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1 10:12: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三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三本 毕业设计管理 创新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三本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临高校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就业形式尚且很难,因此如何在众多优秀高校中突出三本的教学特色、提高三本的就业率,真正让企业了解并认可三本院校学生的优势及特色,这就需要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1 传统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管理不规范
目前,三本院校毕业设计选题缺乏特色与创新,选题形式上并不能体现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很多指导老师针对船山学院的毕业设计选题仅仅在难易程度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出毕业设计与其他本科在“应用型”上的区别。而且大部分三本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依然处于虚拟课题状态,甚至出现题目重复、陈旧,甚至多人同题等现象,①导致选题质量不高,没有根据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特色选题,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性锻炼,不能反映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1.2 毕业设计的师资比严重不足
毕业设计不同于课堂教学,可以一对多教学,毕业设计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又要反映出老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扩招所带来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专业毕业设计师资比严重失调,甚至出现个别专业1:30的现象,甚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和导师见面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这样的师资比例严重影响了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1.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
虽然每个学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全程监控,很多三本院校考虑到就业难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松要求,这样更会影响到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导致毕业设计东拼西凑,根本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如此恶性循环,使毕业设计管理难上加难。
2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传统毕业设计已不能适应三本院校目前的形势要求,根据三本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及从业需要,这就要求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此提出“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联合,结合具体实践,合理进行毕业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三本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根据“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高校方面,“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能较好地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从企业方来讲,学校可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充分强调学生知识的针对性和岗位的适应性,是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内在需要。②因此“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就业率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并决定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如果毕业设计能与今后的工作模式联系起来,而且学生的选题均与企业项目有关,学生必然会投入热情,毕业设计质量自然会提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与企业和工厂等生产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并允许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起来。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也可以加深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2 “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避免了一对多的填鸭式指导模式,而是由企业的老师和学校的老师共同指导,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了指导方式的创新,尽量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鼓励学生运用企业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在企业的丰富资源下,使毕业设计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变得实际化、生动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在企业里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④
2.3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
通过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与企业项目直接接触,达到真正与企业接轨,培养企业的需要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下,以三本院校的办学特色出发,有效地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⑤
通过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分析,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采纳学生和老师提出的优秀的建议,并以“校企合作”式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为主,将企业实题带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及管理模式(见图1)。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理论及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企业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才能的主要而长期的场所,三本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者,如何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满足社会、家庭、学生对学院的期待,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但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符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三本院校工作的前提。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不仅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L苣匣笱Т窖г航谈目翁
注释
① 朱大胜,刘友英.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科技信息,2010.14.
② 程书强,杨建斌.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
③ 张凌峰,文九巴,任风章,熊毅,张毅.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1.9.
父亲就像一直亮着的灯
6岁之前,我一直跟母亲住在农村,而父亲远在北京,当时他正在艺术学院修习文学,只有每年寒暑假的时候才回来陪我跟母亲。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父亲总会变戏法似的从身后那只鼓囊囊的旅行包里掏出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童话故事书、小人书和连环画。尽管父亲很忙,但对我的要求还是会尽可能满足的。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想学骑自行车,缠着父亲要他教我。父亲就放下了手头的文章,找了一块空地陪我练习。骑上后,我吓得不敢蹬,父亲就用双手牢牢地扶着自行车的后座鼓励说:“笑笑,别害怕,眼睛往前看,有爸爸扶着,绝对不会摔着。”“你保证不松手?”“我保证。”父亲坚定地说。
吃了定心丸,我总算有了一点勇气。不过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我越蹬越快,越蹬越快,生怕慢下来就会失去平衡摔倒,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慢慢停下来。这时,身后传来父亲粗重的喘气声,原来父亲一直跟着我的车在跑,满头大汗的他不停地侧着头用肩膀擦拭着,两只手紧紧地抓着自行车的后座。“爸,你怎么不松手呢?”看到父亲累成那样,我有点心疼。“爸爸跟你保证过,就一定不会松手。”爸爸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1995年,13岁半的我和母亲离开山东,跟父亲到北京生活。当时正值我从初一升初二之际,是中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时期,父亲托人让我进了北大附中,正式开学前又给我请了一个家教,专门辅导我的数理化。初二上学期,我考了全班第一名,父亲别提多高兴了,自告奋勇要代替妈妈去开家长会。母亲笑着说:“瞧瞧你爸,比去国外领奖还兴奋!”
父亲对我的期望很高,一直希望我能考上北大或者清华,我对自己也非常有信心。不过高三分科时,受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我从众选了理科,使这个期望化为泡影。由于没有兴趣,又学不进去,我的成绩直线滑落,精神状态也越来越糟。这一切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他嘴上不表达,但在生活中总会给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比如不常做饭的他,会亲自下厨做我喜欢吃的啤酒鱼;在家温习功课时,我身后的小茶几上不知何时就会多出一盘冰镇西瓜;没带雨伞时,爸爸总会第一时间想起,冒雨给我送伞。父亲向来就是这样,不张扬、默默无语地关爱着我。
高考那几天,父亲绝不比我轻松。每次从考场出来,我总会在等候的人群中一眼找到满脸汗水的父亲。父亲一看见我,就会把水壶递给我,里面是解渴的冰镇酸梅汤。看着父亲那张被晒得黑里透红的脸,我暗暗祈祷:让我考得好一点,算是给父亲一个慰藉吧!
