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0 11:29: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输变电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电力成本管理的状况不佳。由于在电力项目管理中起着主导地位的就是电力成本管理,但是近几年来电力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电力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好坏,电力成本管理与电力项目管理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电力成本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过于单一化,这种方式手段的单一化是与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不相符合的,甚至会影响到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就是电力成本管理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能与电力项目发展的步伐相一致,这势必会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在电力成本管理方面出现的这两个问题,为了促进电力项目管理的良性健康发展,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电力成本管理的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引进新的、符合时展的电力成本管理模式,不要局限于旧的、传统的电力成本管理模式,还要丰富电力成本管理方式,使得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在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下,要相应地对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规范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从而推动电力成本管理的发展和实施。
二、在人力管理资源素质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电力项目管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方面的问题,人员是电力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整个电力项目管理中,电力项目管理的人员是关键。由于电力项目管理的工作者的素质不高也就制约着电力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电力项目工作者的素质不高,还会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理念和创新方面。针对这个电力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加强电力项目工作者对电力项目管理的新发展学习,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要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而不是滞后于电力项目工程的新发展。其次,电力项目行业要不断地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及管理理念。加强对电力项目管理工作者的岗前培训,不断地提高和强化他们的意识,从而来提高电力项目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使电力项目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操守,更好地服务于电力项目管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行业。
三、在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电力项目管理方面出现的比较明显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了。在一定程度上,施工安全可以说是电力项目管理的最为薄弱和欠缺的方面了。并且最近几年,电力项目管理的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对电力项目的施工安全认识不到位,或者是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还有就是没有良好的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措施,设施建设不健全,从而导致很多的意外安全事故发生。这是电力项目管理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关于电力项目管理的安全条例,以及下令各电力行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其次还要加大对电力项目施工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电力工人的岗前培训,加强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来减少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
四、结语
1.1危险因素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需要提前预防各种不利因素,只有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好,处理周到,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供电风险。可以说,不论何种变电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变电系统由于用途不同,设备的型号、功能均有不同,不同设备有不同的作用,在各种设备运行时,就需要有效协调好各个设备的功能,使各类设备统一协调,能够发挥最大的供电能力,在日常维护检查中,就需要仔细查看与核对,全面了解变电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发现的危险因素一定要降到最低。如果不能良好的维护,则会使危险因素不断增多,使设备不能工作,最终导致电力工程变电设备处在瘫痪状态,影响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效率、人们正常生活。
1.2互感器异常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中,也会常常出现互感器问题,这种异常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说,在各种变电系统中的互感器是保证正常供电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明显,互感器出现问题主要就是在停电的时候,变电系统突然停止运行,而电压保险还一直在连接,没有熔断形成导电体,电压互动器就会出现故障,并且无法查找和排除,这时互感器就出现了被损坏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电力压力突然增加时,使线路负荷瞬间加强、温度不断提升、电源也不能有效连接,导致互感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存在异常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我们是能够发现的,因为这时的电流互感器一般是声音提示的。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铁心螺丝夹较松,出现不紧的情况,硅钢片就会出现松动,铁心里交变磁通就有了改变;如果发现电流表指示突然下降,并且归零时,就会出现有功、无功表指示发生降低,有轻微摆动的现象;电度表出现慢动或者不工作;发现在运行中电流互感器有响动、发热、烟幕等,则要马上停止运行,仔细查看是否是互感器异常。
