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儒学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由音位、音素、词和词组、句子及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Kluckhohn关于文化定义是: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其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器具;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区分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不可分割。任何语言都带有所属文化系统的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属性,充满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体现着民族的世界观。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不论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解释语言。
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一)独立学院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足首先,受到传统重视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影响,独立学院教师重视教授学生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但忽略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场合下表达出符合语用习惯的英语句型的能力,学生跨文际能力较差。其次,教师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再次,教师缺乏文化教学的具体手段。
(二)独立院校学生文化学习意识淡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交流日益增多,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很多机会进行跨文化交流。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目标语文化意识淡薄,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能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吸收目标语文化知识。(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个不可分割。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非常重要,通过学习目标语的文化,学生可以掌握其语用规则,这样可以输出符合语用习惯的英语表达。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听说的文化导入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文化导入,最重要的是通过输入不同语境下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运用交际用语输出合乎语用习惯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及语言禁忌。比如在打招呼或问候的语境下:如果中国人对英国人讲“Whereareyougoing?”他们往往认为是询问,而不是一种友好的“问候”。英美国家人士习惯气候寒暄,季节问候。教师可以将它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在上课的前几分钟里,用天气季节性的提问与学生交流,可以培养他们用英语去思维的习惯。通过角色扮演,在特定的语境中去操练相关的句型,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融入的本领。
(一)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有效约束力的从业指南和从业标准,它是会计文化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会计教学具有基本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二)会计精神。会计精神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精神准绳,它是衡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会计精神中诚信是其主要的精神原则,特没有特定的法律规定,但是却真实的存在与会计从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诚信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
(三)有形的会计物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进步,现在科学技术在人们的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保密技术等等这些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都是现代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二、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教育组织,文化是其教育的基石,若是没有先进的高科技文化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就不能够为社会培养诚信合格的优秀人才,总的来说将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为本,就业为主”,目的就是能够使高职学生尽快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有效的投入实践工作之中,以提高会计工作标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就能够在会计教学之中向广大的学生渗透、熏陶行业文化教育,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文化,成长成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人员从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诚信为本,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融入诚信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今后的工作之中不被外在的利益所诱惑,真正的做到诚信工作,努力的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促使毕业生适应企业。通过长期的会计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个学员都牢记从业的准则和从业的标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之中努力的按照文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做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这样在今后的就业之中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促进毕业生适应企业要求。
三、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的主要措施
会计文化建设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的作用,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之中:
(一)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彰显会计文化。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校园建设水平及建设内容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标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在学院建设中不断的对会计文化进行宣传,积极的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会计教学环境,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不断的彰显会计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在高职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文化。高职会计教学分为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标准,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把会计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教学之中就必须要加强这两方面课程的文化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操守,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体现会计文化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深入,学生对于校园活动的标准和深度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我们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可以通过举办会计文化节、会计知识竞赛及会计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校园活动,来加强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深入和发展,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会计知识。
