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管理学常识论文

管理学常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8 15:00: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学常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管理学常识论文

第1篇

摘要:文章从5个方面论述了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资金回笼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强调要强化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市场营销企业应收账款

进入市场经济后,商品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适应社会需求,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在营销过程中,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保持和扩大销售渠道,开拓占领产品的市场份额。随着赊销方式的普遍运用,目前的“赊销、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这种营销方式有利之处在于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销售的收入,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利之处是给企业形成了“应收账款”,影响到企业资金运转,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今,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和流动资金的比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以致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摆在企业营销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和合理占用,加快资金周转率,盘活企业的资金和降低经营风险。现就企业解决应收账款的资金回笼问题初探如下:

一、要正视应收账款问题的原因所在

市场经济中,企业营销正常的商品交易不可能每笔交易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大量存在着商品信用。企业以信用方式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金称为“应收账款”,它属于“商品信用”的一种形式。由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供、产、销完全依赖于市场,而市场需求变幻莫测,它要求经营者具备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企业的产品必须应对市场竞争。而不少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缺乏竞争实力,一时拿不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老产品滞销积压。为了促销,大多采取赊销的策略去抢占市场,使大量流动资金被客户占用而无法及时收回。此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家有充分的自由权和经营权,缺乏相应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不少企业经营者为追求高收入、高利润,不考虑赊销后所占用资金的时间价值,无视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盲目扩大商业信用,大量赊销,经营方式的短期行为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不灵。再者,企业营销的销售和货款回收管理脱节,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形成了欠款明细不明、催款职责不分,致使客户长时间地拖欠赊款难以收回。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欠款超过诉讼时段,使企业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再遇到客户人员流动、地点变更,企业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追讨讼诉,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客观上商业信用度的衰减,不少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困难,无视国法,不讲信用,对企业之间的往来款项,能拖则拖、能欠则欠,以补充本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形成企业资金长期被他人占用的局面。如今,社会上出现的企业间的“三角债”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要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

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应收账款是企业应索取的一种权利。应收账款这笔债权是企业未来可能的现金收入,而不是现实的现金流入,它存在着收不回来的可能性。在货款收回之前,所谓的“实现利润”只是账面利润,而不是现实利润。只有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到购货人手中,并收到货款才能是真正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转换,完成现实利润;否则,应收账款越高,账面利润越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不能自拔。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形成的“三角债”现象在社会上形成的恶性循环,不仅使企业陷入困境,还增加了企业纳税义务,加重了企业负担;倘若企业有大量逾期未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转销为坏账损失,还会造成利润的高估,“虚盈实亏”使会计信息产生失灵,对投资决策者产生误导,加大企业经营风险。作为企业经营者就要象抓销售额和抓生产那样,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针对客户拖欠货款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防范和监督回收工作。

三、加强资信分析评估,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对往来客户的资信进行分析和评估,是控制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和形成坏账的有效途径。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应具备的最低条件,可以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表示。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政策,尽可能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损失。企业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对赊销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定期统计应收账款中各客户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上报给企业主管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额和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评估机构、往来银行、客户的会计报表及其主管部门等多种渠道获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品质、支付货款的能力、财务状况等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来判断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确定赊销额度。

四、制定合理的清欠收款政策

应收账款的收款政策是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款策略和措施。实际工作中,因为各个客户拖欠或者拒付账款的原因不尽相同,所以企业也应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收款政策和清欠方法。在制定应收账款政策时,确定宽严界限,要考虑合理适度。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核算和权衡。

五、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监督

1.明确营销管理中资金回笼的部门职责。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是债权责任人。规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资金回笼负有直接责任;财会部门负责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状况,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欠款的催收策略。要制定出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分工职责和协调办法。

2.建立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仅要将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直接挂构,还应将应收账款回收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使之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责任。赏罚分明,调动催收欠款的积极主动性。

3.建立监督控制机制。

第2篇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分析、基础写作。

(一) 语言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字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今各种文体知识;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及名句;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阅读分析

对于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大意,段落层次,主旨或中心论点,哲理内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作品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比兴、白描、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引用等)能进行准确深刻的欣赏分析。

(四)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具体掌握书信、通知、通告、通报、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产品说明书等的写作;二是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标点准确,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试卷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现代文学作品约40分,古代作品约50分,作文约60分。

5.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约20分,填空题约20分,阅读分析题约50分,应用文写作20分,命题写作40分。

四、参考教材

季孝良编著《专升本大学语文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相洲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徐秋儿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湘宜著《应用文写作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 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第四章 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及组织工作。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2、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

5、人员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

6、组织力量的整合。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

第五章 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理论。理解领导的概念,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

2、激励理论。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3、沟通。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六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一般理论。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

第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概述。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

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考教材

第3篇

关键词:基层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笔者多年在基层电大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和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该专业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非常关键。它明确写作目标,决定了论文的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在选题时存在如下常见问题。1.选题偏大,涉及范围过宽。加上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写作水平有限,论述很难深入和结合实际,照搬别人结论太多,缺乏个人的创新观点。2.容易偏离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的选题范围,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的选题混淆。多有学生以企业为例来进行选题,没有与工商管理专业很好区别开。3.选题过于集中,视野不够开阔。题目扎堆,写出的论文大同小异,缺乏创新。选题多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基础”等课程,而“公共行政学”、“行政组织学”等学科的研究比较缺乏。

(二)论文本身问题。部分学生对学术论文的认识不到位,少数学生上交的初稿根本不是学术论文,或是工作总结,或是学习体会,质量不高,写作水平低。语病多,格式五花八门,有的甚至逻辑混乱,很少联系自身实际,更缺乏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抄袭现象较为普遍。信息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抄写论文。如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行政管理论文”,查询结果就有一千多万个,复制与粘贴成为写论文的一条“捷径”。学生或东拼西凑,或大段抄袭,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迟交或不交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未能按时完成,要么工作忙没时间,要么直接表示不会做,或是临到最后期限担心不能按时毕业才开始动笔。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三维因素分析

(一)从学生层面分析。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甚至认为是包袱,于是马虎应付。加上平时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基本功差,工作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写作。

(二)从指导教师层面分析。基层电大的教师身兼数职,即要参与教学,又要从事教学管理,有的教师还要担任辅导员。真正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严谨耐心地指导学生且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不多,这也影响了学生论文的完成质量。

(三)从社会环境影响的层面分析。当今社会,学风不正,论文抄袭成风,也是电大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和抄袭论文重要原因。