1.3变压器异常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在操作不当时,也极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说,变压器直接影响着整体供电系统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变电器出现的异常情况较复杂,表现在零件破损、零件老化等,这时就导致了变压器磁芯无法正常工作,运转不灵,机体出现强烈振动,发出刺耳的嗡嗡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第一反应就应该是变压器出现了异常,不能正常运行,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保证供电安全与效率。如遇阴雨天,也会使变压器出现问题,有些局部放电还会产生火灾,变电器的工作环境恶劣,长期放置在室外,敏感的防爆管如果突然破裂,大量的油料则会喷出,如遇雷电明火,就会产生剧烈燃烧,火灾事故就会不可避免。
1.4温度变化
温度也是影响变电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恒定或者变化不大的温度,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在变电运行中,要保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浮动,保持温度恒定,是保证变电安全的前提。如果出现变压器高温,那么就会出现散热不均的情况,风扇就不能发挥作用,冷却器无法启动,使油循环流动性减弱,造成设备温度越来越高。如果变压器温度超过最底线,达不到温度标准要求,也会从侧面降低设备运行功能效率,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忽高忽低的温度变化,均不适合设备运行,温度高导致的机器老化、损坏情况,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事业的发展。
1.5油位异常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的油位也极容易出现问题,异常往往会导致系统损坏,会引起内部出现放电的情况,同时也会烧毁相关的线圈和重要铁芯部位,使变电器运行出现问题。如果油位突然出现上升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变电器运转速度加快,呈现强烈摩擦,使变电器外部不断放电,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火灾事故。如果出现油位下降的情况,变电器工作异常,呈现运行不断放缓的状态,导致瓦斯保护出现误操作,出现误动的问题,当发现缺油较多的时候,就会出现变电器内部线圈暴露在外,就会出现绝缘损坏和击穿故障。
2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措施
2.1加强变电运行中保护措施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各方面保护措施,特别是要对瓦斯和差动行动这两方面进行有效保护。瓦斯保护的侧重是在变压器上,一定要做好日常维护检查,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如变压器异常、喷油、线路中断混乱等问题,一定要做好条件分析,找出处理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差动保护行动的重点需要放在油位、油色以及套管等各个零部件上,定期做好检查与保养。
2.2加强变电验电
变电验电是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只有不断提高验电工作,才能从本质上有效预防变电系统出现不必要的漏电和放电现象,避免出现较大的责任事故。特别是当我们在对变电设备安装地线时,一定要全面验电,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减少带电地线和外界接触。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也能有效避免事故,一定要在操作时戴绝缘手套,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不断发现并减少变电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隐患,把隐患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人身安全和机器运行。
2.3使用避雷针用
避雷针在各类电力工程变电运行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避雷针把变电所有的雷电流分散到地面不同的方向上,要计算好位置,科学设置避雷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避雷针功能,可以说,通过对避雷针的安装,能够从外部环境上防止雷电对电力设施造成的直接破坏,疏导电压、减少电流聚集,在关键时刻及时把电源断开,形成保护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输变电工程对整个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工程的质量。但是 ,随着各种输变电工程施工规模的逐渐扩大,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对整个输变电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强对整个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二.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分析
输变电工程的造价控制原则是企业的造价管理的主要基础和核心,在进行施工造价的控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原则:
(一)施工造价最小化原则
造价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的施工造价,达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高值。在实施造价最小化的原则时,管理人员要充分的挖掘降低造价的可能性,要不断的从施工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措施,达到预期的造价支付。
(二)全面造价管理原则
全面的造价控制是整个企业,以及整个企业的员工和施工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模式。项目造价全面控制的监督者包括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各个责任人以及经济核算部门等。在实施全面控制的过程中,造价控制监督者要防止出现职能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使整个施工项目的造价管理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下进行实施。
(三)造价的动态管理的原则
建筑施工项目的性质是一次性的,所以我们在实施造价控制的时候要注重加强对项目的中间控制,即所说的动态的控制。既要在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也要在项目施工的实施阶段和项目的结束阶段进行造价的控制。
(四)造价的目标管理原则
项目造价目标管理包括:项目造价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造价目标的责任实施和执行、项目评定目标的结果分析以及修正目标的制定等。
(五)造价管理的责、权、利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期间,负责造价控制的项目经理部各个职能部门、各执行人员仅要拥有项目造价控制的权利,还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检查以及考核评定工作。
三.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
现在通常将管理工程造价的关键点集中于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结算建设工程价款,算细账,即使产生了实际的效果,不过影响不大。在工程造价方面开展管理,关键还是事后核算,也就是当工程结束之后开展检验,没有关注工程前期进行科学的管理。
2.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不严格
