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8 15:0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全球化;商务英语;实践性;跨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市场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国际业务交往的密切往来,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与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不同,商务英语更加强调英语在国际商务往来中的运用。除了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交流方式外,商务英语由于其对象都是外国人。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概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地理、风俗、历史、法律、习俗、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因此跨文化带来的文化差异问题是需要注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就是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如何避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商务英语在实际运用之中,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商业交往,其主要目的是要为自己所在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更加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减少误差。
二、商务英语中跨文化问题的表现
商务英语交流中跨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而跨文化问题在商务英语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交流方式差异
正常的商务往来活动一般包括两种交际行为,一种是语言交际行为,一种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中国的语言交际行为与很多国家的交际行为都有一定的区别。中国的传统交流方式一般比较委婉,而且在进入正题前双方会聊一些看似与商务活动无关的话题,继而慢慢的将话题引入到商业活动交往之中。但是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最明显的是欧美国家。因为他们的文化就是一种开放、追求自由的文化,并且受到“人文主义精神”中探险思维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欧美人习惯于直接引入正题,在商业活动交往中亦是如此。这就导致在于中国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尤其是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对方会觉得我们没有诚意,交流过程拖沓、浪费时间。还有就是在交流过程中,中国人在发现对方错误或是有不满意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用一种比较委婉或者看似开玩笑的方式来解决。但欧美人一般语气、用词比较直接,会直接说出自己的不满。双方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是商务英语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
除了语言交际行为外,非语言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商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所在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因此除了语言交际外,非语言交际也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非语言交际能力可以给人提供一些更加真实的信息。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交流方式的差异。例如在欧美国家的交流方式中,他们认为直视对方是礼貌和尊重的表现,而中国人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一直直视会带来一种压迫感,甚至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也有可能认为中国人不敢直视双眼是因为缺乏自信,从而对商务活动成功的信心大打折扣。
(二)思维方式不同
思维方式是我们在跨文化问题中最常见的表现,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成长环境的限制,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及时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儒家文化的精髓仍在影响着国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还出现“儒商”一说。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是“一个注重形象思维、综合思维、整体思维的国家。而英语国家恰恰相反,他们更加注重个体思维,习惯先从个体出发仔细考虑,以小见大,从而掌握整体。”这种差异告诉我们在商务交往中除了灵活运用英语外,还需要学会用对方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以此探究对方的真是想法,继而尽可能获得利益最大化。
并且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参与商务活动的相关人员的策略应用产生影响。例如对于中国和美国公司来说,中国的公司在商务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以大局为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适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但对于美国公司来说,他们更注重细节问题,认为细节决定了一切。这就导致在一些国际合作中,中国公司往往注重最终的合作成果,而对具体的合作过程不太注意。但是美国公司往往会更加注重商业合作合约中的各项条款,逐一核对,确定万无一失后才会拍案定论。这就要求在商务交往活动中,需要和对方一一解释各项条款的具体内容,以增加合作成功的保障。
(三)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不同国家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必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也是商务英语在交往活动中需要格外重视的。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众,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工作和朋友的界限不会分的那么清,甚至经常出现“熟人好办事”的情况。但在很多英语国家,参与商务活动交往的人们会将工作与朋友的界限划得很清晰,工作就是工作,不会因为之前认识或者合作过就会更加偏向你。这就导致在很多时候,中国的商务人员在于外国商务人员交流时,常常会显出十分热情的样子,却没有受到对方热情的回应,而猜测对方是否对自己某方面不满。因此商务活动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商务交流,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为商业合作的成功奠定基础。
(四)习俗差异
习俗的差异是商务英语中最常见的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各国的习俗和风土人情当然有所差异。
例如在时间方面,很多中国公司在时间上并没有过于注重,然而很多外国公司对时间尤其看中,目的性强。在交往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不能迟到,而且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会直接切入主题。其次,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衡量标准的不同,很多中国公司更愿意从常规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去解决问题,但很多英语国家更愿意直接走法律途径,通过法律来决定谁是谁非。这是很多中国公司在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而且在一些日常交往的习惯中,不同国家的习俗也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在印度人的习俗中,点头表示否定,摇头表示肯定,这与中国的习俗正好相反。那么如果在于印度公司的交流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与对方沟通好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以免造成商业误差,带来损失。
三、商务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目前存在问题
跨文化差异问题在商务英语的交流过程中频繁出现,但是很多时候,无论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是公司中的人才培养来看,大多不注重对跨文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英语实践能力的掌握。这就导致很多商务人员可以熟练的用英语与国外公司人员交流,但却有时候因为忽视跨文化问题而带来一些误差,继而导致合作不顺利或是直接带来损失。
(二)具体培养方式
首先从高校的专业培养来看,现代很多高校已经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为商务英语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仍然偏向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跨文化交际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高校中的专业培养来看,应当加大对跨文化交际内容的课时教学,在学习跨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更多的课堂情景式教学,模仿现实中的商务活动交往。并且教师可以把跨文化交际容易出现的问题融入到情景教学中,增加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深入理解。
从现实的人才培养来看,很多公司中的商务英语人才并不完全都是相关专业出身,有的是英语水平较高而进入公司,但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人员也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对人才进行再培养,强调跨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将实际的案例展示给相关人员看,让他们感受到由于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包容不同的文化环境,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平等的角度来看待跨文化交际问题。“想要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就要对使用目的语的人们的思维与行为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导致对语言的误解,才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过去人们认为商务英语只要熟练掌握英语沟通技巧即可,但是在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往来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的根源主要是交际双方没有取得文化共识。”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在增加文化认同感的前提下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国际间商业合作增加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宏.商务英语谈判中跨文化交际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
