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1 10:12: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育工作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综采工作面运输机的下滑与煤层倾角关系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确立背景
临涣煤矿自从2000年引用综采以来,已回采三十多个综采工作面;但还不能有效地控制综采工作面运输机的上窜下滑,主要原因是每个工作面的煤层倾角不一样小论文,运输机下滑速度也不一样,机头具体超前机尾多少米为好仍是一个未知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矿成立专门的研修小组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修过程
为了搞好此次过程研修,我们首先进行了学习,学习了《采煤学》及有关工作面运输机下滑控制知识。在研修过程中,我们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先后到中国矿大、安徽理工等高校进行请教指导;再结合我们矿使用综采10年多的经验小论文,最后我们基本摸清了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下滑与煤层倾角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是:
(一)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下滑原因
我们认为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受力因素:
1、由于工作面煤层有倾角,当运输机和煤机在斜面上的下滑力大于它和底板的摩擦力时,运输机就会下滑(如图)。
2、对于中部底槽未封闭的运输机受到拉回头煤矸的反作用力时,也会使运输机下滑 (中部底槽未封闭的运输机在移车过程中底槽易进回头煤矸,底链条刮板迫使这些回头煤矸向机尾运行,回头煤矸的反作用力迫使运输机向下滑,无形中运输机又增加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运输机在移车过程中加速下滑的原因)。
3、煤机上行割煤时对运输机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使运输机下滑小论文,反之阻止它下滑。
4、支架推移杆向机巷倾斜时产生一个向下的分力使运输机下滑,反之阻止它下滑。
(二)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下滑的控制办法
我们找到了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这样控制综采工作面运输机下滑的:由于工作面运输机每推移一米都在下滑,我们采用改变工作面推移方向来控制(即工作面机头超前机尾滞后)。每天看到工作面运输机头倾向未移动,其实它受两个位移作用:它每天受下滑力作用的下滑位移和由于改变工作面推移方向的向上位移,只是两个位移互相抵消了(如图)。当工作面运输机头较长时,甩工作面下部增加它的上移速度使之搭接合理;当工作面运输机头较短时小论文,甩工作面上部减少它的上移速度使之搭接合理。
(三)求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与运输机平均超前角之间的关系
一个走向几百米至千米的综采工作面自开采到回采结束,工作面运输机始终与机巷转载机搭接合理,这说明工作面运输机的平均上移速度等于运输机的平均下滑速度,我们通过以前图上留下的资料记录来计算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与运输机平均超前角之间的关系(如图)。
1、首先求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把回采范围内风巷和机巷的标高各自相加求出平均值,再根据工作面平距算出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β。
2、求工作面运输机超前角平均值α(如图)
规定机头超前机尾滞后的超前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垂直机巷为零度。在工作面平面图上对每个位置进行测量小论文,经过相加平均后得出工作面的平均超前角。这样就求出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与运输机平均超前角之间的关系。
3、求工作面运输机对应的伪倾角tanβ伪=tanβ×cosα
4、通过平均超前角计算出运输机的平均下滑速度
从图上可以看出:运输机的平均上移速度=运输机的平均下滑速度=υ=tanα×1×100 cm /m (即工作面每推进1 m运输机下滑多少cm)。(如图)
5、通过超前角计算出运输机头超前机尾的距离L=tanα×工作面斜长。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1、煤层倾角在0~7°的工作面运输机不下滑,解决此类工作面运输机的上窜下滑,主要是改变运输机推移方向。
2、煤层倾角在20°以上的工作面运输机下滑较快,要采用固定机头、使用防滑装置和改变运输机推移方向来共同控制运输机下滑。如果煤层倾角在20°以上的工作面运输机不采用固定机头、使用防滑装置,工作面的仰采角过大,不利于工作面管理。
3、通过对7114、795、Ⅱ726外、Ⅱ726里、945里等工作面多次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对比,两者完全吻合。
4、工作面运输机是支架的导向小论文,控制好运输机就能有效地控制住支架。
三、成果主要内容
通过对临涣煤矿三十多个综采工作面图纸进行测量统计,得出以下结论:(下列表中机头超前机尾距离是以斜长150m工作面为例。表中结论是工作面运输机没有采用固定机头、使用防滑装置的情况下得出的)。
临涣煤矿综采工作面煤层倾角与运输机超前角之间的关系表
煤层平均倾角β
平均超前角α
对应的伪倾角β伪
平均下滑速度υ(cm/m)
平均超前距离L (m)
0~7°
0°
8°
0.8°
7.97°
1.4
2.1
9°
1.5°
8.98°
2.6
3.9
10°
2.3°
9.98°
4
6
11°
3°
10.98°
5.2
7.9
12°
3.7°
11.98°
6.5
9.7
13°
4.3°
12.96°
7.5
11.3
14°
5°
13.95°
8.7
13.1
15°
5.7°
14.93°
10
15
16°
6.9°
15.89°
12.1
18.2
17°
8°
16.84°
14
21
18°
9.2°
17.78°
16.2
24.3
19°
10.3°
18.72°
18.2
27
20°
11.5°
19.63°
年从汉川幼师毕业,进入大悟师范担任音乐舞蹈教师以来,一直工作在音乐舞蹈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为大悟培养了大批从事音乐舞蹈工作的教学人员,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来自我的学生,在大悟师范工作期间,创编的舞蹈《放风筝》、《梦江南》在孝感市举办的第一届幼师汇报演出比赛和市艺术节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创编的其它舞蹈节目在全县各种演出活动中均获一等奖。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被选拔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闭幕式演出。毕业以后,不仅一直担任着日常教学工作,还负责起培训全县音乐教师和全县以及各系统的各种文艺晚会的编排,主持和评委等工作,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年作为湖北省第四届黄鹤美育节孝感市音乐优质课的评委。
200年调入大悟一中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在200年市督导评估重点中学工作和200年复评工作中,音乐欣赏公开课得到市督评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200年大悟一中整体搬迁后,在中考生中,招收了大悟有史以来的第批一音乐艺术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音乐生以100%的升学率升入大学学习音乐,为了推动高中音乐课的深入开展,200年参加了县第一届黄鹤美育节公开课的参评,获全县第一名,论文《重点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获湖北省第六届黄鹤美育节孝感赛区二等奖,并参加县美育节文艺节目的辅导选拔以及编排和评委等工作。
由于大悟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县,美育人才相对缺乏,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个国家培养多年的美育工作者,社会所赋予我的一份责任。所以,平时多利用业余时间,对中小学生的钢琴、电子琴及其它音乐活动需求无偿地进行辅导。并长久的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作辅导,为文艺演出担任评委工作。年,在孝感市“英才杯”少儿电子琴大赛中,被授予电子琴优秀教师称号。
十八年来,由于自己辛勤努力的工作和做人的品质,一直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好评,年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并被当选县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今后,我会为大悟美育事业的发展不懈的努力工作着。
论文关键词:中学美育教育;美术教学;特色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从美术课程的改革及将美育特色纳入双语学校发展战略出发,对双语学校的长远发展作出可行性规划。同时指向未来、迎接竞争,指出了美育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方法。
一、引言
美育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美育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的一重要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课程标准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出发,从学生学习美术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标准,破除了陈旧的教育观念,为切实搞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了全方位的阐释和要求,渗透着美育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的具体精神,是学校美育教学工作遵循的重点。