工程设计为将实现技术同经济对立有机结合的环节,最初的工程明确之后,规划则变作了工程建设还有管理工程造价的重点,规划成本即使非常少,不过从科学决策的引导下,能够在工程造价方面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施工阶段能够发挥的作用大约是5%到25%。从当前的控制体系中,规划活动无法变作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建设机构同样不具备相应的手段推动规划机构全心全意的进行规划。规划机构控制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还没有有效的借鉴竞争体系,规划工作者没有相应的工作热情,没有创新观念。所以部分框架规划创新性不足,造成了很多不足。部分规划布置不科学,结构系数非常突出;部分工程出现了非常恶劣的质
量问题。
3.现场签证管理不科学
首先,监督工作者在造价、预结算方面认识不足还有没有进行实地考查,对无法通过审批的工程没有计划的通过。部分签证应通过建设机构完成,没有仔细审查就批准通过。其次,建设机构从签证方面出现了各种弄虚作假的现象,结算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最后,部分建设机构想要承建工程,主动减价。想要维持公司收益在材料方面大打折扣,开展了很多的施工现场签证,造成建筑市场无法保持科学的秩序。
四.加强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对策分析
1.项目工程设计和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要按照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使用要求、建设目标、建设规模、技术条件等提出项目的启动,会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造价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和提出初步投资建议,对拟建项目做出初步评价,并进行投资额分项估算。同时,要结合已经可以初步确定的各种费用总和,和各种方案设计,做出科学合理的费用投资预算。并建立相关模型,从技术上,费用上,施工管理上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比,在不断的分析,综合,论证中,多方面评判审核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减少因方案的更改或变化而引起的额外费用。
(二)要根据施工图的设计和开始勘察预算的工程量和具体的工程价格,对工程图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完善,并严密科学的做好各种分项施工的费用预算,将每一种设计方案从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各方面的造价进行核算,对比,将分项施工的造价和项目的投资额做出科学对比分析降低工程造价。
(三)科学设计选择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的设计和选择是承包商进行造价核算中的重要选择,很大程度的限制着施工人员和设备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直接造价的大小和控制。在进行施工方法设计选择时候注意,首先,要符合企业本身的技术经济等综合实力,要确实能够将施工方法落实到实践,并有能力符合施工标准,同时,要保证所设计选用的施工方法符合招标文件的总体要求。其次,要综合考虑到项目投标地区的地质地貌,自然气候等因素,结合工程目标和,制定工程指导思想,确保各种机械设备都能够合理的使用
2.严格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
首先,通过在工程量还有造价方面进行研究来决定要不要进行调整,通过施工机构许可、规划机构审核通过,制定具体的图纸还有阐释才能进行调整通知。没有按照正规步骤进行的口头调整、便条调整可以拒绝接受。其次,监督企业了解到规划图内的缺陷,应当开展调整时,一定获得施工机构还有规划机构的批准。假如监督企业还有建设机构没有得到批准,能够拒绝接受。
3.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
严格现场签证的审查现场签证缺陷明显,控制难度高,各方面影响因素,不容易进行结算,所以提高现场签证的控制水平为管理工程造价的关键步骤。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下述角度:预算内涵盖的工程无法开展签证,得到签证的工程量,能够进行扣除;现场签证一定具备甲方代表还有建筑机构管理者的签字,签证要一式多份,快速转交给审查机构,部分非常关键的项目,审查机构工作者要进行监督;审查现场签证的工程还有内容是否明确,签证的数量、规格、机构还有日期是否有效。
4.采取决算审计控制
在项目工程建设竣工时候,要对所交底的工程竣工报告书业做出严格公正的分析,评判,审核,结合项目合同和协议,对项目的交底时间,工程质量检测是否合格,项目规定的工程量做出对比,核算,同时,也要对各种变动费用实施严密审核,公正合理按照实际情况和合同协议,遵守相关法律规程,确定各种费用的支付总金额,严格杜绝一些不合理或者是作假现象,比如低价中标,高价决算等,在最后一关将整个项目的总体投资和费用进行科学严密控制,实现降低整体造价的目的。
五.结束语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为整体的项目,必须开展全过程、多角度的控制。控制过程内要特别强调激励同约束体系能够产生的影响,同时持续的开展投资管理体系的调整,坚决贯彻营造工程的法人体系,调整当前的定额计价模式,有效贯彻量价分离,产生将量当作关键的公司定额系统,营造出通过市场制定价格。
参考文献:
[1]陈洁生 浅谈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2]沈坚 对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1期
[3]王朋 江苏电网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研究 [学位论文]2009 - 东南大学:项目管理
[4]张帆 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分析 [期刊论文]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年6期
[5]曹玲玲 浅谈输变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典型设计;输变电;电磁环境;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分析变电所中的各种工频磁场源,确定了影响变电所整体磁场水平的主要磁场源为无屏蔽的大电流载流导体,即高压进线、母线以及主变出线。并且讨论了变电站不同运行方式对变电站工频磁场分布的影响。而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磁场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一基铁塔上架设单回三相输电线还是多回三相输电线;杆塔高度;导线对地距离;三相导线布置方式;多回线路相对布置方式;同塔多回线路三相相序的相对排列方式;相间距离等。最后,根据对典设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磁场评估,分析并提出进一步降低工频磁场分布的技术措施,为今后的变电所和输电线路杆塔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1、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发展
随着用电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电力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装机容量从解放初期1949年的185万kW增长到2004年底的4.39亿kW,年均装机容量增长率超过10%。其中2000~2004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新增2839万千瓦,用电量年均新增1929亿kWh,其中,2004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kW,用电量增长超过2500亿kWh。从1996年起,我国电网装机总容量和总发电量已稳居世界第二。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5亿kW。根据21世纪上半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供应。由于近年来我国电源超常发展,电网建设严重滞后,输电能力不足,电网与电源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十分突出:
1.1现有500kV跨区同步互联电网联系薄弱,输电能力严重不足,大电网的优越性难以发挥;
1.2区域电网之间水火互济和跨流域补偿能力明显不足;
1.3现有电网难以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要。因此,需要建设更加坚强的电网以适应经济快速增张的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和负荷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输电系统。
2、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评估
220kV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包括工频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由于220kV线路的电压等级不算太高,线路设计的导线表面场强取值通常也不高,无线电干扰问题相对比较小。而工频电场和磁场问题因为220kV线路现已普遍深入市区情况比较复杂,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220kV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环境影响问题国内外研究已经很多,现有线路设计通常也都能达到环境影响控制指标。但由于变电站和线路所处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对具体案例的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不够。国网近年来推广的典型设计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条件。对国网典型设计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估,对认识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的总体情况和未来趋势有积极意义,对今后输变电工程的设计运行也具有指导意义。
3、220kV变电站国网典设方案建模和磁场分布计算
变电所空间磁场水平最严重的情况,其情况设定为:主变压器 220kV侧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并将主变压器电流汇总于某一条出线,使其达到最大电流值且不超过出线的载流量,如有超出值,将超出值分流于第二条出线,以此类推;主变压器110kV侧的电流设计如同220kV侧。
4、220kV输电线杆塔国网典设建模和磁场分布计算
我国家输电线路采用的主要有单回路和同塔双回路,随着输电线路走廊越来越困难,同塔多回路、紧凑型铁塔也开始采用,但目前采用还不是很多。考虑到典型设计应主要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形式,另外从目前建设的同塔多回路,紧凑型工程来看,工程的个性突出,不具备普遍性,因此在典型设计中只考虑了单回路和同塔双回路两种模式。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磁场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一基铁塔上架设单回三相输电线还是架设多回三相输电线 ;杆塔高度;导线对地距离;三相导线布置方式;多回线路相对布置方式;同塔多回线路三相相序的相对排列方式;相间距离等。鉴于上述多种设计因素,电力部门在首先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前提下,综合考虑线路运行安全性、可维修性及经济技术比较,优化线路设计,以降低输电线路周围的磁场水平。
5、工频磁场的影响因素
5.1 由于变电站中所有重载流导体和电抗器都是三相平衡式结构布置,变电站所有磁场源周围的磁场都随距离衰减很快,最慢按距离平方的倒数衰减,所以各磁场源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这给变电站磁场分布的分析和控制带来极大的方便,即对变电站中的各具体部位,较易区分对其磁场水平有决定性影响的磁场源,从而可以忽略其它贡献微弱的磁场源的复杂影响,采用简化方法预测磁场水平。在考虑整个变电站周围的磁场分布时,可以将大量复杂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整个变电站的磁场分布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另一类只影响变电站内局部区域的磁场水平,在考虑变电站周围的整体磁场水平时可以忽略或者以增加适当裕量的方法简化处理,使简洁的可实际应用的变电站工频磁场水平控制和预测设计成为可能。不同布置方式变电站磁场水平的“整体影响因素”都包括进线,母线。变电站最大磁场一般出现在110kV进线侧。这主要是由于110侧电压等级较低,载流量很大。110侧的变压器接线的载流几乎是220侧的两倍,其他出线的电流也较220侧大。
5.2 架空线附近的磁场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减小措施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与线路运行电流、塔型结构有关。多回路输电线路同塔架设或平行架设时,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还与其相序排列有关。
6、概况
重庆渝北悦来220kv 输变电工程包括:悦来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思翠双回π入悦来变220kv线路工程、配套系统通信工程。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以《关于印发重庆龙荫等220、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经研院设咨295号)确定重庆渝北悦来220kv输变电工程可研静态投资12746万元,动态投资13029万元。
本工程项目法人单位为重庆市电力公司。初步设计文件由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编制完成。
重庆电网目前分为中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三大供区。其中:中西部供区包括渝中等9个市辖供电区和合川等12个县级供电区;东北部供区包括万州等10个县级供电区;东南部供区包括长寿等9个县级供电区。220千伏电网是重庆电网的主要供电网络,依托500千伏变电站实现分区供电。
7、结束语
同杆多回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本身的载流导体分布有其特殊性。输电线路距离长有较大的弧垂,并且这种弧垂会随温度、天气等条件有很大的改变。变电站内载流导体很多,分布复杂;同时,变电站可能采取的不同运行方式会使变电站内载流导体的数量、位置以及载流大小等因素发生变化。编制程序时,这些因素都被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加以解决。保证了程序接口的简单性和以后的易扩展性。随着单回线路输电容量的增大,220kV和50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已采用分裂数更多、截面更大的导线,每回线路电流可高达 3000~4000A。此时,线路下方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可能高达20~30µT。但即使对多分裂、大截面、走廊内线路高度密集的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其下方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仍远低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限值。
参考文献:
【1】吴斌 220kV同杆多回输电线路的工频磁场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6
关键词:接地装置 隐蔽工程 输变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grounding device is take cover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each link all needs to strict regulation, the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ses.
