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素养论文

教师素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30 11:29: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素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素养论文

第1篇

要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的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就是进行实效性教学和进行实用性教研的能力。1、提升“实效性教学”的能力。所谓实效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有实际效果的教学。实效性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但又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考试等教学工作全程中。(1)要提高备课能力。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不应放在加班加点上,而应放在精心备课上。备课要做到既备教材,更备学生和教法。(2)要提高上课能力。一个教师的真功夫主要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课堂,主要体现在选择和组合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的“亮点”,不是教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么“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因人制宜、因科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好教学方法。(3)要提高听课能力。能帮助教师提高最快的方式就是听课。听课,关键在听,但又不仅仅是听,同时还要看、想、记。“听”,应重在听授课教师如何去明确和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去创设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点拨与引导。“看”,应重在看师生如何进行双边互动,看学生讨论的问题有无价值,尤其要注重看教师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和看教师如何去指导学生选择学法。“想”,应重在去品悟人家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绝活”,看人家有何教学特色;品悟学生通过这节课,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能力;品悟在这堂课中师生在教与学中有哪些创新和失误;品悟人家有那些经验对自己有用。“记”,应重在用自己的语言记要点、记体会,尤其是记别人的教学“亮点”和自己的不同意见。(4)怎样提高评课能力。评课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评课目的。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这节课上得好或上得差,更不能放在专找人家的短处,把授课教师当“靶子”打。对于授课教师在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应就事不就人地当成一个大家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对此进行议论,让评课变成议课,让大家在议论中,去交流教学经验。其次,要找准评课的主体。评课的主体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现在一般只评教师,而不评学生。这是一种有欠缺的评课投向。评课不仅要评教师教得怎么样,更要评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就是说评课应从重评教向评学转变。再次,要注意评课的方式。现在评课的方式一般是座谈。事实表明,这种方式并不好,不少教师都是搞“假评课”,也就是不说真话或不说话。2、提升“实用性教研”的能力。“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是当前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工作常态。要改变这种工作常态,可行办法就是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善于结合实际去进行实用性教研。所谓实用性教研,就是我们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校本研究。

要搞好心理调节

种种调查情况表明:如今教师已越来越成为了心理障碍的高发行业和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心理素质,15%取决于智力水平。”这就告诫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康复能力。1、要经常给自己的心理“减负”。一个教师怎样去转移和宣泄自己的苦恼和不良情绪呢?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比如,可用语言宣泄。所谓用语言进行宣泄,就是找好朋友面对面进行倾诉,或上网通过网友聊天形式进行倾诉。也可用汗水宣泄。所谓用汗水进行宣泄,就是通过参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以转移和放松自己的内心压力。2、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英国有一句谚语:“同一件事,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所以,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遇事要想得开。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人生就是找乐子。”一个人若能天天保持一种阳光心态,见什么都高兴,那就等于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第2篇

1.1生物教师多阅读经典生物书籍,增加人文修养

经典书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很多教师在阅读经典书籍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书籍内的文字知识,而忽略了其蕴藏的人文思想。如由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药学著作的经典,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其丰富的药学和生物分类学知识不言而喻,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籍,笔深深的体会到其丰富的人文精神。该书是作者踏遍大江南北、爬山涉水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潜心的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医著,让人感触最深的是从作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热爱事业的坚定信念,为之奋斗的坚韧毅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在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把对学生培养成才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挣钱的手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己的智慧、人格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尽可能多的去阅读经典书籍,能潜移默化的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2生物教师积极参加人文学科的学术交流,提高人文素养

以历史学为例《,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素养比较浓厚的学科,人类几千年的进化和发展历程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从它那里可以扩展视野,增添认识问题的厚度,敬重并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作为具有几千年多民族、多种文化交融发展历史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只有回放到历史中,只有用历史来检验和印证才更有说服力。同样,今天的中华文明和炎黄文化,只有用其形成的历史进程才能更准确地诠释它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只有具有了历史意识,才能更透彻地发现并认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才能体会出像“血浓于水”这样的词汇中蕴含的人文精髓,才能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从而激发出强烈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情感。在这种爱国爱家爱生活爱事业的情感下去从事教育事业,就会无形中将这种情感感染学生并传递给学生。

