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技小发明论文

科技小发明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1 10:11: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技小发明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科技小发明论文

第1篇

自1996年张倩同学发明的作品《按摩磁疗保健火箱》获第十五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后,陆续有近四十余件小发明、科幻画作品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的奖励,其中郑苏升同学的小发明《方便担架》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朱莹、粟果莎俩同学的科幻画《空中行走的雨伞》《森林虫的克星》获三等奖。学校也多次荣获省、市、县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05年4月被授予市“十佳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同年5月荣获怀化市“科普文明大院”光荣称号。2005年1月学校被评为怀化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6月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学校,2007年10月学校被授予沅陵县“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光荣称号。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鹤鸣山小学,看看同学们的小发明吧!

方便担架

郑苏升

在抢救伤员、危重病人的时候,都离不开担架。虽然担架的种类繁多,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要把病人从担架上抬到病床上去,往往很费事,不仅延误了就诊,也给病人带来了不小的痛苦。

为了使担架功能更多,使用更方便,同时减轻伤病员的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我在原担架的托布距侧边约三分之二的地方安装了一条拉链,通过拉链的拉开缝合使担架分离’(如图一、二)。

为了使担架的功能更完善,在担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可以充气的气袋,做枕头或抬高双脚之用,同时再配备一个气筒放置在担架手柄的空管处(如图三)。

改进后的担架能够很方便地把病人抬到病床上,特别体现在遇到危重病人或肢体骨折、腰椎骨折病人的时候。它不仅能节省搬运病人的时间,减少搬动的次数,也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该项发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工程学二等奖)

(辅导老师:张春晓)

会变脸的保暖烘罩

李毅恒

日常生活中,许多用具季节性较强,如电风扇、取暖器等,不用时拆卸、收藏比较麻烦。针对这一问题,我产生了拓展它们功能,达到一物多用的念头。

我的基本思路是:研制一种适合家居需要的组合装备,使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功能多、适用性强,能满足家居活动的多种需求,运用创新性原则和相关知识,结合家庭需要设计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功能多的家庭工具。

第2篇

在教育教学软硬件上的对比,旧的传统教育媒体如;黑板、粉笔、文字印刷教材、教学图片、实物教具与模型等较为简单可视可触的教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媒体如:计算机、投影、动白板、U盘、电脑语音室等等转换为可视、可听、可动、图文并茂、动静兼容、声色并举、资源共享的立体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旧的传统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教与学中信息交流占据优势,教学方式现代化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有针对性的学习,极大丰富了知识面的感观认识,形象的生动文字和画面,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意、亲闻其“味”、亲触其“体”。使学生增大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教师教学资源的收集、教学课件的制作,利用网上交互功能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双向视频等系统共享优秀教师的远程讲授及辅导,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优势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进而成长为具有探索求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优则先行,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趋势,传统单纯的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除专业外相关其它学科不同层面的知识。自我校1994年以来就正式把第二课堂列入校本课程来开发,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科普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乐于探究动手和动脑的学习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主题来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几年来,主要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形式有参观、讲座、学习、竞赛等。有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认真学习并掌握先进的并富有创造性的美育科技,具有现代美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突破原有的单一的绘画、审美、创作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学习新颖高超的美工科技技巧,努力走出一片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天地。通过美术教学将各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美术知识过程中逐步产生对科技美术知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与学生一起互动互学,提高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及工艺制作课中,倡导搞科技小发明,明确科技小发明是智慧与实践的结晶,是为将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给我们教师带来方便和生机。从2001年开始参加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大赛,当时的重点放在学生绘画作品上,教师着重从作品的形式、作品创新点出发,努力挖掘学生在构图上、在色彩上、在内容上的突破,为了参展而参展,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较为喜人的成绩。每届参观回来的教师都做了参观汇报总结(特别是大会展示的科技小发明),经历了几届大赛并从中得到启发,总结当前展望未来。正好我校开展远程信息教育的学习,力推在教学上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多媒体白板学习使用等带来契机。努力思考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突破――为什么我们不能结合教育信息化把美术教学换角度去正确引导学生呢?例在学习美术中把(美术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相加教学,开创一种新课型。根据理念于是制定了:一、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在专业课程的主阵地上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动手实践活动。二、与校外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结合,有计划地开展科普讲座、参观考察、科技(绘画、技能)竞赛、创造发明、作品展示、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等形式多样的科普、科技活动。三、着力创设科学普及氛围。每班办好“科普小报”和“科技角”、宣传栏等科普宣传阵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让学生接受科普知识的熏陶,并促使学生投入到自我营造的科普氛围中。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级科技竞赛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展示他们的科技素质。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活动节,每周三下午设定科技活动日,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考察、小创意、科幻绘画等竞赛,并建立起严瑾完善的检查、考评、奖励制度,以提高科技活动的实效。为了计划得到更好的实施,老师们利用在第二课堂或手工课中都展演并讲解科技大赛上的作品、花絮、各种小发明的照片、模型逐步展示给学生观看,同时给学生传播现代美育科技精神和搜集现代科技美术信息及小发明最新信息。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科技小发明的熏陶。教师不定期的收集古今中外发明家的事迹介绍给学生丰富他们文化艺术底蕴。例如: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2](英语: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申报了两千多项发明专利权。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又如:美术大师列奥纳多? 达?芬奇[3] (1452-1519) da Vinci Leonardo 全名列奥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等。他发明的自制巨飞行器,设计织布机磨针机器、医疗机器、兵器等、还绘制了一套人体解剖图解,至今仍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假设一下当时的信息技术有现在发达,世界科技又将是怎样的呢?