Keywords: grounding devices take cover engineering transformation project
一、引言
接地装置在输变电工程中是个特殊的项目,其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电网中重大设备的运行安全,也关系到电气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接地装置直接影响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不合格的接地网将对巡视设备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城网建设和改造确保接地装置的工程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影响接地装置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1、选择地网接地线及导体截面不足,或对系统发展规划的短路电流分析结果偏差较大,使接地线及导体的截面不能满足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2、对接地装置施工防机械损伤、防腐蚀问题重视不够,或根本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3、接地装置敷设时埋设深度不够,垂直接地体间距过小,焊接质量不合格,没按设计规定进行规范施工,地网材料选用了不合格的产品。
4、接地体(线)连接不正确,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了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没有采用专用的接地线。
5、独立避雷针没有设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或该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小于15m。
6、土壤电阻率偏高,没有按规程要求正确选用降阻剂。
三、几起典型的接地装置扩大事故
1、110kV古竹变电站就曾因雷击110kV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接地引下线烧断,地网电位严重升高,变压器主绝缘遭受严重破坏需返厂修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对该站地网进行了开挖检查分析,发现接地引下线截面不足,主变110kV中性点接地引下线机械损伤及腐蚀严重是扩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2、110kV蓝口变电站在1999年雷雨季节曾两次发生雷击避雷针,导致35kV及10kV相关电气设备绝缘破坏事故,原因是该站有两支独立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还不足10m。
3、110kV骆湖变电站选址在一周围空旷的小山丘上,土壤电阻率偏高,地网施工时没有做外引接地,在运行多年降阻剂失效后,地网接地电阻偏高许多(达1.48Ω),雷暴季节曾发生多起雷击损坏电气设备事故,最严重的曾造成一起全站失压扩大事故。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四、确保接地装置工程质量的组织、技术措施
1、设计论证阶段对远景短路电流分析要科学严谨
国家电力公司以“国电农[1999]191号”文件的《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技术原则》中明确指出: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应满足10~15年用电发展需要,35kV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可考虑10年负荷发展要求,必须符合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等等。由于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线长、面广、点多等原因,在具体的工程设计工作中,仍然有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一些设计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技术规程,按照批准的可研报告和设计文件进行设计,或者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电网的实际,机械地应用参考设计,照搬通用设计,以致在设计论证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失误。
作为110kV输变电工程的地网――一个埋在地下的隐蔽工程,为了满足实用要求,短路电流的稳定值,应根据能够得到的尽可能多年份的系统发展规划,计算出的远景短路电流作依据。这样在系统短路容量增加以及多年腐蚀后发生接地故障而流过短路电流时,接地线和导体的截面仍能满足热稳定校验的要求。切不可认为110kV及以下变电所一般为普通降压变电所,在电网中重要性相对低一些,接地短路电流相对小一些,在选择接地线及导体的截面等技术性分析工作中也可以马虎一些。相反,对于110kV及以下变电所,由于其保护的可靠性差一些,为防止接地装置扩大事故,对15年系统发展规划的短路电流分析同样应该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可以说,合理选择地网接地线及导体截面是保证地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接地规程》推荐的设计公式为
Sid≥(Ijd/C) td
式中Sid――接地线的最小截面,mm2;
Ijd――流过接地线的短路电流稳定值,A;
td――继电保护主保护动作的短路持续时间,s;
C――接地线材料的热稳定系数,对大电流接
地系统,铁取70。
