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案例式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很多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即仅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案例,而忽视了课标的要求,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课标是案例的“灵魂”。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紧密围绕课标内容,建构出本课知识体系,在此框架之上设计案例,让案例真正为课标服务,为教学服务。如人民版必修一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学生掌握英、美、法、德四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特征。为了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其他教师的相关经验,设计了“李鸿章环游欧美记”这一教学案例。本案例利用李鸿章于1896年4月-9月出访欧美的史实,以李鸿章的视角,观察德、法、英、美四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这样的设计,让平日里始终是“家—学校”两点一线的学生仿佛伴随李鸿章一行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和李鸿章一样思考和探究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为风雨飘荡中的大清国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在此案例背景之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活络起来。接下来,学生积极阅读教材,对教师设置的情景问题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了对该四个国家代议制特点的学习。最后,教师再通过案例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表格,落实教学目标。
2案例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应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距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的历史知识时,由于政治经济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史实较难理解,教学重点更是无从突破。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则有助于加强其对史实的了解和知识的把握。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过于困难。针对此问题,笔者同校的一位青年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场法庭断案:“布鲁图是罗马城的贵族,喜欢到各地旅游。在旅游途中,他因经费紧张而向埃及铁匠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卡西并没有收到钱,卡西因此将布鲁图告上罗马法庭。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这个“以下犯上”的官司呢?为什么?”在课堂上由学生担任“法官”,现场断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课堂上一瞬间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接下来,为了完成“断案”的任务,教师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第一,回归教材,让学生分阶段归纳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二,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断案”;第三,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法庭宣判”和相关法律依据。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断案”表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阶段的罗马法在其所处的时代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罗马法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和具体法律条文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对罗马法的性质有了直观的体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案例语言力求生动化
(1)主持人的角色
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讨论内容,把握教学进程,维持好课堂讨论秩序,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在讨论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那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程序,明确学习要求及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尽早进入讨论的状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发言顺序和学习进度,引导和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使讨论总是围绕一个题目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形成热烈而有序的讨论氛围.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有头有尾,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言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控制作用是通过发言人的角色体现出来的,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当好发言人的角色.发言人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教师的发言不能仅代表自己,而是要反映学生的整体意见.发言人发言,不能原样照搬学生的发言,也不能任意取舍,而是要对学生的发言作简要的总结和整理,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发言人的角色是教师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之一.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整合能力.
(3)导演的角色
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虽然以学生为主,但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实际上一直处于教师的严密监控与指导之下,教师要像舞台上的导演一样,发挥潜在的影响力.教师通过导演的角色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陈述个人的见解,什么时候评论他人的观点;通过导演的角色规定哪些学生发言,哪些学生不发言,哪些学生多说,哪些学生少说.导演角色的灵活度很大,难度也很大,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循循善诱,启发引入开局
引入开局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引入环节.案例教学引入是学生讨论兴趣与热情启动的基点,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好的开局有利于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自然地进入课堂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讨论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案例讨论的开局.
(1)情景创设法
即将案例的特殊环境、主要任务、关键场景等,通过语言、实物、课堂布置等,融入讨论现场,形成案例的情景氛围,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之感.以此开启案例讨论的序幕,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激情和兴趣.
(2)案例回顾法
即由教师对案例的故事梗概进行介绍,还原案例的矛盾点、疑难点、关键点,引导案例课堂讨论环节的启动.通过案例回顾,可将学生引入讨论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跟随案例介绍,逐渐进入角色,进行案例讨论.
(3)演示导入法
即通过与案例相关的报道、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料或专门制作的动画、影片等,将学生引入案例讨论环节.
3聚焦矛盾,推动讨论深入开展
围绕问题,聚焦矛盾,逐步把讨论推向深入,是教师组织案例讨论应该运用好的一个主要方法.虽然案例讨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按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把握内在要求,采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实施,推动案例讨论深入开展.
(1)明确目标
组织课堂讨论的基本目标是,激起学生兴趣,营造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因此,课堂讨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案例的主题和基本目标,使之明确研究、讨论活动对于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发表见解.
(2)关注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是案例讨论的重点,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把握处置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引导、讨论、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难点问题.
(3)聚焦难点问题
越是难点,教育价值越大,越需要聚焦.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对于难点问题的认识,在和学生分析研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引导他们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看法,实现对难点的突破.