关键词:图式理论;商务英语教学;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文化因素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文化教育在外语学习中的具体实施并没有充分的讨论,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也得不到较好的体现。本文试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文化导入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一些方法。
二、现代图式理论
关于图式(Schema)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康德对其哲学意义的论述,康德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a bridge between percepts and concepts),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想象、创造意义的必要程序,是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心理学中的“图式”最早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完型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到了30-4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再次运用“图式观“强调认识主要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可通过自我调节使得客体被同化到主体的图式之中,或主体调节图式或创立新图式来适应新客体。
对“图式”含义的理解各家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的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赵艳芳,2001:189)
图式具有以下特征:1、结构性:大脑中所有知识的图式互相连接,构成知识系统或知识网络;2、抽象性:图式是人的经验的一个个具体实例基本共性的集合,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模式;3、灵活性: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形,而每次应用又改变着图式本身,新形成的图式又为下一次信息处理提供了框架。(李福印,2008:190)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大脑中储存的概念和认知网络为其理解新事物提供了基础,而且大脑中已存的图式与新摄入信息的吻合程度越高,人们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就越快。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ESP),它受到语言学和若干其它学科的综合影响,可以说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商务结合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商务等方面知识。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的专业性更强,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商务文化知识并且能把他们自如地运用到商务活动中。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后,可以达到阅读或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的水平,并且可以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关于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Hymes(1972)首次提出了此概念,指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有关交际的能力的多种因素。Cantle&Swain(1980)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此概念,提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一)语法能力,即广义的语言法则,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规则和书写规则。
(二)社会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运用的规范和语言的得体性。
(三)语篇能力,即组句成段、组段成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涉及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应对能力,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谈话中讲不下去的时候,应采取怎样的策略以达到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当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社会语言能力和应对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养有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而言,他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文化意识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导入理论的探讨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包括礼仪习俗、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广泛的接触,那么在学习或者真实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困难或误解就能够避免。本文试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对如何优化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出以下看法:
(一)设置真实场景,激活学习者已有的图式
接触真实的商务文化的渠道多种多样,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等,或者参加国外教育展览会、参观观摩跨国公司等。教师可以在教授单元文章之前,设置这些学生已接触过、但不是充分了解的商务交际场景,然后将整个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brainstorming,讨论他们可能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激活了学习者头脑中的背景图式,只是这些图式可能是不完整的或甚至是错位的。值得注意的是,场景的设置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并且与该单元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关于机场接待外商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与首次接待的外商交谈。答案可能是简单的“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doing?”之类简单的寒暄,也可能是边热情的握手边说“You must have a tough joumey.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请让我来帮您拿行李。)这些答案是学习者已有的背景图式,前者是基于其摄入的外语知识,后者则是基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学习者已有的图式与目的语的规范是有冲突,教师可以留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
(二)入文化知识,建立新的图式
教师不可能将课文讲解过程变成一节文化课,只能在词汇和课文讲解中穿商务文化的讲解,比如词汇的如词汇的讲解侧重该词的语义、语域、文化内涵及其联系意义,而课文讲解则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结合。这样也可以巩固学习者已有的背景图式,同时帮助构建新的图式。例如,关于“Friday”一词,因为英美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有了“Friday Face”(愁眉苦脸)、“Black Friday”(灾难的一天)等习语,所以一个词的内涵是综合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心理特征等文化意识。同样,“Sunday"与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等联系密切,因此,常常有神圣或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这些新的图式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角度采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文化图式。
(三)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部分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商务英语实践的经历,因此,他们的知识框架大多是由其教师帮助其建立起来的。所以,承担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除了英语功底扎实外,还要掌握系统的商务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行业知识背景。此外,教师可以多参加外贸商务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提高操作技能,从而搜集更多的真实素材以供课堂教学之用。
五、结语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和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对外贸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着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与应用能力。教师要在语言知识技能的教授过程中,渗透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有效地实施文化教育成为了商务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培养方案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商务英语概况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载体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即 ESP)。本文拟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大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性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比较能对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2 差异性比较
