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化管理论文

数字化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1 10:11: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化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化管理论文

第1篇

1.1文件上传模块是根据从页面上获得的路径,将文件转换成二进制流存入到数据库中,但存入前要查询是否有包含给定格式文件的文件夹,有就直接存入到该文件夹,没有则先存入到“临时文件夹”中。

1.2查看文件用户可以查看自己拥有权限的文件。

1.3文件下载用户查询出自己拥有权限的文件后,可以将文件下载到自己本地磁盘上或者在浏览器中打开。

1.4搜索文件用户可以输入关键字进行文件名的模糊查询,查出在用户权限下包含该关键字的文件。

1.5修改密码用户在修改密码页面中输入旧的密码和新密码,当旧密码正确而且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一致时,密码将被修改成功。

2后台管理模块

2.1部门管理新增部门。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部门,输入部门名称点“新增”,则可以新增新的部门。删除部门。在查询出来的部门里选择一个或者多个部门,点“删除”按钮进行删除,删除部门的时候,将删除该部门下的文件夹、文件和用户。

2.2用户管理新增用户。选择下拉表中的部门,输入用户账号,点“新增”按钮可以新增新的用户。删除用户。在查询出来的用户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点“删除”按钮进行删除。添加权限。根据部门查出所有的用户,然后选择某一个用户对其分配文件权限,只有分配了文件权限,用户才可以查看到该文件。删除权限。根据部门查询出所有的用户,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删除不让该用户可见的文件的权限。

2.3文件管理查看某部门下的文件;删除文件;分配文件权限。对于新上传的文件,可以选择用户对其分配权限,只有分配了该文件权限的用户才可以查看该文件。

2.4文件夹管理选择部门查看文件夹;删除文件夹。从查询出来的文件夹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进行删除,删除文件夹的同时,该文件夹下所有的文件都将被删除,该文件夹包含的文件格式也将被删除。

第2篇

1.1闸门监控系统闸门监控的对象为渠首闸门和输水渠各类闸门。闸门监控站采用两级控制,第一级为现地控制单元级,在闸门附近的现地控制盘上实现现地控制;第二级为远程控制级,在管理处调度中心实现远程控制。通过系统给上级部门提供的接口,在建设管理局可以实现整个工程所有闸门的远程监视。而主控级功能及现地控制级功能又具体分为数据采集和处理、实时控制、安全运行监视、事件顺序记录、数据通信、系统诊断等多个环节。系统的安全性主要由系统结构保证。要保证各节点独立,每节点的退出不影响系统的其它部分,这就使得计算机监控系统满足判断不合适或者不希望的动作和状态的能力。

1.2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对各水工建筑、测站和关键输水点进行视频监控,通过通信系统将图像信息传送到干渠管理处调度中心,由管理处调度中心进行监视控制和数据、图像存储。视频监控系统在技术上是对干渠工程的科学管理、做到少人值班、无人值守管理方针的具体体现。在近130km输水干渠,设置了较多的无人管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管理站(节制闸、退水闸、分水闸),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确保引水工程渠道、闸门、站房、机房设备等部分的安全运行,监视各闸门运行状态、门体止水漏水情况、结构异常情况、渠道情况、上下游水流流态、管理站安全警卫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水雨情监测系统干渠沿线共设44个水位遥测站50个水位遥测断面,6个雨量遥测站。水位遥测站均选取在闸门以及重要建筑物附近,通过对灌区沿线的水文要素进行自动采集、数据传送、加工、存储和显示,可对全线的雨情和水情进行监测,制定调度计划并向各监控站发出各种调度指令,以实现全线统一的控制调度和运行管理。所有水雨情站点均使用以太网方式进行数据通讯。

1.4数据中心系统数据中心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水情及综合监控系统,并服务于该系统。统一网关负责将管理处管理区需要进行数据集成的各监控系统数据从控制区分中心数据库提取出来,穿越隔离装置后送入分中心综合数据库,其主要工作是数据接口和穿越隔离。对象化模块则将网关采集的原生数据依据对象模型整理组织生成对象关联数据,以便二次加工,综合表现和维护。对象建模是数据中心系统管理的核心,负责对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的各种业务对象(如闸门、水库、渠道、渡槽、排洪涵、水电站等)、数据对象和类别(雨量、库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干渠水位流量、支渠水位流量、蒸发量、土壤水分、水质等)、加工规则(总加、平均、加权、最大、最小等)、报表模板、表现页面等进行模型定义,用于控制和指导其它系统模块的运行。