(4)鼓励学生讨论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和不同意见,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4掌控节奏,灵活解决问题
讨论节奏是指讨论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驰等.课堂讨论应该有、有平缓,要张弛有度、井然有序,既有使人激动不已之处,又有使人平静之时,体现出讨论过程的节奏感.但课堂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冷场、偏离主题、发言不均衡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1)出现冷场的情况
冷场指的是当需要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时,课堂保持较长时间的沉默.冷场主要出现在讨论的开始阶段,此时学生往往慎于开口.处理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三点:第一,讲清问题,指明方向,再做开场白式的引导动员;第二,发现冷场时,立即对开局引入中涉及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分析,简化问题,引导学生发言,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第三,教师可以采取“点名”或者“顺序发言”的办法让学生发言,引导善长发言的学生继续发言,同时“肋迫”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或对前面的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逐步让缺乏自信和有羞怯心理的学生适应讨论和交流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研究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尽量避免提过空、过大和过于抽象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
(2)出现纠缠不休、游离主题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主题,直接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处理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三点:第一,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引导学生逐步回到主题;第二,沿着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到主题;第三,以委婉的方式扭转局面,走向正题,如可指点一下事先写在黑板上的主题.
(3)出现发言不均衡的情况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发言过多或发言过少时,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于发言过少的学生,要多引导、多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发言;对于发言过多的学生,教师则要有意识地限制他们发言,或者以诙谐的方法打断他们的长篇大论,或者规定他们的发言次数和时间等.总之,教师应从教学目标、课堂讨论的整体进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而有效地引导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
5总结讲评,归纳梳理观点
总结讲评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归纳梳理学生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讲评是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达到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情况,对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课堂讨论中形成的共识与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总结讲评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应把握两个方面:
(1)对讨论组织情况的总结
教师应从整个课堂讨论的情况出发,回顾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为以后的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2)对讨论主题的总结
合理开发、选择、使用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兴废的基础,在具体的新闻评论案例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把握案例选择、案例结构设计与编写、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重要环节。
1.案例选择环节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在案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案例选择的类型,二是案例选择的标准。案例选择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针对新闻评论思维、写作训练的基本案例,这类案例主要针对具体现实情境中的具体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背景展示;当前新闻评论业界对评论作品的组织、策划案例,这类案例通过访谈、分析和附录文献等形式,把学习者带入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编辑、制作过程中,使其直接领略一线新闻评论工作者所面对的情境、他们的思考以及业务操作的规律。案例选择的标准,应从政治导向是否正确、传播效果是否良好和专业水平是否突出三个方面来衡量,这是要求案例选择时“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掌握业务技能为着眼点,在确保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只有在政治导向、传播效果、专业水平三个方面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选择出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就是一个符合上述案例类型和选择标准的具体案例。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襄阳日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治庸问责、构建支点、文化立市、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创新与人才、规划引领、新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先后刊发了17组龙仲平评论,共170篇。这17组系列评论,“既是《襄阳日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战略部署的舆论先导,也表达传播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诉求的共同心声,在襄阳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选择《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作为新闻评论教学案例,从案例类型上看属于当前新闻评论一线对评论作品的组织、策划案例,符合政治导向正确、传播效果良好和专业水平突出的案例选择标准,教师重点从评论如何策划、选题这个理论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系列评论的策划者如何通过策划、选题来体现媒体的特色及定位,对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示范意义。
2.案例结构设计与编写环节为达到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为整个新闻评论教学的案例设计相对统一的结构必不可少。具体而言,新闻评论案例的结构应包括:案例简介、案例作品、案例访谈、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附录。下面以《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为例来说明新闻评论案例的具体结构设计。案例简介:对《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的社会背景、选题思路、与案例相关的新闻评论知识点作简要概述。案例作品:选择17组系列评论中的一组作品全文予以课堂呈现。案例访谈:由老师带领学生对《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的策划人、编辑进行了访谈。可设计以下访谈问题:如何针对襄阳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进行评论策划?策划一组系列评论,报社是如何对各种资源加以利用、开发和配置的?在策划系列评论的过程中,报纸应如何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这样的系列评论策划,对贵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什么影响?并对访谈过程进行记录。重点是通过访谈向学生呈现新闻评论一线的策划、选题过程及真实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这是一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环节。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总结其可供借鉴的评论策划、选题的思维方法、操作模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撑。案例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案例学习情况,列出结合案例的讨论题目供学生课堂讨论。如对此案例教师列出的讨论题目是:评论的策划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系列评论的选题具备哪些特点?系列评论有什么独特的功能?案例附录:将17组系列评论的发表时间、评论标题列出来,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阅读。此过程可由教师设计案例结构并提出案例编写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编写案例,分工合作完成案例编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与案例相关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相关案例讨论题可以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