三、多管齐下,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路径选择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端正态度。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论文写作的意义,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不道德行为。再次,教师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特长、兴趣等,从而进一步提出要求。最后,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可提供一些参考选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结合实际撰写论文。总之,要鼓励学生在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因趣、因需要、因事选题,鼓励“小题大做”,选择那些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题目。

(二)重视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1.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指导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素养、理论修养、文字修养等。要放下架子,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给以具体指导。指导教师应当是个“通才”和“杂家”,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对当代各种新理论、边缘科学要有广泛的涉猎,还要有丰富的自然知识与社会常识。同时,还应有较强的中文写作水平,能及时纠正学生论文中的语病和错误。2.建立一支稳定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电大分校师资力量有限,应发展一支工作稳定、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还要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反馈进度,研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将论文指导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论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毕业论文的教学应贯穿于从入学教育开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平时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第一,通过入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高度重视。第二,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理论准备和材料准备。第三,提前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系统讲解如何选题,如何撰写论文,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确定选题,搜集素材着手写作。

(四)依托网络手段开展论文写作远程指导。将网络手段运用到论文指导环节。可为毕业班学生建立论文指导QQ群,方便师生交流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以记录学生写作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

学校应该把毕业论文当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虹光.毕业论文学术定位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泰罗;科学管理;管理主义;经验管理;工具理性;社会理性

弗雷德里克·泰罗是古典管理时期的开山鼻祖,开创了管理学发展史上的科学管理原理学派。然而,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泰罗的经典管理思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和挑战。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厂的劳动生产率,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亚当·斯密以来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管理方式是一种“大棒加胡萝卜”的物本管理手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期的要求。更有甚者,有人简单地把科学管理原理与人际关系学派思想对立起来,认为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种冷酷的非人本管理,因此,在人本管理已经成为普适管理价值的今天,泰罗的思想更是显得格格不入。那么,泰罗的管理思想是否真的过时了呢?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看待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地位呢?本文从管理学说和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它开创了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并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一、开创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

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家戴维·罗森布鲁姆认为,自伍德罗·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学开创了三种研究途径,即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而管理途径又可区分为两派,即传统(正统)管理途径,以及当代以革新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NPM)。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可追溯至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的改革运动。当时为消除政党分赃和官僚腐败给美国联邦政府系统带来的祸害,改革者提出“政府事务中具有商业性质的部分应当以一种完全企业化的模式运作。”传统管理途径的思维和逻辑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之上的。任职于1913—1921年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应该用(企业)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认为“行政的领域是一个企业的领域”。因此,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我们应该以私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所谓行政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根据传统管理途径的观点,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普遍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政府的机构膨胀、职能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由此也推动了公共行政研究新的热潮,催生了公共行政研究的新管理途径。所谓新管理途径,一般又称为新公共管理(NPM)途径。与传统管理途径之发源相类似,这一新途径也主要是改革取向的,以期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新公共管理途径包含诸多改革假设,比如,公共行政的焦点应放在获取结果而非遵循程序上;公共行政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应妥善运用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公共行政应强调顾客导向的观念,等等。与传统管理途径观点相类似,认为公共行政是非政治化的和企业化的,这是新公共管理途径的根本。在罗森布鲁姆看来,从价值、组织结构、对人的认识、认知模式、预算、决策观、政府职能等几个特征来说,尽管公共行政的传统管理途径和新管理途径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但总体上看是殊途同归的,崇尚效率和系统管理是其不二法门的哲学基础。而追根溯源,管理途径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学的一种主流研究途径,历史上滥觞于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可以说,正是泰罗的学说,奠定了管理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合法性地位;也正是泰罗的思想,启发了威尔逊的研究灵感,从而触动他去吸收和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技术,写出了流传百年的《公共行政之研究》,进而创立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共行政科学。

泰罗通过对时间动作制、职能工长制、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制的亲身体察,发掘出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法则———效率法则。在他看来,劳资双方都应崇尚科学管理工艺,追求生产率的提高,以实现双赢的目的。著名学者欧文·休斯认为,工厂装配线是体现泰罗思想的主要的社会领域,但政府运用科学管理的时间并不比它晚多少。因此,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泰罗当时就认为,科学管理可运用于公共部门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政府中官僚制组织形式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最佳方法,其系统控制的思想非常符合僵化的等级制、过程和惯例。标准化任务及按其操作的工人与传统的行政模式是吻合的。甚至利用秒表计时进行绩效测量的做法在庞大的官僚组织及其分支中也较为普遍。

在泰罗其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尽管人际关系学派、管理决策学说、权变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各种管理学说和理论流派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然而,泰罗开创的传统管理研究途径,以及由其衍生的新管理研究途径,始终是公共行政学的正统研究途径,并未受到其它学派和研究途径的冲击而被边缘化。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所指出的,二战后管理学科领域出现所谓“理论丛林”现象,这使得泰罗等古典管理学者的观点被人发展得过于枝蔓,先后出现6个甚至11个学派的混乱局面。但很多学派其实是标新立异,只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在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其科学性值得质疑。而惟独由泰罗开创的管理科学研究途径,其合法性一直经久不衰甚至有久尔弥坚之势。对于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博兹曼提出过一个更具结论性的评论。他说:“科学管理在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在公共行政的实践和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对科学管理和科学原则的信奉迅速扩展并使其流行的正统做法,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人员的影响达到了顶峰。科学管理在1910—1940年期间一直对公共行政起着支配作用,它使公共行政具体化为一个学术领域。”

二、推动传统经验管理范式向现代的科学管理的转变

科学管理原理的本质是一场思想或精神革命,它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倡导新的科学管理精神,推动了传统经验管理范式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关于这个问题,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中曾多次提醒人们不能只重技术而忘记了它的精神实质。他说:“科学管理是通过研究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测量手段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实际而不是传统来决定所能完成任务的正确方法”“具体体现在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上。不仅是管理手段上的,更是管理理念上的。”因此,“他自己由于对大批的所谓‘效率专家’借用了他的方法而忘却了他的基本原理而感到苦恼”。管理学家邓恩评论道,“科学管理的‘措施’绝不等同也不应取代科学成本核算方式等等的管理技巧问题,而后者则是一种坚持收集数据、列表分析并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倡导一种全新管理范式的‘思想革命’。”

