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硕士论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9 09:21: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硕士论文答辩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硕士论文答辩

第1篇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举行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指导教师,并拟出需要提问的问题及答案。

2、在论文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2、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 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第2篇

一、专业学位学生特点 

由于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虽划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但是长期以来,招收对象多由各个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经验丰富:在职研究生工作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在论文选题方面有针对性,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薄弱:在职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相对较久,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3)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单位的工作,有的还要照顾家庭,导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4)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加薪、晋升职称等需要,功利性较强。 

同时,专业学位学生在论文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师生之间交流少,由于学生与学校多处于不同的城市,集中授课结束后几乎没有机会与导师当面沟通。(2)选题可行性不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3)缺少对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研究所涉及项目的监管,导师不了解论文进展情况。(4)学生家庭、工作负担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导致论文抄袭现象严重。(5)论文的评审过程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难过“人情关”,导致评审结论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实际水准。(6)论文答辩缺乏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简单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标准模糊,答辩委员不易把握。 

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流程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过程中的诸多弊端,结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贯彻实施,在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检查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论文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论文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由学院选定校内外专家组成小组,论文检查点对论文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检查评审,分别称之为开题报告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论文答辩阶段。 

1.开题报告阶段。该阶段包括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调研,然后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项目的意义、可行性、内容,实施计划等),然后由导师进行初步审核。导师审核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学生讲解及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审专家讨论形成意见并由专家组长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把好论文开题这一关,早期发现学生在选题方面的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修正。 

2.中期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对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所做工作的检查。学生在完成论文开题后应对所确定的论文项目开展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需求分析、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情况,然后将已完成的工作形成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这一期间6个月的工作,如已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内容等。),交导师审核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论文研究项目的进展及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评审。同样由导师审核通过后还要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阶段从事的工作与论文题目的一致性以及论文项目的进展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也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撰写及导师评审,该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完成的工程项目加以提取,以论文形式提交导师,由导师对论文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并与学生反复沟通,直至导师认为满足学院要求的标准为止。(2)论文复制检测,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进行全文复制检测。按规定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文字复制比和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均低于30%(含30%)者为通过。检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①去除本人文献,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②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检测不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检测,如果第二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3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提交检测;如果第三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则直接取消该生学籍。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遏制论文抄袭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论文造假、抄袭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严厉处理和杜绝论文抄袭、造假。(3)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执行“双盲审”制度。“双盲审”制度指的是聘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而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亦对评审专家保密。评审专家为三人,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校外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有一人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评审意见全部返回,且均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安排答辩。如果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则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反馈给导师和学生,学生按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确认后提交一份修改清单给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说明论文修改情况。如果论文评审不通过,学生需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至少一周后提交论文给专家重新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需至少三个月以后方能再次提交给相应评审专家重新评审。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审过程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同样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学院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参加答辩学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会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至少两人来自校外,至少有一人来自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答辩委员会经全体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专业学位。学院将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改为百分制,将评定内容划分为十项:资料综述,论文题目实际意义,论文成果,科研、实验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工作量,写作能力与学风,论文总体印象,答辩情况。每项满分10分,对应分值分别为10、8、6、4。95~100分为优,90~95分为优-,80~90分为良+,80分为良,70~80分为良-,60~70分为中+,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量化使得评分标准更为合理、科学,便于答辩委员掌握。 

该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学院运行了五年。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使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保障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07). 

[3]须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第3篇

关键词 化学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 论文答辩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经过5批试点,招生单位由最初的16所院校,发展到2011年的57所学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也是最早设立的学科教学专业学位之一,攻读化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学员,除了需要系统地学习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理论、教育技术和外语基础知识以外,2~3年的学习期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学位论文的选题、论证、撰写、答辩。作者作为某高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多次参加了该校的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及论文答辩,每次参与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等相关活动,总有一些新的发现,并引发一些思考。现以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答辩情况为典型案例,发表一下作者的简单思考。

1 论文选题及答辩中的问题分析

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共有20位学员,另有上一届答辩未通过学员4位,24位学员分成A、B两组参加了论文集中答辩。每一答辩组设答辩主席1人、答辩委员4人,答辩专家主要由全国知名化学学科教学法教授、本校教师和中学化学教学及教研一线特级教师组成。24位学员的24篇论文涉及到中学化学教学与教研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及化学教学法研究3个方面,24位学员的论文选题及答辩结果见表1。

