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销售专业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 前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教育必然会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进行全面变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这种大趋势下,教育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之一。
作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商务英语听说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实践教学薄弱,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未能真正达到其教学目标。将该课程的各要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失为适应教育改革趋势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可取之路。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况
国际上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Curriculum),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 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IITC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毕业论文格式。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合的设计
(一)目标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整合的目标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学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原则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六大原则:①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②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③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⑤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⑥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方法和步骤
1、建设信息技术环境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是辅助教学的媒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将这种技术全面应用到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建设供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校园网,网站设计符合教学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地提供给每一位参与工作任务的学生和老师,符合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多方位开发以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索引组成的网络教学资源。以资源服务于教学为标准,以实际教学需求为依据,建设一个资源管理方便、界面友好、分类规范、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开放式网络资源库。
3、搞好教学设计工作
对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其能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
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视听说课堂实际演练活动。提倡小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课堂交际实践
课堂实践与课外自习结合,课前,教师把任务和知识点通过网络等方式告知学生,以便预习和热身。课内,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和实验员为辅助者相结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提供视听材料,讲解知识点并提示任务要点之后,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逐个给予指点,后选取典型代表演示,并及时给予评价。利用情境模拟室、语音室、英语村等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和商务技能。在课外,利用网络上传电子课件、其他与主题相关的视听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复习消化。
4、实例分析
以下选取《体验商务英语听说教程2》第七单元“making complaints”这一课,具体列出了教学设计和授课方案。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且从图书馆或者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本章节预计用4个课时完成。前两个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学习内容以课本为主,电子资料为辅,操练听力和口语。
课后,教师把所有相关资料上传至校园内网,以便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相关配套练习和课后作业也上传。该课作业可以要求学生作角色表演,以下四个情景供学生参考并选择:1) A正在投诉推迟了四个小时的跨洋航班。B 是航空公司的代表,而该航空公司也是空中交通指挥失利的受害者毕业论文格式。2) A正打电话投诉一个新版软件程序无法正常运行,B 是该软件公司客服热线的接线员。3) A正在投诉某旅馆房间,原因是房间正对着一个音乐喧嚣的酒吧,使他在仲夏夜难以入眠。B 是该旅馆经理,而该旅馆业已客满。 4) A 正在投诉办公室的复印件一周之内坏了三次。B 是复印件生产厂商的销售员,极力向A推销新款复印件。
后两节课在情景模拟室完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侧重于学生的模拟练习,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同时,课内练习中融入一些商务礼仪技巧。课前,要求学生自行组成若干小组。课后,教师搜集相关的网站,把网站链接上传至校园内网,以便学生利用电子资源拓展学习。以下这些链接是本章节“making complaint”的推荐网站。如果学生想在课后学习更多有用句型或者类似对话。他们可以点击并浏览:
(1) “Dealing with Complaints”
正保外语教育网
(2)“Complaints and Compliments”
bulo.hjenglish.com/group/topic/171119/
彭蒙惠英语
(3) “Complaints”
24en.com/e/DoPrint/?classid=1069&id=108619
中国英语学习网
(4) “Bonuscomplaints”
exam8.com/englishlearning/kouyu/bailing/bangong/200812/128741.html
办公室英语口语
(5) “complaints”
edu.5151doc.com/English/HTML/166133.html
教育资源库
如果学生想要学习如何网上投诉,他们可以在以下网站注册并发表投诉意见
(1). complaintorpraise.co.uk/
(2). canyoutrustthem.com/
四、 结语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实现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学一线的教师与教育技术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在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之路上,只要方向正确,敢于尝试,必然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幼冰.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整合方案分析[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第2卷第2期
[2]侯松,曾美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第4期,第10卷
[3]李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课教学新视点[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7, 第10卷 第4期
[4]刘丽,刘晓亚.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思考[J], 内江科技, 2009,第2期
[5]杨光.“情景模拟”在商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科技信息, 2009, 第5期
