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1 10:11: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算化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充分应用于企业会计岗位上,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会计专业的的必修课程,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电算化人才,高校要重视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及教学体系,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学科特点,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要性;现状;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重要的技能,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特点,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登记、结算、转账、编制报表等,会大大节省人工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提升会计的有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开展会计工作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才供给相对比较过剩,公司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多的企业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为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现状
1、师资力量匮乏。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和管理学的多方面内容,其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电算化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还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目前情况下,对于这样既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的专职会计教师是非常紧缺的,这样势必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2、高质量的教材较少。
会计电算化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科书,它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想使会计电算化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高质量的教材是保障。而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验教材虽然比较多,但大都内容比较单一,一些资料多局限于账务,这就限制了电算化教学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和内容落后。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采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很少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不能全面模拟会计工作的流程、环境,实验仿真性不够强。另外,实验内容主要涉及会计核算系统的账务处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这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要积极为在岗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培训的机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首先自己上机实践,总结和归纳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实践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可以聘请校外有经验的高级会计师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校外指导教师,也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以后走进企业能够迅速融入到会计工作中,校外的指导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会计经验指导学生学习,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问题。高校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兼职,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所教的知识得到充分的提升,为更好教学奠定基础。
2、提高教材质量。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高校应该坚持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的原则,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其实电算化实验教学之前,学生们都进行过手工模拟,为了体现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感受到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转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来补充电算化教学的项目,构建一套自主学习为主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通过学生电算化的模拟实验,用先进的财务软件来操作手工实验的内容,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了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学习的积极性。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采取混岗运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内容,比方说,账套主管、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但却不能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实际操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的牵连性。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会计实际操作的仿真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模拟企业的分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处理过程,了解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的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认识。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集信息化、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实践能力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能力水平,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作者:罗国兴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伏媚,赵靖.基于会计证与技能大赛浅谈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以陕西省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4):118.
[2]麻育胜,阚德泉,王斋.浅谈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4(12):86-8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讨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科中主要的一种,是依托计算机作为主要媒介来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手段,能够将会计的工作与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合并,从而加快了会计的处理工作,提高了效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也有了新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进一步普及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进行实践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有关教育机构和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出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
2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方法
(1)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2)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3)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也可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育活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程的结构不合理上,具体表现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设置上,结构比例往往是实践课低于理论课,这样学生动手实际的操作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特别是现在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还有许多其他的学科以及事情需要去做,没有太多的精力再接受额外授课,因此,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时间就是有限的,在这样紧张的时间里,理论部分居然占了主导,这就导致课程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状况,大大阻碍了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从而只是对于报表制作、固定资产分配等方面停留在了理论上,光有知识却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下降。
