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0 11:29: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建筑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原则;手法
1.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在城市大型商业建筑最突出的便是外形的设计,体现商业建筑的风格,设计师通过对材料,色彩以及比例,甚至结合光影来设计出个性的建筑风格,结合商业建筑用途凸显不同的商业气氛,创造形象,吸引顾客。如“北京茶馆”、绍兴咸亨酒店,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设计里就渗透着还旧的理念,这样的商业建筑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时间倒流,在这一设计中,建筑造型和细节运用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造型提炼出的抽象或者具象的造型,这种历史符号,旺旺应用于餐饮旅店和博物馆的建设中。
2.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迎合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商业建筑的开建过程中,有效的强化并完善其设计的思路将提高,商业建筑的设计价值,商业建筑的设计关乎到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走向,在经过若干年的总结分析之后,科研设计人员研究出了适合当展的商业建筑设计基本理念。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应“以人为本”作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是否符合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才是检验商业环境设计的标准。
因此,商城应为顾客提供了充分的休憩和交往空间。大部分逛商场的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体验。
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消费者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消费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商城的内部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设计将植物、水体、小品和多彩的硬质铺地等元素巧妙地与空间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的品质。
此外,商城内还设有专为残障人士、儿童以及老人休息和服务的特殊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
3.商业建筑的设计手法
3.1 耳目一新的外观设计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是一门集美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综合各种建筑设计的要素体现建筑的外观造型,需要对建筑外观的色彩、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进行协调,鉴于现在建筑物所在的地区环境的差异性,所以建筑外观设计要具有可变的弹性空间,建筑设计师本身要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利用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发散性的创造性思维改善外观设计效果,使得建筑外观设计朝着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
外观设计手法有:
①运用当代高科技手法。高科技喜欢丛结构形式、材料工艺、建筑设备等方法入手,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建筑形象成为商人们卖弄财富炫耀实力的标牌。富于表现力和现代美。
②动漫卡通手法的运用。卡通形象鲜艳、活泼、轻松,深受大众喜爱,想这种可爱幽默艺术形式自然而然的被建筑师们引入到商业建筑设计或者活动主题设计中,为大众所喜爱是消费的先决条件,迪斯尼乐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
③传统美学的设计手法。古典美学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完美的美学意境,商业建筑设计通过严格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来实现这个目的。
3.2 内外流动的空间营造
内部空间是商业建筑中最大、最具特色的节点空间,它在竖向上的通透连续性使建筑室内空间产生流动感,成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焦点所在。中庭的功能通常可以归纳成四类: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庇护功能和容身功能。当前,中庭的庇护和容身功能渐渐削弱,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庭开始向趣味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庭成为大容量,变化丰富的空间。
大部分商业建筑购物通都采用了室内外化的空间设计方法,除了根据主题的趣味软装,还通过空间大小的收放、色彩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各种店铺装饰来丰富街区的表情。并设计了河流、街道、庭院和广场,制造出街区空间的效果。
部分商场中庭底部也会设计舞台以供不定期的活动使用。顶棚大部分采用透明球面设计,阳光和星光从顶部倾泻而下,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进一步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
公共设施也是是内部公共空间营造环境氛围,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手段。公共设施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吸引顾客停留休闲并刺激消费,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商业气氛。如人们在座位的选择上通常需要一定的私密性、领域感和安全性,因此座椅的布置存在着边界效应。除了休息设施之外,顾客还需要其他设施,如儿童游戏、运动设施、残疾人扶手等,这些设施虽然繁琐,却体现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细节方面的因素。
3.3 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时要了解商业建筑的用途,顾客的消费体验,同事也要了解土地承载的容量,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应具有保护性、循环性、创新性等。“智者乐水”,水是灵性和智慧的象征。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
4.商业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及措施
正确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选择达到一定耐火极限的构件;采取必要的安全疏散措施,包括合理确定疏散距离、疏散宽度;采取排烟技术措施,有效地减少并控制烟气危害;设置必要的自动消防设施;严格控制室内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确定合理的卷帘形式,目前可供选择的卷帘有双轨无机布提升式、侧拉钢卷帘喷淋式、轨道隐藏式等多种类型。对复杂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有条件下应采用消防部门审查前置的方式,避免对项目设计后期颠覆性修改。
实际上拘泥于现有消防规范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复杂化商业建筑的功能要求,在探索和解决合理的建筑布局与科技支持的道路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利用性能化评估的手段,把中庭走道等作为 “亚安全区”的概念实施,以店面作为防火分隔界面,通过卷帘或防火玻璃加喷淋等方式分隔租户和公共区域,将亚安全区内面积不作为计算楼梯宽度的基数;或者超大面积防火分区的时候;或者疏散距离、疏散宽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时候;或者局部疏散口首层不直接对外的时候,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凡次种种条件下,在不同的火灾场景下是否达到人员安全疏散的消防目标,为突破性的防火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商业建筑的不断变革设计理念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博得消费者的亲睐,现代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应不断的朝向创新、求异的方向发展,力求建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建筑,突出商业特点,进而不断的吸引消费人群,扩大商业圈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静.商业建筑性别空间研究现状与趋势[J].山西建筑,2006(16).