然而,世事又岂能如人所愿。分数出来了,我的成绩刚够一本线,在老师和父母的商量下,第一志愿填报了山东大学。我非常沮丧,觉得无颜面对父亲,但父亲并没有说什么。开学时,他和母亲一起把我送到济南,离开时他对我说:“笑笑,要好好读书,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默默无言,父爱融进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高中三点一线的军队式生活中解脱出来,我一下拥有了很充裕的时间,我要利用这些时间做点事情,这时第一个进入我脑海的想法就是写小说。我不敢奢望能达到父亲那样的文学造诣,但码字总归是我能力范围内比较有把握的一件事。
经历了高三那段灰暗的日子,我有太多的情绪要宣泄,我构思了一个女孩儿从高中三年级到大学期间的故事,名字就叫《一只反刍的狗》。大约有19万字吧,我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个学期,但我一直没有让父亲知道。我觉得自己的这种书写在父亲眼中必定是幼稚、青涩的,他是一个对人对事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尤其是在文字上。
后来父亲从母亲那里知道了,主动提出要帮我把关。我忐忑地把稿子拿给他看,他看完后只淡淡地说了句“还行”。殊不知,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已是莫大的鼓舞。他说还行,那就一定不是很糟糕,我有了点信心。我问父亲投哪个出版社合适,父亲说:“春风文艺出版社好像在出一套校园文学丛书,你去试试看吧。”于是我便投给了春风文艺出版社,后来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现在再看这本书,发现我当时的一些想法还是很幼稚的。不晓得父亲当初的那句“还行”,是否有几分是出于对自己女儿的偏爱。
读大学期间,父亲来学校看过我三四次,不过那都是来学校做讲座,顺便来看我的。当时我考入山东大学,校方借着这个机缘邀请父亲担任山东大学的客座教授。父亲每次做完讲座,应酬完校方的接待后,就会独自来到我的寝室,看看这,摸摸那。天冷时会提醒我:褥子好像有点薄,晚上睡觉冷不冷,要不要再铺一床;天热时又会叮嘱我:电风扇不能通宵吹,尤其别对着头吹。抛却父亲所有的名声与光环,我和他只是一对寻常父女。
大四的时候,由于成绩突出,我被学校老师推荐保送到清华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四年前没完成的梦想,转了个圈,终于还是实现了。我高兴,为自己,也为父亲,这是他的心愿。
研究生阶段我选择了比较文学专业,这是一个非常开拓眼界的专业,学起来很有意思。写毕业论文时,父亲看到我抱回来整版整版的英文资料,知道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无奈地对我说:“你好好写吧,英文我懂得也不多。”不过父亲对我的论文进程始终很关心。我在论文里用到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当父亲看到我在看巴赫金时,他也跟着把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拉伯雷研究》看了一遍,并给我提了不少好的建议。
虽然我的毕业论文因一票之差没能被评选为优秀论文,但我已经很知足了。我觉得这是我给自己在清华求学三年的一个满意交代。这三年里,我在思想上和性格上都慢慢开阔了,圆通了,像一片原本卷曲的小树叶在宽厚的氛围中渐渐舒展开了。
幸福就是父慈女孝,恬淡安康
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名老师,我很喜欢我的工作。劳动关系学院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北涿州,我经常要两地跑,一周在家的时间只有两三天。每到周末,我总会尽可能多地找一些时间陪陪父母。
有时我会鼓动全家一起看电影,有时我又会被他们拉着去郊外采野菜。父亲和母亲尤其喜欢吃新鲜的、没打过农药的野菜。父亲会告诉我哪些野菜可以食用,哪些野菜应该怎么做才好吃。每逢采了野菜回来,父亲就会兴致勃勃地下厨给我们做一桌子美食。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这么自
然,这么恬淡。
有一次,父亲去意大利领奖,我也随行去了,负责帮他看一些会议文件和英文信件。这些年来,父亲收到的国际交流的信件基本上都是我先看,然后在他的授意下一一回复。父亲也会时不时地向我请教,他不会像别的父母一样觉得跟孩子请教是一件没面子的事,反而我总会被他的虚心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既坚强又温和的人。他热爱家庭,他能用最棒的语言写出最棒的小说,但他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记得有一次我跟父亲去参加一个活动,父亲发现我稍微有些驼背,就轻轻地推了推我,尽管这只是个很细微的动作,但有心人看在眼里,便体察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他们对我说:“笑笑,看你爸爸多疼你。”是啊,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曾有记者让我评价我的父亲,我说父亲很好,其实用“很好”两个字来评价他,我都觉得不够妥帖。
当我第一次把男友带回家给父亲看的时候,父亲没有过多的表示,对男友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男友很忐忑,偷偷问我:“你爸爸是不是不太喜欢我?一个‘好’字都没说!”我笑着说:“我做了我爸二十多年的女儿,好不容易才混了个‘还行’,你来吃一顿饭就想让他说你‘好’,那你可把我爸想得太容易了。”男友听后也笑说:“是啊!感情内敛的男人通常比较可靠,你没发现这点我跟你爸挺像的?”