为什么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本质是一场思想或精神革命,而且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呢?这是因为泰罗一反传统的经验沿袭方法,采用科学的途径来解剖管理生活,探究管理的内在规律和普遍原则。他把科学视为良好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他之前,没有数据,没有理论、原则或制度,就没有人会相信管理能出效益,人们也不会把管理看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比如,此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意识到管理是土地、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生产力的“第四要素”,但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重视。“只有泰罗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向社会的劳资双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阶层证明:真正的科学,那种能够导致充分掌握信息专业实践的科学不只是技巧、公式和规则,而是一种思想革命,一种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德·杜拉克认为,“直到1885年泰罗开始探索之前,还从没有人对工人的日常工作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怎样工作被看作是一种想当然的事情”。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也指出:“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罗伯特·丹哈特则从公共组织理论的角度评价了科学管理原理对于实现管理范式演变的贡献。他提出:“泰罗著作中的哲学含义对公共行政学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们有可能觉得泰罗的科学很粗糙,但我们不能否定他推进了将严格的科学性运用于组织研究的观念。这种方法不久便成为了管理科学的主流。此外,科学原则最先是被运用于生产,但随后便‘向上和向外’扩大到组织的更高层次,或许可以说普及到了社会。”欧文·休斯更是对泰罗的思想充满誉美之词,他认为:“泰罗所追求的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用效率和科学取代了特定决策,当通过科学管理使雇主和雇员拥有相同利益时,它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变革。”

上述说明,正是泰罗把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精神应用于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才使人类社会的管理世界观和管理范式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变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具体来看,这种转变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验管理的主体是个人,主要是通过有经验者起“传、帮、带”的作用,把长期积累的管理常识和管理窍门传授给其他人。相反,科学管理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由领导群体或管理群体来控制,同时还外加了参谋机构和智囊团(外脑)来辅助决策和参与管理。

(2)经验管理的客体(对象)是单纯的物,属于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而泰罗的科学管理对象不仅有物(如机器、工场),更重要还有人,它是通过对人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对人和对物有机统一管理。

(3)经验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智慧、经验和个人胆识与阅历;科学管理依据的则是科学的方法、理论、工具、技术和艺术,实现了我国古代提倡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境界。泰罗明确指出:“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知识。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管理。”

(4)经验管理的程序简单和随意,没有规则意识和制度观念,“谋”和“断”合而为一;科学管理是一种程序管理和规则管理,讲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管理的过程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避免了主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泰罗反复强调:“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其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法律、条例和原则上。”

三、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性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而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首先进行理性化的组织设计。为此,他提出了“官僚组织”(或称“科层制”)的概念。与此相对应,韦伯极力倡导工具理性,以适应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对组织管理的要求。由于泰罗与韦伯大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因此很多人以为泰罗也效法韦伯,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把工具理性发挥到了极致,并由此断定泰罗的管理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根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人”假设来断定泰罗的管理就是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属于典型的工具理性;恰恰相反,在泰罗的著作和思想中,始终闪烁着社会理性的光芒,充满了关注弱者和劳资共同利益的人本意识。

要研讨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区分工具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基本涵义。所谓工具理性,是指在人性的设定上,把组织人单纯看作“经济人”,诉求物质利益上的最大化;在管理的对象上,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件或依附物,实施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在管理的价值取向上,关注组织赢利的最大化,忽视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而社会理性,则同时关注人的多方面需要特别是社会心理需要、社会的公共精神和国家的公共利益。从总体上看,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管理属于典型的工具理性管理,见物不见人,纯粹把人看作是工具性附属物。泰罗的科学管理虽然是在科层组织场景下进行的,受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理性的组织管理方式,因为其根本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提高组织效率和生产能力。但必须承认,它同时也注重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1)泰罗的管理哲学的初衷在于高扬“提高全国性效果”大旗,配合罗斯福总统倡导的“保护国家资源,增进全国性效果”的呼吁。泰罗认为他自己写《科学管理原理》一文有三个目的,其中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日常的几乎所有行为的低效能使全国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并因此在美国全社会宣传和灌输科学管理的精神,提高社会效率和全国性效果。但很显然,传统的基于工具理性的组织管理思路往往是狭隘的,它只重视组织个人或内部的效益,其目标诉求尚未升华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层次。

(2)关注管理层和被管理层双方的收益,实现了由瓜分既定蛋糕向做大蛋糕的理念嬗变。在《科学管理原理》第一章的开篇泰罗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相信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对立的,但泰罗认为,“科学管理则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基础在于相信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3)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是合作博弈而非劳工阶层的“囚徒困境”博弈。在论证《科学管理原理》时,泰罗明确地指出“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他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强调为是科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4)关注人的价值而非完全的“经济人”取向。如泰罗在国会证词中说:“先生们,有很多人把工人看成是贪心、自私、贪婪,甚至更坏的人。我完全不同意这些在社会上散布的污辱工人的滥言。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工人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并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加贪心、更加自私。他们也不比其他阶层的人少贪心、少自私。”当代美国管理学大师T·彼德斯则认为:“注重时间和动作模式的泰罗,以他特有的方式增加了人们的自由。他的确定工序最佳时间的方法,使一线工人从盲目的、反复无常的工头手中解放出来。人们往往忘记了科学管理革命的两重性,一是对上面的管理者的,二是对下层被管理者的。”

第5篇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以2013届本科毕业生教育服务质量调查问卷为基础,获取了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对学校的教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软硬件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反馈数据与意见。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学校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对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学质量;教学服务;教学评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10—05

收稿日期:2014—03—13

作者简介:王强(1976— ),男,北京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黎江(1967— ),女,四川遂宁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一、调查背景

学校及各院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同学们对于学校教学等多方面的意见反馈,对于改进学校教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闭门造车,不能与时俱进,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

按教务处布置,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将学校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教育服务质量调查问卷”与2012届的调查问卷相结合,制作了经管学院版本的问卷,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院的调查于2013年5月14日正式上线,同时,经管学院主页了相关通知,公告了参与网上问卷调查的路径和截止时间为6月6日。

二、调查结果

在各专业老师和毕业班辅导员的大力帮助下,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37份,超过了毕业班人数(645人)的一半,充分的样本量保证了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从参与调查学生的性别来看,男生110人,女生227人,男女比例为1:2.06,与经管学院毕业生中男生215人,女生430人,男女比例为1:2的情况相符。

通过生源地调查可知,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来自华东三省一市(上海,174;安徽,20;江苏,18;浙江,13)的有225人,占问卷调查数(337人)的2/3(66.77%)。

“就读本专业的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按高考分数,占35?31%,其次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占29.67%。

参与调查的学生的学分积点集中在2.0~3.0(43.92%)到3.0及以上(54.01%)这一区间。对于成绩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赞同掌握知识技能比分数重要(67.36%),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学生,其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符合一般的认识常识,其反馈的调查意见能够代表绝大部分学生的心声。

学院版的问卷调查一共分四大部分共120题。设非常不满意=1分, 不满意=2分, 一般=3分, 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统计中使用算术平均值。

