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游戏指导论文

游戏指导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7 16:42: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游戏指导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游戏指导论文

第1篇

数字媒体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成为本行业和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课程体系分为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

1.1核心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线构成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其中,计算机与软件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入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J2EE与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技术、需求分析与UML设计、软件项目管理与过程控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流媒体技术、用户界面设计、视频音频制作与处理、数字影视特技应用、高级游戏特性与游戏引擎、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高级脚本与插件技术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始单独的实验课程和配套的课程设计。

1.2特色课程

计算机网络游戏由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学和计算机动画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高度交叉结合,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游戏编程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手机运营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设计、游戏开发、游戏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运营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普及游戏开发理念,培养游戏开发氛围,挑选有潜力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传授游戏开发中的程序设计要素,特别是游戏引擎开发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备从事游戏程序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相关的软件技术及虚拟现实的应用,并介绍了当前数字娱乐的现状,发展和一些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虚拟现实的定义、特性和组成,虚拟世界的创建和管理,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声觉计算,增强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应用,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数字娱乐技术。

2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就要强化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层次化。基于创新性原则和以生为本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和自身教学特点,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各实践环节之问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2.1课程实验

依照实践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实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并按照系列课程的复杂度和规模设计实践环节,开展了多层次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规则,将实验课安排大学四年的各个环节。多层次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大纲与目标的规范基础上,将实验项目设计成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不同层次的实验。同一学生从基础规范一综合设计一研究创新这样难度递增的实验项目中逐渐进行训练,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手绘训练、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网页设计、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课程设计、虚拟现实开发课程设计等。

2.2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作为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之一。专业实训是对课堂教学具有延伸作用,是学生培训职业能力、熟悉职业环境、了解实际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专业实训,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转化为所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慢慢适应相应职业岗位,锻炼职业的能力,为实习以及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是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争建微软IT学院、HP软件学院为契机,与知名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服务外包人才。与中软国际、Tarena(达内)科技等十多家IT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2.3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前期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真正了解、感受未来的工作,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与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接。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从而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为了增强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的重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实践环节获得的实践能力,也为缓解毕业设计时间(论文)不足,笔者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来自于毕业实习,并且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将毕业实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除体现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综合之外,还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设计;认知心理;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41-03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R.M.加涅将教学设计界定为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设计系统中。因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不是单纯指教学活动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分析、设计、设计评价全过程。

教学设计技术本身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首先,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有系统方法理论;其次,分析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包括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最后,随着科学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而产生的丰富的教学手段技术也是教学设计理论的补充。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学技术理论甚至反过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学与教的过程,如现在国内外风靡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信息技术使教学从电化走向信息化。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可以由下图1所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共为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起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行为主义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是反对行为主义的,把思维归结为问题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兴起的建构主义则基于情境、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与建构主义有关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外语界最热的话题之一,几乎涉及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最多,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国知网中“多媒体”为关键词的英语教学设计论文与论文总数的比例达■,约14%)。

英语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源于三大学习理论的,图2为英语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构成学,其中语言学习理论在西方研究比较多的是二语习得理论,M.S.Troike在《二语习得导论》分别从语言学、认知心理、社会环境三大角度来解释二语习得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最初相对简单的语法―翻译教学,发展到一个整合心理、认知、社会、文化和管理的多维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左右逐渐成熟的二语习得理论使得英语作为二语(second language)和外语(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具体的理论依据。其应用和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场国际化的行动,遍及各种级别学校的课堂学习以及专业教育。本文尝试从英语教学设计的三大主线来粗略总结最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1.体现差异化,因材施教――认知心理学为主线。国内:主要是在班级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如小班教学、作业分层、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英语项目化教学等。其中基于多元智能的英语项目化教学研究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在项目教学法中的现实化。研究认为不能单凭某种标准测试的分数或几门书而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而应重点培养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多元智能理论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会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思路,从而推动我国英语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国外: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认知心理学,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者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的符号中介、最近发展说、内化学说都在二语习得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主要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二语教学设计作为主要方向,如David Numan在《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一书中阐述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析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等一系列方法技术。国外许多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用多种辅助方法从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作用来编排教学程序和内容,促进学生高效地习得英语这门外语,如TOMAK・N・Ercan在土耳其两所小学英语教学中将英语和土耳其语有意义地混合在一起,类似我国香港等地,一句话中中英文夹杂,结果表明土耳其的小学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特别在人称代词和be动词的学习上。

2.关注情境,基于问题解决――建构主义为主线。国内:中国知网以“英语教学设计”为标题的学位和期刊论文,关键词含“任务学习”、“情境”、“互动”、“交际法教学”等与建构主义相关的词语的论文数量占■(约26%)。

“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研究是这类研究的主力,因为其更具实践性,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倾向于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英语教学期刊中任务型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数量占13%(不完全统计)。“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交际法教学”更是今年来流行于中国英语教学界的话题,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伊娜曾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做过一个调查,了解交际法在中学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对交际法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82%的老师认为交际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法,超过半数的老师自认为是在使用交际法。国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诞生之日起迄今已有四十多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80年代中期趋于成熟,其标志是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的出版。在基本理论趋于稳定和完整的前提下,近二十年发展迅猛,在世界语言学发展潮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英语教学设计方面则表现为主流的教学设计方法――交际法教学,如John Munby的《交际法教学大纲设计》,交际法强调语言是通过交际获得的,同时也强调向学习者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非常盛行,特别是将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掀起又一潮改革大浪,全面刷新人们的师生观、教室观(教室不再拘泥于学校,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网络)。在下文的第三点将具体介绍最新动向。

3.网络技术用于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带来新活力。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发展,突出表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研究近年来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教学技术运用及研究。2013年国际英语教学会议的主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用于英语教学游戏设计”。2014年在阿拉伯国家召开的第四次国际英语教学会议则将语料库作为E学习的内容,网络应用于英语语料库的研究。近来风靡教学界的“翻转课堂”,重新转换课堂内外时间的安排。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后完成自主学,教师则采用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共同研究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经验建构知识体系。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而“魔灯”(MOODLE)则更进一步,它是依据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而设计的课程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翻转课堂又催生了“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初是国外大学开始尝试制作由知名教授讲课的视频开放课程,以后发展迅猛,以至于现在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费开放课程,已经吸引了大约6000名大陆学生。我国也积极致力于抓住国内教学阵地,清华近期将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MOOC”平台Coursera。

三、未来研究趋势

随着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学理论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教学工作者着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在宏观层面上,探索课程领域的理论发展走向;同时对学科教学设计统整评价、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影响等课题进行探究。(2)微观层面上,基于新课标,从目标倒推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细分英语学科部门如普通和专门英语等。(3)对国际经验的反思与借鉴,探讨前沿课程理论与课题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教学课堂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丰富,借助现代技术的帮助,积极参与并赶超国际上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发展,在实践领域进行实证研究。

美国芬瑟曾写过一本著作《学校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教学设计则是布局: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在获得知识(经验)的旅途中比较顺利高效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需要完善制定出行目标、路线、时机、方式等。在教学之旅,不同的教学设计可能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就可能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景”。在学习之旅,教师和学生都是风景的领略者,导游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环境自身,而学习者对意义进行个人或社会合作建构以及解决问题,其内容纵向涉及问题解决的不同过程,横向涉及不同的问题解决类型,将二者融于一体,并在一个框架之中整合出现了一个个成功的典型案例,为理论与实践搭建桥梁。日本学者以“未来的英语教师――一名充满革新、基于网络多媒介环境的研究型英语教学者”(My English teacher-An envolutionar,web-based,multi-Agent environment for Academic English teaching.)为题,勾画出当今时代英语教学的新变化以及对英语教师的挑战。未来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也将着手于这种新变化下的重新整合。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名著译丛[M].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汪亚利,译.皮连生,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严育洪.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美]查尔斯・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6][美]罗伯特・D・坦尼森,等.教学设计的国际观: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主编任友群,裴新宁,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07.