3.案例教学实施环节案例撰写完成后,便进入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几个阶段,需学生和教师互动完成。(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研读案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例的全貌,在案例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将案例学习的相关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成学习团队,收集、整理与案例相关的新闻背景、评论作品、策划者及作者背景资料等,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案例的初步认识。如我们在此案例课堂教学前教师就要求学生分小组收集与襄阳市“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治庸问责、文化立市、新区建设等主题相关的重大新闻报道,了解与此相关的系列评论的选题背景;要求学生通读选定的系列评论全文,对每一个系列评论的主题与风格形成认识;要求学生查找策划人的相关谈话及文章,对策划人的策划、选题思路有一定了解。(2)教师讲课过程中呈现案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在合适的时机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呈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讲述,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堂阅读,由学生以团队形式将自主学习的案例资料在课堂上陈述等。不管采用哪种呈现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把案例中的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讲述清楚。如在《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案例的课堂呈现中,就采用了多媒体的案例呈现方式,通过案例PPT,教师将与案例相关的新闻背景、评论作品、访谈录像一一在课堂上展示,带领学生进入龙仲平系列评论策划过程的真实情境。(3)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评论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但是对于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点却不可能仅仅通过了解案例就可以知晓,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如在此案例讨论环节,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展开团队辩论,学生就较易掌握从传播与接受的规律来看,评论选题会受到特定时期媒体报道重心和社会关注倾向的影响等新闻评论的重要理论知识点。(4)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如针对本案例,教师课堂总结的内容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从案例的讨论中总结概述出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即影响评论策划、选题的社会、媒体、个人因素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学习小组在案例教学的所有环节的参与情况及表现,总结经验,分析其不足,为今后的案例教学奠定基础。学生的课后总结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成新闻评论策划方案及评论作品的修改完善,尽可能付诸实施或发表;二是写出案例学习手记,对自己在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及对案例本身的认识进行总结,加强对新闻评论实务及新闻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评论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4.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环节(1)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效果评价是完善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构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案例选择环节:评价学生参与选择的案例的类型代表性及其是否符合政治导向、传播效果、专业水平等选择标准;案例结构设计与编写环节: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结构设计进行完整的案例编写并达到相应的要求;案例教学实施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具体案例的研读、讨论、总结情况。(2)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实施教师按照以上评价指标对学生在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将其纳入到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在期末考试时和试卷分数以不同的权重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评定,从而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评价学生学习《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这个具体案例时,教师将学生参与的案例选择、案例编写、自主学习、小组及课堂讨论、自我总结等环节确定一定的评分标准和加分条件,逐环节给予一定的分值。在案例选择、案例编写环节要求学生参与选择的案例具有现实代表性,能对当事人进行有效采访,案例编写结构完整等;案例教学实施环节在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将具体案例学习与相关理论知识点学习结合起来,以组为单位作出学习PPT在班上汇报;小组及课堂讨论部分要求学生在班级讨论时间能回答教师提问并积极参加讨论;自我总结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学生在课后写出案例学习手记,总结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及收获,如果新闻评论策划方案及作品能够被媒体采用将获得加分。这样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再是传统教学评价的“期末考试说了算”,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和动力,有效将案例教学落到了实处。
二、案例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教师的挑战
1.案例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尽管案例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在新闻评论教学中如操作不当,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案例选择失当,案例本身缺乏代表性,仅仅为讲案例而讲案例,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及引导作用;教师能力不够,导致课堂讨论失控,课堂冷场或偏离教学目标。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妨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时间分配不当,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用时间太多,挤占了必要理论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学生收获不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精选案例,案例要有代表性,所选的案例必须涉及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加强教师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及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提问,严格控制案例教学讨论环节的内容及时间;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不仅仅是案例的选择和编写的难度,还对教师的责任心、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进行案例教学的教师,首先应革新教学理念,舍弃“理论———实践———理论”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新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理念,将新闻评论教学从实践出发上升到理论并最终回归到实践;其次,教师应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互动与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升华,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教师应重视案例库的编制与更新,应以滚动推进的案例库建设支撑教学,确保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了解新闻评论业界的最新发展。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威廉•梅茨有一句名言:“没有一个学新闻的人能够在教室里成长为行家,因为教室不提供实景。”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
民商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其对案例教学是极其渴望的,如目前的民事借贷和商事借贷如何区分,民事担保和商事担保应否区别等等,都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个案分析以分清现状、理清法理。但从现有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其实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民商法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的思路和出路。
一、角色定位——案例教学的实质价值
(一)案例教学的引进——对传统教学的批判
