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7 16:42: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

第1篇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98.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第2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Wuhan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for example investigate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competency model, based on this proposed based on action orien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action-oriented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应用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也指出新办本科高校应向应用型本科发展,改变新办本科高校遵循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实现新办本科高校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重视实践教学,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以武汉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研究改革的问题。

1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武汉工商学院(以下简称W学院)创建于2002年,原为中南民族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于2011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成为首批12所成功转设的院校之一,2014年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同类高校居于前列。

W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训又包括公共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等4个部分。该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等6类实验,以及军事训练、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5类集中实践教学。这样的体系基本照搬学校转设前所依托的母体高校,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和传统的公办高校基本一致,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应用型高校的特点。

1.1 实践教学认知调查

为了了解W学院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态度,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2010级~2013级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同R(2011)、文静(2013)的相关量表,使用了其中部分题项,并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得到了我们调查的量表(如表 1)。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总共获得了254份有效问卷。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1.2 调查结果

1.2.1 实验教学必要性

通过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基本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81.89%的学生同意“我认为实验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但是在问及“我认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这一问题时,仍然有高达33.07%的学生认为“很同意”,表明学生不能清晰地判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

1.2.2实验教学满意度

在问卷中,实验教学满意度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课时满意度、内容满意度、设施满意度。

通过表 2可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实验课时和总的实验课时不足。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时非常不足。

通过表 3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认为公共课、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是不适合的,接近6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充实专业知识有帮助,5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就业有帮助。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内容不能让学生满意。

通过表 4可以发现,只有约45%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实验设施、电脑设备、实验器材等满足教学需要,而有54.33%的学生认为实验室空间大小合适,58.27%的学生认为桌椅设施合适。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设施总体情况不能让学生满意。

1.2.3实验教学整体评价

通过表 5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整体评价不高。

2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于针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调查的满意度不高,我们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的特点与规律,围绕着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将职业行动导向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中。

2.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

能力素质模型是较为常见的识别岗位胜任力的方法,它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素质模型将人的行为原因进行了分层,划分了技能、知识、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6个层次。其中技能和知识属于表层原因,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需求/动机)、人格特质属于深层原因。

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2014年暑期通过对3~4家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了素质词典和大量文献,形成比较成熟的关于作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指标体系。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然后慢慢步入管理岗位,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将素质分层模型中所有的因素全部纳入,而是将素质分层模型中的表层原因(技能、知识)和一部分的深层原因纳入,如表 6所示。

2.2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动导向理论的特征,将实际工作“行动领域过程化、行动过程项目化、行动项目任务化、行动任务实践化”的方式构建由职业基础综合实训、专业知识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6个方面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1)职业基础综合实训。职业基础实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必须的职业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实训。之所以打破这些课程的界限,其原因就在于课内实训的传统方式难以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像商务礼仪、商务文书、商务谈判、商务法律等知识本身就有很多交叉,割裂开来进行实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专业知识实训。专业知识实训主要包括统计学实训、营销综合实训、会计学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项目管理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这些专业知识实训通常需要先学习对应的理论课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专业软件和基本操作。

(3)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主要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实训、创新思维实训、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实训、团队合作实训等,主要是训练管理类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随着学生将来职位的上升,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将其定义为职业核心能力。

(4)跨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打破了传统的以某个专业进行实训的方式,通过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各专业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仿真、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训练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模拟与现实接轨最真实化最低成本的实习训练平台。

(5)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在校期间所有的专业课和实训课学习之后,进入实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采取集中实习,少量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

(6)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与传统高校的毕业论文不同的是,基于行动导向思想的毕业论文应当更加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例如针对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后,运用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或者理论为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不论是哪个部分的实训,都应当以制度为基础引导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行动为导向,对课程精心设计,与实践体系相对应的各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力争做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训化、实训课程技能化”;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强化实践教学,并学期内“分段化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或“教、学、做”合一等方式,实现“学期内、校内、课程内的工学交替”;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行动中,在行动中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2014(4):1.

[2] 同R.影大W生⑴c服Wn程M意度因素研究[J].台南科技大W通R教育W刊,2011.

