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11:5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养成教育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影响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个因素
(一)学习动机不够纯正
在国内,人们比较崇尚学位文凭,很多工作单位在员工录取、薪酬福利和晋升制度方面都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便成为了人们就业和晋升的敲门砖。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了保住饭碗,避免被社会淘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中相当数量的人希望能获得高等教育的毕业证来求一生平安。在这样求文凭的学习动机下,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不积极参与学习,只要考试及格即可。
(二)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时代向人们提出了终身接受教育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应付社会不断加剧的竞争。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包括冲着文凭而来的学生,都想学到一些能适应自己职业进展要求的知识。可是,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成人高等院校在课程设计、教材使用及教师方面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教学内容往往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课程设计过于注重理论学习,教材缺乏新颖性,实用性过低;大部分成人院校没有一支专门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多是以兼职的形式受聘,从而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并且任课教师对教学任务不重视,对教学对象存有偏见,这导致了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讲究改革创新,敷衍了事,使得学生未能从学习过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有用的知识,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是社会上的从业人员,有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他们却必须在业余时间上课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压力往往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导致他们学习不够积极,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是件又苦又累的事情。
(四)成人高等院校缺乏校园文化
目前,很多成人高等院校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课堂出勤率和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上,有些学校为了效益,重抓招生工作,却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及学习氛围的塑建。成人院校很少举办针对成人学生的文化活动,不能给学生提供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的渠道,使得许多学生除了上课以外,绝少机会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枯燥无味的校园文化生活无疑是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提高成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净化其学习动机。
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可在开学初举行一次辩论赛或讨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来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班主任应抓住适当的机会,正面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文凭虽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扎实的知识和个人修养。教师还应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育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贯主张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技能,还应重视“育人”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机会,不断向教学对象导入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当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提高的时候,其过分追求文凭的短视且功利的学习心态才能被真正地调整。
(二)提高课程设计的水平,选好教材。
成人院校在课程设计上往往存在着公共课占用的课时量大、专业课的课时量少、整体教学过程较冗长、教材缺乏新颖性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人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在课程设计和教材选定方面,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征询学生及教师对现有课程设计编排和教材的意见,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各专业教师对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适当地作出调整。例如,教学管理部门可精简部分次要的课程,重点扶植专业课,在安排课程时需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娱乐时间,让他们保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充足精力。具体来说,尽量安排函授班的学生每周接受集中面授的时间为一天,夜大班的学生每周接受集中面授的时间不要超过三个晚上。在选订教材上,多选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实用型的新颖教材。这样,学生精力得到保障,教材内容有吸引力,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成人院校应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强管理力度,不能让教师马虎随便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条件的话,可考虑建设一支专门服务于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第二,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及业务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特色教学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第三,教师可把激励机制引入教学管理中。据心理学研究报道,没有接受过激励的人的工作能力只发挥作用20%—30%,而经过激励以后能发挥到80%—90%。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举行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期望”效应,对学生多表扬、多赞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感受,渐渐地喜欢上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第四,教师应于课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创和谐师生关系。由于成人学生多是在职人员,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较大,难免会因为工作或家庭的问题而影响学习。俗语有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不应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课后可常与学生聊天,一起参加活动,多帮助学生,渐渐深化彼此的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谊。很多学生为了给老师这位朋友“面子”,哪怕自己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都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6人,班级安全纪律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多数学生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具体内容
每月养成教育侧重点
九月份:文明礼仪(待人接物、讲究卫生、文明路队等)
十月份:热爱学习
十一月份:热爱读书
十二月份:热爱劳动(坚持锻炼、积极参加活动)
三、具体措施
1、力争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制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正确率高。三、按时完成。四、及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在评比台中加分,并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此外,必要时需联系家长,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2、教师坚持从语言到行动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等。下课后把歪斜的桌椅摆放整齐,把教室的柜子、讲桌等擦干净、摆放整齐,使学生由无意识地模仿逐渐走向自觉的行动。
3、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培养一些课间安全小检查员、文具摆放督促员、值日班长、学等小干部,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督促,指出不良习惯,帮助改正。
4、运用各种奖励机制,激励孩子,调动其向上的积极性,帮助养成习惯。如利用教室的班级之星、作业展示栏等对一些行为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提示或批评。老以此激励学生争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坚持"每日一问制度"。引导学生下午放学前5分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课间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注意纠正。以此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 班级文化;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6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稳定的生活方式,包括显性、隐性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三种状态,班级环境布置是最为显性的,班级人文环境和班风是最为隐性的,班级的制度与规范及班级成员整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文化的教育力量,在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影响学生的行为,对班级能起到凝聚、约束、鼓舞和同化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前提。因此,创建和优化班级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审美观和创新思维等人文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创建班级文化,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浅谈。