我校作为一所民汉合校,将美育特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是学校领导者在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学校长远发展所作出的带有变革性的可行性规划。要把美育特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使它真正发挥推动作用,就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特色教育的内容,增加对师生的吸引力,使得它在校内获得持续的成功和支持;更需要进一步深化特色教育,揭示和承载更多的现代教育观念,并迁移到各项工作和所有教师身上,最终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中学美育课程改革的注意点
(一)以美术教育课程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价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中学的美术教育通过情感、形象、审美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与表现,并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校双语班少数民族学生的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普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所谓审美素质,就是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要提高审美素质,需要以提高其他素质(如文化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等)为前提,更需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来提高。所谓情趣,简而言之,即情调趣味。情趣呈现方式有平庸、低俗、高雅之分。情趣的高雅是审美的高品位。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审美能力是通过与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接触而培养出来的。它既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和艺术风格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不要替代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开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分为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个层面:通过一般的教学方法,即观察、了解、认识、记忆、理解、训练等基本方法,掌握一般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对美术语言、美术类别、多种流派和风格的掌握,对相关联的历史背景和有特定意义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符号象征的理解,对各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思想倾向、历史发展、时代精神的了解。
第二个层面:运用美术教育的特殊方法,达到对艺术作品深刻蕴意和外在形式美的理解。它融会了感知、情感、想象、创造等众多因素,是一种形象生动、真实直观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然和艺术品,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才会产生美的共鸣。一旦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审美主体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发展和升华。
(二)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行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行动”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心理活动特征所提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美术创造活动中能创造性的应用美术语言进行质疑和探索,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形成以激发创新精神为先导,以探索研究为中心,以创造实践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宗旨的格局。
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产生执著的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在审美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同时,我们还应将审美观念带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班级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觉到美的存在,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创造美。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和内地文化的交流,消除在文化上的隔阂,促进民族团结。
三、总结
美育教育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创新;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敢创新,会创新。
在美育教育中,应全面抓起。在各个学科领域渗入美育教学,通过各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变教会为自主学会,让民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要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素养,给予民族学生适宜的人文环境和主动学习的空间,给予民族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为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接班人做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渗透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及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美育在培养新一代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真善美丑的能力,净化灵魂,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文明修养程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美
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同其它形式的艺术一样,都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反映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刘勰说得好:“著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见情”。可见,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把握好作品的情,深刻的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感受出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得到了教育。像课文中的感人形象处处可见,如忧国忧民的杜甫、追求真理的屈原;不幸的祥林嫂,可怜的窦娥;虚伪的鲁四老爷、可笑可恨的别里科夫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分辨“美”“丑”,受到教育,并自我审视,自我完善。教学中,教师如能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对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学会鉴别生活中美丑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正面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得到美感,也要教会学生在对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美。因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而且可以由反衬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则更为具体、形象、生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再现课文中描写的自然现象和图画,给予学生自然美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的美去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
二、在朗读教学中感受美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它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是一种声情结合的技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文学作品是形诸文学的书面语言,当学生受语言文字能力限制时,对课文艺术美的感受要打很大的折扣,而教师通过朗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富有魅力的范读,凭着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可以更好地再现作品的神韵美,使课文内容在声韵美的感受中浸入作者的心田,既泛起学生的求知欲,又激起学生的爱国情。如:在教学诗文时,可以利用它的整齐明快速快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节奏感,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享受;教学散文时,利用它畅达、飘逸的情思,使学生在朗读中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之感受;教学记叙文,利用文章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在有张有弛的朗读中使课文内容形象地浮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正确、句逗分明、语气连贯的语言习惯,而且在节奏明快、悦耳和谐的朗读声中,能使他们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同时也引起心理上的和美的联想,从而陶冶情操。