1.3生物学教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关键的一点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所以,各系院乃至学校不但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教师人文素养中的提高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应加强人文方面的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推荐一本好书”、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音乐欣赏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促使其成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人文素养教育活动的主体。由此达到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陶冶教师情操,完善教师人格,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学科建设中加大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的力度,在系院中形成重人文的风气,这样必将对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2结语

第3篇

1.学习网络时代的新知识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学习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中小学教师通常负责知识的传授,逐步形成了教和学两种对应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逐步被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显示为模糊的状态,而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越来越频繁。中学教师不能过于迷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网络时代的前沿知识,通过学习,提高通过网络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传播比过去更加高效、迅速,网络承担越来越多的传播知识的功能,这样使得中小学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中逐步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通过为学生呈现完美的人格魅力来进行相互平等对话,促进相互更好地理解、信任和交流,精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众多复杂的网络世界里,中小学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找到一个学习有用的知识的途径,同时排除无用信息甚至垃圾邮件带来的各种干扰,使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组织管理知识的能力,提高访问和处理知识的能力。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可以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但同时也减少了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使学习者不能养成良好的情感和意志。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个别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而出现沟通减少时,及时提醒与指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小学教师应树立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意识,以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于日常的教学中,解决问题于日常的教学中,强化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信息时代,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既要有理论方面的素质,还要有教学的实践技能,同时具备必要的研究能力,使得教学和科研同步提升。

2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每个国家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各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1)信息意识,包括对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作用的意识,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工作、生活的必要手段。

2)信息知识,包括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性质,了解信息检索、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按照法规和要求合法地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正确处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传播。

3)信息能力,包括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独立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问题,有效地获取、转移利用信息的其他高级管理技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活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生活质量。

3信息网络条件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1.重视信息意识的先导作用

作为中小学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切实提高信息素养,才能真正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并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手段方面,从静态的物质载体向多媒体教学转变;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从单一向多功能、多元化转变;在教学模式方面,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协作学习。将教育的原始概念、理念变成自己的信息素养,真正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以迎接信息时代各种问题的挑战。

2.营造良好的氛围

信息活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条件和教学信息资源等是物质环境,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文化环境。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有利于交流、合作和创新,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创设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可以促进教师产生积极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的强烈意识和欲望,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信息理论和教育技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在信息活动中不断形成相关的能力。

3.多途径地进行教师任职培训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现代的教学要求以整体的应用为导向,注重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重点是过程和步骤的控制,注重学习和有效认知策略。除了注重促进学习之外,同时也要专注于教学的有效性,以增强整体效果,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培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在参与培训课程的时候,积极参与信息资料的收集,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培训有各种方式,包括学历教育、教育信息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短期信息应用的培训活动,同时也鼓励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培训或参与到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研讨会,利用信息资源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和科研活动,掌握相关的技能,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

4.加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学媒体优化和硬件设施是信息技术实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媒体还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信息技术必须首先要加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这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与教学实践进行紧密结合的重要保证。因此,除了学校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在资金经费上,政府也应该向各类学校实行不同的政策,扶持非重点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可以得到相同的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自己一起,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任务共同努力,为中小学培养更多的在信息素养方面高水平的教师,以满足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4结语

第4篇

教师的文化素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是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品格,关系着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4]。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研究生导师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强烈而持久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承担教育他人的责任,有利于增强导师的育人动机;他们总是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用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为他们在其他方面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其能成为满足将来社会需求的好医生,因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的言谈举止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他们愉快有效地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提高研究生导师文化素养的方法