1.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中国学生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至学生生涯结束,其接受的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即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演讲,学生坐在下面不停地记笔记,没有思考,有的只是被灌输既有的学术观点、优秀成果;没有开拓创新,有的只是学生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这种传统的教育,教给学生的只是如何更好去接纳现成的东西,更好地应付考试,而不能带给学生一种将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2.我国传统法学教学的不足
我国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于其教授的学生多数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特别是在法学教学方面,对于学习民商法学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实践和分析能力,那么即使是学校里面的佼佼者,在毕业面对职场公共时,也只能被称为与社会脱节的法律人。毕竟书本上的东西是有限的,它也只是前人在自己的经验上总结出来的,不像现实世界内容丰富,不断变化发展。
3.国外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世界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各国的案例教学的具体一些细节情况显然是不同的。例如,在美国,案例教学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即由学生总结案情,分析判例中隐含的规则;教授只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思考。而在德国,其练习课即相当于案例教学,由高级助教或者教授助手主持,由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由主持人组织讨论并加以系统终结。虽然各国案例教学的细节不同,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显然是一致的。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即从设问引导分析的法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或者说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用法律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模拟演练,其价值是十分明显的。传统教学所缺乏的即为案例教学的价值,亦即问题导向的开放式、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总结归纳和问题解决试案的提出。
(二)案例教学的价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教学目标——理论+实践
哈佛商学院曾把案例教学界定为“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进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教育大词典》认为“案例教学是高等学校在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国内有学者认为,“所谓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
2.教学开展方式——教师+学生情景互动
法律现实主义者将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律”和“行为上的法律”。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就是让学生拥有书本上和行为上的法律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导,自己动手去查找大量资料,在资料查找过程中,进行总结,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而老师则是一个提示评价的角色,在学生进入误区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提示,在案例结束时做一个总结,评价学生们的观点。可见案例教学是能培养将理论与创新,动手与动脑结合的法律职业能力人才的必要武器。案例教学的价值是巨大的,但是前提是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否则案例教学就会出现大量的问题。
二、问题透析——民商法案例教学与现实的冲撞
在我国实际的民商法学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学体现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价值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民商法学案例教学的目标价值问题
在我国,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批判和对国外教学经验借鉴的产物。然而我国对引进来的案例教学的定位却偏离了原有的位置。在现今,我国高校虽然认识到案例教学给法学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吸取到精华,只是一种表象,其实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所讲内容,老师采用中间穿插小案例的形式来阐述问题。这种中间穿插式案例教学的确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完全错位了案例教学的价值定位。民商法学案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力,预期达到一种对话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是一个中立的评价者。即以卓越法律人才为教学目标,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从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法律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从知识、思维和实践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二)案例教学的选材问题
案例教学,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案例。
1.案例的选择问题。如何选择一个案例,既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说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在案例教学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在我国,相比于判例法的美国,案例来源选择受到很大局限。法院判决书显然是选择案例的绝佳途径,但我国并没有强制规定法院必须公开每一个判决;而法院公开的判决,又都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案例来源相对有限。
2.案例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在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中,大多数案例来源于教课书,它们大部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设计编写的,并不能很好地涵盖和深入每一个知识点。而法院的判决书,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固定版本,学生通过判决书在得到真实案情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法院的判决结果,这在无形中固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往往只是从法官判决的角度去理解案例背后的法理,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三)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问题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包括根据教师选择的案例,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和总结案例。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案例教学仍然是书面式的教学,仍然是象牙塔里的实践。面对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复杂多样的法律关系,层出不穷的纠纷,难以固定的立法、修法以及适用法律等,象牙塔里的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只是身在情景再现中。例如在模拟法庭这种案例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在课下反复地模拟排练进而在课堂上发挥。纵然有些教师很好地应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案例教学只是情景创设,纸上谈兵对学生来说依然是无实战的教学方式。
三、出路探寻——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思
在我国,案例教学本可期待的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此在探寻民商法学案例教学的出路时,我们一方面应极大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价值,将其作为深化理论知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引入美国的“诊所式”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以求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实践性”的卓越法律人才。
(一)“诊所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诊所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进行教学,强调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律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从而缩小法律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的距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笔者预期将“诊所式”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即将案例教学归属于传授“书本上的法律”的教学方式,即是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而将“诊所式”教学作为案例教学的补充,作为传授“行为上的法律”的教学方式。
