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林业育苗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153-01
吉林通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些年来引进了容器育苗技术,成为促进通化地区林业快速发展的途径。根据容器育苗技术的使用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和没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1]。其中,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是利用有形的容器育苗,包括育苗箱、育苗钵等等;没有外壁的器育苗技术,是将混合料中混合少量的肥料。林业育苗中,采用容器育苗技术,操作简单,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局限,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1 林业育苗中采用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
1.1 容器育苗技术不受季节的限制
与传统的育苗技术相比,容器育苗技术通常是在温室中进行。随着季节变化对林业育苗的局限被削弱,容器育苗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育苗效率就会有所提升。
1.2 实现机械化育苗
吉林通化引进容器育苗技术,促使机械化育苗得以实现。采用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确保播种均匀。从操作的角度而言,容器育苗技术可以大量实施,并获得良好的育苗效果。
1.3 苗木种的成活率提高
容器育苗技术可以使树种的成活率有所提升。按照传统的播种方法,通常都是一个苗坑中放入2-3个种苗。如果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并不会存在传统播种方法的局限,而是在容器育苗箱中,一个容器中放进一个苗种即可。当树种发芽后,幼苗根部就会大量地吸收容器中的所有养分。从养分流失的状况来看,苗木的根系发达,对所吸收的养分能够充分利用[2]。可见,只要树种的根部健康,就无需经过缓苗期,苗木生产全年化,不仅延长了造林的实践,还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2 林业育苗中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
2.1 建立苗圃
林业育苗中,容器育苗通常都用于大棚中,给容器育苗提供了生长空间。在大棚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二氧化碳以及水分的含量等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控制。如果育苗条件不允许,容器育苗技术也可以室外育苗。为了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所育苗的场地要平整,且具有较长的日照时间。
2.2 种子催芽
按照种子种植规律,种子要发芽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出芽时间。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可以打破树种的休眠期,不仅缩短了树种的出苗期,而且还使出苗质量有所提高。不同的树种都具有不同的休眠特性,对这些特性充分把握,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催芽。通常种子的催芽都是在种子层积处,可以避免种子受到生理发芽抑制物的影响而导致种子的胚胎生理后熟[3]。
2.3 育苗容器的选择
在选择育苗容器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苗木的规格、育苗的周期等等。如果是大粒种子,可以选择子可以选用 20×20厘米的无纺布网袋;如果是小粒种子,无纺布网袋的规格则要小一些,6×10厘米即可。对此,林业部门还进行过实验,对适合当地生长的松科树种,就需要选择大规格的容器育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育苗效果稳定,对培育珍贵树种非常有利。
2.4 育苗技术
应用容器育苗,育苗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先将种子用水浸泡催芽之后,放入到已经浇透的育苗容器中,当种子出土之后,土壤中的水分就要很好地控制,最好是采用定期浇水的方式,以确保土壤干湿适度。
在培育容器中的土壤量为容器的 90%即可。种子经过催芽后,将已经发芽的苗种移植到容器中,用土壤覆盖好。土壤的覆盖厚度要根据种子生长特点决定。为了确保基质的湿度,当苗木进入到生长期,就要相应地降低土壤水分含,保持土壤湿度适中。当进行苗木移植的时候,就要停止浇水,以利于移植[4]。
2.5 种苗移栽后的管理
当种苗被成功移栽之后,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利于种苗成活。种苗移栽后的半个月之内,在注意保证水分充足的同时,还要施加氮肥。当种苗被移栽超过一个月,就可以施加复合肥了。为了确保苗木能够健康成长,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病虫害措施。如果在苗期已经出现了病虫害,就要根据虫害的种类选择杀虫剂。
结论
综上所述,林业育苗中,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通化地区的林业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就得益于容器育苗技术的育苗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的特点。随着科技发展,容器育苗技术实现了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育苗管理质量,还能够培育珍贵的苗木产品,为丰富林业物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施红霞,史秀梅.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17):195-196.
[2]王根全.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J].北京农业,2014(10):101.
[3]王海英,林永进,赵素红.浅议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99.
