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30 11:28: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论文

第1篇

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学习现代散文产生一定的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散文的线索,并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对文章中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段落进行重点感悟,以便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情感变化,促使学生也能够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只有如此,教师的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另外,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促使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背景知识,以及这篇散文作者朱自清的重要事迹,以便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伟大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文章的情感中去,同时也会以最真挚的情感来阅读文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浓浓父子情,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这篇散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散文题材的文章。

二、重视情感体验

现代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的文章往往是为了体现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家庭灾祸后一位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场面,并着重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小事,重点刻画了父亲让“我”流泪的画面。这几个场面的细致描写,假如读者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进行阅读,则很难使读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这篇散文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景,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悟一位父亲送儿子远行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体会那种充满希望却前途渺茫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篇散文的情感。当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学生会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散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了忆花,在这一部分,作者回忆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够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深沉情感。而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紫藤萝瀑布,当作者发现紫藤萝后,其心灵被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所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深沉变得愉快,从而促使学生真生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现代散文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所以,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对文章进行细致揣摩,以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散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细致推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并确保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自身情感能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语

第2篇

追求课堂的艺术化,其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促使他们情感的融入,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一套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把表演艺术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我常把自己当做一名演员,把讲台当作我的表演舞台,根据课文内容去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通过我的表演(声音、动作、表情)去感受理解课文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词义、情感态度。有时我还邀请学生参与我的表演,把他们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学习语文的精彩。这样把学生的参与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相融合,巧妙地把枯燥的知识变为津津有味的动作表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经常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像“踱来踱去、环顾四周、仰望、俯视、打量”等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我就带动学生跟我一起做动作来理解词义,这样就避免了教学的枯燥,学生也易于理解。有时候我还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课本剧表演,参与他们的角色朗读,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做到“乐中学,学中趣”。表演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风采和活力。教师演绎用情、教导用心使语文这门学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追随了教育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审美的需求。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要精心设计,把握好表演的尺度,不要让表演贯满堂,不能是哗众取宠,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哪儿需要表演,哪不需要表演,要恰如其分,让表演和教学达到和谐统一。语文教师要是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他的课就一定能达到生趣盎然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板书,让绘画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让语文教学独放异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较为简单,认知能力还很差,知识结构初建,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在认知上对较为直观的、形象的、艳丽的、趣味儿性的东西感兴趣,艳丽的感官刺激中,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从而把注意力迅速聚结起来,而且集中时间相对较长,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绘画巧妙地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把欣赏绘画、认知文字、品味语言的美感、陶冶思想情操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在识字教学中,在设计板书时往往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直接画一些相关词语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看图、识字、理解相结合,有时我还让他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我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我边画画边书写词语,“荷叶、水珠、青蛙、蜻蜓”等等,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通过绘画展现在黑板上,学生先是发出一阵由衷的赞叹声,继而又兴致勃勃地读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学习词语,串词成句,连句成段,步步深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这篇课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消化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教学古诗《山行》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每一句诗意,我把每一句诗都在黑板上用图画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诗意,也用最短的时间加强了古诗的记忆。这样的课堂不仅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让激情充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以生为本,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是语文素养。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1、通常我们说课前准备,不外乎教师认真备好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备好每节课。要花费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要实施高效课堂,主要应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2、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做好课堂预设,需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技术,便于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3、当然,多媒体运用不当,也有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如学生可能由声色并茂的画面而心往别处,分散注意力,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倦怠。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利用时机,不至于喧宾夺主。只有教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才有利于顺利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三、精当的教学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做到课堂高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是课堂高效的增长点。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构建积极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展示的评价、课堂质疑的评价、语言组织的评价、成绩评价、思想行为评价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准确而客观,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实效,同时,还应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理性而生动。教学评价还包含许多方面,诸如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让评价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还很多,因校因人而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必有所获。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体味高效课堂的乐趣。

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体验场,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第4篇