1.准确定位班主任的角色
班级文化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一个统一体。其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为班级确立正确的目标,而且更是班级文化的引导者。作为班主任,应该引进主流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班级的群体凝聚力,并对班级规章制度起到重要补充和实施的作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始终与大家一起,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文化,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享受轻松、愉快、自由、开放、友善和团结的气氛。因此,班主任既要做好班级文化的引导者,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学生为班级文化的主体,用爱心、热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
2.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环境
教室是一个班级学生每天学习的地方,是一个集体的家,是学校重要的育人场所。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教寝室文化创建比赛,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利用这个契机,发动全体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充分发挥教室环境育人的作用,使教室成为充满潜力的教育资源。教室文化创建的策略与方法:一要全班学生齐动手,显示想象力和创造力;二要设置要有教育意义、美观;三是要突出所学专业的特色。通过学生的双手和智慧来设计所有的布置,既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同时也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3.以活动拓展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活动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并得到发展,能打造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班级精神。
(1)利用晨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把班级的晨会时间交给班委,由班委组织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的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自我介绍、讲故事、唱歌、知识问答和小型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晚自习让学生有事可做。晚自习的时间,鼓励学生坚持每天练字,习作在班级墙上展出,每周轮换一次,定期评比并公布。做班报,定期在墙面上展出,主题可以是结合当前国内外重大时事,如:“五一”、“十一”、“卫生月”、“法制报”、我的理想、我的专业等等。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发现学生的特长,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进取心。比如在知识竞赛中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比较调皮,但他的知识面较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在这方面让同学们发现他的另一面,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有利于增强自我约束。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高。
(3)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活动既可以班级组织,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活动。比如做手抄报、黑板报,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板面,自己动笔撰写内容;比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大合唱,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曲目,学生自己做舞台设计,从服装到排练内容,都是集体智慧的体现等。比如球赛,队员和拉拉队各负其责,紧张而有序。通过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4.树立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48-0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6月“卓越计划”正式启动以来,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省高校中首批实施该计划的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卓越计划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1]。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利背景下,工科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卓越计划”,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满足“卓越计划”中“国际化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培养工程专业学生的“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问题被提上日程,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燕山大学“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增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培养工科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多模式、多层次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和自学平台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和服务于卓越计划,使卓越班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快速接近或达到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培养目标,并为他们日后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参与国际竞争等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1 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主 要是听力和口语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2]。鉴于我省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比文科学生差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在卓越班的英语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加大听力输入训练力度,因为听力是口语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听不懂他人的谈话也就根本不可能达到交际目的。课题组教师注意将课上精听与课下泛听相结合,在进行听力专项技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将听力材料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笔者为学生学习小组布置听单词、听句子、听课文、听新闻、听幽默故事、听演讲等多项任务,让学生们逐渐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律和听力技巧,了解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主要区别。这些训练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著名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仅仅依靠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的输出”[3]。因为语言输出能迫使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特别是当交际受阻时,双方必须通过意义协商来传递信息,用恰当、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根据以上理论,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每次课前都安排2~3名值日生向全班学生做汇报,要求他们尽量不间断地用英语向全班汇报,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气状况、校园热点、国家大事、国际新闻、体育消息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课题组老师在卓越试点班进行课文话题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讲故事、讲笑话比赛以及口语演讲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英语确实当作与人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对于交流中的语音和语法问题,不强求其准确无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流沟通,就不予纠正。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语言输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大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他们有意识地锻炼和检验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尤其是听说练习的效果。
2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 的需求
