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0: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务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91年秋,当高一物理书发下来后,对照大纲的要求发现重点难点基本上都放在以后高三选修本上了。为了分散难点,决定同时开设选修本中的一些内容。对象是对物理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形式是讲座式,时间每周一课时;每次考试,对这部分内容不做必考要求,只在卷后设附加题,试卷讲评时,附加题也在讲评之列,并明确告诉学生这部分知识对将来报理工的同学应该掌握。效果是:高中前二年的时间基本上把选修本中每章的重点内容都涉及到了。同学们虽没有熟炼掌握,但基本上都了解了这些知识。到高三选修本发下来后,学习选修本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复习和加深的过程,所以没有时间紧,难度大的感觉,同学们学得也比较轻松。
由94年秋开始的第二个周期,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选修内容的同时并行。面对高三分科的现实,学生中分流苗头日臻明显,理工科的学生想到时间已过2/3,而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还没有涉及,要求早开选修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文史科的学生又不愿浪费时间。教师想增加选修内容,又怕影响眼前的会考,不增加选修内容,又耽心高三时内容多,难度大,时间少,使师生都进入了一种两难选择的境地。
二、体会
一些学校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致使一些高中毕业生实际上不具备高中应有的文化素质。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实行“必修”“选修”制,并为此设制了毕业会考制度。旨在把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这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必要的。
但是,对将来报考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必修课单行开设,就有其不利的一面,这是因为:必修课内容较浅,而选修课又是各章的重点难点,一则集中难点违反认识论的规律,再则势必前松后紧,使学生在面临高考前增加心理压力。
另外,对一些知识内容的编排也有些不当之处,如:必修本中讲动能而不讲动能定理,然后定性地给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到高三上选修本时再讲动能定理,再定量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这就造成了重复教学而事倍功半,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全放到高一必修本中一次完成,学生们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保证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再如物体的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关键性的知识,它贯穿高中物理的全过程,高一不讲,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感到时时掣肘,实际上,每个教师在高一都讲了物体受力分析这个知识点,只是学生必须借选修本才能阅读和加深理解,凭添一些麻烦而已。
三、建议
1.必修本开设的同时,有选择地并行开设一些选修课中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人类已形成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随着他们知识经验的丰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臻于完善的。”这就是说掌握概念需要知识经验与时间。并行开设既分散了难点,又为学习选修本的重点难点准备了知识经验,同时还为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和改造新知识留出了时间。
2.考核
高一高二期间,选修本的内容可以不列在必考范围之内,以附加题出现,使有能力的学生能一展才能,也使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也不对其他学生增加负担。
3.深度的掌握
必修选修并行,并不是把必修本上完的同时,把选修本上的内容也上完,这里有个深度的掌握问题。笔者认为,对制约整个学科进度与深度的知识,如物体的受力分析就要先讲;对那些与后面知识有关联的知识,也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渗透给学生。如高一时把竖直上抛,平抛介绍给学生,到高二时再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作为一类习题讲给学生,到高三时再细讲运动的合成与斜抛运动,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积累经验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个班共有学生245人,其中一班79人,三班82人,四班84人,由于刚接手这三个班,对他们的情况不太了解,只能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七、课时计划:
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章:声现象6课时
第二章:光现象6课时
第三章:透镜及应用6课时
第四章:物态变化5课时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Abstract:Theteachingappraisalistheteachingprocessfinallink,establishesthesciencetheteachingevaluationsystem,strengthensthe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paysgreatattentiontheinnovationabilitytheraiseisthefinancialcontrolspecializedundergraduatecourseeducatestheresearchtheimportantquestion.