2.1严格遴选导师条件

近年来高等院校研究生不断扩招,有些大学的研究生人数甚至超过本科学生人数。为保证有足够的师资,研究生导师的队伍也随之不断扩大。但对于导师的遴选,一定不能因为数量缺乏而降低标准,必须在学位、职称、临床经验、科研成果、论文质量、研究经费等方面严格要求,保证每一位导师都名副其实,具有较高的学科文化素养。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教师因为导师遴选的高标准,则会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和水平,优秀的后备力量是导师队伍优化的有力保障。

2.2加强岗位培训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校教师素养训练,教学能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加强对导师的岗位培训。通过举办导师教学能力培训班,邀请教学名师进行教学方法讲座,推荐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并进行考核,举行各级教学比赛,使导师们更好地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文化素养。

2.3自觉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现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生的任务不仅是治疗疾病,还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及心理干预等各方面工作,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必然的要求。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每日繁忙的医疗工作结束后,专业书籍的阅读必不可少,同时也要自觉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通过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5]。读书对于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多读书、读好书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2.4注重师德修养

第5篇

对新生的培训与宣传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就设计了网络自测题和上书排架过关的小游戏[7],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抽选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考试,只有考试通过,才能开通全院的借阅权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则举行“书间小精灵排书理架大赛”[8]。数据库培训的内容将信息检索知识“化整为零”方便学生快速上手,是文献信息检索学分课的有效补充。数据库培训是一种“可选择的自由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听课。

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始在主题的设定上下工夫。清华大学图书馆按文献类型进行主题设定:如中文电子期刊、中文专利数据库检索与利用。按主要学科设定:如化学研究中的数据事实检索、经济类文献检索。按科研辅助软件设定:如“MSWORD”在制作长文档时的基本应用。按读者科研需要设定:如个人论著被收录及被引用情况检索,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南等[9]。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除常规专题外每学期还会增加至少一个专题,如求职专题等。培训时间则尽量避免与学生正常课程上课时间冲突。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就将全部培训设为晚上7:30分之后。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每场培训都至少开3场,分别设在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7点以后[10],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参与培训,图书馆也需要对数据库培训进行精心的包装和宣传。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请学生绘制精美的POP培训宣传海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将每周培训的日程都在图书馆主页的显著位置进行播放。清华大学图书馆将培训日程制作成谷歌网络日历[11],并在人人网中。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将培训日期通过Email、海报、学校网站来宣传并多次推送,如10月的讲座会在9月中、9月底、10月初几次发送Email通知读者。

吸引读者来听数据库培训除了广泛的宣传,还需要各种激励政策。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规定听满全部专题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价值百元的“大满贯”奖品,听满五场以上培训的学生可以参加抽奖[12]。温州大学图书馆规定听满十场培训的学生可以得到1学分。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会划分出核心与非核心专题,本科生必须听2门以上核心专题,听满3次培训就可以获得馆长签名授予的精美证书,同时这也是专业课成绩通过的必备条件之一。

为了更好地将数据库培训内容通过网络分享,一些图书馆也做了创新。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最新的视频技术,将教师的现场讲授与同步的PPT、文稿目录在一个网页中展示,更形象直观,如临其境,效果非常好[13]。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将每一种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或某一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录制成短小精悍的视频,供学生按需选择观看[14]。

目前,很多高校都能根据本校的层次和水平来制定符合自身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清华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课增加了对信息素养内涵的解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检索课增加了科研选题与调研内容。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检索课增加了学习、考试信息检索与利用,大学生就业信息检索,毕业设计及综述写作的信息检索,还单为商管学院学生增加产品与购物信息检索[15]。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检索课增加了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南的内容[16]。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每一次课均确定一个学习主题,教师进行适当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感兴趣到尝试到掌握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进行询问式教学,立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17]。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巧妙的检索案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财富500强企业名单的查询”“著名大学校训的收集”[18]。武汉大学的文献检索课将互动问题生活化,包括就业、考研、出国、交友、购物、旅游等,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充满生机,不再惨白枯燥[19]。

