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委会信息化建设

村委会信息化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13:16: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委会信息化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村委会信息化建设

第1篇

2008年以来,在“村通”网络覆盖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又实施了“移动信息富民村”建设项目,这是继“兴边富民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之后的又一惠农重点工程。

近日,记者一行走访了云南丽江的农村,深切感受到了该工程带给边远山区农民的实惠和便捷。

多打电话少出钱

“我看见山,一座座挺拔陡峭的山峰;我看见云,一朵朵羊群般的白云”。6月14日,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移动信息富民村”新闻采访团一行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了位于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西南部的大山深处、海拔3000多米的纳西族天红村委会

和春耀,这位头戴“三朵”帽、身披羊毛毡(马甲)的纳西族汉子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并高兴地同我们聊起手机给他家带来的惊喜变化。他说,他家一共有30多亩地,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只能种马铃薯、秋油菜等一些耐寒的经济作物,且一年一熟。过去,由于家里没有电话、手机,信息不灵,种植的农作物只能拉到附近的农村集市去卖,价格较低。自从用上了移动手机,沟通联系方便多了,可以联系到远在鹤庆、大理、保山的客户,日子明显好过多了,家庭收入比前几年增加了近1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份中国移动云南丽江分公司启动了“信息富民村”工程,只要加入当地“集群网”,便能享受到优惠便捷的服务,还有化肥、塑料薄膜等农民急需的物资赠送。“多打电话少出钱,真的太好了。”和春耀说,这对我们大山深处的农民来说,简直是既方便又实惠。

离开天红村,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了太安村,坐在该村村委会主任和万勇家宽大的院落中间,当记者同他聊起“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给村民带来的好处时,眼前这位身着崭新纳西民族服装的中年汉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大到做生意、小到农户之间互相交流农业信息,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万勇还特意向记者说起自己刚刚亲历的一件难忘的事:前段时间,村里有个叫和什花的村民,因同丈夫吵架一时想不开就喝了农药。事情发生后,她丈夫通过手机及时联系上了我。因为我稍懂医术,我就叫司机赶忙赶到她家,把她迅速送到我这里来。当时的情况已万分紧急,送到我这里时她已经面色发紫、口吐白沫,我马上给她进行了紧急处理,并给她打了一针可脱品针水。之后,我通过手机联系上县医院,紧急送往那里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和什花活了过来。事后,她丈夫感激涕零地拉着我说:“感谢政府,感谢和主任,感谢手机的帮忙。”手机在无形之中已成为老百姓的“安全生命线”。

奔上小康致富路

结束玉龙县太安村的采访,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大东村、建新村两个村子进行采访。

大东乡副乡长侯秀芬对记者说,“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自启动以来,通过丽江分公司开展的资费优惠、农资奖励、手机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以村委会为单位,建设农村集群网,提高了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实现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同外界沟通联系的愿望。”大东村村委会主任和国伟坐在一旁插话道。我们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十分多,占全村总人口的30%以上。通过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建设,很多村民用上了手机,同外出务工人员、外界联系沟通方便多了,也实惠多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为村民提供了及时快捷的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提高了农民收入。他告诉记者,暑考村有个叫李坤的农户,在村里属于养殖大户,共养了100多头猪。去年8月,他想卖掉其中的60头,开一个酿酒小作坊。当时,他如果把猪拉到附近的集贸市场上去卖,就只能卖到5.5元/斤的价格,而后来他通过手机多方联系,结果寻找到大理鹤庆的一个买家愿意出价7元/斤,扣除运费0.5元/斤,60头猪整整净赚了1万元,这对我们山区农民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看见了一张张脸,一张张使用上移动手机后的笑脸;我采访了一个个村民,一个个利用信息化奔上小康致富路的村民。”采访完丽江市两个乡镇的乡村农户,记者情不自禁地在笔记本上这样写。

实惠了农民发展了企业

“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为加快玉龙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丽江市玉龙县信息办主任王文军认为。

通过发展“移动信息富民村”,向广大农民提供专项惠农政策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等致富信息,还提供信息机、某些农资产品等,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多打电话反而少出钱。”王文军说,“移动信息富民村”工程是一项得民心的“惠农”工程,直接推动了玉龙县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玉龙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移动信息富民村项目恰好与地方党委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路相吻合。”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丽江分公司总经理谭秀元说。

近3个月以来,丽江分公司通过借鉴兄弟公司的一些先进经验,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制定了关于“移动信息富民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主动向丽江市委市政府汇报,取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市政府发文、县级政府与乡级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层层落实“移动信息富民村”建设,结合“家电下乡”的契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展送信息下乡活动,在全市四县一区各农村乡镇轰轰烈烈地开展“信息富民村”建设项目,确保新增客户规模增长。

第2篇

人员配备:

l 站长:xx(农艺师)

l 技术人员:xx(配)

l 其

中:xx为助理农艺师,xx为村农技员(熟练电脑操作,是站里配备的信息员)。

l 技术服务联系专家有:华南热作兴隆饮料所所长邢谷扬教授,省农科院原副院长李科祥研究员,省土肥所翁诗超研究员,市农技中心的冯海生、陈彩燕,区农技中心的唐东林、李树香等高级农艺师。

