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7 16:42: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家长学校多措并举抓实效
家长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为了更好地调动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家长教育普及工作,让家长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培训中心,努力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领导分管,班主任任课,导师配合
自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我们迅速成立了由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政教处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学与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家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通过张挂宣传口号和标语、举办家长座谈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举行学校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工作。
家长课程由班主任担任任课教师,学生导师配合。班主任是家长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是家长学校课程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学校和“家校共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班主任、导师会议,认真研究家长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作业设计等环节,努力把班主任打造成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班主任授课做到“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考核、年终认真评选好“优秀家长”,并收集优秀的家教经验论文。每次授课,学生导师们都走进家长中间,虚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面对面地与他们沟通家庭教育的话题,帮助并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2 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认真研究了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以班级为主,以级部为辅的组织形式。每次召开家长会时,先由级部在家长学校教室组织家长,召开学校、学生学习生活通报会;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在各教室由班主任讲授家长课程。班主任和学生导师与家长一起共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3 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立、健全了家长学校档案。
学籍档案:详细记录了家长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职业,以班级为单位制作成学籍档案。
考勤表:家长学校每次开课,都认真考勤,作好记录,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校学习的,另安排时间补课。
学习评价制度:家长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制度,对家长的出勤、学习、作业、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彰优秀,进一步激发家长参加学习的热情。
家长作业:每次家长学校开课时,课任老师都布置适量的作业,便于家长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家长反馈卡:引导家长结合实际生活写出反思。
家长学校故事征集:家长学校开课以来,家长们学到了培育孩子的方法,许多人改变了原来的简单粗暴做法,耐心与孩子沟通;许多学生也反映家长有了很大变化。家长的变化、家庭的和谐,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每次开课时,我们都向家长和学生征集这些感人的故事。
建立家校联系卡:为了便于和家长随时保持联系,我们设置了家校联系卡,及时与家长联系,互相交换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
优秀家长课程教案:我们收集教师的家长课程教案,比较筛选,去粗留精,推荐给老师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
4 评价激励,典型带动,激发热情
自家长学校开学以来,家长们参加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家长学校课程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育子女的窗户。开学之初,有的家长开始不愿意耽误工夫,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管孩子不用学习,有的家长对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很自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注重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典型的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家长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表彰优秀,发现典型,大力宣传。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家长到家长学校参加学习的热情,到现在,每一次开课家长到校率达98%以上。家长作业也越来越认真,我们选送到市教育局参加展评的作业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家长课程开课以来,许多家长明白了自己在培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找到了和孩子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我们来听听家长的感言。
“原来孩子不能打,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孩子打两巴掌没问题,多亏了这次学习。”
“难怪孩子不听我的话,是我没有找好与孩子沟通的途径,只知道训斥,没有好好谈谈。”
“成绩不理想也有我的责任,以后要多鼓励,少训斥;多找原因方法,少吹胡子瞪眼。”
学生反映也很强烈。
“我爸爸昨晚跟我道歉,说他以前对我的态度不好,请我原谅,今后一定当一个好爸爸。我听了真高兴!”
“这次学情调查不理想,可我又不敢隐瞒,告诉妈妈后,本来等着一场暴风雨,没想到妈妈没有批评我,而是帮我查找原因,鼓励我继续努力,一定会进步的。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暖暖的。我都有点不认识妈妈了!”
“以前爸爸妈妈答应我的事情十有八九不办,现在好了,爸爸跟妈妈说,对孩子也要讲诚信。我在一边听着偷乐呢。”
这些话语里满含着学生对家长变化的惊讶,也洋溢着对家长学校的赞誉,更让我们有动力、有信心将家长学校办好。
评选优秀家长学员:共评选出张乃洪、邓玉臻等优秀家长100名。
评选优秀家长学校教师:臧仁桂老师(七年级四班)、周霞老师(八年级二班)和管芳老师(九年级三班)。
大家上午好!
