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6 00:07: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当黎明的号角吹响,我便破空而出,向世界播撒我的光芒。我冲向蓝天,染红空中的云彩;冲向大地,撒遍肥沃的土壤;冲向海洋,照亮鱼儿的天堂。慢慢的,我放慢脚步,落在露珠上,折射出诱人的七彩;落在花朵上,我会舒服地打滚与伸展;落在蝴蝶的翅膀上,我会随翼而舞,引起无数人的仰望;落在人们的肩膀上,我会无比坚强,勇于担当。当时光飞速旋转,黄昏已出场,我会用最后一缕阳光,告诉人们不要惆怅。第二天的黎明,我还会为美妙的世界而歌唱。我是一缕阳光,我给寒冷的人送去温暖,给黑暗中的人送去亮光,给无助的人送去慰藉,给迷茫的人送去希望……
我来自江河山川,我来自大海蓝天。我在清晨的花瓣上,我在夏日的荷叶上,我在雨后的树叶上,我在彩虹的肩膀上。伸长了脖子,我就变成了河;扩展了胸腔,我就变成了海,再做几个俯卧撑,波涛就澎湃了;我站直了身子,就是喷泉。在草尖上,我叫露;在额头上,我叫汗;在眼角,我叫泪……若把一滴又一滴的我组织起来,并用土坝加以约束,水库就形成了。给我微风,就有了波浪;给我飓风,就有了惊涛。如果种子与我攀上了亲戚,那些水稻、大豆、高粱,就会在田野里恣意生长。我看似微小,但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孤零零的时候,一阵风就能把我吹落,一撮土就能把我吸干,寿命何其短暂!然而,当我融入江河湖海中,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
我骄傲,我是一片绿叶。
在姹紫嫣红的花朵之下,就有我的身影。因为有我的陪衬,花儿才显得格外艳丽。高大挺拔的白杨上,我在摇曳,我是众多树叶中的一片。有了我,白杨多了一份潇洒,少了一份孤单。在碧绿的草原之上,我在舞动,我是一片片深绿中的一小块颜料。有了我,生命就多了一份葱茏。虽然不如鲜花那样艳丽多姿,惹人喜爱,但我却能让你在早晨打开窗户以后,深深地吸进我吐出的新鲜空气。傍晚,当你吃过晚饭独自散步在小路上时,就会看见我随风摇摆,让你有种舒服惬意的感觉。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我会为乘凉的人们遮挡一片阳光。秋天,我会钻进泥土里,化作养料……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我是大自然精湛的作品。我悄然衍生的叶片—— 一张张纤巧秀丽、通知春天已至的明信片,摇曳着,波动着。以柔媚万端、碧绿照人的光泽,吸引着无数双眼睛,以无声胜有声的深沉情愫,唤醒人们七彩斑斓的梦想。我是大自然辉煌的造型,是大自然杰出的诗篇,是春天招摇着的青春手臂。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我不讲究生存条件,无论是大路边还是田埂旁,哪里有土壤,哪里就有我的存在。我不追逐雨水,也不贪恋阳光。哪怕在干旱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我也会生根,发芽,生长。只要腾出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我就会把大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我不需要人来施肥,也不需要像草坪那样被浇灌,只要给我一点宽松的环境,让我自由地呼吸空气,我就会倔强挺立,努力向上。
我骄傲,我是……
[评点]
——题记
我是一棵树,我生长在世界最大面积的冲击平原——亚马逊平原。在这里我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姐妹们,所以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很平静并且充足着。优良的品种造就了我硕大的体格,所以在家族中我可是独树一帜。