1.5综合应用和业务管理系统结合干渠系统的开发需要和长远发展考虑,实现全局办公信息、资源的合理分布与共享;采用多层分布式计算结构,结合C/S、B/S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系统维护量,同时提高整个系统功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及各类办公信息,水费、水资源信息以及管理信息。从系统功能上设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水费征收系统、取水许可管理子系统、水务公众网站子系统、水资源评价子系统和工程管理子系统。

1.6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干渠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网络系统设计满足用水调度、安全监测在当前及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网络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先进管理思想的目标,又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保护投资,保证水资源调度、安全监测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充分考虑用水调度及防汛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特别强调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效性、调度的合理性和安全评判系统的可靠性。以数据库和知识库作为基本信息支撑,通过总控程序构成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环境,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过程,有效地实现信息查询和调度两大操作功能。根据干渠运行管理的总体目标,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水资源联合调度及决策支持和水务公开,从整个干渠供水管理的角度,为用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结语

第3篇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第4篇

(一)制度和管理

1.人员思想懈怠,各类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深度大打折扣由于人员的思想懈怠,对制度的执行逐渐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特别是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懈怠,由于其所在位置专业技术性强,使得安全人员或者一般的安全检查很难发现相关制度执行的漏洞。2.制度的响应周期长,安全管理难以实现快速及时完成一般制度的执行,都会是从上级单位或者领导命令基层执行者具体执行执行的结果上报专门的人员分析整理决策者实现决策。然而这个过程最短的一般都需要两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个制度执行的周期内,安全隐患会不断发酵,甚至直接酿成安全事故。3.制度结果相互孤立,难以被高度有机综合应用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煤矿各系统各专业,而各个专业领域的制度执行也都会由其系统内具体人员完成,得到的结果也仅能被独立执行完成,即使汇总到安全部、技术部或者是调度室,由于分析人员个人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缺失,也导致很难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层次的事故隐患不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设备管理

现代化煤矿生产,特别的依赖于各类机电设备,许多事故的产生也是由于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使用不当引起。1.机电设备的档案管理煤矿生产过程中每一台大小机电设备从购入到报废各个使用阶段都应当有详细的档案台账跟踪管理,通过长期的对于机电设备使用各个阶段的具体跟踪记录,在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时或者设备达到维修极限时,及时更新淘汰更换。但煤矿实际情况是,各类设备只有简单的档案台账记录,即使有相关的维护维修也很少会有人及时的查阅跟踪,一般的设备只有到了使用极限,自动损坏时,才是更换,但是每次损坏都给设备本身,以及该设备所在的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2.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现行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依赖每天专门的检修班进行的,外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损坏或者导致设备某些及全部功能停用这些指标进行简单的维修,特别是大型采掘设备的内在磨损情况一般难以发现,而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内部的油压油温,各个主要受力部件受力情况,各种链条齿轮异常情况,都难以发现,这都给事故的发生,埋下巨大隐患。而我国现在大型的现代化煤矿使用的设备,大多都是进口或者国产的最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上有很多已经留设了设备内部运行各种参数的监测传感器和数据导出端口,但是由于煤矿管理系统的落后这些功能一般都很难用上。3.机电设备系统的匹配性安全系数评估井下的机电设备事故,许多并不是某台设备出现问题,而是由于整个机电系统内,某一台活几台设备与整个系统匹配性差造成的,特别是当进行系统进行高强度满负荷的采掘活动时,由于系统匹配性差,产生的机电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现在的安全管理手段,很难进行这类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更难以实现安全预警。

(三)生产环境管理

生产环境主要是指煤矿井下采掘活动发生场所风流、瓦斯、煤尘、温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顶帮岩石应力变化、顶帮岩体赋水情况等指标。现在矿井虽然都安装了相关的监测监控系统,但是这些监测系统大多依赖固定次数的人员周期性观测和记录,没有实现将整个生产环境各类监控数据整合到一个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平台上。这对于相关灾害的预警和防治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四)人员行为管理