父亲事后也没有过多地评价过男友,但他不反对我们交往,我知道这就代表父亲接受了他。后来还是母亲私下里跟我透露,父亲观察了他很久,结论是:综合来看,他是个可以托付的年轻人,可以放心地把我交给他。也许从那天开始,父亲才意识到我真的长大了,可以对我放心了。
【关键词】克服;高中英语;厌学情绪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难度的加大,刚开始接触英语是的新鲜感慢慢消失,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慢慢丧失,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英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科多,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很多家长为此忧心忡忡,觉得孩子小学初中英语成绩都还不错,怎么到了高中,就越来越差了呢?于是乎,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是一对一辅导,结果却收效甚微。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在高中一线英语教学工作中奋战了二十多个春秋的英语教师,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克服学生厌学情绪对策:
一、创设语境,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在目前的环境下,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做到用全英语组织教学。高中生经过初中的磨砺,有了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教师用英语进行教学除了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外,还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种语境,暂时忘掉母语。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好奇心和兴趣。
2.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也就有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课前演讲的活动。每堂课上正课前,都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事先准备好的话题,每天两个学生展示,并为他们照相留念,每个学生轮流展示,每每演讲完毕,我都领着全班学生热烈鼓掌,给出肯定的评价。学生们热情都很高涨。有时,我因病或是因事请假,同事为我代课时,学生也主动要求演讲。课前演讲已经成了他们的一个习惯。
3.运用其他灵活多样的手段,创设英语预言氛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我教会学生很多英文歌曲,尤其是经典歌曲,比如《You Raise Me Up》、《Yesterday Once More》、《123》,《Scarborough Fair》、《Edelweiss》等,课前,师生问候以后,大家齐唱一首英文歌,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陶冶了情操,一举多得。
二、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而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首要的就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每个学生的心理因素。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多多引导,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则要多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对学英语充满了自信和兴趣。
我有一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我就很注意他。因为他的入学总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英语成绩少得可怜,只有六七十分。为此,我从多方面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找他的班主任谈,打电话和他的家长谈,又多次找学生本人谈,耐心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全面信息,鼓励他消除对英语的畏惧感,并且让他当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每次考完试,我都针对他的答题情况为他面批试卷,找出问题,及时纠正,有了一点点进步,我都及时的表扬鼓励,有了退步,也鼓励他树立信心,并且帮他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答题技巧方面与他探讨。结果,他的学习信心越来越足,在课代表岗位上也是尽职尽责,一直干了三年。学习成绩慢慢地进步了,到了高三,他的成绩已经提高到了班里前几名的成绩。看到自信的笑容每天挂在他的脸上,我感到很欣慰。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心仪的大学,英语成绩也很突出。
三、多重评价,鼓励合作
在平时的课堂上,总是那些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学生会成为活动的主角,而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大声发表自己的意,难有表现的机会,课堂成了“强者”的课堂。如果教师、学校不重视这点,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参与的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采取对策。我们可以让小组相对固定下来,每个小组分1、2、3、4号成员,让他们分工明确,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集体观念来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也要求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多样的评价体系,采取“兵练兵”、“兵教兵”的方式,鼓励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结语
总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工程,作为英语教师一定不要出现拔苗助长或者心浮气躁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英语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促进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化学;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科学知识、方法、思想、态度等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学化学中有机化学课时少,内容多,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强,因此,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时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中学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是按照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由烃到烃的衍生物、由单官能团化合物到多官能团化合物,循序渐进地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应用的知识,确保主干知识的基础性。
二、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和空间能力现状调查
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实际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并提出和分析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1.调查的对象通过访谈老师,听课以及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高三学生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都已经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关键期,能较强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2.调查的问卷内容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新课程下中学有机化学学习与教学的现状,依据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编制了针对中学有机化学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调查问卷—《探究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策略问卷调查》。3.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第一题统计与分析表1学生学习有机化学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状况由以上表中数据显示,非智力因素对各班学生学习有机知识的影响是有层次的,在2、4、5、7、8这几个题目中从兴趣、意志、动机及个性方面整体看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加强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它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个性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力。它可以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第二题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的统计:从上表的各班空间题目平均分来看(总分28分),学生的空间能力基本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根据标准偏差也反映出各个班内部学生的空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并需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发展。原因分析与对策:通过问卷题目的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空间能力与化学学习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学生基础题目的成绩差异不大,准确率都比较高,三个班级总的平均分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构建空间模型的立体观念。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模型操作和电脑模拟模型表征分子的三维结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与展望
当前,对教学策略的探索还需要我们继续用心探索出更多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对已提出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对实施策略后的效果评价找到一条令人满意的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刘蕾.中学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硕士毕业论文,2005.5.
[2]夏正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3]王凤兰.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8(7).14-17.
[4]张正威,赵立颖.教育综合大纲解析[J].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411.
