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信阳当地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当地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专门性的茶旅文化专业人才;依托高校现有开设的旅游、茶艺、茶文化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茶艺内涵,热爱信阳茶文化,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二是政府部门加大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茶旅文化相关的大师工作室、茶旅文化体验馆、茶旅文化专业培训点等方式,加强对信阳茶旅融合专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结合当地特色对茶文化、旅游文化经营者及负责人的专门性指导,力争形成政府搭台、高校唱戏、企业参与的茶旅融合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葛振:《赋能“文旅+多产业”新业态助力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年4月

[2]李明军:《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福建茶叶》2021年第4期

[3]王彬:《文旅融合进入深化期高质量发展引领前进步伐》,《中国文化报》2021年8月6日

[4]李峰:《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西部旅游》2021年第4期

[5]胡玲:《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探究》,《商业经济》2020年第8期

[6]郭文茹:《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茶旅融合的SWOT分析》,《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7]邵瑞:《网络传播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传媒》2021年第13期

第3篇

论文关键词 杜仲栽培;综合开发;调研;思考

论文摘要 对杜仲研究的概况和景德镇市杜仲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景德镇市杜仲产业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地如何进一步发展杜仲产业提出了建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属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为千枚岩、石灰岩,土壤为黄红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乡村,是种植杜仲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气候有利于杜仲生长,具有优良品种,又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杜仲栽培必将成倍增长,产量、质量和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也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

1杜仲的用途与开发现状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仅1属1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全树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杜仲作为中药材,在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华人当中长期盛行。近代研究发现杜仲在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抗疲劳、抗衰老、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被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誉为世界最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美国、俄罗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为宇航保健品。据资料介绍,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产值近100亿日元,杜仲叶2 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销售到香港市场,贵州遵义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认识和接受。

杜仲胶用途广泛,1993年我国化学家严端芳研究员和橡胶专家吕伯龄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橡胶会议上,分别宣读了2篇论文,向国际橡胶界宣布我国开发出1种新的天然橡胶,并获得了国际领先成就。

杜仲胶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特性,又具有两者皆不具备的特性。杜仲胶在医用、工业、电子、国防、通讯、人民生活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可用作摩托运动员护滕、飞行员护颈、护腰材料,抗冲击性能极其优异。杜仲胶大力发展,将从胶种到种植地域改变国际天然橡胶的格局。杜仲胶已进入系统材料工程学的新领域中,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

贵阳某公司已建立了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综合加工厂,并建立世界上第1个精胶厂,这标志着我国杜仲胶的开发开始走向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对促进我国杜仲胶产业化进程具有示范性意义。

2调研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在杜仲中药、保健品、杜仲胶、杜仲叶饲料、果实、花粉和木材综合开发等研究等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林业局把杜仲综合开发列为下个世纪重点开发项目,故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我市处于杜仲最佳种植地区,具有最佳品种,又有成套科学栽培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并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对我市以林扶贫,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调研内容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的调查,指导群众充分利用山场,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根据杜仲生长习性,依靠科学,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扩大全市杜仲基地,更好地为营建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开发等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

全市杜仲基地成倍增长的同时,必须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以龙头企业带领杜仲产业的发展。即在我市建立杜仲胶厂和杜仲产品综合加工厂。针对杜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杜仲胶疏化高弹性体开发利用需要,近阶段杜仲综合工发利用在开发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各乡(镇)加快对杜仲发展,同时要注意选用良种,还要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要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市杜仲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因子适合杜仲生长、发育,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杜仲生产和杜仲综合加工,这说明我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基础条件。

我市对发展杜仲生产及综合开发非常重视,又有较强的科技力量,这将为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

我国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搞好杜仲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并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把杜仲综合开发与环境生态效益,以及贫困地区脱贫结合起来,是摆在我国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5对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调查,我们认为景德镇市发展杜仲生产是基本成功的,当前浮梁县黄坛药场已有小部分杜仲林开始投产,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发展杜仲栽培,比凭借自然更新、人工封山育林等造价低,且成林快、经济效益高、群众容易接受。

发展杜仲基地,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杜仲基地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山区资源优势经济转化,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瓷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促进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开发杜仲,走杜仲产业化建设之路,现对我市发展杜仲和综合发展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5.1加强对杜仲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

杜仲林本身就属经济林,经济林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兴也就是整个林业振兴的一个标志。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杜仲基地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的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杜仲基地的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5.2搞好基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

杜仲林建设要成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在于发展的数量,还在于实现建设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区林业的综合效益。杜仲林分散经营,不利管理,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形成一定的商品优势,影响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基地布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要选择适宜杜仲生长的山地发展栽培,认真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优良品种。

(2)在营造模式上,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企业+农户发展,股份制合作经营。

(3)在培育方式上,实行新造(包括更新造林)与培育有丰产潜力的幼林相结合,以加快建设速度,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4)在基地建设上,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药材和天然橡胶主要原材料。基地建设要严格按工程项目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方案、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丰产一片。