文学话语蕴藉的一大典范特征就是通过有限的话语表达无限的意义,这种属性被称之为文学话语蕴藉的含蓄。为了让作品含蓄功能发挥到极致,从古至今,文学作者往往极力追求字词的锤炼,通过炼字达到话语蕴藉的目的。能够入选语文教学课本的作品,首先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深厚的功底,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指导和示范的意义。作为中国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最重视炼字的体裁,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这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从字词角度着眼,开启作品中的话语蕴藉属性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以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录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讲解这首古诗的时候,如果仅仅对诗歌内容作一般的分析,然后告诉学生作者王之涣如何具有开阔的心胸和远大的抱负,学生固然能够理解作品。但是,一方面,该诗写作的年代是一千年前的唐朝,在时间上距离今天过于遥远,当时文人普遍遭遇的怀才不遇而壮志难酬的心态,与我们今人有着太大的社会历史差距,如此一来,对我们理解古人诗歌中的理想抱负有着巨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小学生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往往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许多我们成年人理解起来都很困难的问题,让他们完全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通过古诗中炼字的特点,开启作品丰富的蕴藉属性。就这首诗而言,我们可以抓住本诗的“诗眼”———“更”字,破解作者借助“更”字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开启诗歌的话语蕴藉属性。从诗歌内容上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更”字换为与其意思相近的其他字,例如“又”、“再”等等,然后问学生这样替换之后诗歌意义会有如何变化呢?通过对比发现,诗歌中的“更”字是表达了数量上的增加,但是,无论是“又”还是“再”,都仅仅表达这层数量上的意思,无法获得更深刻的内蕴。而作者使用“更”字则属于话语蕴藉典范形态之一———含蓄的体现。因为从全诗来看,“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如下三层意义:其一,这个字表明了作者不是第一次登楼,而是再一次登楼。即登楼动作在数量上由一向多地重复的过程,以此比喻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其二,这个字表明了诗人继续登楼,即登楼动作在质量上由低到高地逐层增加,以此比喻人生境界继续提升;其三,这个字表明了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即登楼动作不仅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都是连续不断和永不停止的,以此比喻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第一层意思可以被看做基本而平常的意义,如果用“又”、“再”、“重”等等其他字词,也能表达这个内涵。但是,这样必然导致这首诗内蕴的浅显化、平庸化。换句话说,这首诗如果换掉这个字,也就没有多少意味可言了。为此,需要找一个字,它不仅能够传达上述平常意义,而且,能够由此生发或挖掘出更深和更高层次的意义来。可以说,正是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竟然能够与崇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诗人的登楼体验能够超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和开拓出更为深远、丰富、悠长的意义空间。这三层意义确实只有“更”字才能圆满地完成。这正如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六中指出的:“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赅,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炼字并不只求新奇或奇异,而是要“言简意深”,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古代诗歌中炼字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话语蕴藉。其实,这种特征在语文教材选录的许多古代诗歌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诗的“下”字,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的“泊”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诗的“出”字等等,通过从炼字角度挖掘话语蕴藉的含蓄特征,学生在理解这首诗的内涵的时候,必然要更为清晰深刻。