三、在课文分析中鉴赏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就蕴含着结构美、语言美、形象美及意境美。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根据教材中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创设感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角色和境地,用心去鉴赏课文中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切实得到思想熏陶和美的教育。
1、美的结构。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创造美的美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学应针对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散文诗歌鉴赏注重优美语言所创造的或深沉或悲愤或激昂或婉伤的情感意境,而议论文、说明文除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外,也应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议论文或递进或并列的结构,说明文或逻辑或时间或空间的说明顺序。授课时教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设计好板书,让学生从中感知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领悟文章美的结构,进而指导写作实践。
2、美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借助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鉴赏教材美的语言,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面。新的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捕捉语言信息,有自己的领悟。
3、美的形象。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形象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中鲜活的人物比比皆是。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憎褒贬倾向,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施耐庵笔下的正面人物鲁达是值得赞颂的,但反面人物镇关西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鲁达形象正是靠镇关西的反衬,越发显得耀眼,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4、美的意境。语文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有史铁生、海伦等对生命的敬仰和感悟,也有李阅微独守心灵那一片天地的“空中楼阁”;有苏轼高歌“大江东去”“明月而长终”的豪迈旷达,也有李清照“独上西楼”“人比黄花瘦”的凄美忧伤。语文教学就是通过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整合,调动审美情趣,让阅读者创造出一种自我的审美意境,进而取得审美教学效果。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学》(邵宗杰悲文敏)第十二章美育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美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在特殊教育中实施、渗透、强化美的教育,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就在特殊教育中如何渗透美育教学展开论述,分别从校园、课堂、活动、生活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美的感知、树立美的理想、形成美的品质、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美是无所不在的。所谓“色美以悦目,音美以悦耳,文美以动心”便是美感。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在特殊教育中渗透美育做一简单论述。
一、润物细无声,把美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一花一木皆育人,一砖一瓦总抒情。把美育贯穿到校园文化中去,充分利用教学楼、教室、操场等处悬挂师生优秀书画作品,设宣传橱窗、校园黑板报,张贴名人名言,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绿地和每一片景色都能“说话”,让每一个置身于校园的学生,时刻都能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创造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
二、“寓教于乐”,把美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培养残疾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也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及课程设置,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各科的教学中去。
1.利用盲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有意识选择一些有代表的音乐供他们欣赏。在欣赏音乐之后,讨论音乐表现的形象,理解音乐的内涵,引起感情共鸣,开展合理的想象,对音乐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表述自己的心理感受,这样的练习,往往使盲生兴趣盎然、表达畅通。
2.结合工艺美术课,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针对聋生特点,可以在学习绘画基本技能的同时,辅以烙画、沥粉画、蜡染、纸浮雕、剪纸、中国结编制等工艺课,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会艺术,感悟人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憧憬未来,用灵动的双手表现愿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与完善学生素质的目的。
3.从培养舞蹈表演技能入手,引导聋生参与社会活动,从中享受与健全人同样的愉快和幸福。这对特殊儿童获得自信心,逐步挖掘从体能到智能的巨大潜力,常常具有惊人的效用。特殊儿童虽然身残,但好胜心强,有对艺术的渴求,经教师引发,会激发出更高的创美热情。还能使特殊儿童体验到通过辛勤的艺术劳动获得一种美的,脱离低级趣味,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逐步疏导情感,协调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美感效应。
三、寓教于游戏,把美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和补充。要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音乐、美术课,还可以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体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审美能力。
1.组织成立以盲聋哑学生为主体的“心之灵”艺术团,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小型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展示了残疾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的精神面貌,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也营造了文明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切入口,拓宽素质教育和美育创建的内涵。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等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校园、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培养艺术天赋。不仅使学生在美育方面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而且还丰富了校园生活,陶冶了学生美好情操,拓宽了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之路。
四、美源于生活,在生活之中体验美育
生活本身丰富多彩,内容很多,可是我们的学生常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我觉得主要是缺少动力——情感。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的心理,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接近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深化美感,培养真情。
为此,春天组织春游时,老师带着盲生到黄河边放风筝,当他们手拉长线,顺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在草地上尽情奔跑,体会到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夏天组织学生登祁连山,当他们在老师的扶持下,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领受那毫无遮掩的八面来风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会油然而生;秋天,参观菊展,盲童触摸到在瑟瑟秋风中傲霜怒放的姿态时,明白了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