[7]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吴剑平,赵可,等.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0]David Nunan.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M.S. Troike.二语习得导论(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

[12]杜亚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13]鲍静.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D].鸡西大学学报,2008.

[14]张伊娜.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4).

[15]慕课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EB/OL].MOOC学院.http:///post/610661.

[16]Altalbe,A.A.;Wilkinson,B. .Designing games for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D].Computer Applications Technology(ICCAT),2013

第3篇

【关键词】师幼互动;情绪不良幼儿;良好情绪

幼儿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盒子,时而喜欢打开盖子把里面所有的内容让你了解,时而却把盖子盖得紧紧的,一个人独自品味。瞧,欣欣因妈妈没带他去儿童公园而闷闷不乐,洋洋因为没拿到自己想玩的玩具而哭闹不止,甜甜因得到了表扬兴奋得满教室跑,她的好友丽丽则表现出不满……孩子的情绪多变而不稳定,在这些情绪中有一些不良情绪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我们认为,惟有了解情绪的来源,才有可能以适宜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调节是个互动、沟通、选择、认同的过程,幼儿如果需要完成这一过程,则离开不成人的指导与协助。为使幼儿的不良情绪情感得到充分理解、释放,身心协调发展,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设想:通过师幼互动教育教学,帮助幼儿形成积极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一、接纳尊重幼儿,做到“视界融合”

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要让情绪不良幼儿产生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是营造平等师生互动关系的关键,也是开展互动讨论活动的前提。我们在开学初的讨论活动中,就对幼儿的态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要求教师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控制,对待情绪不良幼儿做到“视界融合”,并通过情感话题的互动讨论活动,让情绪不良幼儿明白老师对他们的爱以及关爱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中,我们还坚持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情绪不良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使情绪不良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位情绪不良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创设“消气商店”,鼓励情感对白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情绪表达方面处于由只愿向老师倾诉过渡到渴望与同伴交流倾诉。我们抓住这一重要特征,在活动区域创设了“消气商店”、“情感对白小屋”,情绪不良幼儿很喜欢这两个小小的活动区域,他们随时可以拿起充气榔头发泄自己的不满,也可以拿起小电话机给家人打电话,倾诉心底的秘密。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聆听,了解了情绪不良幼儿的内心想法,例如:孤独的小珏不爱回家,因为家中没有爸爸妈妈作伴;内向的天天不爱说话,是因为有些结巴的自己被人笑话;倔强的小洋脾气特坏,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研究中,首先我们积极鼓励情绪不良幼儿大胆地在其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我们通过观察情绪不良幼儿在这两个区域中的表现,努力捕捉一些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引发幼儿参与讨论,倾诉内心的想法。

三、观察情绪表现,生成情感话题

每个幼儿都是十分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情绪情感表现具有独特性及明显的外露特点,所以教师只有及时观察每个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记录有特点,代表意义的事件,才能收集到最真实的背景资料,生成符合每个研究对象的实际情绪情感话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主题及幼儿日常不良情绪行为的实地观察、分析后,生成八个情感话题: “我不哭”、“ 为什么要爱惜公共财物”、“ 小小矛盾怎么办”、“ 怎样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应该怎样看待同伴”、“ 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寻找快乐”、“ 我该怎么办”。这些话题来自情绪不良幼儿实际,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四、丰富互动形式,提升活动趣味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虽然这种思维已从原始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心理”活动,尤其是情绪不良幼儿,他们更不能完全摆脱客观事物和行动的制约,生硬的讨论会让他们对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多次筛选、调整,最后设定了以下形象直观的主题活动:“幼儿园我快乐”、“我爱幼儿园”、“有事好好说”、“勇敢的我”、“我爱小朋友”、“有礼貌的孩子”、“快乐的家”、“我能行”。

确定了主题后,我们设计了许多辨析讨论的辅助方式,比如:引用情绪不良的故事自拍小录像或照片的形式进行讲述,用是非小擂台的问答游戏帮助幼儿明辨对错,玩特色小游戏来丰富活动的气氛等等,这些举措增加了讨论的趣味性,避免了枯燥单调的一味说教,整个过程十分游戏化,情绪不良幼儿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主题内涵,并且乐于接受道理。

五、充当多元角色,增显参与激情

在进行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对情绪不良幼儿行为发生的外在环境进行判别和理解,从而确定场景的活动方式与范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教师和情绪不良幼儿对于自己在讨论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选择和重新认识的机会。我们教师常以主持人、游戏参与者、纠纷调节员等角色参与游戏。情绪不良幼儿则常以求助者、被安慰者、接受者等角色参与活动。多种角色的定位,使活动能够显示出了互动性和民主性,情绪不良幼儿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

六、诱发冲突争议,产生理解认同

在以往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情绪不良幼儿经常处于被动、假设的状态中,对于一些观念及看法往往只是表面的认同。由于我们情感话题的生成来源于幼儿真实生活并创设了能够诱发冲突、争议的情景,所以情绪不良幼儿在互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答案,让争议和解决冲突的过程变成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思考自己和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受到撞击,从内心产生了认同感,达到了活动所预期的效果。

为了帮助情绪不良幼儿获得持久良好的情绪行为体验,我们将每个话题讨论的结果,设计成为一种墙饰或一种人物形象,不断刺激幼儿,强化认同感。

通过一年多实践,我们用正面指导的方法帮助情绪不良幼儿通过参与互动讨论活动,发展了情绪不良幼儿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能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情绪行为,提高了交往质量。这无疑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们充分相信师幼互动在教育教学中是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的。今天,我们运用它使情绪不良幼儿的良好的情绪得到了培养,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学习摸索,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观察、应变、组织能力,尝试将师幼互动运用于教育教学其他领域的研究,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秦龙.《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3]景观宗.《家教新路》.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杨丽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辽宁师范出版社,2002年

[5]冯晓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4篇

个人简历直接关系到你的面试机会,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所以面试简历尤为重要。下面小编整理2021大学生面试简历模板免费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生面试简历模板1姓名:__

民族:汉族

性别:男

年龄:__岁

学历:本科

工作年限:应届生

婚姻状况:未婚

户口:__市

身高:__cm

居住地:__省__市

现任职位:游戏策划

待遇要求:2000--3500/月

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希望地区:__市

希望岗位:游戏设计与开发其他软件(测试)工程师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严谨,注重细节,注重用户体验。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接受他人的指导,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快速融入团队,与团队友好进行工作。自己是学计算机专业,对程序设计有较多接触,能与程序员较好地交流。相信我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工作经验

某游戏公司20__-11-20__-03

公司性质:计算机业

担任职位:游戏策划

离职原因:回校完成毕业论文

工作职责和业绩:

1、实习游戏策划,学习策划知识。

2、担任《____》游戏GM。

3、担任游戏部分测试工作。

4、担任游戏内容部分扩展工作。

教育经历

肇庆学院20__-09-20__-06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

专业描述: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集成程序设计、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