关键词:信息时代; 工业建筑; 建筑教育; 教学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information era,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sign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ccident developed countries,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b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lls o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information era;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91-02
1引言
200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全国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通过这次会议交流,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工业建筑设计院越来越重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项目中的地位,年轻的建筑师们对工业建筑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工业建筑精品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设计项目[1],经过建筑师匠心独具改造后的内部空间让参观者都颇为感动。但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业界对工业建筑的教育关注不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体系中依然忽视了工业建筑教育,在这次研讨会上仅有2~3所大学建筑院系的代表与会,该现象反映了工业建筑教育在我国高校建筑教育中受到忽视的现状。
2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工业建筑的成就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建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建筑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1新兴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高新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类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断涌现,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等。这些新兴的工业园区都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除了生产建筑之外,还有完善的办公、娱乐、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辅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设计了优美的厂区环境,把生产、工作与生活设施综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城市现代风貌。
2.1.2 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改建、扩建的生产需要,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厂房内部空间环境引入人性化的设计,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产效率。
2.1.3 工业建筑结构类型趋向多样化
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形式,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结构、空间网架结构、轻型钢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空间膜结构等结构体系以及压型钢板墙体和屋面体系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
2.1.4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得到重视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目前,尚有一些因工艺落后而废弃的工业建筑其建造质量仍能满足其他用途。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工厂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挖潜改造,重新焕发青春,如长春一汽大众新厂。旧城中的老厂有的易地重建,有的旧貌换新颜,如前文所提到的1933老场坊的改造,将已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现已改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时尚之都。
2.2 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已从早期以加工业为主,转型为以电子信息工业、化学、生物、金属机械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建筑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3]:生态、节能、省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人类工程学的应用以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趋势;高科技化及多元化的趋势;文化性趋势。
2.3 我国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与过去相比,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建筑在观念方面、体制方面、技术方面和教育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这里固然有各专业工业设计院在“以工艺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建筑师们普遍认为工业建筑仅仅在工艺流程之外依附结构“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对工业建筑创作缺乏热情等原因,但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界对工业建筑教育的忽视却更值得我们深思。
3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工业建筑教育
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就是建筑师技术水平的体现,而建筑师的技术水平与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业建筑教育的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全面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解决我国高等院校的工业建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3.1我国高校建筑院系工业建筑教育的现状
3.1.1 课程开设方面
国内大多数高校建筑院系不重视或完全忽视了工业建筑的教育。据统计,在我国设置了建筑院系的高校已超过60所,但在这些院校的建筑学教育中,基本上取消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和相关的课程设计。根据调查,只有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大学等不到十所高校的建筑院系开设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高校建筑教育对工业建筑的忽视造成了优秀工业建筑设计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导致我国工业建筑创作思想领域一直处于比较低沉的局面。
3.1.2 教学师资力量方面
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备工业建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只是具有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现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工业建筑教学的需求。
3.1.3 教辅教材方面
与工业建筑相关的教材严重匮乏,现有的教材内容旧,技术落后,所讲述的创作思想远远滞后于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课程的教学需要。目前,市面上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作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等相关的参考书籍寥寥无几。
3.2加强工业建筑类型特色教育,培养宽口径设计人才的建议与对策
3.2.1 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
建筑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拓宽专业,增加社会适应性,构建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为途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建筑设计人才。
3.2.2 重视工业建筑教育,加强学生对工业建筑的全面认识
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工业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工业建筑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工业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加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处理好工业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3.2.3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思想
工业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无论旧工业的改造还是新工业的开发,工业建筑始终与城市规划、环保、节能、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可通过在建筑设计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建筑理论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环境,探索高舒适、低能耗建筑设计,探索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生态、艺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3.2.4 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
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生产工艺、管理高度科学化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条件、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也应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上表现为注重营造室内外环境。
3.2.5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校开设工业建筑设计课程时,聘请设计院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设备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讲授各学科与工业建筑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设计院现有的工业建筑项目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真题真做”;学校与设计部门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毕业设计时将学生分派到设计院去,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工业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加深对工业建筑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
3.2.6 建筑教育是终身的教育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随时吸取新的创作思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整合专业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工业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工业建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我国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计理论、技术、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吴良镛先生在《北京》中提倡“全方位教育”,并指出“未来建筑事业的开拓、创造以及建筑学术的发展寄希望于建筑教育的发展与新一代建筑师的成长”[5]。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国工业建筑创作的整体水平,应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此,我们建议高校建筑院系重视和加强工业建筑教育,呼吁更多的建筑大师、建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工程界有经验的工程师,都来参与我国高校建筑院系的工业建筑教育事业,共同开创我国工业建筑设计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崇新.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J].工业建筑,2008,38(10) :4-7.