经过几百年的轮回,我惊喜的发现在我的脚下多了一些石头大小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看着他们一直在挖掘我们储藏在植物体类的营养,我觉得真奇妙。世界上又多了新的物种,久而久之,年老的大树们都把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叫做人。“人”真是个奇怪的名字。
一年又一年,当有天我抬头望天空的时候,发现天空有层薄薄的雾,我反应过来,那是二氧化碳,听伙伴提起过,有了那个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呼吸,于是我忙乐呼呼的告诉所有的伙伴们,我们一齐感谢着人类给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怕我们的呼吸有问题还给予我们这么优良的待遇!我坚韧的相信他们是善良的。老树说过:“树要知道回报”,于是我们每天都努力的排放氧气,因为我们想让我们亲爱的人类,呼吸道更新鲜的空气,让他们每天都很快乐,这样就足够了。
一年又一年,我发现我们每天排放氧气的次数更加频繁了,除了不断地排放氧气还是不断地排放氧气,伙伴们告诉我:“因为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了需要的氧气就更多了。”于是我更加努力着。
那天来了一伙人,他们一直盯着我看,我开心极了高傲的扬起头,叶子快速的飞舞着,向他们展示我的优秀和健壮。那人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对旁边的人说:“就它吧!不错不错”于是他们七手八脚的用利器在我的身上划了无数道口子,让我的鲜血流进了他们的罐子中,这是什么意思?我更加茫然了
“你别怕!小家伙,他们是不会伤害我们的,你忘了?我们每天的空气可都是他们给我们创造的哩!”族长说了起来。
“哦,”我默默的点了点头。低头看了看我任在流的鲜血,不禁用手摸了摸,笑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有人在我的身上划口子,不停地划口子,听那个人说:“可是卖很多的钱,让妻儿吃饱什么的?”我想肯定是每天给我们的二氧化碳太多了,他们家人都没有吃的了,于是我更加努力的放氧气并且不断地流血,因为我知道我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报答他们。
一年又一年,更多的人们来参观我们,不免都发出大的感叹!我骄傲着,并且感谢着人类。
有天,一大堆人带着工具来,左看看右看看,拿了特别大的东西往族长的身上割,我震惊了,我们一直创造着,为什么要夺去我们的生命呢?我们和人类不是在同一片天下,在同一个地方,况且没了我们他们怎么呼吸呀!想到失去我们,人类就会死去,我的心就特别特别的疼。族长倒下了,他用泪眼婆娑的眼睛盯着我说:“你要继续创造,要加油,我老了,我愿意为人类创造财富,你要记得,不管他们做什么,都不会害我们,你看天空中的雾变得更重了,我们呼吸更好了不是吗?”我含着泪默默的点头,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对人类好。
身边的姐妹们都一一的倒下了,只留我在创造着微薄的氧气和留着零星的鲜血,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和他们一样,但是我愿意。
终于,我也死了。
我死的那么的心不甘情不愿,不是我太过于在乎我的生命,是我还想为人类创造,我还想他们幸福。我还想痛并快乐着。我还想好多好多,可是在我的血流干的那一刹那我知道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后记:上帝问我来生选择什么?
我说:“我要做树,”
上帝说:“他们伤害过你,你不恨他们?
我说:“我不,我愿意宽容他们,并且继续为他们服务和创造!”