无论是学员论文的答辩过程,还是学员的论文选题及撰写,都还是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论文的答辩结果有直接的关联。现以“基本合格”和“不合格”2种等次的5篇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情况为例,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

《高一化学学困生的激励策略研究》是24篇学位论文中唯一的基本合格的论文,答辩主席宣布这篇论文基本合格,也就意味着这篇论文必须经过学员的补充、修改、完善,并再次通过专家答辩委员会审查,学员才能拿到学位证书。显然,从论文的选题可以看出,这篇论文需要在充分调研和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困成因进行分析梳理,根据有关理论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的具体办法。然而,这篇论文却缺少大量而真实的调查,大量地引用有关理论,更多地根据想象去设计方法与策略,直接导致了论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给人的感觉是基于想象中的学困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

《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等是被答辩专家定为不合格等次的4篇学位论文,这就意味着这4篇学位论文必须在选题、开题、撰写、送审、答辩等环节上,一切从零开始,并在下一年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上经过重新答辩获得合格以上等次,否则学员将不可能取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4篇不合格论文基本上都是在选题环节出现了问题。《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从论题的语法结构上就存在重大缺陷,从研究内容来看,该论文是运用诺贝尔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论题的关键词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却被挂上了诺贝尔科学精神和高中新课程的名头,同时,诺贝尔科学精神是什么?诺贝尔科学精神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从论题的结构上来看,《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显然是由多媒体的应用和化学生态课堂2个命题组合而成的,在论文的文本中,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到2个命题相互粘贴的痕迹,而且还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把“化学”替换为其他学科,并添加一些相关的学科元素,就可以成为各个学科都普适的论文。《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选题,很多人做过相关研究,在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中以“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5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不包括一些学位论文,所检索到文献大部分发表在20世纪90年代。由此可见选择这样一个论题来进行研究,没有独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是很难写出原创性学位论文来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选择安徽省高考的一类主观题型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论题,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高考的命题思路与特点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沉重及敏感的话题,更何况把一类题型作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的着眼点选择不当,而且撰写出的论文一点学术价值都没有。

同时,我们也看到3篇优秀论文之所以优秀的3个方面的共性:(1)选题新颖,3篇论文的选题都非常新,都是从独到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相关领域的问题。(2)论文质量高,3篇论文的质量都非常高,折射出3位作者的科学精神、研究态度,以及科研水平。(3)答辩流畅,3位学员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的流畅的语言、机智的应变能力、缜密的思维都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

综上可见,当前化学教育硕士在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已见的,如果不能有效而及时地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可能会影响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而且还可能会对以后的教育硕士的学风与研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要引起学位管理部门及教育硕士培养部门及攻读教育硕士的广大学员们的高度重视。

2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相关问题的思考

通过仔细研究24位学员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一是如何选题,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从最为原始的阶段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学术价值;二是如何加强对学员撰写论文过程的监管与指导,避免步入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导师指导模式;三是如何有准备地答辩,通过最为科学、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学员学位论文的全貌及研究成果。

2.1论文选题的取向问题

很多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或机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为普通化学硕士与化学教育硕士所提供的是同一份学位论文选题参考“菜单”,从而忽视了化学教育硕士身份特殊所决定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取向性问题,也即化学教育硕士是基于学科理论、文献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还是基于学科实践、行动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不同于一般普通化学硕士的化学教育硕士,因入学门槛相对较低、来自于教学一线、集中学习时间短、科研条件有限等特点,决定了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也应该有其特殊的一面,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取向于:(1)化学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及教学改革行动研究;(2)化学教学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应用模式及创新研究;(3)化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及困惑、对策研究等。作为学员的推送单位最期待的选题是基于学科问题解决模式及基于学科实践探索模式的研究,都希望学员带着平时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和所发现的问题入学,经过2~3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并以所在学校班级或学生为教学实践的实验样本,再带着通过以学位论文形式所呈现的问题解决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回到学校。当然,学员在选题时还要考虑到学员自身所占有的学科资源,以及所具有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及科研条件等。