(一)教学评价

1.对于教师的评价

在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同学们还是比较认可的,打分都在3.7分左右。

2.对于课程的评价

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进行分类,评价较高的依次是体育课(3.77)、专业课(3.68)、毕业论文(3.67),而实验教学(3.46)、大学英语(3.42)、专业实习(3.32)排名垫底。

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师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学生们给出的评价都不高。

3.总体满意度

学校的学习与教学条件(3.71)以及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3.70),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但对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3.44)、本人在校期间所得到的发展(3.44)方面,从评分上来看,同学们不太满意。

4.其他

对于教学管理制度(3.53)、校(3.54)院(3.59)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评价比较普通,不高也不低,说明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基本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教务在线(26.34%)、同学(26.34%)、辅导员(25.18%)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教学活动信息的主要途径,所占比重大体相当,通过易班获取的教学信息只占16.23%。

虽然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认为作用很小的仅有4.75%,但在随后的问卷中,认为专业知识(37.98%)、实验与实践(24.63%)、基础理论(20.47%)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的学生合计达到了八成,而毕业论文只占5.34%。

在被问及大学期间“你收获最大、受益最深的一门课程”时,提及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会计学基础(27/335)、高等数学(26/335)、大学英语(23/335)。由于是匿名调查,再加上问卷题目设计的不足,与之相对的原因被作为另一道问答题,无法与前一题的答案相关联,只能得到一些泛泛的观点。

有半数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最大的问题是“只掌握了理论,缺乏实践”(54.01%),与之相对应,本科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是“实习实践环节不够”(29.67%),其次是“教师教学方法”(20.60%)。大学四年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03%),然后是“培养了综合能力”(28.53%),接下来是“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61%),“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17.38%)。

在“你认为学校本科教学的特色是什么”这道问题的回答上,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其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自主学习、多元发展等是相对比较多的回答。所以,在被问及“会不会给亲友推荐母校”时,虽然有六成的同学选择了“会”,但还是有四成的同学持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说明我们学校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自我评价

在自我评价部分,问卷涉及的能力一共26项,调查了从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到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外语、计算机能力到文字、口头表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给自己的总评分平均为3.58分,超过3.58分的有13项,低于3.58分的有12项。

评分较高(3.8以上)的前六项是责任心(3.99)、同情心(3.91)、心理健康状况(3.88)、适应能力(3.87)、耐挫能力(3.84)、自我认知能力(3.8)。

评分较低(3.5以下)的八项为创新欲(3.48)、知识面(3.44)、领导力(3.44)、运用专业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3)、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3.37)、科研与创新能力(3.32)、计算机能力(3.3)和外语能力(3.27)。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自我身心健康的评价较高,而由于实习、就业等过程中实际遇到的情况,对于自身的外语、计算机、科研与创新能力的评价较低。因此,我们应适当加强对以上不足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如有可能,应在进一步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课程。

(三)学校软硬件评价

对学校的设施及服务进行评价,5分为满分。问卷涉及的方面一共22项。

1.学习与教学条件

关于图书馆的评价名列三甲,图书馆为3.89,图书馆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为3.81,图书资料为3.78,和多媒体教室的评价(3.78)并列第三。实习、学术报告、国内外交流的评价排名靠后,其中,国内外交流机会的算术平均分只有2.99。

2.学习支持服务

从下图可以看出,硬件设施评价居前,而软件方面排名在前的是“学生资助及奖学金体系”和“学生社团”,由于学院问卷设计上的不足,涉及体育设施的问题调查了两次,但从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对体育设施、场馆的评价要高于对娱乐设施的评价。

(四)其他调查内容

在大学期间,课余时间的安排主要用于发展兴趣爱好(23.48%)和参加社会活动(18.57%),其次才是学习课程知识(15.45%)和参加社会兼职(12.86%),而用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仅为10.89%,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言,在锻炼身体方面,学生投入相对较少。

“大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一题的答案集中在同学和任课教师身上。这让人不由地想起两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于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和任课教师沟通的时间,所以,能遇到良师益友,也是在大学四年中不小的收获。

在收回的337份问卷中,对于“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这一问题,学生能给出自己答案的为374人次。但在回答“和老师成为朋友”这一问题时,提及具体老师的人次明显下降,仅为310人次,由此可见,师生之间成为朋友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

当被问及最喜欢的老师应具有的特质时,在所列的选项中,如上课幽默风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讲授深入浅出,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态度良好,课堂气氛融洽;授课认真负责,作业量适中,并及时反馈;课下与学生互动良好,师生关系良好;良好的个人品质等,所占比例均在15%至17%左右,比较平均。

“大学四年主要收获”一题,学生们的选项集中在良好的个人素质(18.18%)、终身学习的能力(15.25%)、毕业文凭(14.75%)等方面。

在毕业后的打算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就业(78.64%)。调查显示,48.96%的同学已就业,33.53%的同学正在找工作,合计为82.49%,同学对毕业后的计划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帮助最大的(单选)首先是家人及亲戚(37.69%),其次是朋友(27.6%,根据毕业生的年龄,能帮助联系工作的应该是家人的朋友)。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还是亲朋好友给予的帮助最大。

学生们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方面较强(25.25%),外语能力较弱(22.56%)。沟通表达能力(18.81%)、英语和计算机能力(16.47%)、团队合作能力(16.06%)是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三项素质和能力。

对于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认为是加强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18.23%)和加强人际关系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17.65%)。为增加就业面,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增加艺术类(19.91%)和文学类(17.44%)的通用型课程的学习。培养和获得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30.52%)、参加社团活动(21.62%)和专业实习(20.86%)。

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对个人未来发展的相关度很高(82.5%),校风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也有较大关系(91.7%),在四年大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社会活动是一般人际交往(43.32%),其次是社团活动(21.96%)。

如果再有一次本科学习的机会,自己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学生认为一是积极参加学校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地工作(33.23%),二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外语和计算机,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0.86%),两项之和超过六成。

三、建议

(一)信息沟通的及时通畅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问卷调查能否起作用有一定的怀疑。对此,我们应该梳理、总结其中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回应。有则改之,或即刻整改,或公布整改日程;无则加勉,给同学一个说法。正如学生们所说,希望通过完成这份调查,“可以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经管学院根据去年的调查结果及今年调查的反馈,在网上问卷开始的说明中即写道:“学院的结果将在调查结束后一个月内在学院网站公布,记得回来看看。”问卷调查于2013年6月6日结束,在7月6日,学院主页了“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将调查结果的截图向学生们公开。虽然只是结果的直观展示,没有总结,也没有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但对学院、学校工作而言却是重要的一步,对于问卷调查只是走形式、调查结果不得而知等质疑,都是有力的回应。当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希望在问卷中提及的问题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并给予反馈。

(二)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

如“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一项,学生的评分只有3.44,在同类调查中排名倒数,而它又是评价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老师的辛勤付出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清晰,从而对达成度的理解有所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各专业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培养目标的灌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此外,对于这个问题的设计应该设置前置问题,即学生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清楚,最好能列出,这样在回答“达成度”这一问题时,学生可以有的放矢。

(三)及时调整问卷设计

学校有关部门应趁热打铁,在总结出问卷调查的亮点与不足后,要及时对问卷设计进行修改,以便为来年的调查提前做好准备。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每一位毕业生都是我们学校的镜子,对于他们反映的意见,我们要扬长避短,为实现新时期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霆,杨玉梅,张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2]田芸, 欧阳河.我国学生评价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1(9).

