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0: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活动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利用身边真实的例子说明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非常脆弱,一旦结束便不能复生,它是一种承诺———无论对父母、对亲人、对社会、对自己,都是一种美丽的承诺。人活着是为了所有爱自己的人,人活着也是为了自己,一定要学会爱与被爱。活动二:人的由来教育短片———生命的神圣说明:生活中,成年男女在学业有成、工作稳定并有一定经济基础后,才会考虑个人问题。男女朋友经过恋爱的温馨步入婚姻的殿堂,才有了精卵结合的可能。(播放短片)1.受精的过程女性每个月只排出一个成熟卵细胞,且只有48小时的活力;在此期间,若有,会有四亿多经过数小时的长途跋涉,最后有且仅有一个优胜者能和卵子在输卵管里结合,形成生命的起点———受精卵;2.受精卵的分裂:从一个细胞分裂出多个细胞,形成的胚泡由输卵管内的纤毛推向子宫,时间是2~7天;3.胚泡的着床:胚泡继续分裂、分化,形成胚胎,大概要两个月才有成形的胎儿,着床的成功率约为50%;4.母亲的妊娠:胚胎、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母亲担当繁重的生理负担,妊娠成功率约为75%;5.分娩:当母亲忍辱负重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产出体外。分娩是极其痛苦的,但新生命的诞生又是相当神圣美妙的,新生儿的成活率约为87%。显然,人的生命是那么来之不易!
活动二设计思想
我们每个人最初的生命形式都只是一个受精卵,那是四亿多个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与卵细胞结合而成的,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父母用世间最伟大的爱将我们培养成人,我们不仅要将父母的生命延续下去,更要将父母给我们的爱传承下来,这样人类才能不断繁衍生息,与其他生物共同创造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神圣、可贵的同时轻松接受新知识,领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三畅所欲言(教师经历、学生经历)———生命的守护
1.我讲述自己女儿8岁时突发急性脑膜炎时我的无助(正常人脑脊液中只有8~12个白细胞,而我女儿经检验下来有800多个白细胞,这种情况下,成年人一个晚上只要用一支进口药剂,可我女儿用了两支还是高烧不退,那时的我急得手足无措,可表面还得异常冷静),女儿的坚强让我止不住泪如雨下(成年人做一次腰穿都痛得鬼哭狼嚎的,而我女儿连做两次腰穿都没有哼一声),后来在大家的共同祈祷中女儿总算有惊无险,如今她已成为健康开朗的大学生了。2.让学生敞开心扉,互相交流自己的压力、困惑、烦恼。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有压力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缓解及宣泄压力。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另外班上单亲家庭学生很多,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时,没有忽视这些孩子的感受。引导这些学生学会宽容、体谅、理解、坚强。活动三设计思想:师生共同揭开心灵深处的烦恼、伤痛、矛盾、感动,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的教育做到“晓之以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让学生明白呵护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四:师生感悟汇集———生命的绽放
善待生命,积极乐观,有一颗感恩之心。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只要你不失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坚持奋斗,命运必将回报给你幸福的微笑,活出生命的价值和精彩。人的一生,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光明大道,人生道路何尝不是如此?珍惜生命,活着就有希望和收获。只要不放弃生命,敢于面对现实,就一定可以在生命的旅途中有所收获。活动四设计思想:师生共同把活动中的感想写在黑板上,形成共勉和共识: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载体。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做个守护生命、努力为生命增光添彩的人。
对主题班会活动的反思
我国北方居住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常年干燥少雨,多数城市位于年200mm等降雨量线附近,雨季集中在7-8月份,其余各月降雨稀少,空气湿度较小。另外,受地域性生态环境影响,在春秋两季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沙尘暴天气,空气污染程度严重,室外空气颗粒物较多,空气可视度较低。再有,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潮的影响,乡土化地表植被被替换成常绿阔叶乔灌木,植被生存状况一般,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等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室外活动的适宜性。
2老年人室外活动特征
研究分析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进行活动空间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住区内老年人的抽样调查和分析,老年人的活动行为模式一般可分为健身、交往、休闲和娱乐四种类型:
⑴健身。包括器械健身和集体活动以及散步。老年人是住区内健身设施的主要使用者,同时健身操、太极、舞剑等集体健身活动一直也深受老年人热爱。这些健身活动是老年人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活动受室外气候特征的影响较大,空间与气候的因素对这些活动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⑵游憩与交往。这里所谓的游憩与交往是指,老年人在茶余饭后,一个人或三五人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这也是老年人室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活动对场地的选择要求颇高,对室外天气质量要求也比较高。
⑶娱乐。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扑克、下象棋等活动,这种活动多发生在熟人之间,这也是健身和与交往活动的一种,不同的是这种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带动型,只要环境条件允许,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小区院落都可以进行。调研发现: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的时间段集中在,上午8点之前(晨练时间)、饭后到10点以及下午2点以后(冬季会提前午饭后)到晚饭时间。从以上时间段可以看出老年人室外活动时间大都在白天进行,白天是光照、风、温度波动比较明显的时间段。良好的微气候是老人选择其活动场所的重要因素。
3北方住区中,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小区内都不同程度的考虑了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外部空间,但是在夏季、冬季在这些活动空间难以使用,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为对老年人活动需求和气候环境的考虑不足。
⑴空间复合,针对性不足。在走访的大部分小区里,儿童、老年人以及其他使用群体活动空间常常混杂在一起,造成了老年人在空间设施的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人性化和无障碍设计不足。
⑵室外空间场所不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老年人倾向于在室外进行活动与交往,能够遮阳避暑的空间将是老年人的首选。但是有些小区的活动空间遮阳设施不足,夏季活动场地暴露在太阳之下,使人难以参与其中,冬季不能很好的遮挡雨雪,湿滑的空间无法使用。小区中许多活动场所或公共设施都在建筑或大树的阴影之下,日照,通风环境不佳,会带来众多微生物的滋生,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些活动空间则过于空旷,不能形成具有围合感的积极空间,不利于交往活动,使用率低下。
⑶老年人活动设施布局考虑不足。夏季,健身器材、座椅都暴露在太阳之下,碰触时灼烧感使人难以参与其中;冬季,阳光照射不到,设施冰凉,形同虚设,不利于设施的使用。
