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评职论文

教师评职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1 10:11: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评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评职论文

第1篇

教学质量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所形成的教学效果价值观的反映,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即学生获取的知识、产生的能力等变化与整体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高等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单纯地体现在知识传授的能力上,还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传递,因此,教学质量的评定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定是教师评价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标准,正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捕获,然后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整个教学过程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此为根据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造、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机制能够使教师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传承效果,提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在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教学质量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体系在观念、标准、人员配备、实施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评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质量评定缺少科学定位,教学质量评定的定位体现了评定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只有具有了科学的评定方法定位,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传统的评定方法通常定位于对教师的测量和鉴定,并将评定结果与评职、创优、奖金发放等挂钩,它完全将教师置于被监管的被动地位,使得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忽略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忽视了教师工作的个人风格和特点,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压抑教师潜能的发挥,存在着错误导向和扼杀创新的弊端。

2.2教学质量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教学评定的片面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评定内容主要关注于课堂教学,着重于对教师基本功的考核,如授课过程中表达的清晰与否,重点是否突出,教师语言是否流畅等,传输知识的效率和能力时主要的评定标准,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个性、创造性和人格魅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第二,教学质量评定主体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忽视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主动性。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上成为教学主管部门对师生进行的单向评价。但在缺少师生广泛参与前提下的教学质量评定所产生的结果很容易让人产生质疑,而且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3传统教学质量评定过于看中量化分析,缺乏定性判断。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广泛,包含知识质量、能力质量、全面素质质量。其中很多因素很难用数据进行量化,而现今的考核评定方法过分看重数据,把教学工作过程分解成各项可测指标、每项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再把权重按照一定的法则累加最终形成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终分数,不能量化的因素没有办法添加到教育评定体系中,导致了这种评定方式湮没了教育科学的文化性格、人文特性。

2.4教学质量评定缺乏完整反馈系统。

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定机制大多具备行政色彩,评定过程自上而下实施评价,教师、学生、院系在评定的运作上均处于被动地位,其反馈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处理。并且在评定系统中,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多处于滞后状况。对反馈信息缺乏合理的处置方式,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授课教师,使得该过程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准则的探讨

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定应坚持如下准则:

3.1教学质量是教师素质

教师的知识,技能的功能和性情,也强烈地受到评估制度的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强调目标的人本化、主体的多元化、视角的综合化和方法的科学化,是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改进工作的综合体系。教学评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不应该只把其当成监管和甄选教师的手段。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时,首先应明确教学质量评定的定位。

3.2在教学评定过程中应该按照多种复合性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其中应该考虑到知识传授的过程、思想引导的方法、能力培养的手段、性情陶冶的影响、心理调适的能力等因素,不能单纯地用课堂教学过程去评定;整体的评价过程应该体现灵活性,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形成教师教学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3.3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要看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长远影响

特别要考虑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以此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整个教学质量评定过程要体现学术的民主性、教学内容选择的自由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3.4教学评定应该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学校与教师双方应该相互协调

第2篇

“缄默知识”概念是由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拉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也被译作隐性知识、默会知识、暗默知识等),他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而内隐的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一类知识。“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我们可以说,我们一直隐隐约约地知道我们确实拥有缄默知识。”渡拉尼由此提出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通常认为,缄默知识源自个人的亲身体验,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内居性的特点,与个人信念、视角及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密切相关。人们常说的经验、直觉、秘诀、预感等都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

缄默知识的理论,近年来对国内教育教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闻评论领域,它也比较有效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教学和业界的一个问题:评论写作是可以教会的吗?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指出: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这句话也完全可以用在新闻评论的教学上。

新闻评论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是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授,例如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结构、语言,讲授这些环节必须遵循的原则、分为哪几种类型、与其他体裁的区别等,同时举出一些典范评论作品进行分析、综合和条理化,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向学生展示新闻评论的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即强调格式、套路。但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重视显性知识传授的结果是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磕磕绊绊,仍然写不出、写不好。在新闻业界,也有大量的实例表明,没有经过新闻评论写作专业训练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样可以成为专业的评论员。这使人产生新闻评论写作知识无法言说,写作技巧不必传授的错觉。