关键词: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82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逐渐扩展,在沟通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障碍。美国著名学者塞谬尔认为:“人类的重大分歧和冲突的重要根源将是文化”。我们所说的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内涵,渗透于文化的各个方面,体现着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交流。如果学生学习的仅仅是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那么他们也许能够学会如何用外语正确的表达,但是在涉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土人情、等的表达时一定会受到制约。因为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对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特征有大体的了解。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不同文化间自然会产生差异。中西文化是孕育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由于我国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中华文化基本是在一个半封闭的相对安静的大陆环境中不断的繁荣发展,而西方文化的生成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两河流域等的开放性的海洋环境,政权不断更迭,因此文化得不到平稳发展。由于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中华文化的“静”和西方文化的“动”,更形象的体现在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差别。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性,推崇内敛中庸。与人交往时,非常谦虚,讲究“卑己尊人”,而西方文化则是崇尚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和独立性。他们把小孩子也看成是独立的个体,事事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词汇方面,也可以明显看出两种文化的不同。在英语中,“dog”是褒义词,经常象征着勇敢和忠诚,比如说“a 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而汉语中,“狗”多用于贬义等。再比如英语中会用“blacksheep”来表示“害群之马”的含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语言的文化特性,可能就会对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
2 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我国这么多年的英语教学大多过分强调英语的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输入,而忽略文化的介绍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导致我国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令人满意,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跨文化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英美概况”和“文化导入”等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或是选修课,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逐渐的对西方的发展史、风俗习惯、宗教喜好等知识有所积累,对于一些和汉语有异的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正确理解。
(2)英语教师应该在课上讲解词汇和文章的时候,多多介绍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英文中的很多词汇都包含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寓意。比如说在讲“chairman”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用“chairwomen”来表示“主席”的含义,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入“feminist”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为大家讲解,事实上男女不平等现象在东西方都一直存在,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女性意识到要通过抗争来维护自己的女性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因此在国外正式的文件中,也会避免出现这种有性别歧视的词语,用“chairperson”或“president”来代替。
在讲解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导入”环节进行西方文化的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主题,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就这个主题讨论两种文化的差异,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文化的内涵,同时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 兴趣 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17-01
日常教授日语过程中,语音、词汇、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知识以及日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等的训练普遍受到重视。为在各类日语等级考试中获得较高的通过率,许多教师极少把教学的精力和内容放在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上,也忽视了学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其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导入对于日语教学的重要性。长期下去,这种教学方式必将违背外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极其必要。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语言也逐步演变发展,并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人类使用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交流。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和语言有着紧密联系,为了交流,人类充分利用语言,为了更恰当地使用语言,必须了解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只有掌握文化背景才有可能掌握好一种语言,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内涵和精妙之处并准确应用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日语教学就不可能不涉及文化介绍。
二 日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真正精通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它的文化,了解其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同之处,否则无法真正使用这门语言。因而,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日两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历史,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日本颇多,所以有人以为两国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大,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日本因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日本人,必然会引起双方的误解,从而不能正确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因此,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必须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按照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交际。而作为日语学习者,就有必要在掌握语言形式、结构的同时,正确把握语言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日语进行交流。随着全球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越来越多的日语教育学者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大学日语教学课堂上加入了文化内容,不过,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研究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另外,大学本科生对于内容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而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涨,总体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过于注重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的讲解,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日语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三 实用日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研究和教学实践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思维,掌握与日本人进行交际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安排上刻意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简介,增加文化教学内容。以下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化导入方法和思路:
1.中日文化比照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一个极为常见且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大多来自对目的语语言结构和母语语言结构差异、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间差异的不了解和误用,因此运用对比法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行比较和鉴别才更可能关注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从而让学生自觉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2.文化内容与课堂学习材料融会贯通法
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介绍日本国家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因此,如果采用文化内容与课文内容相融合的方法来讲解课文,自然比参照教参直接进行讲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第二课堂补足法