2、施工过程要监理到位,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1999]16号《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一文中明确强调: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监理。项目监理要实行回避的原则。监理人员要按规定采用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按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实践证明,这是确保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一些引发雷害事故的地网开挖情况来看,地网腐蚀和焊接质量差以及材质不合格是严重威胁地网安全运行的三个主要原因。《验收规范》对装置施工防腐问题、焊接质量及材质选用作了强制规定。因此,在接地装置的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应得到强化,从接地装置的敷设、接地体(线)的连接、防腐措施的实施、焊接质量的跟进、重要结构部位的检查等每一环节监理工作到位,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工艺进行施工。
应该特别强调,在接地装置的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设备要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材料优劣,直接影响接地工程的质量及接地工程的运行寿命。镀锌或热镀锌材料,其抗腐蚀能力明显强于没有镀锌的材料。因此,接地装置的施工过程,项目法人和施工单位要对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质量负责,监理单位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严禁使用材质不合格的产品。
3、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复测的力度
新安装的接地装置,为了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或《规程》的要求,在工程完工后,必须经过检验才能投入正式运行。检验时,施工单位必须提交下列技术文件:
(1)施工图与接地装置接线图;
(2)接地装置的地下部分与安装纪录;
(3)接地装置的测试记录。
另外,必须对接地装置的外露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项目大致如下:检查接地线或接零线的导线是否完整、平直与连续,接地线与接零线与电力设备的连接,当采用螺栓连接时,是否装有弹簧垫圈和接触可靠;接地线或接零线相互间的焊接,其叠焊长度与焊缝是否合乎要求;接地线与接零线穿过墙壁和基础时,是否加装了防护套管;当与电缆管道,铁路交叉时,是否有遮盖物加以保护,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处是否装设了补偿装置;接地线或接零线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涂漆或涂色等。除外观检察外,还必须进行接地装置的工频电阻测量和重点抽查触及接点的电阻。需要特别指出,雨后不应立即进行接地电阻测量,这样会引起较大偏差,极有可能将接地电阻不合格的地网工程交付电网运行。
运行过程中对接地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接地线或接零线由于遭受外力破坏或化学腐蚀等影响,往往会有损伤或断裂的现象发生,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也会由于干旱、冰冻的影响而使接地电阻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必须对接地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试验。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地网,应及早安排开挖检查,力争在雷雨季节将隐患消除。
关键词:辅助控制系统;图像监视;火灾报警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在变电站设计和建设中站内主设备的智能化已日趋完善,但智能变电站不仅仅只限于此,智能变电站内还有大量的辅助设备,如水泵、风机、各种报警装置、灯具、水池蓄水和空调等等运行设备,他们的管理也是相当庞大和琐碎的,他们是否在正常的运行,出现故障问题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可靠的信息,都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因此辅助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也是智能变电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系统集成化已经成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基本需求。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按满足安全防范要求配置,设备运行状态监测需求由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视频服务器等后台设备按工程最终规模配置。安全警卫报警动作后,综合应用服务器自动弹出报警区域画面,并通过声光报警器通知运行人员确认,直到人为复位。
3 消防控制子系统
消防控制子系统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核心,防排烟系统、消防蓄水给水系统、消防自动灭火系统等与之相联动,并将消防信号汇总,以RS232串口通讯接口方式统一上传到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中。
3.1 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是变电站内消防报警的核心,变电站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套,报警主机采用二总线控制,开关室等所有设备间及附属房间内均设报警器,报警器根据安装部位和原理的不同可分别采用远红外对射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防爆感烟探测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感温电缆或光纤式感温探测器等多种报警形式,各层设有手动报警按钮和警铃,报警区域可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进行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系统中并设有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当接到报警信号后,联动系统通过模块切断相应防火分区的非消防电源,设有防排烟系统的防火分区启动相应防火分区的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
