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愉快教学法论文

愉快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1 10:12: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愉快教学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愉快教学法论文

第1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与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相似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有失衡现象,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差距较大,不同步。

1)状态不同。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首先缺乏基础设施,很多村小没有微机房,即使有的村小有微机房,却因没有互联网而使微机房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之所以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归根结底是农村教育经费的严重缺乏,大量流动子女随父母外迁读书,使村小没有发展的活力。

2)师资不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农村中小学本来教师就不多,很多教师的学历不够高,专业不对口,有的村小因为教师缺乏,教师包班,甚至存在复式教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只能有精力将语文数学教好,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大部分教师在有微机房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可能会让学生玩玩电脑,更有甚者,没有基础设施,没有微机房,教师则会让学生自习。

3)认识不同。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重视不够。首先,作为学校的领导,农村中小学的校长往往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就不到位,这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试想,没有互联网,或者网络不畅通的农村,校长本身接触网络就少,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当然无法重视。其次,学校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往往也认识不到位,有片面性,畏难情绪多,对于本就师资力量薄弱的村小教师来说,一般会认为上语文数学的精力都不够,又哪来时间关注并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呢?而学生及其家长对也往往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偏重文理科学习。由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中小学的其他课程相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中不均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单纯是设施投入问题,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2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第2篇

关键词: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 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第3篇

关键词:教学 改革 阅读 自主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 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第4篇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英语学习;高中英语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消极学习,出工不出力,甚至恐学、厌学等现象司空见惯。而真正的英语教学,应当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才是解决当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有效方法。

结合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

教育学研究认为,运用愉快教学法,首先要求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变苦学为乐学,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新课改精神的要求,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心态阳光,满面春风地对待每天的教学工作。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当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后,才能对他的教育产生很大的接纳度,才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愉快教学需要师生同袂演出,不是教师或学生的“独角戏”,只有师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学生才会愉快地接受教育,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

任务。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时对事不对人,点到为止;再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最好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公开表扬。

三、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

教育实践表明:愉快教学的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呈正相

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一种激情活力的学习环境,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成功的课堂导入,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高中英语课的导入材料要贴近实际生活,要有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保持积极愉快的精神状态。做到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语言亲切、富有激情,通过自己积极愉悦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如沐春风。

再次,教师的语言要幽默诙谐。适当穿插讲一些英语小笑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疲劳,重新愉快地投入学习。

四、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英语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英语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享受多媒体带来的视觉、听觉盛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愉快教学顺利得以实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创造更多的英语口语交际机会,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加强,学生自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或英语板报,以此为平台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了解异国风情等;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文歌曲、英语话剧等小组活动;可以组织英语作文、英文演讲竞赛等。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较快进入英语角色,愉快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熟悉运用和牢固掌握所学过的知识,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总之,“愉快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运用。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精心备课,敢于创新,勤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熟练驾驭“愉快教学法”,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在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法课中“动起来”,“学起来”,进而能“用起来”?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掌握的建构过程是关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是幼儿师范“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法”课程的老师,应该把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法”作为“教学法”课程的目标。为了能让学生“得法”,在“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努力吸收新课程改革理念,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用好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将传统的课堂在时间上往前、往后延伸,在空间上往幼儿园延伸,充分利用幼儿园见习资源,把幼儿园的“实践课堂”和学校的“理论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幼儿园前课堂+学校中课堂+幼儿园后课堂=教学法课大课堂的模式。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科学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步骤,从而达到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联系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根据教学法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把“教学法”课堂分成三个部分:

1 “幼儿园‘前’课堂”:让学生在幼儿园自主地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开学时,笔者就把每一门教学法所要关注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要求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这方面的问题,自主学习。而后,在具体的某一个问题的教学开始之前,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安排专门的见习活动,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了解。包括观察、了解孩子的特点和观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相关教学活动。

