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9 09:22: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际教育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际教育专业论文

第1篇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虽然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多,但其核心是培养能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理论知识完成国际贸易工作的人才。但从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师资队伍薄弱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这主要是指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并且较全面地掌握了先进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案例,但由于从未接触过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导致国际贸易教学偏理论性,与实践的结合不足,甚至使教学脱离了实际,与国际贸易专业设置的目的相悖。

(二)教学内容问题

这里的教学内容是指信息化的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当前,我国与美国、东盟和非洲等几大贸易进出口地区之间的贸易形势基本采用了跨境电子商务,这就需要贸易人才掌握信息化的操作技术与知识,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际贸易的信息化教学还存在不足,也没有实践操作环节,所以学生对国际贸易信息化的掌握程度较低。另外,虽然部分学校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授课和操作设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做到将信息化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不能在教学信息技术的同时有效推进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教学效率较低。

(三)教学模式问题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英语是一门必修课。当前,很多学校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采用了双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较多的不足。由于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听力及理解能力等的局限,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效果仍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是以书面英语为主,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名词和学生的口语能力关注度不够,导致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实践性较差。

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可采用外聘的形式来充实师资队伍。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传授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学校可安排专业技能水平高、知识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组长,并引进校外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来授课,丰富教学内容;还可派遣部分教师到企业内参与国际贸易的具体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要紧密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丰富并完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学校在完成必要的教育指标后,还可对当前国际贸易市场进行考察和研究,明确当前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先进的、生动的题材融入教学,进而提升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结合上文提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双语教学,笔者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国际贸易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语言基础。学校可以定时地举办“国际贸易合同撰写比赛”“国际贸易谈判比赛”等活动,参赛过程中要求学生统一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英语实践能力。

三、结语

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多,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地创新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思想,改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明亮.浅析国际贸易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8):184.

第2篇

从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达通知,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24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又相继于2009年、2010年批准其他58所高校新增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2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

北京大学

作为无数学子向往的国内顶尖名牌大学,北京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不会让想做对外汉语教师的你失望。北大学子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几乎每天都有8节课的学习生活,学校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会让你对汉语国际教育有全面地了解,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扎实的对外汉语专业知识。作为一所师资力量强大的大学,在校期间,你还可以目睹那些平时在语言学课本上出现的语言学专家,拥有许多优质的出国进行汉语教学的机会,甚至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很多重大的对外汉语相关活动,比如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在课程设置里,中华才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你是新手上路,还是半路出家,你都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掌握你喜欢的中华才艺,比如编中国结、剪纸、画中国画等。北京大学地处首都的优势,也让你可以在课余时间找到非常多的对外汉语机构兼职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了解对外汉语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好就业之前的行业研究。

2012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计划招生30人(其中计划接收推荐免试生10人,如名额未用完,剩余名额将返还到全国统考招生名额中)。学习年限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本项目不设立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名额,学生需交纳学费,学费为3.2万人民币,分两年交清。上课地点在北京大学本部,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入学后可申请入住万柳学生公寓,并按规定缴纳住宿费,费用自理。

复试时间一般在当年3月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技能及教师素质、外语能力等。专业技能及教师素质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汉语教学基本技能、心理素质、教师潜质、普通话,考核形式为面试。外语能力考核形式及主要内容包括:笔试,侧重专业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面试,重在应用能力、教学及沟通能力的考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包括汉语长短期进修生、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体系。