论文摘要就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造林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增加育苗生产者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投资风险的目的。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森林培育学”课程简介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学”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宝贵的再生资源,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责任。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内容涵盖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术、森林抚育管理技术等,不仅包含人工林营建的理论与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学”课程与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实践性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介绍森林培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森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学”教学的实施
目前,全国通用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沈国舫,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该教材与原来的教材《造林学》(孙时轩,1992年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相比,在体系上变动较大,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虽然课程的总体内容还是以林木种苗生产、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与更新为主,但是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与成就的内容,删减了具体操作技术的细节。例如,增加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的内容,补充了农林复合经营、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林业院校在“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课时数普遍压缩较多。为了确保“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先学习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课程,再学习“森林培育学”课程;(2)由于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部分与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内容存在雷同,所以在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课程的院校,可将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内容删减:(3)教学场所强调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生产和科研现场相结合:(4)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科研试验,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四)“森林培育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课程教学实习为1周。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学时数增加到80~90学时(包括实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70学时,实验14~20学时。教学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总计2~周,由任课教师根据育苗生产环节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采取参观、实地调查、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通过边上课边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及时“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不可忽略的几个重点实习环节是:苗圃规划、母树调查与产量调查、采种、播种育苗过程、扦插育苗过程、苗木施肥、间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级、产量统计;造林规划与设计、造林整地、立地调查、密度效应调查、农林复合经营调查与设计、混交林调查与设计、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并在教学中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培养跨世纪新型实用人才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林业院校已制作了果树修剪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精品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江西农业大学已经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学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安排合理、完善,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并配有复习思考题,大大推动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程。美中不足的是课件中图片、动画太少,多为文字描述。