[3] 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

[4] 杜岩,王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2(9):39-40.

[5] 刘祥东.人力资本视角下本科生对工作胜任力的认知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第3篇

一、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回顾及特点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商业诚信环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教师梯队合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都比较快。以美国富乐敦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自1957年建立以来,以其应用型和研究性的传统而闻名,并不断地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领探讨工商管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从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商学院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和DMA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其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以及市场需求而设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与领导性。

(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高校商学院管理类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日趋成熟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3)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从学生入学起就介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构建强大的现代技术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各类信息。

而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从目前经济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特点如下:

(1)计划经济时期高等院校经济学分科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都是建立在原工业经济或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现实企业类管理问题存在偏差。推荐阅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2)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的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严重:把国外MBA课程直接复制到本科教育中。

(3)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的呼声好像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上直接照搬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果,要么是课程设置水土不服而流产,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而使得许多课程难以开出或降低要求开设。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课程而展开。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第4篇

一、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型专业,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20 世纪 80 年代,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国的实践教学目前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涌现了一批能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教学设施条件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但从教育全局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建设方向不够明确、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设备简陋、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已成为共识。

2. 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是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实用性较差等缺陷。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具体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社会适应力和职场竞争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还比较低。虽然有些专业课在课堂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因此,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

3.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的保障

我国每年有几百万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从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力、自我认知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从近几年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但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了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实践和实训活动,打破传统单纯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

多年来,国内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使得教育对象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受到了经费短缺和场地缺少等客观条件制约,相对于学生数量,实习基地还较少,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

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独立体系,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学校的教学奖励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奖励薄弱。校内软硬件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实践教学很多采取合并、裁减、模拟甚至“以讲代练”等权宜之计。校外实训基地匮乏,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于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使得学校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即使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践教学师资短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目前大多数工商管理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工商企业缺乏真正的认识,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少真正的专业实践。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滞后,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素质教育、专业理论认知、专业操作技能和技术适应能力四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虽然各高校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各个环节缺少必要的衔接,方式单一,缺乏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涉及的教材系统。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对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将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工商管理的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虽然有些专业课在课堂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三、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改革实践教学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要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环节,而应体现在科学地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上。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对专业课进行归类和划分,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应统一考虑,结合学生在某个时间段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时再分配。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从基本技能、专业操作技能、科学研究和指导与适应社会等方面入手,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科研、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 加强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一些企业的实习合作以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确保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与技术优势,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建立产学双方共同参与、双向推动的运行机制,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课程或毕业设计之前,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感知工商管理实务,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要以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本着加强基础,完善设施;全面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本着相互支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方受益的原则,建立一批稳定的、有较好实习教学环境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目标,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以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责任人,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育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的调研及咨询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3. 完善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5篇

1、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人思考和掌握。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认真思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仅通过课堂灌输无法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1.2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力、兴趣有很大差别,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实践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1.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也最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在竞争激烈的商务领域尤其如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其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广泛协作,帮助企业或组织达成目的。

2、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2.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2.3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3.1选择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教学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单就这些年案例的分析,就足够作为我们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出自我国自己的发展实践,能够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相对于之前的对国外理论的研兖和国外案例的分析,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工商管理的教与学。

3.2 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只及于一点,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连续性的整体创新,全面有效地促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3.2.1培养人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新生一人学,就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相应的市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参观活动,使学生尽快获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估。

3. 2.2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2.2.1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这里只起引导作用。

3.2.2.2模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务,设计出相应的背景材料、软件程序或数学模型等,然后交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模拟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2.3现场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带到企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习或参观,然后由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工商管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髙了他们的素质和动手能力,但使用这种方法受到一定的时间、场所和企业条件的限制。

3.2.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都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既保证论文的质量,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

3.2.4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是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应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科研活动。对此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将相关教师的指导计算人课时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3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3.1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西方许多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自己开办工商企业,或者在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的经验,加深了对工商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论的深化,这些教师往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始终站在时论的前沿。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应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积极参加工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使自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3.2高校管理层应该在制度上支持教师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没有考虑教师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致使教师无法从繁忙的校内工作中脱出身来,更无法去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更没有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条件;等等。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层尚未真正重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第6篇