机器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g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和技术手段,并且成为世界各国竟争发展的科技前沿之一,研制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似人类行为、智能、情感与基本操作功能的人类型机器人,这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一直梦魅以求的。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新课型的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技术含金量不算很高的“机器人”上,教学中反复放学生最感兴趣的机器人录象及设计图给他们看。例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发他们搞科技小发明的意念,并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动手,从身边做起,注意观察生活学习中的点滴。给学生提出一系列可能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你们想让机器人帮助你做什么呢?机器人还能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呢?你们学习生活中还有什么要解决的等等。系列问题的提示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机器人感悟。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做起,可利用现有儿童机器玩具特性,对其深入研究,对损坏的可进行部件拆改,大胆的尝试改进,培养学生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通过一系例的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聪明才智与社会科学实践相结合,艺术与科技相互动,将对社会科技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

第3篇

一、活动主题

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二、活动日期

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2月13日

三、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1.启动仪式:

11月25日,国旗下讲话,简要传达活动方案,宣布科技节开幕。

责任部门:教务处    

科技节电子屏“泰山实验中学2019年科技节”、“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责任部门:团委

(二)系列活动

 1. 主题班会

全校各班召开一次“崇尚科学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观看科技小视频(网址另行通知)。

活动时间:11月 25日下午第八节班会课

责任部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

    2. 科普海报、科幻画绘制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年级每班选送2—3件作品

    绘制要求:作品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内容应反映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现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版面设计合理,图文 并茂。参赛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开的纸质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在正面显目位置写上作品标题,右下角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上交时间:12月 6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初一级部及美术组

3.生物小制作

活动一: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培训

参加对象:初二年级各班

活动二: 参加对象:初一 — 初三年级每班选送3件作品。

作品要求:生态瓶、生物创意拼图(初一年级)

生物模型(初二、初三年级)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及负责人:教务处 生物教研组

    4. 地理小论文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初二年级每班选送3篇作品

    论文要求:观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针对发现的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方式写一份小论文(不少于500字)。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  地理教研组

      5. “高空落鸡蛋”擂台赛

活动内容:如何让一个生鸡蛋从3楼落下摔不碎。

评价参数:(1)摔不碎(2)所用包装材料质量轻(3))所用包装材料体积小。

    参加对象:初三年级每班选送1—2个方案。

    上交时间:12月 5日第八节

责任部门:教务处  物理教研组

6.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12月10日下午(具体时间协调),泰安市科技馆组织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展。

责任部门:泰安市科技馆 教务处

(三)闭幕式

2019年12月16日,升旗仪式,宣布科技节闭幕,颁发各项目单项奖、“优秀组织奖”。

责任部门:教务处、团委

四、评奖方法及宣传表彰

      1. 各类活动设单项奖:每项比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分别奖励砥砺攀登卡学分5分、3分。

2. 团队设有组织奖: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节活动的班级,将评选出最佳组织奖若干名,颁发奖状;最佳组织奖评选办法:以班级为单位,每参加一个项目或上交一件作品赋分1分,项目或制作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5分、3分、2分,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10分、8分、6分,按总分高低排名取前若干名班级评为最佳组织奖。

3.各类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评选“百名小小科学家”,表彰发给作者荣誉证书及奖品。