[2] 费麟.中国工业建筑面临新世纪挑战[J].新建筑,2004,(03):4-10.
[3] 袁渊.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5.
关键词:工业厂房;方向;设计;趋势
长期以来,工业厂房设计被广大建筑师忽略,导致了不少缺乏系统考虑的工业厂房对城市、社会环境带来破坏。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工业厂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现代工业厂房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是为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所以工业厂房的设计本质是在创造一个生产和生存空间。我们应当从工业厂房的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间的发展中寻找规律,把握工业厂房的时代脉搏。
一、工业厂房发展方向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生产正以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对工业厂房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个造型活泼生动的、洁净优美的现代化工厂在祖国的工地上展现出来。业主为创造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大对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问的人性化投入,在工业厂房设计中更加考虑了人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工业厂房体现出来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厂房设计从以往的以生产设备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人的因素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厂房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摒弃只重生产工艺的需求,轻人得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工业厂房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1)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厂房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通过设置一些自然景点,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引进自然改善内部生产环境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
(2)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在工业厂房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环境要素和内在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3.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业厂房时应该根据实际任务书和工艺设计人员提供的生产工艺资料,提炼出建筑专业的设计信息: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工种,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2)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3)满足建筑经济要求,尽可能考虑缩小建筑体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4)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保证厂房内工作面上的照度以及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
二、工业厂房外观的设计
工业厂房形象效果直接影响到厂区整体艺术质量,现在工业厂房的发展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纯生产容器,只有机械、简单朴实的想象,而是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中。
工业厂房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工业厂房的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大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
(1)入口和门的处理:主入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改善墙面虚实关系,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同时可增加厂房立面的建筑艺术效果。
(3)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
(4)工业厂房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在统一种中求变化,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
工业厂房外观的艺术处理如果得当,它不仅使整个厂区的色彩、造型都赏心悦目,人在其中工作心旷神怡,而且有特色的厂区、厂房造型、色彩等,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大有好处。
三、现代工业厂房的趋势
(1)工业厂房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厂房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厂房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2)工业厂房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厂房中去,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3)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①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②绿色设计: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③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坚守啊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厂房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实现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人的,具有生态环境一时的工业厂房常成为必然。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艺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是注入了认人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工业厂房业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去。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工业厂房来,让人们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费麟 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 -工业厂房2003(4)
2 郑敏楠 工业建筑设计的新时代[期刊论文] -工业厂房1998(5)
1.1基本现状
在2010—2013年,笔者多次参与了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实地调研工作。在对我国四大地区、全国22个城市的多次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存在以下六大问题:
1)抗震安全。
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使用损耗、混凝土徐变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建筑本身结构性能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大幅提高与不同建筑功能对应不同的抗震要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部分闲置旧工业建筑抗震能力已不满足现有抗震规范的要求。
2)防火安全。
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化起步较晚,系统的防火设计要求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既有旧工业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60—80年代,在设计上存在着由于系统规范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因线路老化而出现了防火问题,部分砖木结构的旧工业建筑其防火问题尤为突出。