初秋时节,秋韵淡雅,既有收获在即的喜悦,亦有探索创新的冥想。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__市家庭教育座谈会,一方面,要总结汲取近年来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精华,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谋划我市家庭教育事业的新蓝图。刚才,与会同志围绕家庭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当前家庭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内容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讨论十分热烈。在此,我代表市妇联向多年来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各位校长、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密不可分的三个组成部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基石,十分重要,引起了的高度重视,在多次谈话中谈及家庭,谈及家教。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总书记要求妇联组织“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家庭教育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积极担当起家庭教育应有的责任。
近两年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和组织密切合作,认真组织实施《__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计划》,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为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效开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打下了很好的工作基础。
一是理论研究、指导服务齐头并进。以“学术研讨”、“教子有方”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征文活动。大家或围绕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阐述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或根据自身教子所思、所感,分享教子育女心得;或结合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向父母吐露心声,使以往限于成人间对家庭教育的探讨研究,多了青春年少的率真表达,营造了浓浓的亲子和谐氛围。活动共收到479篇征文,120篇论文获奖。创作印制12000余册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小动物出游记,赠送给全市50余所幼儿园。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在去往游乐园的路程中所发生的小故事,展示了不系安全带、闯红灯、行驶过程中接听手机、超速超载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让小朋友们认识常见交通标志及文明交通行为规范,在“看”与“学”的过程中提升平安意识,以“小手牵大手·平安进万家”的实际行动,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平安整个社会”。同时,组织50名流动儿童走进__市五星交警中队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文明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
二是典型选树、理念传播两手齐抓。以“着眼未来,厚德载物;理念科学,教子有方;管理民主,环境优良”等为条件,评选表彰__市“百名好家长”,营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百名好家长”中,既有本市户籍家长,也有新市民;既有培育普通孩子成长、成才的家长,也有伴随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成长的家长;既有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和活动的家长,也有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投身公益的家长……树立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
才”的典范。举办“文明礼仪进万家”公益讲座,邀请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向真,为各中小学、社区家长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等近300人带来《礼仪与孩子健康的心灵》主题讲座。马教授从“人和自己,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存在”等关系入手,循着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结合生动感人的例子,讲解了如何爱孩子,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引领家长们当好文明礼仪引领者,培养文明礼仪小天使。 三是家风引领、亲子活动交相辉映。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庭成员成长的重要源头。通过开展“弘扬文明家风,争当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挖掘宣传普通家庭的优秀传统美德,引领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律己修身、崇德向善,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在2个多月的征集期内,共收到好家风好家训350条、家庭故事300余,85条蕴含着深刻“草根哲学”的好家风好家训获奖。同时,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亲子活动为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同家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寻找家庭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家庭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以“中国梦,我的梦,美丽乡村文明行”为主题,组织近50名少年儿童走进全国文明村——__镇__村,领略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聆听全国道德模范__讲述__“幸福家园”的故事,学常爷爷树理想,做新时代小主人。举办“书香滋养文明风阅读成就中国梦”__市“书香宝宝”阅读家庭活动和家庭亲子趣味赛等,亲子互动提升素养、融洽关系。
总的来说,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家庭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比如其基础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结合度不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仍需规范等,特别是在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互联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工作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我讲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提高认识,培育家庭教育工作的动力。“家和万事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家庭历来是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今天,家庭仍然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神圣职责。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作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作为贯穿家庭教育工作的主线,认真领会贯彻中央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倡导良好家风家教、引导家长用核心价值观科学教子方面实现新作为。要组织研究家庭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激发家庭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评比优秀家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等,引导家长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探索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有形的家长学校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提高家庭教育工作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促进形成立体式的家庭教育格局。要开展“好妈好爸好孩子”家庭教育公益巡讲,举办故事会、书画展等多种形式宣传展示好家风,传递正能量,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源泉,努力在创新家庭教育工作、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要整合资源,凝聚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家庭教育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振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推动家庭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推动完善党政领导、妇联教育部门协调,文明办、卫计委、民政、关工委、共青团等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在优势上互补,在资源上共享,在工作上联动。