⑷重要交通空间或活动场地材质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美观的需要,地面铺设大理石、瓷砖等光滑材质,加之地面结冰积水等,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对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中的安全考虑不足。
4北方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小区内老年人活动空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气候适宜性的设计可促进老年人活动与交往,形成积极空间。通过分析研究老年人活动空间的位置、空间的围合、活动设施的细部设计来解决季节转换中,活动空间的夏季遮阳避暑,冬季防风、防滑等问题。
⑴综合布局,局部放大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可结合其它室外空间设置,保持其连贯性,增加不同年龄段使用者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同时在局部设置独立的区域,集中布置富有老年人使用特征的活动设施。这样既可以减少儿童或青年霸占设施的现象,又可兼顾不同使用者对闲暇设施的使用,增加空间的使用效率。
⑵合理布局活动设施动静分区。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应避免舞蹈、健身操、戏曲等文艺娱乐活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区分下棋、聊天以及太极等相对安静的活动与剧烈热闹活动之间的重叠,减少彼此的干扰。划定动静有序的功能分区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思路。冷热相宜。针对季节性的空间使用特点,健身设施、广场、座椅等宜布局在落叶阔叶林植被下,对建筑日照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寻求夏季遮阳条件较好,通风顺畅,冬季阳光充足,避风效果较好的位置部署老年设施。使用便捷。规划需要研究老年人遛鸟、购物等空间使用路径,结合老人的行动距离和活动能力安排活动空间。把诸如广场、健身等设施设置在其体力可达的距离范围之内,同时兼顾其他行为活动所衍生的活动特点,如依据老人购物路径设置间距合理的休息座椅等。场地多样。老人的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外的,也可以依托于建筑物形成一定的活动空间,考虑适当的阳光和阴影,最好运用建筑界面,人造物或植物来创造出丰富的阳光和阴影的空间,避免出现夏季炎热或冬季阴冷的空间。多样的空间类型可保障天气降雨和风对老年人活动的限制,增加空间形态的变化,丰富空间活动的多样性。
⑶精细化的植被设计老年人活动空间的植被需要考虑季节性,宜选择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搭配,保障冬季的日照和夏季的遮阳需求。同时,还需要兼顾老人呼吸道疾病、过敏以及哮喘等常见并发症对植被的要求,减少花粉刺激和气味过敏的可能。再次,宜选用具有一定文化意义和典故的植物,丰富文化内涵,合理搭配不同季节植物的颜色和花果时间,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色彩纷呈。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这样才能起到春季遮挡风沙,夏季遮阳降温,冬季又能沐浴阳光的效用,使老年人享受一个健康、绿色的交往活动空间。
【关键词】活动设计 文化历史理论 学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45-02
一、问题提出
学生文化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及个人素质的形成和塑造起着重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各种精神营养。
现有文献中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观点看学生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多,本文尝试运用文化历史观点分析学生文化建设,以合理的学生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文化建设。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分析学生活动设计。美国学者艾尔.巴比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数社会研究都会探讨某个议题”[1]。本文经过分析后认为学生活动设计是学生活动成败的重要环节。
三、主要概念
(一)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2]。
(二)维果茨基文化历史观点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学生活动设计
为引导学生群体形成普遍共识的积极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而进行的详尽、系统规划
四、学生活动的设计
有研究表明,学生文化建设的特点是多层次性,多系列性,多侧面性和多形态性[2]。据此,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四个类型的学生活动设计:即仪式活动、美化校园活动、社团活动、校外活动。
(一)仪式活动
本文中的仪式活动是指学校常规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仪式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庄严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根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层次性,以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精神层次为核心设计学生活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的思想也经历了剧烈的冲击和变化,人们看待社会问题从教条单一向灵活多元发展。人们从活生生的现实中看到了科技和教育的巨大力量,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关注,使得我国的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学者刘旭东认为“教育是以如何促进人类成长、个体发展和生命意义的建构为依归的”[4]。这要求教育者要善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从众多的社会现象中区别善恶,从纷繁复杂的思想中分出好坏。
对于仪式活动的开展,各学校在形式上要通过共同点来体现仪式活动的严肃性,同时还要突出自己的特点。要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学生活动设计就要详细,从仪式中各项活动起讫时间的流程安排到场地物品的式样摆放规划,再到参加人员的着装与行为规范都应考虑到,力求达到仪式应有的最好的效果。
(二)美化校园活动
这里说的美化校园活动,是指在学校的支持下,以自愿为前提,让学生们自己制作装饰品美化校园。
依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系列性,设计学生活动时应包含学生行为和思考等多个维度。研究表明“学校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相传”。[5]因此,设计好美化校园活动便尤为重要。
美化校园活动能够很好的展示学生的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学生作品被用于校园美化后,会不断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对作品的评价,从而丰富学生的想法,增加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并且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喜爱校园。
美化校园活动有助于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动态。维果茨基十分明确地提出:“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6]。因此学校应发挥引导和调节作用,设计一个积极的思想核心做导向,将其体现在整体的美化布局方案中,做到自由发挥却不散漫无序,张扬个性而不凌乱嘈杂,让每个学生漫步在校园中都能感受到处处都在散发自己喜爱的气息,在快乐愉悦中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三)社团活动
本文所说的社团活动是指拥有鲜明观点和风格的学术派别活动。学生的学派活动可以是现有各学派的传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组织的针对某一问题的某一方面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讨论的学术活动。