所以,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教学应以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结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改变“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工培育,珍贵树种,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般而言,珍贵树种多指一些树种比较珍稀,树种资源短缺,且具有比较优良的材质,具有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树种或者是一些用作药物的树种,这些珍贵树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生态和谐,很多地区和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各种珍贵树种的保护力度,先后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规范和政策限制或者是禁止对一些珍贵树种的采伐,如此,很大程度的加剧了世界对各种珍贵树种的供需矛盾,在新的时期下,林业行业的竞争将很大程度的集中在对各种珍贵木材的培育和使用上,展开对珍贵树种培育,探究珍贵树种的培育技术措施,对于在激烈的木材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工培育珍贵树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研究力度不够
一般而言,珍贵的树种生长的周期很长,生长的速度较慢,因此,获得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的周期很长,一些珍贵树种的经营人员和研究机构对人工培育重视力度也不够,甚至是缺乏重视,而更多的重视一些生长速度快,投资回收期较短的树种培育。但是,在事实上,如果加强对一些珍贵树种的研究,探究基因遗传改良技术,或者是进行定向的集约型经营管理,如此,可以让一些珍贵树种的生长周期缩短,比如,对南桦,或者是柚木等,可以通过基因遗传改良技术,进行集约型的经营管理,便可以更短时间的进行投资的利益回收。
2.缺乏对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政策支持
对于一些珍贵树种,都具有很长的培育周期,同时,对育苗基地等都会长时间的占用,投资之后,短时间内无法将资金进行回收,并且,很多地区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对一些保护类型的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采伐等都有着十分繁琐的程序,其审批也有着比较长的周期,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珍贵树种的培育。珍贵树种在我国而言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虽然有着漫长的生长周期,但是,却也因此带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比如很多珍贵树种培育过程中,可以作为景观欣赏,既可以美化环境,也能够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的对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3.没有具有一定规模的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基地
在我国,虽然对各种珍贵树木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对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依然只是一些科研机构或者是一些与林业相关的高等院校做出了一些了人工培育的实验,不仅仅规模很小,也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从全国范围而言,还没有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基地,不仅仅让很多珍贵的树种培育规模受到限制,也影响了各种珍贵树种的生产和全国范围之内的推广。
4. 珍贵树种人工林培育技术落后
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也依然还是停留在实验阶段,因而,关于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缺乏核心技术,而且其技术理论不够系统完善,核心技术的落后,培育理论的不够成熟,都让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研究比较落后,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推广的力度,在现阶段,关于我国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在良种预选,遗传改良等各种核心技术上,不仅仅不够成熟,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处于一个空白阶段。
三.加强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途径策略
1.据树种特点选择珍贵树种的生长立地
不同树种对生产立地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要依据造林树种的林学特性对造林区域进行细致规划,从操作层面上贯彻适地、适树原则,对珍贵树种培育尤为重要。立地决定着森林树种组成、结构和森林生产力的高低,例如在同样经营管理水平之下,树种培育生长优劣、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长的立地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楠木对立地的要求较为严格,适宜在I,Ⅱ级立地条件,并且下坡比中坡、上坡生长好.因而楠木的推广造林要选择较好的立地,尤以下坡较为合适。
2.加强遗传改良技术的研究
我国对珍贵树种的培育工作依然还处在起步阶段.培育人工林所用的树种,也像农作物一样,要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其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以便于在培育中推广应用.目前,在速生桉方面通过遗传改良已获得显著成果.因此,要加强对珍贵树种的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进方面的深入研究,加快珍贵树种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
3..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