技术服务:

l 求助处理方面,多次都在《登记簿》上记录,包括求助人姓名、地址、求助内容、处理措施及服务人。负责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今年记录在册达90多人次。

l 回访跟踪方面,对达不到效果的采取进一步措施,比如龙保、xx仔村的稻飞虱防治,广洋村、下堆村的胡椒瘟和橡胶黄叶病等,我们都多次回访,帮助解决。

建立责任区:

l 将xx镇的五个村委会分为三个片区,即站里人员进行责任制分区管理,陈廷政管中税、新瑞村委会;莫书海管xx、福昌村委会;李恩平管村德村委会。对管理片区的农民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下去调查,能解决的就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回站里汇报,共同研究讨论解决。

信息:

设立信息公布栏,公布市场、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技术培训:l 成效方面:每年要求培训12期以上,本站自年初到本月已经举办培训18期,累计参加人数2482人次,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授课人、照片都有存档。

农资服务:

l 经营农资方面,站里单独经营水稻种子和敌鼠钠盐灭鼠谷,与别人联营销售化肥在隔壁店,因经营信誉好,年销售水稻种子有2万斤以上,敌鼠钠盐灭鼠谷也达5000斤以上,化肥销量也有所增长。

信息化建设:

l 配备台式电脑与触摸电脑各一台、投影机、led电子显示屏、摩托车、数码相机、蔬菜检测仪与一套办公设备,并开通宽带,应用智能为农民服务,2位同志能利用电脑办公及技术服务,收集和信息。

l 电子农务方面积极收集和信息,近三个月来,共85条信息报道,月均28条,信息量可观。特别是陈奕榘同志做得很好,平时与陈站长一起下乡为民服务,并且积极收集、分析、农务信息,发表在电子农务网,前月还在海口电视台直播的电子农务大比拼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为琼山区争了光,并得到了朱东海局长的表扬。

示范基地建设:

l 建立基地二个,一个是xx镇“牧榕”文昌鸡养殖基地(基地还获得市科协的奖励);另一个是xx村委会八个村民小组300亩的辣椒种植基地。

l 成效方面:鸡场带动周边村庄农户养鸡,年出栏23.7万只;辣椒销售模式是和收购公司签订最低每市斤0.5元的保护价,高于此价按市场价收购,以此保护农民的利益。

服务点与示范村建设:

l &n

bsp; 服务点建设,村级服务点1个(xx服务点)村民小组服务点一个(象塘村),服务点信息员是:陈奕榘、郑在乙、翁书川,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服务点配套设备由科信局配送,有电脑与数码相机等。

l 科技示范村有三个:陈平村、田心村、象塘村。培育科技

示范户和科技致富能人20多名,当中有养鸡专业户冯思凯、养猪专业户张运忠等。

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l 制度建设比较健全、值日、岗位责任等原则制度上墙,办公场地整洁、美观。

l 机制创新方面,有效责任挂钩,谁经营,谁收益。

群众满意度:

l 随机访问,对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热情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则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反映并请专家帮助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例如在防治橡胶病虫害中,从市农技中心借来五部烟雾机,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并与农药公司挂钩配送农药。在二个多月时间内,帮助十八个村庄的农户防治1235亩。受到了市、区局的表扬。

l 表扬或批评,对本站的工作,目前尚没批评,更没有任何投诉。对于社会各界朋友提出对本站工作有提高与促进的意见一定虚心接受!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热心为农民群众服务!

第3篇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积极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冲击的重要时刻,我乡召开09年烤烟生产工作会十分重要和必要。下面,我就全乡烤烟生产工作暨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建设工作会议讲二点意见:

一、2008年烤烟生产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8年,是新一届乡政府组成的第一年,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之年。一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工作方针,以“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为重点,克服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冻害、阴雨寡照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采取合理轮作、突出规模、连片种植、科学烘烤等措施,加大烟区水利设施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入户预检、做好收购前的服务等有力措施,实现了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2008年,全乡种植烤烟5000亩,种植户数807户,占全乡农户数的40%。2008年交售烤烟715.4吨,上等烟叶比例达88.6%,已圆满完成烤烟交售任务,烟叶交售总收入940.7万元,比2007年增加350万元,烤烟平均价格为13.9元。烤烟种植户平均收入11822.9元,是我乡种植烤烟几年来户均收入最高的一年。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5件,其中烟区小水坝5个,烟区水窖150个。

同志们,2008年的烟叶生产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烟农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烤烟生产计划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乡的烤烟生产仍存在着育苗水平不高、中耕管理措施还不完全到位、烘烤技术还不成熟等问题。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明年烤烟生产工作中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围绕目标,落实措施,为完成2009年烟叶生产暨基础建设任务而努力