3.2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忽略学生的情况,具体是指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了。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在进行授课时,多采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指导,但是这也有弊端,老师在利用课件进行授课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所下降。就是在实践环节,学生遇到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思路进行分析。所以课程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要让冷冰冰的课件阻隔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及应用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4.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而进行实际课程结构的调整。因为会计电算化这个学科就是要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为满足这一需求,在课程上就要注重理论与实践部分合理安排,注重比例协调,分布均匀。在教学结构上注意把握。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性,以求达到仿真的效果,让学生们进一步切身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其次,加入一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后,让学生们自主的分析问题,有助于和社会接轨,最后能为社会所用。另外,课程调整的同时,内容上也应该做一些改变,多加引用现代企业中的会计模块,例如会计的应付款、成本控制等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会计人才。
4.2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求有关教育机构方面做到能够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会计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老师应该对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熟悉的操作,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老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创新,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最后,老师的实践能力应该加强,所以在相关有进修和企业授课授课时,应该主动去进行深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就会发现实际中的知识是怎样运用的,有助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应用,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以后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避免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当下时展的要求。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这个行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运行和最终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此,会计的有关学习工作不应该放松,在会计这一学科中,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性比较强,因此这方面应该格外重视。对此,有关学校以及教育机构进行了深化的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岑仔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地采取有效的策略,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建设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针对中职生对电算化的认识不足,教师应让他们明确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现状,增强其电算化意识
1.1 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1.2 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由此,中职会计教育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税务处理、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成为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此作出了全面规定。今年又出台新的规定:2013年7月以前考取的珠算证到2014年3月前还能用,之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必须提交电算化证。因此,中职电算化教育势在必行。
1.4 我国会计改革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断推陈出新,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2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其自信心
2.1 主要联系 :
系统目标一致;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要保存会计档案;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2.2 主要差异比较:
2.2.1 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2.2 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设置成中文科目与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大大简化了工作量。
2.2.3 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2.2.4 账簿格式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3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电算会计记账方法的分析,让学生明确现行的各种会计软件具有模拟记账、实时记账、成批记账、跨月记账和恢复记账等几种功能
4 中职学校应构建并实践了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1 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包括 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
4.2 3种工学结合方式,做到“学中做”。由此最好设置三类会计专业课程:
第一类为技能基础课,主要介绍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会计信息系统(ERP软件)的模块划分和数据联系。
第二类为技能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目前我国主流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重点选取两种软件(如用友和金蝶)进行比较教学,可将其分为财务系统应用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技术两门课程,使学生学习由浅入深,掌握财务软件应用的一般规律。
第三类为技能拓展课程,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可以以综合实训的形式开展小企业ERP系统实施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实施能力。同时开设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4.3 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专业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 中职会计师资要求
目前,中职学校已普遍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
5.1 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证书。
一方面,学校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财政部历年组织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经济师等考试,获取法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获取证书的教师再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一个月以上,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目前,23名会计专业教师中具备“双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是12名,达52%以上。
5.2 聘请在职的社会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分别从财税管理部门、财税中介机构和企业聘请了多名兼职教师,职称是中级会计师,职务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从名义上看和所挂靠的公办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实际上,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师资力量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相同的,独立学院更多的是强调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在我国现在阶段下,实际上主要还是停留在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但是由于不同层次学校都开设有相关的课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侧重应用性人才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应该和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从本质上来说:不仅要强调知识、同时也要强调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知识包括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现实情况下,除了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对于其它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更应该被认定为只是一种工具,学生在掌握必要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应该是关注会计相关知识和软件应用知识的培养。现在的很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实际上和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是不太适合的。对于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对于软件的操作技能及实际的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学会软件操作只是基本的技能,真正的应该是提高实际的账务处理能力。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熟练、正确、高效的应用相关账务软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
