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16:22: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的价值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的价值观

第1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企业决策者;循环

要讨论什么是决定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我觉得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企业价值观。互联网这样定义:“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企业价值观简而言之,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从互联网对企业价值观的定义,我提取出了一个词汇――企业决策者。

首先我们通过定义,可以知道,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做出的选择,也就是说,决策者的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的决定因素。决策者需要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要去影响别人,就得动脑筋想办法让别人跟着自己,并且不断地做决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决策者的价值观就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决策者也不例外,企业决策者追求的目标就是其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美好的东西谁都会去追求,像美丽、健康、家庭的幸福,这些追求是谁都不会拒绝的。如果一个决策者能够选择一个好的目标,再影响别人做出好的选择,相对就要容易一些。如果决策者一味地追求金钱,或者决策者个人的追求是怎样通过该企业赚一大笔钱,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企业要发展壮大可能就比较困难。决策者的出发点越高,胸怀越宽,企业的战略定位就会越发的长远。举个例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张瑞敏,他不止一次的在采访中提到他想改变中国人在世界上没有自己品牌的现状,所以海尔“让中国的品牌能够在世界立住脚”的战略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企业的价值观,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如今已经发展到了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的规模。

那什么又影响了决策者的价值观呢?我想每一个决策者的价值观都是在其特定的成长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但在受到强烈刺激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以海底捞为例。“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毫无疑问这体现了企业决策者张勇在多次采访中提到的“勤奋、敬业、诚信、平等”的人生信条。而张勇的这些人生信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从张勇的人生经历上,不难发现这些人生信条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张勇曾经在参访中这样说过,他在14岁变声期的时候,变不过来生来。他嗓子说不出来,别人就会笑他。一笑他就会自卑、紧张,根本不敢去跟女孩子交往。到现在他还不会跳舞,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当时流行歌曲已经进来了,他也没办法学。后来他找到一个好地方,县图书馆。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的思想是禁锢的,图书馆里只有一些高大全的东西。而从1983年到1984年,现在常见的一些书,比如泰戈尔的作品,和那些史学类、诗歌类的书籍大量涌进各个县城的图书馆,人们甚至经常讨论民族性啊、人性问题。那个时候他懵懵懂懂的,一看到那些书,脑袋里面一下子接受了那种平等的价值观。什么教育给你什么思维,如果你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那种,你对打工者的看法就是传统的,这个跟管理没有关系。为什么他就能做到员工有什么事情,他都很真诚地去管,跟思想、跟价值观有关系,也就是跟十四五岁时的那一段经历有关系。这个简单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小县城的出生,个人技校的求学经历等等都是他价值观的直接影响因素,同时这些也间接影响了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

那什么又影响这决策者的生活经历?在上一段落的事例中。我发现张勇曾经在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时,提到了别人对他的嘲笑,以及所处时代文化氛围的改变。在这里我把这一切都概括为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大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决策者的生活经历,从而影响决策者的价值观,最终影响企业的价值观。我们不难发现同类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期往往时间都比较紧凑,举个例子,中国的保险业,之前基本一直是人保、太保、平安三足鼎立,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已经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而这种局面放在以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的事情,但在今天却是真实存在。同样,就中国加入WTO前后相比,中国的许多垄断企业都已不再拥有过去的辉煌。同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而这些放在改革开放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毫无疑问大的社会环境对于企业价值观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什么又影响着决策者的生活经历呢?我认为社会环境通过影响决策者的生活经历,进而影响决策者的个人价值观,从而影响的企业的价值观。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发展同样在影响着社会的大环境。比如我们不难发现,百度建立是在Google之后,人人网的建立是在facebook之后等等,这些都证明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会影响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带动某个行业的兴起。如果谈及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想必不需要我过多的阐述,所有人都会提出企业的价值观这一概念。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好像一个大的循环,不断地相互影响。

综上,我认为企业价值观处在一个循环影响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企业能否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影响着本行业的兴衰,一个行业的兴衰影响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着决策者的成长经历,决策者的成长经历影响着决策者的价值观,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就在这种循环影响的过程中,更替、兴衰。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价值观战略

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价值理念。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核心,企业价值体系可以让员工找到共同的事业目标,这种信念的力量便产生对员工巨大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应多方面入手。