(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努力开创烤烟生产新局面。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烤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我乡是农业乡,烟草种植业在全乡经济总收入中占33%。是推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事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烤烟产业的发展,事关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做到思想上决不动摇,精力上决不松懈,投入上决不减弱。要始终把烤烟生产工作作为全乡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措施来落实,从提高烟叶质量入手,狠抓科技兴烟、质量强烟,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服务,使烤烟生产稳步发展。二是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加强合同管理

2009年,县政府下达我乡的烤烟种植面积为5500亩,比2008年增加500亩。指令性指标14090担,出口备货1650担,总收购量15740担,这是在县政府贯彻落实“严格控制、适度从紧”总体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各乡镇实际作出的决策,我乡烤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各村委会要牢固树立烟叶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止盲目乐观,盲目发展的倾向,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双控”政策,巩固“双控”成果。继续加强计划管理,坚持按合同收购,认真组织合同签订工作。一定要把合同签订作为控制总量、稳定规模的根本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按照规范化程序,加强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切实合同签订中的盲点,堵住合同签订中的漏洞。在此基础上,严格按合同签订数量安排生产,做到面积、供苗、物资发放、移栽株数与约定单产和收购数量相一致。各村委会不得以防备灾害为借口随意扩大种植面积。在控得住的同时,必须做到稳得住。面积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各村委会要做好对烟农诚信度、劳动力、土地面积、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的调查,合理安排合同签订,确保下达的烤烟面积不滑坡,做到下达一亩、种足一亩、丰收一亩,确保指令性收购计划圆满完成。

三是千方百计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全面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强化科技种烟是实现今年烤烟生产目标的关键,在科技种烟上要坚决实行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高效益。要立足各村委会的资源优势,在轮作、深耕深翻、高起垄、育苗、移栽、揭膜、提沟、培土、封顶、留叶、采收、烘烤、扎把等关键技术环节上下功夫。各联系组干部、烟站职工、乡级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资源,深入村寨,深入农户,深入烟地,抓点示范,现场培训,技术上门,确保新技术在烟区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提高科技种烟水平,实现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四是加大烤烟政策的宣传落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在烤烟生产发展中,政策是调动烟农积极性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烟农种植积极性和村组工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在各项奖励激励机制上下功夫。让对烤烟生产有贡献的村组和个人得到实惠,切实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工作落实。今年烤烟目标任务能否现实,干部作风是决定因素。近年来干部作风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还有差距。我们要以抓干部作风为突破口,推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深入村寨、烟地,农户,提供服务。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严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烟叶生产暨基础设施和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建设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今后烤烟产业的主题,也是新形式下烤烟产业最明显的标志。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现代烟草农业的观念,按照“打牢一个基础,努力现实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使全乡烤烟产业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村委会配合、各站所协调合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现代烟草的各项体系建设。

二是继续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探索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服务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充分调动烟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种烟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户均种植规模逐年提高。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如今信息化不断加快进程,农村信息化也要跟上脚步,在当今贵阳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合适、合理、节约的信息化方案,选择重点且有效的领域,通过合适的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信息化网络系统,用来促进改善贵阳市的农业发展格局,从而使得农业向现代化快速发展。

1加快贵阳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贵阳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缓慢,水平较低,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尤其是那些村级的基础设施更是非常贫乏,而这些正严重阻碍着贵阳市的农村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所以目前看来,重点工作就是要在现在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村村之间联系的设施。由于贵阳的地形特点,山地宽广,人口也比较分散,所以铺设光缆的成本会很高,选择宽带进村,入户的方式。于此同时还必须依靠声和短信平台,使得贵阳市农村也有自己的信息声讯服务系统和短信服务平台,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固定电话以及信息服务机来获得相应的服务,进一步完善贵阳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LED农村电子信息显示屏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显示屏的作用,使广大农民能就近了解相对实时、准确、有用的各类信息。贵阳市农村信息化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各个地方区域的信息服务差异化特点,以各个乡镇的现实为基础,并以差异为前提,建立合理有效的差异化策略,统筹建设信息化服务,并要分不同的时段来实施完成,进一步提高贵阳市行政村、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普通农户全覆盖率。要依据贵阳市农村的实际条件,统筹规划,安排农民上网。

2优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之所以要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根本目标就是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农村社会的大发展,还能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员,所以要依据这个目标来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必须使得农村的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民工用工信息服务等等紧紧结合,以农民要求为核心,做好服务工作。(1)要及时农产品以及贵阳市的特色农产品信息,要根据那些特色农产品,组建平台体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疏导,便于农民们更好的交易。(2)要增加对农民工需求的信息与介绍,及时做好工作引荐,使得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更多的劳动力。(3)要针对实际情况在农村开展养植及防治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生产水平。(4)建立相应的农村信息资源库。以视频、图片和新闻报道的方式来体现农村风貌,不断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5)还要建立“市一区县一乡镇一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发掘信息服务站人员的推动信息作用,从农户当中受访调查,广泛征集农村服务信息,还要在第一时间在平台中予以实现,并要保证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6)要积极运用现有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贵阳市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建立和大力推广以来,全市50万以上农民都能得到利益。2007~2011年这5年来,全市的企业、协会、基地和农户外销农产品和招商引资总额达5.78亿元。因此贵阳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和美好生活。