2.1 培养目标差异性比较
(1) 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宽广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系统的商务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善于跨文化交际,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能胜任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部门工作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2) 具体要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①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②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③必须选修一门第二外语且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习标准。④掌握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知识。⑤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⑥掌握获取专业学术信息的科学方法,具备独立从事英语研究的基本能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①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②熟悉英语国家文化,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③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④具有第二外国语的初步应用能力。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用英语撰写与国际商务相关的毕业论文。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上都大同小异,都强调了对学生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二外水平的培养。
2.2 课程设置比较
英语语言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3%。
英语文化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8%。
商务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9%。
(1) 英语语言类课程。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综合英语、 英语听说、 英语语音、 阅读指导、 英语写作、 第二外语、语言学导论(英)、 传意学导(英)、 英语文体学、英语公众演讲、 交替口译(一)(英)、英语论文写作、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写作、商务英语 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说、英汉口译、英汉笔译。
(2) 英语文化类课程。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美文学导论(英)、欧洲文化(英)、 美国文化(英)、欧美戏剧鉴赏(英)、散文(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47页)分析、跨文化交际导论(英)、个人商务交际技能(英) 、 跨文化商务交流(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和跨文化商务交际。
(3)商务类课程(略)。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英语语言类和文化类课程比例上差异性较大,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受地域性特征影响。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相应加重了英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坐落于国际贸易中心广东省,在商务英语专业下细分为四个方向,以服务于国际贸易不同需求。
2.3 师资结构比较
2008年,对外经贸英语学院成功申报了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主要围绕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四大模块展开。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学院设有五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商务翻译研究中心,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心,商务英语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以及跨文化商务研究中心,约有1/3的既掌握语言又掌握商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
3 加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
面对这种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形式,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找到合适的专业定位,逐步改善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
3.1 培养模式市场化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特性。通过本文对对外经贸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比较也可以看出两所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地域性差异特征。
3.2 人才国际化
从对外经贸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服务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应用型学科,更应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等硬件方面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3.3 课程系统化
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处理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关系,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语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计算机及实习课程等方面内容。
3.4 教学案例化
作为哈佛商学院MBA教学的代名词,案例教学化在我国也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对加强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5 教师复合化
在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英语和商务专业知识“双精通”型教师。针对对这种状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对策
在我所进行研究的几篇文章中对跨文化交际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却又大同小异,跨文化商务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是指具有不同文化直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商务交际活动。交际双方有目的地交换信息和资源,相互支持和接触,从而建立起互惠互利推动个人和商务成功的关系。这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概念囊括了不同种族、甚至是同源但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活动。跨文化交际是语言以及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并且也必然会在交际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这里所提到的周围环境的制约,就是指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国际商务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中国际大形势,也就是国际环境的问题。
国际商务学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的跨专业学科,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它涉及面广,是具有极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组织学及心理学等)。它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还涉及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特有的商务法规和贸易政策等。要想在国际商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了解涉外的政策法规、主要面向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范,对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在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双方达成共识、促成交易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这里就涉及到国际商务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上的学问了。
一、国际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对外贸易之路应该从改革开放说起。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一直是萎靡不振的,相应的在信息和技术方面也比较闭塞。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了双向开放政策,即内部开放和对外开放。我们知道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执行,是中国政治和经济都得以大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目光投向发展中的中国,基于地理位置优越和人力资源的富足,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安营扎寨,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使中国最初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广大的市场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大量的投向中国。经济上的交流自然也是你来我往,在我们不断吸引外资和外企的同时,也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与国际接轨,尝试不同的交流。比如,建立跨国集团公司,国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外资入股,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等。当然,国际商务的开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初尝对外开放的胜利果实的同时我们也必将面临许多前所未见的问题。