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一试:
(一)故事激趣
农村学生脑海藏书量没有城市孩子脑海藏书量丰富,因此,以生动的故事或是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极能唤起农村学生的注意。例如教读《热爱生命》,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一人流落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节选的《热爱生命》。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乐意去学习的。
(二)疑问诱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沙漠是奇妙的,知道她也会说话吗?想知道她都说了些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优化“正课”过程——控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控“正课”课堂:
(一)优化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生再自己独立尝试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然后再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再探究,寻找到结论,发展智能。这样,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努力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也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学生乐于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达到了“我要学”的学习境界。
(二)优化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像作文中,一个好标题,一个好词语,一处好的引用等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形象激趣——融境
(一)以画激趣
用欣赏图画和自己画图的方式可以调动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林中小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这种“以画激趣”的方法,让几个“不会又不敢”的学生当众随着作者的游览路线“作画”,用琅琅入口的阅读点拔帮助学生完成了一幅“林中小溪图”,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读懂了“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来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
(二)媒体激趣
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可用多媒体展现气势拼搏奋斗的海燕、波涛汹涌的大海,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海燕的无畏、拼搏。在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可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威尼斯,亲眼目睹“开门见水”的威尼斯美景和别具一格的独孔拱桥、公朵拉、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的各种图片。在多媒体创设中,学生对课文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消除了对文章的陌生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PPT 农村 初级中学
课程改革,特别是教育现代化在我县全面地实施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PPT。之前,我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多用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如果遇上容量大,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老师要花费很长时间在黑板上才能抄写好。老师抄写得腰酸背痛,学生掌握的知识寥寥无几。而PPT在农村语文课上的使用,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展示给学生。PPT走进教室,课堂效果好,信息多、容量大、形式丰富多彩,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上出现PPT,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我省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步骤之一,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一剂催化剂。
一、新嫁娘坐轿子第一次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单个原因,是由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造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间接的因素,那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太慢,多媒体在语文课上运用太少。特别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语文教学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拓宽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PPT能把语文课堂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我县在实施教育现代化之前,多媒体在县城各学校已普遍运用,在乡镇初级中学每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只有重大的教育活动,才能用到。平时,那只是摆设,“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大部分老师,只知道“多媒体”这个词,而“PPT”与“POWERPOINT”是什么关系都不知道。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也想学习课件制作。这一想法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除了拜师困难,最主要的是课件制作好了没有多媒体教室上课江苏省在苏北农村实施教育现代化,像一缕春风,吹绿苏北大地,政府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阶段,我校老师通过自学,集体培训,外出学习,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的运用,PPT的制作,无论是县级公开课,校级公开课,都能娴熟地运用多媒体上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容量,把课文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学生。
二、“与时俱进”才能“得心应手”
语文课的多媒体“运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要精力要花在课前准备上,上课时好像很省事。可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课件制作的辛苦。语文PPT制作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以此为依托向外延伸,这一环节通过PPT来完成,就显得轻松,省事,省时,否则,内容就显得狭窄,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课通过多媒体来完成,让人感到是开放的,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它既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又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我们学习名著《水浒传》,课文中要求掌握片段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②《智取生辰纲》。老师除了“照本宣科”外,还能通过图片,甚至影视片段来展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能让学生从感观的文字到直观的影视画面,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记忆。既一石二鸟,又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课前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资料,也可以上网查询。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如:老师在教诗歌《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前,要求学生回家从网上找到朗读视频,自己在家练习朗读,再到班级参加小组PK,老师通过PPT提供朗读配音,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有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人与树之间的关系。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实践出真知
语文课运用PPT之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而PPT能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而且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教育学理论表明,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实际活动中的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课件的制作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课件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择,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语文课要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活动。因此,设计语文课件时,应力求具有广泛性与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必须使语文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课无疑应该做到形式活泼有趣,内容喜闻乐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决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语文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用而易于操作的方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参考.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94-02
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是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钟祥市新堤小学在逐步完善现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努力践行“责任没有借口,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分级逐步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课改、艺体“三头并进”,以创建“特色德育品牌学校”为契机,以构建“生命教育课堂”为纽带,以打造“艺体特色学校”为平台,奏响了学校高效稳健发展的主旋律。让我们采撷一些美丽的音符,体验播种的激情,分享收获的感动!