在高校中,开设“诊所式”教学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与法律援救中心合作,高校可以将经过案例学习的大三大四或者研二的学生,送到合作的法律援救中心。在法律援救中心,学生真正地作为法律人,可以亲身接待当事人,参加案例研讨和庭审等等。并且在法律援救中心,学生将由法律事务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带领学习。
2.高校自己成立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或者义务法律事务所。如武汉大学成立的“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在该中心服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法维护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民告官”等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学生亲身接待咨询,回复信件和电话,诉讼,并且组织街头法律宣传教育等等。
3.与知名公司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如与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合作。在公司企业的法务部门实习中学生可以参与公司章程制定,在一些证券公司更有机会了解实践中公司如何成功上市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传递的知识,并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法律道德思想情操也进行了深化和熏陶。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们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信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在“诊所式”教学中,学生在法律援助中心或者弱者保护中心,自愿无偿地帮助社会困难群体,并可能经常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平等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们就会在自己的思想中不自觉添上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民商法学案例教学的重构
对民商法学案例教学法预期的目标是,训练学生法律思维方法,教授学生法律内容,更注重教会学生法律推理的方法,即像法律职业人那样思考。
1.对教师的要求
运用案例教学实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要相应地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完成从划分专题选择案例提前布置任务层层设问、启发思维总结归纳等几项明确的任务,每一项都不容忽视。
(1)对于教授法学课程的教师来说,其可以按照课时,将本学期所开课程分为几个专题,针对这些专题进行系统的教授。按照相关专题,教师要选择好与专题知识点相符合的案例,案例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视听资料等,但要注意案例应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疑难性。教师将选择好的案例和资料,提前交给学生预习准备,并应有硬性的要求,如要求每个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或者就该专题的某个方面写出自己理解思考的小论文。
(2)在课堂中,教师应将案例作为理论知识深化的工具,研究分析完案例后,学生必定要从该案例中收获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引导作用,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课上,让每个小组代表作课前预习思考的汇报发言。然后,老师可以就理论知识背景做个简短介绍。再针对学生的思考发言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问题讨论。每个问题最后教师都可以做一下有关此问题的前沿观点介绍。
2.对学生的要求
案例教学其价值最终体现来源学生对其参与的的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1)课前预习,学生要阅读上文中教师交给的相关资料,然而学生却不是简单地进行阅读,要在阅读材料案例中,不停地思考,发现疑问,然后带着这种阅读的成果,在课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那么这样一个阅读思考和探讨的过程就形成一个理论深化过程。
(2)对于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表现,是使课堂不至于冷场的前提。提高学生课上发言的积极性,除了从学生兴趣入手外,应该制定严格的成绩评定制度,即将课堂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评定标准,可以将课堂表现列为70%,考试成绩列为30%,甚至不用考试将课堂表现列为80%,平时的案例报告或者小论文列为20%。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偷懒的机会,同时也给那些害羞不善表达的同学一定的动力。
(三)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几点问题
1.引入“诊所式”教学出现的问题。
“诊所式”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来源。但在实行“诊所式”教学时不可避免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经费问题。在“诊所式”教学的基地,学生开展的是义务法律帮助,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如何维持基地运行,经费来源是个重要问题。现有已开办“诊所式”教学的学校,解决经费的来源除了学校自己拨款,主要是与国际学校开展合作项目,得到国际支援。因此,今后在开办“诊所式”教学时,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国家应当予以支持,这是一种法学教学的改革,旨在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毫无疑问,政府应予以财政上的支持。
(2)师资来源问题。“诊所式”教学虽然类似于放羊式的教学但是也不能缺乏老师的指导。但是在高校中,一般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教师是很少的,而教师的科研任务很重,加上教学任务,就很难再分身从事“诊所式”教学基地的指导任务。所以可以考虑从律师事务所招聘一些兼职实践导师,主要从事在幕后给予学生指导的工作。甚者高校和公司企业合作开办实习基地,从而是整个法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
2.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构建案例教学,首先就需要对高校传统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即高校“进门”难,“出门”容易现象的改变。这一现象导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进入大学后的学生,出现懈怠迷茫,甚至只想混个文凭,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这个问题必将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冷场,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上述案例教学其价值实现,就必须依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高校将“出门”的门槛拉高,将课堂上表现作为成绩评定标准,如果学生不积极应对,课前不做大量准备,那么他就会挂科,而将挂科与毕业的标准挂上钩,挂上一门课学生就毕不了业,这样就会督促学生努力配合老师搞好学习。再者大班教学问题,要发挥案例教学的实质意义,小班教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就对高校师资力量提出了考验,而在中国法学教育出现尴尬境地的今天,相应的缩小法学教育的招生数量,不失为一个良策。
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
导学案,是指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通过对新课程深入的研究,精挑细选编制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材料,它主要涵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等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是学生以“学”为主,老师以“导”为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拿到导学案后,先自行学习,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教师归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进行适当点拨,突破疑难,小组展示合作结果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导学案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1)坚持学生以“学”为主,老师以“导”为辅原则。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学,强调的是接受性的学习。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导学授课,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不再是课堂主导者,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促使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2)注重知识的层次化、递进性原则。
导学案教学时,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设疑时必须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则。
对于还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身心尚未成熟,因此导学案教学时必须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导学案来设计课本问题,采用学生浅显易懂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坚持教学过程中的多向互动原则。