[6]臧杨柳.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2008-4,下
[7]张慧.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初探[J], 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 2009, 第2期
[8]张丽霞.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合的探索[J], 南昌高专学报, 2007-8, 第4期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论中国国际贸易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关键词:物流 成本美国 中国途径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四)技术方面。
采用简单、有效、费用并不高的手段与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场,用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库存,利用Internet来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和趋势的探究
摘要: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当下,如何在经济大变革时代,稳扎稳打,实施好每一项经济贸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际经济贸易;贸易战略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度过了漫长的15年谈判期,终于在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而2015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截止到今年,对中国的15年保护期已经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首先,允许金融、证券、钢铁、交通等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而且国内所有投标项目,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也无权参与,仅允许个人财团参与。其次,去除海关关税,所有从海外进入我国的商品一律免税放行。而早在2013年10月26日,我国上海自贸区就已正式挂牌,标志着贸易自由化在我国实验成功。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利好。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当国人正憧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蓝图中时,拥有庞大资金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却转而投到发达国家门下,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腹背夹击的困境下,我国如何在经济格局转变的前提下,走出适合我国国情,更为优雅的步伐,从而赶超发达国家,达到世界领先的贸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
前不久,中央出台了二胎政策,结束了我国一对父母仅可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核心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相关报道显示,截止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并且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今年,首次出现新就业人口低于退休人口,这表明我国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往我国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大量劳动力缩减,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经济力量也将逐步衰退。而二胎政策的提出,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请拭目以待。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DP水平较之三十多年前,翻了几番。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作为农业大国,人民处于食不果腹的生活之中,大面积贫穷,就业率偏低,对外出口量少,发展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逐渐加强对外贸易,鼓励外来资本进驻我国。在此政策下,国外大批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外贸易战略提出后,我国大量商品得以出口海外,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到30446.7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外汇储备额超过3万亿美元的国家。另外,透过对外贸易,我国在工业领域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为巩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环境被破坏,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正逐渐向恶性竞争演变。部分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异议,我国当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对此类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必须转变贸易战略,以应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思维
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战略思维是出口导向型贸易,即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但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该思维过于陈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了构成了巨大障碍。而依托市场竞争,采取相应战略调整,是目前尚可执行的有效策略之一:(1)在出口导向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且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学技术,创新意识高,创造能力强,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政府应对以上这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以扩大内需,提升我国经济水平。(2)实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沦为考试机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其在走入社会,在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上,笔者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贸易战略做出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方案,以此希望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早日成为国际市场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参考文献:
[1]袁青峰,张江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01):835-836.
[2]殷越男.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9,05(05):741-742.
【摘要】我国新会计制度在颁布实施以后,各个单位的财务和税务管理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进,但仍然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我国应该不断扩展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应从市价与成本比较、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等方面实行计量属性,提高对于未来预期的准确性。在改革财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割,从而充分发挥会计制度的审计作用。本文就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借鉴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公允价值 会计毕业论文
