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专业本科论文

护理专业本科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30 11:29: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专业本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专业本科论文

第1篇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

护理人才职业技能创新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对高职护理学生职业技能创新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反映。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启发作用。

我们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通过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试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创新培养可以不断提高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相比,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显得不够完善。我们应引导护士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研究和探索,有目的地创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计划和组织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创新培养可以提高护理人才职业创新能力。我们通过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试验的方式,通过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创新培养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有利于社会新型人才培养。

我们申请了学院的教学科研课题,小组成员由教师和护士学生构成,教师均为医护专业本科毕业,从事护理教学、临床带教及临床工作多年,有足够的护理教学、带教及临床经验,同时具有足够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课题组还聘请了具备丰富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具备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资深专业教师作为本课题的指导顾问。另外,本课题组人员处于教学一线,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并与本市各医院有着良好的互动沟通,确保本试验与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

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针对研究内容拟出可以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激发护士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研究发明,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我们通过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试验的方式,对传统的病人护理用具进行改革、创新,比较不同用具的使用方法、效果及使用者的满意度,设计、开发更能满足护理人员和病人要求的新的护理用具和方法。

通过师生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期刊(如《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论文和专业书籍进行检索和分析发现,卧床病人床上洗头法是基础护理学中的常用护理技术,是每个护士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有三种方法,包括洗头车床上洗头法、马蹄形垫床上洗头法及扣杯式床上洗头法,而这些方法各存在其不足之处。我们提出怎样更好、更方便地解决卧床病人的头发清洁问题,如可否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兜、宽布带子及挂钩等常见物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实践,不断改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支撑用具。并且与临床带教老师结合,将设计成果应用于临床。

我们将科研过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广泛了解国内外目前采用洗头用具的现状。选定3-5名学生,明确试验目的,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床上洗头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指导学生采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到实习医院收集相关的资料。(2)启动阶段。由学生了解各医院洗头用具的使用情况,多种方法互相对照,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分析现有洗头用具的不足,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对比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3)实施、试验阶段。购买洗头用具制作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讨论、制作用具,亲身体验,找出不足,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改进,反复试验,制作出较简便的洗头用具。(4)总结阶段。聘请临床专家,对学生制作、改进的洗头用具进行鉴定,同时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整理,认真总结本次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找出今后进一步深化和改进的方向。

在资深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的肯定和支持下,我们鼓励学生书写论文和学习心得,并对科研的技术成果申报了发明专利。

第3篇

理念CU的办学校训是“Ask.Think.Lead”,即“质疑、思考、前沿”。要实现这一价值理念,需要整个教育管理系统、师生的共同努力。Seminar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显然,CU的办学理念和Seminar教学的价值观契合得恰到好处。这也是Seminar教学在CU能得到师生亲睐的基础前提。

器物

1多媒体和黑板高分辨率的多媒体是每个教室必备的设备。教室四周墙壁上均有“黑板”(适用于无“粉”笔书写的咖啡色板),以便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讲台的位置。

2课桌椅美国CU的护理专业均为少于30人的小班教学。教室内均为可活动的桌椅,可随时根据需要安置成围桌式教室,满足Seminar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需要。

3先进的教具Seminar教学的实施需要大量信息支持。在CU的网页上,校内板每门课程的接口均有讨论界面。教师可在课程设计中指定讨论的时间、主题、要求。师生在约定的时间进行网上讨论和交流。课堂中,就某一问题收集提供备选选项的信息时,教师可使用一种叫做Cliker的教具。学生选择的相关信息为无记名的方式,可以通过智能系统迅速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样有利于课堂中的及时反馈。

4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立体化教材的使用使Seminar教学的信息得到保证。对每门课程,教师会指定2~3本纸质教材。此外,CD、视频资料、期刊论文、会议材料、案例、实物等均可成为教师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教材。

制度

1教学计划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明确Sem-inar教学的课程;具体到每一门课的课程教学进度中开展Seminar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数,明示每一次Seminar具体议题、场所、课前阅读内容、客座教授和学者的名单及其简介、课堂上作presentation的小组、课程考核的方法等。

2教师的遴选Seminar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师资队伍是成功开展Seminar教学的基本保证。除任课教师以外,在课程教学中的特殊时段或者特殊内容中,会安排团队中的教师,或者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参与课堂Seminar教学。所以,在CU的Seminar教学课堂上,看到2~3名教师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团队中的教师或者客座教授在课堂中或做示范性讨论,或参与师生的讨论,或与师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等,在课程的Seminar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Seminar教学增加的师资报酬问题,学校在Seminar教学中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支持,系里不必为这笔费用买单。因为作为客座教授和团队教师,他们觉得参与Seminar的课堂讨论是自己的职责,同时受邀参与教学也是一种荣幸。参与这些活动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能得到社会和机构肯定的经历。教育是责任,也是荣誉,这是社会、机构和个人达成的一致认识,也是西方文化中值得借鉴之处。