人员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就是安全规范操作的管理考核和培训问题,现在矿井组织的安全管理考核和培训大多是粗放型的,考核和培训结合程度不高,并且很少有矿井建立了动态的煤矿所有生产人员的个人培训档案。而不加区分的安全培训,使得安全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如何建立针对员工个人的动态跟踪考核和培训方案,是煤矿安全培训的一大难题。(五)煤矿生产系统性安全管理煤矿日常安全管理,面临的都是琐碎和凌乱的具体事务,但是这些具体事务在长期的发生过程中,又会产生一些具有规律性和系统的相互影响,而这些系统性的宏观规律与微观的安全事件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针对煤矿系统性安全的评估手段和评估工具却十分匮乏,即使有一些方法和理论的提出,也都因为其能够兼容的基础性数据有限,得出的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统计评估手段和工具是制约煤矿安全管理提升的一大难题。由上述各方面原因可见,制约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满足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实时性和系统性两个问题。而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出现,给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二、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化矿山技术是以地质、测量、采矿、机电、通风、运输、安全、信息、系统和决策等为基础,以远程监测和控制、地理信息系统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在统一的时空框架中,对矿山地上下整体、采矿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全面监控和统一的描述,并采用精细仿真建模,数字智能表达分析,可视化的决策,保障矿山的安全高效集成联合自动智能化的采矿技术。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中主要进行过程:第一步,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建立统一的地上下时空参考框架,并将矿山各个阶段进行的化学物理和钻探等各类地质勘探数据和已知的发生采掘活动后对地层环境变化影响的规律参数,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完成仿真的矿床建模和环境地层建模和巷道实体建模,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环境地层建模,因为它将是辅助完成采动影响分析和矿山各类安全评价的数字化基础环境;第二步,建立覆盖井上下所有机电设备和生产环境的监测监控体系,并将这些监测传感控制系统整合集成到统一的GIS管理平台上;第三步,将概率危险性评价法、模糊安全评价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等应用性好专业性强的方法,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建立针对各项单独安全指标和系统安全指标的控制评价和预警评价系统,并将其编制能自动化程序,插入到统一的数字化监测平台上,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的集成化处理和自动化预警。第四步,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各类专项的安全管理功能,包括各类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仿真模拟,机电设备系统性匹配评估等。第五步,将各类安全实时和集成处理的结果,以友好直观的三维影像和统计图表等数据表达方式,输出呈现给安全管理决策人员。第六步,建立安全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字化平台的强大功能,快速准确的确定应急方案控制调配各种应急物资,将数字化系统的安全调度指挥功能开发出来。

三、实现数字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虽然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现这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要克服。

(一)人观念问题

人的观念问题是实现我国煤矿数字化的最大障碍,现在煤矿的主要决策者和骨干技术人员大多是二十世纪90年代毕业的人,其中许多人已经习惯采用熟悉和固有的工艺和技术进行生产,而数字化矿山的概念在近些年才兴起的,虽然新技术新工艺对于生产的有着莫大好处,但是由于人们本能的畏难和排斥新事物的情绪,使得对于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应用推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煤矿数字化行业内的先行者和研究者们做出更多的宣传,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同时需要国家相关的管理不能进行一定的政策指向引导。

(二)专业人员的培养问题

由于数字化矿山技术是一项多学科高度交叉综合产生的技术,所以这就需要更多的不仅具有煤矿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需要掌握高等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机编程等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主要需要国家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前做出计划对口培养大学毕业生,煤矿企业对于学习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多方面深入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各类设备和数据统一标准的问题

(1)现在矿山各系统产生的数据是多格式多标准的数据,其兼容性极差,很难在同一的平台上进行分析处理。(2)现在煤矿使用的各类设备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没有全部专门考虑到数字化应用的问题,导致许多设备并入数字化监测控制系统难。这两个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格式,能让这种数据在统一平台上相互兼容。并且矿山的各类设备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实现强制性的统一数字化兼容标准。

(四)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实现过程

数字化矿山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各家煤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性考虑,逐步推广引进,不能盲目生搬硬套,不仅打乱了原有矿井的安全管理平衡,造成新的安全隐患,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也不能与矿井的实际情况完美结合,造成数字化矿井技术不能发挥其优势所在。国家和行业应有整体的指导思想,但是当引导而不强迫,让各家煤矿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推广更新计划,不能搞一刀切。同时各家煤矿也要在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准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矿井的数字化管理和生产。

四、总结

第5篇

(1)数字化前端及管理设备的维护井、场、站等数字化前端设备在实际应用建设中,是根据建设标准进行的。管理平台设备中的作业区数字化调控中心也应根据数字化建设进行。在维护及数据上传中,数字化指挥中心应统一协调,构建应急管理系统对前端设备及管理平台设备进行维护。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首要任务;日常巡查及周期检修是必备的工作;故障识别及处理是工作重点;软件维护及数据传输是工作目的。(2)维护工作人员的职责第一,检修油田井场功图设备、阀组间数据采集设备的线路及运行情况,检查其参数设置;测试和调整油田井场的无线通讯宽带设备及油田机械设备零部件的紧固。这是油田井场数字化设备和传输设备的维护。第二,摄像机角度及镜头的调整户防护,照明设备的维护保养。这属于监控设备及照明设备的检修。第三,做好技术含量较高的数字化设备的维护与检修。(3)维护数字化监控平台设备各种类别的站控机、PC机及所有数字化监控设备,都需做好定期保养和故障处理,并统计数字化设备数量、建立设施台账及年度故障次数。