一、感恩德育——最是铭恩能致远
学生的德育素养,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恩情是前提,晓恩情是动力,意恩情是关键,行恩情是结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校力求让每一个新堤的学生学会接受恩情,懂得铭记恩情,自觉回报恩情。两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感恩”教育的丰富内涵、发展规律和有效形式,通过活动提升新小学子的德育素养。
学校充分发挥食堂、橱窗、红领巾广播站、教室等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读经典书籍、唱经典歌曲、跳经典舞蹈、讲经典故事、看经典影视,构建学校“感恩”主流文化,实现师生精神文化质的飞跃。学校举办了“与爱同行、感恩祖国”大型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和“学会感恩”庆六一文艺演出,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作品展……引导学生感恩同学—人人争当班级之星;感恩父母—布置感恩家庭作业;感恩家乡—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 共建美丽钟祥”社会实践活动;感恩祖国—大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把对“感恩”的理性认识悄悄内化,并逐步外显为实际行动。
新堤的学生心灵的净化来自于“一月小变化,一年大变样”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无意熏陶。让每一面墙说话,每一寸土悄语,每一棵树述说;励志警句时刻激励着学生,学生的作品记载着他们的成长;榜样的力量默默地感染着学生……新堤的学生心灵的净化更来自学校的着力引导和教师的谆谆教诲。学校把感恩教育与常规礼仪教育相结合,在全校形成“懂感恩、塑文明、守礼仪”的新风尚,使感恩教育能够常态的开展。多年来,学校还一直进行着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结合校本课程开启学生“晓恩”情结。学校开设有“感恩大自然”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生态环保方面的常识,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环保理念,并最终养成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习惯。课程以学生选修为主,由语文老师授课。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构建了详细的活动评价体系,让学生互评、班级自评、家长参评、老师总评与“孝顺之星”、“勤劳之星”、“学习之星”等“感恩”十大明星结合起来,让感恩的行为成为自发的行为,就像须臾不停的呼吸,伴随在生命的韵律之间,
二、生命教育——课改之花别样红
新堤小学的教学篇章如同书卷一一展开,让人领略其课堂教学的魅力、教育科研的引领。学校倡导立足课堂,深化课堂结构改革,向40分钟要效益,争创有效课堂,并持续深入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把比武课逐步上成常态课,把“三课”上成家常课。学校坚持领导巡课、听课、评课“三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每月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尤其注重以“三课”点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要求各位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周教研活动参与到各教研组、备课组评议讨论,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天看课,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严格执行行政会课堂教学点评制度,点评主要针对“三课”中存在的靓点和问题进行评议,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优化教学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走进新堤课堂,感受到的是平等对话、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七位教师代表钟祥到荆门参赛,喜获佳绩。每学期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实实在在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生命课堂”的模式。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生命”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一种教育形式,在“生命课堂”的实施探索中,学校力求把“教生命”和“有生命地教”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关注真情小练笔,让童心飞扬;数学教学开发趣味小活动,让智慧生长;英语教学创设快乐小情境,让生命绽放。“生命课堂”的研讨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一项项课题结题证书正是最美的风景。在新堤学生的心中,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永远为他们开放,等待他们停留,聆听他们的倾诉,让生命之美灿然绽放!
三、艺体特色——灵动校园显活力
学校不该只是孩子学习的工厂,更应是孩子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的乐园。只有营造愉悦的校园氛围,才能让学生身心舒畅,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自2012年秋起,学校迅速启动《艺体特色活动实施方案》,既有声势浩大的全校统一项目,又分年段彰显特色;既突出集体项目的优势,又展示精品项目的魅力。