著名学者Gardner和Lambert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或取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工具型”,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二是“融合型”,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4]。动机取向与智力因素一起影响学习的结果,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成正比。卓越班的学生为了能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师,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除了具有融合性之外,以英语作为工具为将来工程服务的动机非常明显。为了能够与将来的工程英语相衔接,卓越试点班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中需要一些基本的工程英语内容的输入,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一般比较偏重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而工程英语方面的内容比较匮乏。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在卓越班的英语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选择性地加入一些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学习材料,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工程英语、材料工程英语、车辆工程英语、生物工程英语、电气工程英语等。这些材料让卓越班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当地熟悉工程英语词汇、表达和篇章结构等的基本特点,比如,常用工程单位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工程图纸中常用缩略语的理解、工程现象的简单描述、工程备忘录的起草和撰写、工程文献资料的检索、工程技术材料中名词和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等,这些工程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同时,也为他们毕业后顺利适应专业工程工作做了知识上的储备。
3 改进教学和考核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1 教学和考核
由于卓越试点班级的班容量相对于普通大学英语课堂而言较小,这就为卓越英语小班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尤其是听说活动奠定了基础。课题组老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多种个性化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把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课文讲解、角色扮演、工程说明书翻译和报告撰写等,充分发挥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身潜质,让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老师则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解答和帮助,对学习成果及时进行反馈。
Arthur Hughes认为“语言测试对教学具有反拨作用,测试内容设计得好,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所以笔者在设计考试题目时充分考虑试题对学生日后学习的影响。无论是在平时课堂小测中,还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笔者都注意使用适当的考核方式,增加语言综合应用的题目,减少效度不高的选择性题目。设计试题时尽量考虑到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突出考核学生的听说和书面表达交流能力,让学生的所学和所考相吻合。
3.2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卓越试点班学生有较多的社会实践课程,所以其英语课时比其他非试点班级的课时有所减少。以燕山大学为例,卓越试点班学生的英语课时由第一学年的128学时减少到96学时。这些卓越班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弥补英语学习时间的不足,所以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然而,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个人学习或者个别学习,也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6]。试点班的任课老师帮助学生研究自主学习策略,给他们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指导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课题组老师鼓励卓越试点班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房的自主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段和课程选学内容,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抽查并评估。这些自主学习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老师给卓越班学生布置的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助于他们扩大国际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4.1 实践样本
课题组选取的实验样本是3个卓越试点班的81名学生和2个正常教学班的98名学生,其中卓越班学生来自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正常教学班学生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卓越试点班和正常教学班的课时数分别为128学时和96学时,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自主学习机房。卓越班班容量平均27人,正常教学班平均人数为49人,教师配备等其它方面都相同,但卓越试点班根据“卓越计划”进行了上述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
4.2 成绩统计对比
学生入学之初笔者进行了一次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满分100分,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如表1。
表1 学生入学水平测试成绩
卓越试点班 正常教学班
样本人数 81 98
平均分 75.54 74.03
标准差 8.30 8.86
采用两总体分布未知,两独立样本的 检验 ==1.17
经查验 值分布表[7],双侧检验 =177,0.05/2=1.96,由于 =1.170.05,两组成绩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入学之初卓越试点班和正常教学班学生的英语程度处于同一水平。
经过一个学年的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再次对卓越试点班和正常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统一测试,满分100分,试卷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同入学水平测试一致,其数据及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一学年后学生水平测试成绩
卓越试点班 正常教学班
样本人数 81 98
平均分 85.17 82.09
标准差 6.78 8.06
采用两总体分布未知,两独立样本的双侧 检验 ==2.73
经查 值表,双侧检验 =177,0.01/2=2.58,由于 =2.73> 0.01/2, 因此
4.3 结果分析
由以上教学实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即使在卓越班学生英语学时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卓越试点班学生的成绩还是明显高于其他正常班学生。一方面说明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的原因可能是小班授课教学效果好,试点班学生自我效能感高,学好英语的动机非常强烈,课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等等。
5 后续工作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构建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由于卓越工程师班的专业教学很多涉及到引进或者改编国外原版教材以及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等,专业教师需要进行双语授课。双语授课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但是工科出身的专业课程教师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有的专业教师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不能满足双语授课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专业老师口语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帮助、促进卓越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有必要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英语指导培训。针对卓越班专业教师在双语授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课题组教师将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解释科技英语篇章的语法和结构特点等,为他们进行双语授课奠定基础,以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工程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课题组教师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尤其是在有关卓越工程师“国际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究了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相应措施,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方案,提出了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实施了一系列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以服务于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正积极寻求适应和服务于河北省工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一大批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2-18)[2013-01-11].http:///zong_he_793/20110218/t20110218_578816.shtml.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in Communicative Input and Communicative Output in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C].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50.