日语课堂内的文化教学毕竟课时有限,因此,教师有必要把文化导入的教学延伸到课外,多利用第二课堂。为此沈阳大学近几年专门组织、筹划和举办了外语文化节。文化节期间,沈阳大学开展了中外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有关文化知识和中外国家风情的专题讲座,创办读书活动来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放映日语原版电影来了解日本的文学、教育、艺术和风俗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切实地成为课内文化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学生的文化意识也得以加强。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日本语言具有多重性、社会性以及民族性等特点,日语教师应结合社会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需要和日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思考和认清日语的本质,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日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
作为我国英语教育的中坚力量,高中英语老师首先要具备相当大量的英语文化的背景学习,对于学生喜欢的俚语,习语,进行系统性的编排,在文章的内涵和外延中进行渗透。
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更多的是建立在文化理念上的一种认同感,在对外交流中更深层次的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中英语的教学,首先要在课堂上进行语境的设计,将每节课的内容,通过一个或者几个故事进行组合并且提出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中西文化中,对于颜色,动物的指向性,年龄及生活化的问题的表达,都是具有明显差异的。
通过设计对话及短语的训练,将会把课堂变成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PPT,英文歌曲,联系孩子们的听力,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突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亮点。
一、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对于文化上的学习是动态的。
除了教师扎实的备课,讲解外,还学要学生大量的进行对话,将文章中的内在关联部分进行统一,善于参与互动,往往学生由于不愿意参与,对于普通的英语语法学习,词汇记忆学习都是很排斥的,如何来引导,最关键的是得到足够文化背景知识的训练,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的扮演,真正融入课堂,并且可以带学生在课堂中多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通过简单的对话,将欧美最新的文化导入到知识文化理念的学习,从而提高在整个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跨度学习。
二、就发展阶段来说,高中英语学习是以行为文化为主学习。
最基本的在于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知识的强化,那么作为英语的文化导入经常作为辅的内容进行学习,那么如何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说的过程,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显得尤为关键,文化背景的迁移,通过词语的对照翻译及图片的形式,将小狗、龙、色彩等通过不同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予孩子冲击,从而能够真正的帮助高中学生提升自己对于简单的认知到深入学习,由兴趣激发到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学习中,不仅仅能够通过图片,视觉上的冲击,并且能够真正的让孩子们从整个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获得新的理解。
三、通过文化知识小串烧的形式。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俚语的学习和深入的分析,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比如介绍欧美比较时尚的文化都市或者风光景色时,对于相关的知识采取联想,迁移的方式,突出实现所有作品的内在联系,并且可以在高中紧张的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坚持在语法训练上。
突出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语义表达上的差异性,运用测试的形式,将平时课堂上或者高考试题中,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归纳,并作为测评,反复的让学生在习题的过程中,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在表达上的直观判断性选择。
五、通过写作中,俚语或者习语的运用。
来帮助学生提高真正的文化学习的书写,这一点,相对来说最能帮助学生在文章书写中,体会到英语文化中,最能够帮助人提升的部分,总而言之,真正的高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更要通过文化传播的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国际化接轨的今天,提升整体的素质。
当然,在整个的学习互动中,一定要把握听,看,读,写的内容在选择点上的可控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听得音乐,歌曲,可以多选取欧美的乡村音乐或者励志音乐,在电影的节选上,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动画或者获得大奖的励志影片,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正向信息摄入,读书多读取最新的知识要点加以分析,层层的推进,只有真正的将英语学习中,英语的看,听,说,读,写,议论这六个方面进行文化上的针对性关注,那么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作为一个基础,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掌握一种文化氛围和学习的动力。
结语:在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互联网将动态的文化氛围传递给学生,在提高学生面对不同学习成就的基础上,更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光. 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之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报,2005
[2] 关姗. 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关键词】跨文化导入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英语教材本土文化外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92-02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那位韩麦尔老师说的一句话道出了民族语言的巨大力量:“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英语与汉语都包含着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跨文化导入,是实现两种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有效途径。
一 概念界定
1.文化与语言
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对于文化的理解,现在社会存在把文化作为知识、价值、思维方式、修养、行为、态度、信仰、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语言是相关文化的关键。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著名语言文化教育研究专家Kramsch在《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中认为,应该把语言和文化看做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使语言和文化教学融合为一体。
2.跨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的目的并非要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interaction)。语言交流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跨文化对比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注意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培养正确的文化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外国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文化无好坏之分,对待外国文化应采取客观、宽容的态度,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外国文化或拒绝外国文化。
二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本文选取了西南师范大学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下面简称西师版),对教材中包含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文化导入中出现的问题,论证跨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看得见的文化与看不见的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西师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文化的模块和单元,比如小学六年级,每个单元都会设有Culture Garden,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1)关于全球化下的共同文化。以六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介绍Air School,Internet的普遍运用。(2)生活方式的文化。如不同国家的交通规则(Different Traffic Rules)。(3)风土人情。米饭在不同的国家的不同吃法。看不见的文化包括:(1)价值观念。这些文化行为内容包括礼仪观、面子观、关系观,如颜色、数字、手势、动植物、物品的文化联想等。(2)思维方式。不论是思考问题的模式、方向还是情感态度、观点意见、个人隐私、时间还是空间等的概念,中西方间的差异很大。(3)交际文化。外语交际属于文化型交际,其中有不少交际文化问题,所以,外语课程中要注意介绍中西方交际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和能力,如称呼、招呼问候、寒暄、介绍、邀请、拒绝、拜访、约会、帮忙、送礼、告别等中西方礼仪礼节知识。
2.跨文化的碰撞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碰撞。汉语文化氛围的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西师版教材中没有单独将这两种文化拿出来作比较,只是在不同的知识点中一笔带过。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跨文化的碰撞无处不在,任何一个简单的知识点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比如中西方对颜色(例如红色)的不同意见等。因此,应在课程内容中增加目标语文化、中国文化和中外语言文化比较。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通过讲故事、英汉翻译、对比讨论、案例分析、观察、调查、采访等尽可能多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相关或必要的文化知识、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