根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侧面性,进行学生社团活动设计时要重视传统文化和学术素养的建设。鼓励学生用文章的形式开展论辩,使学生增强文化主体性,同时也能够使文化更有效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7]。
设计社团活动,要注意用各学派的不同观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爱国热情和世界眼光的新人[8]。
(四)校外活动
本文所说的校外活动是体现爱国精神的扫墓踏青活动和体现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精神的社区公益活动。
依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形态性,设计学生校外活动应采取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适合学生的校外活动可以驱动学生与社会环境对话。校外活动可以丰富并补充学生的生活,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了解国家历史,了解社会现状,了解自己的由来,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符合社会现实的动态的发展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生命体验。
设计学生课外活动还要关注师生交往。校外活动给教师提供了解学生的机会,了解整个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便从更宽广的角度和深度去研究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果[9]。
根据以上分析表明文中提到的四类学生活动基本涵盖了学生文化建设的要素,帮助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考虑的更周全更详细,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2] 课题组.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J].教育研究.2004(12)
[3]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刘旭东.教育学的困惑与生机[J].教育研究.2005(11)
[5]张冬梅. 人文社会科学专家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6(5)
[6] 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维果茨基思想研究之三[J]外国教育资料.1999.5
[7] 刘谦.学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性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1(3)
[摘 要]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在我国试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社区矫正概念已经得到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首肯。但是,由于正式的社区矫正立法尚未出台,各地自行制定的社区矫正文件又不相统一,因此,地方各级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不尽一致。有的基层检察机关是以帮助教育者的身份参与社区矫正活动,帮助司法行政机关教育服刑人员,有的则是以协调配合者的身份出现。笔者认为,上述检察机关的做法值得商榷。角色定位不准,难以有效发挥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应有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探讨。文章拟从社区矫正的性质与检察权的功能两个方面为进路,对这一问题略陈管见,希冀能裨益于社区矫正司法。
[关键词]社区矫正;检察职能;定位
一、社区矫正的性质决定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根本定位
(一)社区矫正概念
社区矫正又叫社区矫治,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它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从上述社区矫正的定义可以看出,社区矫正活动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社区矫正的主体按法律效力来分类,可以分为正式主体和非正式主体。正式主体是指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国家机关。非正主体是指协助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有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不同主体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作为正式主体的国家机关参与社区矫正活动是一种司法行为,所行使的是国家权力,依法享有职权,同时也承担相应责任,应当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非正式主体所从事的活动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其参与社区矫正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一般由国家机关来承担。
社区矫正的客体即社区矫正对象,是指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客体主要包括五种罪犯:一是被判处管制的;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三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四是被裁定假释的;五是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社区矫正的内容是指社区矫正主体通过一定的监管活动,限制犯罪者的一定权利,矫正犯罪者的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内容主要有:社区服刑人员报到、会客、请销假、迁居、政治权利行使限制等。
(二)社区矫正的性质
关于社区矫正的性质, 目前我国学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有“保安处分说”、“结合说”、“非监禁处遇说”、“刑事政策说”等观点。保安处分论者认为,社区矫正措施是对犯罪人的保护管束和保护观察措施,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的性质,而不是行刑方式。结合论者认为,社区矫正是刑种、量刑、行刑制度的结合。处遇论者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综合性的、与监禁处遇相对的非监禁处遇方式。刑事政策论者认为,社区矫正既不是典型的刑种,也不是典型的刑罚执行制度,严格来说,仅仅是一项刑事政策。
笔者认为,社区矫正是具有惩罚性和恢复性双重功能的刑罚执行活动。从惩罚性的角度来看,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刑相对应的刑罚执行活动,刑罚的惩罚性决定了社区矫正的惩罚性。在执行社区矫正时应当贯彻落实具体的惩罚性措施,以保证刑罚的制裁性,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同时社区矫正又具有恢复性,言其恢复性是指,社区矫正是一种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刑罚执行活动,注重的是罪犯的重新社会化。其价值取向以惩罚为基础,恢复性为主导,惩罚是手段,恢复是目的,即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公平正义。由此可知,社区矫正具有复合功能。从性质上来讲,将社区矫正定位为刑罚执行活动较为妥当。虽然社区矫正这种服刑方式与遵循严格程序的监禁刑相比严厉性较弱,而且还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仍然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不影响其作为行刑活动的地位。
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活动性质决定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根本定位。从法律的角度而言,我国法律规定,凡是刑罚执行活动都应当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罚自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如前所述,社区矫正在性质上是一种具有惩罚性和恢复性双重功能的刑罚执行活动,是一种行刑活动,所以,检察机关在根本角色定位上应当保持与社区矫正的性质相吻合。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根本定位应当为法律监督者,而且应当始终坚持这一根本角色不动摇。