(5)在进度安排上,按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资金的多少、需材缓急、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择优安排、滚动前进。

5.3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新发展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相结合

发展栽培中药材,实现山区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的转化,首先要依靠科技,提高杜仲林的建设和综合开发产品质量,做到提高和发展相结合,质量和速度相协调,规模和效益相统一。当前我市栽培的杜仲林普遍存在产量低、管理粗放、效益差。瑶里乡有一片20世纪70年代造的杜仲,由于管理不当,如今已变成残次林。为此,在新发展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差的“劣、杂、散、残”的杜仲林,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补植,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或得到更新改造,积极引进和吸收既符合当地自然立地条件,又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使基地能与增产、增收、增效同步进行。

5.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杜仲的综合利用效益

杜仲的发展,必须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系列经营之路。从目前看,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我市杜仲的发展仍停留在栽培方面,虽然群众对杜仲发展积极性较高,但市场意识不够强,且缺乏信息观念,忽视了因产品销售、加工渠道不畅而产生的风险。

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开发要成为山区林业资源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资源的同时,一要更新观念,将产品的销售、贮藏和加工统筹安排;二要充分利用本市林业行业自身的资源、人才、科技优势,通过建成综合开发加工厂和批发市场,形成既有资源规模又有系列加工,既有全方位销售又有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格局,努力提高杜仲开发的经济效益。

5.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杜仲开发利用效率

在我市发展杜仲及综合开发利用,就是要建立起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商品经济体系,一个主要的支撑条件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强度和质量。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使过去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使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增加。目前,林业生产中使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无论是集体经营还是农户经营都只求产生,不予投入;只讲经济需要,不顾社会、生态效益。技术管理毫无约束力,科学生产难于实现,造成现实资源和潜力在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市发展杜仲时必须做到:

(1)精造良种,应用先进配套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缺技术、少资金、物资不足和信息不灵的实际困难。

(3)抓好生产,计划财经管理“三位一体”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促进杜仲发展机制的运行,把基地建成产品化、产业化。

(4)要高度加强对我市杜仲栽培及开发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使科技兴林落到实处。

6参考文献

[1] 金先宝.杜仲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1999(6):17.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科教兴国”、“科教兴县”这一战略目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强化农技校建设,全县共有农技校304所,其中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一所,乡农技校14所,村农技校289所,达国家示范性化技术学校标准2所。90%以上的农校配有电教设施、图书、仪器等其它教学设施。全县共发表科技论文国家级2篇,省级5篇,市级16篇,通二村的果业管理受到省政府的表彰,被确定为市苹果七日游景点之一。今年我们又投入30万元改建和修建了农技校,充实了农技校的教学设施。各农技校利用“校校通”的网终优势,对全县农民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大培训,共培训农民3000余人。协同劳动保障部门实施农民工拟转移培训2000人,劳动力输出1700人,配合县科技局开展了万名高素质农民大培训活动。帮助农民下载农产品信息9000余条,网上发表农产品信息4000余条,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余万元。

二、疏通渠道,构建成教网络

为了完善成教管理机制,我们成人办多次召开专题会,召集有关人员疏通各个环节,协同县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第一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配合县教教局确立了农村果业、大棚种植、养殖等培训基地,同时要求做到成人办和联区,联区与农校,农校与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不放松。定期检查落实:培训有计划,上课有教案,作业有批改,实习辅导适时有效,学员培训档案健全,联合相关部门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推荐农民工转移就业,同时做好跟踪服务。逐步构建了一个“培训、检测、执证上岗、跟踪服务”的成人教育网络。

三、合理布局,设施继续完善

我县农技校点面结合,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设在县第一职业中学,14所乡农技校分别设在各乡镇或乡镇初中,各村农技校分别设在各村小学,大部分农校都和小学或初中的微机连接,有利于农民学电脑及上网查询农业信息。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独立建校,初中建制”这个标准,现已完成独立建制的有设施基本齐全,人员齐备的通化、西村等示范乡镇农技校。

镇示范农技校,地处本镇黄金地段,王通中学对面,占地3000平米,有建筑面积400平米的一栋高标准二层小楼。另有配套瓦房三间,共投资40余万元。西村农技校投资20余万元,对内部设施进行了更新,通化西村两所农技校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农技校的验收,达国家级标准。

四、措施得力,确保成教效益

(一)服务农村经济,培养科技当家人

本着服务当地经济的目的,注重选拔农村专业人才,尤其是乡村干部,充分发掘人才资源,通过集中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以点带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素质,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

(二)围绕主导产业,推广实用技术

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校的作用,抓实用技术培训,配合科委、果业部门,指导乡村农技校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作为农村成教工作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康建设这条主线,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短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组织开展了科技含量高,学习周期短的多种实用技术培训。两年来,全县共进行了地膜覆盖、苹果套袋、大棚蔬菜、药材种植、养殖等50多个项目的实用技术培训两千余次,培训人数达10万人。