技能专长

1.热爱游戏,希望能够从事游戏行业。

2.熟练使用Word、E_cel、PowerPoint、Visio等办公软件,能独立编写文档与演示文稿。

3.熟悉Photoshop等图形图像软件,能进行一定的设计工作。

4.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九年游戏经历,对经典的单机游戏,网络游戏和网页游戏都有充足认识。

6.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吸收新信息,了解青少年的流行喜好。

7.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善于团队合作,有强烈的责任感。

8.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接受高强度的工作。

大学生面试简历模板2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身材: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秘书、助理、销售   文秘/文员 办公文员

工作年限: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希望工作地区:

教育背景

__-09~__-07 __大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物业助理的日常工作,及应具备的素质。对“物业管理条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比较熟悉,认真学习物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个人自我介绍

本人工作认真、负责。谦虚,不浮夸。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涯和集体生活,从中深深的认识到无论个人能力有多大,都不能离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个人的能力才能显示出来,离开了集体,个人能力只是一句空话。

大学生面试简历模板3姓名:___

性别:男

身高:175公分

体重:60公斤

出生日期:1985年07月

证件类型:身份证

证件号码:370405198507______

婚姻状况:未婚

工作年限:大三在读学生

手机/小灵通号码:135125684__

常用邮箱:应届毕业生简历网

求职意向

自我评价:

具备相应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行政管理知识,文笔较好,适应能力强。

工作类型:实习

行业:非盈利构/政府教育/培训学术/科研/艺术服务业法律

职位:行政/后勤行政专员/助理经理助理/秘书招聘专员/助理公务员

地点:徐州周边

工资:2000以下rmb/月

教育经历

20__年09月--20__年07月:中国矿业大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历:本科

专业描述: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政府机构管理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机构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公共组织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导论、行政法、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比较政府、公文写作与处理、人事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导学、地方政府管理、行政监察学、市政管理学等。

技能专长

计算机能力:熟练

详细描述:

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能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具备一定的网络和硬件知识

第一外语:英语水平:一般等级:四级

普通话:熟练

社会实践:

20__年7月-9月,在上海凯歌娱乐有限公司网络部从事网管工作,锻炼了计算机和网络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

20__年2月-3月,参加"扶贫中国行"大型农村调查活动,锻炼了调查分析能力。

20__年7月-2015年6月,任中国矿业大学公务员考试协会信息资源部长,锻炼了信息收集及筛选处理能力,并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20__年至今,在学校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并获奖,锻炼了写作能力。

大学生面试简历模板4目前所在: 天河区 年

龄: 21

户口所在: 广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4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日语翻译: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深圳,佛山

工作经历

普宁花束子制衣厂

起止年月:2008-07 ~ 2008-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位: 主管助理

工作描述: 帮助主管整理日常事务,包括接听电话、收货、验货,整理货物等等。

离职原因: 暑假结束

志愿者经历

广东体育馆

起止年月:2010-11 ~ 2010-11

担任职位: 混合区助理

工作描述: 担任媒体运行部混合区助理,跟进并引导获奖运动员到新闻厅接受采访,其中包括与各部门的沟通工作,处理突发事件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2-06

专 业 一: 日语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日语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四级

国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够较快适应新环境,学习能力较强,面对突发状况能够保持冷静。

详细个人自传

学习、适应能力较强,有热情,有责任心,心理抗压能力较强,注重团队合作,以“一期一会”的态度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喜欢做各类尝试,挑战自己。职业目标:在具有共同目标,互相尊重、竞争、学习的团队中奋斗,从各种体验中得到成长,实现个人的价值。

大学生面试简历模板5姓名:__性别:女

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本科专业:市场营销

联系电话:000000000000手机: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__大街10号邮编:000000

EmailAddress:12345678@呼机: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福建工商学院1994.9--1997.7

所学课程:商业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公共关系、商务谈判、推销原理与方法、市场信息学、现代广告学、广告策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策划、新产品开发管理等。

另:其他培训_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_有驾照

工作经历

_1993.9--1998.9__医疗器械公司销售代表负责公司产品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区的销售,制订季度销售计划,拓展客户群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跟踪销售情况,完成预计销售目标。

_1999.10--至今__电子技术公司见习销售经理负责本部销售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及时收集销售情况并反馈给销售总部,组织部门销售人员的培训学习,拓展客户群,完成预计销售目标。

个人简介

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优秀的销售业绩。另外我还从事过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我本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人沟通,喜欢迎接新的挑战。另外我还从事过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我本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人沟通,喜欢迎接新的挑战!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另:最重要的是能力,相信贵公司会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

职业专长与技能:

TOEFL(计算机考试):223(折合笔答考试约575)

能够熟练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很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熟练运用MicrosoftWord、E_cel、PowerPoint等Office常用工具,和其他计算机应用程序。正直,开朗,诚实,能吃苦。

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培智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21-01

一、研究过程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象是赣州市特殊学校、南康市特殊学校教师。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5份,回收率100%。

本论文还采用了访谈法,对象为两所学校的校长及个别教师。

信息技术教育手段需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情感激励、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教学资源、要素和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智障儿童发展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适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多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智落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目的地选择信息设备,以减少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如:选择与开发一些新颖、益智、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和软件;引进触摸屏式电脑、启智博士、加大实物投影仪与液晶投影仪的设备投入等,以理性的头脑选择、引进一些有针对性、替代支持性、新锐性软件与设备,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多媒体教学设备匮乏是影响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的突出障碍

调查显示,目前,两所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在投入使用的建设当中,电脑基本上安装到位,但多媒体设备有一所学校正在投放,还不能正式使用。另外一所学校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资金已经到位,由于学校正在加固装修。以上调查看出,当前两所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多媒体设备的缺乏是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见表3、4、5)。

2.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影响培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

调查显示,培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严重阻碍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处于略懂的层次(见表6),大部分教师不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见表7)。而多媒体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尤其是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和,设计符合智力落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1.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培智学校应用提供物质保障

要政府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当前培智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匮乏的局面,如:引进触摸屏式电脑、启智博士、加大实物投影仪与液晶投影仪的设备入等,以理性的头脑选择、引进一些有针对性、替代支持性、新锐性软件与设备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

广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推广应用。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对培训的意愿非常强烈(见表8)。因此,学校要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管理应用进程,加强教师自身对软件与设备的了解、应用,注重针对性、替代支持性、新锐性。

3.培训手段和内容要多样化

教师培训主要目的是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不是以学习理论为主,更多的让教师实际操作才能真正运用到教学当中,在教师培训中还应该加大培训内容,让教师不仅学会还要学精,真正地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针对培智学校学生的一些特殊性,如:手眼脑不协调性、发音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就要有目的地选择信息设备,以减少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4.树立科学的残障儿童观,正确看待智力落后儿童

树立科学的残障儿童观,首先是指培智学校的教师应该掌握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尤其是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特殊意义。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数字化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地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知方式之间进行转化,帮助人们实现多渠道学习,克服或弱化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信息无障碍为培智学校中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视野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熊英.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管理实验; 价值诱发理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52

[中图分类号] F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112- 03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当中,经济学一直是运用数理演绎及计量统计的研究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分析问题的,似乎与实验毫无关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家在检验经济法则的时候,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受控实验,因为他们不容易控制其他重要因素。所以,只能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那样满足于观测。”[1]但是另一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诞生,打破了经济学不做实验的传统思想,将实验引入了经济研究当中,并作为一种经济研究的强有力工具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个人,其中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这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成熟,并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由于弗农・史密斯在实验经济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所以人们将他誉为“实验经济学之父”。