合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材上主要有理论基础、实践操作两部分;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系统、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账务处理系统、薪资、固定资产、报表、应收、应付、购销存的系统模块的具体应用等。理论知识通常被认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电算化时,过多的讲述理论一方面会受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学生对于它的兴趣不大,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也无必要,理论部分教学以“基本、够用”为原则。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对于他(她)们来说学会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技能,保证在工作中能够快速上手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体在操作方面,重点应放在账务处理系统、薪资、固定资产、报表、应收、应付这几个基本的模块方面。学生在校应该培养他(她)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用去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学。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
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及科技手段的发展,很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都采用演示教学法,即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老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尤其是在实践操作学习阶段,采用的更多;另外一种采用比较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本质上就是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一个案例可以使学生很清楚的学会企业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有利于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也便于掌握相关的技能;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叫任务驱动导向法,任务驱动导向法实际上就是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任务化、项目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处于辅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组织、安排、指导、监督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上述三种方法中,首先,老师对于演示教学法的使用应该把握一定的度,会计电算化主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什么都演示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对于老师的过度依赖,那么他(她)们根本不会自己去主动的进行学习。由于老师的演示过程通常是不会有错误存在,所以学生比照练习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发现一些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也就掌握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应该放手让学生在给定案例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除非基本的、主干的知识、操作可以事先演示、提醒,其它都应该让学生先做,发现问题后再协助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和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要配合着用情境教学,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首要的是掌握软件操作、熟悉软件,因此老师有目的安排一些软件的常见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对于软件的认识和熟悉程度,紧接着,对于会计实务,老师也可以创设一些会计实务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处理,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对于案例的选择则应该要首选和教学目标比较接近的案例,内容不要太多,达到目的就行,特别是如果能够将手工的模拟案例用于会计电算化,则由于学生事先已经做过手工账务处理,相对比较熟悉,在会计处理上相对就问题较少,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比较手工和会计电算化的差异的机会,能够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
最后,对于任务安排的一定要适宜、连贯,由于会计中强调的是持续经营、而会计软件设计者设计的账务软件是模块化的,因此学习任务通常也是模块化的,但是账务处理本身是一个整体,安排任务时一定要注意各模块任务前后的连贯性,否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四、教学设计体现梯度
教学设计是一项综合考虑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本身是有层次性要求的,即各种教学内容成等级的、有序地的结构排列,且前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体系设计的这种特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内在的结构性、顺序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是模块化的,所以其教学设计应该是采用先单项模块化,然后综合系统下的练习阶段,事实上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心理学中提到:“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就是说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是有它的客观规律,教学设计也应该反映这个规律。现在有不少学校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来完成,第一个学期是侧重于软件模块实训,重在对于各模块的掌握,第二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就是侧重于综合的处理过程的模拟,这本身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梯度教学”模式,只不过不是教学对象的梯度,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梯度而已。关键是这种设计分为两个学期,时间跨度上中间有一个假期,如何保证在第二个学期学习时,学生对于前面知识的记忆保持一定程度很重要,这一点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应该比较容易做到。为了使得两个阶段联系的更为紧密,可以在单项学习阶段,对于几个基本的模块,先做一个小的综合,为后一阶段的大综合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事中事后结合
教学评价通常是指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这里所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无论是哪一种教学评价模式都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分过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分为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个人认为事中的评价效果更好,也更能达到目标,当然在学生事先明白事后评价作用的情况下,事后评价也很重要。
事中的评价可以采用突然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进程、熟练程度。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阶段性作业、操作演示等。操作演示应该结合情境设计来进行,对于主要的事中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一些软件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解决,以求达到学生在过程中边做边学,边评价的效果,检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
事后评价通常不要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强,采用这种方式很难达到评价效果,可以采用上交电子版账套同时交报告的方式进行。检查电子版时应该关注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账套是否自行建立
为了保证这种检查的效果,可以要求学生在账套名和用户名上加上可以区别的个人信息,便于核查,还要检查权限设置是否符合“不相容”条件,实践时老师也要不时巡查,用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
2.凭证检查
可以通过凭证查询,检查制单人,审核人,记账人是否是本人,当然前提条件是用户建立时要有学生的个人信息的痕迹。然后是检查实践内容是否完成,有没有重单、漏单,还要检查制单的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是否用相应的人制单、在相应的模块中制单、是否正确设置转账定义和进行明确的转账生成,内容是否正确、凭证签字是否齐全,是否全部记账等。
3.账簿检查
包括总账、科目汇总表等中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发现学生账务处理的错误。
4.报表检查
财务报表的种类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检查报表时主要看报表数据是否来自本人账套,可以比照账套中总账余额表中的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等进行比较;还要注意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公式设置是否正确、各种报表数据是否正确。
如果是采用交报告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对账套进行截图,并且要注意有没有伪造痕迹。
评价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结合,最终的评价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平时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六、结束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本身结合着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加仔细的通盘考虑,老师应该不断的要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改进,本文只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思想、希望能供大家一起来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楚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J].商情,2012,4(4).