[关键词] 内隐攻击性 外显攻击性 人格特征
近年来,大学生攻击伤人、残害小动物的事件屡见不鲜,使得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关注,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存在暴力攻击倾向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因此,对大学生的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攻击性的定义在学者中还没有统一定论,Sigmund Freud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求死的本能。Bandura认为,攻击是导致个人受伤或财产受损的行为。而我国学者高桦就认为,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本研究对于攻击性的界定是:攻击性是人表现出攻击的内部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攻击性将转化为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行为。由于攻击性本身的危险性和隐藏性,使得研究者难以掌握真实的一手资料,所以除了使用调查法与观察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应用于攻击性的研究领域。1996年S.A.Chen、杨治良等人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借鉴研究内隐记忆的任务分离范式,发现攻击也存在实验性分离,证实了内隐攻击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攻击性的倾向,这种内在的倾向潜在的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判断、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因此只有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大学生攻击性进行研究,才能够拓宽研究视野,使人们对攻击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以往的众多研究发现,攻击性对很多个体来说都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质,并且发现人格对于个体攻击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关于人格因素与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因此,本研究尝试对与内隐攻击性有关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出更全面的启示。
一、研究过程
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2所大学随机选取人数为50~60人的自然班5个,在学校老师的配合下,统一讲解指导语,进行实验,同时发放问卷共252份,全部收回。经分析后,剔除无效问卷25份,得到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达到90%。其中男生92人,女生135人。
2.研究工具
被试基本情况表,包括被试的年级、专业和性别;外显攻击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偏好组词实验。
问卷选用江西师范大学倪林英在其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中修订的Buss & Perry敌意量表。修改后的该量表由23道题目构成,共分成四个维度:愤怒(7题)、身体攻击(6题)、敌对(7题)和言语攻击(3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外显攻击性越强。
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了试测,验证了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偏好判断法是给被试提供一定材料,让被试判断对该材料的好恶情况,但其真实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被试给出的好恶反应来考察被试对某种特定社会性信息的敏感程度或偏好,从而揭示内隐社会认知的某种特征。偏好组词实验是在偏好判断和词干补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方法,朱婵媚等人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
在实验之前,筛选实验用词组。挑选50个词频相近的常用词组(25对):25个为攻击性词语;25个为中性词,词中的探测字相同。请10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从这些词组中选择出配对最符合攻击性和中性要求的20对作为试验用词组。通过词频比较,差异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被试习惯选择常用词的倾向。为了识别随意作答,另增加20个干扰字作为词干的备选项。另准备练习用词组5对,其与实验内容不相干但形式相同。上述所有词组均由2个字构成。
将所有词组分别制成连贯的PPT,其形式是第一页呈现探测字,紧接着的一页呈现与探测字配对的目标字,目标字中含一个与探测字组成攻击性词的字、一个与探测字组成中性词的字、一个干扰字。
制作时,目标字采用拉丁方设计排列以避免呈现的空间误差。每一页PPT的呈现时间为1秒,间隔为3秒。
3.施测
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统一发放总问卷(内含被试基本情况表、实验答题纸、外显攻击问卷和16PF人格问卷),由主试说明统一的指导语。
在正式施测前用多媒体给被试呈现练习用词组的PPT,使被试适应实验的模式和时间的快慢。
正式施测时用多媒体给被试呈现实验用词组的PPT,要求被试快速在目标字中选一个字与探测字组成词并把所选字的编号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
4.收回问卷
整个实验持续时间约5分钟,实验完成后要求被试填写问卷,填写问卷时间约45分钟,整个过程持续约50分钟,50分钟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
5.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按照信号检测论的指标――击中率(选择的攻击性词的数量除总的词组数量)――作为判断标准,击中率越高,则表示被试的内隐攻击性越强,反之则较弱。
问卷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特点
全体大学生被试在快速判断的时候,对攻击性词的偏好要高于对中性词的偏好,并且经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2.341,p=0.020),说明全体被试更偏好攻击性词,具有攻击的倾向性。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攻击性词的击中率差异不显著(t=1.901,p=0.059)。
2.大学生外显攻击性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2/3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性上的得分在3分上下,趋于中间水平,又有近1/3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性上的得分在2分上下,攻击性水平偏低,剩下的仅有不到7%的被试分数达到了4分上下,攻击性水平偏高。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攻击总分、敌对和言语攻击维度上,男女大学生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愤怒维度上,男大学生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210,p=.028);在身体攻击维度上,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327,p=.021)。
3.不同内隐攻击性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
将被试的攻击性词的击中率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从最上面和最下面取被试总人数的27%作为击中率低组和击中率高组,剩余的作为击中率中组,。经检验,攻击性词击中率低、中、高三组的组间差异显著:F(2,224)=504.703,p
攻击性词击中率低、中、高三组在人格特质稳定性(C)、敢为性(H)、忧虑性(O)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其他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对人格特质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其样本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变异数同质。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后发现,攻击性词击中率低组与击中率中、高组在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击中率越低,稳定性越强,敢为性越强,忧虑性越低,生活适应越顺利。但攻击性词击中率中组与高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外显攻击性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