keyword:Financialcontrol;Professionaleducation;Evaluationsystem
一、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教学常规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制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即从学生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到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对学生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考核。
传统的学期结束时的考试有两大弊端:①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常会临时突击,把该门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单纯地去背去记,而很少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差,知识的含金量低,这样,四年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知识量的简单积累过程中,而很难达到质的飞跃。②传统考试会形成由于一次偶然失误而影响整个课程最终成绩的结果,从而也导致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倡导实行动态的、全面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制度。考核学生成绩可以包括课堂发言、书面作业、科研论文写作等。
1.课程参与及评价。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讲明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完全靠期末考试来争取好分数是不明智的,只有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学生才会有若干次让教师了解他的机会,而期末考试却只有一次机会。其次,选择适当的评价课堂参与质量的时机。笔者认为,课堂参与质量的评价应放在每一次课结束后,因为,课堂上的打分,会影响教师听取学生发言的注意力,同时也可能会干扰学生自由发言。比较好的做法是:每节课后,教师回忆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情景,标出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标出能推动一堂课前进的学生;标出能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贡献大的学生;标出那些被点到名才被动发言的学生;标出那些发言偏离主题的学生;标出那些有独特观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期末考试及评价。对于标准化的考试题,教师应给出每一主要步骤的评分要点,而对实务性的案例分析考试题,笔者认为应采用更粗放的评分方法,只要学生能找出案例中80%的主要问题,运用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分析判断思路、计算结果与正确结论一致,就可以给出较高的分数。
3.书面作业及评价。书面作业既能起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能为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写作卷面会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论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找出规律,加以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而差的卷面大部分是鹦鹉学舌,重复题目中的细节,很难切入主题。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与灵活的评分方法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态的、多样的、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法,更有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使学生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同学们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等内容的讲座,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针对这一要求,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超前性、实用性,要求学生增强对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能力、财务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三点:
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必须摆到素质教育的首位。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学生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初期,接受正确、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素质教育改革教育评价制度。笔者认为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非是取消考试,而是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考核,建立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各种素质的考核体系,改变考试方法、内容,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上。
3.素质教育主张淡化专业界限,这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益处。我国学校专业设置总数曾经多至2500个,之后,压缩到500个,目前约有25个左右。这种压缩不是知识面的压缩,而恰恰是知识面的拓宽,把相近专业的知识进行综合。这种综合的趋势是与世界科技潮流由分化走向综合的大趋势相吻合的。这种拓宽与综合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对培养一流人才极有好处,素质教育不会冲击专业教育。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问题
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根本特点有二:一是首创性,能给予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活动;二是有社会意义,能给社会以有益的成果。心理学专家认为,创造才能是一种广泛的综合才能,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创新思维活动的能力,转移经验的能力,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联想的能力及记忆力,产生思想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创造力完整、统一、有机的结构。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应注意三个问题。
1.培养创造力要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先进的教育方法是以一定知识量的积累为基础的。创造力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把教育的重心从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转到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性和创新才能上来。创造力建筑在想象力上,而想象力又建筑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创造力的培养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查——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首先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学习新课前,我提出预习要求,通读课文后进行回查一想:①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组成哪些新词;②查字典、词典,填写生字词语预习表,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并且做到会认会写;③查有关资料,了解石笋的形成及光的折射等知识;④查地图,找找四川松潘的地理位置。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预习,让学生经过自身的探究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有了基础,兴趣浓厚。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解惑答疑,课堂气氛活跃。