(一)建立与国情及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

1.要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指导

企业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优秀的企业要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企业的价值观的基础。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下,企业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没有国家作为根基,企业的发展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个人合法利益的保护也愈加重视,这更有利于激励个体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企业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企业价值观的基础。

2.完善企业内的民主公平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强全体员工的民主意识,建立公平的员工参与机制,只有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公平参与机制,保障所有人公平民主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发展中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全体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为达到之一目的,首先,就要克服企业管理中的家长制作风,建立起公平的参与机制,这是培养起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考评机制。良好的企业考评机制有利于激励员工主动地履行价值观标准,同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在这里表现为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的经营和发展归根到底需要依赖企业的技术人才。因此,企业要建立起重视员工的价值理念,企业在制定其文化价值观的时候应重视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和机制,形成人本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而言,企业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依赖客服的态度,客户群体的满意和认同度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和未来,也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企业建立起重视客户的价值理念,只有企业重视客户的需求和喜好,适应客户的要求,建立起“服务至上”的理念.

(二)重视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

1.把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文化的关键,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凝聚员工的力量,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对企业存在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坚持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首先需要建立起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利益观,用长远的、全面的眼光去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家也应高瞻远瞩,在制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能只顾贪图眼前利益而忽略社会责任,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那。

2.建立以“服务至上”的文化理念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产品质量上的竞争,更体现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谁能打动客户的心,谁就能够赢得市场。例如西方传统快餐企业麦当劳在企业文化中就定位高标准的服务理念,不断满足顾客的消费,这也是起能够快速成为快餐连锁业中领导者关键所在。国内火锅连锁餐厅“海底捞”更是以超越客服期待的“变态”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通过优秀的服务在激烈的火锅餐饮业竞争中一枝独秀,迅速开拓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些企业都是本着“顾客至上”的价值观来经营企业。

(三)科学规划企业价值观战略

1.建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价值观战略

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是当前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内企业逐渐直接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抓住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努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决定着企业的存在于发展。“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基本要素,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通过创新可以剔除落后的企业价值观念,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按照市场的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开发适应市场规律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2.塑造重视竞争的企业价值观战略

竞争性和法治性是市场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激烈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重视竞争的企业价值观,强化企业的竞争价值观念。这就需要企业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强化相应的竞争机制,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断强化整个企业的竞争价值观意识。

3.强化重视人才的企业价值观战略

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和教育中要始终强调重视人才的企业价值观,同过建立维护企业员工的权益制度,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具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这就需要企业给予员工参加公司建设的机会,同事重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在企业的文化理念中融入对企业人才的重视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个为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人才系统。

第3篇

当前的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这一时髦的管理概念趋之若鹜。然而真正正确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却并不多。

2004年年中,我与华南某民营制造类企业合作,期间该企业董事长拿着自己总结的企业文化大纲让我看,我接过稿件,就其中一句“员工爱厂如家”问这位老板:“整篇当中,我都看不出来你的员工凭什么爱厂如家。”并不是让员工爱厂如家不正确,而是我们要让员工真正做到爱厂如家,要给员工一个合适的理由。

有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企业内部充分认同这些理由并真正遵照执行的状态。我们称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现象。我们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内部共同认可的行为的基础。

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之前,为了争取西方盟友的支持,国务卿赖斯出访法国,与法国总理握手的同时,赖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这句开场白无疑是奠定未来磋商基础的一句话。

可见,国际组织内的行为都以此为基础。那么什么是共同的价值观呢?什么又是价值观呢?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起几年前国内颇为流行的一个心理测验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假如交给被测试这五种动物,这五个动物分别是狮子、猴子、牛、马、羊,要求被测试者排列出依次将这五种动物杀掉的顺序。被测试者提供答案后,测试者会讲出这五种动物分别代表被测试者身边重要的人和事:情人、子女、父母、事业、配偶。

我并不清楚这个测验本身是否合理,但是我知道,这个测验的目的并不是想知道被测试者是先杀掉自己的子女还是先杀掉自己的配偶,实际上是期望了解被测试者在两项选择时会倾向于以哪一方为重,就是期望探知被测试者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背后主导我们行为的一套判断依据。企业中的所有经营行为都存在选择,这些选择的背后都有价值观主导。如果企业中的大多数人面对选择是倾向性一致,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发现那些对企业长期目标影响重大的那些经营性的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让这些价值观发挥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正面作用。