教学时要做到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师本之间(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生本之间(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利用“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可以帮助学生自行了解课本内容的知识脉络,是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课本知识缺乏系统的分析,预习起来往往像“无头苍蝇”没有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学会理清知识结构,寻找课本的重点、难点,懂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迁移应用,最终学会如何完成自主阅读。例如,在教授《宇宙中的地球》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些问题:①何为宇宙?②宇宙之中有如此多的天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③太阳系中有哪行星,由近及远是怎么排列的?一边让学生阅读课文,一边让学生将问题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根据提纲问题自主阅读的能力。
2.利用“导学案”设计启发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利用“导学案”设计启发问题,这是一节课的关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导学案中设计的启发式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旅游开发与保护》一课时,在讲述基本的概念之后,可以再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播放些相关的视频给学生观看,透过真实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热情。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派代表进行阐述各自的观点与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评。点评过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社会人士对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献策的视频,让学生可以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合理。这样的导学设计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序,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又可避免教师过多的单调讲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3.利用“导学案”设计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利用“导学案”设计游戏教学,通过各种小游戏、扮演角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学生在游戏中个性强、好表现自我的特点,在游戏中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巩固所学的知识。游戏教学,在整体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思考、动脑动手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落后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例如讲《宇宙中的地球》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太阳系行星位置排序游戏比赛,将行星和太阳的图片分发到每小组手中,并归纳每个行星的相关特点,一个小组拼图,另一个小组负责计时,拼完后交换。通过小游戏的设计教学,既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对学到的知识再巩固。
4.利用“导学案”设计梯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利用“导学案”设计梯度内容,要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进行。教师根据导学案的内容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梯度地设计上课内容,将简单易懂的问题略过,将存在争议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探究,实施导学案计划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学案导学法中,探究讨论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形成感性认识,为小组交流及完成导学案练习做好准备,加深对疑难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教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性:①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产生差异的主因是什么?②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③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前面的两个问题,由简单的、初中时学过的知识点切入,引导学生对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各自特点的回忆,并分析出不同纬度是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因。这两个问题,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使其有信心能够进一步探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则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进一步深化地理环境对区域农业的影响,引起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挑出同学普遍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课外补充知识进行课堂精讲释疑,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效果。
三、结语
1.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案例是基础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课前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熟悉案例,课中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课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案例。案例教学过程是不仅是学生自己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开始和不断深入的过程。
(2)主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传统教学方式的目标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更多知识,但并不重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另外,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协作为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解决问题提供动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更好地融入社会。
(3)优化了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案例教学法实现了多种教学形式的优化,将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班级谈论进行合理的综合。在案例呈现的同时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结合使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4)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评价与传统教学模式中追求标准答案不同,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对问题形成的自我看法和问题解决办法。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中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应该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颇为独到的见解。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并且有系统解决方案的答案更加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赞赏。案例教学法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使得学生厌倦传统说教的课堂教学的状态得到改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教学情景,充分融合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也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通过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理解和认识,了解普遍规律以及操作方法,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案例课程的设计
(一)教师准备