二、检察权的功能决定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具体角色
(一)检察权的功能
简单地说,检察权即检察机关所行使的职权,检察权的性质决定检察权的功能,所以在探讨检察权的功能之前,需先明确检察权的性质。关于检察权性质,学者们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行政权说”、“司法权说”、“双重属性说”、和“法律监督权说”四种观点。根据“法律监督权说”,检察权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行政权,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司法权,更不是两种权力的简单混合。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应定位为法律监督权。笔者倾向于法律监督权说。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将检察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比较合理。
检察权的功能是指检察权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包括显在的功能和潜在的功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性质,决定检察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控诉犯罪,二是守护法律,三是制约权力,四是保障权利。控诉犯罪是检察权的本位性功能,是世界各国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行使公诉权指控犯罪或者行使侦查权查处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有守护法律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不仅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者,而且是程序的控制者和监督者,所体现的是检察权的制约权力功能。保障权利是检察权的重要使命,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过程就是保障民权的过程。受理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及时发现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二)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具体角色定位
一般而言,事物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检察权具有的四项主要功能:守护法律、控诉犯罪、保障权利、制约权力,使得检察机关可以在这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也决定着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担当什么样的具体角色。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定位的具体角色主要有三种:一是法律守护者,二是活动参与者,三是权益维护者。这三种角色都是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这一根本角色的展开,属于应然的角色范畴。法律监督按参与的时间划分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种。法律守护者强调的是监督的事后性,活动参与者强调的主要是事前、事中监督,权益维护者强调的
主要是事后监督。
1.法律守护者:本质性角色
检察权的守护法律功能和控诉犯罪功能决定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具体担当的角色应当为法律守护者,这是检察机关的本质性角色,有学者称之为“司法公正的守夜人”。正如法律必须被信仰一样,法律也必须被守护。而承担守护法律重任者便为检察机关,检察官的本质任务也即守护法律,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尽管各国的检察官制度不尽相同,但在守护法律的角色上是雷同的。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2009年9月2日,“两高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又指出,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发现有违法情况时应及时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保障刑罚的正确执行。由此可见,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对各执法环节进行监督检察,担当法律监督的作用,体现的是检察权守护法律的功能。目前具体监督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从发现检察建议的角度来看,检察权还具有预防犯罪的机能,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功能。因为检察机关通过针对违法犯罪背后的工作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违法犯罪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如果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出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行使侦查权的也应当是检察机关,这是检察权的应有之义,是检察权的控诉犯罪功能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检察监督主要是对社区矫正正式主体的监督,对参与社区矫正的非正式主体所进行的行为,检察机关不宜直接进行法律监督。
2.活动参与者:本位性角色
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活动,是检察权的制约权力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检察权在社区矫正活动中的本位性角色。在当代,民主和法治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防止国家权力不被滥用。在我国,因为国家权力实行议行合一制,所以在配置权力结构体系时,设置了一个与行政权、审判权平行的检察权,行使法律监督职责,目的就是要规范、约束国家行政权、审判权,使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应当与其他有关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检察机关通过对判决、裁定、决定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确保非监禁刑的依法适用,保证非监禁刑对象的适用条件和程序符合法定程序;通过参与交付执行检察,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执行机关的管理活动监督,保证社区矫正效果,实现社区矫正的恢复性目的;通过社区矫正检察,促使相关刑罚的变更、解除、终止公正依法进行,这都是对司法权的制衡。当前有的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重配合轻制约,没有以监督者身份参与社区矫正活动,行使法律监督权,保证刑罚的依法公正执行,往往只充当执行机关的帮手,这是放弃检察权本位性角色的表现,应尽快完成从单纯协调配合到制约与配合并举的角色变迁。
3.权益维护者:目的性角色