如同西方哲学中对人的三个基本问题,对于企业的价值观,也有三个根本性问题。

首先是企业要追寻什么?也就是未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是一个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我们称之为愿景。

第二个问题是为何追寻?就是企业为何而存在,为什么能够成为愿景中所描绘的企业?问题的回答就是企业的目的或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源。有使命感的组织有高于满足股东与员工需求的目的,这些企业通常都希望对这世界有所贡献。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追寻?也就是什么对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是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这些价值可能包括正直、开放、诚信、机会均等、精简、实质成效、忠实等。

过去我们的企业主要采用制度建设进行管理,我们用同行业标准线来表示。然而制度实际上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底线,因为当员工的行为在标准线以下时一般是要受到处罚的。如果企业仅仅用制度来管理,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古人云: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仅有制度底线的企业内,员工只有这条线作为标准,行为固然就靠近这条线,所以,经常有人违反制度就很正常了。

而文化管理,我们实际上是为企业制定了一条长青线,它发挥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牵引作用,心灵上的认同,将牵引员工去追寻,而逐渐使行为脱离标准线,从而引领企业成长。

企业内部如何让文化生成和落地

不久前我到华南地区的一个企业去座谈,企业的领导自豪地对我说:“我们企业的文化一直搞得很好,我可以带你去参观一下。”走在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内,各个楼层、各个办公室门口都悬挂着各类口号和标语,这些标语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大量的名言警句中摘选的,然而这些口号标语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呢?在进一步的访谈过程中,我忽然问某位部门经理一句话:“你记得你办公室门口的标语写的是什么吗?”他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刚贴上去的时候还是记得的,可是现在忘记了!”为什么没有记住呢?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些标语和口号并不是员工理解并遵照执行的,更不是员工发自内心想说的话。现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口号和标语,那些至多是做到了语言美,也不是一些仪式和活动能够诠释的,那些至多做到了行为美,不一定会长久;而文化建设真正的目的是做到心里美,使得企业员工对文化的追求成为一种根本性的追求。

但是员工并不会因为我们简单的宣传就会立即开始这种追寻,要使企业文化在内部落地生根,是需要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来进行建设的。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企业,过去一直沿用总部十六部一室的职能设置,并且行使垂直领导,使得内部管理条块分割,工作目标的考核基本是上级对下级的,缺乏对整个服务流程结果的考核。因此,各个业务部门对于其作为服务对象的下游部门缺乏服务意识,仿佛只要上级认可就完成了自身的工作职责。在业务流程上,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不畅通的。我们曾经在一个内部研讨会上研究一个问题,那是一个涉及很多部门职责的客户服务问题,近半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而研讨会上大家各执己见,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认为自己完成了工作职责,没有人肯于为这个问题负责。这个话题后来被我们打断了,我总结道,恰恰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客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才是我们这个企业真正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当然要重新树立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但是单纯的宣传是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的。就此,我们提出一项畅通工程建设。畅通工程的目标就是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建立,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的内部沟通畅通起来。

工作的切入点就是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建立。构建了企业上下级协调、沟通的新机制,其中融入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流程驱动管理方式,所有环节都以最终客户的满意为依据,是以目标和顾客为导向的责任人推动式管理。处于业务流程中各个岗位上的责任人,无论职位高低,行使流程规定的职权,遵守流程的制约规则,承担流程规定的责任,拉动上面业务环节,推动下面业务环节,确保流程目标实现,从而打破过去在员工中单纯以部门为界限的条块化工作意识。

所以我们说,有效的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循环圈。我们确定了基本价值观后,要修订我们的制度和管理规则,从而使员工乐于去尝试,并在尝试中确认价值观,从而通过长期的行为,成为集体认可、共同实践的一种习惯。

企业文化如何对外释放?

