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毕业选题。
不要选太偏的题,选太偏的题有可能导致可借鉴的资料太少,到最后落下个力不从心的结果。也许很多老师在选题的时候给的建议是不要选太常见的题目,其实我个人见解是这是个误区,竟然学校安排了这些题目,理所当然就能被选择。更重要的是常见的题目也能推陈出新,你可以用流行或者高级的语言来新解这个论题,这样也能拿到理想的分数。选题另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选太宽太泛的题目,一旦你的指导老师是个比较严格的人,要求你按要求办事,你就会有点自食其果了。
二、掌握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该掌握的还是得掌握,个人觉得数据结构可以忽略一下,毕竟《数据结构》是运用主要体现在程序的实际开发中,而其理论知识都是大套大套的,对于答辩提问实在不宜,所以答辩中不会过多的涉及数据结构的知识;而对于系统开发必不可少的《数据库》知识,在这里我推荐重点掌握一下,数据库中重点要注意的是查询这块,答辩的老师可能会针对你具体系统中的某个查询要你写出数据库语句,比如当时我答辩的时候老师就问了我一个牵涉三表查询的问题,还有主键在这个系统表中的串联和功能。
三、掌握毕业设计开发使用的语言。
这里所谓的掌握并不是需要你真正的能用一门语言去开发一个系统什么的,是你得对这门语言熟悉,略知其一二,能知道它有什么优势以及它在日常开发中的作用,并且掌握一些基础的,如定义变量,基本语法结构,其大致的开发模式;有了这些东西在你毕业答辩的时候就多了一份胜算。据我了解,一般学校的答辩也不会很为难学生,其一是老师都是来自学校本院,提的问题也是相对基础的,只要你答的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出太大的洋相,基本及格还是没有问题的。其二是学校自身得保证他们的升学率,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
四、毕业论文。
论文这块比较的重要,我就多啰嗦几句。1)论文格式。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容不得半点马虎,投机取巧那更是给自己挖坑。刚开始就能把格式这块重视起来会给指导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哪怕你的程序不是非常的完善。2)论文目录结构。计算机专业大多数专业(可能部分学校的信息管理专业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不过肯定会开软件项目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都必须学习软件工程,一般论文的结构都是按照软件工程所要求的在做。一般来说论文目录结构主要有一下部分:绪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总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这其中绪论这块我就不详细说了,需求分析这块也没有过多要说的,只是把各模块实现的功能概括出来就OK了。总体设计中就牵涉到数据库设计了,这个就得注意一下了,你得明白自己的系统使用的是面向结构还是面向对象,针对不同的开发模式需要绘制不同的图,如面向对象就需要包图、类图、E-R图之类的。详细设计中配上系统运行的截图,然后附带实现方式,不要放过多的代码,不然代码过多会影响论文的排版和整体美观。调试分析这块很多人会忽略这块,其实这块会无形中给你加分;因为软件测试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界有这样一句话:代码是调出来的,这足可想见其重要性,因而在论文中配上测试,会体现出你的专业性和学习认真的态度。论文后面的感言就不多说了,都是些新的以及对老师的感谢,懒得自己原创的话可以去搜索引擎网站搞拿来主义。毕竟这块在论文中不太被重视。最后强调下参考文献还得属于开发语言的家族,免得弄出不必要的笑话。当年我答辩的时候老师都是挺重视这块的,可能是这块容易出问题又或者这块能体现出word排版的水平
五、系统。
系统这块,根据学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可以事先跟学校毕业的师哥师姐先了解下。要求严格就老老实实做。据我了解,一般的学校还是只要能实现主要的模块就行了。比如人事管理系统,员工信息、出勤、调岗就是重点,而打印报表这块就没做太多要求。而对于类似ASP中的字符过滤,java中的抛出异常稍微松懈下也无伤大雅。毕竟毕业设计是由没有实战经验的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开发学生完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1.1实现技术、经济的一体化及资源共享
一直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上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现如今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已经不适用。并且,负责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管理方式落后,既不懂管理也不懂技术,导致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采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管理,将各个部门相互联系,在日常工作中交换信息,各部门的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技术交流,实现了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可实现资源共享,项目管理需要对信息进行跟踪、收集以及处理等,过程相当复杂,并且信息量大,只是靠人为来处理信息很容易造成信息丢失。而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则不同,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进行整理、归类,以工程数据库为中心,进行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会有很多资料,例如建议书、施工设计图、工程验收等各阶段所产生的材料,计算机系统根据工程信息的格式、类型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将资料实现共享,使建设工程各个部门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更便于管理。
1.2控制物资,实现现代化管理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可了解到物资管理的情况,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物质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采购工程材料,此时可通过计算机编辑限制条件,可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采购量是否满足或是大于请购量,请购量是否与设计量一致等,再采取相关措施,从而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可有效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的结算、验工计价等,均在企业内部进行,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资金运作实现了统一管理,合理使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更降低了资金的运作成本。就我国目前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机会不断增多,计算机技术是拉小我国项目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采用计算机进行项目预算
建筑企业的生存离不开项目预算,工程项目预算是企业获得利益的关键环节,但是,建设项目预算往往比较复杂繁琐,预算人员难免在预算中出错。预算工作常常需要消耗预算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所取得的效率并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管理部门可采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审核等工作,计算机相关软件可达到审核、预算编制的要求,直接打印概预算资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错误率低,大大减轻了预算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预算人员便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分析上,采用计算机相关的软件,根据公式输入数据计算出预算结果,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准确率为百分之百,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整理出来的预算文件十分完整,并保存简单,具有安全性,需要进行更改时,打开相应文件便可更改。预算工作量大,预算人员若是单纯进行手工预算工作,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计算机则不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算工作,并且计算结果得到保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2评标工作