3大力提高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们积极参与进来,农民生活、农村建设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才能得到极大提高。所以,农民素质和网络普及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农村的信息服务进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目前,有近38.8%的非农村网民因不懂电脑知识而不会上网。同时贵阳市也有很多农民不懂电脑而不能上网的局面,因此,政府要积极对农民进行培训。要对乡镇及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信息化知识进行重点培养,把他们培养塑造成为“农村信息化带头人”,促进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农技站、村委会、大学生村官等资源,让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进来,建立以村委会、农技站为基地、大学生村官为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培训农民,增强服务系统的信息化能力。最后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普及网络,让农民用得起宽带网络,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巩固农民的所学知识以及网络使用能力,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实践的高素质农民。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对农村信息的基层人员进行培养建设,因为他们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力量,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所以要积极培养农村信息人员。应增加培训投入,强化对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同时直接强化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利用信息大篷车,深入田间地头,培训广大农民的现代信息化意识。

4结论

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积极推进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培养新型农民,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贵阳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当然也有不妥之处,为了使贵阳市农村建设的成果得到保证,顺利解决相关的信息服务问题,因此认为贵阳市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保持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积极普及与推广农民使用网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思.贵阳市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8(06).

第5篇

关键词:居民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06-03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推广,国内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此前未曾有过的高峰期。而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保证。其内容覆盖面非常广,其中就农村而言,实施信息化不但可以使其落后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对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并彻底的消灭贫穷,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总体上分析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不难发现,就新疆地区而言,南部地区大部分农村的经济能力依然是相当弱的,人民生活依然十分艰难。南疆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新疆少数民族集聚地,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加上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差异较大等原因,南疆地区的信息化落后。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力度加大,为农村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农村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所负担着的社会基础性工作内容越来越繁杂,基层工作者的任务也同样变得愈发的繁重,故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降低重复性劳动,提升基层的工效,进而给社区减轻负担。

基于.NET的双语农村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后可以把社区用于日常管理的软件的功能集合起来,从而使得社区管理变得更加的清晰和快捷,进而提升社区的工效,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使得社区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了我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步伐。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并安排落实到各社区和居委会或者各县各村,可直接管理社区或农村基层工作,使农村基层工作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

1)该软件系统数据具有科学化、规范化;

2)软件系统功能丰富、设计实用,着眼于区域信息化一体化充分考虑南疆各县各村的管理状况,操作界面简单友好等;

3)该软件系统对用户的要求低,不要求客户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

4)所有的重要信息和数据均用两种语言表示,不同层次、不同民族的基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5)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间的接口设计精细,数据的导入导出操作简单、安全;

6)系统用户权限分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相信基于.NET的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信息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得力助手,为人民带来便捷的服务,因此,基层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1 系统需求分析

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几个部分,本文基于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

本文中重点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基础,在系统开发的前期进行。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需要与系统用户进行广泛交流、深入沟通,确定顾客的需要,主要包括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需求等等,只有确定了系统的需求才能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阶段,寻求系统的开发方式以及解决方法。本文对居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正是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1.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也称为需求工程,是确定用户期望为一个新的或修改的产品的过程。这些被称为特征的需求,必须是可量化的、相关的和详细的。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包括与系统用户频繁的沟通,以确定具体的功能期望,上述需求一般被称作为功能规格,明确研发的软件的基本范围、特点、信息以及界面等各种有关的指标。

软件需求分析目标主要集中于:

1)针对软件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所具有的功能做出全方位的介绍,确保用户明确是否可以实现所需的功能,实现水平是否够高,确保用户在开始设计软件之前能够全面且详实地考虑对应软件的需求;

2)明确并介绍软件实现所必需的全方位信息,给软件的设计、验证以及确认提供对应的基准;

3)给其管理者提供软件成本计价以及设计软件开发计划书供应参考。

该过程理应尽可能的供应软件实现功能所必需的全方位的内容,确保软件设计者以及测试者无需和需求方接触。这也就需要其在内容上应该足够精确、完整且可检验。不仅如此,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方便对其功能的验证,软件应该保证表意明确,同时便于追踪和调整。[21]

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其设计目标是需求分析的重点来源,按照其对应的要求,其必须完成下列功能:

用户对于乡镇以及村委会的基本信管工作,还可以进行家庭信管、居民信管、数据导入导出、分类汇总与统计、查询与报表等。

1)系统管理员录入并维护乡镇、街道、负责设置系统初始数据,创建并授权乡镇级的系统管理员。并利用此系统调查或者是查阅下属的全部乡镇以及街道的有关数据。

2)乡镇级的系统管理员负责设置村委会的基本信息设置,村委会级的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并查询或浏览所有下属村委会的相关数据。

3)村委会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系统用户的管理,负责本单位相关参数和数据的管理,数据的锁定,数据上报。