苹果是我县的主导产业,随着技术培训的加强和提高,涌现出程兆会等67名亩收入超万元的苹果状元,西村乡大量种植药材,药农经农技校培训后,对药村的种植管理、性能、特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种植及粗加工技术有了显著提高,现在西村乡家家种药材,成了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药材种植基地。

(三)适应时代需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了解国际国内信息,引导农民适时调产,振兴农村经济,为此我们依托各村小学校校装电脑,校校网络化这一优势,重点对全县农民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大培训。

1、安排细致周密,确保培训圆满

针对实际情况,出台了详细的五年培训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制做1—2块信息栏,逐村核实培训人数,确定每期学员名单。审阅了各村的培训计划,各村信息员具体负责各村的培训工作,及时果市行情、药材种植、作物引种等各种信息,培训教师由各村小学电脑教师担任,地点在各村小学,时间主要是晚上和节假日白天,每月培训一期,每期一机一人,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培训内容为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每期培训结束后由信息技术教育办公室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不合格者参加下期培训。

2、鼠标忙忙击点,硕果映红笑脸

通过一年多的培训,现已培训5000人全部能上网查询资料,下载信息,水平较高的学员还会制作网页,处理文字,编辑广告,刻录光盘。

杨郭村农民根据网络信息,往全国各地发油桃,共销售150多万斤,获利40万元。巩村农民通过三门峡网站在网上销售笤帚信息,出售15万把,净赚7万余元。大谢村谢新业在网上苹果信息销果20多万斤,获利3万8千余元。

(四)协同相关部门,实施两大工程

1、千名农民劳务输出培训工程

2004年元月,我们与劳动部门一起启动了劳务输出培训工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外出调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二是建立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县劳动局设劳务市场,乡设劳务站,村确定劳务信息员,对剩余劳动力的年龄文化技术进行了认真的统计。

三是实行订单培训,我们主要开设炊事、缝纫、电子、制药、机械维修等专业。四是组织劳务输出。五是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劳工合法权益。

2、万名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

第5篇

从全省乡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的覆盖面。加大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试点工作,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为抓手,为乡村教育定向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面广、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和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乡村教师。

一是实行师范生提前批次招生录取,加强录取过程中的面试环节,录取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对部分边远、贫困地区实行本土化招生、定向培养,毕业后回乡从教的办法。

二是建立乡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乡村教师的特殊岗位津贴应列入财政预算,津贴的标准要结合各地实际,达到稳定乡村师资队伍和吸引人才到乡村学校工作的目的。对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

三是完善乡村教师带薪进修制度。完善各地乡村教师带薪进修制度,使教师通过带薪进修参与交流、观摩、讲评、研讨等活动,推进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教育家发展。

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招收乡村小学教师时适当提高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招录(名额)比例,对成建制的小学逐步配齐专业的学科教师。对于有寄宿生的学校,要配置专职的思想老师和生活老师,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是建立新型的乡村教师激励与管理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对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予以奖励,解决乡村教师“留得住”的问题。

二、加大乡村教育经费支持力度

一是不断加大乡村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加大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各级政府乡村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建立起稳定和规范的乡村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使教育经费得到切实保障。针对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困难的实际,要积极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进行乡村教育投资,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金。

二是创造良好的乡村教师生活、工作环境,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实施乡镇工作生活补贴制度,实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强化乡村教师生活保障,改善现行的医疗制度,关注乡村教师身心健康;每年为乡村教师组织一次体检,设立乡村贫困教师帮扶基金,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宿舍建设等。

三是实行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倾斜政策。降低乡村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根据从教时间长短,分别由省市县颁发荣誉证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由省政府给予奖励。

三、加强乡村后备教师培养

一是把师德表现作为乡村教师资格认证和聘任的首要依据。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前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加强乡村教师文化建设,建立乡村教师宣誓制度,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梳理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毕业要求等,加快融入基础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支持高校教师进行乡村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工作研究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高师院校兼职教师。

三是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和乡村学校合作培养定向师范生的新机制。调整师范教育类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推动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落实定向师范生普遍到乡村学校教育实习一学期制度。探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建设一批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基地。

四、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任教

一是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和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的“双向交流”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要建立城镇学校校长向乡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推进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对下乡支教教师的工作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对支教老师作出的贡献量化为教师评定和职务晋升相挂钩的指标,既能对乡村教师队伍进行一定的改善,同时也能锻炼城镇优秀教师的能力。实施大学毕业生服务乡村教育和大学毕业生青年志愿者行动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乡村任教、支教。

三是对现有的各类支教和交流活动进行有效性评估,增强支教活动效果。建立支教活动的评估体系,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要定期沟通信息,掌握支教教师的工作情况,量化一些考核指标,科学评价支教活动。