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期需要进行投标工作,标前评审、造价询问等一系列工作都十分重要,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工作,可将实际中的评标工作转化为电子方式评标。在招标与投标这两个项目过程中,招标的一方首先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制作电子版的招标文件,电子版招标文件与传统的纸质版文件相比,更方便携带。然后招标方根据电子版的招标文件准备相关的设备,开展招标工作。至于投标方当收到电子版的招标文件之后,需要进行招标文件的填写工作,填写数据以及价格等,完成填写之后生成本件进行保存,电子存储设备上会有清楚的记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招标文件。电子版的招标文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制度。另外,在计算机分析技术下,历史数据和招标工作存在的规律,可不断提高评审水平,使评审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招标工作是建设项目中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将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用到此项工作中,使传统的招标文件转变为电子版文件,有效提高了招标的工作效率,使招标工作更加公平化和规范化。
2.3在审计与监理中的运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各个领域上都得到广泛运用。在工程审计工作中也使用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审计工程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投资的检查核对,另一个方面是工程量的检查及核对,工程程序复杂,并且工作量大。在此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中,计算机主要是充当监督和审查的角色,对已经竣工的工程项目进行审查和监督,并结合国家制度,对已经结束的工程、工期等一一进行审核。另外,在监理工作中亦可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近年来,我国监理工作逐渐规范,此时,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运用到其中,可有效促进监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在监理过程当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信息,达到控制监理整个过程的目的。传统的工程监理主要是通过手工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效率低,极不适应现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需。采用计算机来完成监理工作,取代手工方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审计与监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人力来完成,而这两项工作较为复杂,人工完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采用计算机来完成,可使监督和审查规范化,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现实技术是道路桥梁设计在公路桥梁设计中,设计人员经过对公路桥梁的设计技术、设计方案及基础设备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形成设计方案,用于工程施工的使用。在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与传统的设计方式相结合,通过现实虚拟技术与其模拟技术以及用传感器等技术将设计方案进行模拟,设计师将改设计方案整合成为三维式的设计,使设计方案利用图纸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施工中,不仅能够直观的将设计进行良好的运用,还能够使设计具有方便携带、美观等特点。使公路桥梁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促进了社会及公路桥梁事业更加优质,有利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
2高速公路计算机设计和虚拟现实
2.1国内辅助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是不亚于金牌的平面,平面设计的高速公路的和平的方向是表面上的程度与信息媒介元素,最终确定因素的木桩的坐标木桩高速公路。首先,根据地形线等确定高平面设计的开始和结束时和污染要素的人行道上。确定总趋势和自然美设计的高速公路。道路设计中做出怎样的选择污染轮廓,考虑到各种因素:
(1)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对应该是水平齐的连续兼用地形协调的环境和周围地形。(2)维持打破均衡和型号飞机。(3)皮犀利的直线。
2.2道路辅助设计
根据直线道路中央部署文件共享和扩大,总是起伏的空间设计概要道路的举动,汽车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地等级、道路性能的自然条件和工程经济研究和空间的大小和长几何结构,人口迅速、交通、经济、合理的安全、高旅客。这种需求需要高速公路上好的形象。垂直截断面的主要道路概要设计的结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道路纵断面的结合,平面图明确确定道路的位置。
3两个电脑和建模高度化技术
公路企业建设中工程中分,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综合性因素的考虑。将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项相组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筑设计中,基础的模型与施工的模式在通过电脑的制图技术,运用图纸的形式明确的展现出来。
4联合业务系统的电脑技术
提供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人类得到更多的效益,因此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续期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逐渐受到重视。CSCW(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的具体的意义是指人的任何地方,得益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在虚拟环境下将信息的接收传送功能进行结合。道路桥梁设计中,充分的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这一特点,将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在设计中明确的体现出来。
5电脑ERP技术
对于电脑生产技术是1950年代末太空梭和军事工业发达国家。道路桥梁设计也为了缩短工期的整体事业,届时韩国,对于3比CAM,提出了并行的概念。CE简称公社事业执行的主要需求能够共享数据库和相关人士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赞助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设计和开发PDM-II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很早的太空与军事领域方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工程的设计、检测、图片处理、机械制造等高端领域的应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在近些年,被各国普遍应用。公路桥梁设计中也逐渐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高效、智能、科技化先进等特点与设计有效结合。
6电脑辅助报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开端,逐渐渗透到学校、社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强大的电子时代,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变迁,培养出的大批高素质专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被推广至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了当前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重在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格外重视社会的要求,致力于不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计算机人才。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去运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实施教学,特别是在课堂上应该格外重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学习经验,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形成完整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模式,专注于为高校教育培养专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本科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价值