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开展Seminar教学的思考

1护理高等教育的Seminar教学势在必行我国的护理学发展起步晚,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高等护理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级护理人才的重担,对护理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经验表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曾经风靡一时的PBL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帮助[2]。而Seminar教学由于其特殊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中,有必要大力发展Seminar教学。

2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普及Seminar教学的技术环节

第4篇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多。随着人口流动所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在研究了众多学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的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流动人口及受教育权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现状,得出完善受教育权益保障迫在眉睫。其次,分析了我国在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的建设成就及法律保障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再次,根据问题结合原因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提出建议。

研究意义

我国的流动人口是 2世纪 8年代中叶出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现状分析出发,探究目前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缺损的原因,有利于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保障困境,探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对策,促进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并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及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民工大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下是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陈信勇,蓝邓骏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一文指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权益缺损主要有几点表现:1.入学条件遭受不公正对待。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要很多证明才能申请就读公办学校。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借读费,但是还有很多公办学校巧立名目征收类似于借读费的歧视性费用。2.难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与优质教育无缘。3.民工子女学校成为歧视源头,并且遭遇义务教育根本价值强烈冲突。4.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动性使得子女学习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1.辍学和超龄上学现象严重。2.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学习条件特别简陋。3.流动人口子女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状态,影响对社会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认为受教育权有缺损体现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个不平等。1.教育经费不足,根据国务院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的供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权的实现。2.教育及教学设施匮乏,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3.参加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无法正常参加某些教学活动。

顾益民,张慧洁在《行政法语境下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中通过行政法视野分析认为造成受教育权益缺损原因有:1.县市等基层行政单位所承担的教育财政压力和行政责任与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负担沉重。2.缺乏有限的行政监督行为和系统性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教育行政责任人往往是基层县市级的教育管理者,责任追究中裁量空间过宽。

邬雪红,姜国平在《论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中详细分析了司法保护的诸多缺陷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1.宪法不能进入普通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不能通过宪法予以救济。2.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有时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替代方式对受教育权予以保障。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受教育权予以明确规定,民法理论上也没有关于受教育权的概念。3.受教育权也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救济。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且只有当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特定相对人的受教育权时,行政相对人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郑 风,李 娜在《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认为:1. 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序性规定较少。2. 法律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并且与现实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实现。3. 在教育法体系中,有关保障受教育权的部分比较单薄,对侵犯受教育权所负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还比较模糊。

顾倩在《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中认为需要扩展法律保障范围以及完善司法救济制度。1.修改部分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并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法》。2.增加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并确立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当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到除行政机关和公立学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体侵犯时,应当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认为应该建立宪法诉讼保障制度。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认为应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义务教育经费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足额的投入与使用。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义务教育法》。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救济方式,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都可以作为原告,以 行政不作为 为诉因,以侵犯受教育权的主体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弱势群体,当个人诉求利益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提供一种公益诉讼以实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利。

陈思琦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中提出应该加强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经费法》规范教育财政投入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工作报告。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及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明确违反教育经费法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大对行政诉讼法中作为保护范围的 合法权益 的解释 ,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外研究动态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1944 年教育法案》,明令废除学校教育中的双轨制,确立人人享有最低限度的平等受教育福利权。2世纪 6年代以来,教育平等的立法理念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1967 年的《儿童和他们的小学》强调政府更加关注教育机会和社会协调,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屏障,通过国家干预,突破因社会经济障碍而陷入贫困的儿童无法摆脱困境的恶性循环,对于那些处于 教育优先区 的贫困与处境不利儿童给予额外的教育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民主化,确保不会有人因贫穷等问题而丧失接受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受教育权,2017 年颁布的《儿童法案》,采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儿童权利,包括卫生权利和平等受教育权等。

美国的 教育券 计划。美国一些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比较悠久、牌子比较响亮且又有政府保障的学校,反而不如一些私立学校和条件不利学校更具创新精神。为了实现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在部分地区采取了诸如 自由择校 和 教育券 等制度,把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以 教育券 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由他们自由选择自己信任的学校,达到学校在竞争中的均衡。

美国的特许学校运行办法。学校要和教育管理部门签订一个合同,学校要对学生承担责任,公共管理部分就把本地的学生经费给该学校。根据特许学校法,民间也可以兴办,民间兴办的学校可以从国家获得公共经费。特许学校被认为是公办学校,不得收取学费,也不得用任何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问题。首先通过分析众多学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的重大意义。其次,阐述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历史进步及其如今面临的困境,概括了我国近年来在法律在政策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做出的努力,并通过调查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从法律保障、政策、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分别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难实现的原因,进而就完善其宪法、民事、行政法律保障提出对策和设想。

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的创新:当前,学术界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制度从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研究相对较多,从法律角度研究的比较少。而我国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研究内容上就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我国护理学本科培育的是有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综合型护理人才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教育重在培养质量 ,既要关注护理学本科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又要强调其科研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开题报告是护理学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开题报告的撰写是训练护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本文对 2017~2017 级某中医院校的 243 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期对提高中医护理学本科生开题报告撰写质量进行深层次地探讨。