4)村委会操作人员负责录入本村范围内居民信息,图像采集。查询并浏览本村相关的数据。

5)系统所有用户能够查询本用户权限范围内的分类汇总统计信息并进行打印。

6)系统记录操作日志来保证责任分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7)系统具备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功能。

1.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其描述的是系统当中作业的流程以及对应的信息传递方向。而流程图的主要作用则是帮助分析者找到业务中不科学的流动方向。经过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确定其业务流程可参见下图1所示。

1.4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其主要功能模块涵盖了用户管理、基本信管、住所基本信管、居民信管、数据维护以及打印报表模块等共计七个部分。下图2展示的正是系统功能模块的结构形式。

2 系统设计

在分析过程之中,考虑的关键在于系统的需求,也就是系统要实现什么作用;对于设计过程而言,则必须抓住系统的构建方式,也就是定义系统的结构化部件。其设计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介绍、组织并建立系统部件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成两方面:其一是对于结构的设计,其二是对于细节的设计[10]。

依照基层政府部门业务特征,本系统理应顺应下属原则内容:

1)兼容性原则:现如今系统所运用的数据库种类繁多,必须得实现多种数据的采集,故而一定要能够实现对于全部数据库的兼容。而本系统能够对于目前所有的主流数据库均适用,同时能够和其他企业的应用实现良好的兼容效果。

2)易用性原则:界面设计符合人的习惯,操作容易,不管计算机操作水平高低,仅需略微的训练即能够操作该系统。

3)稳定性原则:系统可以稳健的工作,不会产生系统软件的运行问题。对于系统运行过程之中产生的非正常情况,可以精确地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用户快速有效的处理问题。

4)可扩展性原则:数据库采集方案不仅使用数个通用方案,同时对于某些单位而言,可能还需要构建一些特定的方案,故而平台本身也有着显著的扩展性,能够适应于特别的需要。

5)高安全性原则:能够切实的保障居民的隐私不受侵犯,规定系统必须有卓越的安全性能,能够保障系统本身的安全,实施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2.1 系统总体设计

该系统借助的为将B/S模式当做前提的三层体系结构,从这一框架之内,客户层与数据层之中为业务逻辑层。

从这个体系框架之内,客户层为非常规范的Internet浏览器,此类客户端存在标准不高、零安b、能够有效保养的突出性质。中间层主要借助Windows2003/IIS 6.0当成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存储层能够借助Windows2003/SQL Server 2005当成数据库服务器。该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DatabaseDesign)指的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应用环境下,构建最佳的数据库形式,通过构建数据库和其相关的系统,从而使其能够尽可能便捷的存放数据,进而实现用户对于信息和处理的多方面需要。其是信息系统开发以及建议当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其实规划以及结构化处理数据库对象,并调整对象间关系的关键过程。对于系统设计而言,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优秀的数据库设计不仅能够就整体而言提升系统的性能,同时也能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之后的项目开发工作,系统数据库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数据库设计通常是顺应下列基本规范:其一,真实性。各个类和实体之间反应的其属性应该和现实相符合;其二,防止冗余。所有的事物仅只需要表达一次即可;其三,防止在设计之中添加太多的内容;其四,挑选适应的元素种类[24]。数据库(DB)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当今信息系统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数据库则相应的给其提供了存储位置,除此之外的结构也可以供应类似的信息。该系统本身拥有控制信息的能力。为了达到科学的运用和控制的目的,现代组织应该拥有各方面的信息,如若不然则管理系统是绝对无法实现的。

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有数据库的支持,其是数据库应用系统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设计水平对于相关系统的影响是本质性的,一个科学的数据能够大幅提升客户的工效,同时也能够节省占用空间,并降低数错的可能性,提升其运行效果,故而对于系统开发而言,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1]。下面内容重点描述居民信管系统的设计方式。本系统采用的是MS SQL Server 2005充当DBMS ,其表现出的是一定的关系DBMS。依照居民信管系统的需求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了居民信息数据库(DBforRIMS.MDF)的十二个数据表,对应为:乡镇、村、军民以及居住信息表,同时还包括了家庭成员表、文化程度表、民族表、政治面貌表、姓名对照表、aspnet_Users(用户表)、aspnet_Roles(角色表)、aspnet_UserInRoles(权限表)等。在这之中,后三者是通过aspnet_regsql命令自行产生的。

3 结束语

本文综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村等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首先对居民信管系统采取需求分析,而后研究了系统内的所有模块以及其对应的各种功能,在这之后研究了对象用户的范围,同时设置了相应的用例模型,最终提供了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需求。对对应的一系列模块在功能上进行设计,最终介绍了支持平台运行的数据的情况。最后,本文的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均为后续进行的系统开发编码实现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参考文献:

[1] .NET Framework概述[OL]. http:///zh-cn/library/zw4w595w.aspx

[2] 刘晓华, 张健, 周慧贞. 应用开发[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 虞益诚,等.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应用技术[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4] 郭靖等. 开发技术大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5] 王华章. 2.0 网络系统开发实用教程[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第6篇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村卫生所建设,加大投入,开展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对偏远山区卫生所进行改造,为行政村的卫生所配备基本急救设备,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给予补助,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培训。村卫生所的条件和乡村医生的待遇有了一定改善,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但总的来看,我县多数村卫生所业务用房面积小、布局不合理;乡村医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缺乏相应保障;村卫生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完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我县共有25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共建有227个村卫生所、4个历史遗留居委会卫生所和24个村级卫生服务巡诊点。全县有乡村医生369人。到目前,全县已完成达标建设的村卫生所有8个。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强化政府责任与投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整合卫生资源,加快构建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发展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12年,全县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家达标的卫生所或巡诊点。到2015年,全县构建起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一支能够满足乡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综合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三)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县制定全县总体规划,明确指导原则、支持的范围和重点,依据相应的管理规定,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乡镇根据本规划要求,制定具体项目建设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2、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区域分布、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村卫生所;对照村卫生所建设标准,以改、扩建为主,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形象”工程。

3、深化改革,配套推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加快村卫生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三、机构设置与服务功能

(一)机构设置

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立一所标准化卫生所,人口超过2000人的行政村可增设一所村卫生所。人口稀少且没有固定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建设一个巡诊点,由临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联办、乡镇卫生院巡诊等形式,解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逐步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乡村医疗机构。为完成我县村卫生所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31号)要求,年底前确保村卫生所实现全覆盖,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村卫生所设置规划(具体设置见附件2)如下:

1、清凉村、兰口村、大樟村等3个行政村不设村卫生所,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其村民的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落实。其他非卫生院所在地的210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建一个村卫生所,常驻人口大于2000人且村居较为分散的可增设一个。

2、南门居委会、登高居委会、沙浮居委会、北门居委会、吉祥居委会、东门居委会等6个居委会不设卫生所,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负责其居民的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落实。待条件成熟后可按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3、居委会、城南居委会、镇街道居委会和街道居委会以及其他17个已经设立村卫生所的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保持现状,不再新增乡村医生,待现有乡村医生达到有关规定条件不予注册后予以取消,取消后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其村民的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落实。

4、目前没有村卫生所或没有乡村医生的24个行政村采取两种形式解决其村民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

(1)10个常驻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行政村不再新设卫生所,给予建设巡诊点,由村委会聘请邻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负责其村民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按规定予以考核补助。

(2)14个常驻人口在300以上的行政村力争聘请有资质的乡村医生开设村卫生所,在设立村卫生所前先设立巡诊点,由村委会聘请邻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负责其村民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按规定予以考核补助。

(二)服务功能

村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负责村民新农合普通门诊就诊补偿结算,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人员配备标准

每个村卫生所人员一般1-3人,其中至少应有1名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行政村人口较多的村卫生所可适当增加人员。

四、建设任务与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纳入规划,合理布局。乡镇政府要将村卫生所设置规划与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各地要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民医疗服务需求、人口变化、交通变化、服务半径、经济发展等要素,在年5月底前,完成全县村卫生所建设发展规划制订工作,村卫生所建设发展规划经县级政府批准后报市卫生局备案。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立一所标准化卫生所,人口超过2000人的行政村可增设一所村卫生所。人口稀少且没有固定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建设一个巡诊点,由临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联办、乡镇卫生院巡诊等形式,解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年安排138个村卫生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安排80个村卫生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建设项目见附件3)。每个村卫生所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所全部按规定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使我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便捷、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二)机构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依据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村卫生所建设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意见》,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全县村卫生所建设标准(详见附件1),合理确定村卫生所的建设和投资规模,规范项目建设。

五、资金筹集与分配

《规划》建设集体举办村卫生所所需投资主要由省市补助解决,不足部分由县给予适当补助。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无偿划拨项目建设用地,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建设项目按期顺利完成。

根据我县实际对村卫生所建设分3个档次进行安排,第一档是卫生所用房属村集体所有的且所在村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上,用房面积未达标的进行改扩建,安排建设补助资金43000元;第二档是卫生所用房属村集体所有的且所在村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下的以及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上且面积已经达标的,对现有用房进行装修,安排建设补助资金20000元;第三档是村卫生所用房属私人所有的安排建设补助资金1000元只进行标牌标识制作。

六、相关政策措施

(一)改革完善政府投入和机构运行机制

村卫生所按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村卫生所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助。积极探索建立村卫生所药品零差价销售多渠道补偿机制和多种形式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

县卫生局要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村卫生所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所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绩效考核进行管理,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逐步将村卫生所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鼓励优秀人才到村卫生所工作,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所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村卫生所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严格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及时调整、退出不符合要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

七、规划实施与评价

(一)本《规划》从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县成立“县村卫生所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财政局、发改局等部门参加,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7篇

云浮市是一个山区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于1994年成立地级市,辖1区4县(市),总面积7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是广东省最年轻的一个地级市,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9亿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云浮市于1998年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挂帅;2001年,云浮市计划局组建“云浮市信息中心”;2008年8月市信息中心与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市信息产业局。2008年,云浮市投入480多万元,建立了“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一体化应用及行政电子监察系统”,系统应用在实现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云浮市电子政务建设“整体上走在了全省山区市的前列”。