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艺术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小百花竞相开放。小百花的课主要是由语数老师担任,各班级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成立班级兴趣小组。开设课程有手工、书法、美术、趣味口算、朗诵等。低年级以硬笔书法、阅读为主;高年级以剪纸、软笔书法、科技制作、朗诵为主。同时,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大百花争奇斗妍。大百花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团体活动,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学习武术,三、四年级学习竖笛,五、六年级学习腰鼓。另一类是特色兴趣小组,学校组建了管乐、竹笛、竖笛、古筝、戏曲、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美术等17个兴趣小组。
学校定期进行艺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要求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专业组必须做到“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有教案)、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学校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并要求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艺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2013年六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与感恩同行,绽放生命魅力”第五届百花艺术节。活动分三天举行,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书法、绘画大赛、“感恩母亲”手抄报大赛、“我骄傲、我是湖北人”演讲比赛、“感恩祖国”手工作品展、“十精神进校园”征文大赛以及“庆六一文艺汇演”。在文艺演出中,校舞蹈队、合唱队、京剧组、古筝组、笛子组、武术队、英语组、腰鼓队、足球队等兴趣组同学一一登台、进行特长展示。本次艺术节,12个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1500余名同学参与了各类艺术展示和竞赛活动,854个节目或作品获奖,1000多名学生获得表彰,涌现出一大批“才艺小达人”。学生们施展了才华、张扬了个性、体验了成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风采才华,凸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位。学校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们的笑脸是最美的风景。
不是每一次教育都能开花结果,不是每一种梦想都会得到强者的善待,不是每一个儿童都能被大人看见。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有许多儿童被忽略,总有许多细节被忽视,总有许多日子被虚度。从教15年来,随着自身的成长,我看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教育理想也一点点地改变:我不去想自己要成为怎样的名师,不去想世界将给我的期望以怎样的应答,而是惦记着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儿童,那些值得关注的东西,我是否看见。
教育是一种心智与情感的守望。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见每一个儿童;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未来。对我来说,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因为爱,我们会教育自己,和儿童一起成长、改变。
15年,世界在变,而守望不变。
温柔,让小树融入森林
喜欢翻看老照片,旧年的日子就像手中泛黄的线装书,拿起,放下,都是生活的味道。这张照片上的孩子,咧着嘴,在乐呵呵地笑,他的头发是一缕缕的,纠结得特别明显,而酸酸的汗味穿越了岁月,依然那么浓郁、厚重。
好吧,我看到自己的鼻子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皱,又松弛开来。就是这个小家伙,他向我靠拢过来,哦不,那是依靠,让我作为教师,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可以把梦想托得多高、推到多远。
其实,那时我还是师范生,正经历第一次实习。我没办法不注意到班上有一个孩子特别顽皮。可能因为孩子的过度任性足以磨灭所有的耐心,原班主任对这个小家伙似乎已经丧失了信心,把他归入空气、尘埃一类,上课时任他调皮。只有在课堂秩序实在无法维持时,才习惯性地愤怒着,把他拎出、罚站,也懒得废话,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育。应该是习以为常了,被罚站在众多同学的面前,这孩子没有丝毫的羞耻感。事过多年,我记不清自己在内心描绘此情此景时有没有用上一个“竟”字,可那种挥之不去的愤怒、悲凉和无力交杂的感觉,依然是那般苍茫。
轮到我上数学课,珠算。也许是新鲜吧,他没有弄出什么动静。在新授内容完成后,我让学生在下面进行拨珠练习。巡视中,我特地走到他旁边,站定,看着他练。或许是因为我的关注,他显得特别紧张,也特别认真,那黑乎乎的小手每拨一个珠子,似乎都要用上千钧之力,小脑袋随着拨珠的动作而上下起伏。不多一会儿,他已是满头大汗,时不时用手抹一下脸,每抹一下脸上都要留下一道污痕。
看着他可爱的样子,我心中再也没有先前的厌憎、警惕和同情,而是涌起一股疼爱。我拿出自己的手帕,帮他擦脸,他有些呆滞地低着头,任我抹擦。看到他的脸干净了,我收起手帕,把手轻轻地放在他小脑袋上,对他说:“慢慢练,你练得很好。”
孩子猛然抬起头来,眼里闪烁的不再是以往小野马般桀骜不驯的光芒,而是一种有些受宠若惊,更多的是信赖和感激。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用手势示意他继续练习。
自从这一次短暂的交流后,每次我到教室,他都显得特别认真,数学作业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是经常出现错误,但端端正正的字迹已经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我没想到,他还把这件小事写进了作文,语言虽不如优等生那样优美,语句也不是那么流畅,但稚嫩的文字里流淌出的真诚,还是让我着实地感动了。我没想到,就我这一点小小的温柔,就我流露出的这一点点关爱,竟然会对一个孩子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他小小的心里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如此长久的震颤!