3)低碳节能。
我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均属高能耗建筑。工业建筑由于功能需求,大部分墙体隔热保温效果较差;同时,厂房为保证采光,通常选择尺寸较大的门窗洞口,窗墙比的增大亦降低了其保温隔热效果;厂房空间体量大、层高较高,重型工业厂房层高大多在10m以上,导致了较差的控温效果;其屋顶结构和天窗设置亦对保温性能起着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4)使用功能限制。
原设计年代久远及功能改变造成建筑设计的不足,缺少电梯、卫生间等设施;周边配套设施不足,如周边交通、停车场所的设置,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功能。
5)使用舒适度不足。
部分建筑通风、采光、室内空间布局、建筑环境较差,使用时无法达到良好的舒适性。
6)改造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手段、评价标准不健全,对改造过程缺乏引导性,改造效果良莠不齐。
在1997—2006年,发达国家就相继开发了适应本国特点的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自1996年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以来,我国建设部门就致力于提升建筑的低碳性和使用舒适性,相继颁布《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378—2006等,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主要针对新建居住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进行评价,缺少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相关项目的绿色评价体系。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100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建筑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今社会形势与绿色建筑要求的一致性,旧工业建筑改造时需要对其功能、舒适度、环保、健康度进行提高。主要针对旧工业建筑抗震加固、耐久性、功能适应、生态化等方面进行改造。
1.2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的特点
通过对实地调研、考察典型项目的特点及改造使用时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以制定适合我国特色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可对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项目特点进行总结。
1)建筑已存在,选址等不宜作为评价指标参与评价。
2)因为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且工业建筑在正常使用期内往往承受较大的动荷载,所以在改造前进行结构检测十分重要。通过检测结构的强度和材料的耐久性,考察其与现行建设标准的达标程度,作为改造模式、改造规模等的决策依据。
3)因为原工业产业对环境通常有一定影响,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例如:冶炼车间的酸洗池就会对周边土壤产生重金属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环境监测检查并恢复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保证有适宜的地温、清洁纯净的地下水。
4)强调原有结构、材料、设备、管线及基础设施的利用。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是节约材料、提高环保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原有资源的利用率是评价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绿色性的重要指标。
5)改造模式作为影响其改造规模、经济效益、使用效果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6)应尽量避免建筑立面在结构及材料上的大幅改造。一般改造时建筑外壳体量改变较小,进而对建筑周边的热环境、风环境、日照影响等物理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对周边居民生活从心理适应性上的影响亦不十分显著。
7)从绿色建筑评价的角度上看,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与一般新建建筑项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开发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在施工和运营中,应与新建项目有着同样的标准和要求。
8)受原结构影响大,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兼容性直接影响改造后建筑的使用功能、舒适度和经济性。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原建筑的结构形式、装饰构件等固件对新功能适应的兼容性,以期最大程度地结合和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原建筑的各性能。
9)改造时,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环保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再生。如平屋顶厂房在进行屋面改造时可以利用植被进行屋面绿化,在提高建筑绿化率的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有效地遏制太阳辐射及高温对屋面的不利影响。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滞留可吸入颗粒物并净化空气,达到降低建筑温度、节约能源、净化城市水源、美化环境和提高城市蓄、排水能力的作用。在确立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时,应根据相关项目的一般特点进行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2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及调研总结进行使用指标的汇总,对海选出的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研法进行其重要性得分的确定,进而根据分值及离散度对指标进行筛选。
2.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指标的选取
根据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规范、国外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生态建筑等)评价标准、书籍文献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书籍文献中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指标体系以及通过对我国22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出切实影响改造项目开发、改造、使用过程的主要因素,海选出指标项目。并根据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独立性、系统性、可行性这六大原则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初步的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
2.2指标的筛选
针对指标制作关于指标重要程度的调查问卷,要求相关领域专家根据问卷中指标解释,结合指标的筛选原则对各待选指标进行评分。专家选择时应注意其专业性及各领域分布的全面性,拟在规划局、经信委、各地规划设计院相关设计人员、有绿色建筑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高校内从事旧工业建筑研究人员、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人员中进行选择。为保证评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在评分时不要求专家对所有指标进行打分,而只就自己熟悉领域进行评分,不熟悉指标重要性评分为。评分采用的是0~5分制。
3结语
关键词:滨水建筑;滨水空间;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item foreshore water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studi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hore wa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Proposed that the viewpoint of waterfront building a series of change development, elaborated waterfront constructs the influence that the turn of expression of space as well as constitutes to adapt to the modern city to change the request of development day by day.