为了保证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三十八项会计行为准则和基本准则,并且在会计准则中有条件、谨慎和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理念中的计量属性。为了保证国家公平纳税和财政收入,我国对于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的实施条例在历史成本核计的基础之上,对于以非货币形式所获得的企业收入也利用公允价值理论进行了计算。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都充分利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然而在这两者之间,虽然存在较多的共性,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因此可以进行相互借鉴。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上的比较
现阶段,国际组织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一般情况下将其定义为:在会计计量日,对实体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所进行的交易中资产出售所获得的价值,或是负债转移所必须支付的价值所进行的报告,也就是当事人在市场交易中,自愿进行负债清偿和资产交换所产生的金额。而我国则将其定义为: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交易的双方在全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自愿进行债务清偿和资产交换所产生的金额。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并非是对于非货币财产的主观评价,而是充分参考各项标准之后所拟定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公允价值形成于市场的公平交易,且这种交易是自愿进行的,双方都对交易情况有着清楚的了解,所以,强迫进行的清算和交易过程所产生的金额并不能作为公允价值。第二,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其对象必须是所有交易者,负债和资产都具备一定的公允价值。第三,公允价值中交易的双方及其交易行为,并不一定是现实的戓特有的交易双方或交易行为,也可是虚拟的或者假定的交易双方或交易行为,其价值的主要确定手段是估值技术。公允价值计算的主要特点在于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因为公允价值产生于理性的交易者在自愿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交易,所以,公允价值取决于交易者在完全掌握市场信息时,双方对于市场资产的实际价值所进行的估计,以及由此形成的公允价格,而与交易是否实际发生并无直接关系。
综上,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十分强调交易的自愿性、对等性和公平性,公允价值是一种双方协定的交易价值,是由估算产生的,其所反映的是市场的模拟价格。税务会计的公允价值的含义基本可以概括为:由市场价格所决定的价值,也就是说,税务会计所涉及的计量属性是市场的现行价格。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公允价值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应用是指企业交易中所产生的商品价值的确定依据是公允价值。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对纳税人销售应税劳务或货物以及企业销售行为的价格在无正当理由而明显偏低的情况下,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企业的应缴税额。如关联方与企业进行交易活动,企业需要视关联方为与企业无关的个人或是企业,并且根据市场价格或是计价标准来处理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税务会计也可以利用重置成本属性进行计量,重置成本是指企业所购置的与原资产相似和相同的资产,此类资产的价值应与市场价值相等。然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中的现值和可变现净值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税务会计中一般没有减值准备这一概念,在税务会计中十分重视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因此,不确定性信息是税务会计所不能接受的。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公允价值的相互借鉴分析
1.在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方面的借鉴。
税务会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通常局限在实体经济上,而财务会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不仅限于实体经济,也可以使用在资本市场当中,这也是税务会计应该加以借鉴之处。税务会计要关注资本市场上公允价值的应用,从而为公平征纳税款提供保证。现阶段,在交易市价较为活跃的资本市场上,财务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理论已经基本上为税务会计所接受,但仍未应用于没有上市进行交易的各项金融工具之中,以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激励政策为例,公允价值理论很难得到应用,而只能以其自身的净资产作为征收税款和确定价值的基础。
2.确定公允价值技术方面的借鉴分析。
在公允价值的层级中,第一层级的计量是以较为活跃的,且能够核实并定期获得的市场报价为基础的,也是绝对可靠的。第二层级的计量是以市场报价以外间接或直接获得的市场参数为基础的,这部分是有可核实依据或能够核实的。在选择模型或进行相关调整的过程中虽然难免参杂一些主观因素,但基本不会对计量结果发生较大影响,所以,这一层级也是基本可靠的。第三层级的计量是以不可观察的参数为基础的,也就是市场参与主体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具有较高的可操控性,可靠程度较低。由于将公允价值应用于市场交易活动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第三层次的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为了避免对于模型的过度依赖,提高公允价值计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少波动和未来现金流折现及估值技术的难度,应该在财务会计中借鉴税务会计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成本利润率来计算,但是,要注意成本的利润率是可变的。
同样,税务会计在确定公允价值时,也要适当借鉴财务会计的确定方法,不能由于主观认为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判断和假设,就简单地判定公允价值的确定结果是不可靠的,而是要按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具体的市场条件来加以判断。只要公允价值的评价机构掌握正确的评估技术和有效的市场环境,其所做出的评估结果就基本可以认为是独立客观的。
3.在公允价值操作指导的制定上的借鉴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于财务会计通常会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所以,要按照计量的特征,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制定出一定的操作指引来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现阶段,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只有一部分的金融工具使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其他的资产在计价时只是有条件地、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然而,在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区分各项资产到底需要采用哪一层级来计量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制定具体的公允价值操作指引是十分有必要的。公允价值应用于税务会计之中,在划分层次时具有十分明确的思路,这是因为对于层级的使用,税法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毕业论文即只有在无法取得上一层级公允价值时,下一层级的公允价值才能够获得使用,所以,在使用时具有较强的刚性,在财务会计制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引时这一点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鉴,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为获得利润而对公允价值进行操纵。
4.公允
--> 价值使用时的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上的借鉴分析。