建立合理科学的林分结构包括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的调控两方面。从树种组成来说,应提倡采用多树种混交,树种不能太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和广域性树种适当地搭配起来,确定各树种适宜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能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又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多方蒸的要求.营造珍贵药用树种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在早期就可以产生经济收益,实现以林养林。降低营造混交林的成本,从而提高林农造林的积极性,混交林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诸如混交比例、混交方式、混交树种各自的生物学特性等,因而不能因一种造林模式失败就笼统地说混交树好与不好或纯林好与不好,是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进行各种造稀试验,通过比较才会有所定论.
4.多措并举,强力推进
一是充分利用农村四旁植树、绿色通道、城乡绿化等大力种植珍贵树种;二是依托现有的林业项目建设,加大对发展珍贵树种的资金倾斜力度;三是利用好利益驱动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营主体参与珍贵树种培育;四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珍贵树种的选育研究,建设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珍贵乡土树种基地。
四.结束语
珍贵树种是我国的一种战略资源,对我国林业经济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国家和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各大科研机构和林业育种机构加大对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力度,同时,加强对基因改良等人工培育树种的核心技术研究,不断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建立健全珍贵树种人工培育制度,扩大对珍贵树种人工培育基地的规模,采取多种措施共同进行,全面推进人工珍贵树种培育技术的进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林业使用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君 刘传祥 郑秀梅 简述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技术措施[期刊论文] 《林业勘查设计》 -2005年4期
[2]马万里 罗菊春 荆涛 珍贵树种核桃楸的生态学问题及培育前景[期刊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ISTIC -2005年4期
[3]黄红兰 梁跃龙 张露 毛红椿资源保护和培育的研究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 《林业科技开发》 ISTIC -2010年1期
[4]蔡道雄 贾宏炎 卢立华 郭文福 张万幸 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 [期刊论文] 《林业科学研究》 ISTIC PKU -2007年2期
[5]蒋卫民 236万赫玲贵树种苗――崇左市全民种植和保护黄花梨等珍贵树种纪实 [期刊论文] 《广西林业》 -2012年4期
论文关键词:鄂西红豆树,人工栽培,营造林技术
鄂西红豆树(Ormosia hosie iHemsl.et Wils),俗称花榈木,是豆科蝶形花亚科红豆树属的落叶乔木树种,世界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其性喜温暖、湿润,幼树喜光,不耐庇荫,在天然林中,常与枫香、樟、楠、栲、栎等树种混生,处于林冠上层。树干分杈性强,主干低矮,侧枝粗壮,且斜向上伸,树冠呈伞形。在生长良好的林分中,一般主干高2~5米处开始分杈,达10米高者极少;生长差的林分中,主干高1米左右处就开始分杈。鄂两红豆树根系发达,侧根有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鄂西红豆树木材坚实硬重,耐磨、结构细、纹理美观,有光泽,是工艺、雕刻、装饰和贵重家具上等用材。其树冠浓荫覆地,也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
鄂西红豆树广泛生长于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及甘肃等省区,生于海拔200- 900米的低山丘陵、河边及村落附近,是红豆树属中树形最大,分布最北,经济价值最高的著名珍贵用材树种之一[1-2]。在福建省广泛分布于永安、德化、尤溪、建瓯、浦城、武夷山、泰宁、古田、屏南、周宁、柘荣、晋安、永春、永泰、闽侯等县(区、市),目前天然林资源接近枯竭[3]。为了保护和发展珍贵阔叶树种,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福建华安金山国有林场从1965年人工种植的红豆树林中采集种子,于2005年开始进行育苗造林试验,取得成效,文中对育苗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为推广红豆树造林提供参考。
1、采种与壮苗培育
鄂西红豆树结实年龄迟,且有大小年之分。选择生长健壮50年以上的天然林或30年以上人工林的优良母树进行采种。当荚果成熟,快要开裂时,爬上母树用高枝剪钩取果枝,收集荚果,采回的荚果,稍加暴晒后放室内摊开,使荚果自然开裂脱粒,收集种子,阴干后放入器皿或布袋内贮存。种粒大,千粒重200~250克,场圃发芽率可达70%。
鄂西红豆树对育苗圃地要求不苛刻,只要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垅地、洋面田都可做育苗圃地:排水不良、低洼积水地苗木生长不良,不宜育苗。圃地要施足基肥后,再整地做床,苗床要求与杉、松育苗相近。播种方法宜采用沟状条播,沟深2~3cm,沟距15~20cm。种子种皮坚硬,角质层厚,透水性能差,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用机械破皮或沸水烫种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红豆树优良种质选择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编号:2005N044)。
【作者简介】赵登科(1966.7-),男,汉族,福建漳州华安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及营林技术工作。电话:(0)