我想,这同样也是很多老师已经模糊意识到却尚未仔细思考过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充分的理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全班几十名学生,事务繁琐复杂、千头万绪,种种劳心费神,让我们无暇顾及太多,能赶着趟完成任务已经是幸福的追求。
现在想来,认识这个孩子,真是我的幸运。初涉教坛,这个孩子就让我认识到,教师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的建筑,不是僵硬冷漠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学生。这些拥有生命活力与张力的可爱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情感,幼小敏感的心灵充满着对爱的渴望,如果教师用脸上的“冰霜”去笼罩一颗颗热切期盼的心,必然会使学生从希望走向失落,产生畏惧或逆反的心理,给教学造成障碍,从而使需要情感交流的教育更是难以进行。
后来,我实习结束,这个孩子在大家微微惊异的眼神中走近我,请我与他合影。我闻到他头发的酸味,也瞥见周围老师、同学脸上漾起的微笑。我知道,昔日带刺的灌木,已经开始融入森林。
蹲下,是别样的风景
正式成为科任老师、班主任后,即使身处象牙塔中,我依然不断见识到生活的残酷。有一些孩子,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过着花朵的生活,而是小草般生长着。
小浩是刚刚转来的,一脸倔强。这个家伙总喜欢折腾出动静,不,是很大的“浪头”。别人不小心碰了他的书本,他揪着人家的衣领就揍;老师上课正精彩,他会拿着自己制作的飞机之类,露出八颗大牙放肆地大叫大笑。如果有任课老师实在受不了他的种种言行,忍不住批评他几句,他会咆哮着虐待桌子、凳子……
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呵斥与训话显然无效,听之任之更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我开始试着了解。原来,他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早就离异,他从小生活在保姆家里,由保姆一手带大。保姆一看就是个善良的女人,但终究不是小浩的母亲。小浩顽皮不听话,保姆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流泪,等小浩一阵脾气过后,再默默清理“战场”。母亲每年看望他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了生计,太忙。父亲已经组建新的家庭,根本无暇也无心顾及他。
这个小小的孩子,承受着怎样的无知无情、怎样的荒凉冷漠?他小小的心灵世界,又是怎样的孤寂与冰冷?别的孩子可以在父母温暖的怀中肆意地撒娇,可以在父母关切的目光中欢快地奔跑。同在这个年龄,他能拥有这些吗?
于是,小浩的外表变得强悍,全身长满尖刺,随时都能进入“战斗状态”。他的做法,经常让我烦恼;他的样子,总是让我暗暗心疼。此时,我已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儿子的一些言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从正面理解小浩:他的乖戾,可不可以理解为缺少亲人的关爱,需要温暖?他的强悍,可不可以看做是渴盼心灵的温柔,期望呵护……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保卫儿童,为他们每一个人缔造无限美好的命运——这是我的头等大事,是我的职业义务,而最主要的——这是我的使命。”
我不是教育家,也没有能力保卫每一个儿童。也许,我可以闭上眼睛,塞上耳朵,离开这个“战场”,获得暂时的宁静,直到下一次爆发,再继续离开。
但我终究无法离开,因为我是他的老师。我有保卫他的权利和义务,必须让他远离挫败、自卑和阴郁的悬崖。总有一些孩子更需要帮助,老师能做的也应该做的,至少是微笑、倾听,伸出手拉上一把。
以“我很可怜你”的语气与他对话吗?不,这个聪明得近乎敏感的孩子什么都懂。他的种种“嚣张”和“乖戾”,只不过是为了在全班同学中凸显自己,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独。
如果我无法同时保卫所有孩子的童年,那么,就让我先来保卫他这一个吧。
保卫童年,是一种走近和走进。走近,并肩携手;走进,荣辱与共。