2.2论文撰写的规范问题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书写规范问题。目前,我们在答辩过程中所发现的学位论文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论文格式不规范,如,有些学员不按培养单位关于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去撰写,而是自行其事。(2)文字表述不规范,如,论文中使用的图、表及量与单位符号不规范,英文摘要与写作不规范,存在语法错误。当然,也存在极个别学员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标点符号错用的问题。(3)文献采用或引用不规范。如,引用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科技文献格式要求,根据参考文献找不到论文引用的文章,个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在章、节标题上等。

2.3论文的开题论证问题

开题论证是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甚至比论文答辩过程还要重要。论文开题论证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选题的科学性、学员的撰写思路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如果忽视了开题论证这一环节,无论在论文送审时发现了问题,还是在论文答辩时发现了问题,都是难以补救的。因此,当学员选定论题及导师以后,一定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开题论证会议,汇报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预期的成果与突破,广泛听取导师及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培养单位,这个环节绝不能省,必须做实做到位,作为学员,这一关必须认真过,早发现问题,早补救!

2.4论文的送审答辩问题

我们知道,学位论文的答辩必然涉及到2个环节,一是论文送审环节,二是现场答辩环节。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之前,往往都要经过答辩专家的盲审,给出初步评审结果,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教育硕士论文的答辩往往都采取会议集中答辩的形式,如何在10分钟内把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学位论文概貌直观、生动地呈现给答辩专家,还要能够接受答辩专家的质询,是每一位学员都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我们在答辩过程中遗憾地看到,一些学员可能因为工作太忙,也可能是因为态度马虎,不仅不能流畅地介绍论文内容,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论文答辩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学员必须认真汲取盲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写好论文答辩报告,还要对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出预期,并精心地加以准备。

第4篇

1.1P(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订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商学等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与这些优势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校工程硕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我们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其中金融信息工程方向是软件工程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软件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计算机取整与司法鉴定是软件工程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都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这5个研究方向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模式方案设置、学生实践落实、质量体系控制的过程中都与人文社科学科紧密结合,目标明确,过程严谨。

1.2D(执行)——实施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完善质量保障

工程硕士培养要经过3个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在每一个环节中又有若干环节,为保证培养质量,我们严格规范每个环节[2]。图2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2.1课程环节

在课程环节,除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外,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授课期间要进行教学评估,学生给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也可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和学生给出的意见将会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每个年级的硕士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协调课程安排,了解学生动态,组织课余活动。

1.2.2实习环节

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实践是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落实实习基地和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环节有效完成的关键。我们选取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金融信息化企业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制订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实习的时间、形式、要求,通过《企业实习手册》对实习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1.2.3论文环节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和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志。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侧重点不同,它更加重视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因此论文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将工程硕士论文划分为系统研制报告、IT管理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以及学术研究类论文4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保证论文的最终质量,我们在论文阶段设置了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规范及实施办法,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就保证了能够进入答辩的论文基本质量。具体实施如下:(1)开题报告环节。学院组织不少于3人的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基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开题报告评价标准。相关文件包括《开题报告模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2)环节。为了有效惩戒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我们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专门审查,采取软件检测的方法,务求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工作办法》。(3)预答辩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的又一轮筛选。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价标准》。(4)论文评阅环节。由两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名校外企业评阅专家针对论文的应用性给予评审和评价。(5)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规定,保证通过的论文质量。

1.3C(检查)——培养质量检验

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从论文质量、教师学生的反馈、就业情况3个方面来检验。

1.3.1论文质量

论文写作过程5个环节的把关保证了通过答辩的论文已经过至少3次专家评判、1次。在某个环节被淘汰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后才可以再次进入答辩。

1.3.2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我们定期举行授课教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论文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听取导师反映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方案作准备。

1.3.3就业情况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能反映我们的培养质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有它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一致,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就能反映出来。2012年人民大学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和2013年第二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知名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拿到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以2010级为例,5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数据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被金融机构录用,这与我们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秉承与人文社科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理念,将金融与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环节都接受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1.4A(处置)——总结、反思及改进

PDCA理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于既往的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验和反思,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对开题、评阅、答辩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

2结语

第5篇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科学,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并对系统的运行及效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

IE在19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得到迅速应用和发展。到了二战期间,美国多数大学的工学院都已经相继成立了正系,并开始招收IE硕士生,到1990年美国已有150所大学的工学院设有IE系,其中92所可以招收硕士生。199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IE专业,1993年正式招收IE专业本科生,目前,我国已有150多所高校设立了IE专业。1999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IE工程硕士点。