在选择就读哪所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时候,该学校是否有汉语推广工作的相关组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有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简称“汉推所”),它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建设,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对策研究以及过程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平台。汉推所编辑出版《世界汉学》等4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大型丛书,定期举办“季度论坛”“国际讲坛”和“世界汉学大会”。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收100 人,其中接收推荐免试生60人。学生以全日制的方式学习两年,学习培养和日常生活都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氛围,优秀而全面的师资会让你在学习中找到做对外汉语教师的感觉。师资队伍中,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先生,有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汉办项目的张和生教授,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艺术系书法教师马世华老师。无论是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教学技巧,还是中华文化、中华才艺,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一定可以让你在就读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是在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已有近40年的经验。汉语文化学院担负着培养前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各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和长期、短期语言生)以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的中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培训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以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的任务。汉语文化学院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体,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实体,每年在学院学习的各类型留学生千余名,这种各国留学生一起学习的“小联合国”式学习环境,对于学习国际汉语教育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计划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0人,约30%名额接收推荐免试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录取后,以全日制方式学习3年。第一年为课程学习阶段,主要进行专业课及选修课的学习。第二年为教学实习阶段,教学实习分两类:推荐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或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校际交流项目外派实习教师遴选,被选中者赴国外进行一年的汉语教学实习;其余在国内相关单位实习一年。第三年继续修读课程并撰写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含推荐免试生)学费总计4万元(不包括食宿费及海外实习有关费用),分学年平均缴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不参加学校培养机制改革,不享受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非定向学生在校期间按照北京市有关管理规定,统一办理医疗保险。非定向学生家庭确实困难的,入学后可向银行申请不超过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含推荐免试生)录取类别分两类:人事档案转入北师大的非定向培养和人事档案不转入北师大的定向培养。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学期间入住大运村学生公寓,住宿费约每学年2300元。北京地区定向学生不解决住宿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提出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外汉语教学论,并编写出版了汉语教材。198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凭借第二语言教学优势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并着手培养外汉师资。199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组建了以对外汉语系与留学生部为基础的新型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教师都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并具有丰富的海外执教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直大力发展留学生汉语教学,从长、短期的汉语进修班到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汉语教学模式。学校和日本法政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澳大利亚模纳士大学、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培养留学生的合作关系,这些为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环境增加了有利因素。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日制学制两年,学费共计2万元,接受跨专业报考。2012年计划招收35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录取比例不低于招生限额的20%。学生在完成大部分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以后,可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教学实习。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的单位同意其脱产的,可以推荐参加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实习。回国后完成学位论文,如有需要可顺延半年。

华东师范大学

同样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也有着同样的区位优势。作为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华东师范大学逐步形成了实践性、国际化、复合型、高规格的办学特色。2009年国家汉办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使其高水平的应用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8月,由原来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原国际中国文化学院和原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组建而成,既培养中国学生,又培养外国留学生。学院既是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又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学基地的二级学院,并成为全国最大的HSK考点之一。学院每年培训海外汉语教师近370 人,培训国外短期留学生近350人。近年来,对外汉语学院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重点教材,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总研究经费达500万元,还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和有关教学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在美国和意大利建有5所孔子学院。这些都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人数为50名(含推荐免试生18人),学费每年10000元。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2~3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年。

在日常学习中,华东师范大学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实现紧密结合。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践,学生们可以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实习活动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采用学生在岗实习、学生自荐、学校推荐等方式,实习时间不低于40学时。学校要求学生的实习单位是与汉语国际推广密切相关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内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分优秀学生可获推荐参加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选拔,合格者派往国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实习。

华中师范大学

作为中部的师范类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虽然中部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不如沿海城市发展完备,往往缺乏生源,导致规模无法扩大,但师范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育还是不缺乏生源。华中师范大学密集的讲课实践和评课活动能让你高效率地提高教学技巧,地处学风浓郁的大学聚集地,让你能够在桂子花香中静心学习专业知识。华中师范大学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学费总计30000元,其中课程阶段学费 (含教学实习费)20000元,论文阶段学费10000元。

暨南大学

作为国内最大的“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有着显著的侨校特色与多元文化特色:来自全球五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总数超过1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高居全国高校第一;来自境外的研究生占全国所有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良好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特色,使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

暨南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两个特点,一是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是重视现代科学的精华培养。暨南大学长期致力于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教学、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由贾益民教授主编的《中文》教材,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700多万套,是海外中文学校广泛选用的教材。这些为暨南大学在海外创造了良好的知名度,对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的海外就业非常有帮助。

暨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式的一大特色是其实习方案。在海外实习中,除了可以推荐学生参加“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暨南大学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海外设立了广泛的教学点,在五大洲与7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并开展了汉语师资及汉语学习的学历和非学历面授、函授教育等。其中,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美国加州中国语言教学研究中心合作培养兼读制研究生。此外,学校还和海外华人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暨南大学与印尼万隆福清同乡基金会等海外华人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其合作在印尼设立函授培训点的成功模式已成为对外合作办学的品牌。最可贵的是,拥有如此多优势的暨南大学特别重视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并开设全面系统、操作性强的课程。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年。学习费用总计3万元。课程阶段2年,每年收费1 万元,两年共计2万元(不含教材、资料费)。论文完成阶段收取论文指导费1万元。在读期间,学生一切关系留原工作单位,其工资、生活福利及补助、医疗费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学校公共资源向学生开放。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或毕业专业报告、毕业设计)答辩的研究生,经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同时,按教育部颁布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教育部令第19号)为获得专业学位的毕业生颁发《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高级)》。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时间不长,2007年是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第一年,2008年2月第一批MTCSOL已经顺利入学,三年后我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完成学业。因此,搜集往届的考研真题成为一大难题。在往届考研真题缺乏的情况下,过来人建议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考研真题也可以为考研提供一些帮助。