关键词: 工商管理;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量表

一、引言

近年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社会也要求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要富有创新能力。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专门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非常少,更没有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测评方面的专门研究。本研究试图在系统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有价值的测评量表,从而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

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界定及维度划分

1、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教育心理学家一般认为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主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多的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在巩固己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而获得知识、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果的能力(李越、孙枕戈,2002;刘助柏、梁辰,2005)。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由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意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知识创造能力、知识交流物化能力形成(曹景富,2003)。易茜(2007)认为分析和理解能力、实践技能、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贯通能力组成大学生创新能力。

综合而言,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自我学习能力、信息知识获取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交流能力。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学科,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工商企业培养具有数理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江文奇,2008)。

依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领域及就业岗位的特点,除了上述能力外,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还应具备如下创新能力包括: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基本体现;②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它是创新的基础;③学习能力,它是创新的基本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发展潜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及测量指标体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维度划分有不同的观点:

(1)三要素观点:罗玲玲等(2003)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现实创造能力和潜在创造能力三个要素组成。邓成超(2004)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杨燕、邵云飞(2009)界定大学生创新能力包括知识积累、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个方面。

(2)四要素观点:王家w、曹颖颐(2007)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其中,创新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标新立异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包括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交叉知识水平和创新知识水平;创新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包括创新活动成果、课题独特水平、课程设计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

(3)多要素观点:孙波、杨欣虎(2007)提出创新能力指标要素应包括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认识能力,迁移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评价决策能力和组织交往能力等。禹智潭、黄炳根(2008)提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智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其中,基础知识包括外语知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包括思想能力、愿望能力、意志力和纠错能力;创新智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包括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演绎法和反问法的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和维度及指标划分,笔者初步提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维度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法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认识。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样本为访谈对象。我们邀请了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五个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共计31名本科生参与了本次访谈,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当。第二步是认知访谈。我们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围绕“大学生如何认识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等问题展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第三步是访谈分析。首先,将原汁原味的访谈内容整理成若干访谈案例,然后由3名研究人员对访谈案例进行内容编码与内容分析,并汇集各自的分析进行总结提炼。我们将不同学生的观点先整理到一起,以句子为单位分析每句话所代表的观点,并形成表格。然后将各种观点进行归类并统计每种观点出现的频次。

2、开放性与半开放性问题问卷调查

这是为了对访谈法的补充和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维度。我们在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中随机选取了100名学生作为被访对象。

开放性问题部分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1)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哪些方面?(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特别的构成要素?问卷回收后,我们将被访者所回答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编码。半开放性问题,主要是笔者经过初步的文献回顾,整理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维度和细化指标,让被访对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在相应内容后打勾,同时,对于已有指标中没有包括被访者所想到的让被访者进行补充。问卷回收后,我们统计各维度及已有指标的认同数并决定保留或者剔除,同时增加被访者新增维度及指标,确定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量表包括37个测量题项。

3、封闭式问卷调查法

基于上述基础,设计了《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量表》,对于量表中的每一题项,都经过四位相关领域教师反复推敲和完善,并采用李克特5点量尺,其中“1 表示非常不重要,2表示不太重要,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为了保证量表开发的科学性,先后进行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通过分析,剔除不合格的问项,优化了测量量表并进行了正式调查。

四、量表预测试

预测试在吉林财经大学进行,选取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七个专业的大一到大四各10名学生,共计280名本科生作为被访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

1、信度分析

采用CITC分析和Cronbach α信度系数净化测量题项。某题项CITC值小于0.3且删除该测量题项α系数增大,则表示可以删除该题项。分析发现,创新实践能力维度的题项4的CITC值小于0.3且删除该测量题项后α系数增大,因此删除该题项。

2、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剩余36个测量题项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928,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4278.727,显著性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发现有六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解释方差累计达到65.297%。其中有3项测量题项因子负载小于0.5,分别是创新意识维度的题项1、题项6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题项6。因此,删除这3项题项,余下33题项,得到六个因子,与前文分析相符。