二、读——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对《五彩池》这样描写细致、语句优美、句法整齐的佳作,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新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一步是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口诵心惟,读思结合,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神奇的五彩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初步感知“人间五彩池”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第二步是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指导学生朗读就要引导学生“入境”才能动情。
三、说——理清重点句段,欣赏如画美景。
加强说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文二、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的形态以及池水呈现五彩的成因,语言生动形象。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三项说话训练:①理解性说话;②模仿性说话;③想象性说话。
一、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存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投资不足
尽管国家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国家百废待兴,财力有限,再加上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级管理以后,国家财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连年下降,已由1978年31.2%下降到1992年14.7%,因此国家不可能在教育投入上有更快的增长,近三年来教育投资占国家财政总支出一直徘徊在12.7%,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总体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方面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一方面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人数的急剧增加。据有关学者测算,到2000年7-12周岁小学适龄组人口约1.4亿人,比1987年1.15亿人增加近21.7%,国家预算内义务教育投资需800-1000亿元,而1993年教育总经费是600.94亿元,可见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亟需义务教育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此外,我国在义务教育投资方面,由于,还存在着性投入不足,尤其是在教育基本建设方面,欠帐过多,到现在中小学校还有大量的旧房、危房需要维修和扩建,而的教育投入只能勉强维持眼前的需求,无力弥补欠帐,因此更显出教育经费的短缺。
(二)义务教育投资的内、外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从义务教育投资的外部分配状况看,总体教育投资过于向高等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偏低,这可以从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中得到证实。1988年我国三级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为1:2.31:33.72,而世界一般发展家为1:1.7:8,发达国家为1:1.1:1.3或1:4:3.7。可见在我国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竟相当于培养一名小学生的30或40倍。这种偏重于高层次教育投资的方针与分配比例政策,无疑从结构上造成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短缺,因此非常不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特别是目前仍处在普及初等教育阶段的经济贫困地区。
其次在义务教育投资内部使用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一是在义务教育总投资中,教育事业经费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不协调,基建投资比例偏低,不到2%,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几乎是由农民自筹资金解决的,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二是在义务教育事业经费中,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现象严重,1993年普通中学用于人员部分达82.81%,小学将近90%,公用经费所剩无几。为此,许多地区连起码的教学条件都保证不了,更何谈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它打破了过去那种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从而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办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基础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灵活性。但同时,随着这一体制的实施,其本身固有的一些弊病也就越加明显地暴露出来。
首先,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保证各地区义务教育普及进程的均衡发展。根据我国实行的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要求,义务教育的投资支出是全部下划到地方财政--城市是市财政,农村是县、乡财政,由地方政府全部负责和安排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这样就使得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存在着一定甚至是比较悬殊的差距,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各地区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能力也各不相同,落后、不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也因此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投资保障,那么由此引起各地区义务教育普及与发展的不均衡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也正是如此。