(一)限制条件较小
通过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的推广,高校的学生与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时的交流与沟通,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空间与时间界限,老师们与学生们不再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校园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图书馆进行阅读,及时有效的获取最新的图书信息,学生们更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国的学生专家与老师进行交流,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
(二)便捷的信息处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供了信息充足的储备空间,同时计算机技术中的处理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繁杂信息,特别是在学校信息资源的处理中可以有效的储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教育资源,通过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快速且便捷信息查询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增强学习自由程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模式与学习内容,通过自由选择来了解了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又在视频直观的观赏中学习书法佳作的创作技巧,并将其学会分享与保存,对于日后的使用和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由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们只能通过枯燥的书本知识与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讲解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掌握,因此限制了学生们学习的自由空间,导致学生们无法自主的选择学习模式与内容,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实质性提升。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在教育行业更是发挥出了其方便高效等优点,老师可以进行大量的信息查找从而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上机的方式来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方便学生的学习,吸引同学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等优点。同时这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社会变成了信息大爆炸时代,如若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这项科技,同时能够克制自己,有节制的使用电脑,那么计算机技术带给学生的,将是巨大的学习资源信息库。由于现在科技不断地发展,将计算机运用到设计上,进行立体的构建以及配色上的搭配。现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设计过程更加便捷。而且通过计算机进行绘画设计,更加地细致,可以检测出设计中的漏洞。计算机可以作为辅助的学习工具也可以用作一项考核机制,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推行计算机的考核制度,这样一来更方便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审查。更加利于设计的进行。因为设计不仅仅需要有创新的思维,熟练地手法,但是却需要设计师进行反复地修改,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交互式应用对于设计方面就十分有利。随着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交式应用已经逐步的运用在了现在的教学模式之中,并优化完善了现今的教学模式。远程通信着重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控制能力,对现今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有着推动和完善的作用。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本科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学习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
西方国家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飞快,水平相较于国内计算机技术水平要高出许多,因此需要从一定的角度去借鉴西方国家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过借鉴的过程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转化成真正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本科高校应该重视计算机教育的过程,重点增强与国外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不断的吸取国外优秀经验与技术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运用计算机技术调整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加全面的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创造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在高校开展的计算机教育中,应该逐渐加强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的交流,努力的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与先进经验,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创造的价值和利益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们充分获取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及时有效的接触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需要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只有通过接触最前沿、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才能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创造出学习并探索的动力,努力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知识修养与水平。
(三)提升实践能力激发潜能
创造是一种激发动力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没有取得进步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目标,并积极的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培养学生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机的应用,通过实践过程的根深蒂固,激发他们创造的潜能,通过启发式思维的开拓,让学生们在真正投入到工作以后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不断的实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从而真正在计算机发展领域前途无量。
四、结语
本科高校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教学上虽然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培养出一部分具有专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但是从全面的角度分析,国家计算机教育机制仍旧有需要完善的空间和提升的必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高校应该格外重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有效的发挥出来,通过高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才能,为国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李波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芳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10-212.