.Keywords: cultural awareness; ecological awareness; university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理论与分析
1.1滨水建筑的定义
滨水建筑作为一种类型建筑,是以滨水地貌特征与建筑体块构成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设计对象时进行划分的,它是水体界面周边建筑各种内外空间的总称。滨水建筑与滨水区关系紧密,滨水区是以水体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且涵盖了被水域环境影响的陆领部分,滨水区是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丰富的场所空间,并且在现代城市中,环境优良的滨水区可以对整座城市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它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特别是各种水体如溪、河、江、海洋旁边的土地。根据毗邻水体性质不同分为河滨、湖滨和海滨。滨水建筑的概念也由此引申而来,指处于滨水区内,并与之产生关系,发生相互影响的建筑。
1.2滨水建筑空间的分析
从诸多见建成的滨水建筑中,我们不难发现:相比常规的滨水建筑而言,亲水过度空间的比重明显加强。笔者认为这是大多数建筑师在项目设计中,重视了以“人、建筑”和“水体”中心的交流活动的结果。
在新建成的滨水建筑中,建筑师采用多种空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来增加交流活动场所:有的结合临水交通空间(见图1),采取扩大绿化水平空间、局部放大走道等处理手法来增加;有的结合共享室外空间,采取立体化临水界面、设置滨水小品、放大竖向高差等处理手法来增加;也有的直接整体架空滨水底层作为全开放的公共活动平台,加强建筑与水体内外的部的相互交流。
2滨水建筑设计内因:城市发展带来的滨水空间的变化
2.1滨水建筑的发展变化
在原始封建社会中,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作用甚少,依赖,顺从自然环境变化,所以此时期的滨水区环境质量良好,江河地区成为人类行为活动的主体地段,而沿河而建,依水而成的滨水建筑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实体庇护,与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工业社会里,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开始,滨水区为了满足工业化社会的各种要求,被改造成各种工业区,码头区,这导致滨水空间独立功能单一。人类社会经济取得繁荣的代价是良好的滨水自然环境被破坏,水体质量逐渐下降。到了工业社会中后期,交通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超过并代替所有的水运方式,曾经喧嚣一时的码头、港口开始日益冷清,逐渐衰败,缺乏维护管理,渐渐无人问津。滨水区被破旧简陋的仓库厂房占据,成为市民不愿接近也无法接触亲近的地段。在这一时期滨水区的总体开发呈现功利化倾向,以工业建筑为主体的滨水建筑使人和滨水环境开始疏远。
现代社会,滨水区建筑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滨水自然环境随着人们意识的理性回归得到逐步改善,而滨水用地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和热点。大量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往往愿意沿河依江而建,建筑风格多样,造型优美,建筑质量逐步得到提高,这使得滨水建筑又重新参与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形成了滨水 环境理性回归的意识形态。
2.2滨水建筑的影响
滨水建筑及其周边过度空间充当着临水界面的照看者和监管者角色。当建筑与水体保持良好的交通、视觉联系时,水体所带来优美的滨水风光能够给予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良好的视野导向关系,若临水空间场所中出现什么状况,周围的人可以立即察觉,并迅速作出反应。若滨水建筑关系及邻里关系混乱,会导致临水空间整体环境质量下降,大幅降低人们活动行为的观感体验。交通和视野的阻拦,使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并且会让滨水建筑空间成为缺乏管理,滋生犯罪的场所。
3.滨水建筑的建设
3.1 国外滨水建筑实践
悉尼的杰克逊港湾,现已成为滨水地段设计的经典案例之一,其原本是古老的历史港湾建筑,由于规模的扩大和相应的功能发展要求,港湾于上个世纪期间陆续进行改建。在改建的过程中,不仅仅充分考虑了留存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并通过设计手法赋予其新的功能意义。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成功的旅游中心,该地段标志性建筑为悉尼歌剧院,其它各项设计都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展现了滨水建筑的亲水化,地域化的特点。
3.2国内滨水建筑实践
张家界“滨水空间的有机联系,山水结合”
(1)明确定位,展示地域特色:在张家界明确定位为最具有宜人自然风景和文化韵味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的前提下,根据此理念理性发展展示出张家界滨水空间的特色。以湘西地域文化为背景,在设计中重点塑造符合张家界自身特色,良好的滨水空间整体形象。
(2)在合乎尺度理性控制的背景下,显山露水;位于山体以及滨水空间周边的建筑,其高度应该严加限制,使之符合城市山体,水体整体效果,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景观。对现有影响城市滨水景观的建筑应逐步进行整改,对未来的各类建筑建设应从规划上予以有效控制,避免山体和水体的景色风光被拒之于城市之外,使张家界山水城市的地域化特征得到充分的展示。
(3)有机更新,提升品位:在对于老城区的改建上,应考虑到老城区原有的城市肌理关系,而不是生硬拆掉老旧的房子,按山水城市的理念重新设计。应维护好城区传统中原有建筑。丰富老城区使用功能,复合上新的山水城市设计理念,使之成为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休闲服务区域。
(5)宜人滨河,宜居城市:充分利用澧水两岸的滨水空间,创造亲水空间,使城市空间更加灵动,成为生态宜居城市。
3.3 结论
综上所述.滨水建筑与居民滨水生活关系经历了贴近-疏离-回归贴近的过程,我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阶段的城市建设正处于理性回归的时期。需要好好认识到滨水建筑的价值,让其回归城市,回归社会,重新表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个关系到公共大众生活领域的问题,只有满足人们生活物质和精神要求,才能最终建成得到公众支持的滨水建筑与环境,并赋予城市社会以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张建涛.刘韶军.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张庭伟.冯晖.彭治权.上海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同济大学出版社张庭伟.冯晖.彭治权.2002.