(1)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案例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在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2)选择合适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教学任务,密切结合教学活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案例的选择。恰当的案例,有时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合适的案例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案例内容切合市场营销学教学要求。由于教学案例的类型多样,有综合案例也有专题案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应该突出课程的难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②案例的情节符合客观实际。案例教学法强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选择与客观实际背离的问题很可能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只有选择与实际相符的案例,才具有分析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③案例涉及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选择的案例如果在课本上可以寻找到现成的答案,那么案例讨论的意义不大,因此,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④案例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与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密切,而且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案例,涉及的知识最好是学生已经掌握或学过的内容,便于讨论时知识衔接合理。
(二)学生准备
①每个人都做好发言的准备。市场营销学中的观点都是经过别人加工形成的知识结构,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差异,对于给出的案例,每个人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小组讨论中每个人收集资料,整理思路,做好发言准备。
②做好讨论前的心理准备。一般来说,有些同学会害怕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缺乏自信心,会给案例教学形成障碍,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更多的表达自身观点,那么同样在班级同学面前就不会露怯。
③做好与他人合作的准备。在合作中,可以有效利用他人资源,通过评价他人观点,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和相处。
2.2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的基本过程
(1)案例导入在案例导入阶段,师生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的准则建立概念框架。在案例导入时,让小组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
(2)设计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是案例教学的实质,案例中囊括了多个层面的问题其解决方案。案例教学的课堂市场需要进行"头脑风暴",需要紧扣教学的中心目的,发现案例体现的主要问题,同时问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还需变化提问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
(3)案例展示案例展示的方式会由于教学目标以及案例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前展示相关案例,有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从而避免讨论结果趋同。在案例展示方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直接向学生发放文字材料;教师描述案例;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利用现有环境的人和物情景再现案例等等。案例展示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全面展现出案例所描述的情况,使得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讨论打好基础。
(4)案例讨论在讨论进行时需要小组之内探讨和交流。讨论的结果可能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些出入,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也会有所变化,从而使原来复杂的局面逐渐明朗。案例讨论的顺序并不总是一定按照问题提出的序列进行,一般围绕着问题展开。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集中讨论居于核心地位的高影响力问题。同时,学生需要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其目的并不在于最终得出确切的结论,而是要让师生充分了解和预见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
(5)总结和延伸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探讨的案例进行总结。对有意见分歧的地方,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在每次案例讨论结束后,对过程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最好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口头阐述,旨在交流小组讨论成果。课后由整个小组合作撰写一份书面的报告,书面报告的撰写有利于进一步地利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巩固课堂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回顾案例的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形成。
3评价与反馈
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案例教学评价与反馈。我们通过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以及总结和归纳,将它融入到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案例教学展开评价:
(1)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即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来判断,例如是否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活动,分配的任务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能否做好前期的准备以及后期总结工作,是否能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通过活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想法,博采众长。
(2)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最终的成败也直接体现在学生是否能从中学到东西,有所收获。学生在过程中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以及过程中的记录和学习的结果就能体现出他们的收获。
(3)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洞察能力体现出来,也可通过活动前后的学生的准备记录和最终的活动总结的对比来判断其发展状态。
(4)学生的学习收获。由于学生个体的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也会存在差异,可以通过阶段性的随堂测验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进行案例分析测试等。案例分析测验是以随堂作业或课堂讨论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相关的案例,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阅读分析,并以书面的形式作答或进行现场分组讨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同时要求教师在评价中灵活调整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例如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
4结论
1.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模拟真实项目设计(社会投标),掌握标志设计的流程,巩固标志设计原则、表现手法及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3)德育目标:同时通过实战演练,在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毕业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1.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标志设计的流程,巩固标志设计原则、表现手法及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对设计项目的整体把握能力(如:创意构思、技法表现、沟通交流、团队协作、时间控制等)。
2说教法
本次课教学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之初,我在思考: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应该学到什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把握好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传授的尺度,而教学内容的设计,如果太专业,不从生活实例入手,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基于这样的考虑,分析教材后,我首先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生活,走近学生熟悉的标志,这样我就有了想法: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制作休闲食品标志。休闲食品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食品,自然他们都喜欢去设计,都希望被认同、肯定,“学以致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并张扬了自己的个性,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从而得以体现。