几乎在每一个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介绍中,都提到可以给在读者提供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机会,但能否得到这种机会,个人的综合素质非常关键。

在很多学校的招生简章里也会提到这样一个关键词:教学实习。根据每个学校各自的特色,并不是所有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校都能给大部分人提供海外教学实习的机会。相对来说,海外教学实习的机会一般较少。而对外汉语教学从国内走向国外,对于增强学生未来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想在读研期间有较大的概率获得较好的海外实习机会,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除了关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还可以关注该校是否在海外设立广泛的教学点,是否有外派教学实习的其他机会等。如果只想在国内进行教学实习,可以关注学校的校园文化背景,关注其是否有较多的留学生就读。

是否有汉语推广相关组织也是学校学习环境和实力的体现,在选择就读学校的时候,关注学校承办的汉语推广相关组织是必要的。以下是部分学校具有的汉语推广相关组织。

基地名称 承办单位

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北京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 山东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 厦门大学

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 河南省教育厅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 武汉大学

跨文化交流研究与培训基地 南开大学

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 中山大学

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 海南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 大连外国语学院

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 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

国际汉语传播湖南基地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台

第3篇

汉语国际教育系是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下设的三个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和戏剧影视文学)之一。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55年开始招生,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七五”期间被评为山东高校重点系;“八五”“九五”期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十五”至“十二五”期间,古代文学被评为山东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3年,古代文学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古代文学专业中唯一设立“泰山学者”岗位的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05年获得国家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2007年荣列教育部八个国家级首批特色专业之一,2009年成功申报博士后流动站,同年,汉语国际教育学科获得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是山东省唯一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点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设置,与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举措相匹配,是中国文化与学术“走出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在“教什么”“如何教”和“什么人教”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应该采用划一的统编教材、课程设置和育人模式,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突出地域特色,发挥传统文化优势,走出特色育人之路?

目前,多数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尚未真正探索出人才培养的特色道路。国内各高校以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为代表,形成了南北两派,他们的共同点是:侧重于语言教学和案例分析,这也是他们的教学研究重点。但是,这样的育人模式以“应用语言学”教法为基底,没有形成特色,更没有以“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这一使命自任。因而,现行的汉语国际教育育人目标和教学模式有本末倒置之嫌。

与中国的情况相反,国外的第二语言教育大都突出地域特色,这方面以美国最为著名。其中南伊利诺伊州卡本代尔大学、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纽约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普林斯顿美国大学等,其研究生第二语言教学TESFL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及其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我们的目的,就是借鉴美国语言/文化传播的经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育人方案,力图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失去传统,何来底气?没有特色,焉能出新!我们进行汉语国际教学,首先,要有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支,无论是轴心时代、中世纪还是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都具有重要价值。其次,若想把汉语国际教育做好,就必须勇于创新,不能一味因袭传统的做法,更不能简单地将应用语言学的教法复制、移植到汉语国际教育中来。再次,应当侧重于文化教育,以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中国外文局《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多数国际民众认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象,61%的海外民众乐于了解中国文化,约有三分之一的国际民众表示对学习汉语有兴趣;同时,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不仅渴望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渴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①但目前的汉语教学普遍存在重语言而轻文化的现象,而且汉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许多语言障碍的形成都与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有关。因此,在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入传统文化成分,是势在必行的教材建设工作。因此,我们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重点不应放在语言学知识的教育上,因为语言只是载体,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本专业的重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应当承担起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瑰丽,各地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将具有区位特色与传统优势的文化教育,落实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当中,进而走出各自的特色道路。

曲阜师范大学设学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孔子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和为贵”“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谐观,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和深远的人文价值。因而,曲阜师范大学自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以来,坚持“传统性与师范性”的特色,深入挖掘孔子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学生的从师素质养成为抓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1年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这是该专业在山东省高校中唯一的重点学科;2012年3月初,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举办的“孔子学院杯”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编写大赛评选揭晓,曲阜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等5所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李敏红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卞晴晴、于婧超、曹曦三位研究生的四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张喜梅等同学在加拿大、泰国等国家任志愿者期间,将龙文化、春联、书法、剪纸等中国文化符号与中华才艺运用于教学中,深受当地学生的喜爱;在我们近年指导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中,有些同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了《HSK四级教学“孔子故事”特色课程设计》《儿歌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国际教学中的运用》等,都将语言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运用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成绩说明我们的特色育人之路是正确而有效的。

于是,我们将本专业完成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汉语国际教育:发挥传统文化优势,走出特色育人之路”的结题成果整理出版,一方面是总结和完善育人经验,努力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育人模型;另一方面也旨在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做出更大贡献。