让特殊孩子像健全孩子一样,充分领略生活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真情。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生的美育工作任重道远,为了残疾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让我们协起手来共创美的学校、美的教育。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职业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B·A·Сухомлинский,1918~1970),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享有“教育思想的泰斗”的美誉。苏联政府曾授予他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苏维埃联盟勋章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信院士的称号。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篇文艺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该书除前言外,共有7章,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全部教育思想,尤其是其核心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倡导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所采用的很多教育方法和所坚持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就已经探索和实践了。例如,他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甚至有些在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眼中只是理想的事情,在当时的帕夫雷什中学却已经办到了。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就是一种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反映了教育本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和做法,对于我们现在探究的教育理论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就职业教育而言,该书中所提及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也同样能够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以下笔者从书中所介绍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环境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该书的第二章中强调环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学校的物质基础和自然环境都是教育、启发、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书中他把环境分为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同时他又指出二者相互协调配合,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物质环境上看,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只是基本具备,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我们的职业学校硬件设施还有很多不足,客观上限制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职业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的物质学习环境。
从精神环境上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如学生活动小组流于形式,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缺乏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只知道死记书本理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远大理想,没有刻苦发奋的动力。笔者认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做法主要有: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生活,参与各种劳动,提倡大量阅读和课外实践。而我国很多职业学校甚至现在都没有做到这些。
美育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书中强调美育的部分是笔者感触较深的。他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美育“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笔者非常认同这句话,而且觉得美育对于教育系统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一个经常被人忽视和遗忘的部分,在职业学校尤为如此。现在,我们几乎很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找到有关美育的内容。根据该书中第七章“美育”的内容,我们可知,美育通过各种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认识美,在此基础上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修养,塑造美的心灵。一个学生只有在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和优良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美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缺少了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它对于学生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和面对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也是同样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把“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劳动来陶冶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创造美,为全面发展做好应有的准备。转贴于
教师素质对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十分重要的是,学校里要有出色的园艺家,有醉心于机器的人,有电工技术专家,有细木工,有喜欢教学实验园地作业的植物栽培家。一所好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应当有从事某项劳动的热情。”在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水平明显下滑的情况下,这句话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样也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技能,更要有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笔者还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好教师”的标准和我们现在对“双师型”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非常相似的。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职业学校的有些教师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动口不动手”、“会说不会做”、“熟悉书本不熟悉市场”、“懂得专业而不懂得行业”的现象,教师的责任感普遍不高,就很难保证“上机能操作(操作工型),上岗能运作(师傅型),上台能动作(部门领导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自身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简介:
每当我站在讲台前,眼望着数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每当学生们一次次亲切的喊我老师,围着我问这问那时;每当我读着一封封学生倾吐衷肠的书信时,一种幸福之感便油然而生。从20xx年到现在我体验这种幸福已整整11年,在民主小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帮助下我已从一个初为人师的青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班主任教师,一名校级骨干教师。
11年来我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本。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学校教育大局为重、敢于承担责任、敢挑重担。还记得工作的前三年我以优秀成绩送走我的第一个毕业班后,现在我所执教的是一个很特殊、纪律和成绩都较差的班级。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克服更多的困难。但现在校领导和同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所有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所有这些都极大的锻炼了我的能力,磨练了我的毅力,塑造了我塌实、诚恳的人格。