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村(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作用,扩大家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受益率。要发挥家庭教育研究会作为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指导服务的学术团体作用,切实担负起引领、推动和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拓展实践领域,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家庭教育领域和社会上的凝聚力、影响力,推动家庭教育理论创新,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发展。借此机会,也真诚地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能将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纳入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中,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断促进家庭教育业务能力建设;能够利用学校贴近家长、便于组织家长的优势,积极开展家教宣传实践活动,为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作出不懈努力。
女儿是一个智商并不突出的普通女孩,在她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我通过故事引领,让孩子爱上学习,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伴随着孩子不断前进的脚步,我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大学教授、家庭教育研究者。
甲骨文的故事,让孩子爱上认字和读书
孩子小时候,我用甲骨文的故事引领孩子爱上认字和读书。在孩子上学前,我就给孩子讲了一个甲骨文的故事:清光绪二十五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于是派人去宣武门外菜市口的中药店买药。药买回来之后,王懿荣无意中发现那包药里有一味药叫龙骨,上面刻着一些弯弯曲曲的符号,后来经过他的考证,这些符号是新发现的文字,命名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系统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和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古印度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正是这个故事给孩子的幼年心灵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并最终引导孩子走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道路。
我讲完这个故事,孩子从此爱上了认字,学前班就已经认识了数百个汉字。上了小学,我又开始引导孩子学习古诗词,并和孩子一起比赛背诵。这不仅有效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激发她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同时熏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在我的指导下,女儿开始练习写作。四年级时,童话故事《小猪和小猴学骑车》发表在《儿童故事新编》杂志上;五年级时,诗歌习作《献给老师的赞歌》发表在《21世纪小学生作文》上;六年级时,获得了“河北省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一等奖。
在引领孩子走上人生学习开端的同时,我也在积极进取。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不断钻研业务,探索教育规律,还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自修课程。我运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提高了教学质量,被评为唐山市优秀教师,后晋升为高校讲师。
贫困学生成功的故事,告诫孩子人生需奋斗
孩子上中学时,我用自己的学生勤奋学习、成功打拼的故事,引领孩子知晓人生需奋斗的道理。
女儿在小学就已经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初中学习仍然非常勤奋努力,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年级前10名,中考很顺利,数学、英语、理综的成绩都考了119分(满分120分),以高分考入了唐山最好的中学――唐山一中。
唐山一中是中国百强中学,有着100多年的历史,这里强手如林,孩子们人人争先,个个优秀。女儿在老师高难度、大强度的教学压力下,有些吃不消了。最为困难的学科是物理,考试甚至不及格,班级名次也从第1名滑落到20多名。最为要紧的是孩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不再积极努力了。看到她心灰气馁的样子,我急在心头,思考对策。
我又想到了故事励志法。我的学生小刘从小生活在农村的贫困家庭,学习资源贫乏,高考的时候勉强考入了我任职的河北能源学院。小刘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决心搞好学习,登上人生的新高度,创造自己的新生活。在我的指导下,他顺利完成专升本,后来又考上研究生,现在是我国一家知名公司的副总。
用这个故事,我引导孩子重新思考人生的道路:只要你不丧失信念和努力,发挥自己文科好的优势,找准定位,也会在唐山一中取得学业成功。孩子这时候已经懂得了人情大理,知道了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改学文科。她在学习之余,开始钻研《红楼梦》,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红学家”,将来研究国学。作为父亲,我理解了孩子,支持了孩子的选择。果然,女儿不负期盼,在唐山一中很快冲到文科生的前3名,并且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一等奖,还被评为河北省三好学生。2009年高考时,在河北省24万名文科考生中排名83名,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这为女儿今天进入古代汉语研究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期间,我也在为晋升职称打拼:进修学历,提升自己奋斗的平台。因学术优秀被学院推荐评为副教授。
名人演讲的故事,激励孩子为事业尽责
大学时,我用名人演讲的故事,激励孩子要为传承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贡献。
女儿在成功考入北师大文学院之后,就认为已经达到了学业的顶端,于是经常用手机来消磨宝贵的青春时光,上课不再用心,学习成绩也日渐下滑。
这时,我引用了奥巴马曾经给学生们做过的一场精彩演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来启发她的雄心壮志。
2009年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弗吉尼亚韦克菲尔德高中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学习不仅仅对于你们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你们学习的好坏也会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你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你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观察力与判断力,来降低和消除无家可归、贫困、犯罪问题的发生率和各种歧视。”
在我的故事引领下,孩子再次树立了“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事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业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她学习更加刻苦,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用心研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创新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在课余,作为社团干部,带领同学们参加北师大和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自己做事业的本领。在本科四年中,她不仅学业一直保持优秀,还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到本科毕业时,女儿获得了北师大一等奖学金,“京师杯”科技竞赛一等奖,校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志愿者服务单项奖等诸多荣誉。2012年,女儿以无可争议的成绩,被保送北师大文学院攻读文字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还当选了班长。辛勤汗水没有白流,这为她今天能够考取博士创造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在女儿以高分考入北师大后,我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带动孩子搞好学习,热爱学术研究,我不断充实着自己:教学挑重担,学术带头做,主持搞科研,调研写论文,申报评奖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晋职为大学教授。