《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精神的源流、继承与传播》②一书由我和同事共同完成,它包括四编。这四部分实际上也是本专业为学生设立的四门专业特色课程,旨在为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教什么”和“如何教”等问题提供个案参考。

第一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传统文化素质摭论》包括以下四个专题:

王国彪副教授的《“孔子文章四海宗”――朝鲜半岛古代汉诗中的〈论语〉元素》认为:朝鲜半岛古代汉诗蕴藏着诸多《论语》元素,主要包括对《论语》的不同称谓、引用和评述。朝鲜诗人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经典情境视为典故来引用,提升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也充分见证了《论语》的魅力。古代汉诗对《论语》的大量援引,既是《论语》在古代朝鲜半岛广泛传播的重要证据和丰硕成果,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和诗歌生产方式。对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曹春茹副教授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国际交流大文章――以韩国古代汉诗中的泰山文化研究与利用为例》认为:泰山风光雄奇壮美,泰山文化悠久灿烂,又与儒家文化联系密切,因此,受到韩国古代诗人的青睐。在现存韩国古代汉语诗歌中,保存着大量有关泰山的文化资源,其中既有“泰山岩岩”“泰山云雨”“秦松汉柏”等关于泰山自然景观的文化典故,也有孔子等文化名人与泰山、泰山封禅与刻石、泰山神灵与东岳庙等关于泰山人文景观的记载和传说。对韩国、朝鲜以及汉字文化圈中其他国家的游客和中华文化的爱好者来说,这些诗歌是泰山的最好代言,有利于拉近他们与泰山及泰山文化的距离。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学术交流、与韩国合作开发旅游项目等途径,有效利用韩国汉诗中的泰山文化资源,将对泰山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拓展发挥重要作用,还能为研究、开发和利用日本、东南亚国家汉诗中的泰山文化资源提供借鉴。此项研究也正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

刘富伟副教授的《“我的最大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论林语堂重编〈中国传奇〉的策略》认为:《中国传奇》是面向西方读者的精神消费品,当林语堂进行选编和改写时,慎重考虑到西方文化语境的接受问题,他与陈季同一样在编选过程中“删节那些无用的详述部分和多余的次要部分,去掉那些本该存留的地方。因此,人们将要读到的与其说是一个地道的译本,还不如说是一个改编本”。林语堂更是把《中国传奇》放在西方文化的平台上进行观照,这就决定了他必然会采取顺应西方语境想像的运作策略,选编并重写《中国传奇》。林语堂的策略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材编写和教案设计具有较大的启示价值。

王恩旭博士曾到俄罗斯任教一年,对汉语国际教师的跨文化沟通素质有自己的体认与看法,他的《做一个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文化使者――论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沟通素质》认为:沟通不畅是造成汉语教师难以适应海外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增强沟通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沟通问题,是当前国际汉语教师在培养、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沟通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汉语教师端正沟通态度、增强异域文化修养和进行实践历练,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第二编《孔子・〈论语〉・儒墨哲学比较》共四讲,前三讲由王曰美教授承担,第四讲由王恩旭博士承担。王曰美教授长期担任校本课程《孔子与〈论语〉》的教学工作,曾于2012~2013年在韩国平泽大学担任汉语教师一年。《孔子与〈论语〉》也是她在韩国讲学时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生平、《论语》及其核心思想、孔子的主要弟子及成就等。关于孔子的研究成果已是汗牛充栋,如何化繁为简,既给人一个清晰的线索,又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这需要有大思维、大手笔。王曰美教授驾轻就熟,做起来得心应手,让人受益匪浅。而王恩旭博士的《儒墨哲学比较》则将儒学与轴心期平民哲学家墨子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有利于人们了解儒墨的异同共殊。

第三编《齐鲁文化与山东当代乡土文学》四讲由李钧教授完成。李钧教授是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任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带头人。本书也是李钧主持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汉语国际教育:发挥传统文化优势,走出特色育人之路”的结题成果。第三编四讲旨在使研究生从地域文化与中国文学的角度理解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掌握山东“乡土文学”传统的流变线索;并通过对臧克家、郭澄清、莫言、闵凡利等几位山东籍作家的解读,使研究生了解当代山东作家群的创作状况。此外,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山东文学最重要的代表,因而这个专题值得好好讲。