1 实验经济学的演化过程

实验经济学是针对研究经济学问题,设计经济实验,对影响经济行为的因素进行控制,屏蔽那些与问题无关的因素,集中观察那些令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的作用,通过做实验取得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充分认识实验结果的经济学含义。[2]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经济相关问题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伯努利提出的“彼得堡悖论”,这个悖论反映了理论预测与真实行为之间的差距。200年后,萨斯通为研究经济主体的偏好问题应用了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无差异曲线。但无论是伯努利还是萨斯通都没有使实验的方法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40-5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才意识到实验的方法可以解释经济学问题。一般人们公认的实验经济学的开端是1948年张伯伦在课堂上进行的供给与需求实验,尽管张伯伦做这次实验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经济学的概念,并没想将实验作为经济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但这次实验却为他的学生弗农・史密斯创立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密斯从1956年开始经济实验研究,每年做2~3个实验,于1962年总结了他6年以来11个实验的成果,发表了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奠基之作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人们对实验方法的关注,同时也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并对今后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实验经济学突破了市场均衡的研究,开始进行博弈论相关的实验,使实验经济学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一种更具普遍适用性的研究范式。之后随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实验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从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到现在可将其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且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重视。研究实验经济学的团体和实验室也不断地涌现,如Vernon Smith主持的亚利桑那大学经济学实验室、Charles Plott主持的实验经济学和政策科学实验室、John Ledyard主持的加利福尼亚社会科学实验室、John Hey和Granham Loomes主持的约克大学实验经济学中心等。实验经济学已从美国传播到法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瑞典、加拿大、尼日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许多国家。目前的经济实验室大多已实现信息化,特别是大量实验软件的商业化,简化了实验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实验的边际成本,使经济学实验更加普及,实验经济学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了主流经济学的舞台。

2 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实验经济学打破了经济学不做实验的观点,将实验作为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引入了经济学,创新了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工具。实验经济学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缺陷,使得经济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它摈弃了传统经济研究的“经济人”假设前提,以可以犯错误的、有学习能力的行为者取而代之,并遵循价值诱发的原理,诱导被试验者发挥被指定角色的特性,使其个人先天的特性尽可能与实验无关,排除实验中的一些干扰变量,使实验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弗农・史密斯对实验设计提出了5条基本原则以保证实验模拟的真实性(见表2)。

实验基本原则的确定是进行一项经济实验的先决条件,解决了这个先决条件以后,就可以根据经济实验的步骤,建立一套标准的分析框架。弗农・史密斯认为每一个实验都应由三大元素组成,即环境(E)、制度(S)和行为(B)。环境给定了每位参加者的偏好、初始禀赋和现有的技术水平等一系列预先给定的条件,制度则界定了实验参加者要遵循的实验术语和游戏规则。环境和制度是实验者根据需要所制定出来的,是可控变量,它们会影响到最终所观察到的行为。行为是关于环境与制度的函数,即B = f(E,S),在这个函数中,E和S是自变量,B是因变量,也就是说行为是由环境和制度决定的,随着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现实当中,人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环境和制度,使其发生变化,因此,行为、环境、制度这3个要素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图1所示。

经济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已有的理论、发现新的规律、环境比较、市场机制比较、政策评价、市场机制的设计等。目前,经济学实验的方法是模拟和仿真,通过在实验中模拟现实的经济环境来观察行为者的行为,从而得出结论。显然,现实当中的情况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也较多,在实验中很难将现实的情境全部包罗进去,但是实验中可以创造允许不同行为者存在的环境,以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观察人们不确定的价值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的结果是否有效,所验证的理论是否真实需要用比较和评估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因此,比较与评估法在实验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在解释实验结果的时候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相符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理论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而实际被试者的行为却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在进行结果分析的时候还需要用到行为和心理理论来分析被试者的行为,才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的结果。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创建了经济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同时还构建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实验经济学将人类决策行为当作研究对象,把经济运行过程纳入了研究范围,从更加现实的视角研究了经济理论,为人类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指导。现实中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在经济领域,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政治、法律、管理等领域。在管理领域,实验经济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经营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本文主要阐述实验经济学的思想对管理实验的影响及借鉴作用。

3 实验经济学对管理实验的影响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实验的方法已不再是自然学科的专利,它已开始逐渐应用于社会学科,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一直以来,经济学都扮演着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的角色,为管理学提供指导思想,那么,经济学新的发展动向必将推动管理学的发展。因此,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验方法的应用与管理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说贯穿于管理发展史的整个过程。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中,无论是在古典的管理思想阶段还是在今天的管理丛林阶段,实验研究始终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和方法。[3-4]采用实验的手段开展管理研究更加科学、更具说服力,而且能够少走弯路,减少风险和费用。

实验的方法具有检验已有理论和催生新理论的双重特性,将其应用于管理学中也一样,既可以检验已有的理论是否正确,还可以通过设计实验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奠定基础。利用缜密的数学推理来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只能检验在给定假设条件下,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而无法对各种前提假设条件进行检验,实验的方法就克服了这一缺陷,利用实验可以在一个模拟现实环境的实验室里,尽可能排除一些非关键因素,来研究关键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还可以不断改变环境和制度要素来观察行为的变化,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当然,还可以通过实验找出一个管理理论的失败原因,进而调整实验的控制环节,为催生出新的理论提供线索。实验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比较不同理论优劣,进而对其进行完善。实验经济学的实验方法能够为管理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检验和理论创新的工具。

4 实验经济学指导下的管理实验的设计

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所面对的唯一确定的问题是不确定,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想使管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验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管理实验能为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加贴近现实、多状态、更为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的环境;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参与者的行为结果,为修正由管理学的假定、状态和着眼点构成的视角以及参照系,完善管理理论实证研究提供科学手段,进而为改进、丰富已有理论,发现新理论提供支持。

实验经济学是在“价值诱发理论”原理的指导下,遵循实验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来设计相关实验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在价值诱发理论的指导下,经济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建立与实验相适应的实验环境,选择被试的对象,被试者数量的确定要合理,因为被试者的数量也遵循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然后要按照实验的基本设计原则确定实验报酬的支付方案。这些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做完后,即可进入实验的实施阶段,但在编写实验指导语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对期望被试得到结果的暗示性语言,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同时,要控制好关键实验变量的选择,尽量避免非关键变量的影响。最后的工作就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如果结果与已有的理论相符,那么说明实验达到了检验理论的目的,如果结果与理论不符,可以改变实验环境,调整变量,重复进行实验,可能会得到与理论一致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现新的管理规律。

借鉴经济学实验的分析框架,可以设计相关的管理实验,解决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如多种战略方案的比选、新产品的定价、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并购、广告费用的投入量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管理实验必须注重实验的并行性,即必须能使实验再现,凡是不能重复的实验,不能算是成功的实验,偶然的结果往往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5 总 结

本文通过对实验经济学的演化过程、基本分析框架进行回顾,指出了实验经济学对管理实验的影响。实验经济学和管理实验的发展历史较短,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更短,一些理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而且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它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随着实验经济学和管理实验的演化,要不断的丰富知识,从更多的视角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将企业每一个经营模块的实验丰富起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鸿桢. 实验经济学导论[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 瞿宝忠. 管理实验启示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第7篇

关键词:Syllabus;课程教学计划;互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80-04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Syllabus to Create Interactive Course Teaching Plan

WANG Wen-qin,QIN Fu-gao

(Schoo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2, China)

Abstract: Syllabi can be useful in engaging students and creating an effe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yet discussion of their effective design and use rarely appears. In light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ory on Syllabi, this paper review the concept of syllabus, effective design approaches and steps for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plan, and attributes that positively impac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on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ed program.