和大多数教材一样,西师版的教材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文化的内容多偏重于事实的介绍,缺少深层次的感同身受。其次,本土文化介绍的比重小。为了营造英语语言学习的氛围,英语教材中更多的是展示外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介绍则一笔带过。再次,文化内容不系统,大多是根据知识点的需要引入,点点分布,相关内容并不面面俱到,并且缺少归纳性的描述。
三 小学英语文化内容的导入策略
1.夯实传统文化,不失本我价值观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对小学生而言,对传统文化体系、文化蕴涵、文化精髓的认识并不全面和系统,因此在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时,要先夯实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的文化意识。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保障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且还可以在导入外国文化时避免产生混乱,避免学生将外国文化作为自身态度、情感价值观取向的严重错位。
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给学生普及常识性的知识,依据教材提供的知识点有层次地导入文化,能够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
2.多种方式导入,构建文化体系,注重开放、包容与实践
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基础之上,要注重建立开放、包容、实践的文化意识。文化始终处于多元化和变化发展之中,需要构建开放的文化体系。文化本身没有对错,跨文化的对比与交流要保持包容的态度,不以本民族的标准衡量其他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交流不同文化的价值也是英语教学者的教学目的之一。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跨文化导入中首先要夯实传统文化,再将外国文化导入,进而进行跨文化对比,不仅可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且可以更深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含义,避免出现“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阿尔封斯·都德.最后一课(郝运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71~75
[4]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 日语教学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
日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运用日语进行听、说、读、写、译和在工作中因需要与对方进行交流。但是,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日语教育者如果离开了日本文化教授日语的话,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就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所以文化导入就成了现在以至于将来日语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原因
1.目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雪胡仲文教授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即文化能力。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认为,学习一门外语的目标是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从目的语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理解它的意思及内涵,可见中外学习者都格外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随着中日之间经济及各方面交流的不断增加,日语专业成了热门专业,在社会上也掀起了学习日语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虽然学习日语的人数在增加,在专业考试和能力考试中也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学习者使用日语的能力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主要就表现在跨文化交际时,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比较多。
2.文化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国际化速度加快,地球慢慢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中国和日本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然而,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文化习惯、国民的语言表达习惯及思维习惯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地方。因此,日语教育者要多多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文化教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教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它只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
2.日本文化特征在日语中的体现
在与日本人交流或者看日剧、听磁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日本人使用以下这样的会话文:
①「どちらへ?
――「ええ、ちょっとそこまで。
②「前日、御走でした。
在这些日常用语中,处处都体现着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暧昧文化。这些表达方式好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才形成了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第一个例句中问话人并不是真的要打探听话人的去向,而是作为因为看到听话人外出来表达一下见到对方高兴的心情和关心对方的心意的一种寒暄方式而已,所以听话人只要礼貌性地呼应一下对方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现象,就会觉得日本人难以沟通,不通情理。其实这只是和“你好”归属一类的寒暄语而已。再看第二个例句,说的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可能是几天前、几周前的事情了。日本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受到了款待之后,除了当时表示感谢之外,在以后的见面时不论时间长短,都会再三表示感谢的,并不是因为让对方花了钱,而是向对方表达上回愉快的经历令人难忘,会永远铭记于心,是一种以此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在日语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情况,例如:有很多学习者发现日语的敬语比起汉语的敬语复杂得多,非常不好掌握,这就需要在教授日语敬语的过程中,对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文化,还有“内”“外”文化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经过比较长时间学习的学习者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这样的单词やけになる、取り入る、こだわる、、む等和甘える有关的单词,这与“甘え”心理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可是“甘え”在汉语中并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翻译方式来表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日语教学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而且不能局限于几个方面,这就提高了对日语教学者的要求。
3.中日文化差异对学习者日语使用的干扰
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交流时,很多人都习惯于使用肯定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肯定的态度,而实际上,日本人受文化的影响,更习惯于委婉、暧昧的表达方式,因此相对来讲即便是表达肯定态度在很多时候使用的却是否定的表达方式,例如:
①私はこれだけしかできない。
②彼は四にならなければりません。
在会话中对一些词汇的使用不当,阅读文章或者对一些影视作品,甚至日本人的处世方式的理解上都与日本人有很大的差异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交流,这些都是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
4.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文化不存在正确与否、道德与否、优劣与否的问题,因此,对待别国文化一定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并且,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种态度教授给学习者。
(2)实用性原则
文化导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日语语言的教学。因此,在必要场合导入必要的文化知识就足够了,即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在不必要的时候导入文化知识就有跑题的嫌疑了。另外,过多的导入文化知识就会使住客颠倒。因为文化的导入只是语言教学的辅助手段。
(3)去粗取精原则
在中日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及科技的制约,必然有一部分内容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有些内容甚至是有悖科学发展的。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过时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对比,吸收日本文化中的精髓为我所用。
三、结语
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习者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综合素质,具备一种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减少日语使用的语用错误;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死记硬背,更要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使学习者能够学习到真正活的日语。
参考文献:
[1]海保,博之,柏崎,秀之编著.『日本教育のための心理学.新曜社,2002.4.