关键词:社会需求 会计电算化人才 教学模式 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26-02
一、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
据有关统计,到目前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已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电算化越来越普遍,社会对电算化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且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从原先简单的核算型系统,发展为管理型信息系统,现在逐渐向决策型信息系统过渡。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高需求以及高新技术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出现对我国电算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效率的电算化人才。企业需要高效率的电算化人才。电算化是一个实务性、操作性很强的技能。经调查,企业要求电算化人才一上岗就能高效率理解适应和进人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快速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即缩短上岗时间。同时,由于现代的财务软件系统更新换代迅速,而且各个企业层次所具备的财务软件业大同小异,这就要求电算化人员能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快速掌握新的软件使用方法。
2.复合型的电算化人才。企业需要复合型的电算化人才。目前,电算化系统已发展为一个汇集了会计财务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的智力型信息系统。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需求。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财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即能及时对一些基本电算化系统的故障独立解决。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以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将是企业非常重视的。
3.创新型人才。企业信息系统已从原来的单机模式逐步向局域网络模式发展,以致目前部分企业已实现互联网模式,即电子商务。现在的电算化系统是一个“智力型”系统,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活动,具有人性化,智力化特点。这些就要求我们的电算化如入员具有创新能力,能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更好的使用电算化系统并参与企业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电算化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其是培养电算化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向社会输入电算化人才的关键站点。只有通过不断地注入基础式操作以及提升能力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电算化实验教学质量,真正完成电算化教学目标培养是社会急需的电算化人才。注入基础式操作是完整正确的流程案例模式实验。提升能力实践是指通过人为制造一些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查找并纠正错误,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电算化实验室教学模式现状
1.电算化教学目标中忽视了电算化实验教学。课时安排不充分,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性学习,而忽视了电算化实验学习,在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电算化实验课时仅占所有课时的30%左右。考核体制不健全。老师对电算化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具有指导性,部分老师的电算化考核主要是学生期末理论笔试,而忽视了学生上机实践的表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2.电算化实验教学设置过于片面。从实验方式来看,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实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实验,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未能做到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会计职能岗位,实验的仿真性不强。从实验内容来看:(1)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是“无差错”的验证式教学模式。老师总是基于尽量少出错或无错甚至不能出错的出发点来组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实验前老师对实验的内容做详细的讲解,对操作步骤精心演示,并反复强调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何种错误,使尽浑身解数让学生对实验“心知肚明”;实验中,老师更是事必躬亲,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手把手教会每一个学生;最后,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利用给定的正确无误的实验数据得到了老师和学生都想得到的正确无误的理想的实验结果。这种教学方法引发的问题:首先,从实验本身看,不符合实验实际情况,实验就是在错误中寻求正确;其次,就岗位适应能力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是学过的软件就会,没学过的软件就两眼一摸黑;最后,从课程的扩展培养目标看,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缺少切合实验需要的实验指导书,实验资料不系统。实验指导书是实验项目、要求等的载体。是学生实验的基本依据,是实验教学功效与实践的中介。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适用的实验指导书,高质量的实验资料则更鲜见。
3.落后的实验室教学设备。电算化实验室中硬件、软件设备建设过于简单。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独立开设的电算化实验室,而是公用的一些计算机机房,同时没有配备相应的打印机,缺少专业化设备。软件方面的安装无法跟上现代技术的脚步。而且大多学校都是安装以用友软件、金蝶软件为主,其余的如金算盘、小蜜蜂等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其他的如长春学者、易芝财务软件等各种小型会计电算化软件则比较少。学生由于缺乏对多种软件的学习、认识、比较,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无法较快适应单位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尽管目前部分学校在企业赞助下建成ERP实验室,但由于软件售后服务、使用技术等问题,ERP软件往往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
4.会计电算化实验师资队伍薄弱。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年轻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但是目前的大多数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半道出身,主要问题是专职教师人员较少,素质不平衡,缺少高学历、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特别是长期以来,会计专业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深造,不注重实践教学研究的充实,致使一些专业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熟悉计算机操作、精通财务软件的专业会计教师严重不足,这样势必会影响会计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电算化教师缺乏对新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与企业和各大财务软件公司的接触不够,很少有老师专门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做横向课题,能够帮助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极少。再者,学校提供给教师的电算化再教育平台也不足,缺少了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周期性培训,很少鼓励教师对会计电算化的再深入研究。
三、改进电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措施
1.明确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的学习目标。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高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会计政策
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实验目标和内容也应作相应调整。电算化实验教学目标是注重实践性、操作性、效率性。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加大上机操作内容的容量。可采取注入基础和提升能力两种方式相结合。注入基础的基本操作有:账套初始化操作,建立新帐套;系统初始化,在计算机上进行注册;紧接着进行一般的业务处理;最后进行结账,进行期末业务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基础操作让学生对系统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采取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电算化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链接原理,明白系统程序制定的业务规则,充分了解用户权限设置问题。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系统维护能力,发现和更改业务错误能力。重新制定会计电算化实验考核的制度方案,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督促,通过考核制度、评定成绩等,促进学生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另一方面,对学生实验课学习情况产生一个评价,评定学生实验课的成绩。考核的形式分为阶段性和综合性两种。阶段性考核按照学生阶段性实验的情况来进行,评定成绩;综合性考核,即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定。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会计电算化实验课教学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如此强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真正发挥效率。