[2]章才能,樊洪斌.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发展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6:116-118.
随着公司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应用到公司各种业务领域,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已被广泛应用。因此,研发一套基于B/S结构的计算机及外设耗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的实现办公耗材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
1.1计算机及外设耗材管理现状白银供电公司办公耗材费用由信通公司集中管理,根据省公司每年对办公耗材的超市化采购计划,由信通公司负责在超市化采购平台中统一采购耗材,并分配给各单位使用。
1.2存在的问题各单位上报的耗材计划及费用估算无具体依据,随意性强,可参考性差,往往造成采购来到耗材不能使用。超市化采购周期长,且1年只有一次采购计划,如果买不到需要的耗材将导致这1年都无法再购买需要的耗材,给正常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2需求分析
2.1用户角色本系统根据登陆用户角色和职责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大致分为:设备维护员用户、一般耗材领用用户、采购员用户、仓库管理员用户、企业审批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系统提供灵活的角色设定和权限的分配功能,可随时新增、删除及更改用户权限。
3功能模块设计
3.1功能模块划分本系统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将系统分为六大模块,并按需求提供各种汇总和查询报表。
3.2主要功能模块描述(1)设备台账管理模块实现计算机及围设备台账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对设备与耗材对应关系进行维护(2)耗材管理包括采购管理和出库、入库管理两个子模块实现对耗材采购、出入库及耗材领用管理。(3)采购管理子模块对购买耗材及备件进行全程跟踪。本模块还包括购买计划管理,账务管理,报表汇总等子模块。各模块均有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导入、导出等功能;(4)耗材出库管理即耗材领用管理,管理员通过各单位的领用申请,给各单位分配耗材。(5)用户登陆模块实现权限登陆,并根据不同用户显示不同界面,进行不同的操作。用户登陆后可根据需要修改自己的密码。(6)系统主页模块本模块是用户登陆后的主界面,由此可链接到其他的操作界面。在主页面中显示当前工作需要处理的事件及其状态,显示查询和汇总情况。(7)用户帮助模块即用户操作指南,帮助用户无障碍的顺畅操作本系统。(8)系统管理模块维护组织机构,实现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
4数据库设计
4.1静态数据静态数据包括系统用户类、维护设备类和耗材类。(1)系统用户类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职务、用户密码、权限ID等相关描述;(2)维护设备类包括设备ID、设备名称、设备资产号、型号、品牌、生产日期、责任单位、责任班组、使用人、设备来源;(3)耗材类包括耗材ID、耗材名、耗材类型、耗材型号、库存数量、购买单价等。
4.2动态数据包括随时更新的设备信息、耗材领用记录和耗材数量,购买资金、库存数量、耗材领用跟踪状态标志、用户权限标志等。
4.3数据库设计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选择时基于ORACLE处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网格控制,以及数据仓库等方面的强大功能,还根据该企业现有数据库情况,以及与其他应用管理程序的数据共享等因素,确定采用ORACLE10g数据库。主要数据库表及字段:
(1)设备台账表:存放计算机及设备基础信息数据。
(2)耗材库存表:存在设备耗材库存信息。
(3)耗材领用记录表:存放耗材详细的领用记录。
(4)设备与耗材对应表:存放设备与耗材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hp1000打印机对应的原装硒鼓耗材型号信息等。(5)组织机构表:存放单位(部门)、班组信息。(6)用户权限表:根据系统需求,存放系统用户及权限信息。
5结束语
1.教学项目的选择
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教师企业实践等方式,对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查、研究,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又兼顾学生认知规律的实用型项目进行教学。在教材中,精挑细选了以下七个项目:(1)会展宣传平面作品系列(会展海报、入场券等的设计和制作);(2)纪念册的设计和制作(封面、封底、扉页、内页等的设计和制作);(3)房地产宣传平面广告系列(户外广告、售楼处海报、宣传单等的设计和制作);(4)相册设计和照片处理(照片的修饰和美化,相册模板的设计和制作);(5)化妆品新品推广系列平面作品(柜台平面海报、新品宣传册、包装盒等的设计和制作);(6)网店装修(网页美术设计和制作);(7)校园或企业环境布置系列平面作品(标志设计、户外宣传牌、墙面装饰标语、装饰画等)。在开发项目时,要注重项目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第一步。
2.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结合
中职学生喜操作厌理论,可是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在学习“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时,如果不掌握平面设计的理念和规律,制作出来的作品很容易出现构图杂乱无章、色彩搭配不和谐等导致视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在阐述设计理念时,本着用到多少说明多少的原则,根据作品中体现的设计原理,进行集中的有针对性的说明。通过知识拓展,以及系列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系统的学习,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教会学生灵活利用各种平台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从狭小的课堂中跳出来,引导思维向着广阔、深远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对于美术设计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观察和模仿是一个良好而简单的开始,学会以专业的眼光去鉴赏作品是“必修课”,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鉴赏的作用往往被淡化了。为此建议在两课时连续授课的情况下,至少用半小时欣赏与分析优秀的作品,坚持每次课如此,慢慢积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鉴赏能力。那怎样的平面设计作品算是好作品呢?从专业的角度来欣赏,主要是看以下几点:(1)构图。构图的方式丰富,灵活多变,总的原则是均衡,这是衡量一个平面作品好坏的重点之一。(2)色彩。在视觉上,色彩是给观众的第一波冲击力。色彩的搭配有规律可循,在设计作品时要避免随意性。(3)创意。那些有着独特创意的作品总是有触动心灵的能力。创意来源于生活,只有愿意体会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得到美妙的灵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2.有效的团队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受制的条件、干扰的因素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环境。一桌一椅的方式显然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现在机房的环境明显改善了,环形桌的布局就非常合适。