第四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举例》四讲,由秦海燕副教授主讲。秦海燕老师是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普通话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她曾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赴韩国平泽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并分别于2009、2010、2013参加汉办举行的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课程培训。秦老师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公开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核心论文若干。她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经验,所以她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举例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第四编第一讲《功能教学法》,第二讲《任务型教学法》,第三讲《控制式语言教学法》,第四讲《体演文化教学法》。之所以选择这四种教学法,主要是因为“功能教学法”目前影响最大,“任务型教学法”争议最大,“控制式语言教学法”最具操作性,而“体演文化教学法”对语言与文化关系处理最有创造性。而且到目前为止,《控制式语言教学法》和《体演文化教学法》都是汉办培训班介绍来的新型教学法,国内公开介绍和研究的很少,所以,第三四讲更多一些原则性和纲领性的东西。

当然,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如果想构建一个较为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还需要国内同仁的共同努力和逐步完善。希望我们这本小书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要特别感谢北京语言大学原副校长崔永华教授,他长期担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现担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汉语教材总编审,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他不嫌本书简陋,拨冗赐序,鼓励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特色育人道路”上走下去,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莫大动力!

感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张健总编辑,他接纳了这本书并将其纳入出版计划。感谢责任编辑王宇明,是他的认真负责与真诚沟通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注释:

①《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京华时报》,2014年2

月23日。

②李钧、王曰美主编:《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精神的源流、继

第4篇

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服装与服饰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CAD、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服饰图案、服饰配色、童装工艺设计、

服装画技法、中外服装史、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材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学校、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服装教学、服装企业管理、教育、研究、国际服饰文化艺术交流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艺术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计算机艺术设计、商业动画、CIS设计、广告设计与策划、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装饰画、型录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媒体艺术、广告、策划、产品包装设计、出版印刷、教育、研究、国际视觉传达设计交流等工作。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环境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环境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环境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史论、人体工程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阴影透视与建筑制图、建筑技术与建筑构造、工程策划与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细部与材料工艺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绿化与广场设计、建筑小环境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室内空间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教育、研究、国际环境艺术设计交流等工作。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产品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产品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在当代产品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中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产品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在产品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设计基础、工业材料工艺学、工业设计工程学、工业CAD、产品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法与产品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国际产品设计交流等工作。

美术学

培养目标:具有绘画、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美术学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1.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2.理论课程:美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形式美学、色彩学、透视与解剖学、油画肖像、油画风景、艺术心理学、油画创作(实习)、素描、色彩、油画材料、人体、三维模型、三维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陶艺制作、艺术品市场管理、现代丝印版画、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教育、职业艺术家、研究、自由职业者、艺术市场营销、批评家、策展人、群众文化方面的公务员、国际艺术交流等工作。

大连外国语学院音乐系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是2005年国际艺术学院设立的音乐学专业。音乐系现有音乐学专业,下设声乐、钢琴、多媒体音乐制作、琵琶、二胡、古筝、竹笛七个专业方向。音乐系致力于“专业教学、艺术表演、社会实践”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在外语教学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优势,着力推进专业与外语的融合,全面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本科层次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培养能够具有以下能力:①音乐知识的传播能力 ②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③音乐演出的表演能力 ④音乐语言的创作能力 ⑤音乐文化国际交流能力。

专业特色:音乐学系大连外国语学院增设音乐学专业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英语+音乐、日语+音乐、西班牙语+音乐等外语结合音乐的办学模式,旨在更新办学理念,调整音乐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拓宽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口径,增加就业机会。目前我院联合办学院校有日本名古屋音乐大学、日本冈山作阳大学音乐学院、西班牙罗维拉大学,韩国大邱艺术大学(音乐与传媒)等。联合办学采用2+2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学习,在完成前两年的课程计划,同时满足外方音乐院校的专业考核后,于第三、四学年赴国外大学学习,四年本科学习结束后,双方互认学分,达到两校本科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双方的学士学位(西班牙罗维拉大学除外),同时也可以选择其它学科继续深造学习。另外,通过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也可留学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艺术院校。随着我院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孔子学院,中国元素在世界上更加具有特别的魅力。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国际间大学音乐文化交流中将会起到很大作用。音乐系民乐专业学生受教育部孔子学院的委派多次出访韩国、日本、阿联酋、土耳其、俄罗斯等国演出影响很大。因此民族器乐作为特色专业,将有计划的重点建设。

主要课程:本专业设声乐、钢琴、民族器乐(琵琶、二胡、古筝、扬琴、笛子)、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作品分析与写作(和声,复调,曲式分析)、表演基础、中国音乐史与赏析、西方音乐史与赏析、合唱与指挥、外国语(英、意、日、西班牙、韩国语等)、歌曲写作、声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伴奏、舞蹈、形体训练等。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传播、新型外国人社区文化、教育、表演、群众文化工作等。