等破坏角质层,使种子吸水及时发芽,提高发芽率。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除覆盖物,以防压弯幼芽,待幼芽出±约1/3时即可揭除全部覆盖物,结合拔除杂草。鄂西红豆树幼苗生长快,要及时除草、松土、施肥,6~8月为幼苗速生期,高生长量达全年2/3,消耗养分多,要及时追肥促进生长。苗木充分郁闭后即要间苗,拔除过密、被压的弱苗。11月份高生长停止,冬芽形成。根据育苗试验表明,1年生苗高可达40~60cm,地径0.7~1.0cm,主根长20cm以上,根冠长度21cm左右,可出圃造林,每亩产苗2万株左右。
2、造林技术
鄂西红豆树适宜在分布区内海拔600米以下、土壤湿润肥沃的山坡地以及房前屋后、四旁地造林,以平原路旁、河岸最为适合。鄂西红豆树趋肥、趋水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高,造林地必须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I、Ⅱ级地。干燥、瘠薄的土壤和山顶、山脊部位不能营造。整地宜采用块状穴垦,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60cm×40cm×40cm。造林前每穴施钙镁磷肥0.5斤作为基肥。为了培育优良干材,造林密度可适当加大,纯林一般每亩150~180株,混交林每亩120~150株。鄂西红豆树比较适宜与建柏、杉木行带混交,2—3行红豆树1行建柏(杉木)。鄂西红豆树幼苗根际部位含有糖分,造林前要在苗木根部浇拌药浆预防鼠害。
此外,造林苗木质量和造林时间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影响较大,根据林场的造林试验表明(表1),二类至三类苗木造林效果最好,即地径0.75-0.95cm,苗高37-57cm的苗木造林最容易成活;一类红豆树苗木造林偏大,不利造林成活和幼树生长;四类苗木在育苗圃地里就处于被压制状态,苗木径高比低,苗木不粗壮,生活力较弱。而不同造林时间的成活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2-3月份造林成活率可高达95%,4月上旬造林成活率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至5月份平均成活率仅56.2%。根据红豆树不同月份的造林成活率,苗木休眠期和发芽萌动规律、气温旬变化规律,红豆树最佳造林时间在1月份至3月上旬,尽可能避免推迟至4月上旬造林,5月份后不宜再实施红豆树人工造林。
表1 红豆树不同苗木分类造林生长情况
项目
平均苗木质量指标/cm
1年生幼树生长量因子
地径
苗高
主根长
根幅
成活率/%
地径/cm
树高/cm
一类苗木
1.14
64.75
24
21.15
86.6
1.6
88.5
二类苗木
0.95
57.52
21.81
21.14
98.5
1.9
103.2
三类苗木
0.75
37.38
19.71
18.29
95.8
1.6
101.4
四类苗木
0.41
29.81
16.38
16.52
88.2
论文关键词: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
福建柏又名建柏,属柏科福建柏属,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是国家第一批颁布的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也是福建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具有树干加圆满通直、少节、心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柔、耐腐、不蛀虫、材面不漆而光泽,是建筑、装饰、雕刻的优良用材。同时以其耐旱瘠、耐荫、较抗风、根系发达、穿透土层的能力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建柏生长明显超过杉木,在高海拔山地也可超过马尾松和木荷等优势,当前被选为我省杉木二代更新的替代树种[1、2]。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为福建柏中心产区,栽培福建柏历史较长,掌握了一定的采种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文中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为该区合理经营福建柏提供参考。
1、采种
福建柏种子来源主要取自仙游溪口国有林场1999年8月被省厅种苗总站定为福建柏采种母树林,部分还取自省林科院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福建柏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的选自本场的14株优树。1、采种时间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种子成熟特征:球果呈现黄褐色,鳞片稍有裂痕,表明建柏种子成熟时即组织劳力采摘。3、种子处理方法:采回后立即曝晒,待开裂种子脱壳后用筛选法筛出种子,种子晒干后可贮藏于布袋、麻袋、桶或缸里,置于干燥地方,防止蛀虫为害。
2、育苗
(1)圃地选择,应选交通方便,日照时间短、灌溉方便、土壤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或壤土。(2)耕作方法,圃地要深耕细作,作床前每亩要用石灰20-2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床面高度
高出步道15-25cm(一般为18-22cm),利于灌溉,床面宽度90-100cm,床面第一层每亩复150-200担火烧土,第二层复4-5cm山地红壤土,第三层每亩措施100公斤钙镁磷作基肥,冬至-立春即可播种(撒播,每亩4公斤),尔后再用山地红壤土覆盖(盖齐建柏种子即可),最后用稻草平铺覆盖;
(3)苗木管理,种子播种后,一般过4-5个星期发芽。幼苗初期生产缓慢,头2次宜用人粪尿按1:5比例兑水稀释浇施或每亩用过磷酸钙15-25公斤加尿素0.5公斤水施;之后每星期用复合肥加尿素按10:2比例水施;当苗木长到15cm以后,改为每月施1-2次同样比例的复合肥及尿素;待苗木生长到20-30cm时,最后一次宜在傍晚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注意需用扫帚把沾在苗木上的肥料扫落到苗床上或用水冲洗苗木。育苗期间还需注意除草松土。海拔低、日照
[作者简介]潘琼蓉/(1965—),女,福建莆田人,林业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email:xyxkcpqr@163.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长、气温高的苗圃地,需注意遮荫,尤其是在每年的大小暑、立秋三个季节,苗木不进行遮荫基本不会生长;高山气爽地带旱季还要进行灌溉,以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在7月份前间除较密部份苗木,立秋前后定苗,每平方米床面保留幼苗150-170株,每亩产苗量6-7万株,其中一年生出圃的合格苗为4-5万株,苗高25-35cm,地径0.25-0.35cm。