[论文摘要]近几年,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采暖系统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的效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世界其他国家在节能建筑方面的作为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
二、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和几本问题
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
三、我国学要发展的重点领域
1.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在冬季还可获得太阳能量,但冬季的夜间会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使空调能耗增加。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转贴于
2.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部品
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持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自主研发和从国外吸收消化的外墙、屋顶保温隔热技术被慢慢的采用。尤其外墙外保温可通风装饰板、通风型屋顶产品、通风遮阳窗帘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3.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4.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包括: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与各种泵技术。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有望发展成为能源节约大国!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2001,(02)1-6.
[2]龙惟定.我国的能源形势和建筑节能.第十一届全国空调技术信息网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5).
[3]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
[4]贾怀东. 开发节能住宅是企业进化的标志.城市开发,2007, (22).
[5]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6]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2,(2):37.
关键词:建筑幕墙;点支式幕墙;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一、引言
点支式玻璃幕墙的全称为金属支承结构点支式玻璃幕墙。点支式玻璃幕墙以其视觉通透、结构新颖、传力可靠、安全耐用等优良特性,近年来从建筑幕墙中脱颖而出,倍受建筑设计师们的青睐。点支式玻璃幕墙充分展示出玻璃清澈透明和不锈钢爪件沉稳的银色金属光泽的魅力,给人们留下无限美好的遐想和深远幻觉;它不仅能与周围环境有机融为一体,而且能使幕墙内外尽情交流,更加贴进自然。
二、点式玻璃幕墙技术的特点
由于建筑点式玻璃幕墙技术是由金属连接件和紧固件将玻璃与支承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组合式建筑结构,与有框( 含隐框、半隐框) 玻璃幕墙相比,点式玻璃幕墙技术的特点:
2.1通透性好: 由于大片玻璃是通过几个点与支承结构相连接,因此视线被遮挡的面积降低到最小,使视野开阔到最大限度。
2.2安全性好: 经过钢化后的玻璃石通过金属件用机械的手段固定到支承结构上,耐候密封胶只起密封作用而不考虑其他受力,即使在外来撞击下,使单片玻璃破坏落下“玻璃雨”,也不可能出现整块玻璃坠落的严重伤人事故。
2.3灵活性好: 由于在金属连接件和紧固的设计中考虑了各种措施,使每个连接点可以自由转动外,还允许有一定的位移,用于调节土建施工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因此,玻璃不会产生安装应力,并且可以适应支承结构受荷载后产生的变形,使玻璃受力状态良好,不仅如此,用点式连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建筑造型的要求。
2.4工艺感强: 点式结构可以使用许多种形式,变化无穷,有良好的工艺性、艺术性,便于设计师选择使用。