Key words: Syllabus; Teaching plan; Interactive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有指导教学实践的各类教学管理文件。按照我校教学工作规范规定,与课程教学工作流程有关的文档有: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备课教案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是任课教师以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日历为依据对其所主讲的课程在授课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具体安排,一般以表格形式呈现,表格栏目由周次及起讫日期、学时、教学章节及内容、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或测验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名称及内容、教材页码,除此之外还包含开课学期、授课班级等信息。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是课程的实施计划,是贯彻落实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的保证。但是各高校现行的课程教学进度计划通常运作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之间,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和检查的依据,学生对其一无所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在制定出来以后基本变成了摆设和存档资料。

近年来,国内高校对课程管理过程中很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对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有关的问题研究较少。该文从分析国内高校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入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的教学管理文件Syllabus,在教学中进行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设计,使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全面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1基于Syllabus设计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

1.1 Syllabus基本概念

根据牛津英语字典,单词Syllabus 1656年在英语中首次出现,表示“表的内容”;到1898年,其更具体地用来表示“一个讲座或一门课程的概要”。在教育学领域,其意义相当于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授课计划的综合。Syllabus是一种详细的教学文件,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课程介绍、教和学的责任和要求、本门课程所有的上课时间和活动安排、评估评价、课程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大学,要求老师在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对其进行解释,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的内容以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的角色、责任和义务。

1.2 Syllabus的设计

Syllabus编写的目的是帮助老师明示学生清楚地知道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学到什么东西。国外一些大学在新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有关于如何撰写Syllabus的讲座;还有一些大学摘录有关Syllabus的论文或书籍的要点放在网上,供教师参考。一般来说,Sylla? bus的设计步骤为:1)通过课程教学大纲了解课程学科基础理论;2)决定学生在修完课程之后能做什么,以及对他们的学习如何恰当地评价;3)定义课程学习内容;4)构思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活动;5)筛选并编制学习资源;6)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编制Syllabus。

以学习为中心编制Syllabus是发展趋势。我校Entertainment Systems课程互动式教学计划样本如下:

Entertainment Systems

课程简介:介绍目前最新使用的一系列娱乐系统,包括现代游戏平台、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和移动设备。所有这些娱乐系统广泛使用了一系列的数字媒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支持当代娱乐系统的基本技术并掌握基本的开发技能。(略)

1.授课教师信息

2.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一系列以娱乐为基础系统的技术要求;

2)了解合适的人-机和机-机交互界面设计策略的重要性;(略)

3.课程学习成果

知识和理解:

1)掌握物理学、生理学和感知学中与现代图像数据压缩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特定的现代娱乐系统所需要的基本技术;(略)

技能:

3)能使用基本的计算机软件简单测量典型图像的物理参数和属性;

4)能简单地评价和比较图像数据压缩中使用不同参数的结果;(略)

4.教学活动要求

阶段测试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考试范围为讲课环节所有PPT内容,考试时间一节课。大作业需提交最后完成项目源程序、课堂展示及项目报告,项目源程序和课堂展示以小组形式提交,项目报告以个人形式提交。大作业成绩评定方法如下:(略)

7.反馈方式

评估内容1–讲课环节中口头反馈

评估内容2–考核结果网上公布。在成果展示和实验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个别口头反馈交流及整个班级的整体口头反馈。

8.学习建议

本课程96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以下内容:

课堂时间:

32小时(通常16小时理论讲授、8小时实践讲解、8小时实践练习)

定向学习时间:

16小时定向阅读学习;48小时开放实验室学习,完成总结性学习任务

在课程学习中表现突出学生的特点:

在进入课堂前能提前做好PPT材料的阅读

能思考并带着合适的问题在课堂中讨论

能利用网络视频学习资源,自主进行相关软件的学习(略)

阅读清单

Sams Teach Yourself C# in 24 Hours by James Foxall, Wendy Haro-Chun, ISBN: 978-0-672-32287-7

/en-us/cc268309(略)

9.课程学习政策

出勤

学生必须为自己的出勤记录负责。在讲课和实践环节中,学生必须自己在教师提供的考勤表中签名,否则为缺勤。如果缺勤记录达到1/3,学生将不得参加课程最后的考核,必须重修。

作业提交

不符合规范的作业不评定就被退回,你必须按规范作好后重新提交。(略)

迟交处罚

作业的截止日期和考试日期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考试迟到将取消考试资格,迟交作业将受到扣分的处罚。大作业中任一项内容如果迟交在一周之内,成绩最多只能为及格分数;迟交时间如果超过一周,成绩为0。

上课行为

请在上课前10分钟到达教室并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时必须关掉手机或将手机静音。如果你必须应对紧急事务,请坐在靠门的位置,以便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迅速离开;(略)

诚实学习

学习成果不能做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做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错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期所有课程的全部学习成绩。

我校Entertainment Systems课程互动式教学计划样本共分为10个部分:课程简介、授课教师信息及联络方式、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成果、教学活动安排、授课计划、评估方案、反馈方式、学习建议、课程学习政策。以下从学生的角度给出各部分编写要点:

1)课程简介:此部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从这门课程中可以学到什么,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有必要包含前期准备信息,帮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已具备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授课教师信息及联络方式:告知所有与该课程有关的教师的姓名、办公地点、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办公时间以及学生和教师联系的方式。

3)课程学习目标和课程学习成果:课程学习目标是一个广泛的说明,确定学习完此课程后的一般教学成果。学习成果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要求使用动作动词来描述。

4)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了解为达到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及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常用的教学活动如讲授加实验、讲授加讨论、讲授加课外活动、讲授加个别指导等。

5)授课计划:在表中列出课程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次上课的主题和时间、作业布置时间、作业提交时间和考试时间;对于重点的时间点,字体用加粗的方式显示。

6)评估方案:学生需要明确知道成绩最后评定方法,因此这里必须详细说明你是如何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详细说明各评估内容所占的比重以及评估的标准和方式;各项评估内容必须明确说明布置时间、提交时间和教师成绩评定返回时间。建议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短文/读书报告、研究论文、口头报告、阶段测试、期中/期末测试等。

7)反馈方式:对于评估内容,教师除提交评定成绩,还需选择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考核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8)学习建议:列出教师建议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列出所有与该课程有关的教材和其他阅读材料清单,如果必要可列出教材价格和购买地点;告知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你对学生的期望,明确规定学生的各项责任和学习任务。

9)课程学习政策:列出在课程学习中重要的大家必须遵守的政策,这样Syllabus就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份学习合同。通常学习政策包括以下内容:出勤、作业提交规范、迟交及未交作业处罚、上课行为、诚实学习要求等。

由于Syllabus是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份学习合同,为了保证Syllabus这份学习合同的可行性,必须确保其准确性。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课题组要求授课教师完成Syllabus后,由其他教师根据Syllabus审核表对其进行审核,确保各部分内容已正确填写,最后提交专业系主任审核通过,然后由授课教师在第一节课向学生说明。

1.3采用Syllabus建立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的意义

不同的课程教学计划的标准和样式,蕴含着教师不同的课程实施指导思想、管理思想和操作方式,反映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管理思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教师的教,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学。