当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发生时,由综合应用服务器根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或者手动消防按钮设备的地址编码,确定发生火灾位置,根据预设的联动动作矩阵,接通该区域事故照明灯电源,调整相应位置的摄像头指向火警的报警区域,弹出视频窗口,供运行人员查看参考查看,采取相应措施。
3.2 消防蓄水、给水系统
目前变电站内消防蓄水、给水控制系统的电控制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消防蓄水池的水位控制,其工作原理是,蓄水池内的液位计将控制水池内的液位,在低于设定的补水水位时蓄水池补水装置将打开,通过补水装置进行补水,在达到设定的工作水位时补水装置停止,完成蓄水池水位的控制,此为正常运行状态,一旦补水装置或液位计出现问题,将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信息,有可能造成在发生火灾时水量不够或缺水,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其二是消防泵控制柜的就地控制,虽然其具有自动手动功能,自动巡检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等,但都只限于本地过程层面,而未能达到站控层。对于变电站内消防给水设备的运行情况,只有巡视人员定期到达现场进行检查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 环境监测子系统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要求,建设统一的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包括省级视频监控中心、地区级视频监控中心和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子站)的分布式、网络化的大型视频监控平台,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资源共享。各变电站应满足电网各部门之间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需求,满足全省生产管理、应急指挥、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和检修等需要。环境监测子系统在已经成为变电站不可缺少的运行安全环境保障。环境监测子系统由环境数据采集单元、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H2浓度传感器等组成。
结语
本论文以综合应用服务器为统一后台,进一步将变电站消防控制系统与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优化整合,建立消防控制子系统作为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之下的子系统之一,由原有火灾报警子系统和消防系统包含的消防蓄水给水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消防自动灭火系统四个模块组成,实现各子系统的远方实时监控、远程操作、设备交互操作,并展望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应用前景。
变电站视频数据和画面数据能够同时向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地调、省调级视频监控中心传输,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录像存档查阅功能,有利于实现实时调度,保障了变电站子系统联动、顺序控制的可视化,实现智能巡检,为变电站真正实施无人值守奠定了强力支撑保障。
关键词:腐蚀性地质条件;电力工程;接地设计;接地材料;铜覆钢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众多且价格昂贵,若没有完善的防雷与接地的保护,就有可能在雷击、过电压等意外的电气系统故障发生时损毁。本文将综合各方面因素就腐蚀性地质条件下电力工程接地设计的铜覆钢接地材料选择作一些探讨。
1电力工程接地应用现状
表1我国部分变电站开挖检修情况
近几年,我国电力设施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地质条件影响以及接地设计方面的缺限,每年因接地网腐蚀严重改造的变电站众多,经济损失巨大。从接地设计时接地材料的选择上来看,热镀锌钢镀层太薄,耐腐蚀性能差,导致热镀锌钢接地网寿命低下,部分腐蚀严重的区域在运行3-5年就需要开挖检修,十年后都会产生严重的腐蚀而不得不更换。从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来看,铜是首选的接地网防腐材料,铜质接地网已在发达国家的输变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中也部分采用了铜接地网。
2铜覆钢接地材料应用分析
铜覆钢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强 、机械强度高,比镀锌钢的电阻率及压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节省了铜的使用率,可大量节约资源。目前铜覆钢接地棒,已被国外发达国家应用于建筑、铁路、电力及石油化工等各行业领域。国内铜覆钢的生产历史较短,各厂家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结构形式、产品规格等有所不同,缺乏相应的标准,产品质量和性能有待考核和规范。铜钢复合材料焊接工艺采用放热熔焊,但国产熔粉均为小企业生产,在接头质量等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差距,缺乏独立成熟的放热熔焊技术工艺体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铜覆钢在接地网中的应用进研究,通过提高性能满足输变电接地网应用要求,以便推广应用。