几年来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教育教学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由我所讲授的语文课《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获开原市级优秀课,科学课《改变物体的沉浮》一课获铁岭市级优秀课。我所撰写的《浅谈阅读中的美育》论文等几篇论文均获国家、省、一、二等奖的好成绩。20xx年我两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创新作文竞赛成绩显著,均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本人也被评为开原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科技辅导员。自20xx年我光荣的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后,我一直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于永正文集》、《班主任工作经验漫谈》、《小学语文教师》等书籍并摘录并学习了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几年来我一直努力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初步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当然,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的各方面能力还亟待于提高,但我坚信在民主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大家庭里,有领导的关怀与帮助、有伙伴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感染,再加上我对每一名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对教育事业那份由衷的热爱,都会支撑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学生的德行,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思政工作本身又是一项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不大被学生接受,效率也普遍较低,如何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为有乐趣的教育活动,是摆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审美特征,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去发现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存在着的美的元素,让学生快乐的、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整个过程中,以期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增强鉴别能力,使学生快乐健康的得到教育,得到发展。
一、当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工作在思政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据1年多的工作经验,结合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美学知识,我认为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的几个审美特征:
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由高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构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年龄偏小、知识面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接受知识时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缺乏分辨能力。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由于从事思政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差异,有些方式和手段不被学生接受,由于方法不当,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另外,受外界的影响,学生之间盲目攀比成风,有些学生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利用学生的审美特征,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美育是培养学生美感,鉴赏美,创造美的主要手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的运用美育手段,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更加乐于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达到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最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才的目的。
1、从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校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美化工程,是学院建设的头等大事,作为学院从事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有必要极力提倡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有待师生共同创造,按照既定的目标团结奋进,增长建设美好校园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凸现学院的精神风貌。我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陵山区,毗邻美丽的峡谷公园,周边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学院所在地重庆市黔江区本身也有着十分的旅游资源,学院的领导十分重视美化校园环境,学院总体布局合理,校内风光良好,为学生在校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院秉承“乐山水,化人文”的校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申请成立了各种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各种社团,如今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各个社团运行良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提升,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2.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从事思政工作自身的能力
作为从事思政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事思政工作的人群更应该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我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思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都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时候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将学习的成果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注重技能提升,我院十分重视思政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提升,在学院举办辅导员、班主任技能大赛,主要的环节有:辅导员特色工作展示、班情熟知、案例分析等,在辅导员特色展示环节主要就是给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工作方法的平台,让其他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促进工作方法的改进。迄今为止,我院已成功举办两届辅导员、班主任职业技能大赛,思政工作者在大赛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工作技能,这一方法措施不仅得到了学院的肯定,还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3.树立榜样,树立典型,在学院有效的开展启迪、感化教育
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从众模仿心理,在学院树立积极的典型人物和学习标兵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十分注重学习标兵的宣传工作,在学院每个月都评出“每月之星”,这些标兵都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当选的“每月之星”动力更足了。没有当选的学生干劲更足了,都在极力努力争取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目前,我院已形成了良好的“赶比超”风貌,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树立了正面的形象,树立了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明星。
4.宣传教育要不断的更新方法和手段,尤其是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多媒体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些学生不敢和老师当面说的话,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建立QQ群和班级微博,更加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依附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一些问题,我院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我院百度贴吧、校园BBS、学院的微博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通过互联网反映问题,通过互联网互动,通过互联网自由自在的交流。如果刻意的去控制学生的思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敢说、愿意说,从而用真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最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