与院系教师开展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还没有被大多数教师了解和认可,因此图书馆应巧妙找到突破口,以试点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开展。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选择了国际商学院由外教担任的课程开始“破冰之旅”,因外教在国外对这种嵌入式教学模式非常熟悉,因此他们非常主动地配合图书馆进行每年的嵌入式教学。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雪中送炭”为正在进行申博、增设硕士点、一级学科申报这样的学院开展嵌入式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则选择优势学科与专业和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承担的课程开展嵌入式教学为其“锦上添花”[20]。

第6篇

(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有:声乐、器乐、舞蹈、创编和改编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等等。术业有专攻,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就体现在他(她)的专业特长中,如果一位音乐教师对所教的歌曲不能完整的有表情的范唱,不能拨弄一两样乐器,不能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的话,很难想象,他(她)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学生也很难信服这样的音乐教师。现代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如果盲目的依赖课件、音响等一些硬件设施,这就成了本末倒置的做法。音乐教学属于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教师生动的范唱、演奏、表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创设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才会在心中播下真正热爱音乐的种子。

(二)优良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笔者在课堂上曾设置过如下的教学环节:课前五分钟的才艺表演;让舞蹈、情景剧进入课堂;开设“流行风———流行音乐赏析”;搞班级音乐会;鼓励学生写音乐随笔,并将他们当中的优秀作品在音乐网站专栏上,歌曲创编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卓有成效的。

二、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音乐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你把所讲的内容巧妙的与时代背景、民族性格、风土人情等知识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准确流畅的表述来分析音乐作品时,学生总是乐于关注的,同时,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例如,在欣赏《华夏音乐之光》这一课时,可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脉搏,衬托出民族音乐的时代特征。又例如,在学习《音乐和民族》单元时,从民族性格、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的角度来区分各地民歌。这样一来,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不仅了解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还透过音乐开阔了思维,理解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基牢易建厦,沙地筑塔难”。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良好的文化水平的积累和铺垫,音乐教师的艺术水准才能水涨船高。

三、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学习意识

有句话说的好: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步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音乐教师需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及时研究音乐教育的最新成果,参加各级各类的参赛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向同行和专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善于将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要向同专业的老师学习,也要向不同专业的老师学习,例如在执教欣赏《音乐和诗歌》单元时,可以向语文老师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方面的知识。执教欣赏《音乐和时代》单元时,可以向历史教师讨教相关知识,如此给予学生宽广的视角和思维空间,方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向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能使自己“事半功倍”的教学资源。学生是一个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他们的思维可以讲是一种永不衰竭的“活性资源”。教师不妨将时间、空间适当的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变成“一枝被点燃的火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吸收到大量时尚新鲜的元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音乐教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7篇

现代社会充满了物质主义、虚无主义、实利主义,高学历的人迅速增多,但他们的精神境界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低,在这些高智商的利己主义眼中,知识不过是他们获取权利和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正是教育的失败导致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①语文作为一门人文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其在改善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学生精神追求的引导者,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蜕变起着重要影响,只有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才能实现教育变革。

一、做如饥似渴的阅读者

读书使人进步。语文教师应当有广泛地阅读,“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②阅读的心态和方式应该是放松的,很多人是通过读书获得视野、灵感、思想以及创造力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③如果语文教师自己都不阅读,那他如何能把学生的阅读教得好?