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商务交流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很多国家的文化我们不了解,在沟通的时候不能做到理解其深意,对他国文化一知半解的认识还有可能造成行为和语言上的误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经济上的直接损失,抹黑企业形象等。跨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交流而导致众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2)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表达方式不同(直接或者间接,热情或者冷静);(3)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思维模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4.民族中心主义在作祟。
二、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面临跨文化商务交流与生俱来的众多难点,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心态问题,即以一颗开放的、宽容的、平等的心来对待交往对象的文化习俗。不断加强自身的锻炼,提高能力,并且尽可能多的接触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能过且过,要做一个有心之人,对遇到的学习机会不要放过,自动自发的学习,主动的锻炼,自信、从容的面对未知的文化现象和问题,必然会成就更好的交流结果。
当然,在国际商务背景下研究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目前,针对跨文化商务分析的论文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对于理论阐述和理论扩展类型的文章不胜枚举,但是,对于具体的商务交往案例的写作和分析却少之又少。我认为,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对于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有着必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实际案例的研究也可算是另辟蹊径,它不但可以站在更加真实的视角对国际商务交往做细致的分析,也更有利于企业国际商务的模拟模式的建立。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进行商务交流,达成商业意向。我们才刚刚踏上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之路,随着各国间交往道路的不断拓宽,我们也必将面对更多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开阔视野,多读书,多实践。我们要时刻谨记,在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我们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更多的是代表了企业。我们要善于研究文化,尽最大的可能做到求同存易,以促使国际商务活动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阮利冬,杨廷勇.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M].国际商贸,2010.
[2] 刘颖.跨国企业员工工作交际的个案研究[M]market modernization,2008.12.
[3] 刘丽丽.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文化冲突[M].商场现代化,2008.
[4] 刘雯淇.中西文化差异对涉外商务活动的影响[M].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
[5] 杜艳茹,王小玲.浅议中西文化差异[M].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商务交流;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4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济上的依赖促进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文化间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文化的冲突,严重的影响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这使人们认识到,国际商务活动和商务谈判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市场、价格、质量、运输等与利益取向相关的直接因素,还取决于人们的语言、价值观念、民族文化背景、传统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原则等间接因素(统称为文化因素)。这就要求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者不但要具备经济、商业知识,还需要深刻理解对象国的文化,文化也是影响国际间经济交往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框架下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商务交际。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都十分重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培训,许多经贸类大学也都把跨文化商务交流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跨文化交流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首先由外语教师结合语言教学,引进介绍国外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把跨文化交流理论应用到商务活动的时间研究就更晚。近年来,随着涉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的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对商务活动影响的问题日渐突出,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出现了不少介绍国外跨文化交流的著作、文章及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论文,在高校教学中,除了在外语专业中增加了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外,一些院校还在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中开设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以提高所培养的人才在商务交流中的实际交流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部分矿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国外寻找矿产资源,参与国际矿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由于对所在国的文化了解较少,对文化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两国关系,惨痛的教训使这些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其中科蓝煤矿枪击事件就是教训深刻的一例。
科蓝煤矿是在赞比亚南方省锡纳宗圭地区的一家中资企业,近年来数次发生示威和肢体冲撞,发生了致使双方15人受伤的枪击事件。此事不但对在比亚的中资企业影响很大,其影响甚至上升到了两国关系。
科蓝煤矿在经营中忽视了中赞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劳资双方及当地群众的关系恶化。首先是制度文化冲突。由于该国曾长期被英国统治,受西方影响很大,有非常健全的劳工保护法律。科兰煤矿作为外资企业不遵守当地法律并且引发了严重的冲突事件就使当地政府和民众无法容忍了。其次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突,和大多数非洲人一样,赞比亚当地员工的生活习惯是有钱就花,没有积蓄,“理财”观念是过一天算一天,和中国人虑后、储蓄的习惯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储蓄,而每天的生活需要钱,在这种情况下该拿到的钱不能及时拿到,他们的不满情绪就可想而知了。其三是不同文化中行为习惯的冲突。非洲人性格外向,喜怒哀乐均形于外,表达诉求的方式比较简单,在其要求得不到合理回应时就容易发展为暴力,以宣泄不满情绪。科蓝煤矿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从而使一些小矛盾发展为大问题。
综合归纳分析,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可以从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几方面体现出文化差异。例如,一国际公司在卡塔尔进行谈判时,由于负责人忽略宗教因素,携带了白兰地准备在仪式上与同事庆祝,结果使公司成为了不受欢迎的公司。又如,一中方企业为欢迎俄罗斯公司的代表团,特别布置了鲜花,可是他们不了解俄罗斯人认为双数是送给死人的,使这次会晤非常尴尬。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国家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禁用六角星图案,因为六角星与以色列国旗中的图案相似。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细节上的失误,导致了贸易合约的损失。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以及了解不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应用跨文化交流理论妥善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于提高对外商务交流水平、减少对外商务交流中的矛盾和摩擦、促进对外商务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如果我们对异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或学习不够。就常常会出现摩擦,影响国际合作,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在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时,我们必须具备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敏锐性,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异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以上对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论述,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商务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国企业要想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灵活地应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常婧.简议文化差异与商务沟通[J].经营与管理,2007(5).