[2]金田一,春彦.『日本の特.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1.8.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问题分析 培养途径
商务英语课程是目前许多高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新兴实用课程,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门课程受到了许多同学的青睐。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门课程不是单纯的“英语+商务知识”,它所涉及的不仅有语言的交流,外贸活动,还有文化的交融与沟通,因为对外商务的各个环节都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略了文化意识,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不利于交易的实现。因此,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年以来,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大多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与文化脱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为会说英语,具备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业活动。然而,在现实中因缺乏文化知识,造成的误解和冲突时有发生;语言学习与文化脱节,可以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在商务课程中,教师授课往往停留在语言形式的层面上,要求学生反复掌握语法规则。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也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障碍。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长期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一味地讲解和练习;课堂上的互动活动几乎没有或者制度化,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譬如在词汇讲解时,许多教师会针对词汇的表面含义进行讲解,忽视词汇背后的文化讯息、语用原则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而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能反映出其语言本身的特征,还能体现跨文化的语用特点。长此以往,导致许多学生虽然掌握大量语言知识,但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大量的研究证明“语法能力的获得并不能保证相对应的语用能力水平的提高”(Bardovi-Harlig,1999),也可以说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语用能力不一定高。中国学者胡文仲(1997)认为:“文化错误”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因而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实际交流中,一定程度的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使对方可以理解,且不影响交际,但是语言表达和运用上的失误或在交际中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错误;则可能使正常的交际过程出现令人不愉快的误会,严重的可能使交流或交易中断。这样的错误不但使交际本身的目的难以实现,而且会给彼此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在《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传统和信念,这些传统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1921:221)也就是说语言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实及文化习俗之中,因此要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规则,还要懂得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语用能力,学生不仅对商务知识有系统的了解,而且流利地使用英语,提高他们参与各种商务活动及了解其他国家商业文化的能力。这本课程通常将商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相结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特定商业范畴中的运用,强调有效的英语表达能力与准确的商务文化知识的运用,这使商务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型特点。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只有深刻了解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对语言形式产生的影响,才能取得商务交际的成功。Morden(1995)建议所有参与国际交往活动的人都了解文化差异。他还特别强调文化差异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成功地将产品打入新市场和新国家;国际人力资源发展项目的良好运作,团队成功所依赖的合适的技巧和能力,等等。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培养的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系统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列入教学内容。在商务知识的讲解中,应注重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同学们的背景文化知识面。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1993)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并不是排在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从开始学习外语的第一天起文化就始终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讲解如何安排商务活动的时间时可以以“西方国家的节日”为专题,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感恩节、复活节、圣诞节等西方重要节日的来历、宗教渊源及节日习俗,从而更进一步了解西方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2.商务英语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语言文化对比观。
不熟悉目标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我们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得体、合适。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可以说是由于对英汉文化差异缺乏了解,按照汉语的认知与思维习惯即语用迁移所致的。(肖婧,2006)在要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这种失误,教师还应注意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背后的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的习惯性用法。通过对比,学生对西方文化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说英语时也不再会生搬硬套中国人的文化模式。这也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知识,而且具备对我国和英语国家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学员的语用意识及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英语及其母语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
3.增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在不断的交流和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传统授课课堂的重要延伸。以往的英语教学更多重视专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够。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穿插任务及实训项目,将交际型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在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话剧的形式模拟真实现场。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学生亲临真实的商务场景或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使同学们有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积极组织各种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多渠道了解异国文化。
王还先生(1990)曾说:“任何人学英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套错。”因此对外交际时,用汉语思维将使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及得体性受到影响。中文语法概念、习惯用语、和文化习俗在学生头脑里已根深蒂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不了解,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在说英语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思维。
此外,音乐、书籍、旅游、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都是文化沟通的渠道,它一方面提供了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许多非语言交际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使他们对英语的实际使用有所了解,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还要关注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及语用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及交易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Bardovi-Harlig,K.Exploring the Interlanguage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A Research Agenda for Acquisitional Pragmatics[J].Language Learning,1999(49):677-713.
[2]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Morden T.“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management”.Management Decision[J],Vol33,Issue 2.1995.
[4]Sapir 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Brace,1921:221.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