现在,通识教育不仅在高等教育阶段受到广泛关注,基础教育中也开始强调通识教育,而阅读正是语文教师掌握通识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是所有科目教师中最应该掌握通识知识的,因为语文这门课要教学生的东西非常多,不只是识字、阅读这些显性影响,还包含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等隐性影响。这里所说的道德,或许有人认为通过思想品德课就能够培养,但事实上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总课时数中所占比例非常低,而且课时大多被占用,要完成这一目标只靠思想品德课间断性的影响,教学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不然为什么现代社会中道德如此缺失、道德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语文课必须把学生道德的培养作为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那么要想完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必定要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选择良好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应是真正把孩子当作教学对象,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激发他们思考的经典。教师要具备挑选优质读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教师有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阅读量的增长使选择的范围扩大,才能保证选择的质量过关。给学生提供许多好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知识的广度,实现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逐步达到通识教育所倡导的目的,而且能唤起他们对美和道德的追求,有助于实现人文教育的价值。不断阅读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够体现自身的睿智、博学多才,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学生不仅会以教师为榜样,而且更倾向于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尊重、信赖和好感,这是促使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创造性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现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我们经常看到部分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直就是让学生读课文,分组读、领读、齐读等等,一遍又一遍。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目的是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但学生体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他们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他们的体验很有可能是不同的,而最后却被要求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为什么学生非要得到规定的同一种体验呢?作文教学,教师通常会给学生提供范文,美其名曰: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事实上,这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固定模式,学生写出来的已经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了。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读书少、读物选择不当。所以,教师不应该为了教学生写作文而上作文课,写作强调知识的积累过程,作文教学应该是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的。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当前语文教学最致命的欠缺,也是创造。”④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们缺乏创新精神,安于现状。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传承来的,但其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操作性技术,教师能学习的只是看得到的表象,没有融入自身的特色,使得优秀的教学方法在传播的过程中早已失去了最初的精髓。其次,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教育技术的落后、专业知识的缺乏是语文教师难以做出教学方式、方法改进的根本原因。最后,在应试的压力下教师不愿冒险,在趋避式心理冲突中教师往往选择求稳。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我们现在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师培训以及师范生教育中应当同样注重对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应当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理论基础,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和不足,发现教学方式改革的着眼点。教师之间要互相交流、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和善于利用这些设施创造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保留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而不仅仅把多媒体的存在当成节约课堂板书时间的工具。

三、在教师培训中获得释放和发展

语文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单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现在很多教师对职业的热情不足,甚至刚入职的教师都会产生工作倦怠,明显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教师课前不备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采用同样的套路去教,不断变化的学生,上级检查教案时就仓促地补写,而教案本上写的与当时课上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完全不一样。网络发展和普及,教师可获取的教育资源飞速增长,教师不再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就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料,这是促使教师教学态度变得懒散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社会期望过高,现在学校的教育功能以及责任无限地外延,以至于现在教师的很多责任都无法完成转而外延到家长。

教师现在不仅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得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如同医患关系一样,师生关系现在也处在风口浪尖,教育改革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一方面被拉下“神坛”,另一方面却被要求像神一样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语文教师备受关注,现在很多学者批判语文教材、批判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导致社会上出现众多问题,社会似乎从语文这门课程中找到了批判教育的强有力支撑。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满足家长、学校对升学的需求,就会导致学生应试压力过重、人文素养受到忽视;相反,不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按照社会上众多学者倡导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实施教学又会引起家长的反对和不满。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语文教师在束缚中艰难探索、举步维艰,如何充满热情地投身教育事业?

教师培训不能够只重视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建立社会体验研修制度、重视并开展教师闲暇教育。教师需要社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社区、机构企业等应相互配合,给教师提供走出学校、更加广泛地融入社会的机会,加深教师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提高他们社会交往能力,这样的社会体验能够帮助教师获得丰富的精神感悟,使得教师全面地了解生命的价值,为开展人文教育提供经验和思路。而闲暇教育能够辅助教师采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释放在学校教学中积累的压力,获得良好的心境。社会给予了教师人文关怀,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那么教师才能够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语文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突破性进展,在应试教育中满足社会对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的需求,引领人们的精神世界往更高层次发展。

注释:

①马小平.叩响命运的门[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8.

第8篇

大学通识教育背景

通识教育概念来源于英文为“GeneralEducation”,它是针对现代大学发展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主要是涉及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学生规模扩大,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育终极目的的实现而提出的。在国外,有“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第二教育”(SecondaryEducation,来自法国)等提法,但他们的核心思想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即探讨在现代社会如此分化的处境里,通过教育的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心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心智齐全的人。