二、炼句与话语蕴藉的含混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不仅体现为炼字中的含蓄,还体现为炼句中的含混。所谓的含混指的是看似简单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换句话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该诗歌有多重不同的意义。例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傍晚时分驱车古原看到的景色,睹物思人,有感而发,感怀自己理想未能如愿,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理。对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古人炼句的特点,着眼于该诗的话语蕴藉特征。在这首诗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疑是全诗的主题句。从全诗来看,这句话包含了无限的意味:其一,夕阳无限美好,虽然已经到了黄昏。这里交代了作者游玩观赏的具体时间是傍晚时分,这是全诗发生的时间背景,以此表明夕阳景色无限美好,虽然这种美好景色的出现只有在傍晚才能看到,但是,正如人生中不经历风雨无法看到彩虹一样,只有牺牲或者付出部分东西,才能获得你需要的。这里可以表达出作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其二,夕阳无限好,但是已经到了黄昏时分。这里的傍晚的时间已经超越了具体时间的层面,通过全诗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怀着一种不佳的心境来到古原的。面对夕阳西下,作者感慨万千,深深体悟到自己理想未能实现,而青春已经远逝,于是睹物思人,感慨唏嘘,在这里,诗句表达的是一种惋惜而颓废的情感,这里与其说是在赞美夕阳西下的美景,不如说是对人生迟暮的悲伤和无奈。其三,唐代帝国就像眼前的夕阳一样,经历了中午时分的灿烂之后,已经不得不面对整体的衰落和倒退。这里的夕阳已经不是具体的时间表征,而是一种隐喻和象征,象征着大唐帝国盛极而衰。在这首诗里,同一个文本话语系统却蕴藉着多重不尽相同的意义,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内在情感和态度,这正是话语系统的丰富的意义生成的潜能,而这种潜能的生成完全借助于诗歌语句本身,离开了诗歌语句的特殊表达,这种无限生成的意义可能性就将变得极其平面化、单一化和固定化。同样的效果还体现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这首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多重的意义:从表层上看,这句诗写的是春夜下雨的特殊景致,表达了诗人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我们可以借此教育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能力和习惯。从深层上看,这句富有哲理的经典诗句,其实隐藏着人生的哲理和内蕴,虽然作者目的在于写春夜雨景,但是,并不妨碍其更为广阔和深厚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世界上成功的事情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在潜移默化之间默默完成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诗句内涵的同时,更获得了人生的启迪。

三、结语

第5篇

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担。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达,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首要环节和重要途径。

(一)创设教学内容情境。口语交际训练要根基于教材内容,更要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可爱的动物》一课,除了根据教材让学生谈论养过哪种小动物,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及原因之外,还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课下观察一种小动物。观察之后再引导学生在课上谈论小动物的特点,饲养方法,学习经验及动物学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学生生活情境。信息猛增,电话、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处于地球两端的人近在咫尺,人与人之间交往之密切,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在此占了绝对比重。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问路、购物、打电话、餐厅会话等,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真实、有趣。

(三)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根据时代主题和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或不良现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态度。如利用PPT展示路人甲随地吐痰的情境,让学生与“吐痰者”对话,使吐痰者懂得吐痰与疾病传播的关系;创设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患者的情境,让学生与医护人员对话,感受并学习医护人员为救死扶伤而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等。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教学的成功还应特别重视交际氛围的创设。课堂气氛即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气氛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口语交际的产生是“情动而辞发”。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交际情感易被激发,能言善道的孩子更为侃侃而谈,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产生倾诉需求。反之,口语交际的话语权则会集中在个别优等生,大多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言为心声”。

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储备、思维习惯的不同,使其表达的能力、方式和内容不同,有的孩子应对自如,有的唯唯诺诺;有的观点符合主流,有的思想偏激出格,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在包容理解的氛围中进行,使敢于超越自我、突发奇想的孩子同样能得到嘉奖,锻造出富有个性的孩子,使口语交际教学异彩纷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文《夸家乡》要求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特产。而当下中国城市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特产则越来越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家乡知之甚少。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只有借助改革开放后物质大流通,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谈论同学大都见过或听过的地方特产,如:南阳独山玉、开封清明上河图等,通过合作学习,介绍各自了解的省内外名城特产或地方小吃。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如条件允许可展示出实物,以此调动学生语言运用的潜能,使学生想说乐说,带着信息进课堂,带着信息出课堂。

第6篇

1.正确理解对话概念,科学开展阅读对话

对话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关于某件事情、某篇文章的口述,而是通过对某件事情、某篇文章的解读,将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具体观念运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述出来,体会其意味深长之意。科学开展阅读对话,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对话是“我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我”的思想观念强势灌输的过程;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文章作者之间思想交流互动的过程,要做到尊重彼此;最后,语文阅读不是简单地听说读写的过程,而是通过听说读写实现彼此相互学习、共同奋进的目的。