德庆县位于广东省肇庆市西部,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也是著名的“中国贡柑之乡”。德庆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3个镇(街道)、175个村委会,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2008年县级财政收入1.6亿元。德庆县于1999年2月成立了县信息中心,现有人员12人,主要负责德庆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建设实施、宣传推广和培训服务等工作。近几年来,德庆县大力创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山区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县建平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信息化助推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是广东省山区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单位。

二、主要做法。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县,云浮市和德庆县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主要有: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十五”期间,云浮市政府每年安排市信息产业局(市信息中心)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示范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经过5年建设,建成了向上连接省级政府部门、横向连接市直各个部门、下连县一级政府部门的市政务外网平台,形成了云浮市电子政务的雏形。2008年,云浮市制定了《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了《云浮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方案》。为分步实施《规划》,云浮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2008-2010年,市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电子政务建设,通过5年时间,按照这一要求,2008年云浮市政府投入488万元建设“电子政务应用基础平台”和“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其中“电子政务应用基础平台”投入350万元,“行政电子监察系统”投入138万元。2008年,在已建成的统一应用支撑平台上,完成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交易、房地产权交易以及其他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有形要素市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2、集中建设,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应用平台。

云浮市采用“以大集中方式统一建设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与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个平台、八项应用。一个平台是: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八项应用是:试点单位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系统、自动化办公(OA)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行政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及企业信用系统。这种建设模式只需一套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即能实现物理集中、逻辑分布的一体化应用体系架构,相比分散建设模式减少了应用系统建设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投资,能节省建设成本。另外,共用一个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解决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还通过集成GDCA(广东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了统一的安全认证机制,电子政务各应用子系统通过统一个人身份证书登录以及统一验证和授权,有效保障了电子政务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政府主导,政企互动,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德庆县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把推进信息化列为各级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通过领导带头、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由县信息中心牵头,整合县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广播电视等部门的信息化软硬件资源,搭建了县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13个镇级信息服务站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建设,配备4-6台电脑、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175个村级信息服务点按“四个一”的要求建设,配备1—2台电脑、打印机、摄像头等设备,从而形成了以县级信息中心为核心,镇村农科信息服务站(点)为网点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了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到户。(六个一:①配备1间有30平方米以上办公面积和防盗措施的办公室,位置在一楼临街;②配备1名懂电脑操作的信息员,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③配备1批有4-6台电脑的设备,并连上互联网;④配备1台25英寸以上的电视,并装好有线电视线;⑤制定1套相关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⑥拓展1批移动、电脑等业务,保证部分办公经费;四个一:①配备1间有30平方米以上办公面积和防盗措施的办公室;②配备1名懂电脑操作的信息员,负责站的日常管理工作;③配备1台电脑,并连上互联网;④配备1台25英寸以上的电视,并装好有线电视线)。

4、多路推进,优势互补,方便农民获取农科信息。

德庆县充分利用县内各行业的资源优势,针对农民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应用层面、不同的接受程度,建立互联网、固话短信、手机短信、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宣传专栏等不同的信息传输方式,让不同群体的农民搭不同的车,扩大了农科信息的覆盖面和受众面。一是建立一系列涉农信息网站,如德庆信息网、德庆山区信息网、德庆商贸物流网、德庆柑桔信息网等,建立面向社会公开的、免费的供求信息平台;二是实行“三电合一”,开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电视频道,每天24小时免费为广大农户提供家禽养殖、管理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视频节目100多套和各类种养技术、农产品的最新价格信息与供求信息3万多条;三是启动“农讯通”短信服务系统和短信互联网,让近6万个农民用户(约占全县总农户6.8万户的85%)免费获取天气预报,以及桔柑、蔬菜、南药相关农产品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短信息;四开设广播电台农科专栏,每天播二次,每次半个小时,向农民广播农科信息。

5、普及知识,注重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化应用水平。

云浮市从2001年开始,由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万元,对市一级公务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凡是政府工作人员,由单位集中培训或个人到指定的地方培训,给予1:1的补贴。通过5年时间,云浮市公务员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懂得操作和使用电脑。因此,在“电子政务应用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建立后,仅用半天时间的培训就能使一般工作人员掌握系统的使用,发挥了应用系统建设的效果。

德庆县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人数超2万人以上。如编写了《德庆县千名农村信息化带头人培训教材》,启动了“千名农村信息带头人”培训工程,分别要求镇级信息员、村级信息员和农民要达到“八会”、“六会”和“四会”,通过他们带动身边千家万户农民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为农科信息的普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并利用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化体验中心和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化体验和电脑基础培训的机会,让农民基本能胜任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查询资料、收发邮件的方式、方法。同时,为保证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到点到位,县里还对每个镇级信息化培训中心的教学质量、培训管理和农民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使信息化能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服务。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讨论和研究我市信息化工作,根据“赣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年度信息化重大建设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市信息化进程。为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分为政策标准组、专家评审组、工程技术组等,分别负责信息化政策、技术标准和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咨询、审核、验收和评估,以及对信息化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2、加大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要将“赣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的政务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建设资金,确保政务信息化在“规划”的框架下,得到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