其次,这种投资管理体制还缺乏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有效约束,从而不利于保证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和教育投资的合理运用,保障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育投资的正常需要。这是因为,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要想正常的发挥作用,必须以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为前提。地方政府只有按照社会或上级政府的意愿,并根据经济合理与效率的原则来安排对教育的投资支出,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否则既使是这一地方经济上存在着使义务教育大力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因地方政府对支出的不合理安排而使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或损害。由于我国在体制、法规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地方一些政府官员的素质不高,先经济后文教,轻视教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行为是相当不规范的,挤占、挪用、削减教育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得不到有效地抑制和解决,前面提到的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事例正是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种种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义务教育投资使用效益不高
义务教育投资不足,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既使这有限的经费,由于使用效益低,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反而加剧了教育经费的短缺,其主要表现是:
1.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逐年下降,学校机构臃肿,超编现象严重,占用了大量的人员经费开支。按现行编制,目前,全国中小学教职工超编66万多人,若以人均支出200元/月计算,每年需多支出人头费13亿多元,可见教育经费因冗员过多的浪费是惊人的。
2.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比较差。这在广大的农村表现尤为突出。义务教育自从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后,较为普遍的形式是县、乡(镇)、村三级办学。在农村,以自然村布局设校,势必造成学校布点多,规模小,班额不足,形不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师资、设施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办学的规模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3.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中小学生辍学、留级现象的大量存在,也占用、浪费着有限的教育经费。全国每年小学辍学的儿童约在3%,初中辍学率7%以上,在农村小学生的留级率高达20-25%。这样,按正常入学率投入的年度教育经费,由于学生辍学而获益较小,又由于留级率高,使正常的投入又往往不够,需追加投入,从而造成浪费。
二、提高义务投资的基本思路
要想使义务教育摆脱的困境,加快普及进程,实现到本世纪末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教育投入上的稳定增长是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做为义务教育办学主体的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投资的力度,要切实落实《教育改革和纲要》所规定的,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和“八五”期间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全国平均不低于15%的目标,以及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进一步提出的,省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应占财政支出比例的20%以上,市、县级政府的投资比例还要更高的要求。
为此,要使教育经费在国家及各级政府预算中占有稳定的份额,不因、或其它因素的而经常波动,应把教育经费列为预算母项,实行预算单列,使教育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并且加强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水平的监控,建立、建全教育经费支出监督检查制度。
同时,要尽快出台有关教育投资的法规,使教育经费的筹措、支出有法可依,充分显示的权威性,以法约束和惩治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的不规范行为,从而切实保证政府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在法规中,应规定教育经费在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应在教育总经费中单独立项等有关条款,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制定出相应的法规、细则。
此外,为避免由教育投资内部分配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应使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总投资中有合理的比重,以保证中小学生均费用的逐年提高;义务教育投资内各部分经费分配也应有协调的比例关系。
第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既然现行的全面由地方政府直接负责的投资管理办法,不能有效地保证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普及与发展,存在着前面提到的种种弊端,而过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已经实践证明存在着管得过死,不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和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应把适当的集中和分散管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不存在经费紧张等,可仍实行原来的体制和办法,义务教育经费仍由县、乡共管,充分发挥乡财政的作用。在经济不发达或落后地区,则采取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由市或县财政统筹管理、调配,直接安排给其下属的各个学校,以防止被中途截流或挪用。由于对中小学教育的投资主要是用于支付教师的工资,而教师工资的发放相对比较规范、稳定,因此这种专款支出可主要用于发放教师工资,这样用,不仅不会对学校经费的运用产生管理过死的弊端,反而有利于全国(全省)范围内为中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大体相近的福利条件,既有利于改善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待遇,也有利于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集中管理和调度,当然在实行这种方法的同时,应加强对现行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精干和高效率。
为使边远、贫困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进程能尽快赶上全国的步伐,使我国义务教育能均衡发展,除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外,中央和地方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应设立和增加对此类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
第三,为确保义务教育投资有稳定来源,除了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还要进一步在多渠道筹措资金上下功夫。在这方面《纲要》已做出较全面的部署,这里仅提几个补充的建议。