孟子云:“大匠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在新闻评论的课堂上,笔者常常感到,新闻评论写作中总是有那么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字讲出来的东西,它们存在于选题、论点的提炼、结构的形成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影响着写作水平。它们依附于个体的体验,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产生。这些事实上就是新闻评论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缄默知识。传统教学的问题正是出在忽视对缄默知识的开发和显性化上面。

评论教学中的缄默知识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情境的依附性,总是与特定的写作任务情境联系在一起,是对某一问题或任务情境的一种直觉综合和把握,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表达和运用。二是非逻辑性,它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明确的逻辑推理与说明,通常是对评论对象的意会。三是强烈的个体性,它是一种或许连知识主体自身都未必能够清晰表达的知识,无法在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普遍性地传递。有学者研究认为,缄默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一种领会,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重组个体经验的能力。

事实上,像每一门技艺一样,新闻评论技能是可以通过调动评论者自身的体验、经由实践而获得的,而新闻评论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那些尚不能自觉通过个人体验获得评论写作规律的人们。学科程式化的显性知识无法代替个体体验,因此。新闻评论的写作教学重点是内隐的缄默知识的开发和提高,开发效果对于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评论教学中无法表达的缄默知识

新闻评论教学中什么样的缄默知识难以表达出来?是那些有关过程的思维和知识。例如选题和立论的教学:

选题――评论什么事件或问题。

立论――对事件或问题作何评论。

如果通过提供典范评论作品给学生阅读来讲选题和立论,他们读到的只是已经选定的论题、已经确立的论点,至于作者为什么这样选题、立论,经历了怎样的思考过程,鲜有原始材料提供历史上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文献记录。而这些过程,恰恰是解决学习者如何选题、从何处下笔的关键技巧。再者,学生做选题和立论的练习,结果是教师只看到其呈现的选题和立论的优劣高下,为什么优?为什么劣?在写作过程中是怎样发生的?这个过程往往习焉不察,这个动态的过程决定着最终选题和立论的质量,但是在完成后的作品中表现不出来。事后追记,连作者自身也难以表述。这正如谈创作体会:“要我来解释自己的作品,我反而茫然。”《雷雨》的写作只是起因于“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的直觉。过去的作者常用“灵感”、“文思”来解释这种情形。

为什么难以表述?波拉尼认为缄默知识包含两种意识:焦点意识和辅助意识,大致可以对应理解为目标意识和工具意识。如果把写作活动比作敲钉子的过程,那么写作知识相当于手和锤子,写作过程相当于敲的动作,文章相当于钉子,意识集中在钉子上,而不是锤子和敲击的动作,人们关注的是写作目的,而对于过程和动作就不明确了,因为这是一种附属意识。

新闻评论教学的障碍,一方面在于教师的缄默知识传授困难。由于这些缄默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的,并非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教师想让学生领悟的东西,并没有在讲义和教材中写出来;教师自身的写作经验,深藏在个人体验层面之下,无法言传;即使有些能够表达,也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难于补充到多年来已经体系化的教材中去。

另一方面的障碍还在于不同学生缄默知识的差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的认知事实上是带着主体的认识图式进行的,学生的社会背景、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潜移默化制约他的理解和解释活动的缄默知识,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解释哪些可能性、怎样去理解时都带有其特定的角度和观点。(这种特性有学者称之为“文化地图”、“预存立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生个体利用其缄默知识.对教师提供或指定的显性知识的吸收和深化、创新。因此。有的学生达到了目标,他却不一定知道是怎么达到的,而教师则要做到在班级教学中促使达不到目标的学生从前者身上分享经验,这是困难的。

探索开发缄默知识的方法

在新闻评论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尝试开发教师和学生的缄默知识。

诵读文本。诵读是我国古代文人长期实践并证明行之有效的开发缄默知识的经验。“‘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得其深远之韵。”(《家训》)诵读是对典范作品文本思维、审美、语言风格等的直接体悟,属不言而教。笔者曾为大四学生推荐评论篇目,他们按要求坚持每晨诵读,反馈效果明显。