就这样,在盛满阳光的讲台边,我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摇摇欲坠的鸟窝,断翅的飞蚂蚁,歇息的蜻蜓……甚至是沾满泥土的新鞋引来爸爸的呵斥。和他们一样的童年,一样的顽皮、欢笑与无知,引来他的阵阵笑声。就这样,我带着自己的童年,很快也很容易地成为他的“自己人”。走进他的今天,走到他的童年。他开始信任我、亲近我,凌厉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有事没事总在我身边转来转去,讲他有趣的故事,讲他最近创造的“神仙水”(一种各色颜料调出的浑浊的液体)的妙用……渐渐地,我仿佛听到了冰川开始消融的声音。
就这么幸福,我用一颗母亲的心,静静期待一朵花的绽放。
也许,就在期待萌生的那一刻,花朵已经开始绽放:上课前,踮起小脚拼命跳跃着擦黑板的身影;课堂上,微蹙的眉头和高举的小手;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耍欢蹦的笑声……
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他慢慢挪了过来,手上还拿着一本书。我笑眯眯地看着他,他小小的脸涨得通红,鼻尖沁满细碎的汗珠。小小的手打开书本,里面是一片叶子——枫叶,校门口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枫树叶子。看得出,这片叶子住在书本里已经很久,生命的脉络清晰可见。
凝视着手里的叶子,从这生命的脉络里,我无比切近地触及到他内心的温暖,就像枫叶渐渐浓郁的红。
仿佛储存着太阳的颜色,仿佛对天空的向往,那片叶子上,分明藏着一个孩子的梦想。
我蹲下来,看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孩子,我慢慢来,在大地之上,无论是花,是草,都是美丽的风景。 孩子,我蹲下来,让我们一起构成别样的风景,我看见,你看见,这世界多么亲近。
我骄傲,我有快乐的童年
到了今天,我依然珍惜那些来自高处的认可,比如荣誉,比如奖励,比如进步的机会;我依然重视那些源于社会的规范,比如分数,比如等第,比如发展的可能。但比起这些,起码,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有更加值得我为之付出努力。
我觉得,教师应该甚至必须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拥有值得回味的童年,进而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建设生活。否则,教师职业还剩下什么呢?
你看那些正端坐在教室里琅琅读书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还剩下什么?我不禁要去想一想,我该给他们带去一些什么?
又一个秋天来了。生长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孩子们,当然并不缺少欢笑,可何曾享受过我们当年无拘无束的欢愉?春夏的脚步已悄悄溜走,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近秋天,走进秋天的热情与平静、丰足与淡然。要不,就让一节美妙的课,从校园开始?校园里的植物中间,藏着秋天的足迹,藏着自然的美好。
我不知道对孩子们来说,教育算不算得上盛宴,不过于我而言,让孩子们吃上新鲜、温热的粗茶淡饭,开开心心地发现生活中、生命里的一处处小惊喜,是更为重要的。如今,有人叫它们“小确幸”,细微的、确实的幸福。
这次的“小确幸”,内庭院见。教学楼下的内庭院里,树木虽然不多,却在激情演绎着秋的浪漫。我刚刚从外校调过来,这个班上65个孩子的叽叽喳喳声层层密密,像秋天的果实鲜丽地挂着。
“真美啊!”“这叶子好厚实啊!”“我真想摘一片下来,做成最心爱的书签!”“这儿还有桂花开过的痕迹呢!瞧,还有一点点黄缀在枝干上,我都仿佛闻到桂花的香味了!”“一片叶子就像是一滴大大的雨点,好看。”……
我喜欢听孩子们讲述,讲述世界,讲述童年。此刻,他们讲着秋天,其实,就是在讲着自己,仿佛秋天是最美的乐章,清澈的钢琴声在高高的蓝天下流淌着。
孩子们的童年就在这一片片被秋风裁剪出的树叶中间,流淌出诗情与画意。
我希望,我带着他们,有一天他们会为自己快乐的童年而骄傲。
带孩子们放一次风筝。孩子亲手制作风筝时,让他们咧嘴而笑的,不只是手工制作成功的喜悦,而是游戏的体验、生活的经验。阳光下放飞风筝时,他们奔跑,他们欢叫。让他们愉悦的,不只是飞向天空的风筝,更是他们肆意飞扬的心。
和孩子们去看学校围墙边满树的白玉兰。他们会很矫情地嚷嚷,要把这些白色的小精灵带回家,放到冰箱里,说是能保鲜,到明年春天,再把花儿放回树枝上。不管他们清不清楚花儿的荣枯盛衰就是生命的轮回,人为的保鲜意味着强迫与摧残。但此刻,整个春天已经珍藏在他们小小的心中。