五、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

一是树立乡村教师终身发展观。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融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二是改革乡村教师培训体制。要大胆改革乡村教师培训模式,实现乡村教师培训的多样化。以指导教师实际教学为重要目标,由训练指导方式向实践活动方式转换,通过参与交流、观摩、讲评、研讨等活动,让教师通过个人体验的方式把教育教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是创新乡村教师培训内容。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创新培训内容既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执行,也要积极开发河南的地方课程和教材。同时,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保证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健全教师培训的保障体制。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培训的体制保障是乡村教师培训质量保证的先决条件。要按照国家乡村教师培训的有关规定和政策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现状,因地制宜制定规则和制度,使乡村教师培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dYLw.net 提供毕业和会计学论文服务] 

第6篇

论文摘要: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标,解读真人对理解其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真人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一文中,在庄子那里,真人是超然于物欲、名利、生死、自我之外,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从词源学上看,真有真诚、真实、无伪等意思。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体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实干、忘我为公、一心向农,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的人。

梁启超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教育问题实质是培养人的问题。不管采用何种教育理念,使用何种教育方式,教育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塑造。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推行“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的教学方法,实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工学团运动”、“社会大学”。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探索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陶行知先生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他在1946年写的《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阐明了他的教育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便是陶行知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

要想透析陶行知的真人教育目标,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真,什么是真人。这样,我们才能确切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真人的涵义。

一、“真”的词源学意义

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真为“真”,意为“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成仙之人变化形体而登天,这显然是根据当时流行的道教的修炼成仙的说法来解释真。贞是会意字,“从匕从目,变形故从匕目。独言目者,道书云养生之道,耳目为先。耳目为寻真之梯。……?],匿也,读若隐。仙人能隐形也。八,谓篆体之下也。所,乘载之。八者,丌之省,下基也。……真从四字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八卷·Ⅱ部)。

后来,由于真使用语境(典籍和日常用语)的多样,词义愈加丰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坤部弟十六·真二十一名)把“真”进一步解释为(假借)为慎。犹诚也。……无假也。……身也。……诚也。……不变也。……实也。”《康熙字典》(午集中·目部·部外5?同文书局原版)对“真”的解释是:“?形为气,名曰真人。……不虚假也。……伪之反也。”《新华词典》中“真”的意思:“(1)真实;和客观事实相符合的。与“假”相对。(2)事物的原样。(3)副词。的确,实在。(4)清楚。”

总之,从词源学上看,“真”从指代道教的仙人得道升天逐渐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性质。作为形容词时,它的意思是:真诚、真实、精诚、不变、真正的、无伪、不假、清楚等意思。

如考其出处,“真”最早见于《庄子》。作为出自《庄子》中的词,一般都富有深刻哲理,具有丰富的哲学涵义。

二、“真”在《庄子》中的哲学意蕴

“真”字在中国典籍中出现并不早。“经典但言诚实,无言真实者,诸子百家乃有真字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八卷)。庄子以前的著作中几乎无真字,诸子著作中,《墨子》仅《辞过》篇中有:“真天壤之情,虽有先王不能更也。”《老子》“真”字出现了三次:“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质真若渝。”“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到《庄子》才大量使用真字,其中“真”字大约出现了65次。此后的典籍中,“真”字的使用便多了起来,特别是在由道家演化来的道教的话语系统中,“真”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由此可见,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出“真”的概念,并加以深入探讨,是从庄子和庄子学派开始的。

庄子所关注的是天道人性之“真”。在庄子哲学中,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具体化。因此,我们想明了庄子哲学中真的含义必须通过真人的理解方能把握。

庄子一再追问的是道,探讨的是如何得道,得道的人即为真人。那么,在庄子的思想中到底什么是真人呢?《庄子》中谈到真人的有17处,主要集中在内篇的《大宗师》,其中有)处谈到真人。现就《大宗师》中的有关文句谈真人的含义阐释于下。

真人超然于世俗得失利害之外。“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真人不违逆微少,不居功自傲,不谋虑事情。错过了时机不悔恨,顺利得当也不自鸣得意。不暴、不傲、不虑、不悔、不自得,恬然泰然,心如镜,缘于超然于得失利害之外。热心于功名者必思之求之,执着于利禄者必为世所累,安能得失强弱顺其自然?其背宗叛道理所当然。

超然于物欲之外。“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真人睡觉时不做梦,醒来不忧愁,食不求精美,呼吸深及脚踵。真人无思无忧无贪求。因为无欲,所以,忘乎世间的争斗角逐,心如止水,处乱不惊,享尽天然之趣,呼吸深深。