写作体验与说出思考过程相结合。缄默知识一般只是难以表述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无意识的知识,重要的是在体验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强化过程意识。最有效的学习来自直接的经验,像儿童学习吃饭、走路和说话一样,给学生大量的试与误的练习,并要求他们之后清晰地说出思考的过程。例如选题。完成选题之后要回答:你的选题来源于哪里?同时横向比较的有哪些事实和问题?你个人为什么对这个选题有评论的冲动?你预设的媒体定位和受众需求是怎样的?你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与这个事实有怎样的契合?……说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选题的思考过程,使他内隐的缄默知识显现出来,加深了自身的认识。

第3篇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说,强大的信息量和求知欲、表现欲使得他们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二)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实践性的课程与活动没有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导致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受到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三)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很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舞台锻炼的机会,学校没有为他们积极建立、提供相对较为稳定、集中的实践场所,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所以,高校音乐专业必须对艺术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支有热情、有经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他们建立起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多方拓展、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机会。

二、高校艺术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方案

近年来,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而艺术类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表演及创编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教学实践课程比重,积极提高实践教学方法的的改革。

(一)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对一些难度较大,但实用性不太强的理论课程进行一些必要的课时缩减,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如舞蹈、管乐、民乐排练实践模块;建立系合唱队、学生剧团、演出管理机构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这些实践类模块的建设,应该在教学中形成常态保持下来。

(二)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为师生搭建技能锻炼和舞台实践的平台,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部队等多家单位建立关系,既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提供给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学专业人材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安排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让教师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以课题带动教学、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都应是教师所必须接受和学习的。

(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把关和质量评价

毕业生主要教学任务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拟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指导教师,在毕业实习中结合个人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实习,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素材和资料,使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

(五)完善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将实践教学作为常态来抓,完善管理制度。作为课程种类,要有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对实践课程老师严格管理,使其明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让艺术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学生而言,更要使其明白实践对于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广阔空间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质量评价模式探索

第4篇

[论文摘要]科研单位转制工作已经多年,但转制以后的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的问题又在出现,严重影响了转制后科研单位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科研单位改制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侧重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从转制的科研单位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关健词]科研转制问题解决

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在2001年底以前科研院所基本上完成工商注册,科研单位的改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大多数科研院所通过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进入市场。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转制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科研院所转制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1转制后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不少地方科研院所转制后尚不具备形成现代意义上公司法人治理的基本条件。面临“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的。而有一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实际上仍是国有独资企业。保持着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基本模式,一些改制的科研院所其领导班子成员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用,因而难以按《公司法》的规定运作,形成新的政企不分现象。

2身份不明确,出现一所两制

转制期间院所身份不明晰,科研院所转制工作虽已起步多年。但由于行政审批手续繁杂、周期长,套用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很难适应于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情况,存在着体制不顺,“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的现象。许多转制院所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企业单位,成为游离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原来的优惠政策已经无法享受,运用国有企业的管理却不能与企业享受平等待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转制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转制进程。

3工作侧重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对科研开发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市场化的转变。科研院所的生产经营显著增加,一旦科研计划与生产计划相冲突,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往往优先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单位往往集中力量进行生产,无暇顾及科研工作。加上研究院所目前都建立了基于业务的绩效导向工资制度,员工的收入分配与产值、销售收入等业绩指标挂钩,从而使工作重点发生根本的变化。

4普遍缺乏上规模的核心产品

转制后业务、生产的随机性较强,接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导致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缺少可以规模化的核心产品。没有可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性核心产品,科研院所的规模就很难发展壮大,长期停留在一些“作坊式企业”的小规模上。

5转制以后各种负担过重

过去不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款项,现在需要自己解决。特别是原来自收自支的单位,由于原有的基础条件差,积累步,这些新增加的费用给转制院所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些科研院所甚至要负担超过在职职工人数的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和部分退休金等各项费用,严重影响科研院所的生存和发展。在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些负担一直存在,跟现在的企业相比,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仍然存在

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仍然存在,应该说,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取向是市场化,而行政级别、官本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大敌,只要这个些问题存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就难以真正确立。对人力资源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无法进行优化配置。国有企业现在的改革为什么还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三项制度”改革的准备,而事业单位的这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2人员市场观念陈旧,改革意愿不强