美国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将组成你的语言;

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将养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第4篇

摘 要 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新的挑战。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制造业企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加强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制造业 成本管理 供应链管理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无疑给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一)制造企业外部环境方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生存和生产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在制造业的管理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思想。比如精益生产、再造工程、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概念以及大规模定制生产等,诸多新概念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管理者的传统观念。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也从另一个角度改变了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环境,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劳动手段,节约了劳动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以及知识的投资,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在降低制造业企业库存量,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价值;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管理思想,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制造业企业内部因素方面

制造业企业内部因素对其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二是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这两者的变化为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国际化的机遇与国际化的竞争相伴而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制造业企业不断改善自我运营机制以期以有限的资源满足足够的需求。诸多制造企业对企业运营的很多方面正逐步引入信息技术,然而企业的绩效并未呈现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化,而只不过是将手工方式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引入要求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集成的方式被逐渐引入并实施。集成方式不仅是数据、生产过程的集成,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经济思想、价值观的集成。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按照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以及顾客的需求导向重新设计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制造业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即根据环境对企业运营系统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经营体系的现状,确定各项生产经营决策。在该经济战略下,成本、质量、柔性、速度以及服务等绩效方面成为关注的重点,制造业企业在这些方面应当能够居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是具有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另外,企业职工素质、技术水平、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必须相互协调。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给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契机。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新时期为了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运营体制的变化,必须探索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成本管理的模式,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方面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一)内部方面

1.适时生产系统的引入

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适时生产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在适时生产系统下,其主要控制结构的内涵为:该制度下,持有少量存货甚至是“零库存”是其显著特征。该制度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外购零件时能够具有及时性,可以及时交付使用,而不需要另外建立仓库用来储备原材料和外购零件。适时生产系统要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两点着手的:一是存货管理方面;二是存货的制造过程。而这又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考虑:第一,企业的订货方式批次多、数量少,而且与供应商的关系融洽,从而有利于材料的供求实时性;第二,在检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时间耗费上应当尽量降低至零,这就给前道工序半成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百分之百的合格;第三,存货的在库时间以及等待时间降低至零。

该模式具体的控制方法即: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通过缩短生产过程的衔接时间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控制,实现高度平准化的生产并尽量降低批量规模。通过该方法,降低企业在产品的平均库存量,缩短生产与交货之间的时间间隔。

2.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型的应用

集成成本管理模式突出强调企业供应链的集成管理以及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使企业的事务处理、作业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并实现系统化运行,通过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使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协作,从长远利益和战略的高度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强调市场导向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对企业成本的动态管理。

3.产品集中化管理

产品的集中化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败。比如,对于企业的同类产品,可以通过集中生产的方式,降低平均固定资产成本以及平均综合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等实现成本的降低。

4.利用比较优势

企业可以利用比较优势降低自身的成本。比如对于企业的某个组件,可以通过内部自己生产,也可以通过利用外部企业委托加工。如果企业资产组件成本较高,则应当考虑委托他人加工,或者到原料产地进行生产。利用不同企业、不同产地的比较优势,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企业外部方面

通过借助价值链战略联盟,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外部成本管理。

所谓价值链战略联盟指的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多家企业所建立的动态的战略联盟,该联盟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共同利益,赢得竞争并提升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其运行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其构建过程中以某企业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作业链的衔接。

功能—价格—质量权衡是在价值链战略联盟中一个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功能—价格—质量权衡的内涵在于当供应商确定客户企业定制部件的生产成本将超过其目标成本时,该企业进行降低成本的唯一方法则是采取客户企业所可以接纳的方法放松定制部件的功能、质量,即从所定制部件和原料的功能、价格以及质量三者之间实现权衡。供应商一旦找出产品规格的可放松点,则会邀请客户企业委派人员参与联席会议,提出企业对规格说明书的修改方面,并尽力获取客户企业的批准。该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流程在于首先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及目标成本,然后对产品进行试制,并将试制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倘若最终试制成本在企业的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将进行可靠性测试,通过检验即可进行批量生产,反之,则重复以上过程。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管理策略

Abstract:Knowledge economy time today,enterprises competition,the knowledge gain,the use,the creation and the increment,the resources conformity,finally all must depend on the knowledge the carrier——knowledge staff realizes.The knowledge staff will act a more important role at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The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ust adapt this kind of change,changes the center of gravity the accurate assurance knowledge staffs characteristic,inquired about suits the knowledge staffs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y,elects,to nurture,uses and detains the knowledge staff,each kind of risk which the circumvention knowledge staff manages,causes its positive initiative development creativity work,achieved the enterprise and the knowledge staff altogether win the harmony.