3、造林技术
建柏以采伐迹地或荒山植树造林为主,也可在稀疏林冠下造林和混交造林。
林地的清理方式宜选择全面清理并用火烧的方法进行,即在造林前粗放地刈除砍倒迹地上天然植被(称为劈山),并待其干燥后进行炼山;
整地,林地一般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穴径40×35cm,深30cm,挖明穴回表土。造林密度每亩140-160株,立地条件较差的每亩以160-180株为宜。建柏造林要十分注意炼山这一环节,没有炼山的话,白蚂蚁非常容易为害建柏根部。
栽植,建柏多用1-2年生实生苗木造林,造林季节可在冬末春初,最好在阴天雨后造林,造林时应尽量缩短苗木的露根时间,栽植前幼苗宜用泥浆(山地红壤山加入100ppm浓度的生根粉调伴而成)沾根,须根需舒展,苗身要扶正,并要适当深栽,栽植时还应注意苗梢“不反山”。这样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栽植后当年林木平均全高可达60cm,最高可达1m;第2年林木平均全高可达1.3-1.4m,最高可达2.5-2.6m。
4、抚育管理
建柏幼树生长慢,根系浅,幼苗喜阴,当年造林的苗木侧根主要分布在10cm左右范围内,部分幼林当年可不安排抚育,若需抚育应在当年10月间土壤湿润时进行一次,并应注意松土不宜过深,切忌在夏季施工,第2年在春秋季各安排一次,第3年至第5年每年安排一次。幼林郁闭后,要及时抚育间伐,调整立木密度。第一次间伐在10年生左右进行,间伐强度不宜过大,一般密度为140-160株/亩。建柏天然整枝缓慢,侧枝生长茂盛,间伐时结合进行人工整枝,整掉树冠中下部枯死的枝条,以促进树高生长,提早培育成材。
5、主要病虫害防治
(1)猝倒病和立枯病:为苗期常见病,防治方法类同杉木,一般用波尔多液药剂或多菌灵药剂喷洒,效果较好。
(2)白蚂蚁:造林当年的幼林、二年生幼林及苗期干旱时常被危害,苗颈圈状剥皮致死。可采用呋喃丹措施穴中或苗床上,也可每亩投20包左右的场地白蚁诱杀包进行防治及诱杀。还有另一种方法,造林时用1605沾根。
参考文献:
[1]苏勇.福建柏造林试验研究[J].广西林业科技.1991,20(4):187-192
实施桉树造林项目,先后引种尾叶桉、直杆桉、尾巨桉、巨尾桉、赤桉、巨桉、邓恩桉等12个品种和11个无性系,经过品比,确定DH33-27、DH32-28、DH32-29和广林9号无性系在山地种植表现最佳。松树引种细叶云南松、思茅松、桐棉松、杂交松,比当地优选马尾松无明显优势。油茶引种岑溪软枝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3号、桂无5号等无性系,表现甚至优良于原产地。笋竹引进采用广东省清远市的笋蔸苗移植法,可迅速大量解决种苗需求。杉木、油桐、八角、板栗、西南桦等也做了或正在做选优推广技术工作。培育选用壮苗,改变过去桉树、松树、油茶都用裸根苗或直播造林,全部采用容器苗,推广空气切根、网袋育苗、轻基质育苗技术,建立桉树、油茶近13.33hm2中心苗圃,采用桉树组培苗和扦插育苗、油茶芽砧苗嫁接技术并建立相应采穗圃,已形成各200万株/年无性系苗木生产能力,促使这些工程造林全部采用合格苗,提高造林质量。良法科学栽培,坚持适地适树,做好造林规划设计、作业设计或参与式设计,采取桉、竹、油茶、八角专用肥,示范推广油茶、板栗高换冠和油茶、板栗、八角、笋竹低产林改造林木、病虫害应用生物综合防治等。在实施桂嘉良种桉合作造林项目中,做到技术引进与吸收消化、创新发展结合,打破过去桉树都在300m海拔以下的沿海丘陵、平原种植的局限,成功引种至海拔500~1200m低中山地,采用间种抚育、防春旱、防草荒、防火灾、防干梢等特殊措施,该项目“在华南首创山地大面积引种推广良种桉种植获得成功,营林技术达到华南地区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尾叶桉山地造林达国内先进水平”,1999年项目获广西百色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结的《山地良种桉纤维材原料林栽培技术》发表在《林业科技开发》2002年第16卷第5期35~37页,2006年10月参加广西林学会学术论文评比获得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田林县在工程造林,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品种、新成果推广及生态公益林管护中,都注重抓好领导示范点,示范乡(镇)、村和示范林建设,以示范样板带动,分别在乡(镇)、村和现场举办培训班270余期,培训近1万人次,印送下乡各种宣传技术资料1.7万份,各类苗木100万余株,累计建立科技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示范林3.3万hm2,辐射推广面积10.0万hm2。八渡乡八车屯123户503人,过去仅1户种植岑溪软枝油茶0.086hm2,现已户户引种,共有13.33hm2,并不断推广至周边村屯。六隆开发区示范推广台湾省发酵笋加工技术,引进台湾省企业公司包购经营产品,发酵笋全部出口日本市场,成为县内出口名特优品牌之一。1.4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田林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面积可达1.73万hm2,管护任务繁重。既不砍树,林农又要增产增收,林下经济产业应迎合形势和群众需要,以林下养鸡、养畜,养野生动物,种灵芝、种药材为主,县拨出专项资金,出台奖励政策,建立养殖、种植园区,扶持龙头企业,短短1~2年即可成效,达到以林护牧养农、生物除虫灭草、粪渣肥地还林、农林牧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目的。不完全统计,仅林下经济示范点,2010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4倍以上。仅养鸡这1项,年养殖出栏106万羽,产值3710万元。
面对林业面积大县、资源富县、人口小县、经济穷县及人才弱县的现实,实现跨越发展,跟上全市、全区小康建设步伐,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在总结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更应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矛盾,必须思考和善于处理以下问题。
1适应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
田林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实现林权林地均权山到户,调动了广大林农生产积极性。分山分林到户,与林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努力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继续完善“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宣传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在农民自原和保证林地应得权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山地林地流转经营规模,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县、乡(镇)林业部门正在旧州镇实现连片266.7hm2油茶无性系造林基地项目,将起到探讨和示范作用。