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所谓通识教育的“通”,是相对而言的,并非海阔天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其基本原则是文理渗透,各学科之间彼此交融,使学理的人懂得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文的人也懂得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在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充分享受人生,亦能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识教育切中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是世纪之交对新型人才呼唤的回应。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里斯在《论通识教育的目的》一文中对通识教育的价值进行了全面揭示:指出“通识教育教会你如何思考”、“通识教育教会你如何学习”、“通识教育让你看到事情的全部”、“通识教育增进智慧和忠诚”、“通识教育让你成为好老师”、“通识教育将有助于你幸福”等。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台湾著名教育学家黄俊杰先生在其《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一书中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对“通识教育”进行了理念化的定位,明确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同时,其在“论大学通识教育与21世纪公民养成之关系”一文中指出,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为了唤醒人的自觉性,进而建立人的主体性,使人可以顶天立地,自作主宰”。

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信息资源的迅猛增加,信息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未经过滤的信息的出现,使得人们面临着如何鉴别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信息素养及其教育问题被图书馆界广为关注。信息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它适用于各个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和教育水平。它可以让学习者掌握内容、扩展研究范围和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1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及其标准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于1974年提出,随后美国图书馆协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和探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推进。信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界定可能不同,但主要的观点是一致的。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和识别信息,以及加工、处理、传递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潜能和信息心理等几大方面。一般来说,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对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大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并将其作为评估学生能力和衡量其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之一。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指导委员会于2000年1月18日《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最具代表性,该标准对信息素养能力及指标进行了详细设置该标准,包括:“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该标准已在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欧洲、南非等许多地方得到应用;清华大学2003年主持开展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会项目“北京地区大学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200《年该项目了《北京地区大学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作为地区性的评价体系,还不是一个正式标准。该指标体系由7个称为“维度”的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1个指标描述点组成。

2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

信息素养不是孤立的概念,它是一定信息文化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它与图书馆素养、计算机素养等有密切的联系,信息素养是动态变化的概念。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史观察,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由传统文献检索课发展而来的。

20世纪《”年代初期,美国就开始开设文献检索课,并随之形成大规模的用户教育活动,包括从中小学到研究生的各层次的教育。1960-1970年,我国有极少数院校开设过专业文献利用课,但并未形成普及之势。文献检索课在我国大规模普及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的开设源于1984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掌握知识情报的意识,具有获取与利用文献的技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国外的作法和我国部分高校近几年的经验,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很有必要。通知要求大学开设文献检索课,教授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培育如何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这为大学图书馆开展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育雏形奠定了基础;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明确规定,当前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这是我国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不仅为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奠定了政策基础;2003年9月20至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NCLIS)联合召开的信息素质专家会议(InformationLiteracyMeetingofExperts,Prague,TheCzechRepublic)《布拉格宣言:走向具有信息素质的社会》,这次会议共有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位代表讨论了信息素质问题,会议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会议将信息素质定义为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布拉格宣言宣称信息素质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3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方式

目前,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有多种,奥克兰大学图书馆教育培训部长王晓力女士将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归纳为课外教学、课中教学、课内教学和独立课教学等4种方式[1》]。

3.1信息素养课外教学

信息素养课外教学,也称为信息素养通用课,是为提高在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往往是由图书馆员组织和安排的,是在学校课程表以外或非教学时间进行授课的,所有在校师生均可自愿参加。

3.2信息素养课中教育

信息素养课中教育,也称为与专业课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往往是针对某一门专业课开设的,为辅助学生完成某一作业或研究项目而组织和安排的一、两次讲座或上机操作课程。课程的内容往往是在与授课教师的沟通之后由图书馆员组织和安排的,授课时间往往是在该门专业课的计划课时内(课堂或辅导时间)进行的,只有注册该门课程的学生才能参加听课。

3.3信息素养课内教育

信息素养课内教育,也称为信息素养与专业课渗透教育,往往是为了辅助和配合某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而组织和安排的,其信息素养可以渗透到该门课的授课、作业、实习、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往往是由专业课教师和图书馆员共同组织和安排的。授课时间往往是在该门专业课的计划课时中(课堂或辅导时间)进行的,只有注册该门课程的学生才能参加听课。在信息素养渗透到某一门专业课的基础之上,有的高校将信息素养渗透到多年级多门专业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循环渐进的培养和提高。