“前”课堂的自主学习,能提供给学生直观的幼儿园背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问题,为学生理解书本上的抽象内容提供感性的直觉材料。利用这种手段,设计系列问题。从直观感知到发现、思考、提升,寻求解答问题,使学生亲历理论建构过程。这样的‘前’课堂除了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对教学法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转贴于

2 “学校‘中’课堂”: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发挥1+1>2的作用

“兵”教“兵”,“兵”帮“兵”是一种有效的“教法”,也是典型的合作学习。老师先提出一个具体的活动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设计出活动方案、编写教案。在设计、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学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出现的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彼此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作适当地评定、补充、更正,最终得出该活动基本的教育理论、方法和步骤等。

“中”课堂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集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了1+1>2的作用。

3 “幼儿园‘后’课堂”:通过多次“试上”比较。反复探究学习。找出最符合实际的教法

各组将课上讨论形成的教案可以拿到幼儿园“试上”,然后再检验教案的合理程度。一组学生组织活动时,其他组的学生都来听、都来评。通过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学习。在不断地“试上”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后”课堂的探究学习,能有效地检验教案的合理程度,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进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改革。真正地做到让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从幼儿园中来,到幼儿园中去,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校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探究,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学生则应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演奏者。

把教学法的“课堂”变大,把幼儿园的“实践课堂”和学校的“理论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科学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步骤。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这就是“得法”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愉快教学

一、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1、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接受式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一个照本宣科的教师当然是最差劲的教师。“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愉快教学法的主旨即在于充分尊重学生,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历史学习对他们一生的作用,在快乐和愉悦中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所以,深挖教材,力争使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智力水平相一致,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例如:在学习第二次的《》时,对开放的通商口岸编成口诀:“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语文尝试教学法淡。”又问:最南、最北的通商口岸分别是什么地方?联系实际,可以启发学生:在通商口岸中与祖国宝岛台湾有关的是哪些地点?这样做,让学生既动了脑子,又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繁多的知识系统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效果较好。

2、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努力营造尊重别人、尊重知识的氛围。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多种课型交错进行,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写小论文等,使学生感觉到常听常新。再加上高中生的思维特征表现为善于探索发现,有较强的思维力和批判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指导高中英语幽默教学法民主的氛围,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至于学生们盼着上历史课,盼着自己登台演讲的一天。无怪乎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二、多种方式的学习策略

1、让学生学会调查,学会获得和运用资料。人们一般把历史看成一门很“死”的学科,学历史要记性好,要靠背功,这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却未能看到历史学科的本质。事实上,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育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在传统的教学中,以“声情并茂”达到动之一情的做法,很依赖于“环境效应”,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如果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去经历,更能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客观地说,每一件历史事实都要学生在课堂上用情感经历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尽力挖掘,如近现代史中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仍有直接关系且易直接观察的内容,如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个人崇拜;学生特别感且极易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容,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文化史部分。手段是利用调查和资料阐述,最后以剪报和尝试教学法总结心得的方式在课堂上交流、发表。在这一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懂得了“用史实说话”中“史”与“实”的关系,教师的作用变成了真正的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用自己的立场说话,学会批判,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对历史的认识是否深刻,理解是否到位,仅依据占有的材料的丰富性是不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和见识。显然中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愉快教学法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乐”在这里即是手段也是目的。当代社会合作与交流是两大特征,试想,一位学生的资料再多,如果不合作,不交流,那么,既不能锻炼生存社会的能力,也不能开阔视野心胸,也无益于社会。因此,必须学会用自己的立场说话长虹乐教,学会批判,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第7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一、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 Contextual Teaching) 是在20 世纪80年代后期由布朗( Brown) 等人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动机等因素,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把知识的获得与知识的应用联系起来,促进教师把学科内容与世界的真实情境联系起来。在进行基于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需要积极参加教学中的学习和实践共同体活动,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从而深化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这一教学理念需要学习者经常对情境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并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二、“情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的一切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处于事件中心的人又是有感情的,这就构成了事件发生时一定情境下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 认识、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 和客观环境因素( 特定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 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情境通常具有两极性,有良好情境和不良好情境。现代教学法,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文学理论等为基础的。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大量的心理实验证明,愉快时人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反之,消极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会使智力活动迟钝、受阻。“脑功能定位说”为“情境教学法”提供了生理学的根据。根据这种理论,大脑左半球管抽象逻辑思维,大脑右半球管具体形象思维,两者协调发展才会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现代教学法是沿着苦学―乐学―会学的道路发展的。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把情境作为自觉设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自然“伴随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情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创设情境必将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