对传统的课程进度计划表进行整体改革,采用Syllabus改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之间运作的传统的课程进度计划表为在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三者之间运作的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将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其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制约、教师对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公开承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书面约定。在教师监控学生学习、约束“学”的同时,学生也在无形中监控着教师的教,使它在教与学中不仅要为教师服务,成为教学行为的基本依据;同时也能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指南。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约束着师生双方的行为,使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更有依据,使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工作评估的可操作性更强。

2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的应用和使用评价

我校自2011届开始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后各专业学分数控制在180,相比各专业原有培养方案均大幅度降低。学分数降低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时数普遍减少,学生周学时数大大降低,课余时间大大增加。如何有效提高课堂利用率、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各专业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我校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项目,2011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我校教务处规定其学分总数不能超过190。但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兼顾以下两点:(1)英语语言的强化学习。我校2011届和2012届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英语类课程的学分数为30,此外还有4学分的高级口语选修课程,是我校普通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学分数的2倍。(2)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在编制培养方案中必须同时兼顾国内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和国外合作院校引进课程。因此,相比于我校其他专业,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专业课程学时数压缩方面更为严重,如何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专业整体水平成为近期专业系教学研究重点。

该专业自2011/2012第一学期开始,在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开始进行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Syllabus)试点,要求双语教学课程教师必须在授课前编写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Syllabus),在第一节课发放并对该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讲解。首批试点的课程有:计算机导论、Entertainment Systems和E-Culture。在第一轮试点中,学生普遍对Syllabus的执行度表示满意,反应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Syllabus)对其学习有帮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Syllabus能够了解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教师能严格按照Syllabus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2)通过Syllabus能够了解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评价指标;教师能及时批改各项考核内容,并按规定时间作出反馈。

3)通过Syllabus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周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对于课前、课后应该做的事情比较清楚;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阅读材料、音频和视频资源、学习网站等,指导学生如何课后自主学习。

4)通过Syllabus了解教师的授课方式、课程政策,以及如何与教师进行课外沟通。

从一个学期的使用情况看,与不发放Syllabus的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清晰,并能按计划要求进行课外资料查阅,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教师由于向学生发放了课程教学计划,在授课过程中的随意性大大降低,教学双方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都较其他课程高,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也比其他课程要高。

3结束语

采用Syllabus建立互动式课程教学计划带动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对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的改革理念和实施使我校在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的设计和使用的教学环节上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使我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源.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J].大学教育科学, 2006(5):50-53.

[2] Jeanne M Slattery, Janet F Carlson. PREPARING AN EFFECTIVE SYLLABUS: CURRENT BEST PRACTICES [J]. College Teaching, 2005, 53(4):159-164.

第8篇

关键词:失语症;反思型文艺学;当代形态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3―0188―06

一、反思型文艺学研究提出的学术背景

早在十多年前,文艺学界就有学者曾提出一个关于文论研究的“失语症”问题。之后围绕此的争论不绝如缕。我们这里不拟就此争论作出一个学术的厘定与合理的评判,这已然超出了笔者的学术能力。这里笔者只是想表达自己对“失语症”的一点基本看法,那就是不能理想地认为,凡是不是纯粹的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话语表述就是“失语症”,没有用本土的理论资源创造出一种文论形态就是“失语症”。因为诸如此类的说法既远离了现代阐释学要义,又有可能陷入本质主义的话语陷阱,从而将“失语症”对象化为一种永恒的事实而成为“文论绝症”。当然,“失语症”的提出有其合法性,因为当时的文论研究确实存在单向移植西方文论的嫌疑,而对其发生语境、学术追求、效用限度等方面都缺乏整体性的自觉反思,以致于我们的文论研究发生了另一种意义的“失语症”,即变成了从理论到理论,而不能对现实发言的“失语症”。而此后围绕于此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文学理论批评化”、“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等,都可谓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失语症”有一定的救治之效。

为此,我们不妨借“失语症”的提法,来回望在它之后十几年来文艺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应该说,“失语症”提出之后的文艺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学术从业人员、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建设还是从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效用意识、学术创新意识等方面看,都是如此。但是,“失语症”提出之后的文艺学研究最大的发展与进步,在笔者看来,还是得益于其范型得到了较大的调整与转换。甚至可以说,“失语症”的学术病灶之所以得以了较为有效的诊治,还在于文艺学界已然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文艺学研究范型。我们不妨把这一研究范型命名为:反思型文艺学研究。作出这种判断是有较多的事实依据与理论支撑的。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知识共同体生产了一大批基于该学科的反思型知识,积累了不少与此相关的文化资本与话语权力,对所在学科造成了较为巨大的冲击,从而引领了所在学科研究范式的反思型转向。这里不妨提及一位文艺学研究范式转向的主要引领者――陶东风先生。1999年以来,他陆续撰写了《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告别花拳绣腿,立足中国现实――当代中国文论若干倾向的反思》等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并主编了几种有自觉反思意识的文艺学著述如《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等。这些反思型的文艺学知识大有取代那些非反思型的、本质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的趋势,从而为文艺学知识生产走向科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二,有自觉的方法论指导与知识学支撑,来作为“失语症”提出之后的文艺学研究的知识后盾,从而为反思型文艺学的建构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布迪厄是这一方面最主要与直接的后盾。近年来的文艺学与美学领域中受其反思性社会学知识与方法的影响甚为明显。诸如场域、习性、资本、误识、利益、建构、符号暴力等一大批布迪厄的术语业已成为当下文艺学与美学的学术关键词,比如有学者在其文艺学著述中直接言明自己受到了布迪厄的影响与启发,甚至提出了将反思文艺学作为一门课程的主张①。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布迪厄式的反思性由于它力倡关系主义、反唯智主义、反权力、建构主义等这种具有一定现代性反思性的知识与价值目标,因此就很容易与福柯的话语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等同样具有反思现代性的知识与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相耦合,而这种后现代主义的知识与思想早已在中国文艺学知识场域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这样反思性就能很容易地渗透进文艺学学术域中,并成其习性而生发出反思型的文艺学。

其三,极具反思性的文艺学研究已经逐渐得到了学术场域的关注与认同,并逐渐走向体制化与合法化。这可以从一些知识事件中得到明证,比如上述陶东风先生主编的极具反思性的文艺学教材已经连续再版,并走进了大学课堂;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先生和赵勇先生在讲述“当代文学理论的学科反思”课程,并且藉此还出版了相应的研究生教材②;北京大学也有学者运用反思性的方法在课堂上讲述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③,并由此出版了论著;还有博士论文选题已涉及于此,如朱国华的《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更不要说指涉于此的单篇论文了;张未民等人不仅在其执掌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刊发一系列有关反思型文艺学知识的论文,而且还专门将它们编选成了一部著作《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等等。

如此,中国的文艺学研究共同体便迈进了一种反思型的研究范式之中。可以说,目前我们还没有可能走出这种范式,毕竟它的巨大知识生产潜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它还没有也不愿成为某一场域的专一主人而引起力量的分化与悬殊,因此还不会造成知识结构与思想场域的大动荡。

其实,就目前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去勘探与领略反思型文艺学语境下所生产出来的知识的独特魅力,藉此还可以去理解为什么它能对“失语症”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二、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魅力

应该说,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魅力是较为明显的,特别是在与此前的文艺学研究相比较时,这种魅力更能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将或直接或间接地以一种比较的视野来看待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魅力。概而言之,其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种文艺学研究具有从“口头禅”走向“真觉悟”的特点。