超然于自我之外。“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登高不发抖,下水不觉湿,入火不觉热,无知无觉,浑然忘我,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今一犯人之形,而且‘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现在偶然成了人的形状,就喊着“我是人我是人”,造化者一定会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人。人本来和自然是一体的,是交融在一起,却要分辨出我是人,有违道,有害于道,所以造化者会认为是个不祥之人。真人要无我忘我,超然于自我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无我方可得道。形同枯槁,心如死灰,忽略身心,无思无虑,去除智慧。“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弃身去智,才能融通于大道而成真人。

超然于生死之外,无为得道。“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祈,其入不距;俯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出生不高兴,入死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无拘无束地来,不忘记他的来源,不追求他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复返自然。把生死看得如同四季的变化那样自然,不违逆,不向背。形体散去,精神是永恒的,面对生死淡然处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力助天。是之谓真人。”面对生死不惧不忧,安时顺命。

超然世外,忘怀一切。“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额?;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鹾跗湮纯芍埔玻??跗渌坪帽找玻?⒑跬?溲砸病!毙睦锿?沉艘磺校??袅死?Φ檬В??袅宋镉?γ???袅松?雷晕遥??袅怂桌袷狼椋??裕?菝舶蚕芯布牛?钔房泶蠡趾辍N尬蔽拚??市远???渌嗍毕袂锾欤?屡?毕翊禾欤?才?袼募驹诵幸谎?匀弧N蘧形奘???匀欢???匙匀欢???裁慈室謇窭纸杂形ビ诘馈P碛啥韵胂蚱淝笱?实赖囊舛?铀担骸胺蛞⒓纫痒羧暌匀室澹??嫒暌允欠且樱?杲?我杂畏蛞5错?伦?阒?亢?”仁义是非观给人的心灵施刑,使之残缺不美,人不能逍遥放荡,无拘无束地游于变化之镜,即不能逍遥于道之美妙之境。人要想得道就必须弃仁义去礼乐以至于坐忘。

真人就是超然于名利、物欲、生死、自我之外,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人,即无功无名无己之人,“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这种状态才是人的本真之态。“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的真人要阐释的不是要做什么样的人,而是什么状态才是真。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形象化而已。真人是人,却不把自己看作人,要做物我皆忘的人。从其似乎矛盾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庄子不关注入的生存,而是探讨人的存在——合于道,归于道。

以上,主要从词源学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历史上“真”的含义。那么,真人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到底具有怎样的内涵呢?

三、“真人”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借鉴古今,提出了他的真人教育目标。他剔除了道家的虚无消极,吸收了它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不为私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真诚、实在、真正、无伪的传统,在探索中国教育民族化的过程中提出了真人的教育目标。那么,真人到底是什么人?“对于这些抽象的定义中的所隐藏的真实内容不作批判的研究,忽略这些定义的真实的现实和真正的内容,那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不能凭空诠释陶行知先生的真人,要结合他的著作及有关文献来解析他的真人内涵。

第一,自立立人“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这种能力,再概括起来,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自动’的共和国民。”综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他还特别强调对社会的改造精神,一言以蔽之,即自立立人。

陶行知先生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可看作是对自立立人的诠释。在《小学目标案》中,对儿童的要求是:“小学教育应培育手脑双全、自愿自立立人的儿童。其目标如下:1、健康的体力;2、劳动的身手;3、科学的头脑;4、艺术的兴趣;5、团结自治的精神。”在《改革乡村教育案》中,对乡村教师和乡村幼稚园教师分别提出以下要求:“乡村小学教师应按照下列目标训练之:1、农人的身手;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改造社会的精神。”“乡村幼稚园教师应按照下列目标训练之:1、看护的身手;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儿童的伴侣;5、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

在为纪念晓庄建校二周年写的《这一年》一文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的五目标:“一、健康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

健康的身体,是自立立人之本。“劳动的身手”、“农人的身手”和“爱护的身手”是针对不同培养对象而提出的不同要求。

劳动的身手,陶行知一向提倡到老百姓中去,做人中人。体脑结合,要求儿童练就耐劳的身手。“农人的身手”即不仅能吃农民之苦,还要耐农人之劳,乡村教师是在乡村工作的,如果缺乏吃苦的精神、耐劳的身体,必不能久其任。“爱护的身手”指能胜任看护孩子工作的健康、灵巧的身手,目盲耳聋者恐不能胜任此工作。

以上是对身体的要求,“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是从思维方式、精神追求上提出的希望。有了科学的头脑,才能避愚就智,理性地生活,自主自立;有了高雅的艺术兴趣,才能避俗趋雅,自立立人;有了改造社会的精神,才能避私为公,矢志立人。面对愚贫弱私的国民,衰弱待兴的国家,每个人都面临着改造社会的重任,不管是继续求学的小学生,还是将来教书的师范生,都要有这种改造社会的精神。自立的目的是为立人。

第二,求真实干 “涵养一心向真之赤心……找出真理之夜明珠。”怎么才能有一颗向真之心呢?首先……要诚实在《育才十二要》中对学生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诚实无欺”。其次,要老实。“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再次,要善思多疑。“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现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