检察机关以权益维护者的身份参加社区矫正活动是检察权保障权利功能的具体体现。检察机关有义务行使检察权,给予法律救济,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受非法侵犯。检察机关运用刑事法律监督手段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是检察权行使的最终目的,故而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充当权益维护者是为目的性角色。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社会的公民,其未被依法剥夺的基本权利仍然受法律保护。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的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享有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的权利。检察机关在参与社区矫正活动中,应当接受社区服刑人员的控告、举报和申诉,了解掌握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无打骂、体罚、侮辱等侵害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反映情况属实,检察机关应当按情节分别处理。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或检察建议;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政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见图1),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也遇到了新问题,出现了新情况。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规模增加过快。近年来,地方高校扩招严重,学生人数增加较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目前各高校对本科教学投入增加较大,办学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与教师人数、实验室资源等增加还不成比例。
(2)就业压力、考研和公务员热影响大。我国毕业分配制度已从包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的自主择业,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与企业需求间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业压力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在本科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此时正是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的应聘、面试、笔试上。招聘会越来越多,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现在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又有就业率指标要求,所以毕业设计的客观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另外,现在许多学生忙于考研及复试、调剂、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这些都会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投入不足,准备不充分,草草收场,质量不高。
2.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精力不够。教师资源紧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对地方高校各专业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扩招大部分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的师生比例都在1:15以上。高级职称老师指导毕业生人数基本都有十几人甚至更多,造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担过重,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
(2)一些指导教师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上,由于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和科研任务较重及指导学生数较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很少与学生见面,缺乏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没有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和改进要求,使做设计(论文)过程出现无谓的偏差而后再修正。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进展不闻不问。对论文写作没有认真指导,初稿上交后,教师没有真正花点时间认真审阅论文的结构、规范性等,甚至有的根本不看,导致草草装订。
3.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尽管一般学校都有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条例,但许多院校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对该工作疏于检查、监督,实施不力。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缺乏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
二、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系,开展多元化模式改革与实践
1.学生层面的改革与实践
(1)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时,要求各学院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与宣传会,向学生讲解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就业和考研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将会导致不能按时毕业,则就业和考研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水中明月。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和科技竞赛。鼓励学生自己开展科技研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从事的课题研究,尽早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来。在学校层面上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和大学主办的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文科类征文比赛、外语类短剧大赛、艺术类汇演和创作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应用和消化吸收,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能力和质量。
2.指导教师层面改革与实践
(1)建立完善的导师负责制。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书育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大纲及指导书,认真指导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进程计划。
(2)加强资格审查,严格限制指导学生数,灵活选聘导师。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提倡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选聘校外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做指导教师,特别是当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尤为必要,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严格限制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
(3)组建指导团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指导教师学术梯队,由相近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导师团队,担任相近领域题目的学生指导工作。充分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和优良师风,感染和教育新教师。鼓励教师积极进入实验室,更多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开发,提高自身水平。
【关键词】高校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质量标准 研究