2.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的软硬件一定要注重质量。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是技术跟上社会的步伐;同时与固定的一些软件供应商进行合作,由他们提供培训和服务,使我们的老师学生能更迅速、全面、高质量的使用软件。让学生早日适应熟悉社会电算化环境。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要实现网络化,网络化是会计实验电算化教学的必然趋势,网络系统可以克服单机系统的缺陷,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通过网络化实验教学可以实现:(1)信息共享。网上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本机上的数据资料,还可使用网上其他计算机内的数据资料及信息。使学生节省大量数据输入的重复性操作,同时,信息共享适应了现在社会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形式,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共享经验。(2)方便通信。上网的计算机之间都可以快捷传递信息,学生可以在会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进行自动转账,实验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各个学生的上机状况。(3)设备共享。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进行分布式处理。一项复杂的会计实验可以划分几个部分,由网上的几台计算机同时分别处理,如在做凭证录入实验时,可实现网上几个学生同时录入,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全面模拟企业操作流程模式。
近年来,网络化与会计信息的发展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为了满足其需求,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已经十分迫切,而在较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所脱离,导致企业信息化综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如何加强其实践教学与仿真教学,如何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当前我高职院校必须面临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针对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仿真教学 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积极对社会当前形势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仿真性与实践性,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账务与实务工作环境融入其教学中,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缺乏实践性的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结合财务软件及会计业务核算,而当前许多高校仅仅是单纯的对财务软件操作进行教学。许多会计专业的教师演示相关课程资料后要求学生自行进行操作,这种教学与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不相匹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作为一名会计资料输入员,并不能掌握会计的实际操作,遇到会计核算业务与问题时无计可施。另外,许多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通常提供一个月的资料,造成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会计核算的连续性,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在年末,而高校对这一方面的教学重点未得到有效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核算的综合处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企业的会计岗位。
(二)教学软件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发展不断发展,当前财务软件有金蝶、用友、管家婆等。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当前许多企业主要使用的软件有金蝶与用友,学生对软件掌握必须是全面、多样性。而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软件单一甚至版本过低,会计教学软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甚至在教学课本上的软件也是落后的版本,其软件使用与现今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相吻合,导致高校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另外,高校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理念知识与企业新会计的要求存在的差异,易使学生造成教学与核算的混淆。
(三)教学环境与企业实务环境的差异性
当前,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单机操作的情况。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由多个人员分完成。而在高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系统的初始化、输入、审核、编制报表等工作。许多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分工完成核算工作。高校所实施会计电算化难以使学生体会其工作流程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处理会计业务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模糊。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结合了计算机应用及会计应用,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会计电算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不仅要求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系统性的维护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有效解决会计软件运行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高校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许多会计教师担任着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电算化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引进更加专业、系统性的电算化指导老师,从而导致电算化仿真教学课程中出现会计教师讲授的情况。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路径
(一)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
针对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单一,可通过以下几个路径进行改善。其一,增加账务月份。高校由原来1月份的账务核算增加到11、23及1、2月份,从而使学生在所学单月会计核算操作流程的同时,还能掌握跨年度的账务核算流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整年会计核算的直观理解,使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符合企业的实际核算。其二,引进多个财务教学。当前高校所使用的软件教学还是遵行财务链的教学,并未根据供应链进行教学。供应链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核算内容。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只有综合型人才能得到企业欣赏与重用。高校要在财务链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供应链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会的实际流程与熟悉企业销的整个核算流程。
(二)实现分阶段教学
高校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中,还需增加课程教学的课时量,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与软件操作的阶段进行。在软件操作方面要学生熟练整个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通过仿真实践教学结合模拟实训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模拟企业的实务操作,通过多人一组核算会计财务工作,从使学生在校期间内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及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环境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其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师,自然要具备扎实的理念基础与软件应用基础。高校对教师开展电算化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可选派2至3名核心教师参加软件的培训及会议,有条件可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合作,如参与ERP系统或大型财务信息系统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软件操作应用水平。其二,利用暑假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不仅要定期开展教师知识水平的培训,还应要求教师在暑假节日到企业进行学习,充分了解的核算环境及相关要求,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逐渐走向职业化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及提前熟练企业的工作环境等。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十分落后,与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差距较大。要切实有效的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最有效的路径是进行校企合作,依托于企业的实际要求建立起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通过这种路径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仿真教学的教学资源,还能通过企业的资源将企业的综合型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指导。另外,高校可组织学生走近企业进行实地的观察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进一步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减少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差距,有效实现产学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教学软件单一、教学环境与企业会计实务环境差异等。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有效融入企业的实际会计操作流程与工作环境,导致许多学生转行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必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如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实现分阶段教学与加强校企使用的路径,从而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作者:焦烜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惠英.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2:177-179.