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中医药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育学模式。

《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教育国际化更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呈现良好态势。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激增,已仅次于来华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状况

1.1中医药教育在国内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中医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33所,西医院校85所,其中13所设有中医系。

1.2中医药教育在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气功治疗的人数越为全球总人口的1/3。由于中医药疗效逐步得到证实,国外中医药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2.1中医药教育在欧洲目前欧洲已有各类中医药学校40余所,部分国家和地区已规范了针灸注册制度,如英国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量大,由政府或私人资助的中医院校数量与日俱增,法国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的中医药人才,包括针灸师、自然疗法与草药疗法师。德国目前已有38个医药院校开设了针灸课。

1.2.2中医药教育在美国已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学制由业余制该为全日制。

1.2.3中医药教育在东南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中医药教育发展潜力巨大。

1.2.4中医药教育在澳大利亚2005年5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过中医法案,承认中医合法地位,与西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中医药教育纳人了澳大利亚正规高等教育。

1.2.5中医药教育在日韩日本承认针灸合法地位,但汉方医学目前还没有列人日本政府正式教育体系。在韩国,由中医药学和韩国治疗方法结合而成的韩医学教育得到政府认可。

2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进展

去年2月,中医药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教育机构设置、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3个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研究已经结题。上述3个国际行业标准研究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承担的重大课题。另外,在由该会承担的“十五”攻关课题一中药标准国际合作研究中,已采用ISO国际标准化工作格式写出人参、黄茂和葛根3种中药的示范性国际标准草案;在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常用名词术语的英译课题研究中,已建立起1.3万条的名词库和资料库;" G. B.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水平)的各类考试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13个国际标准文件也在制定之中。这些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于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 1面临的机遇

3.1.1中国加人 WTO加人WTO后,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境外消费,即互派留学生。加人WTO,为中医药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结构、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和管理机制的改善,为中医药国际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空间。

3.1.2医学模式的转化和中医药教育的特色现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医药教育理论上从天、地、神多方位考察人体的阴阳、藏象之间互相联系,在“天人相应”中把握疾病发生演变过程。这与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3.1.3全球中药、植物药潮流现代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而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是某些生物药、西药无法达到的,人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倾向潮流越来越明显,中医药、植物药开始显示出超强的科学价值,中医药教育备受外国留学生的青睐。

3.1.4 WHO的推动在世界卫生组织第56次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传统医药的决议,将传统医学纳人了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传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正式得到了世界主流医学的认可。

3. 2存在的问题

3. 2. 1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合法性和教育行为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还没有解决,大多数国家中医药教育没有纳人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因此国外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有的是商业注册的、有的是文化事业注册的等无序性行为,中医药教育的立法和规范还很欠缺。

3.2.2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规范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构成复杂,有的是学习西医的,也有普通群众,有使用汉语学习的,也有使用其他语言的等,这些使得开展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遇到重大障碍。

3.2.3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科学标准化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性间的矛盾中医药教育要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理论及教学方面等一系列的标准问题,而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使得标准化的推进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阻碍了国际化进程。

3.2.4中医药教育特色优势与国外同类型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国外办学机构将大规模进人我国,另一方面,国外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中医药课程和科研机构,跟我国抢夺生源、师资等,这使得作为中医药教育发源地,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体地位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3.2.5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与外语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深奥的哲理、专业术语等难以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的描述方法,因此对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很欠缺,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播。

4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思考

4.1增强中医药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跨国教学中心,加强教育培训的的国际合作,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如开展远程教育、境外联合办学、合作项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网上咨询服务、教材数据库信息资料服务等,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以借助我国中医药教学的独特优势,建立国际性中医药教育认证机构或权威学术机构,为中医药在立法、技术标准准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4. 2加强文化交流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中医药发展到至今还是很难进人主流医药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药所形成和依赖的文化内涵难以被领悟,比如“气”。因此加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引导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成果及研究方法去渗透中医药理论文化,让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接近现代科学,形成既具有中医药本身特色,又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体系。

4.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建设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国际机构的成立,以及近年来我国大批中医药从业人员在境外的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国际外向型人才,使得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具备了外部环境和人才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教育机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师资力量、教学内容规划和课程编排、教材、教学质量和考核等多方面的标准化建设等为重点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对外合作交流、对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起重大促进作用。