2加强人才培训,构建三级科技推广网络
田林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156人,其中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仅31人,占1/5弱,超编及经费缺口很大,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取得绿色证书者比例更少。科技人才难求是目前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1]。必须改变基层技术员队伍这种近似“人散网破”现象。在提高林业科技推广者整体素质的同时,通过聘用、招聘、竞争上岗等手段建立一支稳定、技术含量高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2-3]。各级政府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1],按照巩固、提高县一级,调整、稳定乡(镇)一级,全面加强村一级的要求,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主要载体———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新阶段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4]。县级需要增加营林、林产经营的高、中级人才,村级以村(组)干部、合作社骨干、党团员、青年妇女、示范户、重点户为对象,以示范林为基地,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内容,以科技扶贫、项目启动、农村党员、妇女、青年创业大培训为平台,重点专业培训与广泛开展林业科普宣传教育结合,村(屯)、合作社、重点户、示范户农民技术员还要通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发证。
3建立科技支撑,促进科技与生产结合
抓好重点工程科技支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科技工作贯穿于工程规划、施工、管理和验收的全过程,涵盖工程建设的所有区域。要推行生产、计划、财务、科技“四位一体”的机制,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要对现有科技成果进行筛选,把经过林业生产实践检验、先进适用、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集成起来,科学组装配套,确定适宜的应用区域,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加以推广应用[5]。
4营造良好环境,提高组织政策保障
县、乡(镇)、村各级都要提高科技兴林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业绩考核一项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有明确的坚持一贯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层层制订、分解、落实产业项目和实现计划任务,建立项目实施责任制,加强督查,严明奖罚。建议设立补助林业种植户专项资金和奖励制度;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采取“政府扶持、商业运作”等模式,建立林业保险制度,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减轻营林风险和压力。
5加强资金投入,强化企业接受能力
当前,绝大多数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投入已不能适应林业科技推广发展的需要,只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是林业科技成功推广的基本保证[1]。林产加工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科技成果,切实增加对林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使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林业物质和经济的积累,做到林业科技推广与知识经济同步,使林业科技推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最大的作用[2]。
论文关键词 香榧;经营策略;培育技术;江西景德镇
论文摘要 对景德镇市香榧资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经营策略进行了叙述,并从育种、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绍了香榧的培育技术,以期能指导香榧的生产和经营。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 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 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转贴于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外围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 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 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 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 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 [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 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 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 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7] 楼枝春,潘悦优,丁立本,等.香榧丰产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