[3]刘金兰,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第6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学、方法论、发展趋势、脉络、价值

A中图分类号:G40 - 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方法学是1637年由笛卡尔提出的哲学观点,并在西方得到广泛的推崇,笔者将其基础定义理解为;一门学问采用的规则、方法与公理,一套可实现目标的做法及一种特定的做法。美国韦氏大词典[①“韦氏大词典”作为《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的习称,参考自《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1492页。]①对方法学的释义为“在某种知识领域上,对探索知识的原则和做法而作之分析。”方法学的通用概念是:在某一门学问或所要探索的知识领域上,对所使用之个别方法加以整合,比较,探讨与批判。以方法学为理论背景的各科科学学问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结构体系,譬如医学方法学、法律方法学、设计方法学等,学问的方法学包括能够支持这些方法之准确性原理。而美术教育的研究,应该也有属于其本身的方法研究体系,即美育方法学。且所涵盖了一系列已编撰好的美术教育建议方法,包括标准美育信息材料,正规教育程序、工作表与图像工具等的总和。

近年来美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融合方法学体系的美术教育发展原理,并非单一解决美术教育问题的某一办法,它是一种具有学术方法精神的理论知识背景,是科学态度与人文背景有效结合的成果。笔者将它视为美术教育学科学术拓展的命脉。要使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学规律化、妥善化,首先以统计学为基础,整合了近年来有关美育研究方法的理论信息材料与相关文献,美育研究论文及著作内容分布;

表1 20 年来中国美育研究论文和著作内容分布

以思想史为美术教育研究方法

中国美育思想史、西方美育思想史和美育思想史是三大主要内容。美育思想史著作的写作范式表现为以美学思想史为蓝本,分别阐明每一位美学家的美育思想。在此类著作中凸显出古今教育的差异。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以讨论儒道两家思想为主,而近现代美育思想的论争焦点在梁启超、和王国维。西方美育思想则重点在席勒的《美育书简》上。这些著作提出;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论开启了中国美育的道路,同一时期的王国维基于西方哲学的“知、情、意”三分法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基于当时的西方教育发展成就与国情推动了美育的制度化。[[1] 王晓旭,孙文娟,郭春宁.1990年-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脉络 [J].美育学刊.2011.6(2);1-11.][1]21世纪以后对中国美术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几乎是90年代的3倍。学者们以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为中心,进行深入解读与现代性阐释。其中也不乏一些以南宋程朱理学为基础的论文代表,如潘立勇在《朱熹人格美育的化育精神》中提出,朱熹人格美育的化育之道主要是承继儒家的传统命题。

以思想史作为美育研究方法的例证不在少数,近年来逐渐攀高的中国美育思想逐渐改变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趋势,这种改变是源于以思想史为研究方向,推进了美术教育研究多元发展的应证。以思想史为切入点的资源整理方法是最普遍的美术教育学科方法论途径,有助于为美育研究提供广泛的理论知识。也概括了一部分以伦理社会发展为背景的美术教育知识体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

以原理为美术教育研究方法

原理的研究方法是美术教育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支脉,它与美术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原理揭示了美术教育的内在属性,它将观念与动态程序连接起来,并形成一种规律。原理是模式的导论,尽管我们不断更新研究模式,但始终需要原理作为支持,另外,原理决定了可行性,使研究对象不脱离社会与自然环境,而这种无法避免的种种联系,使美术教育原理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细化与规范原理的内容,深入原理的内在属性,将使美术教育方法论更实际切入美术教育研究的核心。

正确的教学方法,受多方因素制约:第一是正确的美术教学任务或目标;第二是优秀的教材教科书;第三是教学执行者―――教师的全面素质;第四是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认识和思维全面情况。这四方面原理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制定和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学方法是属于静态性质的方法,有一些教学方法则是动态的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发现法”,意即,引导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有关材料,亲自去发现结论或规律而成为“ 发现者”;即为动态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将这两种方法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 王雨中.美术教育方法论.[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7.7(99);175-176.][2]原理的认识角度能够启发引导发现与建设方法,并促进合理改善美术教育教学体制。

美术教育原理研究方法还涉及了美育的性质与任务;内容与形式。从检索结果看,近十年不少学者在原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有一种开拓性的共识。如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的《艺术感觉与美育》( 200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凌晓蕾主编的《艺术美育》(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爱萍主编《美育与艺术欣赏》(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 年) 等,都认为美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它通过美开启人的心灵,以一种熏陶而非灌输的方式对人的内在素质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行为则是美术教育的实践形态,在高校中展开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术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的现行体制中,美术教育是必不可少和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1]

以实践为美术教育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所创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应证这种方法论的基础正是实践活动,同样,在推进美术教育研究的进程中,实践活动仍然是验证学术知识的重要途径。

以《美国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改革考论―――哈佛通识教育( 美育类) 实地考察报告之二》[[3] ,傅晓微.哈佛课程体系改革考论―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二. [J].美育学刊:美育实践研究.2011.6 (2):51-60][3]为实例,研究高等学院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方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美育实践方法研究提供参考。美育类课程作为哈佛新课程体系的缩影,从以“学科”为分

类标准,到以“需要”为分类标准; 从重理论研究方法,到重审美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连接”大学院墙内外、学生现在和未来,实现了从美术教育到审美教育的跨越。

尽管美国和世界许多高校把哈佛核心课程体系( Core Curriculum System) 视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模板,但哈佛最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动因,恰恰是看到这“模板”显在和潜在的弊端。哈佛大学摒弃全球众多高校趋之若鹜的核心课程体系,追求更完美的课程体系,既来自俯视全球的霸气和视野,又来自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这些哈佛精髓,完全可以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找到同样的文化元素。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积弊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积极因素。