部分人员对改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改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一些人员长期习惯于“金饭碗”,吃“皇粮”的心态,甚至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心态,有些以本单位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工作为借口,阻碍改革的进程。有些单位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甚至埋怨,使本单位的改革复杂化甚至“泛政治化”。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展。

3相对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如果一个事业单位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需要会懂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使得改革后能够有能力到市场上去”找饭吃”。由于许多事业单位在过去全部或部分吃皇粮,或者是靠政府庇护、各种垄断而生存,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多年来就面对市场竞争,逐渐形成一批企业家。

4社保并轨存在资金和待遇水平等方面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还未建立起事业单位社保体系。甚至连事业单位的社保政策也有很多的问题。目前相当多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出路是要转制为企业,社保并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退休人员待遇差距如何处理、资金虚账的处理等等,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上出台的一些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牵涉的政府部门比较多,也会带来相当的难度。

三、科研单位转制后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企业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

1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转制后科研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依法进行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一般转制科研机构原则上都要改制成为多种经济成分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社会利益的转制科研机构改制,应形成国家股和多个国有法人股并存的股权结构。鼓励社会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多种资本投资股或受让股权,将转制科研机构改制成为多元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对从事一般竞争性业务的转制科研机构,允许向社会整体转让产权。

2制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

人才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积极引进并充分使用各类人才。要从分配、科研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出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政策。一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壮大本单位的科研实力,增强科研开发后劲。二是充分使用好现有人才。通过制度创新,形成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以绩效为主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增强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活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观念转变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改制后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重塑来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灌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员工树立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步培养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

改制为企业后要求的经营观念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过去面向生产转到以营销为一线上来,生产适销的产品,以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要有目的地进行产品定位与发展规划,从目前的随机性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进行市场前景分析,有理性选择,逐步发发展为规模化主导产品下的有限多元化发展。主要围绕主导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使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增强自我优化功能。

(二)外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尽快明确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转制院所办理工商注册提供大力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指导或管理上,要完善科研机构行政领导任用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在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政策上,要建立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2给予优惠政策。切实解决负担过重的问题

为了减轻转制科研院所的负担。一是要做好这些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工作,对已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继续拨付一定经费,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对转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经费补贴和部分困难科研院所补建个人账户,减轻了转制院所的改革成本;三是在税费上给予优惠政策,给与扶持。

3加大对科研院所投入的力度

科研院所转制并实现企业化运作后,融资方式及融资规模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建议要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人为基础、风险投资作补充、银行贷款作保证,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开发投资支撑体系。

第5篇

论文摘要: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 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 et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 et 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 et 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 ei 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 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 et 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 et 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 et 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 et 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 et 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 et 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 et 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 et 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未来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识别、提炼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维度,并仔细识别其不同的组合形式。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归纳、总结了一些中国企业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但是相对于理解中国企业文化这一复杂现象而言,仍显不足。今后在此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以识别、总结更多的文化构成维度。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构成维度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而且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企业员工,基于对企业员工的深入调查,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效果。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的思想理论,养成的科学思维;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质上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和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直接体验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有着自己特有的目标。所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高标准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通过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世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指引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光让大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而且要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真真切切地理解体会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使得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我国的高校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高校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投入。高校教学中只是片面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而没有注重理论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能力和思想培养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中只是做一种形式,没有深刻的理解实践教学对于整个高校教学体系和大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高校教学中对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投入来支持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能够顺利的开展。

2.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活动缺乏规范性。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专业老师需要专业的实践经历,只有老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历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老师自身的能力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部分,同时还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特定的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目标、方式和要求,使得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大。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达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其结果只能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指导,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和因素的顺利进行和保障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良好手段,但是由于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整个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导,让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让整个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不能全面的开展,对于整个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于整个实践活动缺乏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使得整个实践教学的意义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过于陈旧,不够完善、科学,忽视过程性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考核依据主要是查看学生是否参加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实践报告质量,对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具体表现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课,只专注于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忽视实践课的参与过程,甚至于对实践活动敷衍行事,实践报告抄袭了事,更有甚者是不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成绩反而比参与者的好。

三、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7篇

一、《云南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省级教育期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云南省优秀期刊,云南省A类期刊。标准统一刊号:ISSN1009—2099 CN53—1011/C4