在素质化的教学领域中,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科学习实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有效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高校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标准。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论文设计中的社会实践,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在学生完成一整套毕业论文(设计)时,该毕业作业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领域中,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探索与研究。而在整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更在其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本身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真正实行起来仍是一项比较艰辛的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体现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相关院系较为复杂,且持续的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已不再是采用传统式的纸质方法,而是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而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论文抄袭、内容虚假等现象的产生,从而给衡量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加强衡量该项工作的质量标准研究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效本科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是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得以体现,其充分展现了学生从学习阶段过渡到社会实践中的一个良好转变。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充分运用到毕业作业实践中,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中,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质量。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1 教学资源问题
教学资源问题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问题起着一定的影响性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其主要是由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原有的师资资源并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因此这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高校开始聘用一些兼职教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但是从师资水平角度上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分析时,其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际的作业质量,给学生的作业带来更大的困扰。此外,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的课业较为繁重,因此一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论文作业的指导中,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1.2 缺乏规范的选题
对于一份优良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来说,具备规范的作业选题至关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中,学生的作业题目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大多数是教师事先拟定的,而后学生根据拟定的题目进行一定的选择。虽然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选择,但大多数题目内容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爱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其次,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进行分析的话,在选择作业题目时常常存在着扎堆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学生都选择相同的论文(设计)题目,且在指导过程中相同的问题需要教师反复地论述,而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时间,且降低了选题的目的与效率。此外,教师拟定的题目范围较广也是选题不规范的一大体现。一方面,教师拟定的题目过于简单,则学生稍加思考就可完成,而这则无法精准地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若教师的选题过于复杂或者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则会给学生的作业带来更大的困扰,一些同学甚至会照搬往届类似的作业,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符合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质。
1.3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足
对于毕业生来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按照相关规定来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需在学校完成,且所需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但是从实际的角度上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话,相关高校并没有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其只强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而对于学生来说,其需要在毕业前期准备相关事宜,如工作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或者准备相关证书资格考试等,因此这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进度与整体质量。
1.4 缺乏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制定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对加强学生的作业质量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学校在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上仍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且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作业缺乏一定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促使毕业论文(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加之一些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作业的不重视态度,致使其面对毕业作业时更是应付了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这对学校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质量标准分析
通过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与了解,接下来即是对如何有效地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标准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索。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2.1 外在式的质量标准