2.5 环保节能: 由于建筑点式玻璃追求明快的风格,因而在玻璃的使用上多选择光污染极小的白玻、超白玻和低辐射玻璃,同时辅以室内或室外遮阳系统,在减少甚至杜绝污染的同时,可大大降低能耗,尤其是使用中空技术,效果更加明显。
三、点支式玻璃幕墙设计中的要点
3.1 幕墙设计的实用性和巧妙性
首先要看懂建筑施工图,及时征求业主的意见,了解周围的环境,掌握建筑主体相关部位的实况后才能去进行构思和形象设计。此阶段不能急,而后的结构设计力求支承构件简练明快,尽量采用通用件和新材料,通过正确的计算保证构件受力均匀、连接可靠和幕墙整体强度要求。层间防火设计、防雷设计、玻璃板块与相邻结构的设计,幕墙上下端面设计等要在整体化中综合考虑,采取措施巧妙构思,合理搭配,使其影响外观视觉的难点转化为玻璃幕墙增辉的亮点,这可谓幕墙设计“绝活”。
3.2 幕墙设计应与原主体较好的吻合
怎样使设计能与原主体较好的吻合,在按照图纸施工中减少安装“变量”, 这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难题。当设计人员接到任务之后,往往是未将建筑施工图研究透彻或没仔细进行现场复核就匆忙绘图,结果造成施工中麻烦层出不穷,甚至会直接影响安装质量。对于异形点支式玻璃幕墙的设计更是要小心谨慎,复核时作为设计的直面拐角折点和曲面定位圆心点一定要与放线结合起来,待安装后再行去除。这样有利于减少设计与施工的误差积累,避免影响日后的现场安装。
3.3 幕墙设计的规范性
幕墙设计分格不仅要考虑到外观整体效果,还要在符合规范基础上结合玻璃优化一并进行,比如不可将一块玻璃跨越楼板或隔墙。
四、点支式玻璃幕墙的设计原则
在熟悉掌握建筑施工图后,要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同时要征询业主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对建筑物主体部位的实际状况进行摸底检查后,才能进行点支式玻璃幕墙的形象设计。设计前要考虑设计不少于25年的使用年限,对于预埋件的不易更换性,要按照50年使用年限设计。在大型支承钢结构上要依据建筑物主体结果进行考虑。
4.1依据主体及设计构想确定材料
对主体进行了解后,应确定点支式玻璃幕墙的具体方案和构造思路。在保证依据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结合构造方案对先料进行选择。选择铝板时可供选择0XXX、3XXX、5XXX系列,单层铝板厚度要求为在100-150N/mm2之间的屈服强度,最小厚度在2.0-3.0之间。
选择石材时应无软弱层、软弱矿脉,条纹石板要无软弱条纹,花岗石平均弯曲强度不小于10N/mm2,其他石材平均弯曲强度不小于5N/mm2。花岗石最小厚度为25mm,其他石材为35mm以上,石材吸水率大于1%时,要进行防水处理,非花岗石板背面要做玻璃布防坠落层。
在选择后加锚栓时可选择采用机械锚栓或化学锚栓,化学锚栓要防止焊接引起的高温,可选择做定位点焊,焊接时不可连续进行。
玻璃的选择要选择安全玻璃,当然,玻璃的安全也是相对的,在根据不同的部位合理选用玻璃,设计时要争取最大限度的安全。玻璃栏板、楼梯板等处容易受到撞击的墙面,要采用夹层玻璃,同时要注意,如果整座建筑全部采用夹层玻璃,有可能在发生火灾时,无法方便灭火施救。在公共建筑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单层钢化玻璃,由于钢化玻璃容易自爆,有可能在损坏时伤及行人安全。在不得不选择单片钢化玻璃时,要进行二次热处理,在幕墙下面要设置隔离带,在人流上空要设立金属安全网,在钢化玻璃上要增加防爆膜。
玻璃肋和玻璃梁支承着玻璃面板,选择时同样要避免使用单片钢化玻璃,以免自爆坠落。一般来讲,可选用夹层玻璃。但由于夹层玻璃会导致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无法击碎玻璃,难以施救,给消防安全带来了隐患,所以在设计时,应选择采用单片玻璃作为紧急出口,并设置明显标记。
点支式玻璃幕墙要选择强度高的钢化玻璃及其制品,在处理玻璃孔位边缘时,要谨慎处理,避免引起玻璃开裂导致材料报废。一般幕墙玻璃边缘要进行倒棱和细磨磨边处理,采用倒棱处理时倒棱要大于1mm。磨边要采用细磨和精磨。
4.2.结构设计
一般在玻璃幕墙设计时,要考虑美观作用和施工便宜,多采用螺栓连接,但由于幕墙从面板到主体结构,中间很多环节可产生变形和位移,这种情况可通过对钢结构的焊接进行控制。在厚壁、重载和高压、高振动和冲击较多的地方,设计时可采用焊接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加强幕墙的连接性和提高可承受外部的压力。
在采用开放式板缝的幕墙上,还要注意考虑采取措施排除板后的积水,要保持背后空间的通风,同时背部要有连续密封的防水板,防水板要进行抗风设计。
幕墙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主体的防火和隔烟,在幕墙和建筑主体间设立防火带和耐火带,在建筑主体层间要进行防烟封堵,避免发生火灾时,造成玻璃幕墙损毁伤人。
4.3.高强硅酮结构胶的强度计算值要符合国家《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的规定,结构胶的粘结抗拉强度要为0.6N/mm2.
