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9 09:2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品德课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预设课堂教学细节,保证课堂教学畅通无阻
1、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活动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学《园丁赞歌》一课后,我让学生小组分头行动,谈一谈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老师老师所具有的优秀思想品质的事例?学生通过想象回顾消化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在课堂教学《园丁赞歌》,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接受,我的内容是不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的,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身边的最喜欢的园丁就会迎刃而解,并且,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心目中的好园丁形象,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组古代的思想家——孔子的为人师道和教人不倦的态度,组织学生对孔子的了解进行诉说以及起学生的评价,然后再大家谈:请说出在我们身边,像孔子这样的园丁有哪些?所具备的思想特征是什么等。这种通过引导和提问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也是极其重要的。
2、探究问题的预设
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问题探究。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必须直接指向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使课堂教学的程序不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如:我在课堂教学《遇到危险我不慌》一课时,我首先鼓励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又提出:人们能预报天气,为什么还不能完全避免洪灾、旱灾、火灾?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洪灾、旱灾、洪灾,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不慌不忙,在困境里面生存呢?这些问题切合实际,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争先恐后,各抒己见。面对学生深刻的质疑,为了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我并没有告诉他们一个现成答案,为了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我给学生提供关于洪灾、旱灾以及火灾等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多感官”参与,做到“五动”,即动眼(认真阅读教材、研读材料),动脑(分析教材、材料,独立思考),动口(发表意见、阐述观点),动耳(倾听别人意见,启迪心智),动手(归纳、记录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小组派代表各抒己见,全班集思广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点评,综合分析。小组讨论,积极发言的过程中,使一部分学生克服了胆小怕事、不敢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通过讨论,学生澄清了认识,认为洪灾、旱灾、火灾等不可避免与人类有关,人类遭遇的洪灾、旱灾、火灾这一挫折,除了有自然因素外,还与人为因素有关,但是在遇到这些灾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在逆境中逃生,不慌不忙,不要因为我们的慌乱而让最后寻求生存的机会也丢失了,我们人类就应注意增强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并且注意火灾的发生,当遇到危险时要记得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趴在地上前进,并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从而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让学生增长了见识,课后,为更好地落实目标,我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关于面对灾难时的不同的求生手段,既辨明了道德是非,又增强了集体观念和求生意识。
3、课外作业的布置
我们的思品课并非让学生循着道德规范走入“死胡同”,应考虑其实践性,可行性。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谈及的思想价值要求及规范标准内涵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养成习惯。
如:在课堂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理解运用题: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课后每个人将收集和了解的,由于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危害和影响有什么?举例说说人们现在应该怎样保护地球环境?将收集的资料进行记录,每周班内交流一次。这课外作业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二)、捕捉课堂教学信息,绽放创造生成火花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资源是实现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教师创造性的运用社会热点、焦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情境。为课堂搭建生成的舞台,这样的预设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还能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便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顺利完成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时事政治演讲,新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另外,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也可以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讨论会,尤其要重视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问题为社会所关注、也为学生所关注,如:《明年会更好》里面,就应该针对在以前的时间锁发生的大事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将顺利的战胜了这些困难,从2008年最初的汶川地震后的上下一心,2008年百年奥运梦的实现,2009年的舟曲泥石流,分子的狼子野心,2011年的六十年国庆的辉煌历程等种种内容。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这些热点问题,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明天的强大而奋斗的决心,告诉他们应该相信明年会更好,我们也一定会战胜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课堂上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才是现代的课堂,才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从另一个侧面讲,这样的课堂容易节外生枝,甚至难以驾驭,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善待“意外”,善待那些“节外生枝”的眼神,相反,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智慧之花精彩绽放。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鼓励他们张口说话,让学生生命之泉涌动在课堂,让学生创造的火花绽放在课堂。
(三)、恰当课堂教学评价,激发绵绵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所以有效地评价是对个体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绵绵动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实现学困生信心十足,优等生精益求精,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使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真漂亮,真不错!”“你考虑问题很周到,进步很大。”“你很会动脑筋,老师很欣赏!”“你的回答会令其他同学有所启发。”“你动了一番脑筋,但你的答案在……地方有问题,你能重新思考吗?”这样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有了自信、都有了超越自我的想法。因为恰当的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使课堂绽放出绚丽光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反思成为课堂教学习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课堂上的遗憾只要经过课后的及时反思和建立在新情境上的再设计来弥补。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随机的,有时甚至是无法预见的,有些生成能赋予教师意外的惊喜,使课堂更精彩。有些生成是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多途径反馈,可以请听课教师评课、与学生座谈,与同行切磋,写课堂教学后记等方式及时地消除些许遗憾,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课堂教学《不平静的世界》一课时,为了提高对和平的爱好,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升入初中后,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经常一他人打架,对生活失去信心,妈妈给小明讲了许多关于和平相处的故事,让他向榜样学习。可小明说,我不想与他们和平相处,他们会觉得看我不顺眼,欺负我,这里在说小明的同时,实际也是在说我们社会上的和平问题,现在我国的和平问题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述时期由于不和平导致我国经济落后、人们生活困难,在课后要求学生积累更多关于世界不和平的事迹,例如,伊拉克与美国的战争,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战争,车臣战争等这些战争都严重了影响了世界的和平,要求学生反思战争带来的危害性。
一、本学年度双江小学有教师10名,分别承担小学一至六年级各科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师资水平不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以此推动教学工作上新台阶。在学年度开学之初,教研组便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既按上级要求,又结合本校实际校情,学情。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本学年度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教研工作,专门开会研究教研计划。上下学期各开展全校性教研活动四至五次,上学期开展了“作文描写指导”、“小学分数运算教学”、“科学课如何上”、“品德课的实践性”、“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等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教研组开展了“语文课背诵”、“小学数学小数运算法则”、“品德课与学生言行教育的关系”、“重视小学音美课教学”等专题教研活动。各位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有的老师还撰写了小论文,教研心得等文章。大家教研热情很高,渴求知识,渴求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愉快,一边教学,一边教研。这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也大有帮助。
三、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事先布置,让老师们作好充分准备,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认真作好会议记录。因为大家忙于教育教学,即使是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不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由于忙,大家更没时间撰写教学论文,而现在不管是评职称,晋级等,都要求要有专业论文,所以我们坚持作好教研活动记录,为老师们保留下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以备以后急时之需。本学期全校老师有5人撰写了教学经验文章。
一、围绕一个中心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
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17.做好20*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年年鉴》。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13.举办20*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
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