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费附加征收制度。自1986年城乡教育费附加开征以来,已成为国家预算外义务教育的一个稳定来源,对缓解基础教育经费紧缺,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征收制度、管理办法尚不健全,近两年不能如数征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在尤为突出。过去农村教育费附加以随粮征收的办法向农民统一收取,可近两年粮食等农副产品市场放开,农民没有了直接向粮食收购站交送公粮的义务,附加费的征收遂失去依凭,出现了征收难的危机。与此同时,伴随着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的实行,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把教育费附加也给取消了,致使这笔资金不能如数征收,1992年如按1.5%的比例,全国应征收110亿左右,而实际只征到50多亿。有鉴于此,为使这一政策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使征收的数额能稳定增长,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征社会教育税,从税制的角度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但应适当提高学杂费的收费标准。长期以来,中小学学杂费的收费标准偏低,与教育事业发展、物价上涨的现实极不相符,因此应随物价上涨指数同步增长,藉以维持教育的简单再生产。学杂费的收费数额应由各地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公布执行,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一、服务功能是教务处的主要功能
之所以说服务功能是学校教务处的主要功能,这是由于教务处的职责所决定的,大多学校教务处的职责主要有这样几项:在教学管理上,要制定日常教务工作制度并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加以修订和监督落实,对教师出勤情况和教师的备课情况、工作纪律进行系统的管理,统计呈报教学常规考核并从事教学事务、教学档案和学籍的管理;在教学规划上,不但要负责课程开设、教学大纲计划编制和课表、作息时间表等编制工作,还要安排组织考试计划和考试过程中学生报考登记、监考教师分配、考场安排、统计考试成绩等项工作;在教师管理上,要负责教师职称评定和教师继续教育及考试工作,核算教师结构工资及奖励,承办教学教研会议等;在学生管理上,要组织校运会、文娱竞赛或课外活动的开展,挖掘有潜质的特长生;在资源管理上,负责学校图书、资料、文印、实验等馆室的管理和卫生检查工作,开展电教、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从教务处上述各项功能上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其主要的服务功能有以下几项:
一是统筹规划服务功能。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个体固然如此,一个学校没有当前与长远的发展教育规划,就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务处作为担负制定教学规划的重担,其作用在于服务于学校的长远发展。[1]教学规划的制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为教师的教学方向确定了目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统筹进行调节和分配。科学地把握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分配教学内容,这样就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稳步实施。[2]同时教务处在进行考试的计划中,可以统筹全面考量各种因素,合理安置考试地点和分配考生,根据大纲要求科学确定考试内容,这样很大程度上分担了教师的部分精力,可以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些辅的教学工作毫无疑问就是对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达现实施的服务举措,也是教务处所承担的教学规划服务功能的体现。
二是资源配置服务功能。如何将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这是学校增强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务处对教师和学校教学场馆的管理功能使其更有能力达到这种要求。一方面对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教务处可以在全面掌握教师的基本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对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对教学场馆和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上,教务处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度,在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完全避免冲突的发生,使教学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教学设备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对学校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配置上,教务处可以发挥自身职能的管理优势,与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和保障,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务处作为学校的管理机构之一所发挥的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服务功能。只有在这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上,学校的资源配置才能不断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和传播知识的需求。
三是教学秩序服务功能。教学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落实和对教师工作纪律的考核,这些都是教务处所承担的重要功能。教务处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不断加强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除此之外,对教师绩效的考核、工资奖金的评定和对学籍档案等的管理,这些都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承担维护教学秩序的功能,在教务处的监督管理之下,形成了学校日常考勤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等多项学校管理体系,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合规有序中开展。首先抛开这种管理的有效性,但就教学秩序的基本维系来说,这些管理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有了这项管理职能和机构,促使了学校的各项岗位责任制度、绩效评比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的具体落实,这些制度的落实过程其实也是维护教学正常秩序的过程。所以毋庸置疑地说,教务处在规范学校制度运行和从事日常教学管理上发挥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能动作用,从而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服务和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是教学质量服务功能。针对学校教学方面随时出现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探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对难题和矛盾进行合理化解,这是教务处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这也是教务处的重要功能。破解教学难题需要成立课题研讨组,提升教师素质需要通过进修交流等渠道,而教务处恰恰是这个平台的组织者、搭建者和全程参与者。可见,教务处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其实教务处不但要在组织教师进修和进行教学课题开发利用上作用重大,同时对于学习参考资料的购置、教学用具和设备的引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发利用等辅教学上还要严格进行把关。由此看来,教务处实际上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上的操盘手,所做的一切工作也都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的。因为服务于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服务于学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二者是同一的。