我们知道,禅宗里所参之禅就是“口头禅”。所谓“口头禅”就是说参禅者只会停留于口头地对禅的教义和旨趣作理论的思辨与概念的演绎,而不能将之内化成一种实际的行动与真实的惯习。这里我们借“口头禅”来说文艺学研究,是指那种只会就理论谈理论、从理论到理论,离开了理论就不能言说而必陷入“失语”的研究。在布迪厄看来,这种研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理论的拜物教,“这种拜物教,来自于将‘理论’工具――惯习、场域、资本等――看作自在和自为的存在,而不是运用这些工具并使它们发挥作用”④。也就是说,这种研究常常喜好于“追新逐后”的移植、贩卖甚或炫耀理论,基本上都只停留在“一阶问题”上作无谓的思辨,并最终让理论成为“口头禅”。这是相异于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通病。

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对此有清楚的认识,相比于“口头禅”式的文艺学研究,反思型文艺学研究有从“口头禅”顿悟为“真觉悟”的自觉追求。在禅宗里所谓“真觉悟”,是指参禅者已然开悟,从而对禅宗有真实的感受,能运用并内化为实际的行动,所以参禅者已经生活在禅境之中。这里用于指文艺学研究能真实地认识到理论拜物教或说唯智主义的弊端,能避免空谈理论,并能将这种认识内化成为一种科学惯习,从而可以在实际的研究中做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而不失语。不妨还举反思型文艺学代表人物陶东风先生的研究来作一阐释。

作为一个身处崇尚专业知识的高校教授,陶东风先生却多次强调自己不愿意做专家,不愿意做纯粹的学术研究。对此定有人大惑不解,因为在今天这个知识生产已然专业化的时代,不在所从事的领域成为相对意义的专家,他能在实际的知识生产场域中占据合法性位置么?当然不能。果真如此,我们该如何理解陶东风先生的说法?其实,如果回到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旨趣,大概我们就可以理解了。陶东风先生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做专家,而是不愿意做那种离开了术语就不能说话的专家,不愿意做那种说了几十万言,却没有几言是自己要写的和所写的这种意义上的专家。陶东风先生当然不鄙视理论,要不他怎么会去对哈耶克、布迪厄、阿伦特的思想做专门的解读与研究?怎么会去编撰较有理论风格的文学理论教材?怎么会去撰写文化研究导论意义上的这种具有理论色彩的文字呢?所以说,陶东风先生并非不喜欢理论,只是不喜欢停留于“口头禅”的理论,不喜欢从理论到理论,以致于让自己不能在所在行当说话,并遭受令人失望的“失语”症候。大概也正是如此,以陶东风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学人走在了科学反思的道路上,这是下面我们要说的了。

其二,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具有从平常误识走向科学反思的特点。

正是由于对理论拜物教的扬弃,反思型文艺学研究才能以此为契机,并进一步地从平常误识走向科学反思。如果说,理论拜物教往往喜好于停留在理论的世界,以致于对现实世界失语的话,那么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在开悟之后,便力图“使理论工作与经验研究彼此以最彻底的方式相互渗透”⑤。也就是要对科学工作本身进行彻底的反思,实现“思”(理论思考)与“事”(经验世界)的交往对话,从而达到思乃事之思,事为思之事,并最终摆脱平常误识。

平常误识是布迪厄的一个理论术语,它是用来指在社会行动者本身合谋的基础上,施加给他自身的一种软性的认识暴力,而且行动者并不领会那是一种暴力,反而认可了这种暴力。⑥这里用来指文艺学研究中,研究主体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合谋而对本是一种认识暴力的现象毫无知觉,甚至于还认同了这种暴力的研究。而由于反思型文艺学对此有着较为彻底的认识,自觉地与相应于此的认识论决裂,对这种暴力所表征的社会机制有着清醒的科学反思,于是它就可以避免这种暴力。具体而言,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这种科学反思及其功效可概而言之为:

1.在反思中避免了对当下的文艺学现象与问题作意识形态的屏蔽

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力图要对当下的文艺学现象与问题进行科学的反思研究,发现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达到一种客观的阐释。在反思型文艺学看来,如果仅仅对一种文艺学现象与问题只作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式的分析,提出一点或赞成或反对的标语口号式的立场,甚至于还要借助于学术场域之内或之外的权威力量来让人认同这种立场,那么这不但会破坏文艺学研究的自主场域,而且还很可能会屏蔽实际的问题,让文艺学研究处于误识的囚牢。

应该说,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者陶东风先生对此有着深深的自觉,而这也常常引起同行的误会。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为例,在国内陶东风先生是较早提出这一话题的。仅就文献而言,早在2001年,他就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一文中提及了“审美活动的日常生活化”问题,此后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等一系列文章中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反思性研究。陶东风先生提出这一话题的目的无非是要反思文艺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当前的文艺学研究要对具体的文艺审美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发现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然后建构合适的研究范型,如文艺社会学研究范型、文化研究学科范型等来对此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此展开反思型的文艺学知识生产,从而强化文艺学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事实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话题的提出及其所展开的研究的确解决了当下一些大众文艺新现象与新问题,提高了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力,与此相关的论文因此还成为2005―2006年转引率较高者之一⑦。然而,由于诸种原因,这一话题还引发了一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学术论争。论争显然是很正常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论争过程本身却也夹杂了一些误会。这些误会大致有两种,一是让那些不习惯于科学反思而喜欢于心性体验,并甘于在意识形态下屏蔽着的文艺学人,误以为反思研究是要取消人文追求和放弃审美的自主性世界;二是让那些习惯于场域位置结构者误以为反思研究是有意颠覆和无理解构。诸如此类的误会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平心而论,第一种误会主要是由于知识的不对称所致,因为如上所述,反思型文艺学已然超越了那种将问题仅打发给意识形态,或只做一种纯心性式的批判的简单做法,而是要科学分析从而获得较理性的阐释和有限度的改变,但误会者却以为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者是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和人文价值方面肯定这一现象,误会因此而产生。为此,陶东风先生只好特意作一重要申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学、文艺学对象与方法的调整绝对不意味着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在价值上的认同。关注一个对象不意味着赋予它合法性,而批判性地反思一个对象的前提是把它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⑧这一反思其实是为了研究的需要,为了科学的需要,为了学科自主性的需要。⑨而至于第二种误会,也许有点难以申辩了,因为正如布迪厄创作《学术人》一样,它必然会引起这种决裂,必然会让场域的位置发生一定的调整,必然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但其实只要能同情式地理解反思型文艺学的旨趣,大概就会更多地意识到其实反思型知识生产主体恰恰是在维护一种知识场域的自主性,而且其自身也是反思的对象。

2.在反思中让文艺学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范式等都得以转型

反思型文艺学为了确认自身的知识生产合法性,必然要对此前的研究体制如研究范围、对象、方法等作一定的反思与调整。以研究对象而言,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认为文艺学的研究如果要科学的话,就“应当优先处理的,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将社会上预先建构的对象的社会构建过程本身当作研究的对象。这正是真正的科学断裂的关键所在”⑩。就是说,研究对象是建构的、历史的、地方的、移动着的、开放的,而不是先验的、实体化的、铁板一块的,固定的,不能习以为常地将其自然而然的正当化,毋宁说它其实是一社会事件,是一个场域中的资本较量问题。