二、主要栏目有:观点、专题、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技术与应用、教学反思、管理与创新、综合教育等栏目。

三、来稿须知

1.论文选题与教育有关,观点鲜明,且文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实用性。

2.稿件包含:标题、正文、参考文献。来稿请附作者详细信息: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等,以便于文章的正常发表和邮寄。

3.稿件字数应控制在4000字内。教师每篇论文需交评审费、证书工本费、邮寄费等共计50元。收款人:王燕敏(请在汇款附言上注明“优秀论文选评审费”字样)。所有来稿经审核,优秀论文将集结出版。

4.《云南教育》“优秀论文选”旨在进一步开拓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教师们展示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提供一块实质性的平台,也为老师们在工作中的晋职升级、成绩考核、成果评定等提供一件较有价值、较有分量的证明材料。稿件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凡是作者原创、见解独到、文章质量高的论文,经编辑室评审后将为作者颁发“云南教育优秀教研论文奖”证书。

5.编辑室对所有来稿会及时审稿,编辑室对来稿有删修权,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6.“优秀论文选”常年征稿,每年评审二期:第一期截稿时间7月20日;第二期截稿时间10月30日。

四、投稿方式及联系办法

来稿最好以学校为单位集中投稿并使用电子邮箱投稿,投稿在线QQ:376175558,投稿信箱:。

联系电话:0871-5172550,5123741

联系地址:昆明市学府路61号云南教育报刊社《云南教育》“优秀论文选”编辑室。

云南教育报刊社

第8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对于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 魅力型语文教师始终是用充满勇气充满热情的童真心灵对待之。4.热爱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观点提醒教师自己必须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要想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 则应当进一步十分细致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自己既正确又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热爱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省级期刊征稿

【正文】

对于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 魅力型语文教师始终是用充满勇气充满热情的童真心灵对待之。4.热爱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观点提醒教师自己必须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要想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 则应当进一步十分细致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自己既正确又独特的见解。同时, 对其他学科也要大致地通晓。登高则望远, 只有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高度, 才能引导学生丰富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知识的热爱, 是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种热爱是从个人心灵深处喷发出来的真挚感情,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用这种热爱感染学生, 启迪他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养成的热爱, 是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的, 甚至直至终生拥有, 如果是这样, 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5.善用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运用是教学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魅力型语文教师对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始终围绕着一个宗旨: 为学而教。这就是说, 教学技巧的运用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这种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抱有一种服务精神, 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掌握知识。魅力型语文教师对教学技巧的选用是灵活的, 是可调控的, 是围绕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这个前提进行的。对于知识的传授, 除了常用的教学技巧以外, 魅力型语文教师应该独辟蹊径, 也证。不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难以外聘教师或完成教师进修提高任务; 其次,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补充和在职教师的提高缺少相对稳定的渠道和基地; 最后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作为单位的骨干,不少“双师型”教师负担较重, 在授课、指导学生之余还要担任行政工作, 所以难以实现自我提升的意愿。4.内因外因交互, 人才流失严重“双师型”教师理论基础扎实, 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学院、普通高校和企业青睐的人才, 外因与内因的交互作用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抽样调查显示, 从2000 年至今,省内某新建高职学院共流失21 名骨干“双师型”教师, 其中10 人相继调入主管局机关或省直公司, 5 人调入其他高校, 6 人停薪留职或辞职自办实体。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与措施1.更新思想观念, 建立激励机制要营造良好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必须依靠法制。只有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教师法》等相关法规, 使高职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流动调配等有法可依, 才能根本转变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观念, 从制度上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 高职院校领导应该统一认识, 树立新的用人观念, 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对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做出整体规划, 并督促实施。其次, 在观念重视的基础上, 建立新的考评模式与激励机制, 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并在待遇上加以体现, 如设立奖励基金, 奖励“双师型”教师达标人员;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津贴和岗位津贴;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优先评优; 给予更多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出国的机会; 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 对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等等。2.突破现有模式, 引才不拘一格高职院校要突破现有模式, 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教师资源开发机制, 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真正实现高职教师资源的共享。

【文章来源】/article/65/189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