[4]Gardner R C,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72.
[5]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2nd ed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3.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培养方法
英文是如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各个国家的人们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沟通和交流时的桥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跨国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也不断增加,教育部门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其中,高中的英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大部分高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对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更为重视,并没有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忽略了英语的实际运用,导致大部分学生表面上学会了相关知识,却不能利用英文进行实际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我们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终极目标,就是利用它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加强沟通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实现交际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通常来说,无论在政治制度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社会文化方面还是生活观念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种社会和观念上的差异,也就造成了我国和外国人们在语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基本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如果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双方,对于对方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没有一定的了解,就很容易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产生歧义和误解,让对方无法了解你的真正想法和含义,甚至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最终使沟通以失败告终。
比如,中国人在收到礼物时通常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包装,而是表示感谢,等到客人走后再打开,否则会让客人觉得对他不尊重;而西方人在收到礼品时,却是马上打开,然后表示感谢,如果没有打开欣赏,客人会觉得你对礼物不感兴趣。还有当受到赞扬时,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否定的词汇来进行回应,比如“不敢当”、“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不要再恭维我”等等,来表达推辞和谦虚之意,显得谦恭有礼;而在西方国家,面对他人的赞扬,人们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比如“谢谢你的夸奖”、“我会继续保持的”、“我也这么觉得。谢谢”等等。如果在中国有人欣然接受赞美,恐怕别人就会觉得你没礼貌、狂妄自大。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在双方进行交流时,不注意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想当然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沟通,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和误解。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理论,还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基本文化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没有文化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英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语言承载着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对当地语言的使用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想掌握好一门语言,就要对相关国家拥有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当学生学习英语时,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就要对说英文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历程、思维观念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知识储备增加,同时对跨文化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所表达信息的内涵、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以及与中文的差异等等,促进学生听英语、写英语、读英语、用英语等各个方面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新课程高中英语的教材中,有很多对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地方风俗以及科技发展进行介绍的英文文章和材料,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些与我国文化相关的内容格外关注,让学生对这些素材有更深程度的掌握和了解,以便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把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熟练地向外国友人进行介绍。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让沟通氛围更加友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还能够让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掌握,能够对我国文化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对我国和西方国家文化上的差异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同时,学生对我国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以后,可以选择适合的机会,让我国的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宣传,有利于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文化背景要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内容有:良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不同语言交际的良好适应能力;对不同语言使用模式的掌握能力;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避免误解的产生并且能够及时解释误解的能力;能够在对话中获取想要的信息的能力等等。
比如,在与对方进行非语言交流时,我国和西方国家在面部表情上就呈现出很大差异。在我国以及一些其他亚洲国家,在进行交流沟通时通常会看对方的鼻子或者以下部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而西方国家在进行交流时,通常直视对方的眼睛,擅于用目光进行交流,如果不注视对方的眼睛会被视作对客人的不尊重,或者对所谈话题不感兴趣。因此,通常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中西方的面部表情也是存在较大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新课程英语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知识要素
比如前几年的高考英语作文考的是这样一个题目,假设你是一个叫李华的学生,暑假期间在英国的一个学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难题,想要学生中心给予一定的帮助,并提前约定好具体时间。在之后的看卷评分过程中,有一项评分准则是,要说出自己什么时候没有课,然后进行约定。然而,大多数的学生只考虑到询问学生中心的空闲时间,却没有说自己什么时间方便。这个题目的目的就在于,测验学生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了解程度。通常来说,当需要约定时间时,我们都会先确定对方的空闲时间,以表示尊重和礼貌;而西方国家往往是先表达自己的空闲时间,让对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时间。由于长久以来中国式思维的影响,大多学生都没能表达出写作要点。
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要把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礼仪规范以及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放在一个更加重要位置去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西方国家特有的社会习俗和用词方式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态度与自我认知因素
正确的态度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友好的交际氛围是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对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对每个国家不同的社会风俗和礼仪规范都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