【关键词】: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方法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十余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而且不尽如人意甚至遭社会非议的地方还很多。从徐力弑母、马加爵杀人、刘海洋硫酸泼熊等案件,到报刊、电视中时有报道的校园暴力、自杀等事件,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基本缺失。专家指出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更多地转向依赖人力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个人到国家要善于创新。培育创新精神,开发创造灵性,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国家的发展培育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一、优化校园打造浓厚的人文环境
(一)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二)让学生自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这里的一切最好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亲手营造的。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其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
(三)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网络平台、校园广播、校园文学社等,开展“读书演讲活动”、“作文大赛活动”、 “讲高尚故事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文学报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
二、搭建多各形式、多层次舞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其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
其二,启动“青蓝工程”,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资源,组建互助小组。每个小组由名师担任师傅,根据双向自愿选择原则,每个师傅带1-2个青年徒弟,师徒结对共发展。每个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开展听评课活动和教学研究,缩短青年教师的成才周期。
其三:打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学校的基石,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的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培训模式:采用上岗培训、全员培训、骨干培训相结合的三层次培训,导师引领、同伴合作、团队研究相结合的三渠道互动培训。
2、培训方法:采用集中学习——参观考察——实践研修——论坛交流的培训序列。
3、培训要求:读几本好书、做好读书心得、撰写教育个案、开展教育反思、写好经验总结。
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四、三位一体,拓展人文教育空间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空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居社区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推进温馨教室与和谐校园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
五、在活动、实践、探究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一,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利用学校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习惯的培养。
其二,开展传统经典文化活动,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
诵读中华经典,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陶冶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启迪孩子的创新思维。
其三,开展关注生命教育,培养孩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其主要途径和方法为:
1 、学科渗透: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
2、专题教育: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系列讲座等形式的正面宣传教育活动。
3、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悟生命的价值,进而达到个体生命价值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邓和平.战略资源、时代精神、现代人—关于人文素质的若干思考[Z].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
当校园钟塔的钟声敲响了十下之后
我不知道是第几次捧起了
捧起了07信管班同学的纪念册
只感到沉甸甸的,
心中顿时升起一种无限的崇敬
我双手轻轻地抚摸着纪念册的淡雅的封面
从心灵深处感叹
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厚礼!
我再一遍仔细地默读着:
一位同学写道:“司老师是我遇到最好的老师……”
另一位同学写道:“司老师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也有同学写道:“司老师不仅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
还有同学写道:“我的爱好就是听司老师的课”
“我的兴趣就是听司伯伯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读着、读着
我的双眼湿润了
一股暖流再一次从心底直冲脑门
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内心充满着满足、幸福和感激!
我心中十分明白
这里写的
不是奉承
也不是恭维
更不是某种压力下的应酬
这是29颗年轻的心
包括那用维吾尔文字书写的祝辞在内
都是一种自发的书写
都是发自肺腑的箴言
——司有和
如果你对司有和教授不了解的话,先读到这首诗,可能以为他是搞文学出身的,其实,司有和教授是地地道道的理科出身。他196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29年,后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2年。这首诗就写于他退休前。从诗中可以看出,司教授是一位多么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司有和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专家!无论教学与科研,都做得出色!他参与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建,长期跟踪、观察与研究少年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出版学术专著20多种。是我国超常教育最早也是最富有成果的研究者之一。
1993年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的荣誉,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为他颁发“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和“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还是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带硕士、博士研究生。
更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上,两个孩子均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11月中旬,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本刊记者第一次见到久闻大名的司有和教授。其时,司教授已退休,返聘在出版社工作。但在他身上,记者一点也看不到“老”的痕迹。司教授个子不高,亲切随和,朴实健谈。
很自然地,我们谈起他那本《早期诱发——帮你快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书,也谈起了他长期研究的少年班学生。
问:司教授,你从事少年班管理工作多年,据你对少年班学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他们跟普通孩子相比,都有哪些特点?
答:少年班的孩子虽然聪明,但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神童”“天才”。他们在人生的早期都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培养了非常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树立了远大的目标。相对于普通孩子,他们求知欲更强,好奇心更强,探索的欲望更强,为达到目标他们更努力。
问: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背景很好么?父母都有些什么特点?
答:少年班的孩子绝大部分出自普通家庭,并无显赫的家庭背景。我对少年班的孩子家庭情况作过统计,大致是,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占到六成左右,如中小学教师、医生家庭。但父母是工人农民的孩子也占到四成左右,甚至有些孩子的父母都是文盲。当然,这些工人农民家庭的孩子,家里亲戚中有人能教他们一些知识,或者是上学时遇到了某个好老师,发现并启蒙了他们,使他们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弥补了早期教育的欠缺。
问: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与工人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教育上差别明显么?