哈佛课程体系改革是从自身多维认识到实践过程的衍化,再次宣告了它放眼世界的雄心,从研究实践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中国在1990 年先生逝世50 年之际,李祥林的《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创导者》指出,蔡先生曾言: “美育的名词,是民国元年我从德文FsthetischeErziehung 译出,为从前所未有。”真正从理论上使美育系统化,在实践中做出显著成绩并有广泛影响。[][1]而当下国内不少学院的美育体制改革也常以旧识推新学,但新学并非是由当下美术教育现状所催进的学术研究方法,实为扩充研究方法而学习、引用、采

纳的诸多办法,其结果大多是改变了学术

路径,而未改变学术研究的大格局。意识

表22009年哈佛新课程体系

寻找美术教育学科交叉点研究方法

有关于寻找学科交叉点的方法,一直是学者们推进学术的重要办法之一。现也有 “跨语境”美学的研究方式可成为美术教育学科探索研究法之参考。如比较受推崇的《高居翰中国美术史文集序》,它说明了学术研究可通过外来参照系的对比发现自身研究领域的盲区。近年来比较显著的学科交叉点是美术教育与语言语义学,美术教育与统计学、美术教育与生态学、美术教育与心理学、美术教育与图像学、美术教育与现象学,而相对传统的学术焦点是美术教育与文学、美术教育与哲学、美术教育与社会学、美术教育与逻辑学等。

以寻找学科交叉点的美术教育学术研究方式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学科内容,并为找到新的学术领域和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从美术教育与学科交叉研究分布法的要义来说,所面临的问题的关键是学术价值的体现。在这种研究方法逐渐成型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术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如:李欣人在《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中指出,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和“人性复归”理论的提出。赵伶俐《高校美育―――美的人生设计和创造》偏向于科学化、量化的研究,把美育目标所体现的观念意识和知识分解为一系列的行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懂得和了解基本的美学、美育和美育心理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美的规律去进行自我人生的理想设计、形象设计和生活设计的方法。[][1] 但也有弊端,如范景中教授就曾经担忧“这种研究以常识碎片的拼凑而扼杀了美术史的魅力,也淹没了智识的光芒,导致了巧取之伪问题泛滥意一时”。而在美育与学科交叉分布研究方法的观念里,可以以笛卡尔在《论方法》中提出的四条理论作为依据:1.普遍怀疑,将一切可疑的知识圈出,剩下绝对正确的内容。2.将最复杂的事物转化为最简易的事物,例如将精神实体化为思维,将物质实体化为广延。[①笛卡尔“第一哲学”特有的哲学术语。就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 即物质的空间属性,即所谓的长宽高, 凡是物质必然占据空间 , 这就是广延 。]① 3.用综合方式从简单事物中,获得复杂事物。4.尽可能累计全面,复查周全,以确定毫无疏漏。这样的思维虽未必适用于美术创作,却可为美术教育方法学系统的形成提供参考,如,将第一条用于学科交叉点的寻找过程中,可相对减少无关知识对学术主题的干预;第二条则利于我们看清多维复杂事物,直击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的本质与核心;第三条则利于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知识体系相互碰撞、促进与发展;最后一条则适用于检验学术成果,为成果的实践和学术价值的体现创造可能。

2.5 美术教育部门与学科建设研究方法

近年来不少学院致力于学科探索,潜心研究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材教法,也有的部分学者特别关注师资建设。在美育课程的目标方面,李开玲、孙景曾在《大学美育课程论略论》中从美术教育的大局观角度提出了具体的美育目标论与课程论,认为美术教育的目标有三个: 第一,现代化的忧思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育的使命; 第三,促进生存方式重建。美育课程的功能层面,邢云提出了美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认为美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从师资队伍建设上,特别突出的有孟繁梧从师资的自然状况、素质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强的艺术教育科研能力、更强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从艺术管理的课程设置来建设美术教育的新学科。艺术管理[arts management or arts administration]是一门新兴的辅助学科,它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和学院制美术教育普通学科相比,它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艺术管理者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为艺术家营造富有成效的创作环境,提供最佳机会发展其艺术;另一方面,要将由此而获得的成果呈现给理想的观众,为其艺术体验准备条件。在过去2000多年里,艺术家曾自行担当这个责任,而当艺术创作及其展示成为一种生产与营销机制时,人们认识到,艺术组织的领导与管理需要专业技巧。[[6] 曹义强.艺术管理的观念与学术状况.[J].新美术.2007.3(28);4-15.][6]“艺术管理是一门将文化政策、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博物馆学和艺术史与管理学结合的操作性学问。艺术管理者需具备商学、财经、经济学、心理学方面的技巧,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个观点是2007年由曹义强教授所提出的,以他将学科建设中的普遍方法与艺术管理学科特性结合所得出的学术观点来比较我们在以常人方法学取向的角度研究美术类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极易忽略学科的特性,我认为曹对艺术管理学科观念见解很值得我们借鉴。回顾一下常人方法学的特征有:1. 行动的权宜性( conting ency) 与规则的说明价值。2. 行动的场景组织与局部索引性。3. 行动的反身性和可说明性。4.研究方法的“独特适应性”。[[7] 周斌.教育研究中的――常人方法学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21):9-13.][7]研究人类社会生活是学术者不可忽略的要素,在美术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常人方法学,但常人方法学并非作为我们学科发展的拼图之一,而是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参考。且无论是以与美术教育相关的学科发展角度出发,或者依照社会功能变化的不确定性,在美术教育部门与学科建设研究方法中,仍需具有潜在随机性。

3. 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学趋势

近年来,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的趋势十分明显,1.逐渐脱离纯理论的研究方式向实践迈进。2.是针对院校性质的改善内容、目标、教材、方法、评估体系。3.是对美术教育与美学关系的进一步深入。5.隐性课程体系与交叉学科的开拓与探究。6.随着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意识的改变,发展数字化和实验性教学。对于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而言,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在《高居翰中国美术史集序》里,我们发现跨语境研究为美术和美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参照系,这种外来的参照系往往能照亮容易处于盲区的问题与领域,高居翰善于默记大量的图像,他对视觉材料的评述,具有图文互证的效果。

从总体趋势来看,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成为一个单一途径而迅速发展,但从方法学的角度看,它们并未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规律的方法体系,常态单一的方法无论是来自于东方的哲学观照,还是出自于西方思维的能量,都无法满足美术教育研究发展的未来格局,避免学术者尽可能不落入一种本位主义,如致力于完善美术教育方法学的研究,可综合文献与数据整理,结合社会学、统计学和哲学等探索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与结构、普遍特征与内化逻辑、理序与稳定数据、变化与自然反应等,以至于美术教育研究的方法本身集成一套具有学术价值的参考体系,对美术教育研究的学术方法具有创新、预测、评估等功能。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方法