另外,也要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和风俗的认识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国家也有正确认知。要在充分了解我国文化、社会风俗、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明确认识自己的态度、语言风格、交际特点,然后对自己在交际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针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使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
三、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英语教材中发掘跨文化交际知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英语的教材中,涉及到我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素材大大增加了,教材最后还有对一些专业名词和特别规范的简介,这就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因此,教师要将这些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素材充分利用起来,在学习好基础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将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筛选和总结,把适合让学生进行掌握和学习的材料发掘出来,选择出既与课程要求相符合,又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把教材中提供的有用内容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要提高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知识传授的专业性
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英文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关系。因此,一定要培养一支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对英文中所包含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有部分教师只按照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自身没有与时俱进的研究新课程的教材,对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也没有深刻的了解。这就导致了许多教师不能准确、专业的掌握有关跨文化的知识,那学生就更加无从学习和掌握了。中文和英文的用法和表达在很多时候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比如量词的表达、方位的表达、称呼的表达等等,如果在进行交流时不重视,很容易导致误解和歧义的情况产生。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中文和英语在这些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刻了解中文和英文在表达上的不同,使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准确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柳除了原本的含义以外,通常还代表着离别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而在西方文化中,常常用柳树代表一种哀伤之情。诸如此类的词汇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代表的情绪不同,是因为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这类词汇格外注意,让学生理解他们在使用时的场合,从而对跨文化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另外,教师除了加强英语的专业水平之外,也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人格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教师还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和成绩的好坏简单的评价一个学生。第三,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格外关注,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英文学习能力,是这些学生尽快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脚步。第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许多学生会因为对某位老师的喜爱去认真学习某一门课程。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去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选修课程
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依然延续使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只听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容易造成英语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跨文化交际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在做好教材的讲解工作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英语阅读课程和英语角等。比如我校每学期有两个来自英国或澳大利亚的外教,他们在高一和高二每个班级每周上一节课,内容主要是练习听力和口语为主,内容紧扣教材的热身部分。每周二和周四下午6点40到7点20是英语角活动,内容是玩游戏,唱歌,风俗文化,人文地理的介绍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课程。
第一,课外英文报刊阅读课程。教材中对我国和西方国家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内容会有所涉及,但毕竟选用的材料和内容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报刊的阅读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选用的素材,教师可以在英文报纸或者适合的英文网站上寻找,如果有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自己进行修改,尽量让所选择的素材符合学生心理,又能提高学生对各国风俗文化的认识。在学生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这些素材的阅读和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给予指导和讲解,并在课程最后对整体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针对不足的地方在下一次课程中加以改善。
第二,英文影片的欣赏课程。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影视欣赏早就已经广泛存在了。然而,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影视欣赏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看完影片,却没有对影片中所渗透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发掘和思考,这样一来,电影的欣赏课程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学生欣赏完影片之后,教师要发掘出影片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比如,在电影《加菲猫》中,有两只长的一模一样但是所说语言不同的猫,因为它们一个说的是英式英语,一个说的是美式英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对影片的具体对白进行分析,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刻了解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包括词汇用法的不同、发音上的不同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到英国和美国文化和礼仪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影片涉及的其他方面进行挖掘和思考,在学生提出疑问之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第三,英文写作以及演讲课程。这里的英文写作主要指英文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通常来说,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有些写作技能也让学生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应用文选修的课程,向学生提供企业、学校等不同机构的英文应用文写作方法和素材,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英文应用文写作能力。另外,演讲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英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学生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让他们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然,定期开展辩论比赛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进行演讲和辩论之前,一定会为此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深他们对外国文化以及英语用法的理解,便于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合理使用。