二、油田运用数字化设备情况分析

油田数字化设备中电子执勤及巡井等高科技的实施,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高温高压装置的检修次数减少了,集中的工作和生活,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

1.智能抽油机自动调整平衡与冲数的应用抽油机平衡调整有保证抽油机安全运行和节能两个目的。油田抽汲参数的调整与优化,需通过对油田生产运行参数实施采集与分析,才能控制抽油机井闭及智能调参目标。以上目标的实现,需根据特低渗透油田的特征与泵功图的技术诊断进行。智能抽油机按照功图诊断结果,进行自动停机报警、科学调整冲次,及实现自动调整平衡与冲数。提升了低产井机采系统的实际效率,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并适应了井场供电电压波动小的不良条件。

2.电子执勤的设置生产区域的核心路口,设置电子路卡进行实时监测,记录车辆信息,智能预测车辆到达工作区域的时间,实现智能巡护,并通过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对井场及生产情况分析,及时报警,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生产有序进行,对安全生产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节省了人工长期值班的劳苦,提高了管理水平,油田效益得到了最大化.

3.数字化注水撬的实现油气混合物的加热、增压及分离等通过数字化撬的运用得以实现。数字化注水撬,节省人力资源,节省时间周期,很好的支持了超前注水和不配伍水质分注。数字化注水撬综合了中间水箱、水处理设备及控制系统,实行了布站方式。

4.丛式井场的建立丛式井场的建立在油田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下得以实现。丛式井使井场的占地面积小,而数量多。数字化设管理后,丛式井组的管理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三、结论

第6篇

据近几年统计,注水泵运行过程中主要的故障有液力端阀组漏失,柱塞腐蚀磨损,盘根漏失,曲轴箱油温度过高,泵整体震动、电机烧坏等,这些故障的解决成为了注水泵管理的主要内容。除了液力端阀组的漏失,其他的故障可以通过观察法或者简单检测发现问题。液里端阀组的漏失只能依靠经验判断,通过排量的降低判断阀组的漏失,但是不能判断具体是那一组。因此,液力端阀组漏失检测技术的确定,是注水泵数字化改造的核心。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注水泵故障诊断系统才能与油田数字化建设互相接轨,成为注水泵管理的有力手段。从技术上实现设备预防主动维修,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注水泵数字化改造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2.1系统总体构架建立

注水泵数字化监测系统采用IPTS测试仪与应用服务器两层结构的组网方案。IPTS测试仪由数据采集组件和PC104构成,数据采集卡负责各监测参量的采集与初步处理,PC104上安装WinPE系统,配备100G以上的硬盘,用以保存较大的原始历史记录,PC104与采集卡之间用RS232进行通讯,负责定时采集数据、发送指令及现场显示;应用服务器安装Win2008系统及SQL数据库系统,与IPTS测试仪之间采用WIFI无线通讯,负责数据存储、监测分析、状态诊断、远程控制及WEB。

2.2测量参数的确定

(1)高速电能参数检测:采用北京长森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独特的测试技术,测试速度高达每秒12800组电压、电流数据,可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可测试变频器的输出。通过功率曲线解偶方法,可计算柱塞、连杆、拉杆的推力,检测缸内压力异常问题。(2)高速压力检测:测试速度高达每秒12800组的进出口压力数据,可检测进水阀、出水阀及缸筒的工作状态,检测阀的工作时序。(3)振动检测:缸头、泵体曲柄轴、电机轴承等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可检测轴承、连杆、拉杆、曲柄等运动件间隙过大或自身不平衡引起的振动,电机动平衡不佳引起的振动。由于泵体、电机轴承等部位的振动检测,目前使用A30轴承故障诊断仪器定时进行监测,只在顺着进出排液阀来回移动的方向安装振动传感器2路。(4)温度检测:检测电机机体、泵体的温度变化,防止缺油或轴承损坏引起的二次破坏,防止电机过热。由于电机本身带有温度检测的装置,在此只是检测曲轴箱的温度,电机的温度检测在A30轴承故障诊断仪定期检测的时候,记录温度作为参考的依据,这次改造方案没有纳入考虑。