[2]陶迎春,王静.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3:124-125+46.
[3]祝红艳.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和仿真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64-65.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困境
会计电算化的直观含义就是计算机与会计的融合,其实不然,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在当前的中职教育过程中,这门课程的教学力度有所加强,但依旧还面临很多的障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以及教师的认知问题。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会计电算化教育。以传授会计电算化知识为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不多,没有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进行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如何使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来提高会计业务的管理水平,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各种会计电算化知识。另外,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比如很多会计电算化课就是对一些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知识的单纯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注重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理论学习,但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联系,会使得学生认为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十分乏味无趣,最终失去学习兴趣。会计电算化教学最关键的一个内容就是实践教育,尤其是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而不仅仅是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改变教学方法等,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创新策略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对各种会计业务进行快速、高效、准确地解决,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融合,这门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学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要重视实践教学,而不是只注重对各种简单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要将实践教育当作一个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加强对实验教育的重视,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教育的重视,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对各种会计业务的解决能力、对各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发展的力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种会计问题的解决。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力度
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要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实践性,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更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力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应该设置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由学生自愿组合成组,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进行问题的解答或者任务的完成,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实际情境,比如设置企业会计管理的情境,让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现会计失真、会计信息遗失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当下的中职院校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校企合作对于中职院校本身以及企业来讲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院校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同时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之后要进入到社会中进行更多的学习,企业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展示,也是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当前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然后加强对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合作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得学生在各个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从而对自己的会计业务水平进行提升,并且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提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深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实际的上机操作即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即理论知识占一半的课时,上机操作占一半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一系列连贯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连贯意识、做好各个功能模块训练的备份工作,将一系列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安排在通用的机房。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固定使用,尽管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带软盘备份,但部分学生的文件经常丢失,无法完成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训练。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像其他专业可以每节课完成一个训练,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步数据丢失,下一步就无法继续进行。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2007年1月1日财务部颁布了38个新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可目前所用的教学版软件大部分是2006年以前制作的,所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编码是旧版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软件版本严重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用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严重阻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停止训练,抄袭现象严重,个别会向老师求助,一个班通常只有1/2能独立完成练习,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及组织教学的能力,以上原因均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四、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把教室内的电脑联网,建立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网络财务机房,适应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要求。在配备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由其提供先进的实训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并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及时更新;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业务。
(二)采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分类讲解,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使学生弄通弄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操作水平。如,对工资模块系统的学习,先讲解该模块的操作流程:1、建立工资管理账套,对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设置、人员类别设置等;2、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的录入等;3、工资管理系统月末处理:包括工资分配等。其次,按这一步骤实际操作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完成记账凭证的输入、账簿数据的生成、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的查询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打印账簿、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让学生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体会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快捷优势,同时掌握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目前,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对有上机实践操作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合适。会计电算化考核的是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处理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为主,考核成绩应包括实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具体做法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操作成绩占60%,实训操作成绩又分为平时实训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平时实训包括考勤、纪律、上机作业是否按实训要求和进度进行、实训过程操作的正确性等。采取现场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要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定,即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实现考试和认证的双重结合。考试时,由财政局负责考务工作,成绩由财政局认可,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和调查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调查。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或由学生自己联系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在实习同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安排,学生从具体操作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各个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张利芬.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