财务会计在对通过公允价值计价的上市公司的每一层级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指引以后,为有效避免企业刻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计量手段,还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各层级计量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而且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外部进行的监督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所接受的社会公众监督和审计监察就是较为典型的外部监督程序。税务会计公允价值对于层级的使用会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且这种控制在程序上是十分谨慎的,这也是财务会计应该充分借鉴的内容。然而,在税务会计中,对于公允价值所进行的内部控制能否得到完全的执行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现阶段仍然由税务机关进行独家的认定,而在这一点上,税务会计应该借鉴财务会计的具体做法,也就是接受来自于外部的监督。
5.在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借鉴分析。
财务会计在确定公允价值时,要特别注意确定相应的信息披露方式。当公允价值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幅度,以及市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理性的条件下,计量日会产生偶然性较大的信息,所以,要适当地借鉴税务会计中当前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手段,从而保证非市场因素的显性化。财务会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值得税务会计借鉴的,这种信息披露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纳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我国现阶段对于纳税人基本纳税信息在财务报告上的披露还仅限于基本的纳税数据,而没有计算这些纳税数据的过程和方法,披露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且信息数量很少,对于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的计税过程信息更是完全没)有涉及,但财务报告又是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唯一能够获取企业纳税信息的渠道,所以,在今后的财务报告中必须要加强对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理论由于自身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并且在我国的财务会计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税务会计实务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所以,应该对公允价值及其相关的理论做应用价值分析,从而使实践与理论进行相互联系,对公允价值理论进行应用性的实践指导。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理论,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但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长远发展来看,将公允价值理论应用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将成为日后重要的发展趋势,并且会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渐完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腾春慧.新企业会计制度下改革与完善财务报告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3
[2]董盈厚.计量属性选择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月刊.2007(9):11
[3]刘永健.论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新财经.2011(5):285
关键词:食品加工;建设;运作;模式研究;
中国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食品加工实训车间建设与运作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实施的“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业,特别是农特产品加工被列为贵州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产业。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为贵阳市区域经济服务,培养特色食品产业高等技术人才,我院2013年起,建立了食品生产与检测分院,开设了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我院建设全省高等职业示范院校,抓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以深化专业改革为先导,以建设市场型、产业型教学实训车间(工厂)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为关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1号)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我院在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创新性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必须继续坚持以就业导向,努力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职业岗位人才目标,探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限于校内学习期间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期间企业、社会、行业的综合性学习等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顶岗实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使得实习效果、监管未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此,为实现我高职学生技能培养的主动性、开放性、市场性,我们认为,以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为依托,在高职校院,建设集实训(实验)、生产为一体的实训车间(工厂),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切合当前高职办学模式。
该模式充分参考德国“双元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实训车间”等国内外职业教育较为完善的理念,将现代工厂企业(产业)化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学院,对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院的教学过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院,使学生、教师、学院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使学院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得以在完全一致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根据专业综合、课程综合与学科综合的要求,按“生产与营销一体化”、“工艺与检验一体化”和“原料与产品一体化”的思路,重组和优化师资与设备的配置,实现办学融合。同时,进行产品、项目研发,可实现学校、企业、市场、项目、科研多位发展。
二、当前高职学院食品类专业主要实训模式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多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高职高专教育定位要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不同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也不同于唯专业的“零距离”技术性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属于技能教学型教育,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就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职业综合素质,又具备后续发展的能力。 毕业生既能从操作岗位干起而成为岗位操作能手,又能向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迈进而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同样,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来制定,其中实践性教学就是教学环节中训练技术应用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主要实训模式及问题分析
为努力提高高职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各高职院校主要采取以下实训模式。