(2)课堂纪律。小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但是也给教师掌控课堂带来了挑战。环形桌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教师的眼睛无法三百六十度监控,存在几个视觉死角。教师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加强巡视。(3)合理分组。分组是个技术活,还要懂点心理学。性格相近或学习习惯相似的学生会自然聚在一起,这非常不利于小组教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首先必须坚持原则,合理搭配,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实现“合作愉快”的目标。(4)任务分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有些学生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厌学或跟不上进度的问题,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当这个比例比较大时,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每次准备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减少量或降低难度,得到一到两个备用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自主掌控学习的进度。
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1.评价方式多样化
我们坚持以教师评价为主,每次课上都要求学生上交作业,及时展示、点评。同时,每周还要综合评价,课后和学生多交流,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外,以组内评价、网络评价、企业评价三种方式作为辅助评价手段。组内评价一周一次,将一周的作品在组内收集,小组成员根据下发的评价表,从各个方面给作品打等级。网络评价一月一次,收集每组推荐的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投票。企业评价两个月一次,集选优秀作品给企业的专业人士评价,将评语及时反馈给学生,然后师生再一起分析、讨论、改进作品。
2.注重个性评价
学生的个性差异总是存在的,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揣摩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赞美,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学生一旦觉得自己被认可了,就能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上进心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表扬要适当,多提出高要求,引导他们拓展思路;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要多鼓励、多表扬,在他们出现注意力分散、厌学情绪时,更要注意批评和引导的态度和方式,以宽容和毅力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
四、结语
高职计算机的课程设计存在较大问题,如:教材陈旧,实验、实训环境落后,教学与实际脱节,实训力度不够等。课程教材的编写,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和学术性,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不能及时删减过时、落后的教材,有时甚至会出现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突出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的特点。
二、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课程的内容要有较高的水平,能够反映出当代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多媒体时代的特征,注意效益性与整体性、理想化与现代化、社会化与个性化等一些综合性的因素。课程的体系要具备独立性与系统性、层次性与连贯性的相互统一,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计算机比较科学的知识结构充分的体现出来。再次,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还要充分的把握“举例”原则,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具体来讲,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层次。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互联网应用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应用,了解并掌握互联网基本知识与应用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就停留在该层次,无法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增加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目标。第二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课程一般为《多媒体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等,提高专业或领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掌握制作课件、制作动画视频、网页设计等能力。第三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教学的课程一般为《C语言》、《VB程序设计》等。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不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也有利于贯彻“计算机教育三年不断线”的原则。
四、课程体系要面向职业岗位
根据市场的调研情况,根据岗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改革课程的内容。通过工作岗位对程序设计员的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的内容作为一种导向,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要做好。抓住特殊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对于学生能力、素质以及知识的要求,找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目标。要善于利用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对资格证书的要求,在实施课程建设的同时把相关考证的内容嵌入到课程模块中,这样不但可以验证教学的效果,而且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应面向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将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整合和重组的原则,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创造性地构建高职教育的复合型课程体系。
五、总结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绮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李小艺.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