[2]王颜敏.浅析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J].绥化学院学报,20l1(4).
入世后的中国,涉及国际贸易的谈判与日俱增,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国谈判的命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化差异对跨国谈判而言,是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变量。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和任何企业一样,跨过公司要在东道国从事商务活动均需要计算下列成本:进入市场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履约成本和仲裁成本。然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谈判可以大大节约国际交易的费用。对此,美国一位资深企业家甚至断言:“如果能有效地克服文化障碍,美国对华投资、贸易量可以比现在增加两倍。”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谈判主体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谈判者代表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利益。同时,它还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谈判者各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模式、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这些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商务谈判正确的名称应为跨文化商务谈判,这种谈判极少因技术或专业原因而失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东西方民族常常会因为文化积淀、认知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遭遇文化冲突。所以大多失败是由于对外国文化缺乏了解和没有顺应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规则。既然跨文化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是社会群体的都有特征。文化既包括心理要素,即群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也包括社会结构要素:作为社会交往背景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体制。文化价值观把注意力导向较重要或较不重要的问题,影响着谈判者的策略。文化体制保持并提升价值观和规范。文化价值观、规范和意识形态是诠释所处处境(这是谈判,所以我应该……)和他人行为(她威胁我,所以我应该……)的共同标准。
国际间的经济交流首先意味着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为了某一共同的商务目的相汇于一个对其中一方来说是陌生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交际环境。来自不同文化和经历过不同社会化过程的交际双方为了某一经济事务进行磋商、洽谈时,他们各自的行为准则通常会出现交叠现象。在这种文化交叠情境中的交流与沟通,双方的言行不仅受到各种文化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制约,而且交际双方也是相互影响、较量、协同和构建的互动过程。
谈判的实质既可以是所取价值,也可以是创造价值。这样,就存在两种谈判结果:分配性与整合性协议。最成功的跨文化谈判产生的结果,其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既是一份整合性又是分配性的协议,这份协议把增加了的资源总量分配给谈判双方。所以,跨文化谈判不仅是价值索取型谈判,还可以是价值创造型谈判。这取决于跨文化谈判者对文化的关切、处理以及对跨文化谈判策略的运用。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范畴探析
每一位谈判者都有利益和优先事项,而且每一位谈判者都有策略。利益是构成谈判者立场基础的需要或原因。优先事项反映各种利益或立场的相对重要性。谈判策略是为达到谈判目标而选定的一组综合的行为手段。谈判者的利益、优先事项以及策略的使用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1.利益
首先,利益文化范畴涉及利益与优先事项。利益是要求被提处理和被拒绝的原因它使双方在争端问题的立场下潜在的需要和利害关系。
文化影响自身利益与其它利益冲突时的相关重要性。世界上的人们所关心的是实现他们的目标,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实现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目标,以及在那些群体中反映为正面的行为方式。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自身利益通常优先于集体利益。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集体利益通常优先于自身利益。当然,来自于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自身利益,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也有集体利益;只是说在他们自己的文化里,价值、规范和制度在文化上暗示着一致的行为。当争端的一方来自集体主义文化,而另一方来自个人主义文化时,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会被互相替代。但也有可能遭受挫折和误解,因为自身利益相对于集体利益的主要侧重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当与来自集体主义文化争端方谈判时不要低估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当与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争端方谈判时不要低估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利益解释了为什么一个问题相对比另一个问题重要,或者为什么采取这种立场。但是谈判对手的利益往往很难猜测。解决争端的谈判者必须准备好两种策略来发现利益所在,直接信息策略——提出问题,以相应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间接信息策略——提出问题的解决提议,来自高语境文化的谈判者可能会对直接问题感觉不适,因而提出建议来发现利益所在会比较好些。当了解了利益,除了放弃低优先级利益来得到高优先级利益外,可以达成许多类型的一致,直到利益所在能够导向无先例的解决方法、限定期限的实验,或者发现双方同意进行更有效处理的基本问题。
2.权利
权利是公正、合约、法律或先例的标准。争端方用各种权利的标准来证明所提出和拒绝要求的正当性。
有些权利等标准是外在的,比如法律和经双方就具体条款进行谈判达成的合约。其他权利的标准是隐含的,比如在规范情况下对地位或年龄的尊重,以及公平的标准,比如公正和平等。外在的标准是成文的,由警察、法庭等社会机构执行的。隐含的标准融入在社会团体的文化中,由社会认同或社会排斥来加强。
以公平标准为例,作为提出要求、拒绝要求和解决争端的正当理由,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到跨文化领域,因为价值和规范只能扩展到社会团体的边界。不同的文化特征似乎适应了不同的公平标准,使人们很难知道何种权利标准在哪种文化里最为接受。
所以,使用权利标准解决争端的成功关键是,要么提出争端另一方同意认为公平的标准,要么提供新的可靠的信息使提出的标准看上去公平,没有新的可靠的信息,论据不太可能有效。
3.权力
权力是一种能力,借此你可以从争端中得到你想要的——你的要求被承认或者你的拒绝得到支持。判断在跨文化谈判中谁更有权力是复杂的,因为权力是一种通过文化进行的认知。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全球一体化的同时带来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宽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组织、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之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中国文化方面的综合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外语文化教学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中国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2.1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载体,充当着两种文化的使者。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然而,“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在英语教学中也十分普遍。现在的学生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时滔滔不绝,当谈及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的话题时如“元宵节”(LanternFestival)、“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等,却因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面露难色。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都只是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强调英语与商务的结合,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涵养的关注(谭莉,2015)。