分组方法同内隐攻击性分组,经检验,外显攻击性低、中、高三组的组间差异显著:F(2,224)=522.748,p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低、中、高三组在人格特质稳定性(C)、有恒性(G)、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自律性(Q3)、紧张性(Q4)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其他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对以上人格特质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p>0.05,变异数同质。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外显攻击性低组与外显攻击性中、高组在人格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和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低,稳定性越高、敢为性越高、忧虑性越低、自律性越强、紧张性越低、适应性越强、越外向、开朗。外显攻击性高组与外显攻击性低、中组在人格有恒性、怀疑性、紧张性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高,有恒性越低、怀疑性越强、紧张性越高。外显攻击性中组与高组在适应与焦虑性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低,焦虑性越低,适应性越强。
三、讨论与分析
1.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外在攻击行为表现是趋于中等的,较少人表现出强烈的外显攻击性,但通过实验却发现个体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找到一些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如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甚至还可能升华成努力学习、需求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制约、文化的压力、学生的身份,使他们在表现攻击行为时有所顾虑,当想到可能带来的痛苦后果或惩罚时,会将之压抑下来。可见,大学生虽然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但并不一定会以高外显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绝大多数人能较好的控制并管理自己的攻击倾向。但这也为我们提早发现及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提出了难题。
在性别差异上发现,内隐攻击性和攻击行为的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男生表现出的身体攻击行为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表现出的愤怒情绪显著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以往对于男性比女性更富攻击性的看法并不全面。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男性表现出攻击持更加认可、宽容的态度,而女性一旦表现出攻击,将比男性受到更多指责。在这种压力下,女性普遍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但内隐态度却较少受到这种影响。有研究发现,女性对于最初的挑衅采取攻击的要比男性少,但当她们受到反复挑衅后则比男性更具攻击性。这也证明了女性的内隐攻击性并不比男性低。而外部表现形式上正如尼克等人认为的男孩和女孩都可能具有很高的敌意和攻击性,只是表现攻击的方式不同而已。男性可能更倾向于直接用身体来表现,而女性则更多的选择用愤怒这种情绪表达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2.不同攻击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内隐攻击性得分中、高组表现出了“一高二低”的特征,即忧虑性高、稳定性低、敢为性低。同时在次元人格因素上表现为焦虑性高、易激动,易出现不满意感。所以,高焦虑、情绪不稳定是内隐攻击性较强的大学生的共同特征。而敢为性较低也是内隐攻击性较强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说明了畏怯退缩的个体并不一定就不具有攻击性,而可能是他们的攻击性被自身抑制住了,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很难保证这部分群体不会发生攻击伤害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攻击伤害事件没能够被提前预知、及时制止的原因。这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工作上,不能仅仅关注那些平时行为不规范的个体。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得分高者表现出“三高四低”的特点,即忧虑性高、紧张性高、怀疑性高,稳定性低、敢为性低、自律性低和有恒性低。当代大学生经历着一系列的内心矛盾,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日俱增时,他们普遍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事情;当面临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和自我发展等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人格上情绪不稳定和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会使大学生极易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表现出攻击行为。而不自信、悲观沮丧的心态,使他们不能承受挫折,在遭遇一点小挫折时,就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攻击性。而多疑、斤斤计较的态度,使他们更有可能对他人表现出愤怒、敌对的攻击倾向。同时发现,越外向的大学生,其攻击性越低,这符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即性格外向的人爱交际,情绪情感能及时得到合理宣泄,这有可能减少攻击性的发生。
3.内隐与外显组的人格特征比较
从研究结果可知,外显攻击性高组和内隐攻击性高组相比起来,多出了紧张性高、怀疑性高、自律性低和有恒性低四个特征,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当个体具有较高的内隐攻击性时,什么因素才会使他将这种潜意识的攻击倾向转化为外显的行为。班杜拉指出,个体具有了攻击性并不意味着他一定立即实施攻击,个体攻击行为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内外因素的启动或刺激。不难看出,高紧张性会使个体情绪容易激动,高怀疑性使得个体不善于与人相处,低自律性意味着个体对于自我的管理能力较差,而低有恒性意味着个体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往我们仅仅把这些看作个体自身的习惯、缺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却不知道,如果这些人格特质比较稳定的存在于个体身上,这些个体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这就提醒我们,在大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样才能从内部因素上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桦.内隐社会认知:攻击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8.
[2]Shuium Andrew Chen,杨治良等.“攻击”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29(1).
[3]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朱婵媚,宫火良,郑希付.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6(2).
[5]银娟.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6.
继“父母不给我在北京全款买房我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要求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之后,10月17日,他又在微博上称“白领对北京的建设无用”,再次引发各方热议。
“房子的问题已经解决”
说出那句威胁父母的话之后,张炀的父母为了让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在北京租了一间房,骗儿子说,是买的。
然而最终,儿子还是发现了,但他无能为力。
今年9月开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生活之后,张炀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清河租了一间一居室的房子,屋子里只有一个厅,隔了一小间做卧室。
每天他很早起床,从清河出发,搭早班车到北航上课;不上课的时候,便在图书馆学习。
“他一天三顿饭都在学校吃,晚上也在学校上晚自习,然后搭末班车回家。”张炀的导师周梦教授对记者介绍说。
除此以外,博士生还要兼任助教,给本科生上课、答疑、辅导习题、批改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两个校区,每次张炀从本校区到沙河校区去给本科生上课,来回一次,就要花去将近一天的时间。
这样的奔波,让张炀早已熟悉北京的各条公交线路,能坐四毛钱的车,绝不坐六毛钱的。当父亲张会祥将这种精打细算作为一种自豪时,张炀却在一旁说:“我连打车的钱也没有,我再不算计算计公交路线行吗?”