Keywords:Knowledge staff Management Strategy

二十一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因缘于外部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而发生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资源不仅仅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还有知识,“知识”已经成为财富创造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获取、使用、创造与增值,资源的整合,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将成为一个核心角色。因此,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将重心转向研究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寻找适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选好、育好、用好和留住知识型员工,规避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各种风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的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达到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共赢和谐的目的。

1.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

1.1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节约并更合理地利用已开发的现有自然资源,通过智力资源去开发富有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资源。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知识型员工的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是随着知识经济浪潮和知识管理革命而兴起的一个概念,至今学术界对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现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是:“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

1.3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知识型员工具有比其他员工更强的竞争性,为了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企业建成知识型企业,并建立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彼此进行合作的创新方式。基于此,必须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管理好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者,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

1.3.1具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由于有较好教育背景,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创新欲望,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能力素养。

1.3.2工作过程很难监控,工作结果不易测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呈现,不是传统的可以直接测量的经济形态。许多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形成通常很难靠单人完成,需要与其他人员的合作。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个人的工作成果,经常无法采用传统的经济指标加以量化和评价。

1.3.3较强的社会尊重归属感和认同感等精神诉求。知识员工受教育程度高,对于自身精神生活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知识员工可为企业、社会创造更高的单位社会价值,知识员工相对而言得到的劳动报酬较高,在经济上有能力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内容。对知识员工讲物质金钱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充分的,知识员工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诉求。知识员工更需被他人、被企业、被社会所尊重和认可。

1.3.4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诉求。知识型员工很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很难满足于常规性工作,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尽善尽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调账自我、超越自我,一次来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1.3.5具有极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知识型员工更愿意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局限于现实常规,更强调在责任主动承担和管理自主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3.6工作的流动性。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突显在技术的竞争上,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知识型员工的竞争,这一客观大环境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现实需求。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就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现实可能。传统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劳资关系开始受到挑战,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职业理想,而非所在的企业的整体和长远目标。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上述特点,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积极的应对,前瞻性的勾画出面向未来的科学管理策略。

2.加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型员工的竞争呈白热化,企业应该前瞻性的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才能够吸引来、培育好、使用好、激励好并最终留住知识型员工,使其愿意“为我所用”使其更好的“为我所用”成为每一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和不得不努力解决好的问题。知识型员工有较强的自主管理意识和心理诉求,他们通过个人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学习,交流和共享,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而实现知识保值、增值和创新,确保个人绩效和生存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彰显自我人生价值。组织应该主动创新知识员工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组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知识型员工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性化管理,这是组织管理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2.1调动知识型员工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个人知识的获取、整合,其实是个人学习知识、与人分享知识、经验和阅历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转变和锻造成真正的学习主题的过程。知识型员工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考虑,明确学习目标。理性的给自己一个定位,确定自己学习的方向,培养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有意识地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牢牢的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提振自身把握幸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和促成学习型组织和团队的构建;知识型员工应该积极拓展自身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只属于自己的完整立体知识体系,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型员工应该创新知识使用模式,发挥个人知识的能量,发掘个人知识潜能。知识型员工必须明确,其拥有知识的目的是使用它,把它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实现知识的保值、增值。知识型员工必须有主动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强烈意愿,知识的获取和使用对知识型员工的自主管理同样重要。

2.2新员工招聘时,选拔与组织相匹配的知识型员工。在引进新员工时应严格挑选程序,注意知识型员工的态度、个性和行为与组织相匹配,进行基于文化的招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新员工怎样工作,怎样与其他员工相处,怎样获得帮助等,使他们快速地融入企业,避免因知识型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而造成的流失和损失。

2.3构建基于自身实际的特色文化,将知识型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与企业的价值、愿景、使命和目标尽可能的统一起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对知识型员工的整合能力越来越明显,组织领导应着力于在企业的发展中塑造提炼特色文化,并将企业文化根植于知识型员工的意识之中。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是强调企业目标和员工理想的和谐;强调组织员工之间理念和价值观的趋同;强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吸引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个体的自我实现,是企业这个群体在这个多变的环境中的精神自主。一旦知识型员工意识到这样的企业文化及其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他乐于接受和遵循的,他便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奉献自己的忠诚、效率、责任心和创造力,使知识型员工从内心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彰显自我人生价值。