4.通过校园网站、橱窗等多途径展示在科技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作品。

      5.选送科技幻想画、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成果一等奖作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评比。

6、表彰区第?届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及个人。

第4篇

一、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和无线电兴趣小组。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化,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

学校实验室在建设、发展、使用的同时,相应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学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科学实验室卫生制度》、《科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不仅张贴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类帐册齐全,并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

三、继续强化管理,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帐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帐,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竹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对实验教学继续落实两抓:一抓“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抓“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将实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工作和整体评估中。评估的内容为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记录、实验效果、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存放教师业务档案,汇总到教师月考中。通过思想引导和过程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经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不断优化。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的活力,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用系统论观点,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并且不断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研究和评价措施无疑成为推动实验常规化的动力。

五、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师、学生科学实验研究成果。

第5篇

关键词:物理科技活动;科学素养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历史和时展证明,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国家兴旺之本.尽管对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理解,但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1]在科学教育体系中,自然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开展物理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學教育中的科学过程主要是指在一般的科学研究中,那些普遍适用的系统化的操作步骤,一般来说,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分析与论证等基本环节.事实上,“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真实的科学探究,虽然二者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面向人类已知的知识,强调的是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探究自然界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而真正的科学探究是面向未知的知识,它更重视结果,即发现新知识.所以,在科技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究,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探究习惯,更理性地看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所形成的知识,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探究问题:根据给足的电源、两个小灯泡、一只开关、若干导线等器材,请画出尽可能多的电路.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自发地将所画的电路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展开讨论.

要求1:把黑板上错误的电路图找出来,并说明理由.(因学生展示的电路设计有可能存在短路、断路等情况)

要求2:把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的电路合并后保留一个电路.

要求3:把余下的电路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活动结束时,笔者当堂进行检测,掌握串并联电路特点并能正确识别电路的串联、并联的学生达到86%.[2]

2通过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最终都要以观测或实验的事实为准则,只是实验(试验)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所以实验(试验)的观点、方法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

物理课本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只是按单一方法进行,只达到会做的层面.由于学科教学的时间、任务的限制,往往也只能如此.科技活动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广阔空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针对一个主题,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揣摩、探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加以探究,最后选出你认为最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匀变直线速运动》这个实验在课本中使用的是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活动中,有同学提出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充当频闪照相机来研究的方案.本校实验室没有配备频闪照相机,访谈中得知,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频闪照相机,他仅凭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和打点计时器都具有等时记录的特点想到这个方法,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学生创造性.难能可贵的是,其他同学想到在路径后面上放上刻度尺就很容易解决了距离测量的问题.随后的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在小车顶上靠刻度尺一侧固定一个指针,就可以减小因拍摄时视角引起的长度测量误差.

3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再现知识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家们为获取物理知识所做出的真实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物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含有静态知识体系──科学规律、成果;动态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前者给人以知识,而后者给人以创新的智慧.离开了历史背景的单纯的物理知识只能使学生觉得枯燥和深奥.若能通过具体、生动、可靠的历史事实来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物理奥秘时那种科学创造的与激动,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大量的“科学足迹”栏目提供了丰富的物理学史资源.此外,在科技活动中,开设了《“偶然”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讲座,让学生感悟到灵感的美和科学探究中美的灵感来源于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生活的敏锐观察.《擦肩而过的发现》让学生为科学家痛失重大成果而惋惜,同时也为他们的不懈追求精神而感动,理解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失败”的价值.在教学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后,介绍物理史上“十大最美实验”让学生感悟实验的魅力.《量子力学的“英雄时代”——一张震撼的合影照》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科学发展“井喷”时代科学巨匠们的卓越贡献……让学生在科学史的海洋中,感悟科学的美,培养对科学探究的情感,形成科学探究的价值追求.

4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的活动课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鼓励和指导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们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能够充分认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与科技教育紧密相连的活动,如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每年的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开展的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如机器人、航模,科学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都是科技活动非常有效的活动方式.

科技发明小组的潘胜勇同学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拔取移动插线板上的插头时,往往要用双手,有时很不方便,经过仔细琢磨发明了“可单手拔取插头的插线板”,此项发明荣获重庆市少年儿童发明金奖,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5通过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STS教育本身是以科学素养为出发点,正确理解和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和谐,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和价值判断.所以,在物理科技活动中,开展STS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开展STS教育.让学生理解在物理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物理学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学习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时,将这样的观点渗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没有望远镜的发明与改造,人类就无法观看到遥远的天体,将大大限制物理学家对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万有引力的发现和引力常数的测定,使得人们能够计算出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的天体.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思考,去感知科学和科技的互相推动的关系.在第5节《宇宙航行》后,教材给出了《航天事业改变人类的生活》材料.这份材料重点介绍了航天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广播给人类带来的改变,航天育种对农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在材料的最后,编者介绍了近年来,有的国家试图在大气层外部署武器,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政府的立场,写出综述,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投身航天事业的激情.