3、建立电子政务基础应用平台。目前,我市政务信息网统一网络平台已经成型,联通了市、县大部分的政务单位和部分乡(镇),已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网的互联互通。要依托政务信息网统一网络平台,尽快集中建设电子政务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网上办公系统、网上审批系统、行政电子监察系统等核心应用系统,迅速提高全市政务部门信息交换共享、网上协同办公和公共信息服务的水平。

4、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群建设。市政府门户网站代表着政府在公众网络上的形象,是推进政府及其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体察民情,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要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建设好政府网站群,不仅仅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把市政府各部门网站进行简单的链接,而是应该改进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使其具有真正门户网站的定制和自动生成功能,市政府各部门可以通过子站生成平台,定制和生成各自部门的网站;涉及政务公开的信息,市政府门户网站都应该设置独立的栏目,栏目的内容采取从部门子网站中抓取、相关部门报送以及直接维护更新。要采取有效措施,破除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封锁壁垒,在制度上保证各部门能够自觉、主动、完整、如实地提供信息,把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为政府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统一载体和入口。

第8篇

早在2014年,我区就率先实现了“光网城市”,所有行政村和绝大多数自然村全部通光纤宽带。2018年,认真落实国务院提速降费要求,农村宽带网速全部提升至20兆比特每秒以上,城区宽带网速达到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新增业务以50兆比特每秒和100兆比特每秒为主,宽带+IPTV速率达到100兆比特每秒。到2018年年底全区移动手机用户53万户 ,固定电话2.2万户,宽带用户11.4万户,无线基站552 个,所辖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智能手机80部,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30台,全部计算机接入互联网。

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为贯彻《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扶贫组发〔2016〕3号)文件精神,扎实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区xx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局信息办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根据《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信息化建设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2018扶贫责任目标、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联合科技局、农业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基础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铁塔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同志主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协同推进我区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信息化建设。

xx店和xx店两个信息化扶贫示范乡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所、经管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和资产监管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宽带网络覆盖情况

我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较广,在联通、移动、电信公司支持下,已经实现包括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内的村村光纤宽带入户,宽带接入速率20兆比特每秒,且资费不变。3G/4G无线网络已经在交通干道、公共区域、各生产重点部位等有效覆盖,实现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所有扶贫村固定电话、有线宽带和无线电话接入能力全部达到100%,学校有线宽带基本实现全接入。

四、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配备情况

在村两委人员的推荐下,深入各村挖掘具有致富头脑和为民服务意识的中青年作为各村信息员,现村级信息员队伍10名,扩充至16名,信息员配备率达到100%;两个镇村两委成员培训率达到60%,居民家庭成员参加过信息技能培训率达到20%。信息员多为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文化程度较高且乐于向村民义务宣教信息知识的村民。同时,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的信息员进行了建档,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员队伍。

五、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情况

2017年11月28日-30日,市经信委组织开展了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培训和信息技术下乡活动,我区共培训信息员237名,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培训率达到100%。

除参加全市统一组织全员培训完,各镇对农民的信息培训分别开展。利用乡镇和村委会会议室,围绕涉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手机和电脑选购、种养殖知识查询、农资和农产品购销、设施农业网络构建、网络安全防范以及“美丽乡村”等APP的信息采集、、查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进村入户等方式进行了分批次培训,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00余人次,培训农村居民1万余人。扶贫工作重点村“两委”成员培训率100%,且培训次数均达到3次以上。农村居民培训率达到30%以上。通过培训,使他们全面学习利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查询、采集和能力。

六、“互联网+”示范建设推广情况

xx店镇建成镇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一处,村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四处,购买了测土配方检测仪、测土配方查询机、三台二维码打印机;在王楼村建设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可辐射1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刘桥村建设了“互联网+医疗”应用示范项示范项目,可辐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0个。通过“互联网+”项目的实施,既带动了贫困户就近就业,又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xx镇“互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在周海、牛楼成立了信息化服务站,购置了触摸屏查询机,可实现方便快捷的测土数据查询和配方查询指导群众进行农业种植,为润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犇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恒信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配置了二维码打印机并安装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对农作物种植区域环境信息、种植过程信息、采收包装信息、质量及安全检测信息等进行采集汇总,方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溯源查询。“互联网+医疗”示范项目建在镇卫生院,购置了智能云健康体检仪,为村民提供健康知识、健康查询等服务,该项目辐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6个。

七、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情况

获批进行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的乡镇充分发挥省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蔬菜大棚、土壤改良、健康医疗、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黄店镇通过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业”,进行玫瑰旅游园区建设,引进玫瑰茶、玫瑰糕点等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地方旅游和农产品品牌。

八、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信息化应用的好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引导各镇街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信息员和广大群众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大对财政资金购置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指导各镇对硬件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编号,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确保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