2.4重视培训开发,育好人,留住人,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科技发展高速化、多元化,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型员工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持续的保有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举办的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知识员工的这一需求。在信息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必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保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型员工往往把企业对他的培训看成企业对他以往工作成绩的认可,一旦获得培训机会,他必将把所学的新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践,回馈企业,彰显自我。

2.5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团队,发挥合力,形成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整合知识的能力越强,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越强。知识型员工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企业更应该创造环境,引导知识型员工发挥创新合力。一个企业能否让知识型员工学得更好更快更有效,将成为企业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使企业成为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的、紧跟科技进步潮流,使广大员工持续获取、保有、共享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的团队。

2.6营造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氛围,搭建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平台。知识型员工本身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企业应通过各种有效地渠道和途径激励和引导其自我实现意愿,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挑战性和工作自主性,引导其主动承担责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是否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知识型员工希望不断地接受新挑战,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企业应不断给他们创造机会,提高他们工作的挑战性,使他们把工作压力看成是对他们实现职业荣誉感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机会。这样,才能促使知识型员工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积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企业应千方百计的给知识型员工创造和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应该认真研究、合理利用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点,制定更适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使现代知识型企业朝着更加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即使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是全面立体的,世界上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型员工的标准管理范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认真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和深入把握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展开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活动。在管理的实践中,企业的管理者应注意深刻总结自身经验教训,坦诚和理性的借鉴一切先进的外部经验和理论成果,科学高效的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和谐。

参考文献

[1]吕兵、张钢.《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策略”》,《西南金融》,2001年第1期

[2]周海炜.《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战略与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4]熊敏鹏.《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5]陈国海.《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6]韩大勇.《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第6篇

关键词:股东价值;企业价值;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整合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创造价值服务。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因而,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重要作用。在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中,虽然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最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目标过于理想化且无法操作。所以,目前随着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的增强,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各种表现形式的价值理论模糊,不利于在管理中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各种表现形式价值的理论,有利于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益,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实现股东价值过程中的相关价值的区别

股东价值,是指股东在其投资入股的企业所拥有的价值,是股东对企业未来收益的所有权。要实现股东价值,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明确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1.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

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是紧密相关的。股东价值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企业价值看成是企业的全部资产的价值,那么,股东价值就是指企业净资产价值。从会计等式看,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价值是由股东价值和债权人价值组成,即股东价值是企业价值与债权人价值之间的差额。

由于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企业是股东的企业,因此有人将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画等号,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是相同的。如果企业没有债权人,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是相同的;如果把企业理解为股东的企业,企业价值理解为股东在企业中拥有的价值,那么,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是相同的。然而,企业通常不可能没有债权人,企业股东不是企业唯一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往往是不同的,有时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

2.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

市场价值,是企业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与企业债务市场价值的总和。市场价值是立足于交易下的计量信号,不但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经济价值,而且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管理者利用资产创造价值收益能力的评价。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值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准确反映和估计。

账面价值,是反映会计账面上列出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权益的贡献,是所有过去投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决策的反映,是一种重视过去事件影响而忽视未来前景因素的价值观点。账面价值是根据历史成本记录的,是特定时点会计核算反应的价值。账面价值不考虑现实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此,账面价值很可能不等于市场价值。

3.账面价值与票面价值

票面价值,是指印在有价证券票面上的价值。发行有价证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各种证券都有票面价值,票面价值的总数为企业形式上的资本。当企业采用平价方式发行有价证券时,票面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但是,很少有企业采用平价方式发行有价证券,普遍采用溢价发行,有时也采用折价发行,在这两种发行方式下,有价证券的票面价值与账面价值并不相等,这是显而易见的。

4.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的、非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代表一定时间的市场价值。但是,公允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市场价值,其大部分由市场价值组成,此外,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也是公允价值的一种。

5.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

价值创造(creation),是指企业的内在价值,即企业将要为其权益所有者创造的一系列期望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是预期股权现金流的当前价值。

价值实现(materialization),是指通过与股东和外部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价值创造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避免期望管理价值与市场期望价值的差异,使经营绩效有效地反映于资本市场的股东投资效益。

企业的价值包含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两个方面,价值创造过程通常是内部管理的范畴,价值实现过程则是通过对外沟通来完成的,价值创造是价值沟通的基础。