4.4.支承结构设计中要注意自攻螺丝的选择,设计时要校核螺纹的承载能力,必要时要采用细牙螺纹。
五、结束语
目前为止,点支式玻璃幕墙是出现不久的玻璃幕墙支承体系,由于在此方面的可借鉴经验较少,在设计时要进行充分考虑和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英林,吕令毅,宋启根,贾军波,点支式玻璃幕墙概率设计方法[期刊论文] 《工业建筑》 2000年12期;
[2] 黄诚,张宇,孔维祥 单层平面索网点支式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2003年7期;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and specialty's integration,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mode is advocate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s projectized reform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itiatively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rain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ety.
关键词: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ilding architecture;course;projectized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230-03
1 课程和专业一体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0]8号)、《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原则,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建筑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学院自2011年以来,逐步推进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专业教师均通过了“项目教学法”能力测试。本人主讲的《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开展“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到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的其它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或项目设置教学情景,做到一个教学情景就是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系统的工作过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场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明确任务、制定计划、任务实施、评估成果”等学习活动,获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及实施工作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
生存。
3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中的保持
《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称《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新课程保持着旧课程的几个方面:
①前导课程:《建筑受力分析与计算》、《建筑材料及性能检测》、《施工图识读》。
②后续课程:《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③课程地位:《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是建筑类专业的缩影,是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是所有建筑行业人员都应该掌握的专业入门课程,课程地位显要。
④知识能力要求: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实践所必须的房屋建筑设计和房屋构造设计技能,并为学习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初步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造及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般建筑构造设计基本能力;具有一般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提高识图及绘画技能,能看懂与绘制建筑施工图。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知识,能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如单元式住宅楼设计、学校教学楼设计、学校办公楼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平剖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设计。
4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中的创新
4.1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4.1.1 学生特点 学生从小到大看房屋建筑都是“瞎看”,对没有具体成果的“被动盲目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而他们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
4.1.2 原来的情况 ①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②内容:建筑设计概论、建筑平面设计、建筑体型与立面、建筑剖面设计、民用建筑构造概述、楼电梯与坡道、基础与地下室、墙体、门窗与遮阳、楼地面、屋顶、变形缝、建筑防火、建筑节能、工业建筑概述;③教法:以理论教学为主,先理论后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后考核,结束课程教学;④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学互动效果差,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没有目的。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⑤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4.2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简要思路
主要依据本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将本课程改造成3个大项目。这3个项目相互结合形成综合项目。
4.2.1 课程面向的岗位 毕业生经过初次及晋升岗位(如图1所示)之后可以迁移岗位,迁移岗位有: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建造师。
4.2.2 课程教学目标 ①能力目标:具有教学楼、住宅楼、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能力;具有房屋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基础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墙体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楼梯间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屋面排水及节点设计的能力。②知识目标: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掌握房屋构造方法和设计基本原理;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料,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4.2.3 项目设计的理念 房屋建造过程简单表述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我们构建基于房屋建造过程导向的课程,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3个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建筑设计与构造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4.3 课程项目设计
4.3.1 课程项目设计概况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依据工作任务标准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原课程知识点整合于3个项目中(见表1),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表1中,项目1体现选择的多样性。讲解内容以教学楼项目为主,在实训内容中提供多个实训项目的任务书,供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最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楼设计”作为项目比较容易做。选择“单元式住宅楼设计”、“行政办公楼设计”等作为“项目”也可以。
4.3.2 典型项目设计举例(表2)
4.4 典型项目实施举例
4.4.1 典型项目的教学设计(表3)
4.4.2 典型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教师布置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规范,将本课程中的指标进行归类,确定本项目需要测定的所有指标。学生分组,确定组长。
第二步:各小组分组现场考查讨论。通过“分组考查讨论法”学习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讨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第三步:各小组分组设计与计算。
第四步:对计算的数据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其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数据分析存在原因,及时发现错误,得到正确的数据。
在第三、第四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检查、指导学生计算与设计的情况,随时答疑解难,随机提问考核,将考核情况作为小组或学生个人成绩评定的依据。
第五步:考核评价(见表4、表5、表6)。各小组提交计算书,分组讨论总结,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
这种教学方法直接以项目为载体,目标明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好。
4.5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设计任务为驱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最终将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增强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
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实践,学习项目贴近生活化、学习情境仿真化、练习真实化、任务案例化。能够让学生发现、探究、学习新知识,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及个体差异,鼓励合作学习。
这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会出现老师费劲去讲学生却昏昏欲睡、意见很大的现象;将理念渗透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目标明确、有动力。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理论教学难点,突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
4.6 课程项目化改造实施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有理论和实训教材,可以整合成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如果配置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并且设备与项目教学内容相匹配,那么课程项目化改造是可以实施的。
注:获2013年广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杨博,张选平,邵利平.基于PDDL的Web服务组合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