为学校的教学发展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教学秩序维护、教育质量提高服务,这是教务处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机构所承担的重要服务功能。如何发挥这种功能,是实现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教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发挥教务处在施教方面的服务功能
发挥教务处在施教方面的服务功能是指教务处针对教师教学方面所应提供的服务而言。笔者认为,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学校公开化合理化的校务管理,并积极为教师搭建进修平台,充分保证教师的合法权利,这是教务处发挥施教服务功能的重点所在。
一是规范制度管理。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为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条件,合理制定教师管理、考评和激励制度。[1]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要以符合客观实际为前提,一方面不能单纯地处于加强管理而考量,必须在加强管理上能够使制度真正符合教师在现有条件下的心理接受程度,至少是绝大多数教师在客观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比如在边远山区的教学点,不可能像城市规范管理的学校一样,采取正常的考勤制度来约定工作时间,也不可能以衡量城市教学目标的规定来执行教学目标考核制度。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因地制宜、因势而异。另一方面不能迁就姑息,不能因为条件差就没有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地域和客观条件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制度约束,但不能无章可循。条件好的地方有相应的制度,条件不好的学校同样也具有相应的制度,但只是制度约束程度的不同,同样要按照各自制度进行规范性管理,这是教务处需要根据差异具体裁度的。
二是搭建进修平台。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是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更新也进入了快车道。要想实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就需要教务处及时为教师搭建进修再教育的平台,[2]来进一步实现教学信息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视野进一步拓展,才能够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和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源头上避免落伍。教师进修和实现知识更新的方式不一定约定俗成,非采取某种形式不可。比如可以通过学校教师间的教学研讨会、教学心得交流会,也可以采取校际之间的教学方法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这就需要教务处要加强这方面的沟通联络,要为教师间的互动提供机会和环境,形成定期交流互动的长效机制。这对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三是维护教师权益。教务处不但要对教师进行规范管理、制度约束,同时也要对教师权益的维护负责。尤其是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定、奖金补助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来是应该晋级职称的却没有申请成功,而不符合条件的靠着拉关系、走门路晋级了。这对于社会公正尤其是教育这片净土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侮辱。保障教师权益,教务处应积极倡导教务公开,使任何工作的任何程序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接受广大教职员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同时在保障教师生活工作条件上要做出积极努力,对生活上确实有困难的教职员工要客观反映情况,全力争取上级的帮助支持,为困难职工尽量营造安定的生活环境,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三、如何发挥教务处在受教方面的服务功能
发挥教务处在受教方面的服务功能是指教务处针对学生接受教育方面所应提供的服务而言。这需要教务处要认真分析当前教育状况下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的同时做到恩威并重、因材施教。
一是加强教育环境管理。古代孟母三迁的典故充分说明了环境因素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既然生活环境对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务处就要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作为为学生开展教学服务的重要工作。首先是教学环境,要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必须的教育设施,包括教室、图书资料场馆、活动娱乐场所等。同时要不断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受教育阶段,接收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体会到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是生活环境,要不断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的亮化、美化和净化中去,打造一个干净优雅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干净利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品格。同时要严格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害,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和抵御诱惑能力。
(一)教学资源短缺
高校中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是全日制聘请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随着近几年各大高校扩招,这些普通高校的教师就因为大量的教学及其科研任务,已经没有精力再分散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上。所以,成人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有些高校只能聘请经验不足,或者专业相近的教师来授课,这使得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不能够保证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们学到丰富的知识。
(二)函授站点分散且远程监控不足
从当前函授成人教育的发展来看,函授教育方式在成人教育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通常,函授教学主要包含了面授、答疑辅导、作业、自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考核以及答辩等环节。其中,自学是主要环节。然而,由于函授等远程教育离母校较远,学生又不能自主完成学业,因此,这给教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也是当前成人教育规范化的一个瓶颈。
(三)考核形式僵化
成人教育的考核一直沿用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通过试卷、书面问答等形式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使得学生为了完成考试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考核不了学生的真实成绩。
(四)硬件资源不足
硬件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基础,与全日制学生的课程相比,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相对比较独立,但是在教学安排上,如教室、场地、实验室等一些设备的使用上往往跟普通全日制的学生发生冲突,而学校面对这种情况也会首先考虑全日制教学的正常运行。这使得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针对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对策
(一)巩固师资队伍,丰富教师资源