2.3改造设备的选定

安塞油田杏河作业区杏一注水站使用3台5DSB2-49/20注水泵,投产时间2004年,目前泵压19.5Mpa,由于泵压高,负荷重,注水泵的故障比较频繁。为了试验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选定其中两台泵进行数字化改造。

2.4传感器安装

进入现场,开始安装各传感器之前,对现场进行勘察,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如下。(1)TDC柱塞顶点传感器:通过人力转动柱塞泵输入端皮带轮,将1号柱塞顶到最长位置(最靠近进出水阀组),令该飞轮位置为相位0°。在柱塞泵基座安装TDC传感器及固定架,并对TDC传感器加以调整,使此传感器指向的飞轮相位0°标记点。在皮带轮位置为相位0°点钻深度10mm的M4孔1个,攻M5螺纹并拧上一颗M5螺丝作为传感器检测标志。(2)震动传感器:阀门震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选择为能顺着阀门移动的方向,可在进出水阀门端盖中心,打直径3.2mm深度10mm的孔并攻M4螺纹,安装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有2路,方案1:可安装在2#及4#缸的阀门端盖上。另一个方案是:1路安装在3#缸阀门端盖上,另一路安装在电机或泵的轴承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能影响泵正常工作,也不能影响泵的维护。(3)输入管线压力传感器:在输入管线90°弯头短节上增接一个压力接头作为测试点,连接压力测试阀,末端安装压力变送器。由于输入管线90°弯头可以拆下,所以可以放在安装的地方焊接压力表接头。(4)输出管线压力传感器:拆卸原有抗震压力表所用压力表阀门,在其间增加一个高压三通,三通上端链接新压力表阀门与压力变送器,末端链接原压力表阀门和抗震压力表。(5)温度传感器:打开泵体油排油孔丝堵,用容器盛接排除机油,安装丝堵式温度传感器,代替原丝堵并利用该传感器测量泵体内油的温度。(6)电参测试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在配电柜线输出端鼻子处增接三路三相电压测试线。电流传感器:在配电柜输出端线缆上加装一组三相电流传感器。

2.5仪器的安装

(1)CSIPTS数字化测控仪:在靠近开关柜的空地,以不影响泵房内操作为原则,挑选方便人员操作的地方安装操作台。安装时在水泥地面打4个11mm深120mm的孔,安装M10*100的膨胀螺丝固定操作台。(2)传感器集线器:在泵基座侧面钢板上打直径为5.2mm的通孔,攻M5螺纹,通过四颗螺丝固定集线器。(3)无线网桥:为了确保信号良好,无线网桥安装在站内的通讯天线上,并通过网线连接到值班室的交换机与服务器相连,实现检测数据的传输。

2.6布线

布线规划:a、从控制柜到操作台布启停控制线、仪器220V供电线、电参测试线;b、从操作台到操作台布控制总线,仪器220V供电线,网线;c、从每台CSIPTS数字化测控仪到传感器集线器布传感器信号线;d、从交换机所在操作台到泵房网桥处布POE网线。

3数据采集分析

3.1数据的采集

CSIPTS测试仪可以定期发送数字采集指令,监测周期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设定,同时进行三相电流、电压、温度、振动(2组)、温度、进出口压力、键相共12项参数的检测采集。采集时间为5秒,每秒采集数据12800个,每项数据64000个数据组成,形成单次检测数字库。CSIPTS测试仪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仪器的U盘接口进行数据的传输,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口,通过WIF无线通讯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安装Win2008系统及SQL数据库系统,负责数据存储、监测分析、状态诊断、远程控制及WEB。

3.2数据的分析处理

(1)电功率曲线的计算检测到的三相电压、电流数据数,可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可测试变频器的输出。通过功率曲线解偶方法,可计算柱塞、连杆、拉杆的推力,检测缸内压力异常问题。(2)测试速度高达每秒12800组的进出口压力数据,可检测进水阀、出水阀及缸筒的工作状态,检测阀的工作时序。(3)振动检测:缸头、泵体曲柄轴、电机轴承等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可检测轴承、连杆、拉杆、曲柄等运动件间隙过大或自身不平衡引起的振动,电机动平衡不佳引起的振动。(4)温度检测:检测电机机体、泵体的温度变化,防止缺油或轴承损坏引起的二次破坏,防止电机过热。