最近,张炀忙得有些不可开交。学校正在筹备一个临时性的国际会议,他的导师周梦教授是组织者之一,作为学生的张炀也参与其中:准备会议材料、安排外宾吃住、和导师一起去听报告……
如此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已经让张炀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事情了。而之前提出让父母买房一事的想法,张炀并不收回。他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不买房还在北京工作,那我不就是‘北漂’么?我希望活得有尊严。”
16岁是花季。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才刚上高中,除了考大学,他们仍然无所牵挂、无忧无虑。然而,已经在大学校园生活了六年的张炀,却早在成人世界中懵懂地感知到了房子的重要性。而现在的他,也把房子问题视为自己的最大愿望。
这种超出年龄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学期间的一次刺激。张炀回忆说:“当时我抱怨北京的房价如何如何高,他们就说,要是嫌北京房价高,你就滚回老家去。”
这句话着实伤了这个孩子的自尊心。让本就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他,心里开始生出一些看似偏激的念头。
10月17日,张炀在搜狐微博上与网友对话。在谈及北京城市形象建设时,他一语惊人:“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却破坏严重,蚕食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这样“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引起了白领占微博用户主要部分的网友们的极大不满。
想当王者的压力和尴尬
有网友认为,也许正是这些“无心之说”,触碰了很多人心中最敏感的部分,而张炀,也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孩子一样,变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但张炀的身份很特殊。周梦对记者说:“16岁,就是个高中生的年龄。我儿子也上高中,也是这样,经常胡说八道,偶尔讲些偏激的话。但由于张炀的身份特殊,所以他的那些‘说说而已’,一旦对媒体说了之后,便容易引发大讨论。”
张炀表示,现在他已经没时间去想买房之类的事情了;他的父亲和导师都觉得,孩子也是说过就算了。但张炀一心想做人上人的想法似乎从未被撼动。小时候,他就曾经对着周围陌生的叔叔阿姨们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炀,因为我觉得张炀比其他人都好。”一边说,一边羞涩地退到妈妈身旁,挽起了妈妈的胳膊。
读博士以后,张炀依然想“成为王者”。他曾说:“我想要成为王者。要不然的话,就没有地位可言。”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我们一般人都希望能过得好点儿,而他(张炀)想的是要过得最好。”
这个16岁的孩子,想当王者,然而在未成年之时就已被夹在成人世界中,他深知自己的压力和窘迫。
想想周围的成年人同学,再环视一下自己租住的小房间,张炀叹口气说:“这也叫家徒四壁、身无长物了吧。”这些事情,似乎并不是一个16岁的孩子本该操心的。而急速的成长,让他和他的家人不得不面对这些尴尬。
面对媒体的质疑,这位小博士丝毫不掩饰自己“有些迷失自我”的状态。他懵懂地坚信:如果没有北京户口、房子和好工作,他不仅没有地位而言,还没有权利去谈爱情。
张会祥觉得,这一切的原因,是儿子过早地接触到了“一切向钱看”的城市浮华生活,让儿子认为,没有钱,再有本事也没有用。但张炀却认为,这分明就是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一个不曾实现的梦想,在自己逼自己。”他说。
急速“成长”面临了问题
张炀出生于1995年7月8日。父亲张会祥是辽宁省盘锦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母亲吴慧娟是盘山县高中的一名地理老师。
张炀四岁上小学,六岁上初中,九岁直接上了高三。一路走来,张会祥不仅是他学习上的老师,还是他最亲密的人。
2006年,这个还没有身份证的超低龄考生,攥着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走进了高考考场。
高考一结束,这个10岁的孩子就很有把握地对父亲说,考得一般,比模拟考的时候好点儿,上个二本应该没问题。
果然,张炀最后的成绩是505分,比辽宁省二本分数线高了近50分。尔后,他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而他这个年纪,本该还在享受着小学四年级的暑假。
“全国最小年龄大学生”这个头衔,在刚成为大学生时,并没给张炀带来压力。
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张炀对宿舍的抱怨让父亲张会祥着实愁了一把。2006年9月,他爬上宿舍的床,对站在地上的父亲说:“这宿舍比较差,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反正我就是想必须住高档的地方,否则我就不满意。”
最终,父亲只得威胁他说:“你要是不满意,全国没有大学敢要你。”
为了不重蹈之前几位少年大学生的覆辙,张会祥只想让儿子专心学习,不要关心其他事情,尤其是网络。然而,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本科毕业后,张炀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应用数理学院数学系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期间,他开始沉迷于网络。父亲表示不满时,他还会反唇相讥道:“我能玩成专家。”
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父亲气得把一壶开水泼了出来。张炀的衣服全湿了,万幸的是,没有烫伤。
当晚,父亲气得从北京工业大学步行五十公里回到了廊坊租住的家中。这个家,是当初为了陪儿子在天津读本科,吴慧娟特意调动工作到廊坊,租下来的。
次日早上七点多,一夜暴走的张会祥回到了家中,当时吴慧娟还没有上班。一进家门,张会祥就蹲在了地上,再也走不动了。
在张炀看来,父亲这样的举动,依然是一种“自食其果”。他说:“他本来是想惩罚我,其实是在惩罚他自己。”
然而,沉迷于网络的结果是张炀的硕士学习出现了挂科的情况。面对可能无法毕业的现实,张炀甚至想过自杀。“学习的困境,家长的责骂。”这是张炀对那段时间痛苦根源的总结。
这时,张炀生命中最亲密也是最感到矛盾的父亲再次站了出来,他日以继夜地陪伴着儿子,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拿下了硕士学位。而这一年,和张炀同年龄的孩子刚上高中。
在周梦教授今年所收的博士生中,张炀的入学成绩是最好的。但对于导师来说,学生在学习上的弱点,他还是看得很清楚。
“我们数学界内部对他的看法还是基础不牢。所以我要让他多读一年,而且依他的年龄优势,再念十年都没关系。我要把他之前跳级落下的课补回来;让他把之前抢的时间,放到我这里。”周梦说。
另类“风筝爷爷”
一头蓬乱的白发,永远穿着拖鞋,骑着一辆车筐里插着风车和褪色塑料花的自行车,穿梭在郑州大学校园内,显得格外特立独行。他叫李雪成,今年58岁,是郑州大学新校区附近堂李村的村民。
他没上过大学,却喜欢校园。2006年年底,他家房子被拆后,他就孑然一身来到郑大。在此,他找到了有共同语言的人。他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和中文系的学生聊鲁迅,和哲学系的学生谈尼采,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他还会坐在路灯下看书,痴迷状感动了无数学子。他还喜欢没事时就到操场放风筝,因此得了个“风筝爷爷”的绰号。他讨厌那种混吃等死的感觉,在大学里和年轻人在一起,他感觉自己像装上了弹簧,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
7年来,他像普通学生一样去教室“蹭课”,在路灯下看书,在操场上放风筝,和同学们聊人生、打乒乓球。7年来,他从郑大学生口中的“风筝哥”变成了“风筝爷爷”。58岁的他鬓发霜染,却依然在校园内特立独行,唯一不变的是他已成为届届学生记忆中那个永远“追风筝的人”。
【立意角度】
从“风筝爷爷”的角度可立意为:
1.人生因理性选择而精彩;
2.生命的刻度在于自己的理性把握;
3.坚守理想,方能充实人生;
4.守望自己精神的家园;
5.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6.不走寻常路;
7.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8.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