答:有差异,但应该没有显著的差距。相对来说,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会早一些,内容系统些,方法科学些。如0-3岁,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文化启蒙,认字,数数,做手工,讲故事,画画,等等。孩子早期表现很优异,显露才华较早,由于从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学后他们往往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
而那些工人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接受知识教育的时间相对会晚一些,大部分都是上小学以后十岁左右才开始得到“高人”指点。
问:两者的差异会不会体现在视野上、情趣上?
答:相对来说,知识分子的孩子,由于父母受过教育,家庭层次稍高一些,经济条件也好一些,见识广一些,思维开阔一些。也有的在文艺和体育上显露才能,这主要是环境的影响。
但到了中科大,别说是少年班的孩子,就是普通大学生,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在一个月后,也会自觉地追踪与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
问:中科大教授的孩子上少年班的多么?有没有两代人都出自少年班的?
答:不多,甚至全国大学教授的孩子上少年班的都不多。总体来说,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上少年班的都不多。
但是不少少年班的孩子反映,自己就是看了报上有关中科大少年班的报道后,树立了要考少年班的目标。其父母对此也很支持。
少年班创立到现在30多年了,只有一对父子皆出自少年班。父亲少年班毕业,成了中科大教授,其独子后来也就读少年班。算是佳话吧!
问:你的儿子是就读少年班的。
答:是的,1986年,我的孩子司卫东从合肥一中高二考取中科大少年班,是当年全校惟一的一个。他当时15岁。
问:你在书中说,儿子早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是后来你用了早期诱发的方法,让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
答:是的,儿子出生在年代,在农村小学读到三年级,后来转到中科大附小,跟从小在城里读书的其他教授孩子比,成绩有差距。
当时我研究少年班学生,有了早期诱发的理念。我发现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适合搞理科,我就开始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坐火车时,我就问他:“东子,你说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往前开。”“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树木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他一看,奇怪了,远处的树为什么朝前跑呢?
又如,洗衣机排水,水流流出漩涡时,我把他叫过来,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他那里确实没有水,然后再给他讲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孩子的科学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又给他推荐科普书,《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太阳元素的发现》,还有我自己写的《低温世界》。孩子非常喜欢。后来孩子选择了超导机理的研究,也跟这几本书有关。
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二,这个早期诱发的过程是很长的,学习也是要有积累的,中途不能松懈。学习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问:孩子所在的群体应该说都是家庭教育条件比较好的,要在这样的群体中出类拔萃,很不容易啊!
答:是的。天才是很少的,一千人里只有一个。大多数正常孩子的智力应该说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在学习成绩的高低上,态度、习惯、方法和非智力因素都很重要。我经常给孩子讲少年班孩子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的故事,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学高年级起,孩子的学习有了起色。初一寒假,他提前自学平面几何。但直到初三,他进入班上前5名,真正显露头角。可以说,孩子付出了很大努力,持之以恒的努力。
问:孩子考中科大少年班,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么?
答:实事求是地说,中科大少年班是很难考的,从全国招生,每年只招一个班,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仅面试就要5天。如果我早早告诉儿子,儿子可能就有畏难情绪。我是在儿子功课跟上来之后,慢慢地诱导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春节时,亲友相会,我就大谈少年班学生如何如何,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儿子也在一旁听见了。但我绝对不讲少年班如何难考难进,也压根不提让他考少年班的事。
初三时,他的成绩很好了,他问我:爸爸,我可不可以考中科大少年班?我心中暗喜,但不露声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考少年班不容易啊!儿子说:我会努力!
高考前几天,孩子对我说:爸爸,我要看世界杯,晚上三点的足球赛。我答应了,他很高兴。也没有影响后来的考试。我认为,如果不答应,他可能好几天心理都不舒服,影响情绪,进而影响考试的发挥。
后来,儿子考进了少年班,但当他得知,当年全国考进40个孩子,自己只考了22名时,写下了一首诗:
人生几回搏
不搏待何时
喜长睡猛醒
我在后面加了一句:望独占鳌 头。
问:你的子女现在都在美国,你感觉孙子们的教育跟国内有些什么不同?