有了一颗向真之心,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真理呢?首先,要还学生一个明澈之心境,让真理之像可以清晰正确地反映在学生的头脑中。“一个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是把自己和学生的成见、武断、私心、偶像心理、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从头脑里肃清出去,并把客观环境与头脑之间的门户开得好好的,使得真理可以清晰而正确地反映出来。”其次,以集体的力量寻求真理。“集体讨论之目的,在以集体的努力,追求真理。探讨之路有五,即行动、观察、看书、谈论、思考,称之为五路探讨,也可称之为五步探讨。这与《中庸》所说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相仿,不过次序有些变动。博学相当观察与看书,审问似乎属于思考又属于谈论,慎思明辨纯属于思考,笃行相当于行动。人类与个人最初都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以有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说到应用,凡是不必按班级学习之功课,都可采用集体探讨的方式,”再次,勇于拼搏,乐此不疲。“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以与患难搏斗而乐。”又次,诚心追求,诚心坚守。“不诚便没有觉悟,诚心追求真理,才能自觉觉他,要负起自觉觉他的任务,必定是要忠实于真理。”

陶行知不仅重知更重行。获得真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实行,用真理改造社会。陶行知先生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因为他认为行比知更重要。因此,他强调真人不仅要真知,更要真行。

“真理离开行动好比是交际花手上的金刚钻戒指。我们所追求的是行动的真理,真理的行动。”在真理的行动中追求真理,把真理贯彻于实际。陶行知的一生就是这样追求真理实行真理的一生。他上下求索,探得适合中国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停留在口头,而是努力付诸实施。“什么是晓庄精神呢,一言以蔽之,‘干’!‘干’!……言而不行,挂名避实,是我们所深恶痛绝的。”晓庄精神是实干的精神,陶行知的教育哲学是实干的哲学。晓庄是实干出来的,育才学校是实干出来的,重庆社会大学是实干出来的,山海工学团是实干出来的。

“愿将真理化大利,润泽苍生乃仁义。”。求真实干的目的不是为一己之名利,而是为天下百姓的福祉。

第三,忘我为公庄子真人的忘我,是为了达到得道逍遥的境界;陶行知真人的忘我,是为了大众的幸福。这种忘我不是弃形去智,而是忘我私利,一心为民。

陶行知把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陶行知主义就是‘人民至上主义’。”“民为贵。人民第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也是他的教育宗旨。“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精神。”他要求“前进的小孩子联合起来,普及大众教育,图谋儿童与大众的幸福。”他要求大学教育更是以服务社会为旨归,重庆社会大学的宗旨即为“大学之道在明大德,在新大众,在止于大众之幸福”。

他不仅要求学生的求学以大众的幸裉为目的,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给的教育”,以图培养忘我为公之境界。“最重要的擞育是‘给’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来为社会服务。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是毕业后才服务,在校时,就要在服务上学习服务。”这种以服务为指向的教育培养的就是一心奉献、公而忘私的真人。

作为一个农民占85%的国家,陶行知认为要救国救民首先救农民。

第四,一心向农 陶行知先生要求学生爱农民,为农民谋福利。“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最不幸之农人。”爱国先爱农。因为农人是最不幸的,所以最需要救助;因为农人是最多数的,所以欲救国需先塑农;因为要塑农,所以要改造者要爱要奉献。“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定目标,没有目标,自己觉得无聊。工学团为农人活,为农人死,和农人共甘苦,同休戚。”工学团的教育目标是一切为农,为农生利,为农造福,使乡村苦海变天堂。担负着改造乡村、塑造农人的乡村教师更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农人,“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

改造乡村,塑造新农民,是陶行知乡村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为实施乡村教育,他因地制宜创造了平民文字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教学方法。一心向农的思想推动了陶行知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五,做人中人 陶行知先生提出这样的教育目标,主要针对中国沿袭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流弊提出的。

“学而优则仕”,学生求学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是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陶行知认为这是为少数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为多数人的教育,是为多数人生活好的教育。在1940年写的《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文中指出:“不是培育他做人上人。有人误会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的东西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做人中人,就是做老百姓中的人,与民平等,为民服务,为民造福。

第六,不做伪人 “伪君子与世浮沉,随福祸毁誉而变其本色,以博名利。……人而心伪,则耳目口舌俨然人也,而实假人矣。”伪君子因心伪而成虚假之人,举动言行皆为自我名利。“伪君子,名利为之也。”伪君子一心追逐名利,和真人的忘我为公相背,与求真实于相左,同一心向农相违。他不会自立立人,也不会甘做人中人,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做人上人。如果伪君子充斥国内就会祸国殃民,“伪君子则直酿成伪家、伪国风、伪世俗,灾及万世而不可穷。……吾国之贫,贫于此也;吾国之弱,弱于此也;吾国多外患,患于此也;吾国多内乱,乱于此也。”由此看来,伪君子不除,民族无望,国家不兴矣。所以,陶行知大声疾呼:“呜呼!真人不出,如苍生何?”