由于成教学生数量较多,特点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对于教师的选拔及聘用也应该设定相应的规范要求,除了聘请经验丰富、授课良好的教师之外,也可以招收在社会上有责任心、能力强并且受学生欢迎的从业人员来担任教授工作。不同的专业聘请不同的教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满足成教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重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建设
教学管理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所占据的地位不容忽视,而且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要注重人本思想的建设,以促进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意见。现代教学管理不仅需要现代管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方法、技巧等。因此,面对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势,学校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不断增强信息化管理
为保证教学的信息化、规范化,学校需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工作,使成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他们想要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关注学校的动态。而且,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来设立属于自己的独立教务系统,不断开展综合教务系统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教务管理管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由于成教学生的学历、年龄、籍贯等各有不同,个人的记忆力、创新力、理解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各大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教学体制的改革,建立不同的学制、学分制等模式。参加成人高考的学生特点比较鲜明,他们往往都已经参加工作,既要面对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应对工作琐事。而学生分散、工作地点不固定等原因导致了他们出勤不理想现象的出现,所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可以设置点名制度、考试制度、评比制度等。
(五)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考核的侧重点不能放在书本的那些死记硬背的概念上,而更应该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打破单一的考试形式,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笔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于论文、作业也要灵活考核,让学生不惧怕考试,实现自主学习、实用性学习。
(六)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要有效地为各函授站点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保障、数据支持,以促使学生们能够很快掌握数据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给金融业务的推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融机构对网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信息的安全带来了更大和更多的风险。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要求金融网络必须是“健壮”的,甚至在“带病”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具有足够的性能以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行,金融信息网络相关的软硬件支撑必须能保证24小时×365天可靠运转;金融信息网络必须是安全的,要有严格的用户验证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
在黑客行为商业化日趋明显的今天,金融行业由于其信息内容的敏感性,自然而然地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从目前来看,金融信息网络受到的攻击主要来自以下途径:
1,非授权访问。目前。大量基于网络的金融业务产品(如增值业务、业务、网上支付等)的推广,需要广泛的网络支持才能实现,这必然要求金融业务部门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对外互联接口。因此金融企业信息对外开放的程度会加深,受到攻击的途径也就更加多样和复杂。很多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或者网络安全策略的缺陷非法侵入金融企业网络内部,窃取大量的敏感信息、篡改系统数据或用户资料、泄露敏感信息,给金融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2,非法窃取账户等机密信息。用户账户密码信息的失窃事件时有发生,盗窃用户账户也是大多数普通攻击者的目的。攻击者往往采用搭线、嗅探工具等方式窃取用户的数据,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解密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通过木马之类的手段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截取并发送给攻击者。
3,内部破坏。据统计,在所有网络攻击事件中,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占总量的80%。对于金融业务网络来说,尽管由于其承担任务的特殊性,从管理上会尽最大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但对于熟悉金融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人而言,仍然有可能利用其掌握的知识篡改系统数据、泄露信息。
4,病毒侵扰。日趋扩大的网络环境为病毒的大量传播提供了条件,网络病毒已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随着国内多种操作系统的普及,除了Windows平台的病毒外,针对其他操作系统平台的病毒也逐渐增多,对于广泛使用UNIX的银行等金融部门来说,更是越来越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扰。更何况很多金融部门的计算机本身就是使用Windows,一旦中毒会影响到通讯子网的运行,甚至会导致网络及其承担业务的瘫痪。
5,拒绝服务。拒绝服务简称DOS(DENIALOFSERVICE)攻击,目前常用的是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由于这种攻击并不是利用系统漏洞,而是直接使用SYNFLOODING方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攻击方式,故非常难以防范。拒绝服务攻击发生时会导致被攻击主机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比如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由于其服务器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访问,其受到拒绝服务攻击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旦受到攻击或由于安全策略等其他问题而出现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的情况,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给企业带来信誉上的损害。
二、金融网络安全风险根源及共性分析