在高校当中同大学生连接起来的纽带是高校辅导员,他们不但可以保障校园的稳定,还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引导者甚至是知心朋友,帮助大学生顺利的成长。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来说,班级管理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辅导员从事的工作相对繁琐,却意义重大,要为祖国培养符合标准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要想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办法,才可以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起来。这篇论文针对高校辅导员管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责任心、细心和爱心

责任心是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最重要的因素,最开始做辅导员工作时,也许会觉得比较新鲜,热情还是比较高。但是当工作的新鲜感消去后,辅导员对工作,对待学生就没有这么高的热情了,这就需要辅导员需要有责任心了,责任心的存在使得辅导员们在工作的岗位上坚持着,努力着。

学生工作比较繁杂,这就需要辅导员要足够细心。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很难独立的生活。另外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当中,会有些不适应,孤独。另外学习方法不能够正确把握,人际关系也不能协调好。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这就需要辅导员来发现这些问题,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比如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要举办心理知识的讲座等专题话动,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话。

辅导员要对学生有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热爱学生的管理工作,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这是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如果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没有感情,那么对学生就没有影响力,班级管理的工作就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要用爱心去对待学生,把精力放在学生们身上,加强关心那些弱势群体以及贫困生。当学生遇到困难了以后,辅导员要及时给予学生经济或者是精神上的关心,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增强他们对生话的信心,感受到辅导员的关怀。

二、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人格魅力

辅导员在工作当中需要用人格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里,辅导员的形象不但是无字之书,还是无言之教。班级具有什么样的灵魂,直接由辅导员的世界观、态度、人格来决定,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在校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辅导员就是一面镜子,而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普遍存在“模仿性”、“向师性”、“可塑性”等,大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辅导员需要认识到言传和身教之间的关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言传”指的是教育以及管理学生,主要的方式是班会、讨论、日常管理、谈心等,以此完成规章制度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等。

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大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才会得心应手。一般应该做到:较强的责任感,愿意奉献,热爱教育工作;为人师表,对学生关心爱护,工作态度认真细致,言行统一;诚实有信,从自身做起,具备勇敢以及顽强的精神。无论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还是在日常的管理中,经常性的会有突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出现,而辅导员的职责就是维护学校的稳定以及学生的安全,所以要做到勇敢坚强、沉着冷静,可以掌控好局势的变化,对事态很好的控制。班级管理方面,辅导员必须具备宽容以及民主的态度,可以接纳以及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性格不同、兴趣差异很大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可以正确的对待,控制好情绪,客观的看待问题,不斤斤计较,对未来有信心,正确认识自我,构建正常的角色期待,随时的对认知进行调整,培养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志,让自己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辅导员需要确立决策机制

这里所说的决策机制,广义来说是大学里的各个班集体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的方法以及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评优名额、选拔班干部、确定贫困补助金的名额等。从实际的情况考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班干部以及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发生矛盾很多时候是因为决策机制不完善。现在存在两类不正确的方法,分别是学生做主和老师做主,这两类方法都是有弊端的。通常情况是辅导员进行宏观上的指导,班干部负责操作,学生主动参与,确保指导、实施以及参与都可以到位。第一,成立班级测评认定小组,建立记录册记录基本情况以及重大事件。第二,培养一支具有群众基础、团结互助、素质高的班级骨干队伍。第三,科学设立班级决策机制。

四、辅导要构筑沟通平台

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和中学阶段比较,是宽松和自由的,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出现很多困难。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式可以加强这种沟通:(一)保证信息渠道可以畅通无阻,并且尽量开拓新的渠道。为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辅导员需要改变思路,不但要保证以往的团日活动、周班会和主要干部例会正常开展,还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搭建起一组具有现代特征的交流平台。(二)沟通主要是心的沟通,从细微处着手。通常来说,就是要进行角色的互换,站在学生的立场,摆脱辅导员的心态,从学生的角度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学生的内心,和学生心贴心,倾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上有些辅导员做的还不是很充分。和学生沟通时,要主动的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如何待人接物,通过沟通和学生贴近,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学生的利益。只有学会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沟通比较顺利,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避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公司债券定价;企业社会责任;信用利差

一、 引言

公司债券定价是经典的金融学研究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那么,在公司债券询价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关注哪些影响因素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公司债券定价吗?进一步,企业社会责任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公司债券的定价水平了?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学术问题。

本文结合2007年~2012年间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相关指标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有序多重Logistic回归等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显著的降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高的公司其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更高,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高公司债券的市场定价。

二、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公司债券及其他类似债务工具的信用利差代表着对投资者承担额外风险的补偿,实证研究发现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风险是风险溢价的主要构成部分(Nelles & Menz,2007),然而几乎所有关于信用工具的研究显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并不能完全解释实际的信用利差(Amato & Remolona,2003),也就是说还存在其他影响公司债券风险溢价的因素。本文采用信用利差来衡量公司债券定价水平,并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公司债券的发行市场,重点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

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显示企业的特点,并为自身进行道德着色,如果关于公司特点的这一认知受到社会的信任与认可,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显著的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Jones,1995)。因此,企业积极地从事对社会负责的活动,环境保护等,这将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产品的回头率,获得更多政府的税收优惠,相对于其他不太关心自身社会形象的企业,更容易筹集资金。Jensen&Meckling(1976)理论认为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企业管理者由于不称职或者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会做出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定,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强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层的信任,使他们相信管理层是有能力的,称职的,因而降低了由问题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股权,债权成本。具体说来,企业在经营中履行社会责任能够避免或者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获取长期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取竞争优势,降低企业特有风险,股东与债权人间的冲突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与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正相关。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从2007年到2013年8月31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作为研究样本,具体筛选过程如下:(1)剔除其中境外上市公司发行的34只公司债;(2)剔除证券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共28只;(3)剔除其中采用累进利率与浮动利率计息的226只公司债券;(4)剔除12只包含回售特殊条款的公司债券;(5)对于模型中的社会责任指标及其他相关变量需要用到公司上一年的财务数据和其他披露信息,剔除上一年相关财务数据和其他披露信息缺失的公司,最终我们的样本涉及2007年~2013年8月间的99只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发行数据和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万得和CSMAR数据库。公司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环保支出等信息则是通过阅读上市公司2006年~2012年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手工搜集、整理得出。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债券定价主要基于上市公司前期的相关财务信息,因此我们采取滞后一期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2. 关键变量定义。