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主要可以从外在式的质量标准和内在式的质量标准两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其中,外在式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需要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准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标准进行一定的规范。例如,制定的相关性规章制度可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完成周期、题目问题、多人答题或者一人答题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开展。此外,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问题,其也可进行一定的探讨,如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环节以更好地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开展。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不同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外在式质量标准,这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2 内在式的质量标准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各大高校还需从源头抓起,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从而对此加强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下面主要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了一定的质量标准研究。
2.2.1 论文题目的严谨性
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时,其论文题目首先应当满足一定的严谨性与求实性,这也是有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业的首要条件,而这则需要相关教师在选题上应严格把关,对于各类论文题目其不仅需要进行导师资格审查,还需要编辑一定的撰写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所对应的专业、题目来源、题目类型及课题的背景与目的都需进行一定的确认,并要求学生根据选题对课题成果、课题文献等进行明确的说明,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论文题目的严谨性,而这也能避免学生进行盲目的选题,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2.2 选题过程的公开性
选题过程的公开性也是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质量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题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以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相关教师应进行公开、公平的选题活动。当学生在公开环境下完成选题的初选时,相关导师还需对结果进行一定的核实与调整,以使各类选题都有合适的学生人选,而学生也可以找到切合自身能力范围的题目,这对有效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 严格加强答辩管理
对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来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评定学生论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管理标准,这对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实践过程中,各大高校不仅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还需要倡导相关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对于答辩结果,各位教师需认真评阅,且对于一些成绩偏低的论文,相关教师也需采取有效的整改方式。其中,在答辩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论文题目进行仔细地讲解,还需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且回答问题的结果也参与到评定结果中。整个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需包括PPT、文本、语言陈述或者相关设计图纸等。
3 质量标准的具体落实策略
通过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加强了相关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也可提出具体的落实策略。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3.1 内容具体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来说,相关教师首先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题的质量,并需对立题提出具体要求,且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选题应坚决不予采用。其次,学生在开展作业内容时,应保证论文内容具体,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开展,如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应及时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以便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正常开展。此外,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时,需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以正确把握论文方向开展创新型的实践活动。
3.2 管理监控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保障高质量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此环节中,各大高校也需对此加强一定的重视,对于学生的选题、调研、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并需经由相关确认人签字,以此才能进行最后的打分。此外,对于学生的一些违反相关作业要求的行为,各大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3.3 考评机制
有效的考评机制是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方针,因此各大高校应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相关教师都需对此进行有效地记录,且不同环节在最终成绩上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定。在学生答辩之后,教师需结合各环节的记录及各阶段所占据的比例进行总成绩的记录。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高校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地督促,还可以改善高校的工作作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阶段,各大高校应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以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实现衡量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目标。总而言之,开展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对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峰,陈明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4:769-771+777.