阿莫纳什维利在《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高呼:“我所关心的事就在于,帮助儿童丰富童年生活的经验,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童年生活经验愈是丰富多彩,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人类经验的翅膀。”
儿童的成长是牢牢地根植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局限于教室和家庭的真空状态里,必将禁锢儿童的童真、童心、童趣。作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母亲般的目光静静地看着他们,站在大地上,向着天空,生长。
我要让他们看见,梦想可以长多高,能让他们到哪里去奔跑。
回首,那是一片眷恋
小学六年,一个大大的循环,在人生中很快就过去了。仿佛一眨眼,就从最初的陌生、试探、碰撞,快进到最后的不舍、眷恋与回望。
这是我与每一个孩子的六年,每一个日子都成了彼此间快乐的诗行。其实,这些小家伙有时也并不是那么可爱,他们出了无数的幺蛾子,生生逼着我从一朵柔弱的花,长成了一棵树。
毕业前夕,我在全班朗诵了席慕蓉的一首诗《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我不想煽情,情感却总是扑扇着翅膀。那雀儿出笼的喧闹,一下子静了下来。流水般的吟诵声里,是孩子们不平静的心情在流淌。过往的那些日子,平凡得叫人无法记起,却静水深流,润物无声。经常,我把读到的好文章折叠在那儿,然后,在某个早晨或下午,抑或是即将放学的傍晚,给孩子们读一读。我动情得抑扬顿挫,孩子们沉静得起承转合,那种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就在倾诉与寂静中奇妙地发生了。这些小家伙该有多调皮啊,这一刻,他们凝神谛听,让我体会着老师的幸福、骄傲,感觉到这一切是多么值得。
我不善于跟人谈话,更不擅长虚构,所以,从不刻意去讲故事给他们听,只是在语文课上,讲到李白,就说说李白喝酒的故事;讲到李清照,就谈谈她和丈夫赵明诚真实的传奇……我特别喜欢看人物传记,因为自己喜欢,就讲给他们了。我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和喜欢我的喜欢,没想到很多孩子就因为这些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喜欢上了语文。
我带他们去春游、秋游。每次带他们出去,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他们像什么呢,冲出笼子的小鸟?挣脱缰绳的野马?蓬勃生长的野草?都像,又都不像。那一刻,他们是真正的孩子,属于春天的孩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置身于一群孩子中间,我感觉自己也成了一个让沧桑岁月无奈的儿童。
日子望起来太远,走起来太快。终究,到了离别的时刻。孩子走时,一声“再见!”也许觉得声音太低,他回转身来又道一声。转身的瞬间,眼角隐隐的泪光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不舍,那是一片深深的眷恋。
眷恋什么呢?仿佛就在昨天,我是那么恼怒小家伙的调皮,他们是那么郁闷于我的批评。
真的,我清楚得很,我的嗓音很好,因此有时的训斥颇为高亢;我缺少变脸的特长,所以不耐烦时也显得特别真诚。这些,难道不是令人刺眼、刺耳和惊心的吗?
很多时候,如果我压抑恼怒,个别孩子是不是能放胆在课上打一个盹儿?也许,一个知识点并没有孩子的健康重要。如果我让自己平和下来,是不是能和学生一起徜徉在静好的城堡?
其实,我更知道,自己是不能完全做到的。我仍将难以完全抛掉训斥,那些瑕疵就像墨水沾在我的脸上,我无法视而不见。我仍将难以习惯强颜欢笑,恼怒会向学生传递真实的信息,我无意隐藏自己的想法。我仍将难以保持阳光灿烂,内心的云彩并不总是白色,乌云的涌动,可以不孕育雷霆,我只希望它能暴露在阳光下,它过后,阳光更加明媚。
我是教师,无意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刻意装扮得庄严而慈祥、深刻而幽默,无可挑剔,无可指责。但我心中始终怀有他们,始终惦记着他们。
与每一个学生的六年,他们又何尝不是每天迎接我的新的教育生活的65只号角,催促我,激励我奋勇向前。他们时刻提醒我,在教育的原野上,我来过,我爱过,我培育过,我幸福过……
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见每一个儿童;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参与的教育未来。
在爱里,我们会看见教育,看见整个世界。
这世界,因爱而改变。
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