从郑州大学学子的角度可立意为:
1.见贤思齐;
2.敬畏知识;
3.珍惜青春,珍惜财富;
…………
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
1.正能量的力量;
2.选择活法,成就精彩;
3.全民学习,提高素质;
…………
【运用点拨】
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时,除了可以运用那些广为传诵的名人故事,我们还可以选用鲜活的时事来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以体现作者积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抓取典型人物和事件的洞察力。将时代中的源头活水及时注入文章,这样既可以增强文章的活力,彰显文章的时代意义,同时也可以避免与他人素材选用的雷同。
【运用示例一】
人生路上,山重水复,云遮雾障,随时都会使人晕头转向,甚至跌入深谷。只有那些矢志坚守住自己纯洁心灵的人,才能写下人生最完美的一页。“风筝爷爷”李雪成,在知天命之年,孑然一身来到郑州大学并扎根于此,痴迷于大学课堂,醉心于大学生活,以其智慧得学子尊敬,以其痴迷令学子感动,执着于精神的充实和灵魂的自由,生命不停息,求知无止境,坚定地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生命意义的建构之旅中,“风筝爷爷”义无反顾地前行,潇洒而率真;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中,他真切感知自己的真实存在,以执着和洒脱,痴迷与坚守,活出了老年人的别样人生。
【运用示例二】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不时会有纠结和迷茫:也许会因曾经的伤痛和苦难,让我们再次面对远方时,开始选择沉默;也许会因那些刻骨铭心的挫折,让我们将曾经的梦想幻化为空中楼阁;抑或是囿于这世间的喧哗与浮躁,让我们曾经执着的眼底多了一丝闪烁。其实,当我们身处这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时,还得像“风筝爷爷”一样,生命不息、勤学不止,坚定前行在人生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像“风筝爷爷”一样,始终怀抱一种信念,坚守一份梦想,乐于追梦、执着圆梦,在坚守自我的人生征途中,彰显进取心,传递正能量。
【素材展示二】
武汉71岁老人“蹭课”考研 7点到校自习
本学期,武汉大学法学院115教室最后一排,雷打不动地出现一位老者,两鬓斑白,常常提着装书的手袋,行色匆匆,与普通的教授并无二致。掏出来的全都是法律专业书籍。每天早晨,学生们都能看到老先生坐进政法干警定向培养班“蹭课”,已成校园网上的老明星。“蹭课”老者寇学东,今年已71岁,为该校2009届自考毕业生,还打算考研。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之后,他的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每天早晨7时左右就坐到教室自习,一天最多要“蹭”8节课,中午就趴在教室的桌子上休息。能在武大听课,他觉得很快乐:“从懂事起,我就告诉自己学无止境。我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我渴望学习,也想一生学习。”法学院副教授罗吉是他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我从教这么多年来,从没见过这么大年龄的老人还坚持学习”。她说寇学东很勤奋,虚心求教,经常“老师老师”地喊她,让她也感觉有点不大好意思。
【立意角度】
从“蹭课”老爹寇学东的角度可立意为:
1.执着源于内心的爱;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成功源于再坚持一步;
4.学无止境;
5.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
6.坚守的力量;
7.追梦与圆梦;
8.心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
9.时不我待,天道酬勤;
10.付出与收获;
11.绽放生命的美丽;
12.求知与做人;
13.人格的标杆;
14.人生贵在坚守;
…………
从武大学子的角度可立意为:
1.机遇永远都只会偏向有准备的大脑;
2.择善而从;
3.敬畏知识,丰盈自我;
…………
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
1.理智追“星”,向学勤学;
2.知识就是力量;
…………
【运用点拨】
议论文写作时,可先提出观点,再举出实例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举例时可列举一正一反两类事例,于正反对比中增强说服力,凸显自己的观点。
【运用示例一】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新来过,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色彩。正当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以求知来丰盈我们的心灵,为我们的生命打下亮丽而厚重的底色。因为,任何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都很难攀登到自己梦想的巅峰。古语有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从古至今,因好学而成就自己梦想的人不胜枚举。古有寒门学子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激励了多少人坚定地前行于求学之旅;今有武汉71岁老人寇学东执着“蹭课”,古稀之年一心向学矢志考研。由此可见,好学,在丰盈自我心灵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地通过知识储备来增长见识,也可以不断地丰富阅历,陶冶情操,还可以此来抗衡命运,改变人生的姿态。
【运用示例二】
生命很公平,不论长短,对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如何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增添内涵、成就精彩?这取决于自我的选择和把握。寇学东老人年届古稀,选择亲近大学校园去“蹭课”,渴望学习,秉持“学无止境”的人生信条,把握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享受学习的过程,并脚踏实地,生动地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他为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奉献着他人生夕阳中的一抹亮色,感动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支撑着我们生命中的精神家园。
【素材展示三】
18岁“学霸”被哈佛录取 共收美国8所高校录取通知书
18岁的兰天星,系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目前,他已收到第8封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包括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排名靠前的美国名校。他与一般想出国的学生不同,没在国际部就读,作为该校理科实验班学生,一边跟班上的同学一起准备中国高考,一边利用自习课、周末或放学后的时间准备美国高考。
喜欢数学的他,一道数学题能够钻研一整天的时间。他说,物理、数学带给他的是“挑战自己智力”的成就感。
他称自己为“理科生中的文科生”。他喜欢电影、环保和心理学。他从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白丝带》中汲取批判性思维的养料――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去寻找事件最深处的原因并把这一思维应用到他最热衷的环保事业上。他发起成立了“熊猫1+ 1”环保协会。在哈佛大学的申请书中,他就是以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为切入点,阐述自己的收获以及对待环保的态度。
【立意角度】
从兰天星的角度可立意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坚守梦想的力量;
3.思维一转天地宽;
…………
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
1.成才中的“阳关道”与“独木桥”;
2.天道酬勤;
3.耕耘与收获;
…………
从当代高中生的角度可立意为:
1.享受学习;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运用示例】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市场导向 就业能力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主要是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性课时偏少,没有充分体现该专业应用性的特点;特别是地方性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既有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也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宏观的课程,也有微观的课程,涉及的课程面广、量大,课程交叉的内容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上使学生懂管理、懂经济、知识面宽,但与社会对复合性、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总体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科学安排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大体上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五个模块,各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各学期课程设置中,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习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三、四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则分布在各个学期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关系,应统筹兼顾,选择最优的基础课程。此外,要大量开设选修课,实行主辅修制增强学生的适应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市场导向下,可以尝试与企业集团联合办学模式,即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短期设置相关专业选修课,定向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简化用人单位的培训任务。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而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在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管理沟通、金融学、财务会计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结构优化,基础宽厚,专业应用性强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要按照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适当减少基础课课时比例,完善专业课结构。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在多数课程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或实验学时,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课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切实增强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是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的参考依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尽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指导思想。为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体系性和目的性,应避免杂乱无章地设置课程。首先,在对专业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其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调整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核心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第三,专业选修课程可按照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模块,实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为导向,开设了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创业领导、创业融资与投资管理、综合创业设计、创业管理研究专题等特色课程。
专业选修课应该设计为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块。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前,首先应该调查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方向,然后选择一个或者若干个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块。如开设“质量管理”、“酒店管理”等模块。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开设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细化专业和就业方向,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辅以细化的就业方向教育,更能体现出大类培养的优势。如深圳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设立了工商方向和旅游与服务方向,其中旅游与服务方向开设了旅游与休闲活动概论、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商品学、国际商务、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学、旅游法规、服务营销、餐饮管理、旅游规划等特色专业选修课。
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也就成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关键。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为此,应该给学生创造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环境,切实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设计一套具有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由军训、社会实践、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组成,构建了基本、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ERP实验,但也有部分高校结合人才培养方向来开设特色实验,如浙江大学开设了创业实践,深圳大学开设了旅游管理综合实验等。此外,各高校还积极联系校外资源,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杨慧慧,王喜刚.本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议,.河南教育,2008(12):32-33.
[2]张旭辉,王宇.地方性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商场现代化,2006(8):6-7.
[3]张天勇.大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大江周刊,2009(11):73-74.