答:美国的孩子法律意识很强,自我意识很强。我的小孙子,才8岁,他爸要他学习,他要玩游戏,他爸打他,他就打电话给校长投诉爸爸,还威胁说要打电话报警。结果校长劝他爸爸,不要逼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玩是儿童的天性等等,搞得他爸爸很尴尬。他妈妈对他说:你要是报警了,警察抓走了爸爸,我们可能很长时间就见不到爸爸了。他答:我可以不报警,但你们不能逼不乐意的事。
美国孩子小学时的书面作业很少,动手多,社会活动多,体育锻炼多。跟中国孩子相比,他们自主意识很强。学习也很轻松,很快乐。他们不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大学是宽进严出,中间可以休学出去工作,研究的风气、条件都比国内好。
问:司教授,能不能谈谈你对中国高考的看法?
答:有一种说法叫高分低能,我不认同。分数从某种程度上,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反映,学习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能干成什么事?高分低能的人有没有,肯定有,但是是小概率事件,不是大概率事件,不能以偏概全,把那些考高分的人都贬低成低能者。
高考就目前来讲,还是相对公平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对老百姓的孩子来说,大家凭能力凭本事上大学。我国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这么多的人口,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方法来选拔人才,那不乱套了?现在有些人炮轰高考,仿佛高考是万恶之源,显然是夸大了高考的负面作用。我要说,现在远没到取消高考的时候。
问:现在许多人都关注高考改革,对此,你有些什么建议?
答:高考制度在某些方面可以灵活些,比如说,有些孩子高二就想参加高考,不想读高三。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特殊通道,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高二就参加高考,不一定百分百学生都挨到高三。
问:司教授,你在中科大工作29年,又在重庆大学任教12年,可以说是终身从教。你对教育,有些什么样的个人感悟?
答:中科大的教育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学校不仅是教知识,教专业,更要教作风。这个是影响学生终身的。当年中科大毕业生不少分到卫星中心、火箭基地,荒无人烟,条件都是很苦的,但大家没有怨言。现在的毕业生也大都在搞科研。中科大学生中,一千人中就出一个院士。说明他们还是以科学为重,崇尚真知。
关键词:研究生;人格缺失;成因;对策
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张俊丽(1983―),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管理。
人格(Personality)这一词源自拉丁文“Persona”,后者的本意指面具、脸谱,即戏剧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的标志。后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将其转化为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的统一概念,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综合。人格包括多种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在知、情、意、行某方面有先天或者后天的缺失的,称为人格缺失。
人格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读研究生中,也存在着人格缺失现象,这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对其成长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一、研究生人格缺失的表现
(一)理想缺失, 意志薄弱,无法经受挫折
随着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想的涌入,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由潜在转为公开,包括研究生在内的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困惑,名利思想、及时享乐思想随即升温。有些研究生生活空虚、得过且过,读研只是为了一个文凭,这说明了现今研究生中存在的理想的缺失。
当前,许多研究生都是从本科直升上来的,很多人从未走上过社会,生活、学业一帆风顺,极少受到挫折。因此当他们面对挫折时难以调节,容易走上极端。这些挫折来自各个方面,包括研究生的扩招带来的学历贬值、无法达到对自身过高要求的失落、感情问题的焦虑等。这都加剧了研究生心理的脆弱,降低了其承受压力的能力。
(二)道德缺失
研究生作为骄子中的精英却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忽视社会公德为其突出表现。不守秩序,在食堂吃饭不排队;不爱护环境,随手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另外一个突出的道德问题就是情感淡漠、自私自利。有些研究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没有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观念。19世纪英国伦理学家撒母耳•斯迈尔斯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并不取决于城堡的坚固,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研究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公民素质,是很难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
(三)研究能力低,学术不端
研究能力普遍偏低,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硬伤。由于研究生功利思想日益严重,很多人读研只是为了获取一个就业筹码,并非对学术情有独钟。而浮躁的态度也造成研究能力无法大幅提高。由此,带来了学术不端的现象: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包括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量的文字描述;重复,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将某一刊物已发表的文章原封不动的或改头换面的投到另一刊物上;将国外刊物以外文形式发表的论文以中文作为原创性而不注明。这些学术不端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研究生的人格缺失的严重性。
二、研究生人格缺失成因分析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1.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文化学告诉我们:人格是文化哺育的结果。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作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发生了动摇,而新的伦理规范又尚未完全建立,许多不健康的东西趁机衍生。当代研究生是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包括不健康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共同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对其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正是这些消极的文化促使他们出现了道德滑坡。此外,当前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贪污腐化、行贿受贿、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对研究生的人格成长也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2.社会竞争的加剧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加上研究生三年制与两年制的并存,造成了研究生就业人数的骤增,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2006江苏高校毕业生白皮书中统计数据表明, 2004年:江苏省研究生就业率97.98%,比上一年下降了0.47个百分点;2005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7.32%,比2004年下降了0.66个百分点;2006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6.03%,研究生就业三连降。就业压力使研究生严重功利化,造成人格的部分缺失。
1.学校教育的忽视
研究生教育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与积累,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德育虽然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缺乏有利的形式。这从政治课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和众研究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忽视就可见一斑。
2.心理咨询机构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其咨询师多由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或学生担任。缺乏专业的咨询师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难以发挥其最大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校方缺乏足够的正面宣传与引导,也是心理问题严重化的一个原因。
3.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一方面,由于研究生就学前的经验不同和疏于沟通造成了同学间关系的冷漠。另一方面,研究生扩招,师生比缩小,加上导师学术与公务的繁忙,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加剧了师生关系的疏远。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1.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显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控制。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形成不成熟的人格特征。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等。在以上两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较多的人格缺陷。
2.研究生阶段家庭教育的忽视