研究对象

级、2017 级及 2017 级 3 届中医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共 243名,其中 2017 级 62 名,2017 级 74 名 ,2017 级 107 名 。 均为国家高考统一招生,学制4年。

方法

依据选题范围、科研设计及撰写方法3 个方面对 243 份开题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题报告由资深护理专家与护理学院专职教师依据评分表评分。采用SPSS13.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选题范围243份开题报告所涉及的选题范围见表1和表2。

科研设计 开题报告中实验性研究占 86.7%,均为临床试验,调查研究占29.3%,无研究设计开题报告占 42.28%。其中,实验性研究设计,明确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占85.1%, 随机占17.7%;正确设置对照的占 79.68%。

开题报告撰写情况 243 份开题报告撰写存在问题详见表 3。

讨论

选题范围

从表 1、表 2 中见开题报告选题范围较大 ,其中 ,临床护理最多,占34.98%,其他为中医护理占 19.75%,社区护理最少仅为3.29%。 中医护理中,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最受关注,涉及内容包括静脉炎防治、穴位按压、腹部按摩等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占中医护理选题方向的87.5%。 中医护理学本科生开题报告选题范围较广泛,特别是涉及到中医护理及临床护理的内容较多。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穴位按压及各种防治静脉炎的中医护理操作方法最受关注,占中医护理选题的 87.5%,这不仅表明中医院校护理学本科生对本专业的重视度及理解力,更说明护生选题能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 对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勤思考与研究,而以社区护理作为选题方向的最少,可能与护生对社区了解不够有关。心理护理占选题方向的18.52%, 这与当今社会更重视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关。

开题报告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中需要详细论述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和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附有主要参考文献;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的基本内容、构思及预期达到的水平;所需的科研条件,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论文工作计划

对策

实行导师制的论文指导

第5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护理;综合实验课程;多元化考核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护理本科院校进行了专业认证[1]。专业认证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宗旨,对专业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评估[2],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专业认证关注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考核,是随着教育评价不断完善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3],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与专业认证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评价标准,在认真剖析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考核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结果评价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以期对学生学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护理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护理专业本科2012级1班和8班护生共60人(其中男5人、女55人)作为观察组,2011级1班和8班护生共58人(其中男4人、女54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前期课程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学习能力、智力、知识结构、在校期间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方法、教学内容和课时数均相同。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2015年9月至11月和2014年9月至11月开设以临床病例为教材的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时数和内容总学时60学时,周学时为10学时。本教程以近期临床真实病例为教材,其中食管癌护理28学时、糖尿病护理12学时、产科护理和败血症患儿护理各8学时、沟通4学时。此教程包含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技能达40余项。两组均实施以临床路径为主线、合作学习为主导,将课堂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采用范例、临床情景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1.2.2评价方法1.2.2.1观察组强调过程评价与期末结果评价并重,提高过程考核的比重。过程考核满分为10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小讲课、提交的论文、技能操作和情景扮演,每项成绩均占过程考核成绩的20%。过程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解决问题的策略、护理技术和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护理能力,每次课后任课教师依据评分标准对每组及每个人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个人、小组内、小组间亦可进行评价,设小组分、个人分和加减分项目,加减分值1~5分。期末结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分为5站:分别是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成人护理操作技能、母婴和儿童护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每站成绩均占期末结果考核成绩的20%。各站点分别由1位非任课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1位非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并取平均分,从病例分析、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1.2.2.2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采用期末操作考核模式。设置抽签考核,每位学生从确定的考核项目中抽取1项,按学号顺序依次进入考场,2位非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取平均分记为期末操作考核成绩。

1.3测量工具

1.3.1综合成绩满分均按100分计算。观察组采用过程评价成绩占60%,期末结果评价成绩占40%,合计为综合成绩。对照组采用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记为综合成绩。1.3.2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定应用中文版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RSSDL)[5],包括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共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2个条目,采用1~5分Likert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676,内容效度CVI为0.866。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4年9月开课前对观察组、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前测),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后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综合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综合成绩(87.61±2.64)分高于对照组(86.16±3.86)分(t=-2.377,P=0.019)。

2.2两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观察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后测得分高于前测(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讨论

3.1专业认证驱动下多元化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满足专业认证要求,培养出满足知识、能力、态度等要求为一体的高等护理人才,护理教育者必将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以便更全面、真实、可靠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其产生的各种护理问题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护理知识、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综合性实验在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改革考核体系也是一项根本性措施。考核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检验。专业课教学目标已经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考核方法也应从知识考核为主转向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

3.2多元化考核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生护理学综合实验课程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元化考核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自2015年我校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考核模式创新、有特色,对提高学习兴趣具有指导意义。多元化考核模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专业课教学充满活力。

3.3多元化考核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