开展物理科技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方面.

参考文献: 

[1]蔡铁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M].科学出版社2005:3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担负起这个神圣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充分开展中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从事中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结合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实际开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科技环境熏陶课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儿童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儿童学习入门的先导,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先决条件。在科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科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鲜明、直观的实验既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奥秘不断的探索精神。根据学生生性好动,喜欢自己动手动脚,什么事都想弄个明白这一特点,在科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充分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了解、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题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布置同学们用自备的塑料(木)梳、塑料(木)尺、碎纸屑、气球、毛皮等材料,试着摩擦产生静电,并宣布看谁能用尺子、梳子等材料吸附起碎纸屑,比比谁吸得多。顿时,兴趣小组竞争的气氛来了,结果有的同学的材料能吸起纸屑,有的不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很容易就懂得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同时也明白了正负电子,及如何有效的摩擦起电。可见,加强重视课堂实验,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效果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能力。

科技环境的创设要求学校的布局要具有科学性,如校园园艺设计,花坛的设计,教室的采光通风设计等,校园垃圾的处理,节能环保,节约水电方面。再者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途径,如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长廊、标语、教室张贴画、手抄报等,宣传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张贴一些反映“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让学生树立起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意识。

二、课堂内外相互渗透,以科技育人润物无声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技创新意识,还需要在课堂、课外活动中同时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教师既要注意课堂知识的教学,又要考虑到活跃课堂气氛。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适时地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事物、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如,在开展“植物的叶”主题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我们在课堂上就安排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的叶子,并在尽可能不损坏花草树木的前提下采集一些植物叶片做成标本,要求学生比一比,看谁做得最美,并挑选出做得好的作品贴在学校橱窗内,供大家欣赏。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同时,感受到动手实践取得的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

学生的探索欲望来了,科技意识就有了。在学生中开展以“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小论文、小调查”的“五小”行动,在“小制作、小发明”中,有的学生做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颇具新意的作品。如方便拾球器,不仅可以捡乒乓球还可以捡羽毛球,还有地震模拟报警仪、长臂摘果器、家用清洁器等等,学生在做中运用科学知识,用科技来指导制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得到他人的认可,消除了“发明创造只是天才的专利”的思想,从而体验到了非比寻常的成就感,明确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能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我们就是一个小小发明家。这对于学生来说,绝对是他们继续进行创新的一股不竭的动力。

学校每学期还举办如“奇思妙想展示会”“小小新科技”等多种多样的科技评比活动,这既是一个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信心。

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兄弟学校进行参观,相互交流,或是走出学校,踏上社会进行参观、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科普和创造发明类的书刊杂志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身边发现科技学习科技的机会。

四、家校社会齐心协力,共助科学活动齐飞

要让学生展开科学创新的翅膀,去搏击科技的长空,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开展的“拜拜!污染”活动,明确了各种污染的巨大危害,提醒亲人朋友要尽量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室内多开窗通风少用空调等等环保节能的行为时,如果得到的意见是“赞一个”的,那么这个活动的开展就算是成功的,活动目的达到了;但如果得不到亲人、朋友的支持,对于青少年来说,将会是一个分力,这个分力将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行动产生脱节,最终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减少!

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从点滴小事,家庭琐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科技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幻想,去尝试,哪怕做错千百次也没关系,在错中孩子将会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第7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技意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

一、课堂教学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1.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例如,在学习合成氨工业时,除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合成氨的原理、设备和工业流程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化肥对于现代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合成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比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与制备后,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氯气刚发现不久就被用于制备化学武器,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改造世界的手段,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及人类,具有双重性。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烙印,科学必须为正义的事业服务,必须同邪恶、同封建迷信作彻底的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