五、量表正式测试

1、样本与数据

正式调查是在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进行。这三所大学分别代表了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和财经类大学,同时也代表了211院校和地方院校。这三所院校都有工商管理类专业。分别向每所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发放200份问卷,共计600份调查问卷(吉林财经大学被访对象都是没有接受过预调查的本科生)。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5%。

从表2来看,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差较大,男生(占36.2%)明显低于女生(占63.8%)。年龄主要集中在18到24岁之间。年级主要集中于大二和大三(部分原因是大四学生不在学校)。专业分布相对均衡,学校分布也较为合理,这也是我们希望的,符合本论文对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的样本要求。

2、量表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

正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依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量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凡是因子负载小于0.5的题项就删除。经过三轮因子分析后,由33个题项调整成为23个题项,因子负载都大于0.5,因子分析共得到最终的六个因子(如表3所示)。而且由信度分析的结果可见,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值界于0.696-0.815之间,大于0.60的基本要求。可见,该量表的信度都比较高,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较高。

3、量表的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分析。本研究所采用的测量量表基本是借鉴现有的量表编制而成,所参考量表在前期经验研究中已为相关专家学者所认可。同时,针对本研究特点,在原始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通过向专家请教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座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设计量表作了补充和完善,再经小样本预测,可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收敛效度分析。收敛效度可由潜变量提取的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来说明。如果提取的平均方差AVE在0.5或以上则表示潜变量的测量有足够的收敛效度(Fornell & Larcker,1981)。从表6能看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维度AVE值满足0.5的下限要求,表现出了较好的收敛效度。

(3)区分效度分析。参照Fornell & Larcker(1981)研究,如果两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这两个潜变量的AVE均方根,说明区分效度满足分析要求。区分效度的检验如表4所示。该表显示了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其中对角线括号内的值为各潜变量AVE的平方根。各潜变量AVE的平方根值都大于其所在行和列的相关系数值,说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

六、结论

经过上述研究,本文最终获得了包含六大维度23个题项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量表。

从维度的划分来看,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了创新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实践能力。

从测量指标来看,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27个测量指标,访谈研究和半开放性问卷调查之后增加到37个测量指标,量表预测试之后保留了33个测量指标,正式调查最终保留了23个测量指标。充分表明本研究对于测量题项的谨慎选择。

从最终的分析结果来看,由23个测量题项构成的六大维度,不仅信度检验符合要求,而且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该测量量表也是较为科学的。这套量表可以作为今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参考。 (作者单位:1.吉林财经大学;2.吉林工商学院)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国际营销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2013年度财经类高等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提高吉林省财经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研究”;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晓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14-16.

[2] 李越 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5):35-40.

[3] 刘助柏 梁辰.知识创新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曹景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途径[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100-101.

[5] 易茜.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模糊评价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4):92-94,113.

[6] 江文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8):17-19.

[7] 胥群.浅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4):146-147.

[8] 罗玲玲等.建构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评价体系[J].辽宁教育研究, 2003(08):59-61.

[9] 邓成超.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量质化评价[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06):164-168.

[10] 杨燕、邵云飞.TRIZ方法在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3):1-4.

[11] 王家w 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08):133-137.

[12] 孙波 杨欣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0l):35-38.

第7篇

    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专业培养方案以必修模块为主。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按模块来划分的。企业管理专业被细分为十几个模块,分别是:企业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个人组织管理、金融学基础、市场营销、交流学、会计学、控制学、国民经济学基础、方法学基础、信息加工、统计学、市场研究等,每个模块对应2~4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的必修内容。此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从金融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三个模块中选择。培养方案中选修模块较少的理由是:针对应用型专业,每个学位需要学生达到的要求有严格界定和标准定量的考核标准,所以弱化学生的选择,由学校作为主导,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