二、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内涵及其三个重要方面

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简称VBM),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VBM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VBM使公司管理决策的核心与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这样,公司的管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创造了股东价值。基于价值的管理正是对影响或决定股东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管理,要做好基于价值的管理,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1.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

第一,要管理好外部潜在投资者的关系: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整合绩效管理(integrat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简称IPM)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资本市场的层面上管理与外部投资者的关系。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价值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成功的展示和推销,吸引潜在的投资者,扩大资本规模、优化资本结构。充分认识投资界的复杂性,积极地监控和管理投资界对公司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确保公司价值在资本市场中通过股票价值最终实现,并借助于投资者的关系实现更大的股东价值。

第二,要协调好内部投资者关系:在基于价值管理(VBM)中,公司的投资者通过契约关系和财务控制手段明确与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他们在公司中的利益索取权不受侵犯,资本价值得以增值。

可见,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这一价值管理技术贯穿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两个不同层次的委托关系之中,连接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两个重要的管理过程。

2.评价战略以创造最大的价值

在基于价值管理(VBM)中,为了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清晰的了解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正确评价,其目的就在于开发最优战略以有利于股东创造价值。正确的战略选择必然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使公司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有持久的、长足的增长。基于价值管理(VBM)的第二个重要方面,也就是有助于评估战略的、基于价值的计量尺度的应用

3.借助于IPM创造价值

第7篇

关键词:企业金融管理;价值定位;策略选择

经过不断努力,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开展金融管理的时候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的金融价值定位和策略选择上显得尤为不足。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配置和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和相关策略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给企业的金融管理提供些许意见。

一、企业金融管理以及价值定位概述与发展现状

1.基本概述

企业金融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对企业投资决策、企业资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管理。因此,企业金融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金融管理过程中如何拓宽金融渠道,如何合理配置资金,将成为企业界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本文提出的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分析,将会表明企业开展金融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以及主要方法。

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其主要是根据企业环境而提出,因为企业金融管理也要适应企业环境,进而增强企业管理的合法性。企业金融管理过程中的合法性不仅是单纯的法律范畴下的合法性,而是政府部门对于企业满意度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通过提高企业金融管理程度,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不断丰富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认识。

通常而言,企业的价值定位主要包含了三个重要要素:价值主张、客户选择以及价值内容等三个部分。所谓的价值主张主要是公司面对潜在的有利可图的客户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其需要如何解决传递何种的价值观念。面对创新以及竞争等提升了快速可靠服务的需求,应当做好超级服务、解决方案以及个性化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超级服务属于一种顾客的苛求或者在执行水平上出现变质服务,这些服务由产品获得、优质服务、退货款、优质服务等构成。客户选择的时候主要是产品的服务对象出现变化,客户选择主要是解决创造价值问题。很多市场环境中,由于商品的毛利润和服务客户的多样性会造成利润持续下降。因此采用价值定位和顾客必须要保持一致,即商品和服务应对应正确的顾客。而价值内容则是通过某种服务或者产品来创造价值,因此在价值内容确定的时候应掌握企业准备向目标顾客传递某种形式的价值。

2.发展现状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体制因素出现了巨大亏损,甚至有很多中小型企业频临破产。中小企业在克服金融危机方面采用了很多方法,无论是资产倒置、先进技术引进,均存在着严重的资金需求压力。基于此在合理筹资资金准备投入生产的时候,如何开展资金的合理分配生产,需要在融资内要求下认真解决融资决策选择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开展融资决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即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和健全机制,建立起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建立起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推动企业融资活动顺利开展。因此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可谓是企业进行金融管理的重要步骤。企业金融管理已经在我国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其发展的速度仍然缓慢。

二、企业金融价值评定难点

1.企业金融各个项目复杂化以及定价较难

企业金融管理涉及面非常广且复杂,难以对金融价值进行定位。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家对于企业资产存储不再局限于国内银行,因此一些国际银行的业务也将变得多样化和综合化。国际银行的众多业务中生成了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逐渐占据了国际银行的巨大份额,如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市等出现已经成为了当代企业金融学的最高成果。