2.结合教学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例如,讲氧气时可以介绍燃素学说是怎样提出的,这个错误的理论为什么当时能得到许多科学家的承认?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时应当燃素学说,为什么真理就在面前而普利斯特里却没有发现真理?而拉瓦锡是怎样利用氧气的发现了燃素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这一曲折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教训,从胜利中得到启发,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很有启迪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必要的化学史实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可以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介绍我国不少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为改变祖国的科技落后作出努力,为世界化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些,无疑会使学生受到尊重事实、独立思考、一丝不苟、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等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和献身事业,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3.加强实验教育,提高实验素养,增强动手能力,训练和培养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的训练。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可以增加实验内容,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大力改进实验,鼓励学生自制实验装置及用具等,从而增加学生的训练机会和效果,缩短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通过实验,切实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以及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广阔天地

1.组织科普讲座。法拉第就是从听戴维讲科普课而进入科学殿堂的。可以请专家教授介绍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我国或世界新科技成就及动向,介绍环境污染状况及防灾减灾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

2.组织参观和调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科技成果展览、污水处理系统、环境监测站、重大事故现场、现代实验室等,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如本地区水源污染状况调查等,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3.开展小发明活动。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进行小发明活动,如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自制旅行冰袋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进学习兴趣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增加学生的科技竞争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小论文,总结知识,训练他们的科学表达能力等。

三、教师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关键

1.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教师应该挖掘隐含分散在教材中的科技意识教育内容,去整理提炼,从而成为训练科技意识的好题材。在搞小发明、小制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制订实验计划,有时还需限制药品用量等,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反复试验,直到成功为止,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2.努力创造条件。教师和学校应积极做到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为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

3.改革考核制度。教师在学期年度考核时,应适当考虑参加科技活动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使学生有成就感和保障感。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世界上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 科技校本 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而实际生活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的实质就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活动课中的实践能力只要包括实验能力、制作能力、调查能力,以及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实验小学是浙江省示范学校,学校共有学生1300余名,教师员工100人,有着近百年的建校史。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学校在开展课堂内外科技活动和发展学生特长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在科技教育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坚持“以文化立校、以科研兴校、以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实践的能手。因此,学校除了坚持游泳体育传统项目外,着力在科技教育方面寻找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我校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将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之中。

一、强化科技教育的意识,塑造特色文化

1、提炼办学特色的精神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教育资源,在师生中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之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品质,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逐步锤炼为学校的办学精神。实施学校科技教育,不仅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

2、进行校园可视文化建设。对学校文化设施、学校形象、艺术景点等进行整体规划,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展示学校特色的园地,形成浓郁的特色氛围。

3、每次综合实践活动都有预案。我们学习了大量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科技活动方案,邀请温州实验小学的实践活动课老师,指导学校老师们如何设计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并把学校曾经开展过的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银溪母亲河―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共绘绿色春天―“春蚕杯”系列科普活动》等作为范例,供教师们学习和参考。

其次,我们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和科学辅导老师设计和撰写以“生物和环保”为主的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并对已实践过的优秀科技活动进行整理和整合,我们的师生通过探索,写出了不少富有创新色彩的科技活动方案。

二、科技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计划

按照学校科技领导小组工作计划,平时按计划每周星期三下午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具体活动时分为九个社团:小发明社团、物理兴趣社团、化学兴趣社团、生物兴趣社团、科学小论文社团、电子计算机社团、科幻画社团、七巧板社团、电脑网叶社团等。每年十月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和宗旨:展示青春风采,弘扬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素质,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次机会、展示一技之长、提高多种能力、培育一代新人。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实现科技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是拓展了学科课程设置,开设了6个学科论坛,编辑出版了校园社团、自然科技、温州人、民俗传统四套校本教材,教师个人及群体开设科技选修课程10多门,组织科技活动20多项,四位专职活动课教师参与了校本科技教材的编写,95%以上的教师参与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相关课题的研究。二是强化了科技教育元素的挖掘,将隐藏于教材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人文精神培养等内容显性化,数学组“用生活经验建构数学模型”实验,使往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理化生组的“强调手脑结合、把实验带回家”的教学探索,让学生产生体验与感悟。三是丰富了科技课程资源,形成了30多堂创造发明的系列讲座,开发了多个科技教育多媒体课件,录制了1个科教宣传片。四是探索出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三抓三渗透”模式,“三抓”即抓学科教学,抓校本选修、抓学生学生实验;“三渗透”就是在“三抓”过程中实施思想渗透,使科技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施内容渗透,以增加学科教学中的科技信息含量;实施方法渗透,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自觉革新。

三、让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编写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对这些科技活动方案进行筛选和修改,针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选出了10篇优秀的主题系列科技活动方案,编写《实验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完成雏形,形成科技活动的系列化。

(2)实践科技活动,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