2.1不同工艺铜覆钢的电阻率试验
下表2是通过试验对不同工艺铜覆钢电阻率的测试结果。
表2不同工艺铜覆钢电阻率的测试结果
2.2铜覆钢腐蚀性能试验
(1)取新疆的典型戈壁土壤:角砾、圆砾,具有中弱以上腐蚀性
(2)腐蚀介质:去离子水与土壤1:1混合、沉淀后下层的泥浆。
(3)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Pt电极
利用外推法确定腐蚀电位Ecorr和腐蚀电流icorr,利用icorr估算腐蚀速度。考虑钝化、电解、去离子水对腐蚀速度的影响,估算的腐蚀速度大于实际腐蚀速度。
(4)试验结果:三种工艺的铜覆钢,其导电率分别可达27%(冷拉,0.5mm),25%(连铸,1mm),19%(电镀,0.25mm)μΩ・cm。冷拉、连铸、电镀产品的热稳定系数分别可达146,137, 119。可保证接地网的安全稳定。铜覆钢拉断力满足IEEE 837标准要求,大部分产品弯折后铜层未开裂。热镀锌钢在各种土壤中的耐蚀性均很差,镀锌层在腐蚀性较低的土壤中也仅能使用3年,由此可见,使用热镀锌钢,接地网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铜覆钢耐蚀性优异,在绝大多数土壤中的耐蚀性是满足要求的,特殊地区(如腐蚀性极强的海岸),可增加铜层厚度以满足设计要求。对于铜覆钢的铜层厚度以及使用年限建议如下,必要时宜按当地土壤的腐蚀数据进行设计:
①冷拉铜覆钢:弱腐蚀中性/碱性土壤0.5mm、强腐蚀中性/碱性土壤1mm、较低腐蚀性酸性土壤0.7mm,使用寿命满足50年;腐蚀极强区域(如滨海地区),铜层厚度1.2~1.5 mm,使用寿命满足30年。
②水平连铸铜覆钢:中性、碱性土壤1mm,使用寿命50年;较低酸性土壤1.2mm,满足使用寿命50年;腐蚀极强区域(如滨海地区),铜层厚度1.2~1.5 mm,使用寿命30年。
③电镀铜覆钢:铜层厚度为0.254mm,一般及较低腐蚀性区域使用满足50年,国产电镀铜覆钢应大力加强质量监控。
2.3接头性能试验
为了更好的了解接头性能,特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艺接头进行针对性试验,试验程序和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试验结果如下。
(1)经电流温度循环试验后,冷拉及连铸产品表面仅有少量氧化铜,国产电镀铜覆钢,表面氧化铜层剥落较多,进口电镀铜覆钢氧化铜剥落现象较轻,各接头完好。各产品电阻变化率都极低,除一个国产电镀产品外,其他产品试验后与试验前的电阻比值均低于1.1。
(2) 冰冻融化试验后,国产电镀铜覆钢出现表层铜起鼓现象,不利于电镀铜覆钢的耐腐蚀性能,其他产品形貌变化不大,各接头完好。各材料试验后电阻率极低,所有材料试验后与试验前的电阻比值均远低于1.1。
(3)短路电流冲击过程中,国产电镀材料温升明显,起鼓现象增加,冷拉铜覆钢部分区域铜层翘起,水平连铸铜覆钢完好,各接头完好。各材料试验后电阻率极低,所有材料试验后与试验前的电阻比值均远低于1.1。
(4)经热稳定性循环试验程序后,评价如下:
a. 各工艺铜覆钢及接头电阻变化最高也仅增加13.8%,符合IEEE 837中电阻增加值低于50%的标准要求;
b. 水平连铸铜覆钢试验后完好,产品质量优异;
c. 冷拉铜覆钢大电流冲击后部分区域铜层翘起,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铜层结合性;
d. 国产电镀铜覆钢铜层较薄,试验中鼓泡现象严重,氧化层脱落较多,对材料耐蚀性非常不利,不建议使用;
e. 进口电镀铜覆钢少量区域出现较小鼓泡,氧化层脱落较少,相比国产材料性能有一定优势,但出于安全考虑,建议进一步改善铜层质量;
f.各接头经三个循环试验后都保持完好,接头热稳定性高,项目自研接头质量、性能均与进口接头相当。
(5)带接头的冷拉和连铸铜覆钢经500h盐雾试验,仅表层出现部分铜绿,接头腐蚀轻微,电阻率变化极低,具有非常好的耐蚀性。
3接地材料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对比分析
接地装置的全寿命周期按40年考虑。铜覆钢与热镀锌钢、铜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对比分析,见下表3。
表3 三种接地网的材料投资对比分析
注:(1)按25%导电率计算;
(2)相同的土壤条件下的设计寿命对比,未考虑腐蚀极强的区域(如海岸)。
由表可见,在全寿命周期内,使用铜覆钢的材料费,与镀锌钢相比可节省45%左右,相同的设计寿命下与铜相比可节省15%。与热镀锌比,使用铜覆钢接地网,不仅设计寿命提高、全寿命周期材料费降低,而且大幅减少了接地网开挖维修的次数和维修费用,隐形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很大;与铜相比,使用铜覆钢不仅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好,而且节约了战略性铜材。可以看出铜覆钢是替代铜做接地装置的理想的资源节约型材料。
结论:铜覆钢接地材料在保证腐蚀性地质条件下电力工程接地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优势。在电力工程中大力推广和使用铜覆钢接地材料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韩钰,聂京凯,马光等.接地装置连接用放热焊剂的优化研究[C].//第十一届电站焊接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195-198.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肖文清(1956-),男,北京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怀柔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宇飞(1984-),女,北京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怀柔供电公司,工程师。(北京 怀柔 1014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2-0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