2.企业金融现金流量与无形资产预估困难

目前的现金流量估算主要是为了对企业进行资产整体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公式为:现金流量=净利润+非现金费用-资产负债表增长所需现金。从银行的差幅模型可以计算出准备金利率,因此国家开展宏观调控政策其主要会影响到金融行业的净利润。企业的金融管理控制还会涉及到无形资产,因此在进行企业金融管理评价的时候必须要估算无形资产,而在估算过程中将会根据商家的信誉和估算评价手段来判定估算结果。根据我国财务评价规范来看,有明文规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不含商家信誉,商家的信誉价值主要体现在买卖合并、交易的过程之中,因此商家的商誉评估还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现行的金融行业来说,信誉既可能建立在银行有形的资产之中,还可以建立在虚拟银行等无形资产之上。

3.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着不能独立评估问题

金融行业进行单独评价的时候,企业一般会习惯性将国家和评价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种金融评价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得到普遍适用。根据金融脆弱性理论来看,世界经济体系始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集合,金融部门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审慎评价指标。

三、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的策略选择

企业在进行金融管理策略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明确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若企业的融资驱动有一定的刚性,难以在企业金融管理价值定位下实现拓展。所以,选择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策略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普通情况下要以商品作为考察的对象,因为企业离不开商品、贸易、生产等环节,所以确定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策略的时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经济目标下金融管理价值定位策略选择

经济目标原则其主要还是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基础,一般而言单位产品的价格一定,若成本一定只有通过提高市场的拓展能力才能够获取最大利益。所以,针对很多的商品来说,很多都存在着这个问题,那么只有通过不断拓展市场才能够满足获利要求。目前很多企业的工作重点都是开拓市场,加大市场的长期投入,加大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以此来提升利润获取速度。经济目标下的金融管理价值其价值主张主要以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价值基本主张,只有企业拥有盈利空间那么就需要积极开发新客户、开拓新市场,然后再针对其本身的金融目标管理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2.二元目标下企业金融价值定位的策略选择

企业开展金融管理重在组织盈利能力,因为这是企业的主要追求,企业发展离不开盈利,只有利益才能够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利益才能够更好引导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若企业发展过程中毫无利益可言,那么将无法长期发展下去,这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维持生计,出现破产危险。企业的经济目标不管是否能实现,其需要建立起企业金融管理评价机制,对于经济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价。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目标比社会目标权重更大。二元目标下的金融价值定位其价值主张即要求企业开展金融管理的时候要以盈利作为目标,具体的客户选择即对全体员工开展工作激励,让更多员工站出来积极创造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其具体的价值内容则是通过制定激励措施、管理评价机制来促使员工积极工作。

四、结束语

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无论是资产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均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配置和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更加准确,为后续生产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烈辉.构建合理金融管理体系的现实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

[2]何东.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03).

[3]游波.我国现行金融管理的特点[J].时代金融,2011(20).

[4]刘冰,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第8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0-0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社会,广大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使用,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潜在的投资者。股东使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政府部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潜在的投资者用其评价企业的价值,等等。可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对于直接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人们所看重,包括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那么,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般认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形成于人们的实践过程,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的总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决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体现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是人们正确处理个体、主体以及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其核心内涵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党的十八多次重申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使命,以大力弘扬为指导思想,主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气”成为主流,全国上下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也应当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具体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简要概括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爱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责任是对每位大学生的要求,创新则是四个中的核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即是践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

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及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特强,上岗就能操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爱国、理想、责任、创新”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诚信为本、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体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上能够了解与理解会计职业及行业相关的职业的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会计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审计监督、见证及评价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财务分析、控制及管理的核心应用能力。在素质上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查询资料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

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为标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为原则,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社科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交融,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按照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五个平台进行搭建。课程设置服务于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并满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体系中,思想教育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课程、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能力。为了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从事会计学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出于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并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及核心价值观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教给其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除了在专业教育注重上述内容的教育以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教育,每时每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学生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后培养其成为其合格的人才。人格教育事关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形成,我们一定要重视,同专业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有的时候显得更为深远和长远。从事会计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及时传递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正能量。不仅要教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4.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中,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入学教育课程中,着重介绍会计职业规范中的职业道德一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强调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将不诚信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毕业教育中将“诚信做人”作为毕业留言送给毕业生。另外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这种形式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善,传播了文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5.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情景式教学和对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建设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强调责任、诚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小芳.财经类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2,(03).

[2]马文超.会计与会计教育: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3).

[3]刘勇.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