在研究生阶段,部分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或者开始独立生活,作为家庭中的主导者,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一阶段,学习、工作、家庭成为生活的中心,从而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研究生人格重塑的对策
(一)研究生教育要加强人格的培养
马斯洛说过:“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成就只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现实中,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以知识传授和培养研究能力为主,忽视了人格的塑造。虽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研究人才,但是也培养出一批有文凭无水平、有知识无能力,有文化无人格的次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该转变思想,树立人格教育本位,把培养重点向人格培养倾斜,在各门学科的教学、各项活动的举行中都渗入人格教育的因素,以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新人才为目标。只有教育者注重强化人格培养的要素,才能在教育中有力地进行人格塑造。
(二)发挥导师的示范作用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影响远远高于之前的任何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人格重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导师的这种影响作用。许多导师思想精妙、行为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是难觅的为人治学楷模,与之相处将使学生得到全面熏陶,可谓受益终生。因此,导师不仅应该在专业上、学术上指导学生,还应该以自己的言谈举止、优良作风、高尚品德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在工作科研、为人处事等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加强自我修养
研究生作为成人群体中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内在谋求积极的发展。首先,研究生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自觉进行与思想品德相关的学习,如进行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等知识的学习。其次,研究生应该走出研究的圣殿,走进日常生活。因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第三,向先进人物学习,进行自我批评。
总之,健康的人格不仅是研究生群体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呼声,这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应该正视研究生中存在的人格缺失,把健全人格的塑造放在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位置,以促进研究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意见,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开创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班主任参加县举行的班主任全员培训。
(2)加强《班主任手册》使用的管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建立健全德育导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扩充导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育人成效。
3、加强心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重视把心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上好心育课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优化德育工作内容
1、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 ———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等契机,结合“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③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
④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倡导教育诚信,充分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培养学生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使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2、深入开展“和谐心灵,阳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①根据《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配备高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100%。
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召开“与阳光作伴、为心灵导航”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实施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举行“健康快乐有效学习”大型团体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情况严重等问题,组织一线骨干心理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团体咨询,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缓解压力。
④开展阳光好伙伴,成长手牵手学生心理社团建设活动,要与“学生成长伙伴制”的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学生中组建心理社团,发挥伙伴的影响力,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
⑤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引导学生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有关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生存质量,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让教师、家长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大力开展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要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4、继续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莘莘学子汇报母校、回报教师感恩系列活动。学校利用教师节、感恩节这一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回报社会。
(三)重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实施德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建设、校园“小记者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利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大力宣传等先进事迹;要及时树立并宣传学生身边的学习典型,倡导广大学生学习身边人、关注平凡事,强化道德实践的内驱力。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善良勤劳、执着诚信等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营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注重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在净化、绿化、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彰显自身特点、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建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理智对待网络、交友、心理等问题,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对学生的成长的激励作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文明人的摇篮。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期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歌曲天天唱”、“校歌大赛”等系列活动。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
德育活动安排表
月 份
工 作 安 排
8
月
1、领取班主任手册,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要求》。
2、开学准备工作。
9
月
1、新学期开学常规教育。
2、统计上报班主任信息。
3、“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4、庆祝教师节,感恩教育。
5、军人子女、校车排查登记。
6、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10
月
1、组织参加建国60周年系列比赛活动:演讲、征文、展板等。
2、感恩祖国教育。
3、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秋、重阳等。
11
月
1、迎接县心理咨询室检查。
2、励志教育。
3、迎接县平安校园整改工作检查。
4、感恩教育(感恩节)。
12
月
1、珍爱生命教育。
2、元旦庆祝活动。
3、迎接县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改情况检查。
1
月
1、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
2、班主任手册应用评选,两制论文评优上报。
2
月
1、寒假前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
关键词:导师制;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自立能力