(四)分年级进行阶梯式教学
高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阶段教学。高中新课标对各个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给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好英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渗透到教学之中,坚持语言是用来应用的原则,让学生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分年级进行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对西方国家人们所使用的相互赞扬的方式、表示感谢的词汇、基本生活用品的名称、常见食物的名称、日常问候用语等基本语言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实际英语交流中,西方国家人们相互之间的称谓、动作和表情代表的含义进行了解和区分。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对西方国家人们的不同习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学习,从而发现中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礼仪规范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学生多多鼓励和赞美
无数的教学实例已经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往往能得到能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在思想上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并且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当学生获取一定的成绩时给予充分的鼓励,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只看到学生的不足,不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只是一味批评说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会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一旦对课程失去兴趣,掌握情况自然就不如人意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最好在全体同学面前对其在跨文化交际学习方面所取得的的成绩进行表扬和称赞,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认真学习。
结语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熟练运用。如今的新课程英语,对高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知识都有较深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宝芹.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35)
[2]牧政洪.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中旬),2012(10)
[3]赵德理.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华章,2013(18)
[4]张春萍.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3(23)
[5]万毅敏.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 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07)
[6]高嵌. 浅谈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 才智,2013(20)
[7]田晓琦.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 考试周刊,2011(25)
【关键词】爱与感激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15-02
爱的传承,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敬爱长辈之德、感激父母之恩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德。《诗经》中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便充满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赞美;唐朝诗人孟郊在他的《游子吟》中,以“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唱响了对母亲千年的感激;“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更是告诉我们,对长辈、父母的爱要有感激之情,要及时报答。可以说,爱与感激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精华。
爱与感激的教育看起来宽泛而宏大,但实际上它却是由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构成的,既不需要做专门的课程安排,也不需要专职的教师,只需由经常与孩子接触的成人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成长中的孩子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爱的信息接受和消化的环境即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同心协力。
一、培养爱与感激的能力,学校责无旁贷。
1.教师应重视和学生的情感沟通,言传身教,让学生对爱和感激有立体的感受。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生命的相互沟通、人格的相互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理解、尊重的基础之上。情感是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粘合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我校教师与家庭困难学生有帮困结对活动,我们的理念是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去年我与两位学生结对,我为他们饭卡充值,把自己女儿的一些衣裤送给她们,偶尔给她们一些零花钱。前不久,其中一位学生带着几斤鸡蛋来看我,说是自己家里的鸡生的,对我表示感谢。看来,只有教师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她们的爱,学生才会懂得如何爱与感激别人。
2.教师应告诉学生:爱,是美好而神圣的;感激,是人类延续所必须的。
我们可以通过班会课的讨论、语文阅读课中对文本的理解、其他各科的渗透,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告诉孩子,爱是美好而神圣的情感,让孩子们能直面“爱”这样一个字眼,不再听到“爱”字就只会想到其“爱情”之狭义;告诉孩子,感恩之情是人类延续所必须的情感之一,懂得感恩能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3.教师应帮助学生与父母共建爱的绿色通道
孩子在向父母表达爱与感激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做,也不懂得如何开口;而父母向孩子表达爱时,又往往只诉诸行动不善于以言辞表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共建爱的绿色通道。如,开家长会时,请孩子们一同出席,让孩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让父母体会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建议父母和孩子多沟通,多与孩子讨论各种话题。当孩子与亲人爱的绿色通道建立以后,教师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工作更容易做了。
4.教师应教育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用心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为长辈实实在在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例如,平时,可以为下班回家的父母递上一双拖鞋、捧上一杯清茶,为父母讲一个让他们开怀大笑的故事;父母生日时,可以将自己写的感谢父母的诗歌、作文装订成一本小书,把自己与父母一起照的照片制成一本小影集;“三八”妇女节时,可以为妈妈献上一首歌,为妈妈写一首小诗,为妈妈做一张手工贺卡;教师节时,可以画一画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可以把作业做得非常出色,可以大声对老师说声“谢谢”;重阳节,可以给长辈做一个菜,可以给他们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可以陪他们去爬山散步……这些事,能让孩子说“感谢”时不再忸忸怩怩,让“爱”的表达发自内心。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再把这种感情有意识地扩大到他人。
5.父母要让孩子感到爱和感激的幸福
爱和感激只有在融洽的氛围中,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在爱心的驱使下,才会慢慢地养成。因此,一旦孩子表达了爱和感激之情,父母应该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还应给予鼓励,让孩子觉得爱和感激的表达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孩子若能怀着满腔幸福一次次地表达爱和感激,那么,离这种情感的最终形成就已不远了。
二、示范爱与感激的言行,家庭任重道远。
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必须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
1.父母的艰辛要让孩子感同身受
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从事着怎样的工作,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由于不了解所以不理解,也就谈不上感激了。如果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心生敬意。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父母的劳动,以加深其体会。