如前所述,虽然金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既有可能来自网络外部也有可能来自网络内部。但究其原因,导致安全风险的根源不外乎两种:技术漏洞和管理漏洞。金融信息安全面临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环境的改变。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极大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给普通用户办理金融业务带来了便利,但由于金融网络和普通用户接入互联网使用了相同的TCP/IP协议,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服务和用户的关系与实现网络化之前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服务商和客户的网络基于相同的TCP/IP协议,从网络技术角度上看,用户获得了以往任何形式下都不具备的和服务商几乎相同的“话语权”。因此,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实施诈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多对网络不熟悉或者粗心大意的用户为此遭受了经济损失。另外,用户连人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使得使用网上金融业务的用户数不断增加,黑客利用技术手段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的可能性随之提高,木马、间谍软件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用户的增多,也为某些针对服务器的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若黑客计划针对某金融服务器展开DDOs攻击,黑客找到能够长时间开机且拥有良好带宽条件“受控电脑”的难度也在迅速下降,这就为其攻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并且,黑客在实施攻击行为时往往会采用多级“跳板”的方式,即不直接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攻击目标主机,而是先攻陷几台中间计算机并以它们为跳板进行攻击,这极大地增加了网上取证和追查的难度。也使很多网上金融犯罪人员存有侥幸心理。
2,国内软件平台环境较为单一。目前很多新的金融产品是基于互联网支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WEB方式,从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角度来看,采用WEB方式由于不需要特定的软件环境,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对金融网站的访问。但这种模式在信息安全上存在很大的隐患。以最常见的网上银行为例,目前各个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对非IE浏览器的支持大都做得不好,用户只有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IE系列浏览器对网上银行进行访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的计算机用户普遍采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网上银行的开发必然需要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一些用户尝试使用其他平台如LINUX访问网络银行,但发现由于网络银行大多采用了微软的ACTIVEX技术,导致非IE浏览器无法正常访问,即使能够访问也需要很复杂的操作,这种操作甚至是代码级别的,普通用户只能望而却步,从而退回到windows平台,这就使得网络银行应用客户端的单一Windows平台状况更加明显。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在国内拥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黑客软件和病毒等对安全构成威胁的程序都是针对它的,这就使用户个人信息由于木马或间谍软件的原因而泄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进而增加了用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三、提高金融信息服务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企业网络相关的研发及其管理工作
这里所指的研发并不仅仅指业务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开发内容是承载金融业务专有通讯协议的开发。由于TCP/LP协议是目前互联网的事实标准,网络化的金融业务也必然要基于此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化金融产品开发工作只能围绕着业务需求。以网上银行为例,目前采用的软件运行模式主要是B/S模式,即采用WEB技术服务,用户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上的相关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访问网上金融业务,并且操作也非常简单。由于此种模式从根本上是基于开放HTTP协议的,在安全方面必须通过插件等技术形式的支持才能实现。目前尽管很多网上金融服务提供了安全插件,但大都仅仅针对IE浏览器提供支持,采用其他核心技术的浏览器访问时会由于插件问题导致业务不能正常操作。因此,加强对非IE浏览器的支持是提高网络金融业务安全性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可以让用户在客户端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尽量降低由于操作系统平台单一所带来的病毒、木马等问题。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采用专用协议和专用软件服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用协议由于其不具备开放性,因而更安全。
(二)加强网上信息系统管理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出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个金融企业也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能否严格执行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关系重大。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和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从很多金融信息安全案件来看,安全制度实施不严密占案件总体数量的很大比例。
(三)科学规划业务网络功能和区域
信息安全区域规划是近几年来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目前尚没有业内公认的严格定义。笔者认为,信息安全区域规划就是根据网络的业务功能、数据流动状况以及企业对不同类别数据不同的安全需求,规划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对关键数据转发节点采用的安全技术进行选择。网络规划方面的缺陷在此称为结构性缺陷。结构性缺陷会导致信息安全实现的难度和成本增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比如,需要相互保密的数据流出现在相同的TRUNK链路上,这种情况就是由于网络拓扑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尽管从IEEE802,1Q协议规定上看,两种数据流在逻辑上是隔绝的,但它们通过了公用的链路,因此这种网络结构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金融企业中,目前比较适用的规划方法就是根据业务类型及数据保密分级进行数据区域规划。网络安全区域得以规划并实施后,不同等级的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隔离,并且不同区域之间可以设置网闸对访问进行限制和认证,不但能够增强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内部攻击的难度,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四)合理使用并开发网络安全技术
1,合理使用加密技术和VPN技术,探索除WEB以外的其他形式的网络金融业务途径,特别是采用专用客户端并开发专用通讯协议和安全用户界面也是提高系统安全性能的可行途径。
2,引AQOS服务质景,改善关键服务的响应速度,在关键节点不论是数据转发节点还是服务器节点都采用双机热备份。使用状态检测技术,监视关键节点的数据状态,及时发现并抵御拒绝服务(DOS)等异常数据流。在划分了安全区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强信息系统抵御和发现黑客攻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