2.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IE最初主要应用在机械制造、电气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随着现代管理发展,IE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服务行业、公用事业甚至政府部门。工业工程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原理”。目前现代工业工程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人因工程、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现代经营工程、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等。

IE专业硕士研究生都是具有四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经过了一定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训练,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他们本科毕业已多年,外语水平不高,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较弱,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和陈旧,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另外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多是作企事业单位的骨干或重要领导者,他们是带着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来的,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工程硕士学习方式是“进校不离岗”,集中在每周六和周日集中授课,保证了工程硕士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学习专业知识。

3.创新工业工程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3.1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总体目标

工程硕士的培养应该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和把握工业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努力提高工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工业工程领域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某一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2 创新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在体现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正专业工程硕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突出创新能力;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加强管工结合,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注意IE领域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知识的传授。

(1)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工业工程硕士是工程领域里的一种专业学位,它侧重于工程应用。课程设置强调较宽的学科覆盖面,因此必须对工程硕士生加强基础理论和拓宽专业知识,建立起一个合乎工业工程工程硕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管理领域的工业工程课程设置主要包括:①学位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外语、运筹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工程经济学、战略管理、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先进制造技术。②选修课。现代生产与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系统工程与管理、新产品开发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价值工程等与工程结合的工程领域或相关的技术课程。学位课学分19分,累计学分33分。

(2)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应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适应工业工程硕士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集中时间学习的特点,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和工作的空闲时间里进行自修,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如电子邮件等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答疑等。

(3)抓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关

①论文选题与开题。工程硕士论文研究题目一般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实际,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论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通过后,由学校组织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小组论证,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阶段。②论文指导。工程硕士的指导采用双导师制,有校内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导师与企事业单位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兼职导师联合指导,保证工程硕士论文的质量。③论文答辩。论文经过导师审查通过,且工程硕士生完成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并成绩合格,才可以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应有3位专家评阅,其中一位为校外专家评阅,另外两位为校内专家。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并聘请校外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

4.结论

第6篇

(1、3.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教师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目的是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它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学术型学位有着明显区别。文章从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学习内容、学位论文撰写三个方面对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特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提升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突出教育硕士的职业性特征是其实践性特质的核心。

关键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01—02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6年设置的,目的是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变化,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招生学科、专业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全部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体系和培养模式已经形成。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梳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获取硕士学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两种培养模式、三种学习方式、三种招收对象(见表1),虽然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但培养目标和重要性是一致的。

随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扩大、招生对象范围以及专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有的培养单位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划等号,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论文开题及答辩等环节上均无明显差别。对于教育硕士而言,着重提升其教育实践能力,突出其教育的职业性特征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在培养过程中能更好地贯彻和体现其本质特点。

二、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特质

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特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即在教育硕士培养的各环节中,体现出与基础教育紧密相连的特征;二是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践环节。具体如下:

(一)培养目标以“专业实践为导向”

首先,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使其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为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教育硕士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所以,实践性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始终,这也是其以专业实践为导向的核心所在。

其次,培养目标中的“专业实践为导向”体现为: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教育硕士学位是一种具有教师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它在学位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教育学硕士学位有明显的不同”。教育学硕士属于学术型学位,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教育硕士属于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以课程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为主,但更强调的是教育实践。

最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实践为导向”还体现为:不同类别的教育硕士其专业实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两种培养模式、三种学习方式、三种招收对象(见表1),但培养目标和重要性是一致的。因此,要细化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依据不同类别教育硕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要加强其实践性锻炼,提高教师教育的技能;对于在职教育硕士,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服务于教育实践;对于师范生教育硕士,则应加强网络学习中的监督和考核,注重假期面授的实效性。

(二)课程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硕士所有课程的设置均要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突出实践性,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课程的设计要突出课程学习中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与运用。

以某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为例:

教育硕士的课程以模块方式呈现,共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总学分至少为34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为6门(12个学分左右),分别为:政治理论、外国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教育的社会学基础、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专题。

专业必修课为4门(10个学分左右),其中有3门课程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进行设置;一门课程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自主设置。

选修课程的学分不少于6个学分。选修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所设置的公共选修课程基本是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而设定的,如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内容、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内容、中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的内容等;专业选修课程由各专业自主设置,但不得少于两门课程、4个学分。

教育实践研究模块为6个学分左右,主要以“档案袋”的方式呈现,包含教育硕士研究生在教育见习、实习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体会与收获。

(三)学位论文凸显实践性

1.论文选题要有实践价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要源于教育硕士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并且在研究学科和研究方向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论文选题要来源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论文写作要与实际结合。论文撰写要在大量占有充分详实的文献资料,或实地调查访谈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过程中要着重体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案例,体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成果。论文的撰写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

3.论文答辩要体现实践特色。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可采用答辩会、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可以将论文答辩与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相结合,也可以将论文答辩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多种方式,灵活体现,突出其实践性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Z].2010,5.