2.爱与感激的教育要从细节做起
《新三字经》里说“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汉朝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表达对父母的爱心体现在“温席”等细节上。在日常生活中,细节确实最能表达孝心。因此,对孩子孝心的培养也应从细微处入手。给父母捶一次背,让疲惫的父母欣赏一段音乐,有好吃的东西请父母先品尝……点滴小事容易做到,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养成习惯。
3.父母用言传身教熏陶孩子
这种言传身教必须发自内心而且持久,而不是为了做给孩子看。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对于长辈的爱和感激竟是伪装出来的,这给孩子心灵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三、重视爱与感激的表达,社会共同追求。
爱和感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今天,适当地借鉴国外的某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仍极有裨益。在社会保险制度极其完善的美国,老人的晚年生活自然无虞。然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并没有因此而冲淡,子女也没有因父母早早地让自己过上了独立的生活而逃避对父母的爱和感激。相反,他们把自己的独立生活看成是向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不希望父母成为自己的“保姆”。他们常回家看父母,陪父母聊天,和父母郊游等,并乐此不疲,从中体味出了幸福。“爱和感激的表达不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人类的责任”的观念,已得到很多美国青年的认同。
因此,社会上的成人都应该意识到爱和感激的重要性,自觉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和感激。如果能让这种情感充盈在社会上,又何愁孩子不受到感染呢?
爱与感激的教育,不但能使孩子感受到被人爱、被人感激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更有助于使孩子通过爱别人、感激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培养孩子懂得爱与感激,对于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意义非同寻常。
参考文献
1 刘秀珍.中等师范学校幼师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时 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中等幼儿师范改革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一、创新教学目标
围绕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更新培养目标,将传统的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主改为突出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能够具备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而获取新的知识、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的能力。进一步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培养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类推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会计电算业务中的基本问题。例如,学生掌握了应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业务处理程序,也应该将这一业务处理思路类推到金蝶、新中大等其他财务软件,会应用其他财务软件进行记账、算账、报账。
2、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在对待同一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探求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会计电算教学中,例如,针对凭证的填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手工录入方式、自动生成方式,从账务处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等不同模块中生成。
3、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会计电算工作中的独特潜能,正视自己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做到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自己的创新潜能有效地得到挖掘。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软件操作,有的学生擅长系统开发与维护,还有的学生擅长网络会计开发与维护,在会计电算教学中,在让每位学生掌握好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因材施教,促使其专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教学内容
1、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1)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软件介绍、会计电算化组织与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特点、内部控制及开发原理、电算化审计,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国际会计电算化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
(2)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借助演示教学法,向学生介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当前我国的几种主流财务软件包括用友、安易、金蝶等。以这些软件为蓝本讲授会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往来账管理等业务的操作,使学生能够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业务流程,让他们对整个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的流程有清晰的了解。
(3)财务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基础知识。主要讲授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开发财务软件系统的各种方法,如系统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等;目前主流系统开发工具如VB、VC、DEPHI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安装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等。通过讲授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为培养学生的类推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通过讲授财务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条件。
2、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实行“岗位实训为主,开放性实验为辅”的模式。岗位实训是指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要求,以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对制造业普遍设置的六大会计岗位,即电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会计、薪资会计、资产会计、往来会计,分别设置实习情境,采用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电算化账务处理技术,为培养学生的类推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开放性实验是指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并上机练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更多地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以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相对独立的操作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其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
1、采用慕课教学方式
采用慕课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对时间的碎片化管理,避免学习过程中出现倦怠的情绪,可以对《会计电算化》课程采取慕课教学方式。慕课是指由授课者通过互联网将知识传递给用户,并且用户数量不加限制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课程设计主要包括预先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课程录制、社会学习互动的控制以及教学考核和测试等。课程的学习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确立,学习内容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拓展,教学过程和知识的扩展应当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慕课具有大规模性、易获得性、高开放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浓缩提炼,制作1―2个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它符合人类学习知识的规律,教师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清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慕课教学方式还增加了权限的设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如果学生对前一阶段课程讲解的知识点掌握不好,考核成绩不合格,将不能自行进行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掌握,为培养类推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奠定基础。此外,主讲教师或者相关人员要每周留出一段时间在网上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疑惑和提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反馈,同时让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2、倡导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