5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5.1对境内中医药学学生的教育模式

5.1.1加强双语教学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又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能力,这是中医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医药教育目前进行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汉语和英语。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汉语)之间的比例。为此应该:(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将双语教学融人整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而不是单独出来,以便于公共英语(汉语)和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2)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感受到语言氛围,常常开展专业医学英语知识讲座、校广播电台可定时播放医学英语广播等活动。(3)采用合适的教材。对教材的深度、编排形式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教材,使得所学既能满际需要,又能保证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优劣。学校应引进、培养一批医学和英语知识都较全面的优秀教师,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导思想下,采有各种有效措施激励优秀人才从事教学。(5)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在继承、挖掘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了解现代医学、科技、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激发年青人的探索创新意识,为中医药人才走向国际作好学识上的准备。也让来华留学生了解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全方位的提高外语水平,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利于更深层次的学习专业知识。

5. 2对港澳台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模式

5. 2.1提高认识,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港澳台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的国际化教育模式仍比较落后,在提高认识、创新观念的同时,加强对港澳台来华留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

第6篇

【关键词】 会计教育;职业能力; 教育模式;创新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投资和经营界限的扩大,会计师需要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了解商业和其他组织经营的情况。会计师工作环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快速变化。变化的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包括全球化,信息和交流技术以及股东集团的扩大化,还包括立法者和监事会。公司和其他组织从事比以前更加复杂的安排和交易活动,商业贸易更加超越国界,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重要,这些趋势要求职业会计师有更高责任和更高职业文化的水准。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正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职业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变要求更多具备广泛的知识、技能及更高职业价值观修养的会计专业人员,同时也提出了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IFAC倡导的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综述

2003年10月,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职业会计师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国际教育准则1-6号,包括国际教育公告框架,国际教育准则导言,IES1《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准入条件》,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3《职业技能》,IES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5《实务经验要求》和IES6《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又颁布了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国际教育准则的颁布,为职业会计师准入教育和职业后续发展建立了全球性的标准,有助于IFAC各会员团体在本国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教育标准和要求。

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EP2),这些代表性的报告系统化的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按照IEP2的划分,基于职业能力的方式可划分两类,一种被称作功能分析,其出发点是关注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职业能力被定义为在实现这些角色和完成这些任务时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 另一种基于能力投入,其着眼点在于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所必须的、潜在的专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由这种能力来界定。根据IFAC于2003年10月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能力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专业能力指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观。展开来看,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 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 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等。

在总结各职业团体研究经验的基础上,IFAC(2003)建议,与职业会计师相关的核心实务领域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鉴证(内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一般管理、IT技术、公司治理与伦理。职业团体也可视具体情况向现金管理、清算与公司重整、财务分析、组织与物流、公司理财、经管责任与控制、股东报告、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等方向拓展。与核心实务相关的核心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要达到既定业绩目标,职业会计师至少还需具备一些素质,如正直公正、行为技能、广阔的经营视野、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及智力等。职业团体可扩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识之外,职业会计师至少应具备法律、经济、数量方法、营销和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

三、会计教育现状与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

会计教育必须跟上商业社会的发展,会计教育应当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提供基础。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会计职业界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会计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考虑会计人员在提供各项专业服务时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

(一)我国会计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邓传洲、赵春光和郑德渊(2004)指出,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会计的高等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一是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缺乏师生教学平等、互动的教学平台;三是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四是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五是目前中国的会计教育相对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而涉及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人文领域的跨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教育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2004)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会计教育应着重对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 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课程知识的传授。同时受访者认为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外语才能、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和分析性/ 批判性思考等技能也是专业会计人员必需具备的。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次是信息分析、公司实习、案例分析和科技应用。另外会计从业人员认为“商法”“职业道德”涉及商业管理和社会人文学领域的跨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更重要;而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则更为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

现行会计教育体制远不能满足传授会计人员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要求。因此,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势在必行。特别是我们必须强调商法、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其他跨专业学科知识的教育。虽然技能的培养在过去被长期忽视,但是在目前,职业品行、计算机技术、人际关系、分析性/ 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技能已经被认为是未来会计专业人员的必备条件。因此,中国的会计教育模式必须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

四、我国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式,构建教、学互动平台

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可以配合我们一直倡导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注重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大量参考书、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大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适当引入一些课堂演讲、讨论的方式。老师可以布置综合性作业,学生课下充分准备,独立或分工合作完成,并进行课堂演讲、研讨,老师最后集中点评。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多种科研化教学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主干课和理论性强的课程应选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任课;因课而异制订任课教师的资格标准,同时大量开设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等形式来补充课程开设和课时不足的矛盾;加强课堂讨论及系、年级、班、小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拓宽第二课堂,进行经常性的论文写作和课题讲解,成立专业写作科研小组,提高学生的自学及深入钻研专业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发展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判断能力;通过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确认相关信息、使用逻辑评估、传达清楚的结论、揭示研究结果的学术能力。