关键词:毕业论文;撰写;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477?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6-03
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是需要学生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为深入了解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毕业论文的写作状况,提高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我院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现状,并分析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对象
我院2007级及2008级共415名学生,其中护理专业314名、医学影像专业58名、口腔医学专业43名,均完成了在校期间各门课程的学习。
3 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动机及方法、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及数据来源、论文的完成时间及场所、影响论文撰写的主要因素、获教师指导的情况、论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对教学的建议等。发放问卷415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所得数据。
4 结果
4.1 撰写毕业论文的动机及方法
在对毕业论文的认知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完成学校的任务,12.8%的学生认为是检验学习成果,仅有8.5%和1.1%的学生今后有做科研的打算和兴趣驱使。而在论文写作中有17%学生肯定自己是会抄袭的,30.9%的学生还持犹疑态度。
4.2 毕业论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4.3 影响论文撰写的主要因素
4.4 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及数据来源
在选题方面仅有23.4%的学生会选本专业科研论文,30.9%的学生对所选课题略有研究,27.7%的学生认为该题目好写,而只有22.3%和19.1%的学生是从图书馆、实习调研中获取研究数据。
4.5 获得指导教师指导的情况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有52.1%的学生是由指导老师指导的,有21.3%学生受到老师5次以上指导,还有38.3%的学生既有指导老师指导,又有其他老师共同指导。
4.6 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5 讨论
5.1 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从表1、2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未能全面认识毕业论文对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及影响今后的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虽然专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目前仍存在争议,但是毕业论文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看,它能使学生树立科研精神,形成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成就意识[1]。
5.2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从表3、4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科研与写作能力,所以第一需花较多的时间去选题,第二较难确定合适的选题,第三获取数据、分析资料的能力较差,第四写作水平仍处于总结、回顾分析为主导的阶段。从实际看,科研是专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医学专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2]。
5.3 改进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
表5显示,我院参与毕业论文指导的老师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较强,能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较高,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请教老师。但由于论文写作到第三学年毕业实习前才布置,学生因在医院实习而无法回校,而指导教师也大多不忍心要求学生回校见面,所以多以邮件、电话的形式相互联系,使指导工作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因此,在表6中学生就要求增加与导师沟通的时间、提前训练写作技巧、开展学术活动、订阅论文期刊等。
6 建议
毕业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6.1 调整课程结构
笔者认为将毕业论文的教学从最后一学年提前到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提早布置论文写作任务,增加《科研设计》、《文献检索》等课程,在写作类课程中融入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开展专题讲座、学习交流活动或学科竞赛等。既能让学生较早地接触毕业论文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和规范,加强思想认识,培养科研兴趣,锻炼写作能力;又能大大减轻学生和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现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书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6.2 完善指导方式
利用我院良好的院校合作基础如分校、实习基地及教学医院等,提前向他们毕业论文题目类型及要求等信息,不仅可以共同设计毕业论文选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条件,更可以请实习带教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样既能够让相关医疗单位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对所需人才进行设计定位,又能够使毕业论文选题更贴近医学临床实践并增强其科学性和吸引力[4],还能够通过毕业论文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疗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并熟悉实际工作中科研工作的开展方法,更能够让学生尽快确定合适选题,顺利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培养计划。
6.3 丰富论文形式
专科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将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模式,向应用性、实用性方面转变。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丰富论文形式,如学生可以自己的实习医院为背景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实习期间的所见病患编写大病历、病案分析;还可以丰富论文内容,如既可涉及临床也可涉及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医德伦理、卫生法规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或实习单位的科研活动、社会调查和学科知识竞赛等,以提交学年论文或其他毕业实践的报告来抵免毕业论文的学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或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建宙,周歧江,李壮.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2]张景龙.成人教育护理专科生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的分析[J].护理研究,20,(05):295-296.
[3]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