[2]董盛.教育硕士:历经十年招生体系形成[N].中国教育报,2007,11,09.

[3]杨秀莲.网络环境下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以D大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为个案[J].电化教育研究,2012(9).

第7篇

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进行曲旋律中,国防大学校长邢世忠中将一一将5位学子博士帽上的红穗由左侧拨到右侧,并向他们授予了博士学位证书。

当天,新华社向全国消息;国防大学培养出我军首批军事学博士……

这5位学子是战役学专业的于国华上校、作战指挥专业的李(jing)中校、后勤组织指挥专业的黄成林大校、潘竞科少校、龚飞少校。在此之前举行的论文答辩会上,由来自总部、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他们的博士论文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开拓性分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手抚博士学位证书,他们5个人的脸上绽出平静的笑容,内心却都涟漪难平——毕竟,他们每个人都跋涉了很多年、很多年,才赢得了今天的辉煌和幸运。黄成林以前从不敢想自己能成为博士

45岁的黄成林是5个人中的“大哥”,也是他们5人组成的博士班的党小组长。

他说,他以前不敢想自己能成为博士。

他在“”前只读过两年初中;1970年入伍,到某汽车团;1977年从汽车团调到军区后勤部分部,一直干到1990年。这20年中,他先后当过电话员、通讯员、驾驶员、打字员、保密员、警卫员,并由战士到班长、排长、参谋、副科长、科长、正团级仓库主任。

如果不是那一天,他看到了那块小黑板,他的命运或许不会发生这样大的改变。

1990年6月的一天,黄成林出差归来,在走进机关办公楼时,看见一块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则通知。通知的大致内容是:国防大学招收军事学研究生,年龄可放宽到40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大专学历、在本职岗位上工作满4年并取得优秀成果的部队干部,可以报考。

那一刻,他的心怦然一动,一个仿佛在心里沉睡多年的愿望随之电光石火般地醒来。

这一年,黄成林38岁,此前他已获得党政干部自学考试的大专学历,通过了中央电视大学英语单科的结业考试,并在军内外的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后勤专业的研究成果。

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则通知上的各项报考条件似乎都是专为他特别规定的,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接下来,他与国防大学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做好考前准备,并于11月份报了名。就在备考期间,由于过度疲劳,他突发胸膜炎,住进医院。医生让他静养,他只住了一星期,便开了各种药品出院。爱人见他如此“不要命”,只好请假回家给他做保健医生。1991年初,他到北京应考时仍未痊愈,爱人还是背着药包一路“保驾”。

苦心人,天不负。黄成林终于被录取为国防大学1991级后勤组织指挥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4年,黄成林毕业,留国防大学后勤教研室任教员;同年,国防大学设立首批军事学博士点,他又考取后勤组织指挥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孙秀德少将攻读博士学位。

在国防大学攻读的6年中,黄成林十分刻苦,以至于同学们总是劝他“不要太玩命!”

玩命苦读的黄成林有欣慰,也有心痛。

第8篇

(一)

2000 年春节, 我调来南方工作还不到10 年。有一天, 突然接到中学闺蜜的电话, 她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 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黄老师患胃癌于上个月去世了。我愣了几秒, 忙问: 是教我们代数的黄老师吗? 闺蜜说: 是的。你忘了吗? 当初代数你学得最好, 每次都考100 分, 黄老师经常表扬你。 听到这,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起来, 一时间满脑子涌现出黄老师当初教我们代数的一幕幕情景, 却也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可能, 不可能, 黄老师那么好的人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