这种文化缺失,势必会阻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甚至在商务活动中会产生误解和歧义,从而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2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文化能够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活生生的语境,而外语学习则是表达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王佳棋,2009)。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诸如商务、旅游、外贸等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仅仅把英语知识和商务技能相结合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把语言教学、商务活动和学生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表达他们所熟悉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中,会感到愿意张嘴并有话可说,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自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商务沟通的成败与否。所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符合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2.3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成功的英语学习是实现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进而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英语学习者要成功地表达中国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二是具有足够的英语词汇量和娴熟的翻译能力。随着“孔子学院”等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上的日益盛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商务活动中,也应该架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使世界通过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璀璨文化,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要。
3.将中国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
3.1强化教师和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平等交流的双向意识外语教师是英语知识的直接传播者,他们的教学理念、中国文化底蕴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目前,广大外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令人堪忧,在教学中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轻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外语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对双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以及用外语准确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其次,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虚拟的文化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讲授,同时辅助中国文化的准确英语表达或描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必将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促进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只有外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外语教师应让学习者真正明白,强调单方面地追捧西方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种误解。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理解目的语文化与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的能力,包括察觉和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能力,而不是丢弃自己已有的社会文化身份,假扮是英语母语者(Kramsch,2006:81)。”外语学习者应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精髓所在。
3.2增加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的比重英语教材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教材内容和构思对学生的文化学习成效至关重要。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比例较小。大部分的教材引进的都是国外原版的语言和文化材料,选录的都是西方的评论、故事及其他体裁的篇章(周艳艳,2014)。这些教材只满足了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需求,却未能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全部需求。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应该重新考虑教材的文化定位,合理配置教材中各种文化含量的比例,适当增加中国文学和反映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英文材料是必需也是必要的。在题材选择上,可以选入经典中国文学译文和中国作家写中国文化的素材,比如:四大名著的英文译本中的篇章、语言大师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等等。这些作品在选入教材时,可以采用全英文式的,也可以采用汉英对照式。在文章的视角选取上,可以选择外国人看中国的题材或者中国人在国外的文化碰撞案列。由于教学大纲指挥棒的作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偏重语言训练,对文化知识的课程注意不够,致使学生知识面偏窄。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介绍中国文化传统课程的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课程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通史、古代诗词及名著赏析、对外汉语教学等课程,应体现哲学、历史、宗教、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等中国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人文涵养。这种良好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中引入中国文化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加强跨文化比较,通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分析,在加深对本族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宽容和理解,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加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和对外来文化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弥补中国学生主体文化知识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抵御英美文化的冲击,保持中国文化身份,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李娅琳,2009)。