通过组织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可以督促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学校可以每年组织一次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分批进行竞赛,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同学参加地市级和省级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从而促使学生加强会计电算化技能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类推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提供条件。
四、创新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期末考试―技能竞赛”的全方位考核模式,课程成绩分别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期末成绩、技能竞赛四方面进行考核计分,总分为一百分,这四方面的计分构成如下。
第一,课堂成绩总分为30分,其中,课堂出勤及课后作业情况占10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情况占20分。在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中,侧重对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的考核。除了考核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及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在课堂提问与课堂讨论过程中对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的考核,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问题回答情况、在讨论中担任的角色及完成任务情况综合算出,该项成绩占课堂成绩的2/3,课堂出勤及课后作业情况占1/3。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实验课成绩总分为30分,其中,财务软件基本操作技能占15分,创新能力成绩占15分。在实验教学质量考核中,更要注重过程评价。传统的方式往往是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让学生交一份实验报告,然后依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定实验课成绩,侧重于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和学生的一些创新性想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除了看结果以外,更要注重过程评价,注重阶段性的评价。设立创新能力考核成绩,可以对学生的类推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专项评估,综合算出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成绩。创新能力成绩占实验课成绩的50%。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成立了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我们分担任务落实到人,每月召开养成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我校的养成教育管理实施方案、养成教育评价标准,完善了实验小学学生养成教育测评单。要求全体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学科的教材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计划。
(一)扩大宣传面,树立养成良好习惯的观念。
1.抓养成教育从教师开始。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因此,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以下活动:学习“十个好习惯”、研读《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及《养成教育评价标准》、学习《小学生守则》、开展微笑进课堂、做个言行美的老师等活动,在教师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教育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功效。
2.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我校通过家长会把养成教育的方法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在本学期我校召开的一次以养成教育为宣传主题的家长会上向家长详细宣讲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二)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每月一次的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每学期一次综合测评,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人,以规范督促学生的行为。学期末进行的行为综合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相结合的评议方法,让学生心中有规范,心中有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督促,相互帮助。我校学生成长手册中把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也纳入了一项,让养成教育深入人心。
2.加强管理,促养成教育前行。在学校高年级的学生中实行值周轮班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效能,另一方面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将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管理能力都有极大的促成。教导处、大队部分片抓,做到每天巡视、检查,发现典型、纠正违规现象,学校定时抽查,使教师值周、值勤和红领巾监督岗相结合。为调动师生参与常规管理的积极性,我校建立值日、值周管理体系,安排有教师、学生参与每天值日工作,值周教师巡视各楼层学生情况,值日教师和学生检查各班的出勤、卫生、纪律情况,并记录在案,每周周一又值周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总结、评分,评出各班流动红旗,作为学期末文明班级的评比依据,有效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促进血良好习惯的养成。
3.学科教学与养成教育整合,让养成教育成为全方位的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为促进养成教育与各学科的整合,开学初一面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读学校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一面让全体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计划。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规范,我校通过课前准备、上课纪律、课堂参与、作业评价五大块进行评价。每周公布各班的课堂学习情况,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的养成。目前课前一分钟的口算,课前一分钟的演讲已成为我校数学课、语文课、思品课、英语课的一大特色。
二.养成教育工作重点
(一) 培养学生写好字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学校规定每天学生的练字时间不少于一刻钟,为把此项活动落实到位,我校把每天1:00——1:15的一刻钟时间定为我校练字一刻钟活动。各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不同的书写水平,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练字要求,制定本班学生练字的要求和目标。
(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1.大力宣传培养良好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带领全体教师会上
学习我校“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计划”,引导教师从细微处抓起,不断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提高计算速度,在此项工作中加大对 “潜能生”的关注力度。让大家都来齐抓共管学校学生的数学教学,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重视和推进数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采取措施,注意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我校规定每节数学课前学生口算时间不少于一分钟,我校把每天晨读后的8分钟时间定为我校“口算8分钟”活动,在这8分钟内是学生完成规定时间内的计算题。各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计算练习,增强学生的计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