我清晰地记得, 当时黄老师才40来岁, 她身材娇小, 但却非常有魅力。黄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 课堂的设计也非常巧妙: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总结本节课重点、最后10 分钟测验, 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每天下午放学前, 黄老师必定会抽出10 分钟时间到班上公布并讲解当天课堂测验的结果。因为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同学们的代数学习问题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堂堂会,学习的积极性也似乎比学其它科目要高很多, 以至于后来大家在同学会上一起回忆黄老师时, 不少男同学表示自己中学数学学得一般, 但代数还不错。

其实在我心里, 黄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教我学好代数, 更多地是让我懂得了即使是拿了满分, 也仍有可以改进之处。黄老师经常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很多充满期待和鼓励的话语, 那些用心写下的字句给我年少的心灵注入了滋润的雨露, 让我在开阔解题思路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是黄老师让我明白: 师德, 有时其实就是一种螺丝钉精神, 严谨、周密、一丝不苟, 不断将真理的光芒照射到学生心灵深处。

(二)

2007 年春节的大年初三, 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似曾熟悉, 但就是猜不出。等对方说出姓名后,一种强烈的内疚感油然而生, 并久久不能平抑打电话给我的竟是自己 20 多年前的高中班主任谢老师。我和谢老师聊了半个多小时, 年逾古稀的她在嘘寒问暖间传达的全是对远游学生的挂念,以及盼望有生之年还能师生共聚的愿望。那一刻, 我的眼睛潮湿了, 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说实在, 高中那时, 谢老师就是同学眼里的女神, 她不仅形象气质好,教学能力也非常出众。谢老师身材曼妙,皮肤白皙, 仪态端庄, 也非常懂得装扮自己, 总是一副洋气十足, 自信满满的样子。但是, 谢老师不是人们眼中的花瓶, 相反, 她的教学能力非常突出。谢老师是责任心极强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前, 谢老师都会提前充分备课。她的案头除了课本, 还堆放着不少厚厚的参考书; 她的教案总是写得密密麻麻,重点句子还常用红笔勾勒。因此, 谢老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都非常准确、全面。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 谢老师都会引经据典, 丰富教学内容, 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 在谢老师的语文课上, 我们丝毫不会感觉到沉闷, 反而是非常享受。

除此之外, 谢老师的过人之处, 还在于她的班级管理能力。谢老师经常组织班级开展各类活动, 并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每周的主题班会上, 谢老师总能通过各种别具新颖的主题思想和方法形式让同学们产生心灵成长的动力。同时, 谢老师还特别善于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进入班级给我们补点语文课, 这种行为虽曾遭到少数贪玩男生的反感,但她总会想出办法让他们规规矩矩配合补课。是谢老师让我明白: 师德, 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奉献, 是一种执着, 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忠诚。

(三)

2003 年春节前夕的某一天, 我正在超市购买年货, 突然我的硕士导师李老师来电询问我的硕士论文进展情况。当我还支支吾吾不能明确回复她时, 她又问: 你现在干什么呢? 我说: 在超市购买年货呢。 她停顿了一会说: 你能否年后把论文初稿就写出来发我, 争取6 月底能够完成论文答辩? 我一听就急了: 可能不行, 我原本就打算下半年才答辩的。 没想到导师为此在电话里用了10 分钟和我讲了当年自己完成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做法, 目的只有一个建议我不要因为过年耽误自己的论文写作, 赶快找个清静地方好好把论文初稿写出来。最后, 李老师还嘱咐说: 需要老师帮助就来个信息, 我会打电话和你交流。 放下电话, 我也无心购物了,速速赶回家中, 和家人交换了导师的想法和建议。家人听后一致赞同, 愿意配合并创造安静的环境让我能够独立开展自己的论文写作。

就这样, 我难得经历了一个忘记过年 的寒假。更难得的是, 整个寒假里, 导师主动给我打了四次电话和我探讨我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细节问题, 甚至其中有两次通话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最后, 因为导师的督促和指导,我的硕士论文如期顺利通过答辩。李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 而且为人特别亲和; 不仅人长得漂亮, 而且还非常能干。在我眼里, 她就是一位极富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女强人。在她的身上, 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大爱, 凡是和她有过交往的人都会对她交口称赞。她身上少有矫揉造作, 少有贪婪和虚荣, 更多的是真情流露, 淡泊名利, 虚怀若谷。在我心目中, 她就是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的楷模。

是李老师让我明白: 师德, 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对知识精益求精的追求, 是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和关爱。三个春节电话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但对师德的思考和感悟还远无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