3.3丰富中国文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在教学手段方面,英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采用多媒体自主学习、专题讨论、文化案例分析等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文化知识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明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堂活动,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将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关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视听辅助材料,也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资源,将多种文化的知识和碰撞更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文化交流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从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度采用融合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阅读、听说等材料,适当补充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汉英民俗文化对比、阅读文学、历史名著的英译等,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及各种表现形式,结合母语文化已知的文化图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多面性和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开展第二课堂、完善网络课程、推荐中国经典名著英译本或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和文章等方法提高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鉴于考试对教学内容的反拨作用,中国文化课程的考核应该被列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考试测评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应在其他课程的测试中增加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考核,使得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足够的体现。期末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采用闭卷考试加学期小论文的方式,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写或者说有关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或者参与文化对比的辩论、短剧小品演出等活动,并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加入相关检测试题,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系统复习、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中国文化素养必然会得到提高。
4.结语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敏感度 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无处不在,人们正经历者前所未有的广泛的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而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无疑成为最急需的人才之一。外语学习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掌握一个阅读交际的工具,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科技、经济、社会、政治、习俗等各个方面,并与该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商务,外交文化交流。(张红玲,2003)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研究者、外语教师都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涉及文化教学,并且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终极目标。
一、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1999)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使得交际目的得以成功实现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判标准通常为“有效”(“effectiveness”)和“恰当”(“appropriateness”)。“有效”指的是经过一定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目标,得到应有回报。“恰当”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认为重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期望没有受到严重侵犯(Spitzberg,1991)。Wiseman(2002)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与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有效交流所需要的知识,动机和技能。知识方面既包括文化知识(本民族和外国的),也包括交际过程本身涉及的知识,还包括语言运用的相关知识。动机也可指代态度情感,指对待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偏见、成见以及民族中心论都是其表现。技能或行为层面往往指在交际语境中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实际行为。陈国明(2007)认为交际技能力指的是能够使我们有效的与别人交流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一位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强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调适能力,懂得如何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运用各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己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那么如何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认为,应该从知识,动机和技能三个层面全方位的着手。
1、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知识层面包括很多内容具体来讲,首先,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胡文仲,1999)要想进行跨文化交流看,无论是本民族文化还是其他文化知识,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信念,价值观念都是文化所涉及的范畴。而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胡文仲,1999),是解读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们文化行为的一把钥匙。Nostrand(1985)认为文化的中心密码在于人类主要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以及对人性,社会的普遍的看法其次,掌握相应的外语和语言学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语言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词汇、句法都是成功的跨问化交流的前提。毕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以外语运用能力为前提。除此之外,学生对交际的语境知识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
然而,仅仅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Kramsch,1993)。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描述个人对待具有不同文化人们文化上和观点上的差异的反映(Bhawuk&BriSlin,l992)。M.J.Bennett(1999)提出跨文化名感性发展模式(A Deve1opmental Mode1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MIS)。这一模式将跨文化敏感性发展过程分为2个阶段:民族中心主义阶段(The EthnoCen—tric Stage),和民族相对主义阶段(The Ethnore1ative Stage)。学习者从最初的否认文化差异的存在渐渐发展到接受文化差异,调整适应文化差异,到最后的完全融入各种文化,即从民族中心主义阶段到民族相对主义阶段。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影响很大,是造成不能达到成功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wil1imaGrahmaus(1940)曾对这一概念作过比较详尽的解释。他认为民族中心主义是指某个民族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当作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参照系,以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行为,把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隔离开来。那么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这种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是普遍存在的,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他们的宽容接纳的态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分析文化差异的能力来树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充分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从最初表面的文化现象上的差异(如习俗)渐渐深入到本质的文化(如价值观)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