4结论及建议

第7篇

1.国内研究现状

学籍数字化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子概念,是指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对计算机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所在。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的学籍数字化管理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手工操作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个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录入和管理。由于统计数量和管理信息量较大,容易导致数据混乱。再者因为学籍工作时间跨度大,很多工作需要靠工作人员凭记忆或笔记去完成前后工作衔接,稍有疏漏便会导致错误发生。

(2)高校内部信息化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逐步引入到了学籍管理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代替大部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由于高校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信息查询、浏览和修改的功能需求上不够准确和及时,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依赖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

(3)初级网络化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学历信息查询系统开通,开始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原有技术硬件的全面升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学籍数字化管理发展很早,始于六七十年代,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到2002年,美国已经有超过82%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目录、课程教学大纲服务,有70.9%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注册服务。我国高校数字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在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应用过程中,各高校管理层对此概念逐步增强,投入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受整体数字化程度相对落后、理论体系不够健全、经费短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国内高校学籍数字化管理建设较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二、有效管理,激发学籍管理团队的积极性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主体、学籍管理对象整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用模块化设定调节管理过程中的布局,使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者按布局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把传统的“作业”变为“管理”,教师由“被排课”变为“被选课”,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与学之间真正实现了双向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系统化设计,突显学籍数字化管理模块优势

数字化管理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客观情况,反映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学生成绩单、在校生名册、学生学籍异动信息(转系(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参赛获奖等)、学生处分材料,笔者认为这些都应纳入学生学籍数字化管理工作范畴中。因此,数字化管理模块可分为系统维护、用户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查询、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每一个表格之间都存在关联,一经修改,及时更新。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学生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查询课程相关信息、历年成绩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等;教师用户可以查看到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各班考勤表、成绩单等信息。具体功能情况如下:

1.系统维护模块。

包括院系、班级、教师代码等创建、查询和修改等内容。

2.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用户权限管理中新建、查询或删除用户,并为其分配系统操作权限,用户只能根据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3.学生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学生信息维护、学生学籍异动、学生处分及奖励、统计查询报表等模块组成,实现学生档案的建立、修改、删除、查询功能。学生考勤管理实现系统内部录入,亦可由任课教师在有网络支持的情况下从网页录入,操作上更为灵活。

4.课程管理模块。

包括教学计划录入与执行、选课时间设定、选课门数限定、选课报表打印等功能。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以教学计划为前提,具备已开、未开课程的查询功能,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根据选课门数进行选定。课程设置管理实现课程基本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同时具备课表查询和打印功能。

5.成绩管理模块。

本模块由网上成绩录入控制、网上成绩查询控制、成绩录入、统计分析、成绩综合处理、等级考试维护等子模块组成,具备以学生个人、班级、专业、年级为单位进行查询和排名等功能。在本模块中,可以完成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时间以及学生网上查询成绩的时间控制。

6.毕业管理模块。

包含了毕业成绩总表、毕业资格审查、学位预审查子模块,实现在校生、毕业生成绩单的查询、输出功能。可以查询每一位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资格情况,有助于提前预警;协助完成对每一位应届毕业生学位资格预审。

四、科学管理,事半功倍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产业中的基础性工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顾名思义,是以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借助网络化的形式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科学联系,进而形成良性运作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以供相关农业科研人员进行资料查询和信息检索。而农业科研则是推动农业事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剂,注重对农业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更为良好地保存农业科研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价值

1.1提升管理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以农业服务为宗旨,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链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科研档案的人力投入和成本投入,实现资源共享与传承,切实有效地满足科研人员的档案查询、借鉴与存档,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各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相关科研人员所服务。

1.2保持档案完整性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保持档案完整性,防治档案丢失现象的发生。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是在农业科研研究工作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传统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以纸质管理为主要方式,但是因我国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早,传统纸质化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极易发生变质,特别是在每一次查阅过程中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这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对此,以数字化为主要途径开展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科研档案的损坏,实现由纸质资源到数字化资源的系统转换,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2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学进行提供良好的外部框架,从而更好地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管理方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效性。农业科研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其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保证各项制度内容的贯彻与落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程度。

2.2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硬件基础,确定技术路线、技术结构及基础平台功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不断增强农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含量和技术化含量,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录入的方式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科学配置,相关人员要对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各项设备进行更换,结合当前时展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现代科学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平台,连接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系统,将档案的形成、整理、传输和归档等内容放置于同一个系统平台之中,实现各模块之间档案资源的共享互惠。

2.3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