作者简介:于忠臣(1975-),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平(1979-),男,满族,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石油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建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卓越计划的市政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BC121201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BC1211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15-01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中还留有深深的印记,严重冲击和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才”走出高校、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值得深刻反思,并切实加以改革。“导师制”不失为一种好的制度,应提到高校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突破口的高度,予以有效推进。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的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自立、自制、自信、诚信及科研能力。
一、“导师制”的实施
1.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一新生经历了重重选拔,走进大学校园,面对的都是新鲜事物,开始学习许多原来很少接触的专业课,科目多、课程进度快,并且没有中学阶段常有的期中考试来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另外多数新生也不会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1]中学时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与大学完全不同,没有承接性,让大部分新生无所适从,此时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改变角色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学课堂以学时为基础,每门课程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学时,在规定的学时讲授相应的内容,则出现了知识量大、学生课堂理解吸收困难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单纯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还要讲究学习技巧,要自觉遵循学习规律,对学习的知识做到经常复习。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复习,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
2.大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
自立是一种人格特质,是我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优良品质之一。自立人格包括个人自立和人际自立两个方面,各自又分别包括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五种特质。[2]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包含四个因素:抽象自立、经济自立、心理自立和社会自立。大学生最看重的是经济自立,其次是心理自立和社会自立,最不看重的抽象自立。[3]在小学、中学阶段,学生的功课紧、时间少,对家庭依赖性高,而进入大学后,自由时间较多,同时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为其提供了很多机会,诸如校园内的勤工俭学活动,社会上的各种兼职工作,都是大学生培养自立能力的良好途径,这些经历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宝贵财富。
3.大学生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人的克制能力的强弱决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状况以及智能的发挥程度。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家长距离远了,教师管理的少了,社会上各种复杂的诱惑多了,此时坚强的自制力对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至关重要。网络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同学之间互相联系,各类知识的解析与延伸,关注社会的变化及新气象,网络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但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将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全身心投入在虚拟世界里,进而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与青春,导致挂科、降级甚至退学现象屡屡发生。自制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封闭,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4.大学生自信能力的培养
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一种主观倾向,简单地说,就是对自我的确信程度。一般而言,人们总会以一种或褒或贬的态度来看待自己,这种对自我的体验和对自我的评价的高低就决定了人的自信水平。[4]大学生自信心不足有很多表现形式,导致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归因不当、家庭教育的误导、个体过去经验、对自己要求过高、消极的自我认知与评价等。[5]高校不同于小学和中学,大学生都是层层选拔的优秀学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直都是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种种的不适应,导致部分学生各方面都落后,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意志消沉,与其他学生距离越来越远。维护和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需要做到:正视自卑;学会自我接受,认识自我价值;自己控制“自我形象”;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修正理想的自我,改变不合理的观念;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力量;努力提高与发展自己;遭遇挫折时运用心理防卫机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6]
5.大学生诚信能力的培养
诚信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还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大学生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7]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能力需要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学生们对发生在校园中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忧虑,在内心深处渴望拥有一个诚信的环境,但对于社会和学校开展诚信建设又缺乏信心。如今的市场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争先恐后发展,也将很多不诚信的因素引入了校园。电子科技的发展催生了高端作弊仪器,学生的懒惰催生了替课行业的出现,这种欺骗教师、同学、父母、自己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校园的诚信环境,因此高校在诚信教育中要努力健全诚信教育的三个体系、树立诚信教育的大教育观、严格惩戒引导、促使学生达到诚信道德内化。[8]
6.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的效率并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特殊能力。主要表现为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独立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归纳总结、发明创造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9]过硬的科研能力是一名合格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大学生进入校园就开始,“导师制”则为其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指导教师应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融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科研中来,较早的进入角色、适应角色,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总结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指导,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关系,“导师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为他们规划符合自身的发展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自立、自制、自信、诚信及科研能力是“导师制”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任强,陈岩.论大学新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07,(10):77-78.
[2]王璐.大学生自信现状的调查研究[J].才智,2012,(32).
[3]黄希庭,李嫒.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学,
2001,(24):389-392.
[4]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1):64-67.
[5]佟燕燕.论大学生自信心及其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60-61.
[6]梁筱梅.大学生自信心现状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39-141.
[7]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