三、情景的创设

情境教学的进行,建立在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基础之上。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到情境教学的内容和效果。在真实情境或仿真情境中学习,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意义理解的同时,缩短书面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不同内容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

内容结构严谨的教学内容,如说明文和议论文,要求创设拥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中应包含许多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保证内容准确、严谨的同时,又要保证学习形式的具体性、操作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内容结构不严谨的教学内容,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口语交际等,要求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能模拟实际情境和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学习任务与教学情境必须相互融合

学习任务与情境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的状态,教学情境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到情感都能顺其自然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化理解、巩固应用。

3.创设的情境应注意与学习任务之间的主次关系

第8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侧重于探究式的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设计的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教学内容的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对于技能和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典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学生完成教师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

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看到的往往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所体会的深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教师任务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非一味的“听”和“看”,而是真正自己动手实践去“做”。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引导,真正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完成任务;这样的学习才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认知,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个的任务都完成了,同时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产生成就感,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计算机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其三,任务驱动教学法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的模拟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他们能够很熟练的了解计算机软件各个工具的用法,能够按照老师的步骤完成所学的内容,但是当要他们动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典型任务来获取知识,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多次尝试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认为要较好的完成整个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按照以下四个主要步骤来组织教学。

1、准备资源、创设情境

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课堂上精心创设的情景应该尽量真实贴近生活,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例如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工作,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来完成任务。同时在提出任务之前教师应该做好资源的准备工作,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课件、微课、评价标准、网站资源、文字、光盘等资料供学生使用,我在教学实践中会创建一个本课程教学的专用学习网站,将教师上课和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时所需用到的资源上传,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参与后面的任务提出以及作品评价。

2、提出、分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和编排,只有任务明确、编排合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课前需做精心的准备。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根据任教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联系,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层次的进行;其次,任务应该是典型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避免将“任务”变成传统的“习题操作”,例如,在进行资源管理器操作的教学任务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电脑文件的分类整理任务,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剪切、粘贴操作任务。其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提出,学生的参与可以让教师最大程度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意向,同时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作欲望,他们才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教室在给出任务之后,应该与学生一起来讨论、分析任务,引导性的帮助学生指出哪些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的提出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老师主动提出,但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完成一个AE视频的剪辑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步骤分解,以及素材获取和处理应该如何完成?需要用到哪些操作工具?等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

有了前面的分析和提示,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任务,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和难度选择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去完成,笔者认为分组实训时,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前提下教师要注意各组员间的能力互补,应加强督导尽量避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组员单干或者一个组员把其他人的活都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巡查的方式或者参与一个小组的方式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普遍发生的问题,便于统一讲解,对于学生在技能操作方面的不足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把握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对于操作较为熟练,提前完成的学生或小组鼓励他们去和其他个人、小组学习交流,互帮互助,同时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进一步提高。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鼓励他们多去向其他同学探讨、学习,教室也可以适当的给出引导性的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4、交流评价与归纳

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自我评价,同时要求个人或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先鼓励同学和小组之间进行作品的总结评价,指出其他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最后应以鼓励为主,总结性的对学生作品做出评价。同时评价不能只针对任务结果,还应面向学生任务实践过程,对学生的纪律、学习态度、课堂氛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作出评价。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总结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中职技能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然而中职计算机课程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的特点也复杂多样,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教学的探索。

作者:吴艺彬 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07)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