第7篇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沿线、线性、动态、地域性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to chongqing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long as an example

HuangYun Jing chongqi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401147 in chongqing

Abstract: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and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historical culture mutually, show the local culture connotation. In landscape and culture, ecology, visu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hould not affect the traffic safe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improving highw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ich visual landscape along the role of.

Key words:

Along the highway, linear, dynamic, regional

1引言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指由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及人的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总的空间概念,它表示环境作为人的视觉所感知的一种景观特征。同时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一个动态三维空间景观,具有韵律感和美感。高速公路把不同的景点结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使人产生一种累积的强化效果,同时道路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也就是说,高速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公路与周围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系。

2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空间特性

2.1线性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是空间中一种抽象的线性构图,它有机地连接了沿线各种不同的景观单元。当车辆行驶于其上时,随着路面倾斜、弯曲、上坡、下坡等多种动势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到沿线丰富的景观资源,而这些原本各异的景观资源也会因为公路的修筑而被连贯成一个整合的线性空间,即包含其路域范围内多种景观元素的线性景观空间。

2.2动态景观空间

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使得沿线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同时,随着速度的变化,驾驶者的视域、视距也会发生改变,导致了他在公路上看到的、注意到和感受到的事物及其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不同我们通常看到的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在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的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

3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类型

3.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以村落为景观主体,将绿化与村落结合所形成的乡村风景。乡村景观包括成片的乡村聚落景观、散落的民居建筑及与其周围农田构成的景观和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民居建筑群落景观。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通过自然的地形地貌、植物及土壤等元素来弱化公路的存在。在离高速公路近的村落前通过点缀少量的乔木,而离高速公路远的村落则结合片林设置,使村落与片林相互交替、穿插,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视觉关系不要过于显露。以便使村落在树林中产生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3.2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指高速公路穿过城市时,把公路系统成功地融入城市结构并创造一个统一和谐的视觉环境。高速公路在重要的位置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在过渡边沿应与周围社区的环境协调。公路绿地景观的规划根据绿化区域的面积大小、所经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原有绿化风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边界区域的处理,比如可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其得到“软化”效果并自然地过渡。

3.3山地景观

在山区及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由于所经过的地貌变化很大,故在与山地相接处,要考虑将自然的景观展示给乘客。高速公路绕行于山地之间,在与自然景观相接处要仔细设计,处理要十分精细。边坡景观是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的过渡,在设计时要注意与其协调,减少边坡的工程痕迹,一般主体山形为大面积的绿化,到山坡、山脚处则整理出一条很清晰的乔木林缘线。林缘线以上是茂密的森林,林缘线以下是大片的草地。草地往山脚下延伸,与地坪相接并顺着起伏的土丘向农田过渡。以便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景观。运用大树适当地点缀大片的土丘草地使山形的起伏得以充分地展示,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4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重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在认识上和设计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缺乏理论研究及相关规范的指导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对公路沿线景观,尤其是高速公路来说,这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探讨还处在较为滞后的阶段,所以对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案例和方法进行指导。

4.2缺乏动态性、序列性景观设计意识

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而派生的,是风景景物、空间环境与序列的合成,按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使景物空间层层深入地展开。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构造物和人工构造物,道路线形将这些构造物有机的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观序列。景观序列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3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的无序性和城市化倾向

由于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盲目的套用城市道路沿线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这使得许多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呈现出明显得城市化特征,并将本不适合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营造中,未能充分体现出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5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整个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5.1整体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部分较多,每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构造物,应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感和连续性,避免互相独立,缺乏整体协调性。

5.2美观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需充分考虑景观的美学功能。宏观上,这种特性由周边环境的地形、植被、土地使用状况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它们从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等外部信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5.3地域性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较长,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设计时应尊重自然,就地、就近取材,要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沿线景观,对高速公路沿线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应尽量保留修缮。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等,因此,不同的地域有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色的文化,具有个性特征和识别性在进行高速公路公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的体验的、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从空间上说,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公里,长则上百千公里,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是展示和宣扬各种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高速公路考虑其自身连通作用的同时,景观设计应结合区域文化、时空差异,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5.4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在进行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线型变化、色彩及尺度、以及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

5.5生态性原则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来进行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科学而艺术的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生态景观。

6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总体指引

特征层面:分线分段自然风貌、建筑风貌高度融合的重要线型乡村景观展示空间。

绕城高速――绿廊粉黛饰绕城

成渝高速――香樟青庭耀成渝

渝遂高速――银杏碧瓦炫渝遂

渝邻高速――秋枫褐檐绘渝邻

渝合高速――松映黄赭展渝合

渝鄂高速――枫中灰褐掩渝鄂

渝湘高速――黄桷褐枋呈渝湘

渝利高速――杉栾柱骑出渝利

渝黔高速――榕掩版栗显渝黔

渝泸高速――枫松栗枋衬渝泸

规划层面: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改善;两侧沿山、沿江及周边风景区、古镇古村落等的景观环境协调;以重点示范村整治带动沿线风貌的改善与环境品质提升。