尤其可贵的是,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认为其研究对象是参与性的。也就是说,反思者自身也应该处于被反思之中,因为文艺学研究主体自身与其所要研究的社会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契合关系,“社会世界的结构已被她内在化了,这样她在这社会世界里就会有‘如鱼得水’的自在感觉”。为此,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认为要进行彻底的质疑,甚至不得不与研究共同体发生必要的决裂。

而正是由于研究范围等的改变,文艺学研究的范式也便悄悄地得以了改变,比如倡导文化研究、文艺社会学的文艺学研究。这也容易引起业内人士的误会,大概与上述误会的原因相差无几,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想重提陶东风先生的一点强调:“我们倡导在方法论上拓展文艺学的对象与范围、调整文艺学的研究范式、倡导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的关注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不是要回到‘庸俗社会学’。”

3.在反思中捍卫了较为科学的参与性、实践性与政治性

反思型文艺学并不是没有独立批判性,没有人文价值的诉求,也不是要否认社会责任,只是它主张“社会科学的政治任务在于既反对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唯意志论,也反对听天由命的唯科学主义,通过了解有充分依据、可能实现的各种情况,运用相关的知识,使可能性成为现实,从而有助于确定一种理性的乌托邦思想”。也就是说,它要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科学地参与到公共领域中去,从而真实地解释甚至改变、创造现实。

比如对待大众文化现象,反思型文艺学并不是要拥戴它、膜拜它,而是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去走进它、阐释它、建构它或改变它。反思型文艺学代表人物陶东风先生在其主编的《大众文化教程》中对此有明确的认同,认为“大众文化曾经长期处于批判席上、领奖台上,而不是实验室中”。为此,该书对大众文化的生成原因、运作机制、性质特点、接受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而其分析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迎合它,当然也不是要一味地否定它,而是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它,以推动其良性发展,并同时发挥其文化政治的诸多效用,从而推动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化公共领域和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并不是没有追求的,真可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大概也正如此,陶东风先生才会去负责任地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玄幻文学、语文高考、百家讲坛、文学的祛魅、公共媒介等大众文化现象,才会主张重建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

其三,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在反思中有自觉的知识建构。

反思型文艺学研究不是要“狂欢化”地破而不立、解构而不建构,而是要立一种科学的、有反思旨趣的知识,建构一种非误识、非自恋的知识。正如布迪厄研究专家华康德所言:“认识反思性根本不鼓励自恋症和唯我主义,相反,它邀请或导引知识分子去认识某些支配了他们那些深入骨髓的思想的特定的决定机制(determinisms),而且它也敦促知识分子有所作为,以使这些决定机制丧失效力;同时,他对认识反思性的关注也力图推广一种研究技艺的观念,这种观念旨在强化那些支撑新的研究技艺的认识论基础。”也就是说,反思型文艺学认为反思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发现知识生产的机制,从而去建构一种更为有效的知识。这与人们理解的所谓纯粹的“坏解构”不同,它是要建设反思性的知识,生产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把历史、主体、意义作较为真实的现代阐释与重建。

反思型文艺学的知识建构除了表现在关于一种文学知识、观念与方法的论著式建构之外,还具体体现在文学理论教材、大众文化教材、文化研究教材以及其他一些反思性的学术再生产活动之中。

以教材而言,新世纪以来,反思型的文艺学教材其实已然成了一定气候。例如陶东风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对那种将文学理论知识非反思化的“信仰式”教材进行了科学的指认与深刻的分析,从而与此前的教材作了较为彻底的认识论断裂。在此基础上,它将文学理论知识地方化、学术史化,这就避免了教材的意识形态纠缠,让文学理论教材得以空前的魅。

三、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反思

上面我们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魅力进行了一番阐释,应该说,它的魅力是明显的,大概也正因此,它才能够承担起中国文艺学研究的当下范型,才会引起如此多的学术关注,才能对十多年前提出的文论“失语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魅力,不是那种现代性要祛除的魅力或魔力。而恰恰相反,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自身就已经对这种魅力进行了祛除,比如它主张参与性的对象建构,也就是主张自身也要被反思;比如它力求生产一种科学性的知识,这些都足以表明这一点。

需要指出的是,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知识生产虽然有了这种反思的自觉,但是由于其彻底的认识论断裂是不可能的,因此它也吁求一种反思的反思。也就是说,我们也有必要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本身进行自觉的再反思,以求尽量推进这种反思研究的彻底性与科学性。不妨提出两个问题来予以讨论:

其一,关于反思本身的科学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指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知识生产主体如何将自身进行彻底的反思,因为反思者自身也是“如鱼得水”地在被反思的对象之中,他不可能取得那种纯粹的上帝式的反思者位置,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反思者也是“此在”,他不可避免地有生存论所规定的“在世界之中”,用阐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话来说,就是反思者也不能逃避生存论意义上的前理解。果真如此,又怎么能保证这种知识的科学性呢?同时,即便有了这种彻底的科学性,那谁又能对这种科学性进行评价,其评价机制该如何建立?这其实牵涉到一个阐释学之确定性的问题,牵涉到人们如何看待历史、主体、知识、意义的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这里只提出一点看法:反思型文艺学,并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更不是一种逻辑游戏和教条性知识,而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也就是说,反思型文艺学认为反思是在文艺学知识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它更多的是表明知识生产者在建构知识时要有自觉性,在假借理论时要警惕被理论所操控,警惕将某一理论当成死教条,从而遗忘了理论的实践性品格。如果这样来理解反思型文艺学的话,那么反思型文艺学就依然可以取得元话语的位置。也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才可以认同陶东风先生所提出的观点:“文学理论是对文学话语活动的自觉反思,如果说它和一般的文学研究或文学批评有什么不同,那么,这个不同就是它具有更高程度的自觉性,是元理论层面的话语活动。任何学科都有元理论,元理论就是理论的理论,是对理论话语的建构性本质的揭示。文学理论就是文学学科的元理论。”

其二,关于具体的“第二阶”的问题研究的开展问题。这应该是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反思型文艺学如上所述,已然要走向“觉悟禅”,果真如此,那它就只需要在实践中去行动了,只需要去对第二阶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言说,如果这样,它又何必去生产这种理论知识呢?即使有必要,它又如何能在行动中去生产这种知识呢?这有点像禅之必然要走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一样,避免不了这种“境界式”的悖论。

不可否认,反思型文艺学毕竟是理论,倾向于“第一阶”式的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与“第二阶”的问题展开无关。其与“第二阶”的问题展开的关联主要在于,它不把“第一阶”的存在当成一个实体,力图破除“唯智主义的偏见”,走出“理论拜物教”的困境,为理论祛魅。这样就使得反思型文艺学具有作为实践性的诉求,从而让“第一阶”的理论与“第二阶”的实践得以较大程度的沟通与接合。这就有可能达到“经验研究中实践操作的重大变化,并带来了相当实质性的科学收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关于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知识指认之科学性也是需要再反思的。毕竟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自我习性,难免陷入一种非反思的陷阱之中。为此,有必要更为简洁而清晰地强调一下笔者的观点以便于学人再反思:反思型的文艺学研究在“失语症”提出后的文艺学研究中是重要的,因为它在反思中有新建构,因此能疗救一定的“失语”焦虑症。甚至可以说,它为文艺学研究的中国性与当代性带来了契机,因为它主张科学地生产那些具有阐释中国当代问题的知识。因此,假以时日,如果这种反思型文艺学研究能够继续在实践中顺利展开的话,中国文论“失语症”便将可能被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