(1)信用利差(Spread)代表着对债券投资者承担额外风险的补偿,反映债券本身的投资价值,本文用债券票面利率与同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百分点差额来代表信用利差;(2)公司债券评级(Rscore),借鉴国外学者的通常做法,我们将公司债券发行信用评级分别赋值如下:AAA=4,AA+=3,AA=2,AA-=1,数值越高表明评级越高,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违约风险越小;(3)企业社会责任(CSR),本文从相关利益者理论出发,从7个维度来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分别是股东、债权人、顾客、供应商、员工、政府、社会;(4)产权性质(State),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或实际控制人的性质来划分公司产权性质。如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5)发行规模(Amount)指的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的规模,在本文中我们对发行金额取自然对数,用来控制规模因素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6)担保条款(Mortgage)表示公司债券发行时募集说明书上是否约定为公司债券提供担保增信的哑变量。当公司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约定担保条款,取值为1,否则为0;(7)公司规模(Size)是一个控制变量,一般说来大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低,因此公司规模越大,公司债券的评级越高,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越低,我们对公司总资产取自然对数来作为公司规模的变量;(8)行业特征(Indi)我们按照证监会2001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对公司所处行业进行分类,一共涉及房地产、制造业、电力、交通基础设施等十个行业。行业因素影响公司债券定价。我们以房地产业为参照,在模型中加入其它行业变量,即Indi(i=1,2,…,9),当样本属于某一行业时,其取值为1否则为0。

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我们构建如下两个回归模型来分别估计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和信用评级:

Spread=?茁0+?茁1CSRt-1+?茁2State+?茁3Amount+?茁4Mortgage+?茁5Size+?茁6-14Indi+?着

Rscore=?茁0+?茁1CSRt-1+?茁2State+?茁3Amount+?茁4Mortgage+?茁5Size+?茁6-14Indi+?着

四、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各因变量,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平均分值为3.337 9,标准差为0.865,极小值为0.326 7,极大值为13.611 7,说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样本间有着较大的变异性。产权性质变量(State)的均值为0.70表明样本中约70%的公司为国有上市公司。担保变量的均值为0.69表明发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中约69%的公司为公司债券发行提供了担保增信。信用利差(Spread)的均值为2.65%,标准差为1.04%,说明不同公司间的信用利差差别较大。公司债券评级(Rscore)的均值为3.13,标准差为0.865,表明样本中绝大多数公司的债券评级在AA+及以上。不同行业间的信用利差存在着明显差别,同时对于不同行业之间,债券评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随着公司债券评级的升高,债券的信用利差则逐渐下降,这点符合我们一般的经济常识。

2. 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解释变量CSR与Spread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Rscore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也初步印证了我们的假设,即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与公司债券评级正相关。控制变量State,Amount, Size分别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与公司债券评级正相关,并且显著性都在1%水平以上,初步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低,债券评级较高;相对于资产规模小的公司,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低,债券评级较高。此外,如多元回归分析表中所示,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的最大值为7.76,表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 多元回归分析。从表一可见,在控制行业因素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显著负相关,其显著性程度在1%以上。这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风险更低,公司债券市场定价更高,假设1得到验证。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系数为-0.12%,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其公司债券信用利差降低0.12个百分点。公司规模变量(Size)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Spread)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说明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其风险越小,公司债券市场定价更高,债券的信用利差越低。产权性质变量(State)、担保变量(Mortgage)、发行规模变量(Amount)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测试。

我们还分别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两个子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变量(Size)无论在国有上市公司组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组都显著的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其显著性程度在1%以上,而公司社会责任变量(CSR)在国有上市公司组中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显著负相关,但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却不存在显著性的影响,其原因可能是: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用来估计模型的样本太少会降低模型的自由度。本文中非国有上市公司组的观测为30个,为了控制行业因素我们引入了9个行业变量,加上其他控制变量,模型中有十几个变量,因此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模型的自由度。此外,我们还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组进行了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司社会责任变量(CSR)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Spread)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08 6,P值为0.025。我们采用序列多重logistic回归检验公司债券信用评级(Rscore)与公司社会责任变量(CSR)间的关系。公司社会责任变量(CSR)于公司债券信用评级(Rscore)的相关系数为0.433,两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公司债券被市场评为较高信用级别的概率越高。公司规模变量(Size)与公司债券信用评级(Rscore)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公司债券被市场评为较高信用级别的概率越高。担保变量(Mortgage)与公司债券信用评级(Rscore)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未提供担保的公司,提供了担保的公司其公司债券被市场评为较高信用级别的概率更高。总体上来看,所有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较好,解释力也比较强。

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结合2007年~2012年间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相关数据,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考察公司社会责任对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变量的情况下,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显著的降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分高的企业其公司债券市场评级更高;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对公司债券的市场定价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层和债券投资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公司债券的定价机制上来看,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市场基本上反映了机构投资者所关注的风险因素和债券特征,非国有产权性质的公司债券并未受到市场的歧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债券市场定价机制的效率,说明我国公司债券定价基本合理。同时,公司管理层也应该认识到公司社会责任会影响公司债券的评级,公司债券的市场定价。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给公司在债券市场融资带来便利,节约债务融资成本。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公司的负担,也不仅仅是公司单方面的投入,他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为,是公司债券市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们的研究为固定投资者投资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帮助债券投资者识别出那些同等收益情况下,风险较低的债券,从而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Nelles, M.V.and K.M.Menz:'Die Empiris- che Bewertung Von Euro-Unternehments Analysis.Finanz Betrieb,2007,(9):513-523.

2. Amato, J.V.and E.M.Remolona:The Credit Risk Premium Puzzle.BIS Quarterly Review Dec- ember,2003:57-72.

3. Jones, T.M.Instrumental stakeholder the- ory: A synthesis of ethics and economics.Academic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404-437.

4. Jensen, M.C.and M.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 omics,1976,3(4):305-360.

5. 方红星,施继坤,张广宝.产权性质、信息质量与公司债定价.金融研究,2013,(4):170-182.

6. 胡燕玲.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3).

7. 何志刚,胡滨.企业债券融资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上海金融,2006,(2).

8. 胡伟.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的困境与出路.现代经济探讨,2013,(6).

9. 王锐.银行体系失效与公司债券市场研究.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04.

10. 邢燕.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轨迹探析——兼论中国企业债券市场构建.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4.

11. 吴腾华.新兴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

12. 吴元波.公司治理结构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制度分析.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05.

13. 陈建青.关于证券市场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实证研究.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05.

14. 周娟.中美企业债券市场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经济波动背景下R&D投资决策行为心理效应与政策诱导”(项目号:7097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