7具体内容与设计手法

由于重庆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大农村的特性。重庆高速公路沿线以乡村景观为主,大地景观与乡土建筑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

7.1绕城高速

绕城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七区,分别为:北碚、沙坪坝、九龙坡、巴南、南岸、江北、渝北以及紧邻主城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以传统民居为主,融入现代元素,屋顶平坡相参。绕城高速距离城市较近,考虑其区域的特殊性,为能使民居更好的与现代城市建筑相融合,屋顶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方式,深灰色塑钢窗,增加青石墙面的比例,以突出其时代感。深灰色瓦,褐色檐口,木色装饰穿枋柱,青砖勒脚窗台以下。

植被配置:林秀芳香、绿带花廊,五片不同主题不同植被特征:

宜居重庆(西北):香樟、天竺桂、桢楠;

开放重庆(北、东北):黄桷树、小叶榕、山茶;

森林重庆(东部):秋枫、竹类;

红色足迹(南部):雪松、紫叶李、三角枫;

智慧重庆(西部):黄葛兰、桂花、含笑。

7.2渝邻高速

渝邻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渝北区。

建筑景观要素:对已改造建筑进行修整,对未改造的按照本规划进行改造。渝北地区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整改,但少数效果不是很理想,为营造坡屋顶,许多新搭建的第三层均未安装门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外立面的完整性;原檐口采用大红色,非常突兀。此次建筑修整主要针对门窗安装,檐口色调的调整(调整为深褐色)。

植被配置:深山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3渝合高速

渝合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北碚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合川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川东民居,以浅黄色墙面、赭色穿枋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白色檐口,褐色装饰性穿枋柱,勒脚齐窗下口,以土黄色墙面为主,穿插白墙面,局部底层墙面采用灰色,白水泥勾缝,形成青砖贴面效果,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7.4渝遂高速

渝遂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沙坪坝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

建筑景观要素:以深蓝色坡屋面、灰色穿枋式传统民居。屋顶采用坡屋顶,深蓝灰色瓦,白色檐口,灰色装饰性穿枋柱,灰色勒脚窗台以下,白水泥勾缝,赭色门窗,门窗周边刷灰色装饰性线条。

植被配置:银杏、红枫、天竺桂、秋枫、桂花、黄桷兰。

7.5成渝高速

成渝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永川区、荣昌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调川东民居,青砖贴面。成渝高速作为最早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建筑建设的相对较好较完整,考虑到原建筑情况,此次改造中将融入少量现代元素,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呼应关系。仍然采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全坡屋顶,但门窗色调改为体现时代气息的深灰色,在围墙等部位运用挖条形孔洞等现代处理手法,提高青砖墙面的比例,局部可作一层高。改造要点:坡屋顶、深灰色瓦、褐色檐口、赭色穿枋柱、青砖勒角、深灰色塑钢窗。

植被配置:香樟、乐昌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6渝黔高速

渝黔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綦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屋面、板栗穿枋,融入版画元素。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机制瓦,白色檐口,浅灰色或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一层可采用灰色面砖贴面,结合地域特色文化部分建筑采取版画上墙措施。

7.7渝湘高速

渝湘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渝东南传统民居,褐色穿枋、灰色坡面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褐色门窗。

植被配置:黄桷兰、香樟、秋枫、桂花。

7.8渝利高速

渝利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忠县、石柱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褐色调为主,木材贴面。屋顶采用坡屋顶,屋顶下可做木质装饰构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或木条贴面,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或木板贴面,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栾树、水杉、秋枫、桂花、黄桷兰。

7.9渝鄂高速

渝鄂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灰色调为主,局部青砖贴面,部分可采用风火山墙。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山墙可采取风火山墙,褐色或灰色檐口,灰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部分砖砌建筑可一层高,刷灰色涂料或灰色涂料勾白缝,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秋枫、广玉兰、桂花、黄桷兰。

7.10渝泸高速

渝泸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板栗穿枋。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板栗色檐口,板栗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

植被配置:三角枫、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8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其通过研究高速公路所经区域具有的独特特征,包括乡土材料、乡土建筑技术、民风民俗,在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融入景观设计当中,达到尊重地域环境,展现本土特色和地方风貌,体现地域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志洲.公路景观与传统文化研究[J].中国公路,2004,(18)

[2]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金澜,黄锡刚.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初探[J].浙江建筑,2006,(2)

[4]吕大伟.浅析广东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05(4)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乡村风貌总体规划2010

[6]杨满宏.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J].国外公路,1998,(1)

第8篇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

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