2.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阅读对话范围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如此。教师要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仪器,为“对话式”阅读拓展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范围,让阅读学习渠道多元化。比如在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火星的图片和科普知识,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火星的科研宣传片,然后让学生对火星的认识进行交流沟通,找出他们所能发现的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相关课后习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语文课堂阅读的学习任务,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3.创建和谐对话环境,促进阅读对话实施

“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师生以平等、互学的心态交流,以强烈的求知欲力争创新,以包容谦和的态度多思善学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对话环境,保证生生交流、师生沟通无障碍、无束缚、畅所欲言,让学生的创新观点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保证阅读对话的顺利进行。

二、注意问题与反思

一方面,“对话式”阅读教学容易犯以我为中心、强制灌输思想的错误,这需要师生共同意识到合作学习中“我们”的重要性,剔除个人情绪的影响,要努力实现思想的沟通和融合,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对话式”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应该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由于生活阅历、学习能力、成长背景等大体一致,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更容易、更有效。师生和生生互动是实现阅读“对话式”交流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第7篇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这引导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其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因学生自己思考碰撞引发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的作用更大,因其自主性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课文《少年行》中有一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有学生朗读时,将其中的“多少年”读成“duōshǎonián”,读完后,马上有其他学生指出其读错了,应为“duōshàonián”。双方争执不休,面对这样的状况,我马上发问,到底应该读什么音?有人赞成读“shào”。认为根据文本下面的注释,是“很多少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应是“新丰美酒一斗值十千钱,长安城的游侠很多都是少年。”也有学生认为,文本这两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运用的是对举的手法,应为“shǎo”。在大家互相争执时,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经过多方查询资料,最终明确:原来“少年行”原本的读音:shǎoniánxíng,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结客少年场行》,南朝的宋鲍照、北周的庾信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后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读音也逐渐变为:shàoniánxíng。这种及时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引导他们查询资料明确答案的方法,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锻炼都有一定的好处。

二、注重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我校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幼儿园老师,口头表达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语言表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的问题,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得再透彻不过了:“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想要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正因为如此,我在上大学语文时,非常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首先注重的是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完整,然后才是优美、生动。如在讨论上面“多少年”的读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观点,接着说出佐证的理由,佐证理由阐述时要求条理分明。另外在上课时,还时时结合文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如在教《蒹葭》时,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蒹葭》每节的第一句话都是优美的环境描写,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学生要描述清楚就必须先清楚这句话的意思,而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有条理地、生动地把它表达出来。

三、结语

第8篇

语文课文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理解课文内容必须与当时的情景结合。例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叠一只小乌鸦,并准备一个高脚小口瓶子,让学生自己实践,想办法让自己的乌鸦喝到水。

学生们不断尝试,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子放倒,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口用石头砸破,有的学生想到自己拿瓶子喂乌鸦喝水等等,学生的方法千奇百怪。这时教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乌鸦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个办法使乌鸦喝到了水,哪些办法乌鸦没有喝到水,为什么那些办法没有让乌鸦喝到水。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实践,逐渐画出文章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就是逐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以乌鸦为主体展开思考,有的同学思考,乌鸦用嘴衔着石头力气不够大,打不碎瓶子,而且破的瓶子会把乌鸦弄伤,有的同学说乌鸦力气不够大,瓶子倒不了等等,学生在讨论中体会乌鸦的智慧,并体会到遇到问题发挥智慧的重要作用。

二、以扩展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理解策略以及语言使用策略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这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要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互动。教师作为支架式教学的主导,要以课内知识促进课外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习成为终身学习。例如,在《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的相关章节学习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特点,文章简短,语言精练,并且都共同说明了一个小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中国传统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速读体会文章所述说的道理,并通过语言转换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自己的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故事,这样的支架就将学生的语言学习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了语言学习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