    2.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务实。实践性强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通过比较发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比国内相同课程的学时更长,一般多出30%~50%左右,原因是加入了较大比例的自学学时。自学学时是区别于讲课学时而言的,学生听讲座课和上练习课的时间都属于自学学时。以采购与物流课程为例,4个学分,120个总学时,讲课学时只有54学时,但讲座课每周安排2学时,练习课每周安排1学时。为了强调实践,学校除了在教学中增加了非讲课学时外,另一方面,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方案中还设计了1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要求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以小班教学为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采用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人以内。小班教学使得学生经常有机会与教师、教授或学校领导直接进行接触和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不管什么话题,在课堂上不用举手都可以提出来和同学讨论。其结果是,小班教学带来了一种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每门课程的成绩构成是多方面的,案例讨论、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期末测试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每门课程一般要有3~5次的期中考核。一门课程的各个学习阶段,授课教师都会布置一些小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课程是否合格视学生对各个任务完成情况而定,不以期末一考定终身。这样一来,德国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更强调过程检验和控制,使得老师更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便于过程中纠正偏差。

    二、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还存在显着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适合时展的需要。国内很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大体是要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显然,这种定位是照搬母校培养方案的结果。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学生比,有更强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比,更偏重实践操作能力。为此,独立学院应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有的放矢,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2.课程体系陈旧,缺乏创新。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一般是照搬母校已有的培养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体系显得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应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实践课的比重偏低且效果不佳,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难以理解或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运用机会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要改革。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推导和演变。课堂式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差。考核方式上,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一般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平时成绩视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学生习惯平时懒散放松、期末抓紧突击,虽然有时也能取得较好分数,但实际上对这门课程缺乏理解,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考核方式更为科学,可以为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参考。笔者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谈谈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些启示。

    1.调整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有准确定位。尽管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初次就业时一般都处在基层管理者的岗位上。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继续学习管理知识、深化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才有可能成长为工商企业里的中层乃至高层管理者。因此,学校除应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外,更应该在能力、素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及个人修养和个性发展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创新实践环节。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改革一些实践环节。如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ERP(沙盘)模拟实习,一般是放在《生产运作与管理》这门课程学习后进行。考虑到ERP模拟实习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营销和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将这个实习细化成三个子项目,放在不同的课程学习后分别进行考核。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实习时间是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论文之前的三周时间进行。和国外相比,实习时间明显太短。可考虑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如果对本科四年制的学生,能在前三年完成学分,可以考虑最后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增加实习时间长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要进行质量监控,防止有的学生应付了事,弄虚作假。此外,听讲座也可以算学生的实践学分,并应要求学生记录心得体会。在条件成熟时,可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开设讲座。

    3.改变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要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受课结合起来。针对一门课程而言,基本定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可以采用讲授型教学方法。同时,对涉及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师可采用案例引导、互动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方法。考核上要强调过程控制,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设置考核任务,弱化期末分数的比重。在过程控制中,应有一套标准将考核目标细化、量化。

第8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是为学生以后人生道路做铺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的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本文笔者提出了对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专业性知识并加以掌握

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性知识有所了解,这种了解是抽象的,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穿插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得到增强,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能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每个学生的资质、兴趣、才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实践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独有的特点,展现学生各自的专长。同时,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不同学生产生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3.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工商管理学中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能使他们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占取有利地位。

二、 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

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我国是处于发展中的东方国家,在国家理念和管理制度上与西方不同,而且我国的社会理念与西方国家也有很大的脱节。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

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3.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没有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不能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而且,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三、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注重我国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诉求,了解国内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工商管理教学的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工商管理情况,以国家的诉求为准来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二,教学方式决定教学效果。工商管理教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全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就要求在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时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入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

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直接决定学生在以后学习该专业时的态度。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应当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社会调差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有自己的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尽早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保障的重大因素,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探讨。教师通过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过程,使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法,也就是教师通过所学知识,设计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模拟教学法是通过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对所学内容模拟教学,这种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

现场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环境中,通过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策划文案和综合评估等,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大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

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

毕业之际,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得到检测,这个检测不仅从毕业论文可以看出,还能从学生毕业实习的成绩来判决。通过对毕业实习情况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有益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漫长的,其涉及面广,层次多,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多方面配合。只有大胆创新,鼓励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