3.4信息素养独立课程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独立课教学是为提高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专门开设的信息素养专业课。它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属于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课程的内容往往是由图书馆员,或图书馆内专设的教育部或培训部人员组织和安排的。国内在高校中开展的文献检索课应属于这种类型。由于学生数量的庞大,国外高校信息素养必修课往往是通过网上自学课程进行的,并配有网上测试使学生可以网上信息素养课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上述4种信息素养教育方式特点各异,具体参见“表《常见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即授课人员》”,其共同的目标是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一般来说,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善于独立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具有博雅精神、优美情感的负责任公民。王宇芳等人指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既要符合学生特点,体现通识的目标,还要适应当前泛在知识环境对课程的情境感知性、引导性和实用性要求,并从“开展学术探究,激发求知渴望”、“善于发现问题,体验科研思维”、“掌握检索思维,学会触类旁通”、“通融学科专业,开阔研究视野”、“培养交流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个方面对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文献保障基地,也在凭借自身资源、信息、空间优势,在传统文献检索教育的基础上,在大学通识教育的推进中,积极拓展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不仅帮助学生通过信息素养教育获取通识性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术及人文修养,成为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笔者拟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角度,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讨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熟悉通识教育内涵,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目标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心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心智齐全的人,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其核心理念便是通过系列的通识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将通识教育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被教育的过程中达到通识教育所拟设的目标,实现通识教育所倡导的“文理渗透,各学科之间彼此交融”的大学通识教育方法。为此,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组织者与承担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大学通识教育思想,使广大同学通过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掌握现代信息检索、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伦理等基本技能和知识,为大学通识教育增添新的内容和内涵,使得学生在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掌握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传递等基本信息技能,实现通识教育多提倡基本理念,将以信息理论与技能为核心的“方法与理念”固化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科研之中。为此,大学图书馆应该在熟悉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明确并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合理规划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优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保持协调,将通识教育理念贯彻至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之中,凝练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理念,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通识教育内涵。

2理解通识教育理念,规划信息素养教学课程设置

作为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从业者,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承担者需要对通识教育思想和要求进行全面把握,将通识教育基本理念融入自身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过程中,并成为自身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从而直面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现实问题,主动对所存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进而,将通识教育理念与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对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之中。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界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如复旦大学图书馆2””9年开设《信息素养与科学发现》通识教育课程,且被列为核心课程。课程从通识的视角重组了教学内容体系,以科研选题为基点,让学生初步体验学术探究,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融入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并在两年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依托自身优越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以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为纲,全方位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了拓展,开设《信息素养与实践》校际通识课程,由分管图书馆教学的副馆长担任顾问并参与部分教学工作,对课程进行指导,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馆员承担教学,全新设计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该课程通过验收后享受相当于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待遇。

3秉承通识教育意识,推进信息素养课程教改工作

目前,虽然我国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在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育和数字化环境下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传统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与信息素养内涵的要求存在差距,传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范围过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同时,通识教育也在大学中正处在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之中,为此,大学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素养课程教改工作,自觉秉承通识教育意识,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信息素养课程教学规划中,尽可能的贯彻通识教育思想,与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进行无缝连接,使学生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通识教育的默化。基于通识教育的信息素养课程教改工作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积极探索、整合通识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法学等有关课程进行分析,形成符合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教学内容;二是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环节,改变传统的文献信息检索考核模式,结合专业教育需求,以学科专业发展为内容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三是建立教育跟踪机制,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到整个的大学教育阶段乃至终身教育阶段,技术引导、思想引导、法律道德引导都成为跟踪机制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信息素养标准或单纯的课程教学研究。

4直面通识教育现实,提升馆员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能力

毫无疑问,通识教育因为自身的优势不仅成为时代的呼唤,也成为时代的选择,时下,已经成为大学倍受重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实际上,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其施教的主体都是高校教师,为此,教师是否具备实施通识教育的资力或者素质成为大学备受关切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