3说学法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我所面对的学生12级平面设计班的学生,是一群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学生。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就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法、实际操作法等方式,逐步完成工作项目。实训课的特点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突出了培养技能这一教学目标。为了避免知识讲解的欠缺,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自学问卷的方式加以弥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品交流与评价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我有意识地创设出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将作品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和设计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析,错误让学生议,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同时我借此来培养学生们客观、全面判别事物的能力及审美能力。通过学生互评作品,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也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借助这种有效的教学评价,我还能得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4说教学流程
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按照预设的内容,结合课件,步步为营开展活动:创设情景(假设让学生们自己购买饮料的话,同学们会买哪一种呢?通过两瓶饮料(一瓶有标志,一瓶没有)的对比,引出标志的重要性。激情导入新课(项目制作、作品交流、作品评价),在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进入,总结拓展及课后作业。这样的活动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了知识的层次,学习难度不高,学习起来轻松、有效。学生兴趣浓、情绪高,从而突破难点,使本节课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5说教学效果预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标志设计的流程,巩固了标志设计原则、表现手法及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培养了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同时通过实战演练,在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了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激发起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提高,为毕业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6说教学反思
6.1本次教学结束后,总结我的教学收获如下:
(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工作项目制作切实可行。“学以致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并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充分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与学充分互动,通过合作、激励、点评等办法,把学生的学习“乐”趣逼出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3)自学问卷的形式设计新颖实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巧妙的将各种新知融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自然的展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的主动学习。
6.2反思本次课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失误与不足:
(1)自由分组考虑不周全,应将本学科掌握较好的学生均匀分到各小组,使他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教学效果会更好。
(2)学生所做出的作品要多给以肯定与鼓励,对于学生的失误应及时更正,感觉到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本文提出了在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效果。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广泛性、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来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因为实施案例教学方法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参加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在该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内容
1.1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这个一致性指的是在选择案例教学时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也就是说要保持所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方法。以往我们教学习惯于把案例局限于教材,采用的都是一些已经发生的离学生生活或接触很遥远的案例来教学,这样的案例讲授方法对教学来说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有好的案例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当通过国际贸易实训过程等来收集案例,编写适合教学的案例,为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收集更好的素材库、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2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选择案例时应当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的案例,并且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设计案例的时候应当结合知识点经过仔细的推敲,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具有操作性与诱导性,更符合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体现了教学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典型性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1.3时效性
时效性指的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才用实效性的案例教学从而更能启示学生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进步与时世的变化,很多贸易惯例等都会有所改变,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m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便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2确定合适的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2.1教师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之后,就是对自身位置的确定,即教师的定位,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在案例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提供学生讨论分析的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问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学生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改变以前的被动学习地位,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在确定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学生应当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传统的讲授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追求结果的习惯。当教师拿出案例叫学生自己分析时,许多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找不到案例的关键点,很容易根据案例表面象征下结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初步熟悉案例分析技巧之后,又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即认为与教师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因此,教师应当使得学生明白一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学生应当结合案例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可以通过团体或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实现分析的目的,即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总结观点、运用观点说服他人,以达到案例分析的真正要求。
2.3结合实训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除了在课题内师生积极配合教学相长以外,还可以通过实训的方法来促进案例教学的效果达成。引进国际贸易教学实习软件,比如:世格平台教学软件,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操作室,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模拟实际操作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操作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和编辑有针对性的、适合教学效果提高的案例,这样既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材又促进了国际贸易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