(三)改革会计教育方法,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大受欢迎,并得到迅速的推广。通过会计案例教学,能解决当前中国高等会计教育严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公司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这有助于学生具备确认问题,找到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明白在哪里找到这些知识,并且知道如何以一种道德观念运用知识得到适合的答案。当然,我国会计教育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实施还需要具备较强理论知识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权威的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备的会计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投入和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等。

(四)大力提高会计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既要会讲课,还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还可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鼓励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承担级别较高的课题打下基础。对于可以承揽课题的教师,学校可以采取鼓励政策促使他们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做课题,增加教师学术交流、对外联络的机会,进而拓宽承揽课题的渠道。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和其它院校教师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五)积极进行会计课程成绩评价机制

有效的考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导思想,一是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平时成绩可与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加那些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二是考试内容要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评价机制就是每门课程的综合成绩中,小组交流和模拟教学、探讨及争论问题占总成绩的一半分数,每个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期末标准化的笔试加在一起只占另一半的分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评价作为一种体现主体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对评价客体或对象起到直接的价值导向作用。这种成绩评价机制,不仅强调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融合起来,以解决多方面的和复杂的职业需求环境,更强调他们的个人人格力量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会计信用危机的加剧,使得会计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他们进行以诚信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历史赋予中国未来会计教育的使命,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笔者以为,对会计专业学生应开设“会计诚信学”课程。该课程在内容上,以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作假账为切入点,进行思想、品德和意识教育,以唤醒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 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 会计研究,2004,(6): 31~35.

[2]林志军,熊筱燕,刘明. 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 会计研究,2004,(9):72~81.

[3]陈兴述,罗勇,姜永德. 大学会计教学科研化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1-143.

第7篇

关键词:CDIO;建筑设计;实践

Summary: CDIO is the lates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mode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is theor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develop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at the same time with controllability and operabil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Key words: the CDIO;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DIO是近几年来在国际教育改革领域里出现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继承和发扬了欧美等发达国际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和思想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具有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的检验和评判标准,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的问题,大多数教育实践存在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经验,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忽视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以上种种问题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不利于高校专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通过几年对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的研究,通过对CDIO理念的研究,提出适合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型模式,该模式通过对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创新、组织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的能力,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毕业之后直接参与工程的高级技术人员,学生可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CDIO理论的理解和认知,为了培养新型的建筑人才,应注重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使学生早日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

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在继承CDIO理论的基础上,应创造性的将这一理论具体化,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本学院建筑专业的设置情况,对能力培养大纲进行创新的修订,构建具有特色的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

应系统的培养学生技术知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工作习惯、使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根据市场对建筑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确立培养计划及目标,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改革其核心是一体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培养思路是,要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该门课程。而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是把学生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质贯穿于三年学习的各个方面。大学人才培养的瓶颈往往在与社会脱节,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应强调所有课程都要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系统掌握核心能力。

建筑设计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建立工程设计人员的价值观,更希望学生在掌握考核标准所要求的掌握的知识的同时,拥有自主学习课本之外知识的能力和自觉性。教育的功能不应该只要求学生被动地记忆现成的知识内容,而应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应鼓励学生主动挖掘新知识。

第8篇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教育报刊是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播媒体,是党和政府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教育报刊的征订发行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其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为让浙江教育更好地走向全国,让全国更好地了解浙江教育,2008年,《中国教育报》将继续向全国报道浙江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就各类教育热点问题开展评论,宣传和赞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业绩。除要闻版以外,《中国教育报》还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理论、国际教育等专刊,校长、读书、招生考试与就业等周刊,以高品味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中国教育报》每周一至周五对开八版,每周六、日对开四版。

《教育信息报》是全省教育系统宣传工作主阵地,承担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有关政策与工作部署的任务,是广大读者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途径。2008年度《教育信息报》将以“服务教育工作大局、促改革和发展,服务广大教育工作者、促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理智构建灵魂、以真情塑造血肉,本着真实、客观的新闻准则,进一步拓展报道领域,增强指导性、新闻性、服务性和可读性,为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快捷的信息服务,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营造舆论氛围。其中:《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将真实地反映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文化成长服务;《教师周刊•论文》将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园地,也为广大教师构筑一个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招生专刊》将为广大考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当年权威性招生考试信息和学科复习策略。为方便广大教师,《教师周刊》可单独订阅(邮发代号31—28)。

希望各地各校认真做好《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等教育报刊的征订宣传工作。除集体和单位订阅外,还可鼓励教师个人和社会各界人士订阅,让更多的人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为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