1、项目式 这种模式的实训方法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在课程大纲中,构建一定课时项目,在实验室,按照器材准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总结与实训报告的顺序完成实训任务。这种模式延袭了长期以来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具有系统性,属于验证性实训,主要不足是局限了课程参与者、主导者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
2、单元式 根据某一产品工作过程,在一定周期内,从产品的单元设计、器材准备、工艺流程到操作、产品质量检验顺次完成。如焙烤食品、果蔬食品的单元实训。这种方式一般采取在实验室小样完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项目式的局限,但仍然是一种项目式打包实训。
3、顶岗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根据高职学校“2+1”,“2+0.5+0.5”等教学模式设计的一种岗位式实训,配合毕业论文(设计)来完成,是中、高职学校惯用的一种实习(实训)模式,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结束即学业结束。从学生参与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实训模式,但难以监控、管理不力、程度差异、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一直是非常受困的问题。
4、阶段式 或者称为间断式,工学结合式。学生学完某个单元或课程体系后,到进行学习与实践交互,课程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理论,实践环节即采取小组或单项作业,训练的环节即是生产环节。但由于学校需提供完备的设备、工艺、检验、市场环节,虽然近几年来国定推行了很多“校+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但由于难已市场化运作,推广难度较大,成效不佳。
三、食品加工实训车间建设方案
近年来,省市加大对我院建设力度的支持,基于高职院校主要实训模式及问题,从我院人才培养的背景、模式考虑,结合食品类人才培养特点及教学需求出发,在我院建设集实训(实验)、生产为一体的实训车间(工厂),实现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切合我院当前建设规划路径。
(一)实训车间建设路径
建设符合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建成食品工艺技术、食品质量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方向,形成一个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1、建设目标和功能符合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建设,要形成特色鲜明的紧密联系市场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产学合作机制。积极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课程和教材,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深入实施。努力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充分利用建立实训车间的契机,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好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工作,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2、 探索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自身的运行机制。通过实训车间建设,放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作管理模式,积极探省、市统一规划、学校管理为主、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如职业教育实训课程以及相关教材的开发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机制。从而带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可持续运作方式,为推广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带动地方政府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中介体系服务、政策体系支持的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和良性互动的高效运行机制。
(二)建设方案单元
组成方案(项目)单元的框架及布局面向食品类专业,能够完成食品类各岗位实训任务,可同时满足高职、中职的实践教学和各类培训的需要。建设集食品检验、食品加工、食品安全评价、贵州民族特色食品研发等生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实训基地。采用先进的生态模式处理废水、废料,形成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互促的良性循环产业链,保证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食品加工实训车间运作模式
为保证食品加工实训车间运作的持续性,必须市场化运作。即在产品原料、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建立公司化管理模式。
1、实行股份制的资金运作模式
教师、学校多方入股,经营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增强参与者与管理者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教师,校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将技术转化、应用,不仅具有技术成就感,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校方能将资产盘活,提高实训器材使用率,完善学生能力培养,多方受益。
2、实行技术技能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参与工艺指导与生产,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既是教学验证,更是技术、管理提炼;学生参与生产过程,理论基础得到充分应用与发挥,使较为抽象的立体知识转化为实物产品,既有很强的成就感。教师真正做到“双师”,学生“双学”,提升了当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实行企业化的产品营销模式
在校区内设立窗口、形像店等实体销售模式,生产、开发学生喜欢的各类食品,做到生鲜生产;与企业联合,实行贴牌(标),授权式加工;完全企业化(注册)、工厂化生产。整合了原料、加工、包装、配送(物流)功能,不同特长的学生能力得到极致发挥。
五、结语
食品加工实训车间建设与运作不仅能提高食品类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培养,缩短了企业用人的适应周期,还能为全省各类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对提高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学校通过产品销售、培训、技术开发与转让等社会服务,能够获取一定利润,用于食品加工实训车间的维护、运转和扩建。
食品加工实训车间建设,对于解决多年来困扰高职技术教育改革的问题给予有力的支持。如: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课程内容、体系和培养标准问题,教育资源紧缺问题等。由于食品加工实训车间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可以满足师资培训和产教结合的需要,通过在车间完成实际课题和生产实践,可迅速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参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奠定了基础。教师会将切身感受的实际需求,化为改革的自觉行动。另外,食品加工实训车间的建设缓解了教育资源的紧缺问题,为学校开展弹性学制和柔性培养方案等重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也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说,食品加工实训车间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跃.构建技术和能力组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2]秀艳.浅谈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J].大观周刊.2013年 第1期
[3]农志荣等. 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研究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4]郭志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职业时空.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